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李定国不顾征战的劳苦,亲自指挥,几万大西军将夜以继日,两天后天终于达到了李定国基本满意的标准,原先的一座小县城,现在变成了深沟高垒的坚城,城墙高达两丈五尺,城头有红衣大炮,滚木、石块、弓箭堆积如山,五万大西军将全部上城守城,严阵以待。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27章 劫道
满身甲衣的李定国手扶佩剑昂立在万县城的城头,盯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明军大营,思绪翻滚。
三天前他单挑朱由崧的情景仍然清晰的出现在他的脑海里,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吃一回败仗不算什么,但是这次败仗让他败得简直不可思议。
如果说是他用兵失误,中了敌人的计策,或者是他的兵将战斗力不强,这些溃败他都能容忍。只是他三招两式,便输给了朱由崧,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想一想朱由崧对付他的一马三刀,空手夺刀,一发三箭,等等绝招,他简直不是个人,这是个妖孽般的人物,其神武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除了个人的神武,他的治国安邦也为垂死的大明注入了一股清流。
但是朱由崧的出生他是清楚的,这是洛阳老福王朱常洵之子,人称小福王。
据说他们父子一个比一个胖,整天里花天酒地,玩女人成风,在洛阳城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为富不仁,李自成破洛阳煮吃了老福王,跑了小福王。
后来他被一群的大明的旧官僚抬出来扶上帝位之后,仍旧是恶习不改,过着荒淫奢靡的生活,整日里非酒即色,惰与朝政。
可是就是这么样一个不堪的昏聩帝王,怎么突然间就有了逆天的本事?
看看他执政的这三年,濒临死亡的大明朝起死回生,野蛮的满清鞑子怎么入的关,又怎么让他滚回去关外老家。
以前老百姓提起大明朝廷及官府,无不恨之入骨,可是现在反过来了,自从去年他东征大明开始,所到之处老百姓都在为这位弘光大帝高唱赞歌,焚香膜拜。
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李定国的脑子正在胡思乱想,手下大将马惟兴过来了。
“王爷可有退敌之策?”马惟兴不无沮丧道。
刚刚吃了败仗,现在明军又大兵压境了,这几万大西军士气空前低落。
以前他们跟随李定国,可谓是常胜不败,第一次吃这样的败仗,包括他手下的大将,都有些不知所措了。
李定国把思绪又拉了回来,想了想道:“退敌?因何要退敌?”
马惟兴愕然,心里话王爷何出此言王爷?是不是被朱由崧那一仗打糊涂了,不退敌,我们如何能到凤凰山勤王?难道绕道不成?
李定国看出了马惟兴的忧虑,又道:“朱由崧低调离开凤凰山的大营,显然是不想让陛下知道他的行踪。此时凤凰山下明军大营必然空虚,我们只要设法拖住朱由崧,然后派人奏于陛下,京师方面晓谕平东王,让他们两面出兵,一举端掉凤凰城下的明营,然后挥师东进,本王和陛下他们前后夹击,朱由崧必败无疑。”
马惟兴的大脸听完之后,立马露出了笑容,“王爷高见,此计甚妙。”
李定国和马惟兴下城去了,到了帅帐之中,李定国很快写好了两封信,命令心腹之人骑快马立刻送往凤凰山和京师。
这时有人来报,明军在城外列队叫阵。
“不必理他,传本王的命令,通知四门守将坚守城池不得出战,违令者斩。”
传令兵得令之后刚要走,又被李定国叫回来了。
“王爷,您还有何吩咐?”
“把张胜张虎叫来。”
张胜张虎是李定国手下的两员虎将,也是他的左膀右臂。
二将很快进了帅帐,插手施礼。
李定国告诉他们,派人盯紧明军大营的动静,尤其是朱由崧的动静,如果朱由崧撤兵,他们就出城追击,一定要死死地拖住他们。
“末将明白,末将得令。”二将答应一声,退出了帐外……
在万县通往成都的一条山林小道上,三匹快马正在飞驰,马上三个江湖人,一主二仆,风尘朴朴的样子。
主人是个年轻公子,头戴武生公子巾,一身青绿色软中衣,两个仆人年纪也都在壮年。
三匹马正在往前飞奔,突然前面的山林之中蹿出几个黑衣人,轻纱罩面,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这些人每人手中一把特制的刀,两只眼睛精芒四射,盯着他们主仆三人。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处过,留下买路财!”
一主二仆脸上就是一愣,赶紧勒住了战马,没想到大白天遇上劫道的了。
马上的年轻公子对两个仆人递了个眼色,然后冲这几个劫道的一抱拳满面陪笑:“朋友,我们是行走江湖打把式卖艺的,这荒山野岭的几天都没开张了,吃饭都是问题,你看我们哪像有钱人呀,请各位高高手放我们过去,来日必将重谢,在下礼过去了。”
年轻公子说着在马上抱拳拱手,深深一揖。
“没钱也好办,把你们的衣服留下,马也留下,每个人身上除了你们穿的短裤之外,剩余的东西全部留下,然后就可以走了,我们有好生之德,只劫财,不要命。”
这位年轻的公子听了这话二目凶光一闪,这劫道的也太苛刻了吧,但他随即又忍住了,仍然赔上笑脸道:“朋友玩笑了,马和衣服这些东西都给你们,我们只穿一条短裤,以后还怎么打把式卖艺呀?”
为首的蒙面人把眼一瞪,“谁跟你开玩笑,少他娘啰嗦,都像你们这样说没钱,老子劫谁去,喝西北风啊?”
“你们真是欺人太甚!”马上的年轻公子终于忍无可忍了,把刀拉出来了,两个仆人也都亮出了家伙,每人一口单刀,就做好了拼斗的准备。
“呵呵,你们还不服呀,就你们三个,还让老子费事吗?给我上,杀了他们,一个活口不留,敬酒不吃,吃罚酒!”
为首的蒙面人一声令下,几条黑影各拉单刀像主仆三人扑来。两个仆人忠心护主,纵马舞刀首先冲了上来。
但是这些山贼个个出手不凡,三下五除二,两个仆人便被斩杀在当场。
“绣春刀?你们不是山贼……”年轻的公子看出了端倪,满脸的惊愕,然后拨马就跑。
但是它刚拨转马头,发现路中间也站着一个黑衣人,轻纱罩面,手中一口绣春刀,挡住了他的去路。
“妈的,你小子也不是江湖艺人吧!”这个黑衣人说着凌空一刀斩向年轻公子。
年轻公子并不答话,挥刀相迎,二人一个马上一个部下斗在一处,一时难分胜负。
这时后面那几个黑衣人赶到了,纷纷飞越而起,挥舞手中的绣春刀,斩向马上的年轻公子。
年轻公子再也招架不住了,很快被劈于马下,然后被一阵乱刀砍死。
几个蒙面人对着三个人搜身,最后从这名公子身上搜出一封信,然后几个黑衣蒙面人,把三具尸体扔进了山沟,做完这些之后,几个黑衣蒙面人便消失在山林之中。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28章 灭西战略与弹簧策略
通过单挑一战,朱由崧挫败了李定国的锐气,这场野战获得了一场小胜,此战共歼灭大西军两万多人,其中包括8000多名俘虏。
所得粮草,甲帐,马匹,骡子,刀枪器械等等,战利品堆积的如小山一样。
穷寇莫追,尤其这群寇的首领是李定国,因此朱由崧指挥着明军只追杀了十几里地,便收兵了。
然后清扫战场,整顿兵马,救治伤亡,处理战后事宜。
俘虏的事儿交给马万年,对待大西军的俘虏,朱由崧的政策跟往常一样,既不杀也不罚,以往的以优待劝降为主。
明军将士兴高采烈,纷纷上报自己的战功,唯有小将张环唉声叹气,闷闷不乐。
独目将军马万年当然知道他不高兴的原因,是因为今天没有杀掉李定国为父报仇,只有好言安慰。
两天后,得知李定国带着人马逃进万县,坚守不出,朱由崧的人马在万县城外十里左右安营下寨。
一连几天,李定国拒不出战,朱由崧和马万年等人商议破城之计。
其实,以朱由崧这6万大军要想攻破这座小县城并不难,直接强攻即可,可以用20门红衣大炮开路,也可以用掘子军潜到城下挖墙,采用爆破的手段炸城。
但是朱由崧不打算这么做,因为破城之后必然是一场血战,他现在运筹的是如何降服李定国,而不是破城杀人。
降服方案还没运筹成熟,马万年进来奏报,8000多俘虏已经处理完毕,就地遣散一部分不愿意继续吃粮当兵者,有5000名俘虏被改编到各营之中。
朱由崧比较满意,褒扬了马万能几句之后,把他打发走了。
这时李全从外面急匆匆进来了,跪倒施礼之后,呈上一封信。
朱由崧接过来一看大喜,这封信是李定国写给大西京师守将平东王孙可望的。
信的内容是说,他在万县一带已经设计拖住了弘光大帝朱由崧,凤凰山下的明营势必空虚,明军所倚仗者朱由崧也。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他已经奏与陛下,晓谕平东王立即出师与陛下两路出兵,端掉凤凰山下的明营,然后挥师东进,他们前后夹击,朱由崧必然败亡。
因为从张献忠的干儿子那边论,孙可望是他的大哥,李定国这封信写得比较客气,下面有李定国的落款签名,日期和安西王李定国的大红印戳。
朱由崧看了几遍,没有什么破绽,觉得这封信应该是真的,但还是问李全,这封信是从何得来,因为这封信太重要了,不要是李定国的计策才好。
李全施礼道:“陛下,请放心,这封信绝对不会有假。这是宋廉他们小组跟踪了好几天才获得了军情,送信的大西军很狡猾,化妆成江湖艺人,而宋廉他们化妆成山贼在200里之外的山林中捕获了他们。”
李全这次随军出征,挑选出了一支近千人的锦衣卫精英,和东厂的番子配合,以百户为单位,把他们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参与军事行动,监视军中众将,负责收集情报,必要时直接参战,宋廉是李全手下的百户长之一,此人武艺高强,精明干练。
跟随朱由崧出征两年多来,屡立战功,从一名锦衣卫的普通士卒升为小旗,总旗,副百户,百户长。
这一次又得了如此重要的情报,朱由崧龙心大悦,他相信李全,更相信锦衣卫办事,有了这份重要军情就好办了,遂命李全升赏此人。
几天之后,李全提拔宋廉为锦衣卫的副千户,赏银500两。
宋廉感激涕零,跪倒磕头。
李全道:“你不必谢我,要谢就谢陛下隆恩浩荡吧,当今陛下是难得的圣主,以要好好做事,加倍报答皇恩。”
“是是是,多谢陛下,多谢大人,请大人和陛下放心,小人一定万死不辞。”宋廉唯唯诺诺,感恩戴德,就是立马让他去死他都是心甘情愿。
李全走了之后,朱由崧拿着这封信又仔细的看了两遍,然后在营帐中来回踱着步子,一个将计就计的灭西战略大计,已经在他脑中逐渐形成了。不过这个战略大计得分几步走,他决定首先对付李定国。
思路成熟之后,朱由崧召开御前军事会议,马万年,张环,李全,赵甫等军中的几位高级将领参加了会议,部署撤兵方案。
然后故意放出风来,朱由崧开始撤退了。
满身甲衣的李定国带着亲兵卫队立在城头上,拿着单管望远镜,望向对面数里之外的明军大营。
明军有拆帐篷的,有将锣鼓帐篷,粮草,锅碗瓢勺等军用物资打包装车的,忙得不亦乐乎。
李定国据此认为朱由崧真的要撤退了,李定国坚守城池不战,如果他们强攻三天五天,十天半月肯定攻不下来,这样耗下去,他李定国无所谓,但是身为帝王的朱由崧肯定跟他们耗不起,撤退是必然的,也是李定国早在预料之中的
另外昨天晚上有细作来报,说明军打算近几日撤兵,为了稳妥起见,他要亲自观察明营的动静。
到了日暮时分,明军的大营开始虚部旌旗,密布帐篷,李定国知道,这是他们在虚张声势,以掩人耳目,迷惑城中的大西军,看来明军撤退肯定是在今晚深夜。
李定国下城之后,回到帅帐,立即传令升帐,分兵派将布置出城追击之事。
城中共有5万大西军,一下子出动了4万,李定国亲自统帅,令大将张胜统军一万为左军,令大将张虎统军一万为右军,他自带两万人马为中军,今晚三更天行动,三路大军出城追击明军。
让大将马惟兴守成,给他一万人马,这是他们的退路,如果明军拐回头来反扑,他们也不打算恋战,仍然退回城中,坚守城池。这是你退我进,你进我退的弹簧方略。
明营之中二更造饭,6万将士饱餐战饭之后,开始撤退了。
6万明军分三批撤退,张环带军一万首先出发,半个小时之后,朱由崧的主力人马共4万开始撤退了。
马万年是第三批,他带领一万人马负责断后,等朱由崧的大队人马全部撤退之后他这一万人马再走。
朱由崧命令三批撤退的队伍全部熄掉火把,夜幕下数不清的军队蜿蜒如巨龙游动。
朱由崧的队伍也不知道走出多远,后面传来隐隐约约的喊杀声,朱总立即命令队伍停下,开始埋伏,由于提前已经查看了这一带的地形,这一带主要是低山丘陵盆地,因此埋伏几万人马是很容易的事情。
除了一支队伍,把粮草车辎重等赶进前面的山环,剩下的3万多人马在道路两旁很快就埋伏好了。
这时,远处火把晃动,喊杀声由远而近。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29章 李定国中计
是夜二更时分,李定国也为手下将士们安排了一顿加餐,这毕竟是拼命的力气活,就是死也得让将士们做个饱死鬼。李定国带兵,以宽仁著称。
到三更天时,李定国的三路大军共4万人马开了城门向明军的阵营杀来。张胜和张虎的左路军和右路军在前面,这是两万人马。李定国的万2万中军在后面跟随,双方保持着几里地的距离。
李定国之所以把这4万军队分成左中右三路大军,并适当拉开距离,当然有他自己的考虑,夜间追击撤退的敌兵,要万一上当了怎么办?
他是这样打算的,万一中了明军的埋伏,三路大军好相互有个照应,赶紧退回城中,城中留了一万精兵,这一万人马一是守成,二是万一出现不测可以接应他们。
李定国安排得可谓是天衣无缝,能进能退。他这样做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追杀朱由崧,打多大一个胜仗。
而是为了拖住朱由崧,不能让他顺利撤退,你跑我就追,你回来我就跑。
李定国这一招不可谓不高明,但是对付别人可以,对付朱由崧这次则无效了。
并非朱由崧有什么特异功能,更不会未卜先知,主要是他的情报系统太厉害了,锦衣卫提前获得了他的战略动机,李定国只能上当。
此时的大西军不是来偷营,他们当然不用偷偷摸摸,而是拿着火把,喊声如潮,杀了过来。
马队在前,步卒垫后,十里地的路程,像一股旋风一样前锋部队就到了。
此时最后一支明军尚未离开大营,他们不急着走,是有意在等,现在明军不是怕他们来,而是怕他们不来。
此时朱由崧的主力部队已经离开半个多小时了,马万年断后的这一万人马其实就是在等大西军的动静了。
特别是主将马万年,虽然认为他们陛下技高一筹,但是李定国能不能上当?如果今晚他不出兵追击我们,岂不是白折腾了?深更半夜的不睡觉,劳兵伤财。
此时一见大西军铺天盖地杀过来了,马万年大喜:“陛下真是神算,撤,快撤,越狼狈越好。”
按照朱由崧的吩咐,马万年传下了这样一道命令,他带着亲兵卫队打马就跑。
这一万断后的明军当中有3000是白杆兵,这些带兵主将,事先早就暗中通过气,此时也跟着马万年竞相逃命。
剩余的军将一看,主将都跑了,他们也一哄而散。逃跑谁都会的,慢了就没命了,谁的命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因此,明军这一万人马狼狈逃出大营,跟在主将的后面玩儿了命的往前跑。
锣鼓,帐篷,锅灶,粮饷,甲衣甚至刀枪扔的到处都是。
最先追过来的大西军是左军和右军,也就是张胜和张虎的两万人马。
借着火把大西军看得非常清楚,他们一看明军不战而逃,地上扔的东西都是些有用的东西,这些大西军将就一边追一边捡地上的东西。
有捡粮饷的,有捡甲帐兵器的。有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不由自主地他们追击的速度就有些慢了。
马万年这有一万人马,很快就与他们拉开了距离。
两员主将张胜张虎一看,这怎么行,立即传令,全力追击,不准再捡东西。
两万人马不敢抗命,只好不再顾及地上的东西,加快了追击速度。
一万人在前面跑,两个人拿着火把在后面追,这场面当然很宏大,这动静自然也是震天动地,深更半夜的传出多远。
很快他们又追上了前面的明军,但是数不清的明军将士,漫山遍野还是玩命地往前跑,根本不交战。
也不知又追出多远,两人主将觉得不对劲了,因为他们发现前面的明军将士虽然跑得很狼狈的样子,但是他们始终与追击他们的大西军将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大西军追得快,明军就跑的快。大西军追的慢,明军就跑的慢。
“不好,这应该是他们的诱敌之计,停止追击!”
张胜张虎是李定国手下的左膀右臂,跟着李定国征战这么多年了,军事上也学了不少,不是有那句那么句话吗,挨金似金,挨玉似玉。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这两员大将也不是怂逼,现在终于看出了今晚的追击有些不对头,再联想到前面他们扔东西的情景,更觉得这里面是个陷阱,撤退哪有不留下断后的?竟然一点也不抵抗,还乱扔东西,这些东西本来他们都可以有时间运走的。
越想越觉得不对,因此二将立即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但是他们也没命令撤兵,打算在这里等待李定国的中军人马到达以后,向他们王爷请令定夺。
“王爷离我们还有多远?”
“回总爷的话,不足十里。”……
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功夫之后,李定国的中军队伍倒了,张胜和张虎赶紧来见李定国说明原委。
“蠢货,明知上当了那还不赶紧撤?”李定国把眼一瞪,骂了个人一句立即传令撤退。
但是李定国的话音刚落,咚咚咚,叨叨——,
身后几声炮响,震得地动山摇。
紧接着满山遍野火把燃起来了,照得如白昼一般,火光中,明军将士铺天盖地一般,向大西军杀来。
这是朱由崧埋伏的3万多人马现身了,其实张胜和张虎的两万人马,已经进入了他们的包围圈。但是朱由崧得报,这支大西军身后几里还有一支人马。
朱由崧就知道这是李定国害怕上当,留了一手。但是事到如今,他不想上当,能成吗?
朱由崧就传令手下人马继续埋伏,一直等到李定国的人马赶上来,一看他们想要撤退,朱由崧才果断命令点炮,拦住了他们的退路。
这几声炮是伏兵的信炮,有威震敌胆的作用,也有为马万年这些支人马送信的作用,告诉他们不要再往前跑了,应该往回杀了。
这是他们君臣早已定下的信号,听到身后几声炮响,马万年便知道李定国的人马已经中计了。于是他命令手下一万人马停住逃跑的脚步,立即调整队形,返回头往回杀,并把三千白杆兵放在最前面。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30章 李定国突围(二更)
前边是马万年的一万大军奇迹般地往回杀,令人难以想像,这一万人马连同主将在内,刚才还跑得那么狼狈,转眼之间,竟然没有一个逃命的,掉回头来杀向追击他们的大西军。而且是三千白杆兵打头,马万年一马当先,豪气干云。
后边是朱由崧埋伏的三万多人马掐断了大西军的归路,四万多明军前后夹击,把李定国的三左中右三路大军共四万人马困在方圆十几里的荒野之中。
“冲啊,杀呀,降者免死,别让李定国跑了!”……喊杀声震天动地。
明军的弓箭手把身上的带的箭可劲儿地射向敌人,一时间流矢如雨布满了天空,顿时大西军中箭者难以计数。
现在连大西军的小卒也知道中计了,奉主将的命令赶紧撤退,但几万人马想撤退也不容易,得调整队形,他们调整队形可不像明军那么容易,一个是有备而来,一个是中计慌乱,完全是两码事儿。别外他们也是无路可退,现在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明军的人马向他们扑来,铺天盖地。
因此这几万大西军就乱了,指挥不灵,无所适从,有往后撤的,有往前跑的,有左右乱蹿的,相互踩踏,死伤无数。
很快明军杀进混乱的大西军中,弓箭停止了,双方展开了一场近身白刃混战。
“保护王爷,杀出去!”到现在张胜和张虎觉得自己无用,竟然中了这样的计策,看到不对应该及时撤兵就对了,但是后悔哪来得及,此时也只好豁出去了,他们带着亲卫队保护着李定国开始突围。
这两员将也真是两员虎将,一个手使短把凤翅镏金镗,一个舞动一对夹钢板斧,两员将一左一右各自带着一支人马在前面开路,张胜一镏金镗下去,两名明军将士连人带马被扫飞。
1...178179180181182...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