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现在只剩下台湾城一座了,红毛子灭亡在即。郑成功带着旨意来了,这几员主将赶紧出来跪迎。
宣读完圣旨以后,郑成功和他们兵合一处,押着巴滕斯和范佩西,带着军队缩小包围圈。
这一次,城堡内的红毛子,果然没有对明军开火,远近火力都没有开,红衣大炮,千金佛郎,火枪,可以说没有人放一枪一弹,一直到明军到了城墙附近数百米左右的地方。
巴滕斯和范佩西往城头喊话,让他们识时务,赶紧出来投降,而且还是命令的语气。
到了现在这些红毛子还真听他的,大概觉得不听也不成了。孤城难守,当头的都投降了,何况是他们呢?谁的命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因此很快,城堡上挑了白棋,红毛子把火枪全都扔到了城外,然后乖乖地举着双手,城门大开,迎接明军进城。
巴滕斯和范佩西也高兴了,因为朱由崧说过,看来他们能保住这两条狗命了。
这样不费一枪一弹,明军占领了台湾城。
对着五千红毛子,郑成功和施朗等人一商量,当然不敢擅自做主,是杀是留,当然得奏请陛下决断。
朱由崧没想到这么顺利,传旨给郑成功施琅他们,包括巴滕斯和范佩西在内,5000红毛子可以先不杀,这几人主动投降了,可以暂且先留着他们。
这样明军完全占领了台湾,宝岛并归大明版图,结束了台湾,十几年的殖民统治统治,这些红毛子除了几千名俘虏之外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接下来朱由崧在岛上小住了几日,处理战后事宜,看望当地居民,抚恤死难将士,赈济灾民。赢得好评如潮。
驱赶红毛贼,收复台湾,意义太不寻常了,朱由崧学过历史,郑成功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殖民者在这里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记得那是1661年的事,而现在是公元1649年,也就是说,朱由崧比历史上的郑成功收腹台湾整整早了12年。
岛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早12年结束了殖民统治,红毛子在这里少造了多大的罪孽呀,12年挽救了多少个家庭和生命?否则这12年,灾难深重的岛上居民,生活在外族的重压和奴役之下,他们的日子该是多难熬啊!
至于施琅从郑氏家族里收复台湾,结束了两个分而治之的局面,是宝岛真正并轨大陆版图,这是30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朱由崧觉得太值得庆贺了。觉得自己就是他们的救世主,太值得骄傲了。民族英雄的帽子,戴到了朱由崧的头上,众将和百官庆贺,岛上居民感激涕零,焚香叩拜,朱由崧感到无比的惬意,成就感满满的。
朱由崧传旨犒赏三军,连御营和水师在内,将近10万大军,在岛上大肆庆贺了三天。
当然朱由崧不能一直呆在岛上,现在南疆平定了,台湾问题也解决了,一个完整的大明版图,呈现在世人面前。他在外面长达几年的亲征也该告一段落了,下一步他打算班师还朝。
临行之前,还有几件重要事情要办。首先他设立了台湾行省,并加封郑成功为台湾总督,坐镇台湾,给他留下水陆军马3万,大小战船1000艘,守护台湾岛及澎湖列岛等附属岛屿,郑成功跪倒谢恩。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771章 劳动教养(二更)
朱由崧收复台湾,举国震动,万民欢庆。特别是岛上的民众,那些受过红毛子奴役的民众,帝王亲自领兵带队驱赶侵略者,这是绝无仅有的。
弘光大帝不但为他们杀贼出气,还在这里设官驻军,永葆安宁,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便民措施,深入民心。
这些深重灾难的人们可算盼来的救星,这样的海外荒岛上,他们得以瞻仰弘光大帝的龙颜,这是连大白天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实现了,我们感到三生有幸。
他们哭拜在地,有的长跪不起,感谢上苍有眼,有的头都磕破了,鲜血直流。
继而他们敲锣打鼓,鸣鞭放炮。庆祝岛上终于结束了殖民统治。红毛子在这里20多年,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一旦驱赶了他们,好像多年的顽疾沉珂得祛除以一般。
这一下,朱由崧觉得更有成就感了。一时间找到了伟人的感觉与光环,其实他在别人眼中,他朱由崧何止是一个伟人,早就是一个神人般的存在了。
看来老百姓最知好歹了,为他们做一件好事善事,他会把你奉若神明。其实,善恶忠奸,功过是非,交给老百姓来判断,定然不会有差错。只听下属和官员的,有时候免不了会出妖风邪气,在前世,朱由松深有感触,现在他更有感触。
接下来朱由崧加封施琅为广东巡抚,加封姚启圣为福建巡抚,加封刘国轩为浙江巡抚。收腹台湾,平定南疆,这几个无疑是大功臣。
郑成功,施琅,姚启圣,刘国轩,这些都是20多岁的小伙子。现在都成了封疆大吏,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放到后世的和平年代,更是不可思议。
但是朱由崧在这方面不拘一格,功必赏,过必惩,按功劳大小升赏,是他的一贯作风,哪能够论资排辈呢?有能者就上,无能者就下。
但是朱由崧加封郑成功为总督,而是让施琅和姚启圣几个为巡抚,虽然都是封疆大吏,都在地方三司之上,当然还是有区别的。一省的总督在某种意义上说,当然高于一省的巡抚,总督掌管的是军政大权,有战争的时候,他可以直接领兵带队打仗,地方三司等大小官员,都得听他指挥调度。
而巡抚一般不直接掌管军队,必要时他可以奉旨调动辖区的军队。
对他们几个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区别,这是因为刚刚驱赶了红毛子,台湾及附属岛屿还有很多事情要办。这么多年,大明朝廷没有被他控制,在殖民奴压之下,不乏有落草为盗者,再者荷兰殖民者可能会不甘心失败,再派来侵略军,也就是说,战事随时都可能发生,因此这里需要一个总督,有战争的时候,他就可以直接领兵带队打仗。
而广东福建浙江几地,随着唐王和鲁王的覆灭及郑家军的归顺,发生战争的几率相比台湾岛就小多了,但是他们也是刚刚接受大明朝廷的统治,因此需要有这样一个巡抚,驻在这里统领地方三司把皇上交给他们的军政事宜办好。
随后朱由崧又传旨加封贺金武为总兵之职,掌管大小金门的军队,原先他是副总兵,这一次对红毛子的海战立了大功,又封郑芝豹、郑芝莞、施大宣和施显等均为总兵之职,分别掌管厦门,漳州,泉州等地的军队。其他有功的将士也都有封赏。
对于功劳比较大的李全夫妇,还有贺兆雄,刘肇基,李自成,张献忠,宋献策,严锡命,李定国,刘文秀,李过,高一功,袁宗第,田见秀,刘芳亮,等等将士,以及高桂英,慧英,小柳是等这些女将,还有他的几个美妃,回京以后再行升赏。
另外卢九德,李国辅这两个大太监也功不可没。
这些大员恐怕有的都没法升了,但必须得赏,因他们本身都身居要职显官,如果再升就是加官,但进行一些必要的赏赐,以示功过分明,皇恩浩荡还是有必要的。这些事情,有待他班师回朝以后再行处理。
这些事情处理完了以后,新封的这些封疆大吏,都来为朱由崧送行,这时郑成功提到了岛上还有5000红毛子在押,请旨如何处理。
朱由崧思忖道:“让他们劳教吧,既然他们这么喜欢奴役别人,也让他们尝尝这种滋味儿,在台湾做了这么多年的恶,给他们个赎罪的机会吧。”
“陛下圣明,尊旨。”
劳教就是劳动教养,在当时来说,绝对是个新词。
郑成功应诺着,心里话我们的陛下真有招,这的确比杀了他们强,让他们出些苦力,吃些苦头,还能够为岛上造福祉,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心了。这些红毛子肯定还得感念皇恩浩荡。陛下实在是高明!
郑成功领旨,回到台湾之后,把这5000的红毛子聚集在一起,包括巴滕斯和范佩西,郑成功当场宣布了朱由崧圣谕。
这几千红毛子做梦没想到,还认为这是要集体砍他们的脑袋,竟然是让他们劳动教养,当他们得知所谓的劳动教养就是,有吃有喝有房子住有衣服穿,只是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干些苦力活,都高兴的难以置信,这简直是太便宜了,弘光大帝龙恩浩荡!
巴腾斯和范佩西带头跪倒在地,以头触地,甚至山呼万岁了。5000的红毛子全都跪倒谢恩,他们谢完大明陛下朱由崧,又感谢总督大人郑成功。
然后郑成功把他们交给了一名副总兵负责,把他们带到了山田之中。发给他们锹镐等劳动工具,让他们开山,采石,种田,植树等。
副总兵带着一千多军队,在这里维持秩序,一千多名军将,不光拿着刀枪,手里还拿着皮鞭。对消极怠工的红毛子过去就是一顿鞭子,对敢于反抗的当场斩杀。
赤嵌城的防务总长巴腾斯,荷兰驻台海军司令范佩西,两个人的伤早好了,可是从来也没干过这种苦力活,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一天下来,累的要死,要活的。但是,他们俩内心里仍然感念朱由崧的恩德,在他们的带动下,5000红毛子穿着囚服干得热火朝天……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772章 凯旋归京(上)(三更)
这几次海战,包括收复台湾之后,朱由崧对一些战利品非常感兴趣,这些东西不是金银珠宝粮草甲衣等等,而是荷兰的战舰和火炮火枪。
荷兰人的造船能力非常强,造船技术也领先世界,因此他才能成为海上霸主,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世界上很多的地方,当时都有他的殖民地,仅当时的中国台湾,一万多名荷兰殖民者,政府却配给各色船只几千艘,只海军战舰就有3000艘。
与明军的这几仗损毁了一大部分,一共还有近千艘成了明军的战利品。
朱由崧把这些战船全部交付给水师,水师指挥使就是铁臂苍龙贺兆雄。让他们研究这些战船,不但要学会操作,还要学习他们的先进的造船技术。
不懂的地方当然有人乐意效劳,这就是以前海军司令范佩西为首的红毛子。
通过他们高度积极的配合,短短的数天之后,这近千艘荷兰战舰,全部冲入大明水师服役,并且已经初步转化成了明军水师战斗力。
台湾岛,广东,福建,浙江这些地方无疑是最需要水师战舰的地方。朱由崧命令兵部和水师结合,把这些先进的战舰,分给他们一部分,然后留一部分分在长江等各流域,当然留一些是让水师作为训练用舰。
从台湾两座城堡上缴获的大炮,弹药,除了留足必要的城防之外,还剩下近三十门,朱由崧把这些交给炮营指挥使李柱石,李柱是高兴的合不拢嘴,命令部下小心的把这二十多门大炮拆卸下来,装到船上,全部运走。
这些西洋火炮,李柱石要把它们运走研究一下,看看中国的炮火有没有改进的地方。
剩下的就是缴获红毛子的火枪了,直接能用的超过六千支,子弹堆积如山。
朱由崧打算重建御营中的火枪营,这些绰绰有余了。另外看到他们的火枪,中国的火枪,大有改进的地方。回去后,朱由崧打算编练新军,因此这几千西洋火枪,跟几十门火炮一样,也统统装到船上,运往京师。
现在还有很多其他的战利品,不止是荷兰红毛子的,远不的说,从朱由崧的几十万亲征大军由广西进军广东以来,已经历时几个月了,其中对台湾红毛子的战斗,包括海战和进攻棱堡的战斗只一个月多便完成了,其他的则是对伪帝朱聿键及郑家军实际控制下的地盘的战斗,也换包括对鲁王朱以海的战斗。
虽然鲁王折腾了好几年的时间,特别是后来在侯恂的鼓动支持下,他们招兵买马,积草屯粮,但他的军队真是乌合之众,真正跟朱由崧的军队实际开战的时间只能用昙花一现来形容,在福浙边界,侯恂的率五万大军让李定国一仗打得岔了气,自那以后鲁王便走上了败亡之路,前后没出两个月,这位历史上也算是有一号的鲁王朱以海便投海自杀了。
但是尽管如此,所得的战利品并不少,除了鲁王手下的一部分军队成明军的俘虏,还有很多金银粮草马匹甲帐器械,再加上唐王及郑家军积存的金银粮草马匹甲帐,还有荷兰红毛子在台的这些战利品,三方战利品合在一处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朱由崧传旨将这些战利品全部就地充公,转为军需供给,减轻朝廷的军费负担和国库支出。
但是朱由崧指示,当地的总督、巡抚、总兵等主将,只需要会同地方三司,把这些东西帐目做好上报兵部和户部备案,再移交内阁和司礼监批红,最后转到朱由崧的龙书案上,朱由崧要的是数据。
之所以要走这样的手续,朱由崧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手中的职权中饱私囊,从中牟取暴利,坑了朝廷和军队,而肥了私人腰包,别看这些大将功臣,战场上杀敌有功,威名赫赫,但不能保证没有贪官污吏,铁面包公能有几人?回京以后下一步他得制贪除腐,肃清官场腐败,通过内阁扎牢笼,营造风清气正的官场局面,否则腐败也能使大明朝灭亡。
穿越之前,对崇祯时代的腐败朱由崧早有耳闻,朝廷腐败如此,官员腐败就可想而知了,要治国理政,首先得有效地遏制和消除腐败,否则再好的治国良策也是歪嘴和尚念歪经。
别看还没有回到京师,朱由崧就已经提前进入治国理政的状态了,他知道治国理政比战场上打仗更为复杂和艰难,这么大一个国家,尤其是大明朝刚刚复国,任何一个环节朱由崧也不敢掉以轻心。他很能理解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历史上,很多帝王都是在潜移默化的守江山状态中一步步踏上亡国之路,最后通过各种方式暴发积重难返的矛盾,然后改朝换代。
尤其是历史上的1649年,已经进入满鞑子统治的清代了,也就是说大明朝近三百年的国祚已经接近尾声,而他现在要逆天而行,要为大明朝续命,维持现状肯定不行,下一步必须大刀阔斧,为大明朝注入的生机和活力,否则数年之后还得重蹈崇祯帝的覆辙,他可不想像崇祯那样,自己把自己挂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
这些他早就有考虑,身为帝王,他谋的是全局,而非一时和一域。
至于在南安州一带,还有各地开来的一二十万勤王之师,这些都是从南直隶各省临近抽调来的兵马,现在也用不上了,朱由崧传旨让他们从哪来还会哪里去。
一切就绪之后,朱由崧统领二十多万大军胜利班师。
当然仍然是水陆并进,水师具体由国丈大人贺兆雄负责统领,岸上的马步军兵具体由李自成和张献忠负责,兵部尚书刘肇基,还有郑鸿逵等人具体负责御营。
挑良辰吉日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离开南疆凯旋归京。
一路上,无论走到哪里,地方官出城迎驾,老百姓自发地在官道上排成了长龙,一是欢迎,二是想看看这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雄师劲旅究竟是什么样,第三才是最重要的,都想看看这位传奇得神乎其神的弘光大帝,这几年朱由崧亲征,无论是内部平贼灭寇,还是外驱鞑虏,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传奇,谁不想一睹真龙风采呀!
因此,朱由崧每到一地,迎驾者如海如潮,每进一座城,百姓及地方官万人空巷,敲锣打鼓,鸣鞭放炮的欢迎更不必说。
从宝岛台湾,到福建沿海,再到江淮流域,经陪都南京,再到黄淮流域,最后到达北直隶京师重地,这几千里地,朱由崧行了一个多月,北京城终于在望了……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773章 凯旋归京(下)(四更)
北京城早就沸腾了,听说弘光大帝要班师回京了,提前几天朝野就轰动起来了。很多百姓和商人想一赌朱由崧的圣驾及其王师,不远数百里甚至千里,往京师一带跑路。京师附近的客店旅馆尽管一再涨价,但早就暴棚了。
京营兵对几条重要的街道戒严,有司衙门净水泼街,黄土垫道,京城中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更是不能闲着,他们配合兵备道衙门对京城内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明查暗访,确保圣驾平安入京。
总之宫中府中,内阁六部,厂卫京营,以及五军都督府,兵备道等三司衙门全部行动起来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张罗着为迎接圣驾入京作准备。
最忙的莫过内阁首辅高弘图和内阁次辅王铎了。朱由崧不在京师这些时间,大明这台国家机器当然是由内阁负责运转。
最近的一次朱由崧从亲征左良玉开始离京,如今算来已经三年有余了,从西域到南疆,北平鞑子,南驱红毛,中间荡平了流寇,这三年朱由崧率王师铸造了一个又一次传奇。
朱由崧离京这期间多亏了内阁这帮人,主要就是内部首辅高弘图和内阁次辅王铎,高弘图不愧是名相,一个暮年的老者仍然兢兢业业,王铎就更不必说,年富力强,在这二人的带动下,内阁六部各衙门励精图治,夙夜在公,无有敢懈怠者,为朱由崧的在外亲征提供一切内助及后勤支持,使得朱由崧安心在外亲征。
这几年他们也太辛劳了,如今听说朱由崧要还京了,他们也长出了一口气。
最高兴的要数朱由崧的后宫了,这当然是以正宫娘娘金皇后为代表,还有偏妃婵儿,她最初是一个侍女,和金妃共同服侍朱由崧,现在也成了朱由崧一个妃子。
朱由崧亲征这段时间,可苦坏了他们,此前为解思君或思夫之苦,他们还跑到了江北四镇,后来朱由崧亲征的远了,他们只好在京师数着日子,盼星星盼月亮,盼望她们的陛下早日班师,夫妻团聚。如今这一天终于要来了。
金娘娘和婵妃兴奋得彻底难眠,从接到朱由崧班师的消息就开始,他们就沐浴更衣,天天梳洗打扮,宫殿内处让宫女太监再三收拾,朱由崧进京这一天,金娘娘和婵妃三更就起来折腾了。一直折腾到天亮,他们才起銮驾和凤辇到南门外迎驾,此时百官和众百姓早就人山人海了。
朱由崧的圣驾开到京师南直门外时,是当天的巳时许,按后世的时间就是上午九点多钟。
此时的京师内外张灯结彩,如过大节一般热闹而降重,从南直门一直通到八宝金殿,几条大街,几十里地,外围的是老百姓,然后是大批的京营兵及一队队鲜衣怒马的锦衣卫武士和将军肩找长刀,排列得整整齐齐,再就以内阁为首的文武百官,文武着崭新的朝服,武将顶盔掼将,全身披挂,以高弘图和王铎为首,也是次序罗列。
二十九响的礼炮也早已经准备好了。之所以要鸣放二十九响,象征着大明王朝已经进入了第二十九个十年了,即二百八十一年国祚。
朱由崧带来的二十多万军队当不能全部开进京师,到了京师附近早就分流了,入京的只是御营将士及随驾的文武官员,就这队伍也相当庞大,绵延数里地长。
熟悉的京城映入眼帘,朱由崧心潮起伏,朕终于得胜还朝!这几年太不容易,个中的辛酸得失,别人当然无法解理。
看到两边排成长龙的欢迎人群,朱由崧不胜感慨,在马上向众人频频招手致意,不起响起的掌声喝彩声欢呼万岁的声音如海如潮,起起落落,当然这是民间自发的组织。
到了南直门外,这些三教九流的老百姓就没福份靠近了,只能远远地表示欢迎了。
当看到朱由崧的圣驾时,以内阁首辅高弘图和内阁次辅王铎为首的百官就跪下了,一齐山呼:“臣等恭迎陛下凯旋归京,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崧下马而行。
“众卿免礼平身。”朱由崧看到他们非常亲切,面带微笑让他们起来。
“谢陛下。”高弘图和王铎等人都站起来。依次跟着朱由崧身后,与刘肇基等随驾官员融为一群,并相互致意。
这时花枝招展的金皇后和婵妃带着一群宫女太监迎过来了,“臣妾参见陛下,恭请陛下圣安。”
二美飘然下拜,身后的宫女内监更是全都跪倒。
“娘娘和婵儿不必多礼。”朱由崧迎着袭人的香气,满脸是笑地让他们起来。
“陛下这么长时间也不回京,大概是把臣妾和婵儿忘了吧。”金娘娘望了朱由崧身边庞大的美女队伍,娇嗔道。
“这你可冤枉死朕了。”朱由崧笑得合不拢嘴,上前牵住金皇后纤纤玉手,“朕无时无刻不想返京与梓童和婵儿相会,奈战乱不平,朕心不安啊。”
朱由崧此言一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金皇后和婵儿的脸唰地一下像少女般羞红了。
“真的吗?”金皇后绯腮红润,瞥了朱由崧一眼道。
朱由崧笑道:“当然了,朕何时有过诳语,朕也知道尔等无时无刻不再想念朕,朕不在京这么长时间真是难梓童和婵儿了,这样吧,今天晚上梓童和婵儿与朕一起热闹个通宵,以示祝贺如何?”
“臣妾领旨。”金皇后和婵儿羞红着脸赶紧万福,心里早就乐开了花了。
马金花、贺宣娇、慧梅过来给皇后请安,众娘娘和妃相互问候,然后百官再拜见皇后和娘娘。
这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卢九德大喊:“鸣礼炮!”
“咚咚咚咚……叨叨叨……”红衣大炮放了二十九响,惊天动地。
炮响过后,朱由崧挽着金皇后的手上了龙辇,婵儿上了凤辇,马金花、贺宣娇和慧梅仍然骑马,其余的文官上轿,武将上马,跟着圣驾后面依次而行,圣驾的前面早一队队锦衣卫将军武士,在前面开道。
前呼后拥,朱由崧的圣驾便进了紫禁城……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774章 强国大计(上)(五更)
一连十多天,朱由崧也没有上朝。由金皇后和几个妃子陪着,御酒盛宴,满汉全席,听歌看舞,琴棋书画,夜夜笙箫,这半个月朱由崧真正享受到了帝王生活。
1...219220221222223...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