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160斤的锤舞动起来,跟几十种的枪碰到一块,枪自然是吃不住的。
吓得马金花拨马就跑,沐天波哈哈大笑,“小娘们儿,看你往哪儿跑?”
说着,沐天波催马往前冲的同时,把手中锤往前一甩,手中的锤就飞出来了。
闹了半天,他的锤还有个特别之处,之所以这么短,是后面有一个金属链,不用的时候,链子就在手腕里盘着。
现在他一甩手锤头就飞出去了,链子长有一丈六,加上锤本身的长度超过两丈。
这个时候,沐天波的飞锤就相当于暗器。
马金花没有想到他的锤还是流星飞锤,这一下就吃了亏了。
不过沐天波对她动了邪心眼儿,没想要她的命,因此这一锤正好击中马屁股。
咔嚓一声,马金花坐下马的盆骨被击碎,这匹马一声哀鸣便堆倒在地上。
马金花一个后仰,从马屁股上就摔下来了。
沐天波的战马像旋风一样便冲到了,锤交单手探下身子,提着马金花的判甲丝绦,就把她提起来了,打算放到马背上活擒马金花。
但是沐天波也想错了,马金花虽然长得好看,但是却是带刺的玫瑰。那是武状元,武艺不是一般的高。
身子被提起来的同时,腰眼一拧一个旋风摆脚将马上的沐天波摆落马下,两个人同时从马上摔到了地上。
“娘娘,快上马!”高桂英纵马冲了过来,马金花从地上一跃而起,又一个飞纵落到了高桂英的马背上,飞马而去。
沐天波从地上爬起来,嗬,明营中的美女不少啊,国公爷今天得抓个回去暖暖床!
他一个飞旋稳稳当当的落到了马上,带着人马在后就追……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48章 激战高岗镇(四更)
沐天波的战马非常快,手中铜锤打得企图拦他的明军将士残尸乱飞,在乱马军中,如入无人之境,眨眼间便追上了一马双跨的高桂英和马金花两员女将。
“娘娘先走,把此贼交给末将了!”高桂英催马舞刀截住了沐天波。
马金花跳下战马,不过她可没有丢下高桂英先走,而是从手下兵将之中抢过一匹战马,捡起一杆长矛,打算与高桂英双战沐天波。
不料迎面冲上来一员使棍的大将,此人身材比较矮,但比较粗壮,像草蒌一样,晃手中的齐眉棍截住了马金花厮杀起来。
马金花武艺虽高,但遇上的这员大将也不含糊,此人正是张献忠驾前的中军主将王尚礼。
一条茶杯口粗细的大棍,舞得虎虎生风,风雨不透。马金花手中的长矛碰上大棍,震得他双手发麻,手中矛差点飞了。
马金花觉得今天很倒霉,遇到的都是力气型猛将,而且他们不光是力气大,招数也绝伦。
知道打下去占不到便宜,另外她们是断后,没必要在这硬拼。因此马金花跟高桂英招呼一声,拨马就败。
此时高桂英也斗不过沐天波了,这才叫强中自有强中手,二人兵器重量上差得远,沐天波招数上也不输高桂英,因此高桂英没坚持几合便败下阵来。
沐天波再次放出流星飞锤,高桂英亲眼目睹过马金花吃过他的亏,因此加着十二分小心的她总算躲开了这一锤。
但是她刻意躲锤了,马就慢了下来,也是沐天波的马快,眨眼间就追上了高桂英的马尾。
但是沐天波的锤收回来之后,并不算完,在空中一个回旋二次向高桂英击来。
“哟呵,这小娘们儿挺厉害呀,再来!”
其实高桂英已经年近30了,只不过长得漂亮,又当过皇后,看着还是那么貌美如花,跟大姑娘小媳妇一样鲜嫩可人。
到目前为止,还没人能躲开沐天波的飞锤,高桂英可能是第一个,而且高桂英不但貌美,而且透着高雅的气质,沐天波当然不能放过她。
这一锤高桂英可躲不开了,二人离得太近了。但是沐天波仍然没要高桂英的命,只是用锤的链子把高桂英的杨柳细腰缠住,另一只手把绕过来的锤头接住了。
高桂英被锤链子死死的缠住,沐天波一只手提锤,另一只手挽着锤链子。
“哈哈哈,小娘们儿,这一下跑不了了吧!”
沐天波狂笑着,双手用力往回一拉,高桂英在马上再也坐不住了,身子一下子飞了过来。
“哈哈哈,别把美人摔坏了。”沐天波看空中的高桂英飞了过来,一抖链子伸手打算把她接住。
这时飞来一支箭,吓得沐天波只有滚鞍落马,才躲过了这支箭。
这一下沐天波和高桂英同时滚落到地上。
到了地上,沐天波就没有高桂英灵活了。沐天波武艺虽高,但他是马上将。而高桂英则不然,马上步下样样精通,而且体轻灵巧,沐天波体重200多斤,再加上满身的盔甲,就显得笨重。
因此没等沐天波爬起来,便被高桂英飞起一脚给踹出多远,仰面摔倒在地。
等沐天波从地上再爬起来的时候,高桂英已经挣脱了锤炼子,撒腿如飞跑了。
沐天波气坏了,收好大锤重新找到战马上马又追,高桂英已经不见了。
沐天波这才知道,明军之中美女虽多,但个个都不好惹,但是他不死心,带着他的滇军拼命追赶。
高桂英脱险之后,也上了一匹马,和马金花带着人马且战且退,沐天波和王尚礼指挥着大军队紧追不舍。
也不知道追出多远,一直追到定更天,已经追杀了一个多时辰,他们也追杀累了,也是害怕天黑中了明军的埋伏。
因此,二将传令收暂时收住兵马,找合适的地方,临时安下营寨,埋锅造饭,打算明天一早继续追击明军。
他们认为这些明军反正跑不了,已成为瓮中之鳖。
就在马金花和高桂英的断后队伍与沐天波王尚礼的追兵交战的时候,20多里开外的东部高岗镇也发生了激烈的交战。
这是明军撤退的前锋部队与孙可望的军队在争夺高岗镇这一片高地,两支军队几乎同时赶到这一地点。
先是明军冲上了这处高坡,接着孙可望的人马,冲上来把明军赶了下去。
前锋的明军带兵的主将是贺宣娇和慧梅。这两员女将组织了第二次冲锋,两口宝剑上下翻飞,二员女将身先士卒杀上了高坡。
明军将士在两位贵妃娘娘带头冲锋下,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又把大西军将从高坡上赶了下来。
这时孙可望亲自杀到了,他一看连眼前的小高坡都拿不下来,孙可望勃然大怒,他亲自带队冲锋。
主将带头冲锋陷阵,而且这名主将还不是一般的主将,那是张献忠的御儿干殿下,大西军未来的太子,一国的储君,论权势和在大西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张献忠。
因此大西军将士气一下子又上来了,嗷嗷直叫跟着孙可望一鼓作气,又杀上了小高坡。
就这样双方在这到小高坡上展开了拉锯战。
这支大西军中最勇猛的,要数孙可望了,此人长得小个不高,身材也不够粗壮,但是非常精神,打起仗来格外勇猛。
他手中的兵器也特殊,一般人都没见过。这是一双鸡爪形的兵器,纯钢加混铁打制,长有三尺多跟保宝剑的长度差不多。两个手柄拿在手里,左右两个鸡爪共十个齿,像钢构一样锋利,看着令人发怵。
孙可望马快爪急,双爪舞动如飞,一爪下去不是五个血窟窿,就是五道血沟,任凭再坚固的盔甲,也避之不住。
而且孙可望专抓别人的五官和脖子,在他爪下的死伤,惨不忍睹。因此他的冲锋无人能挡,也无人敢挡。
因此他在军中号称一堵墙,现在这一堵墙又在发挥作用了,明军被他杀的望风而逃,死伤遍地。迎面正遇上侠女贺宣娇和慧梅,二美提宝剑来双战孙可望。
然而只一合贺宣娇和慧梅的宝剑便被孙可望的两个鸡爪抓住,孙可望两臂一叫力,两把宝剑被拧成了麻花。
贺宣娇和慧梅一看这仗没法打,往下就败,就这样,天黑时孙可望的人马又占领了这座小高坡,明军彻底败了下去。
占据了高岗镇就等于把这几万明军死死困住了,孙可望心中高兴,把他们全歼只是个时间问题。
但是孙可望只高兴了一半儿,一匹快马跑到了他的近前,马上之人满头大汗,滚鞍下马,上气不接下气,“殿殿殿下……京城失陷……”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49章 捷报频传
这一句话太出乎意料了,孙可望的脑子好像锈住了,转不过来一样,两只又黑又小的眸子紧盯着这名报事的兵将。
不只是孙可望,在场的所有大西军将士,目光唰啦一下,全都盯住了这名报事军将,全都是这副表情:不是自己耳朵听错了,就是他弄错了。京城失陷,这怎么可能?
孙可望盯着这名军将,直到这名报事的将浑身发毛,汗毛眼发乍,孙可望才用冰冷的语气道:“你待怎讲?”
“回殿下的话,”这名军将,赶紧往上磕头,“京城失陷了……”
没等这名军将说完,这次反应贼快的孙可望一个箭步过来,把这名军将的甲衣领子给揪住了,硬生生给提了起来,“怎么失陷的?这怎么可能?汪丞相和陶娘娘他们呢?”
“殿下容禀,明军从天而降,几天前突然出现在京城外,他们也不知从哪儿找了一个跟安西王爷一模一样的人,他们扮作安西王诈开了城门,京城就失陷了,丞相和娘娘下落不明……”
“可恼,可恶!”孙可望气的脸成了猪肝色,两只凶狠的小黑眼睛放着杀人搬的锋芒,把双手一松,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名报事的军将被摔出一个跟头,差点被摔背过气去。
孙可望觉得有点天旋地转的感觉,不止是他在场的大西军将全都傻眼了,特别是那些攻城将领。
京城失陷,等于是他们的家丢了。孩子,老婆,家中老小,不用说,此时肯定惨遭毒手了。
因此,孙可望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不顾鞍马征战的劳苦,连晚饭都顾不上吃,连夜撤兵。
与此同时,他派人骑快马知会沐天波和王尚礼等各路人马,并派人飞马到凤凰山奏报他们的陛下张献忠。
宋献策指挥着中路军一口气撤出50余里,从临近傍晚,一直跑到定更天,三个多小时的急行军,无论是马队还是步卒,全都通身是汗,嘘嘘直喘。
8万人马撤退,宋献策大致也分成了这几部分,一万人马断后,一万前锋部队,水师营从水上撤退,剩下的是中路军夹在中间。
大西军连追击带截击,紧紧咬住不放,连宋献策不知道他们要退到什么时候,现在四面受敌,还不如停下来跟他们打一仗,这样一味的跑也很消耗战力。
现在连宋献策都有这样的心理了,明军的这些武将们更是有些不解和难以接受,但是宋献策是朱由崧指定的临时总指挥,谁也不敢不听。
按照陛下的运筹,他们拿下京师,大西军必然撤退,然后他是他们反攻之时。
可是京师是好拿下的吗?这是张献忠他们的老巢,一定是重兵,坚城。
正在这时,断后的部队传来消息,大西军停止追击了。但是前锋部队传来了不好的消息,他们在高岗镇受阻,战事失利,孙可望的大西军已经占领了高岗。
宋献策顿感到形势有些不妙,很明显这几万人马已经被四面八方的大西军困在一个大包围圈中,压缩包围圈,他们这几万人马会被包了饺子。
宋献策命人找合适的地势,扎下临时的营寨。埋锅造饭,几万人马征战了这么长时间,人得吃饭,马得喝水喂料,都需要休息,才能恢复战力。
此时宋现在正在考虑如何突围的事。
按照陛下的运筹,当然还得向东突围,但是东部是孙可望的人马,已经占据了地形有利的高岗镇。
孙可望的队伍战斗力极强,孙可望的大名,宋献策在李自成手下干的时候就听闻过他的大名,看来前面要突围,须得派精兵强将。他就打算调派朱由崧的王牌师,御营铁骑。
这无疑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队伍了,但是只有3000人马。眼前是撤退,要把这支队伍押上去,用来突围。陛下令我们反攻的时候手中可就没有王牌了?
可是不派这支队伍,哪支军队能对付得了孙可望的人马呢?也不知道陛下可曾得手,撤退要进行到几时呢?
宋献策一时有些犯难和迷茫。
正在这时,又有人来报:“先生,孙可望撤兵了。”
“你说什么?”宋献策瞪着不可思议的眼睛,看着这名报事者。
报事军将只得又重复了一遍。
宋献策来回踱了几步,觉得应该尽快恢复战力,然后传令,“这一定是孙可望在使什么阴谋诡计,不要管他们,传令各营加强戒备,其余的人抓紧时间用饭休息。”
接下来明军各营的将士轮流吃饭,轮流戒备,轮流休息。
就这样一直到天亮,四面八方的大西军也没有再来进攻他们。
宋献策有些纳闷,这些贼军到底在搞什么名堂?他刚想派人去打探,报事的一个接一个的跑过来了。
“先生大好的消息,孙可望的人马的确撤了,一夜之间撤得无影无踪,40里之内没有他们的人马。”
……
“先生好消息,沐天波和王尚礼的军队也连夜撤了,已经撤出30多里了。”
……
“先生陛下有旨,大西军的京师已经拿下来了,陛下正在率领大军开往石门桥,打算在那里阻击明军,命令先生停止撤退,追击大西军队,不得有误。”
这真是捷报频传,宋献策越听越高兴,最后他几乎都要跳起来了,以假乱真之计诈开城门,拔取皇城,闪电般地端掉了贼窝子,难怪孙可望,沐天波,王尚礼他们竞相撤军,陛下真乃神人耶!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宋献策现在精神抖擞。不只是他,几万明军将士也都恢复了战力。
宋献策立即传令集合人马,各营将士很快都知道了这些大好的消息,太鼓舞人心了,再也不用装逼逃跑了,该我们追杀这些贼匪了!
一个个喜气洋洋,欢呼雀跃。陛下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张献忠灭亡在即。
军将们一个个踌躇满志,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等待宋献策的军令。
半个小时之后,各营人马拔营起寨,水陆并进,掉过头来,开始追击大西的军队。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50章 阻击战(1)(二更)
成都东部200里左右的石门桥镇,面积只有60多平方公里,这里地势比较特殊。
这一带多是丘陵盆地,整个石门镇共有三条道通往成都。一条是较为宽阔平坦的官道,另两条是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
石门镇的四周绵延至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不是低山,就是丘陵,要么就是沟壑。
大西军要从凤凰山回防,复夺他们的京师,这里是最近的路,如果他们选择绕走其他的道,那就远的多了。
因此朱由崧立即就选中了石门镇这块地方做为阵地,他打算在这里打一场阻击战,将张献忠的主力先阻住,然后歼灭在这一带。
选好地势以后,朱由崧让队伍停下,两万名军将开始挑沟挖壕,排布阵地,只半天的时间,这里便筑起了一道近二十里地的阻击防御阵线。
在一处丘坡林中,炮营参将丁德昌正在指挥着手下几百将士,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将红衣大炮定位,有的在调整准星和照门,有的在搬运弹药,有的忙着装填弹药。
丁德昌是炮营统领李柱石的助手之一,这次带着炮营的一个小队,五个旗600多人,拉着二十门红衣大炮和足够的弹药,随陛下东拒李定国,然后又闪电般的拿下了大西京师,现在又随他们的陛下来到了石门桥镇。
前面的几次大仗,这20门红衣大炮没有派上用场,接下来是他们发挥威力的时候了。
丁德昌很像他的头领李柱石,对每一门红衣大炮逐一详细检查,从定位到角度,从照门到准星,从炮弹的装填到点火的引芯,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
正在这个时候,朱由崧带着李全和赵甫等一批锦衣卫和燧发枪手作为护驾保镖登上了这座小山丘。
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又有林木做掩护,正好适合部炮。
“陛下驾到。”李全喊了一声。
“参见陛下。”丁德昌带着600多名将士,赶紧停下手中的活计,给朱由崧见礼。
身披重甲腰悬天子剑的朱由崧点了点头,“都起来吧,朕给你们说过多少次了,阵地上这些凡俗礼节,能免的就免了吧。”
朱由崧看了看这20门红衣大炮,一个个擦得乌黑发亮,黑洞洞的炮口呈45度角指向天空。
地上堆放着几层高的弹药箱子。有的已经打开,朱由崧又查看了这些弹药。
“儿郎们,这是一场硬仗,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二三十万贼军。因此尔等要做好打大仗恶仗的准备。”
丁德昌把大胸脯一挺,“请陛下放心,人在阵地在,绝不后退半步。”
主将带头誓师,600多人齐声喊道:“请陛下放心,人在阵地来,绝不后退半步!”声震霄汉。
士气可用,朱由崧对他们满意地点了点头,“不过再多的贼军现在都是纸老虎,因为他们现在是丧家之犬,后面还有我们的人马追击他们,他们蹦哒不了多久的。”
在众军将的笑声中,朱由崧带人下了丘坡,身为帝王亲临阵地,有的打一辈子仗,直到死也难见真龙天子一面,丁德昌等600多名将士大受鼓舞,都有青山埋忠骨的豪情和决心。
20门红衣大炮火力毕竟有限,阻击敌人的重兵,主要还得靠弓箭手。
一千名弓箭手也已经进入了壕沟,备用箭支堆积如山。
3000白杆兵是朱由崧带在身边的一支王牌,作为压轴的王牌军队,不到关键时刻,不会投放这支军队。
赵甫的500火枪营和一百多名锦衣卫是朱由崧随行护驾的力量,关键时刻也得冲锋陷阵。
剩下的15000多人,只是普通的明军,各营啃完干粮饮了一气水,这就算饱餐战饭了,然后按照朱由崧的指令,进入了预定的位置。
再去埋锅造饭,大吃二喝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他们已经得到报告,孙可望的几万军队已经冲过来了,现在离他们只有30多里了。
30多里,对于骑兵来说,也就是半个小时的时间,对于步卒来说,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因此大战迫在眉睫,敌众我寡。而且来的这几万人马至多是大西军的前锋,肯定不是他们的全部。
因此两万将士全部提前进入阵地,做好一切准备。
不过这两万人马要打这场阻击战都有信心,一是有陛下亲自指挥。
朱由崧现在是他们心中的神级存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往而不利。不管敌人再强大,他们没有理由怀疑什么。就是死也是尽忠皆烈,将士们经过数次战火的熏陶,对死亡的恐惧早就冲淡了。只要是军人,没有人不愿意与他们的陛下并肩战斗的,这种绝世荣耀,可遇不可求。
另外,朱由崧已经给这两万将士吃下了定心丸。他们的阻击只是临时的,很快,这几十万大军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迥境,因为宋献策指挥着大队人马已经奉旨开始反攻了。
他们在这里先打阻击战,然后打歼灭战。贼军虽众,但已是丧家之犬,至多是乌合之众,肯定不堪一击。
朱由崧的战前动员,可以说做得很到位,两万将士信心百倍,士气空前高涨。
现在朱由崧立马在一处得眼的高坡上,透过长管单筒望远镜,已经能看到大西军万马奔腾汹涌而来的情景。
又过了一段时间,蜿蜒到天边的官道上,肉眼能够看见无数的小黑点像蚂蚁一样在移动。
这些蚂蚁越来越大,渐渐变成了人形。从上面看去,如一条奔腾的狂龙卷地而来,荡起了漫天的烟尘。
来的正是孙可望的主力部队,6万人马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风尘朴朴。
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京城附近,复夺京师,这是张献忠中途派人给他们下的死命令。
在他们的身后不远处,黔国公沐天波和中军主将王尚礼,以及抚南王刘文秀,督率着水陆20万大军也正在拼命的往这边赶。
官道上大西军的人马奔腾而来,清晰可见。
“咚,叨——”一声炸药的鸣响,一发炮弹破膛而出,准确落到了大西军的马队之中,接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炸开了花。
几名大西军将连人带马便飞上了天。
第一声炮,也算是一声信炮了了。接下来20门红衣大炮,一起咆哮起来。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51章 阻击战(2)(三更)
20门红衣大炮怒吼着把第一轮20发炮弹准确的投到了大西军的马队之中炸响,地动山摇。
孙可望冲在前面的骑兵队伍突然遭到炮击,不少军将连人带马被炸飞上了天,残尸乱飞,一片狼藉。
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这些红衣大炮威力应该来说非常有限,甚至笨重得有些可笑,连现在的战争垃圾都不如。
但是在将近400年前的明末,当时的冷兵器时代,炮乃是战争之神,当时的火炮有好几种,在这些战争诸神之中,又以红衣大炮为最,因此20门的红衣大炮威力不可小觑。
另外他们的杀伤力只是一方面,特别是在这种万马奔腾的战场上,一炮落下来,被炸死炸伤的人马数量很有限。
1...184185186187188...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