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朱由崧又来到了步军训练营地。远征军的步军训练,由张献忠负总责,手下配合他的大将,有李过,袁宗第,高一功。这三个都曾是李自成手下威名赫赫的大将,现在,在张献忠帐下听用。
朱由崧有意这样安排,不为别的,是有意让原来的李自成集团和张献忠集团互相交流技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朱由崧出现在步营训练营区的时候,张献忠正在集合队伍,阵前喊话动员。
“军兵弟兄们,我们现在是远征军了,陛下训练这样一支军队,目的很明确。就是开疆破土,大杀四方,远征天下,万邦臣服。尔等皆是从各地挑出来的精英,我们的训练时间不会太长。但是我们的训练任务很重,按照陛下的旨意,训练由我张献忠,李过,袁宗第,高一功四个亲自训练大家。战场上,我们步军一定不能输给李自成的马军,大家有没有这个信心?”
“有!不输马军……”喊声如潮,一浪高过一浪。
朱由崧听了这话也不敢乐。他知道张献忠跟李自成之间仍然憋着一股气。别看他们俩现在已经是儿女亲家了,而且互为对方的岳父和女婿,真是少有的亲上加亲。
但是要想让这两个同年同月出生,天下齐名的陕西老乡亲密无间是不可能的。
两个人到了一块就是相互不服气,说不了三句话,就得瞪眼抬杠。两个人如今都已步入了不惑之年,而且被窝里都有他们俩最离不开的女人,为他们两家灭火拉亲亲情,否则两个人可能会打起来。
当年跟随朱由崧亲征的时候是如此,现在到了练兵场上,仍然是如此。
两个人谁都不甘落后,谁都要证明给对方看,战场上不能输给对手,他们比的是战功,训练场上更不能落后认怂。
朱由崧当然知道他们俩的症结在哪里,当年李自成在夔州坑了张献忠一把,结果张献忠又在李自成占山为王的过程中,以同样的方式坑了李自成一把,两个人的疙瘩着就解不开了。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792章 大明远征军训练基地(三更)
张献忠把两手往下一摆,震天的呼声噶然而止,成千上万军将的现场静了下来。
张献忠接着道:“大家都不是第一天当兵了,有的跟着咱们的陛下是身经百战,我们没有战马,那种万马奔腾那场面不属于我们,但是作为步兵我们的冲锋陷阵也是非常重要的,那种排山倒海那气势,也照样令敌人胆寒,另外还有爬城,这些都是我们步兵的强项。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疆场拼杀,有拳脚技法和器械技法之分,这就是功夫,拳脚功夫是基础。本人教大家拳脚,李过,袁宗第,高一功教大家器械。下面,本人教大家一套拳脚功夫。”
张献忠说到这里,把腰间的鬼头大刀解下来,扔给了亲兵,把腰部的判甲丝绦也紧了紧,然后啪啪啪打了一套拳。
只见他手部由拳变掌,一会儿又变爪,两只大长胳膊轮开了,像风车轮一样,身形转动,忽前就后,忽左就右,闪纵跳跃间,腿部的功夫也用上了,两只脚前踢后扫,左右摆,勾脚,摆脚,连环脚,往上一蹦八九尺高,往下一落如砸坑一样,拳脚猛烈如刮风,刚开始一招一势,后来越打越快,令人眼花缭乱。
要说武术这些当兵的手底下都会几下子,因为他们是挑选出来的精英,当了好几年兵了,都练出了一些功夫。
但是今天一看张献忠练这一套,他们觉得大开眼界,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一对比,张献忠是拳师,他们这些当兵的,顶多会一点皮毛。
也难怪,人家是赫赫有名的张献忠啊!
张献忠的名望现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连这些当兵的都知道他的底细,曾经做过捕快,当过边兵,生性刚烈好打抱不平。在军中犯事杀人之后流落民间,行侠仗义,练就了一身好武术。
后来落草为寇,组织农民军,反对朝廷。因他面黄有须,个大威猛,人送外号黄虎,这个外号起得恰如其分,此时的张献忠真如一头猛虎一般。
因此,当兵的掌声雷动,喝彩声不断。
就连大将李过,袁宗第,高一功也跟着鼓掌,这三将都是武术行家,此时可不是恭维,而是发自肺腑赞叹。
朱由崧也是第一次看张献忠打拳,心中暗叹,果然名不虚传。
张献忠打完这一套拳,收住招式,面不改色心不跳。新招募的这些兵将,也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指挥使神功盖世,天下无敌!”
张献忠现在是远征军步兵营的指挥使,也就是说,现在新招募的10万步兵,全部归他指挥。
有人这一带头,有不少人跟着这样喊。
被张献忠听到了,张献忠让大家安静下来,“各位,本指挥使这两下子可不敢成什么神功盖世,天下无敌,真正的神功盖世,天下无敌,你们知道是谁吗?那是我们的陛下,弘光大帝才是真正的神功盖世,天下无敌。本指挥使有幸见过他的身手,你们好好训练,如果陛下再次亲征,你们或许有机会目睹陛下展示盖世神功,到那个时候你们才会明白,什么叫真正的神功盖世,天下无敌。”
张献忠一边说一边回忆几年前夔州之战的情形,当时的他根本不服气朱由崧,李自成使诈降计把朱由崧引进了他的包围圈,张献忠带着好几万大西军,把朱由崧团团围住。
张献忠认为朱由崧这一次插翅难飞,因为那时的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身边连一个帮手都没有,就剩下他这个光杆帝王,而且后背还中箭了。
可是朱由崧像诈尸般的反过手来,结果一场混战,硬是让朱由崧杀出了重围,还把他这位大西王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身受重伤,险些丧命,到现在脸上还有一道剑伤疤痕。
从那以后,他对朱由崧的勇武是真心的服气了。
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张献忠仍然记忆犹新,因此现在,手下的兵将一说他神功盖世,天下无敌,她就立马想到了,他的陛下朱由崧,才堪当此称号。
张献忠这么一说,这些兵将才想起来,张献忠说的不差,他们早就听说过陛下的威名,在鞑子的万马军中单枪匹马杀个几进几出,满洲第一勇士鳌拜,还有祖家军中最厉害的悍将、连鳌拜都怯他三分的祖二疯子,他们在朱由崧哪个也过不了十合,这才是当之无愧的神功盖世天下无敌。
只可惜他们没有福分,没有亲眼目睹陛下施展神功的情形。
张献忠刚说到这里,冷不丁扭头一看,数十米之外朱由崧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张献忠也是今天高兴,他本来可以当朱由崧不存在,继续组织练他的兵,但他也是想利用这个机会让这些新兵们开开眼。
因此张献忠大家在这里等着,和李过,袁宗第,高一功把朱由崧接到点将台上,让随便他展示一下身手。
朱由崧知道,这是自己鼓舞士气的一个机会,因此他也没有推辞。
在场的步兵将士,一看他们的陛下要亲自练一下,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一个个屏气凝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这么大的营区现场,顿时鸦雀无声。
朱由崧道:“你们都是朕的好儿郎,战场上需要的是真功夫,朕要自己练两趟,你们也许看不明白。这样吧,你们上来100人吧。”
朱由崧看了看这个场地,估计再多的人上来会施展不开。
朱由崧让上来100名兵将,都拿着他们的刀枪等应手的家伙,然后这100个人把朱由崧团团围住,朱由崧把自己随身佩戴的宝剑取下来,扔给了台下的小柳是。
朱由崧在正中间站定,滚龙战袍迎风飞舞,看他们全都打着明晃晃的刀枪做好了准备,朱由崧道:“尔等不必害怕伤着朕,你们有多大能耐,就施展多大的能耐,尽管来斩杀朕吧,朕全都恕你们无罪,如果哪个敢不尽全力,朕要你们的脑袋。开始!”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793章 掌挫百兵(一更)
这一百名被选上台的当兵的,有些面面相觑,手中拿着刀枪,但是面对自己的陛下哪里敢往上冲杀?
但是军令如山,一品味朱有松这几句话,如果不杀就是死罪,舍命冲杀反而无罪。陛下既然出此军令,必然有十成的把握,我们这两下子,焉能伤得了神功盖世,天下无敌的陛下?
因此在朱由崧前面的十几个军兵,还在其他人的犹豫当中,脸上杀意顿现,往前一冲各举手中的刀枪,“唰唰唰,”“扑棱扑棱扑棱,”对着朱由崧猛砍猛刺过来。
朱由崧赤手空拳,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对十几把斩杀过来的刀枪,既不躲,也不闪,仿佛视若无物。
就在台下众军将惊愕的目光中,朱由崧突然出掌,凌厉的掌风呼啸而出。
“咔嚓咔嚓咔嚓……”
斩过来的刀枪全部折断,十几个冲杀过来的军兵被巨大的掌力震得倒飞出去,摔倒在台上。
台上台下,全都看呆了。
“再来,一起上!”朱由崧面带微笑,轻声喝道。
“杀!”剩下的80多人,从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各举刀枪,一起对着朱由崧过来。
就见朱由崧双掌轮动,一层真气笼罩着他,80多口利刃被这层真气架挡,于无声处,在空中定格。
但是也就定格了那么几秒钟,然后这80多名军兵,仿佛被炸出去一样,全都倒飞出去,摔倒在台上,有的滚落到台下,激荡的刀枪乱飞。
这一下,台下成千上万的兵将,包括张献忠,李过,袁宗第,高一功等大将全都愕然,仿佛木雕泥塑一般。
一百名军兵,就这样被三下五除二放倒了,看来陛下真是刀枪不入了。
“陛下神功盖世,天下无敌!”小柳是清丽的声音率先打破了沉静。
“陛下神功盖世!天下无敌……”呐喊声响彻云霄,经久不息。
朱由崧一摆手,让他们静了下来。
这一百人各自捡起自己的兵器,站在哪里等候圣训。
朱由崧道:“朕刚才只是自保,没有伤人。但是,如果这是战场,尔等等肯定是非死即伤。下去吧。”
朱由崧等于告诉他们,自己并没有用全力,这一百个军兵全都听明白了,排着队走到了台子下面,回到原来的位置。
台下的兵将也都看明白了,陛下的功夫深不可测,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神功盖世。
朱由崧又道:“武艺是没有止境的,诚然他与个人的悟性有关,但更与自己的努力与否有关,训练场上多流汗,疆场拼杀少流血。尔等继续训练吧。”
朱由崧的重要讲话,引起了热烈的轰动,军将们倍受鼓舞。
朱由崧带着小柳是,刘肇基,宋献策等离开了步兵训练营群,又转到特战兵训练营地。
特战兵战时执行特种任务,其实就是特种兵。
小将张环正在教3000军兵射箭,这三千弓箭手全部是从无数弓箭手中选出来的,射得准射的远,是初选的目标。
射箭先练力,张环正在对他们进行体能训练,举盾扔石锁,主要是训练臂力和爆发力。
特战兵的火枪营训练基地,同样有名老外正在传枪,正是原先的荷兰驻台海军司令范佩西,火枪营本来由慧英负责,现在她被抽调到走,和柳春红配合锦衣卫到关外营救汤若望。
现在,不管是御营的火枪营,还是特战兵的火枪营,均是由老外亲自执教。
由于大明和荷兰政府已经签订了条约,结束敌对状态,巴滕斯和范佩西就更卖力了,他只有教出成绩来,大明陛下才会满意,然后他们的日子才会好过,他们现在就盼望着五年后回国。
朱由崧又来到了白杆兵营,重新挑选的苗子,有一大部分来自四川石柱,还有一部分是使枪的,马金花正在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使用白杆枪。
工程兵和爆破兵分别由刘芳亮和田见秀负责,朱由崧也看了一遍这将近1万兵将的训练情况。
回到京城皇宫,朱由崧屈指一算,李全他们离开京城,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把卢九德找来询问李全的情况。
现在锦衣卫和东厂全部由卢九德负责。李全等人到关外的活动情况,有厂番专门负责搜集传递情报。
卢九德也时刻关注着李全等人的活动情况,听到陛下召见他,赶紧跪倒在地,详细向朱由崧奏报……
盛京即后世的辽宁省沈阳市,现在再次成为大清的京师,这几年大清几易京师。
最初他们的京师并不在盛京,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之后,在兴京称汗王,建立后金政权。这是他们最初的都城,又叫赫图阿拉城。皇太极建立大清之后,才定都盛京。
后来大清入关,多尔衮把顺治帝接到了北京,北京一度成为大清的都城。但不足一年,便被朱由崧又赶出了关外,因此大清的京师又回到了他们的东北老家盛京。
这三易其都,不可一世的清鞑子受到了教训,他们可以臣服朝鲜,征服蒙古,但是大明这条苍龙,是不可能轻而易举缚住的。
多尔衮觉得自己当了一回李自成,急匆匆进了北京,又急匆匆的逃出北京,何其之像?
多尔衮带着残兵败将,回到盛京,一筹莫展。一个朱由崧就对付不了了吗?
摄政王多尔衮把索尼,巩阿岱,锡翰几个辅政大臣及洪承畴宁完我这些汉臣找来商议对策。
索尼认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这次尽管失败,不算什么。可以在积蓄力量,卷土重来。
宁完我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野战八骑铁骑所向无敌,但是,明军善于守城,火炮不可小觑,必须大规模的购置火炮。
多尔衮皱眉了,吃了败仗,损兵折将,大清连年征战,国力损耗太大,哪里有那么多银子?
洪承畴一笑:“摄政王爷,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自己造炮?”
“自己造?”多尔衮不屑的看了洪承畴一眼,“你造还是我造?”
“都不是,而是这个人造,他叫汤若望,原来他是德国的传教士,崇祯发现他是个军工天才以后,只有恩慧加以重用,现在卑职已经把他带过来了。”
“人现在何处?”多尔衮眼睛闪着贼火似的光芒。
“就在卑职的府上,只是这个人有些不识时务,不愿意为大清效劳,还需请王爷进一步运筹。”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794章 孝庄和多尔衮(二更)
听说这个德国佬不愿意为大清国效力,洪承畴打算让他想想办法,多尔衮轻蔑道:“此等小事,还用得着本王出马,宁完我?”
“臣在。”宁完我赶紧躬身施礼应诺道。
很明显,宁完我把自己当臣,把眼前的这位摄政王,已经当成昔日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了。
现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已经不在了,顺治还是个懵懂少年,清朝的大权就落在了摄政王多尔衮的手里。
而且现在没人和他争权,肃亲王豪格已经死在战场上,豪格的几个老婆也被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瓜分。
豪格的铁杆儿支持者,鳌拜也命丧沙场,大清已经没有人能制约这位摄政王多尔衮。当年不看好多尔衮而支持豪格和鳌拜的两旗精英很多都转了向,支持了多尔衮。
大清皇室内斗暂告一段落,当然现在是多尔衮完胜,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因此在宁完我的眼中,多尔衮现在就等同于大清的帝王,他随时都可以废掉小顺治取而代之。
“洪大人现在可是我大清的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你可有办法让这个汤若望为我大清效命?”
多尔衮这几句话说的洪承畴脸一红一白的。
宁完我当然也听懂了多尔衮的意思,洪承畴曾经是大明朝堂之中位极人臣,崇祯帝最信任的人,宁锦之战被俘之后曾经誓死不降,但是现在,在大清朝堂之中也身居要职。何独一个汤若望耶?
“臣愿意一试。”宁完赶紧再一次躬身施礼。
“不是一试。”多尔衮刷拉一下把身子转过来,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宁完我,让宁完我不敢抬头正视,“我给你三天时间。”
在多尔衮眼中,宁完我不难啃下这块骨头。当年的洪承畴不也是不肯投降吗?对付洪承畴宁完我有的是办法,难道对付一个汤若望就没有办法了吗?
现在范文程这条走狗不走了,在这些没有节操的汉臣当中,宁完我一人独大,不但是弘文馆大学士,还是秘书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太子太傅,已经是三朝老臣的他,人生又得到了一次改变。
宁完我的汉奸人生几起几落,现在又是一个起伏。曾经发誓不再做狂吠之犬的他,又开始嚎叫起来。范文程的变节,大清从关内又退到关外。宁完我想要独善其身,他必须还得向主人继续表示忠心。
鞑子对他也不薄,一方面提拔重用的,一方面提防着他,防止他成为范文程第二,在这种情况下,走狗不走能行吗?
不过多尔衮给宁王我出了一个难题,当年劝降洪承畴宁完我功不可没,但也是费了一番神思的,三番五次的忍受了洪承畴的狮子吼,宁完我终于一眼看出玄机,让皇太极的侧妃亲自捧茶送盏,洪承畴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但是现在不同了,难道还能让这个侧妃来喂德国佬吃喝吗?
当年的侧妃已经成了现在的太后,他就是顺治的生母孝庄文太后。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就算是太后慈祥,恐怕多尔衮也不会同意的。
但是宁完我还不敢不接旨。
“奴才领旨。”
离开了摄政王府,宁完我快步追上了洪承畴
“洪大人请留步。”
“哦,宁中堂,有何见教?”洪承畴身材消瘦,颧骨突出,顶戴花翎,看上去有些别扭,特别是后面拖着的长辫子,像个尾巴。
他把身子转了过来,对宁完我抱拳拱手施礼。
“洪相国是明知故问吧?”宁完我的这张大枣核脸笑的像小笼包。
宁完我和范文程把博大精深的汉人文化带给了鞑子们,现在的大清朝,跟明朝的机构设置基本上差不多了。兵部尚书跟一国的宰相地位差不多,何况洪承畴又挂了个太子太保衔兼职右都御史衔儿,因此宁枉我称他为相国。
“宁中堂可是要折杀洪某了,在中堂大人面前,洪某不及一布衣也,安敢以相国之称?”洪承畴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两个人彼此打躬作揖,谦虚了好一阵,才话入正题。
汤若望的问题,宁完我问计洪承畴。
“中堂大人是在笑话在下吧。汤若望只愿意在此传教,其他的什么都不愿意做。在下要是有招儿,堪遭摄政王爷白眼乎?”
说话间,两个人来到了洪承畴府。
在一处院子里,宁完我见到汤若望。
这个个头高高,满脸胡子,一身汉服的汤若望,对宁完我不屑一顾。宁完我开始游说了,把当年游水洪承畴那一套本事拿出来了,死皮赖脸不怕挨骂,祖宗奶奶家族三代,让汤若望随便问候。
但是汤若望始终不为所动,只有一句话:“给我个地方,我要办学收徒,要不然就把我送回北京。”
汤若望不是中国人,当然也不会忠于大明。但是他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已经是半个明朝人了。大名有吸引他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作为一个基督教徒,他愿意把教义留在这个伟大而古老的文明古国,并传承发扬下去。
客居大明多年的生活,他也接触了很多亲密的朋友,有官场上的,还有民间的。徐光启就是其中之一,两个人曾经一见如故,交流,数学,农学,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知识。另外,大明的皇帝崇祯帝,也算是对他不薄,还让他在明朝为官,官舍教堂,让他得以收徒讲学。
汤若望作为回报,和徐光启等人研制火器,一次就为崇祯帝生产了几十门红衣大炮。这些红衣大炮,拉到关外的战场上,曾经把满清鞑子轰得七零八落。
后来鞑子入关,崇祯帝被逼自杀。鞑子推行血腥的奴役政策和杀戮政策,并把汤汤若望强行掠走掠走,损毁他的教堂,杀了他的教徒,烧了他的教义。
在这种情况下,汤若望当然对满清鞑子充满了仇恨,对大明朝感情颇深。
虽然洪承畴及时制止了鞑子们的野蛮行为,并对他以礼相待,但是汤若望依然对满清鞑子没有什么好印象,当然也不愿意为他们办事,在汤若望的眼中,满清鞑子不过是塞外偏邦,是野蛮的代名词。特别是现在他们又被驱赶到了关外,汤若望对他们,更是嗤之以鼻了。
宁完我始终是无功而返,不敢来见多尔衮,只好来见顺治帝和孝庄太后。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795章 狩猎(三更)
大清的国都盛京跟曾经的京师北京,设置的机构,建筑的模式,特别类似。大概是多尔衮他们从北京跑回来之后刻意修建,想用这种办法慰藉曾在北京的辉煌日子吧。
慈宁宫。年仅十岁的顺治帝,圆顶的皇龙冠,童稚的脸上,一双黑溜溜的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背后拖着长长的辫子,一身得体的小龙袍,正在拜见他的圣母皇太后。
“儿臣叩见母后。”
孝庄皇后是个雍容华贵的女人,刚至而立之年的她,仍然漂亮得像个一二十岁的大姑娘,不过一身珠光宝气的她,有着母仪天下的威严。
“皇儿起来吧。”看到自己的儿子一天天的变化,那张小脸,那动作举止,越来越仿像向他的父皇皇太极,孝庄皇后的脸上挤出一丝笑意。
“苏麻拉姑给老佛爷请安。”顺治皇帝身边一个论姿色一点也不次于太好后的宫女也跪拜在地。
1...225226227228229...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