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刘国轩思忖再三,觉得此计不妥,这太冒险了,万一不成,前功尽弃。救不出这叔侄二人,更谈不上里应外合倒反金门岛,那这一趟他们就白来了,有负圣恩,颜面何存?
但是时间又不允许他拖延下去,郑芝龙如果再派来支援的兵将,这件事无疑会更麻烦,必须得赶紧拿个主意。
因此把刘国轩愁得昼夜难眠,茶饭不思,还不能让别人看出来,他只有窝在自己帐篷里装病。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眨眼之间他们来到岛上已经三四天了,营救计划仍渺无眉目,两大使命,一个都毫无进展。
把刘国轩急的无可无不可的,李全夫妇也觉得心焦,他们的主意也许是一个可行办法,但是他们做不了主,这件事朱由崧说得明白,由刘国轩全权办理,他们俩包括那500兵将都是为刘国轩当助手来了。
因此夫妇二人只是着急,但也不敢僭越。
多拖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险,这危险当然还包括他们这些人暴露的危险。
“难道就想不出更好的策略来了吗?”刘国轩躺在床上,自己问自己。
这时郑芝莞突然派人来叫他,刘国轩不知何事,现在是非常时期,装病不去,显然不可能。
刘国轩收拾好之后,满身甲衣,带着几个亲兵来到郑芝莞的营帐,郑明郑兴这哥俩已经在了,另外大帐中还坐着几个总兵官和副总兵,以及参将等。
刘国轩一看,这么多人都到了,都是岛上的高级将领,高参要员,应该是有大事了,不由得心里更着急了,那件事怎么办好呢,难道就按李全夫妇说的办?
这时郑芝莞一看,人到齐了,清了清嗓子:“各位将军,郑王爷的手谕已经到了,现在无兵可派,明军大兵压境,这一次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朱由崧御驾亲征,另外还有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兵分三路水陆并进,各方战事都很吃紧,因此暂时抽调不出援兵,让我们自己想办法,就是拼光了,也要守住这两个岛。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议一议吧。”
郑芝莞说完这话,看向众将,下面就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了,但是郑芝莞连问了三遍,竟没有一个公开发言的。
郑芝莞又道:“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在郑王爷的撮合之下,陛下已经与鲁王朱以海达成一致,鲁王将出动5万大军攻击明军侧翼,加上郑王爷神威,那边的战斗大家不必担心,我们只需要守住这边的防线,明军就无懈可击。”
听完这话,在座的众将心理果然稳定了许多,但是议了半天,如何守住大小金门,却无一良策。
这时,刘国轩灵机一动,站起来施礼道:“大人,在下有一计,不知可行否?”
“刘将军有何高见,快快道来?”
刘国轩虽然年轻,但是经过这几仗,都知道他是一个智勇双全之人,在岸上和海上都打败过明军,这样的战绩自然不俗,因此他一说话,郑芝莞非常高兴,在坐的众将将目光也都投向了他。
“大人,各位将军,在下愚见,”刘国轩说着充郑芝莞和郑明,郑兴等人抱拳拱手,“自古以来,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战争的决定因素,从来都不是以多寡取胜,而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等,历史上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无不是靠天时地利人和来取胜的。今我军天时地利都占全了,只是人和上还有那么一点欠缺。”
说到这里,刘国轩有意的停顿了一下。
“将军言之有理,接着说。”郑芝莞点头,其余众将也跟着附和。
刘国轩继续道,“在下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已经猜到在下的意思了,请恕在下直言和不敬,郑鸿逵和郑成功如果能够和我们郑王爷一条心,誓死效忠隆武陛下,以这叔侄二人之才,无疑能抵上数十万雄兵,到那时,不但守岛无虞,复夺厦门和漳州亦有可能。”
郑芝莞听到这里摇了摇头,“将军之言不无道理,奈何这二人鬼迷心窍,非要背叛郑王爷保那朱由崧,郑王爷为了让这二人归顺,费尽了心思和周折,将军之计,终归是画饼耳。”
“非也非也,”刘国轩不失时机道,“在下不才愿意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此二人归降,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708章 营救郑成功(3)
刘国轩是谨慎之人,如果不是在这个时机,他提出这个建议,有可能会引起郑芝莞,郑明,郑兴等人的怀疑。
他当然知道,这三员将不是脓包,否则郑芝龙也不会让他们在此担任如此要职。
虽然都觉得刘国轩不可能成功,但此时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有死马当活马医了。不成功对他们没有什么坏处,如果万一侥幸成功,有了这二位,那守岛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叔侄二人的本事,勿庸置疑,郑鸿逵跟着郑芝龙打过江山,还当过朱由崧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兵部尚书,五军大都督。
郑成功别看年轻,也是后起之秀,是朱由崧御笔亲点的九名武进士之一,二人个人志勇武自不必说,且都能统率千军万马。
因此郑芝莞就同意了让刘国轩去试一试,征求郑明和郑兴之意,这哥俩也没有什么意见。
于是在郑芝莞,郑明,郑兴等人的陪同之下,刘国轩先见到了被羁押在山洞之中的郑鸿逵。
其实刘国轩真不想让他们几个去,但是还没办法让他们回避。
守护山洞的兵将全都是郑明和郑兴的心腹死党,郑明和郑兴每天都来亲自看几回,因此谁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刘国轩一看,这里戒备真是太严了,想凭武力劫牢反狱救人,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刘国轩见到郑鸿逵说明来意,讲了不少大道理,什么使识务者为俊杰,隆武帝如何英明,兄弟父子不应该分道扬镳,反目成仇,而应该共谋大业骨肉团聚,兄弟睨于墙外御其辱,等等,结果没有说完便被郑鸿逵骂了一顿,然后刘国轩无论说什么,郑鸿逵都默不作声了。
刘国轩已经预料到了,会有这样的结果,被骂了一顿,一点也不生气,心中反而高兴,陛下真会用人,自古以来疏不间亲,郑鸿逵能够背叛他的亲兄长,郑成功能够背叛他的亲生父亲,而誓死效忠大明朝,恐怕也只有他们的陛下朱由崧能做得到。
倒是陪同而来的郑芝莞,郑明和郑兴,相互看了看,摇了摇头,面面相觑,意兴索然。
那意思是怎么样?这一次你死心了吧。郑王爷招数都使尽了,都不行,你能行?
到了山洞外面,刘国轩一点儿也不气馁,表示还要抽时间再来,好事多磨。当年刘关张还三请诸葛亮呢,郑芝莞郑明郑兴也不好打击他,心里话,既然你愿意来挨骂那就来吧,我们是不会再跟着你来挨骂了。
果然,第二次刘国轩来的时候,郑芝莞没来,只是郑明和郑兴哥俩陪着来的。
结果又被郑鸿逵骂出来了,刘国轩也没有什么新鲜的词儿,劝的还是那几句话,到了山洞外面郑明和郑兴苦笑着打趣道:“老弟呀,别光听叔叔骂,也听侄子骂一下吧,下一次到成功那去?”
刘国轩暗道,你们知道个求,都是你们在这碍事惹得刘某人挨骂,否则此事早成了,根本不会挨骂,权当骂你们哥俩了,什么时候把你们俩骂的也不来了,此事就成功了。
因此刘国轩一笑,“二位大人,刘某还要再来,成功了以后再说,只要能劝降的叔叔侄子那边就好办了,为了郑王爷和陛下,刘某人就算被骂死也值过。”
郑明和郑兴一听什么,你还要来?就那几句话,人家根本就不听,你又没什么招,清图挨骂,你这人真是犯贱,骂没挨够,我们可不会再跟着你来了。
第三次果然,他们哥俩在洞外面等着,刘国轩只带了几个亲随进来了。
“你们在这等着。”刘国轩对下面这些人当然可以忽悠了,官大一级压死人,他没法支开郑芝莞郑明真兴,对这些人当然可以颐指气使,吆五喝六。
跟着他几个亲兵弄没几步便被挡在那里,刘国轩一人来见郑鸿逵。
郑鸿逵现在也纳闷,这个刘国轩怎么这么贱呢?小小年纪属粘粘胶的吗,把她骂走,他又来,再骂他又来?
这次干脆不理他,因此郑鸿逵对刘国轩视而不见。
刘国轩走到他近前围着郑鸿逵转了一圈,什么也没说,只是偷偷的把手中的一个纸团塞给了他。
机警的郑鸿逵立即就意识到了,这里面有问题,而且这次是刘国轩一个人来的,郑芝莞郑明郑兴都没来,当过锦衣卫头子的他脑子非常好使。
一看刘国轩,刘国轩冲他递了个眼色,然后又开始把前面讲的几套劝他的话摆了出来。
郑鸿逵牢牢的把刘国轩塞给他的纸团藏好,然后按照往常一样骂了刘国轩一顿,这次骂的特别凶,声音很大,山洞外面的郑明和郑兴都能听到,刘国轩转身走了。
到了山洞外面,郑明和郑兴还在这等着呢,看见刘国出来,二人讪笑着故意道:“老弟呀,怎么样,今天可有进展?。”
“二位大人,别提了,”刘国轩一副很沮丧的样子,摇了摇头,“不过我不会放弃,还会来的。”
郑明和郑兴差点乐出声来,心里话,世上什么人都有,见过贱的,没见过这么贱的,甘愿挨骂,刘国轩这脑子真是进水了。
可是第二天,忽然有人来报,说郑鸿逵愿意归顺了,他要痛改前非,见大哥郑芝龙请罪,今后共同辅保隆武帝,成就伟业。
郑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亲自带人到山洞来见郑鸿逵,郑鸿逵果然表达了上述愿望,悔恨不已。
郑明想不明白,但是他心中非常高兴,心里话,这个刘国轩这一招真的灵验了?实在是太好了,叔叔这一投降当侄子的,恐怕也快投降了。
他和刘国轩赶紧来见郑芝莞,郑芝莞做梦也没想到刘国轩真能够成功,高兴的差点蹦起来,带着刘国轩,郑明亲自来给郑鸿逵松绑。
郑鸿逵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他说自己先不去见大哥郑芝龙,他要说服了郑成功之后一同去向郑芝龙请罪。
郑芝莞当然同意,和刘国轩,郑明郑兴一块离开大金门,来到小金门。
刘国轩建议叔侄二人见面比较方便,其他人都在洞外面等着,郑芝莞同意。
这一次更顺利,郑鸿逵进去时间不是太长,领着郑成功就出来了,叔侄二双双对郑芝莞等人施礼赔罪,说愿意去见郑芝龙赔罪。
郑芝莞等人不禁喜出望外。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709章 营救郑成功(4)
郑芝莞做梦没想到,刘国轩竟然成功了,挨了郑鸿逵三次骂,郑鸿逵便想通了,而且郑成功现在回心转意了,这一下,不但守岛问题解决了,郑王爷知道不定多高兴呢,这当然首先是自己的功劳,然后才是他刘国轩的功劳。
因此郑芝莞兴冲冲的赶紧向郑芝龙行文报喜,然后让他们叔侄二人沐浴更衣,然后排摆酒宴,庆祝郑鸿逵,郑成功回心转意,他们一家子骨肉团聚,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共同辅保隆武帝,这简直是天大的喜事。
不过郑芝莞多了个心眼儿,他倒没有怀疑刘国轩,他怀疑这叔侄二人这是不是在玩什么鬼八卦,比如说假意投降,然后再伺机逃跑。
因为觉得这件事太过蹊跷了,郑王爷以前可是机关算尽,什么手段都用了,成破厉害,威逼利诱,大道理小道理,可比刘国轩能说会道,但是竟然没有打动这叔侄二人。最后郑王爷实在没办法,才把他们关到这里来,而这个刘国轩就挨了几顿骂,事情就成功了,不能不让人怀疑。
因此等郑鸿逵和郑成功二人不在的时候,郑芝莞对刘国轩,郑明,郑兴说出了自己的疑虑。
郑明和郑兴二人点头,这哥俩说我们深有同感,正要找大人说这件事呢。
这些刘国轩早给他们准备好了,知道他们会怀疑到这上面,于是道:“三位大人不必介怀,你们的担忧不无道理,这件事也好办。计策是在下出的,在下一定会负责到底。在他们叔侄与郑王爷会面之前,在下与他们叔侄形影不离,说得夸张一点,食则同桌,卧则同榻,确保万无一失。”
“真是有劳刘将军啦。”三个人这一下高兴了。
酒宴结束之后,刘国轩就名正言顺的离开了郑芝莞郑明郑兴三人的视线,陪同着叔侄二人去他们的营帐休息。
郑鸿逵的寝帐,郑鸿逵,郑成功,刘国轩,和经过简单化妆的李全,柳春红都在。
郑鸿逵和郑成功叔侄现在明白了,这都是陛下朱由崧运筹帷幄,刘国轩已经归顺了大明,三将带了500人来卧底,营救他们,现在他们开始商议里应外合打破金门岛之事。
叔侄二人喜出望外,他们五个人聚在一处,密谋了半个多时辰然后散去。
是夜三更天,天上繁星点点,金门岛刘国轩的防区,经过简单化妆的李全,带了两名水手驾一叶小舟,离开金门岛,消失在夜幕之中。
大约四更天的时候,这叶小舟经过对暗号之后在厦门岛靠岸,李全登岸之后来见朱由崧。
等待总是一种煎熬。朱由崧把刘国轩打发走的这几天,朱由崧一直也记挂着这件事。
他一直没有兵发金门岛,就是在等刘国轩的结果。不过他相信刘国权,李全,柳春红三人智勇和谨慎,这一计策自己有运筹了多日,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纰漏。
这几天朱由崧也没闲着,而是派人盯紧了,大小金门岛上的动静,数百艘战舰都做好了准备,随时待命,如果大小金门有事,大明的水师舰队会在一个时辰左右赶到。
不过作为一国的帝王,他现在关注的可不只是金门岛之事,而是整个战争的全局。路上的两支人马,也在不断的给他报送着消息。
现在张献忠这支人马势如破竹,已经打到了汀州(即后世的福建省三明市一带),这里离福州已经不远了。但是这是突然从浙江的金华府开过来一支军队,带队的主将竟然是侯恂,人马是五万,要攻击张献忠的侧后。
张献忠只好分兵拒敌,并向朱由崧奏报了此事。
朱由崧一听就知道,这是鲁王朱以海出手了,侯恂那是朝廷重犯,父子都是东林党,一向跟朝廷作对。朱由崧杀了他儿子侯方域,侯恂跑了投靠了鲁王朱以海。
正好这次借他御驾亲征的机会,把鲁王一勺烩了,朱由崧给张献忠回了一道旨意,让他分兵歼灭侯恂的人马,然后又给留守南京的史可法下了一道旨意,宣布朱以海为判臣,派出江阴三公,让他们领兵攻打浙江,配合张献忠围剿鲁王朱以海。
这边张献忠派出大将李定国带兵3万向东对付侯恂这5万人马,他则率领主力继续攻打汀州,因为过了汀州府就是福州了。
刚处理完张献忠这路人马的事,又有人来报向朱由崧,李自成的这路人马现在也出了些状况,从梅州出发,他们这路大军本来一路势如破竹,连着攻取了好几个州县,但是他们到达华安县境内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强敌,这便是20多岁的小将施琅。
双方在华安县一带,展开了激战,各有胜负。
正这时,有人袭击了李自成军的后路,粮草被劫,仓库被烧。后来李自成打听清楚了,这是一伙山贼所为,这伙山贼是玳瑁山跑马岭的,李自成只有停下来抄山灭寨。
哪知这伙山贼不是一般的山贼草寇,山大王名叫姚大刀,山上集结了一千多草寇,尤其是这个姚大刀,弓刀石马部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擅长是一口三亭大砍刀,连败李自成,手下数员大将。
这样李自成前有施琅拦路,后又有姚大刀捣乱,大军被阻在淮安一带停滞不前。
朱由崧对施琅当然是知道的,康熙大帝收复台湾,主要指望的就是此人,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家。至于这个姚大刀是何许人也,现在还不清楚,不过能够连败李自成的数员大将,朱由崧推测,这也不是简单的山野蟊贼。
一个施琅已经够李自成对付了,再加上一个姚大刀,看来李自成有一场硬仗要打。这边郑成功叔侄还没救出来,否则朱由崧真想把御营扎到新安去,见识见识这个是这个施琅和姚大刀究竟是何许人也!
看到这几天,朱由崧为国事操劳,马金花,贺宣娇,慧梅和小柳是都心疼的不得了,他们轮流伺候,和太监李国辅变着法儿给自己的陛下宽心解闷儿,对剑,听歌看舞,游山玩水,至于说当地的山珍海味,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天四更天,正是朱由崧闻鸡起舞的时辰,朱由崧刚起来还未开始舞剑,突然有人来报李全回来了,朱由崧赶紧召见,李全见驾之后奏明经过,朱由崧不禁喜出望外。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710章 营救郑成功(5)
李全向朱由崧详细奏报了事情的经过,当朱由崧得知,郑鸿逵和郑成功叔侄,被分别羁押在两个岛上的山洞之中,而且由两名总兵官亲自负责羁押,戒备如此森严,此时要营救郑成功叔侄,无异于虎口掏肉。多亏他运筹帷幄,也多亏刘国轩足智多谋。
先赏赐了李全一桌御宴,慰劳他此行的辛苦,利用李全吃饭的时间,朱由崧连夜写了一封手诏,手诏的内容是首先褒扬了刘国轩李全等人,然后定下了具体的营救计划和里应外合的夺岛计划,把墨迹吹干,用上玉玺交给了李全。
酒足饭饱的李全揣上朱由崧的亲笔手诏,五更天时辞别了朱由崧,带着两名亲随还驾一叶扁舟,天亮时分返回了金门岛。害怕李全暴露,时间安排的很紧凑。
送走了李全以后,朱由崧感到无比的轻松,这一下郑成功叔侄有救了,大小金门也是唾手可得。处理完这里的战事,朱由崧打算还要到李自成那边去看看,施琅和那个姚大刀到底摆平没有?像施琅这样的人才,最好让他跟刘国轩一样,能够效忠大明,则乃大明之福,朕之福耶。
只是不知道这个施琅是否真如历史记载的那样英雄?是否是像刘国轩那样识时务的俊杰。
看看离天亮还有一个时辰,这点时间也不能浪费了,他就开始今天的练武。
先练气,朱由崧找个地方盘坐下来,像老和尚打坐一样,运转草木交息大法,一股股白气在他的鼻息之中进出,与附近的花草树木交息。
一身侠女妆的小柳是也坐在他旁边,装模作样,呼吸打坐。但是她却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只能调整气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这样也觉得心清气爽,惬意无比。
如此半炷香的功夫之后,朱由崧又开始舞剑,道道弧形剑光笼罩着他,精彩之处,只见剑光不见人影,看得小柳是和李国辅在旁边,直拍手叫好。
然后小柳是从大太监李国辅的手中端过参汤,让朱由崧喝了几口,然后朱由崧和小柳是开始对剑,这其实是在指点柳是的剑法,通过这种方法,两个人相得益彰。
剑光剑声,舒心悦目,两剑偶尔相撞,声音清脆。劲身丽影,穿蹦跳跃,闪展腾挪,像是两个侠剑客在切磋武艺。
扶持的宫女和小太监们,在此看二人练武,也是一种享受。
一直到天光大亮,朱由崧和小柳是才收住招式,洗漱净面,有马金花贺宣娇慧梅陪着,用过早膳之后,朱由崧立即传旨升帐聚将。
岸上的总兵官及以上大员和水师统领,听到鼓响立即往朱由崧的御营御帐赶来,文武众将很快到齐。
很多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进驻厦门岛好几天了,朱由崧一直按兵不动,大都认为是正常的休兵歇马,今天突然升帐聚将,认为肯定要攻击金门岛了。一个个摩拳擦掌,打算拼命冲杀,再立新功。他们只猜对了一半,个中的内幕原委,很多将领不得而知。
文武百官,一个个盔明甲亮,精神抖擞,参王拜驾,山呼万岁之后,朱由崧让他们平身,看了看文武众将,兴致勃勃道:“各位卿家,时机已到,收复大小金门,朕现在开始分兵派将……”
这次朱由崧出动了三万水师,大小300多只战船,兵分两路分,一路由刘文秀率领,开赴小金门。另一路由朱由崧亲自指挥,开赴大金门。
剩余的几万人马,包括水师,有刘肇基和贺兆雄统领,在此待命。这次作战基本上用不到路上的军队,只水师就能摆平,贺兆雄有伤在身,这一次,朱由崧也没指派他什么具体的任务。
一切就绪之后,临近午时两路大军离开厦门岛军港就出发了。
三万水师,几百条战船,排满了海面,气势磅礴,大明的旗帜,皇家旗帜,还有各色的将旗,组成了五色七彩的旗帜,在船头上猎猎作响,煞是好看。
头戴八宝珍珠闹龙冠,身披重甲的朱由崧手扶佩剑,昂立在船头。阵阵海风拂面,令人心清气爽。
今天天气也好,万里无云,辽阔的大海扑向天际,若隐若现的大小金门岛,尽收眼底。
再看身边左右,兵甲森森,战船列列,刀枪如林,银光闪烁,黑洞洞的炮口,朝向天空,此时的朱由崧,有一种豪气冲天的感觉。
英姿飒爽的贺宣娇,一身银盔银甲,大红的战袍,格外显眼,点缀在朱由崧的身旁,这员巾帼女将好似万绿丛中一点红。
半个时辰之后,眼前的金门岛都更加清晰了……
明军的大批舰队开过来了,早有人报于郑芝莞和郑明,郑兴等人。
郑芝莞赶紧分兵抵抗,不过此时的郑芝莞并不担忧,有郑鸿逵和郑成功叔侄的威名赫赫,有刘国轩这样的骁勇善战之将,何惧朱由崧这几万水师?
营帐之中除了郑芝莞之外,坐着郑鸿逵,郑成功,刘国轩,郑明,郑兴等守岛的高级将领。
郑鸿逵,郑成功,刘国轩三将相视一笑,彼此心照不宣,一个多时辰之前,李全已经把朱由崧的手诏给了他们,他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