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看到清兵再次败阵,这次刘文秀和马万年没有追击,他们知道刚才的战斗只不过是前奏。多尔衮的几十万大军呢,这才出动了多少啊,恐怕连零头都不到,而且刚才打的惨烈,他们上司李自成在后面看着,始终没有带人来支援他们。
经验丰富的刘文秀知道,大战恶战还在后面,双方的主力军均未出动。因此刘文秀和马万年就地休整人马,以利再战。
果然不出刘文秀所料,按后世的时间来说,大约出半个小时后,大批的清军从欢喜岭一带的山林中就杀了过来。
万马奔腾,铺天盖地。第一次出动了3万绿营,第二次出动了2万铁骑。现在多尔衮带着8万人马冲锋,这兵力是前面两次的加起来,几乎还得再翻一番。
刘文秀和马万年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一看这阵势就知道,清军的主力出动了,遮天蔽日,无边无沿。
这时这辽阔的荒坡野岭上,只有刘文秀和马万年的万余人马,而且经过刚才连续两次的战斗,他们已经能称得上疲惫之师了。
8万精锐相对于1万疲惫之师,强弱立分。
“军兵弟兄们,鞑子又冲过来,陛下和侯爷都看着呢,我们远征军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认怂,杀——”
刘文秀说着,纵马扬刀,冲向鞑子的滚滚铁流,此时他那残破的战袍,滴血的大刀,仿佛是天幕上的星星中最亮的一颗。
“杀!”马万年紧随其后,高举着大刀,一只眼睛瞪得溜圆,坐下战马如腾云驾雾。
这一万多名远征军的热血再一次被两员主将所点燃。战后的疲惫之态一扫而空,呐喊声如潮水一般,向鞑子的人马对冲过去。
此时的李自成,在古堡的松树下看得清清楚楚。
等远处那一根白缎子的大纛上绣着“大清摄政王”几个字进入李自成的视线时,李自成觉得是他亲自冲锋陷阵的时候了,把重达几十斤重的闯王大刀往空中一举,坚毅的目光中,从牙缝中挤出了一个字:“杀——”
这个字一出口,早已经积蓄了半天力量的3万远征军骑兵,全部迸蹄而出,如天河倒泻一般,冲出古堡,直扑多尔衮的大军。
古堡和欢喜岭相距不过几里之遥,双方数万人马的怒马对冲,在湛蓝色的天幕下,在绿色的辽阔荒原上,无疑是最壮丽的风景,震撼人的眼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时,距离战场数里之外的角山上,朱由崧带着御营将士正在这里观阵。
山下面的战场仿佛开闸泄洪,又如怒海滔滔,知道关键的时刻来了,朱由崧又举起了望远镜,宋献策,小柳是,柳春红,高桂英,慧梅等随驾的文武众臣,一时间将目光全都锁定了山下数里之外的战场。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857章 李自成大战多尔衮(中)(二更)
弯弓射箭,体型彪悍,凶暴残忍,来去如风,这大概是游牧民族的特点,游牧民族的强项恰恰是农耕民族的弱点,在冷兵器时代,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的原野,任凭他们驰骋,也凭此铸就了他们的铁骑,天下无敌的神话。
尤其是到了明朝末年,无论是蒙古鞑子,还是满清八旗,明军一般情况下是不敢跟他们展开野战的。只有靠强大的火器和坚壁守险的办法,扬长避短,来跟他们决战。
就是明末实力最强的军队关宁铁骑,也尽量避免与鞑子野外冲杀。为此,关宁铁骑的头子袁崇焕,与他的老师叱咤风云的孙承宗,以及王在晋,孙元化等,经略蓟辽期间,为如何筑城造堡,防备鞑子还进行过激烈的辩论。
可见,当时鞑子的战力有多么强大,中原军队对他们已经到了“畏之如虎”的地步。
这些鞑子们,由此也变本加厉,更加嚣张和狂妄。屡屡进犯中原,屠戮生灵,就连万里长城也挡不住他们滚滚的铁流。
不过眼前不一样,多尔衮的铁骑,上来就遭到了大明远征军的迎头痛击。
多尔衮勃然大怒,亲自率8万铁流滚滚而来,这8万人马全是骑兵,有绿营兵,还有八骑重装骑兵。
已经打了两场了,已显疲惫之色的一万多远征军面对数倍的强敌毫无畏惧,在主将刘文秀和马万年的先登陷阵下,士气大振,呐喊着向大清的铁流迎了过来。
现在这1万多名远征军,虽然力气消耗的得差不多了,但是经过刚才的两场战斗,他们认识到,清军的绿营和鞑子八旗也没什么了不起。白刀子进去,照样是红刀子出来,一枪杆抽到脑袋上,照样落马,只要把他们打死,也是照样没气儿。因此信心大增,特别是在他们冲锋后不久,后面李自成率领三万远征铁骑,排山倒海一般冲了过来。
有强大的后盾,有增援力量,再加上满满的信心,还有远征军首战告捷的斗志,使得四五万远征军士气空前高涨。
“放箭!”
鞑子们善于骑马射箭。多尔衮此时也看到李自成的主力出击了,心中高兴,因为这正合了他的意思,要不惜代价,把这支远征军铁骑一举歼灭。
多尔衮一声令下,无数的弓弦响动,漫天的箭雨向远征军罩了过来。
弓箭是冷兵器时代最厉害的武器,大将军不怕千军万马,只怕寸铁。尽管到了明末,大批的火枪大炮用于战场,但是仍然取代不了弓箭的独特地位。这东西不但造价低廉,而且轻捷,无孔不入,威力惊人。
不过,朱由崧的远征军,在训练的时候,对弓箭这种东西已经有了研究。
按照“练为战”的思想,知道要对付鞑子,无疑须得克服他们的强项,要想克服他们的强项,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赶上他们,令他们的强项消失。当然几十万人马,短时间内不好实现,就像鱼虾生来就是在水中游的,岸上的生物想短时间内跟鱼虾比游泳是不可能获胜的。
另一个就是扬长避短。除了有几千好苗子挑成了特战兵营的弓箭手,朱由崧要张环把他们训练成弓箭中的狙击手之外,其余的马军和步军这十几万人马主要是防避鞑子的弓箭,这是远征军训练当中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
这种防避当然不是用盾牌,朱由崧的远征军,无论是马军或者步军,讲究的都是轻装疾进。除了盔甲和必要的刀枪弓箭之外,多一样东西就多一份负担和累赘。这大盾牌实战之中并不怎么使用,而且非常沉,外出远征打仗携带也不方便。
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朱由崧指示他们抛弃盾牌,运用新的训练方法对付弓箭,主要训练兵将用手中的武器来避挡,这对兵将的素质要求较高,须得有一定的武艺。
好在他们这次挑选的远征军苗子不是新兵蛋子,全都是各军中的精英,都有一定的武术根底。平时训练他们的时候,让一部分弓箭手对他们射箭,这种箭当然是无矢之箭,但是箭头上做了特殊的处理,只要被射中的部位就会留下白点。
这样训练下来,一顿弓箭之后,这些兵将身上的白点当然是越少越好,训练中经常对他们进行考核。凡是被乱箭射中要害部位了,罚当月军饷。凡是未被射中非要害部位者,不赏不罚,凡是身上没有白点者,奖励军饷。因此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远征军的马军和步军对乱箭齐发的防御效果很好,不需要用盾牌,短时间的乱箭袭击,伤亡几乎是微乎其微。
因此受过专门训练的远征军,此时看到鞑子们乱箭齐发,根本不屑一顾,面对遮天蔽日如雨点袭来的流矢,他们一边纵马冲锋,一边把手中的,刀枪剑戟舞动如飞,箭矢纷纷被挡飞,铁蹄冲锋依然迅猛如风,只有少数武艺不精者,或者发挥失常而中箭落马。
双方几百米的距离,眨眼间就冲到了一块,清军的弓箭就失去了作用。
清军的绿营兵和八旗军也是训练有素,他们娴熟的把弓箭收好,换上战刀和长矛,对着明军将士猛砍狂刺。
但是密集如雨的弓箭,尚且伤害不了这些远征军,何况是劈砍、捅刺过来的刀枪?
叮叮当当的金铁交鸣之中,清军的利刃被荡开,明军把手中的刀枪剑戟舞动如飞,往清军身上招呼,清军闪避不及,纷纷落马。
混战之中,一名大明远征军的铁骑,用手中的战刀,接连将两名绿营兵和一名八旗军砍于马下。不料却陷入四名清军的包围之中。
这四个清军前后夹击,前面的长枪刺进了这名远征军的腹部,后面一名清军的战刀,也砍中了他的后背,鲜血狂飙,骨肉翻卷。
这名远征军在马上摇摇欲坠,五官都挪移了,但是他强忍着剧痛,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双腿一夹甲战马,战马往前冲的同时他把刀就朝前直起来了,结果刺入他腹中的长矛把他给穿透了,但是马前刺他的名鞑子,脖子被他的利刃捅开,两声惨叫,这名远征军和那名鞑子双双落马。
刘文秀和马万年挥舞着手中的大刀斩杀着近前的清军,这时明军当中最勇猛的要说李自成了。他马快刀沉,闯王刀舞动如飞,无论绿营兵还是八旗军,闯王刀刀马所过之处,留下一地的死伤,李自成在清军的万马军中冲杀如入无人之境,但是他现在瞄准的是清军的主将多尔衮。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858章 李自成大战多滚(下)(三更)
鞑子的战旗从来都是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他们凭借超强的战力,统一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征服蒙古,征服朝鲜,征服察哈尔,征服汉人,征服这个,征服那个,今天算是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在大明的远征军铁骑面前,他们第一次吃了鳖。暴怒的多尔衮带领八万铁骑亲自冲锋,但仍然抵不住明军不足五万人马的兵锋。弓箭他们难以取胜,马上的混战他们更是占不到便宜。
辽阔的荒原上,十几万人马正在混战,战马嘶鸣,惨叫声声。
平均下来,一名远征军可对付他们三名绿营兵,两名鞑子。这种混战难免互有伤亡,但是清军的伤亡跟明军的伤亡之比大致是4:1。现在战场上,清军的人数不足明军的2倍,清军完全就是抵挡不住。不管是绿营兵还是八旗军,他们现在遭遇了最悍猛的铁骑。
在这之前,他们知道明军有几只队伍是能打的,有忠贞侯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有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再就是什么卢象升的天雄军了。这几支军队,都给满清鞑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他们觉得那几支军队都不能跟眼前这支远征军的铁骑相提并论,眼前这支军队,战斗力强悍的怕人,金戈铁马,奈何不了他们,流矢如雨也奈何不了他们,真刀真枪的快马冲杀,更是奈何不了他们。
这些人个个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特别能打。得无往而不利的鞑子江郎才尽,无论怎么折腾都逃脱不了被斩杀的命运,除非他们败阵而逃。
因此清军投入8万pk5万明军也没支撑半个时辰便,便纷纷溃逃,混乱不堪。
多尔衮看看被明军杀得狼奔豕突的部下,又瞅瞅西边的天空,太阳老高,离天黑还早着呢!
“真他妈见鬼!这支军队太可怕了,必须全歼他们,索尼他们呢?”
多尔衮的铜锣大脸上满脸的都是不可思议和失望,他觉得今天的明军如有神助,而他的军队好像撞见了鬼施展不出招数来了。
按照他的运筹,他派出了索尼率领四旗精锐3万铁骑,从石河绕过去袭击李自成军的侧后,则这支军队腹背受敌,必败无疑,但是怎么迟迟不见动静?如果是蜗牛爬,也该爬到了!
兵败如山倒,眼看他的八万大军要撑不住了,作为主力,大清摄政王,这根正白色的大纛旗绝对不能倒。
无奈之下,多尔衮带着他的亲兵卫队数百骑呐喊着冲杀上来,企图扭转战局。
“不许退!给我杀!擅自逃跑者斩!”
多尔衮这几百亲兵成了督战队,而他本人则成了督战队的队长,最后多尔衮亲手挥刀斩杀了好几个败逃下来的绿营兵和鞑子,其中有一个还是个固山额真。
杀一儆百,这一招真有用。果然这些清军不敢乱跑了,横竖都是个死,还不如死得壮烈些,他们重振士气,跟着多尔衮冲了上来。
多尔衮真够一员猛将,30多岁的他也正处在壮年,乌骓马其快如风,大铁刀抡动如虎啸龙吟。
明军一铁骑狂奔向他挥刀就砍,多尔衮对砍过去,将那人的刀斩断,明军死尸栽落马下。又两名铁骑左右夹攻,多尔衮把大刀往空中一横,同时挡住斩来的利刃,然后抽刀一个拦腰锁玉带,明军的两个铁骑同时被斩落马下,其中一个被腰断两截,另一个腹部被划开,肠子都流出来了。
多尔衮正杀得性起,迎面一骑红马的大将拦住了他。
“多尔衮,你还认得我李自成吗?”来将一声断,喝声若洪钟。
“呵呵,你不就是闯贼吗?怎么改邪归正啦?”
“李某人纵是贼,也是汉贼。而你们这些鞑子无故犯我大明,抢掠奸淫,简直就是畜生!五年前没有能杀得了你,今天你的死期到了,拿命来!”
李自成见到多尔衮新仇旧恨,让他目眦俱裂,催马抡刀直取多尔衮。
“你以为你今天能赢?五年前你不是对手,今天你照样白给!”
多尔衮撇着嘴,当然不肯示弱,拍马舞刀相迎。
两个人就在这十几万人马的混战的战场上,旁若无人地冲杀在一起。
在明清时期,李自成和多尔衮绝对可以称得上对手了。两个人抛开出身不说,论文,论武,论地位,论名望,论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可以说一个是半斤,一个是八两。
李自成是农民军的领袖,多尔衮则被称为明清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由于第一次山海关大战李自成失利了,如果那一场他打胜了,坐稳了北京城,那后世对他的评价绝对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因为历史从来都是赢家书写的。
李自成当过帝王,虽然没当多长时间,但毕竟也是“朕”过一阵子的人了。多尔衮也有机会,而且不止一次,也绝对有这个实力,但他始终没缘做那把椅子,只能说是遗憾。
李自成南征北战,打了一辈子仗。闯王刀花马剑,纵横天下,成为传奇。
多尔衮也不差,8岁时就被封为和硕额真,参议国政。15岁时就统帅千军万马跟随父兄,驰骋在大草原上,雄踞一方。从此以后大凌河之战,征服林丹汗,松锦会战,最著名的山海关战役,多尔衮一路走来,越来越叱咤风云。很多次大战,他都是冲锋陷阵在第一线,根据历史记录,祖大寿和洪承畴投降以后,多尔衮跟他们闲聊的时候,有几次凶险的场面,多尔衮都是差点被他们的炮火击毙。祖大寿和洪承畴听得直冒汗,而多尔衮则是哈哈大笑。
现在因为朱由崧的穿越,令两个人的命运都改变了。事隔五年了,又是山海关大战,这一对冤家对头直接交手了。
两个人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恨不得一刀把对方劈马下。两匹战马也是啼跳咆嚎,为主人助威,有几次还撕咬在一块儿。
两柄大刀搅在了一起,杀了个昏天地暗,此时,辽阔的战场上明军将士和清军将士都很多,但是既不是观众,也难成帮手。因为他们各自混战,偶尔有人想过来帮忙,但是凭他们的能耐,根本伸不上手。
两个人这场凶杀恶斗也不知道持续了多长时间,此时数里之外的角山顶上,朱由崧君臣看得大呼过瘾。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859章 石河阻击战(上)(四更)
就在多尔衮带领主力与李自成的主力在草原上拼杀混战的时候,数里之外角山上的朱由崧突然接到报告,有一支清军从欢喜岭下撤出,开往石河方向去了。
这一带的地形地势他早就看过,因此朱由崧立即就判明了这股清军的意图,当即传旨:“好狡猾的多尔衮,让张环率部阻击!”
就在李自成出关之前,朱由崧已经命令2万特战兵,屯住在角山下的密林中了。
这也是朱由崧,不让守关城的人马出兵支援的原因之一。
特战兵是大明远征军的一个混合兵种,共有2万人,里面有弓箭兵营,白杆兵营,火枪营,工程兵营等。
其中弓箭兵共有3000人,这3000人不是普通的弓箭手,而是朱由崧命张环从各地军中挑选箭法好,膂力大,有潜力的苗子,进行专门训练,神箭小将张环作为他们总教练,亲自执教。经过将近一年的训练,现在已经成军,成为特战兵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朱由崧觉得现在是应该调用它们的时候了。
这么大的战场,打了这么半天了,朱由崧也没有派他出战,小将张环早就有点迫不及待了。特别是他看到清军一次又一次增兵,又是铁甲战马,又是弓箭的。他真想拉住队伍出去,大显身手。
现在终于接到了朱由崧的旨意,张环知道该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现在陛下驾前人才济济,成了名的战将车拉船载,自己要不露两手,陛下说不定真会把他遗忘的,就特战兵中,还有厉害的白杆兵可用,幸亏陛下这次让他的弓箭兵出击,说明陛下对他还是很信任的,心里这么一想张环好一阵的激动。
张环带着三千轻装骑兵就出发了,每人身上两壶箭,一张弓,另外佩刀是少不了的,如果弹尽粮绝被困重围的时候,就得搏杀,总不至于拿弓弦把别敌人勒死吧。
正如李全所说,石河是一条近乎于溪流的小河,静静地蜿蜒在这里,河床上和两岸全部是碎石,小的是鹅卵石,大的有几十斤几百的,形状不等。两岸是绿绿的青草,还有开遍了叫不出名字的野花。
河的两岸是荒野,静如处子的小河,在这人迹罕至的荒野上,偶尔会有牲口、野兽或天上中的飞鸟光顾,此时没想到也迎来了一场激烈的战事。
远处一支清军的铁骑飞驰而来,人马浩浩荡荡,数不清有多少。他们打着正红旗,正黄旗,镶黄旗,和镶红旗,四色军旗。
为首的一员大将,40岁左右的年纪,铁盔铁甲,身披白战袍,腰悬宝剑,坐下花白马。正是清军正黄旗的旗主,议政大臣,也是顺治帝的辅政大臣之一的索尼。
此时他奉了多尔衮之命,率领四旗人马共3万精兵,打算从石河绕到李自成军的后面,与多尔衮前后夹击,消灭大明远征军的马军主力。
当索尼的队伍到达石河附近的时候,与此同时,张环的队伍也开到了。
“启禀大人,石河对岸发现大明的军队。”
“吁!”索尼闻报之后立即勒住了战马,队伍停了下来,难道说我们的意图被明军发现了?这里会不会有埋伏?
索尼一向沉稳,思忖道:“有多少兵马?领兵带队的主将是谁?”
“回大人,大约3000左右,大纛旗上打的是张字,主将是一名20岁左右的小南蛮。”
“附近可有明军的埋伏?”
报事的清军一听,我们大人也太小心过余了,河的两岸一览无余,明明想在这里埋伏,埋伏在哪儿啊?但是还得恭恭敬敬的作答:“回大人,未发现明军的伏兵。”
这时索尼在马上,可以看到远处的河对岸,已经聚集了不少明军的将士,也全部是马队。
“区区3000兵马,应该不是来袭击我们的,但是想阻住本官的去路,简直是痴心妄想,来呀,传本官的命令冲过去。”
四旗期人马3万铁骑,得令之后,铺天盖地一般,向石河冲来。万马奔腾,踩得地皮乱颤。
“准备!”石河对岸的张环,已经将三千弓箭兵,沿着这条小河一字排开,排成了长长的两排。
3000将士坐在马上听到号令之后,取弓搭箭,把弓拉圆了,一阵弓弦的响动,就瞄准了汹涌而来的鞑子。
“听本将军号令,鞑子的人马过河的时候再放箭。”
“诺!”各百户旗长答应着。
张环说着,这把他特制的宝雕弓上,搭上一支狼牙箭,咯吱一响,开弓如满月,瞄准了一杆正红色的大纛旗。
此时张环这队人马,距离小河的河床也就是30米左右,石河的平均宽度,算上整个河床,其宽度大概在20米上下。河床上铺满了鹅卵石,此时有水流的地方最宽的地方也不超过两丈,水又清又浅,可以看见河底的卵石。
张环早就看好了,鞑子的马队下河的时候,是他们的最佳射程。
这时鞑子战马的前锋,已经冲进了河床。
“放箭!”张环说着把右手一松,手中的狼牙箭,一声犀利的哨声,破空而出,正中百米开外一名鞑子,这是一名旗手,骑手落马,这杆正红旗大纛接着就倒下了。
这一声响箭也是张环发出的信号。
顿时排在第一排的1500名弓箭手,把手中的箭全放出去了,这些人本来射箭就准,膂力过人,又在神箭小将的亲自指教下,训练了这么长时间,射的不但准,而且狠,可以说是箭无虚发,有的射人,有的射马。
因此冲过来的鞑子纷纷落马,有的栽在鹅卵石上,有的连人栽入水中,水花四溅。
第一排弓箭手射完了之后,开始上箭,这时身后的第二排弓箭手箭就发出去了,这样人停箭不停,中间没有间隙,密集如雨的流矢,向鞑子泄去。当两排弓箭手射到第三轮的时候,石河里已经没有人了。
有的只是鞑子的死尸,凡是重点落马,没有一个活口。只有一些战马还比较耐的住箭,倒在血泊之中挣扎着。
石河畔除了到处都是人和战马的死伤之外,鲜血染红了石河,其余的鞑子们全退回去了。
这时石河对岸的索尼,一看勃然大怒,“铁甲重装骑兵,给我冲过去!”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860章 石河阻击战(中)(一更)
张环的3000弓箭手排成两排,两匹战马之间相隔一米,前后两排相隔两米,轮番向对岸冲过来的鞑子射箭,一阵箭雨,把三万鞑子的冲锋部队硬生生给射回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