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英杰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服部正成
哼哼,一群只知道玩闹的家伙,不过跟着自己这样总是不太安分的将军,想要安家也的确是不太容易。也不知道这一战之后又会有多少河北好男儿留在这片远离故乡的土地上呢。
不行不行,决战之前想这些事情一定很不吉利吧。果然那个最终目标必须牢记心头。
愿好基友忽悠着他和他的军队吧。
颜良所部虽然放纵的时候总是玩得很疯,但只要颜良一声令下。他们总能在颜良需要的时间内完成整装集结,所以他们才是颜良极为信赖的精锐,更不要说他们在战场上从来都是如狼似虎,颜良令旗所指之处,他们一定会拼尽全力到达并予以攻克。
或许也只有早有准备的并州军,才能够延缓他们的脚步,否则也只会成为他们的垫脚石。
而他们即将面对的不知道是谁的开封守将和守军,同样不可能阻挡他们的脚步。
可惜,还未等颜良到达开封,距离目的地还有将近二十里的地方,一支军队将他们截了下来。
看着远处在空气中猎猎作响的“刘”字将旗,颜良的脸色异常的凝重。
前往开封的途中会遭遇到阻拦这样的情况并未超出颜良之前的预想。事实上在战前,他对于可能出现的敌人有了很多的设想,比如被称为曹操军第一猛将的夏侯惇,比如曹操军中除了曹操外最为优秀的统帅曹仁,再比如擅长指挥骑兵进行奔袭作战的夏侯渊,还有被认为是擅长防御作战的外姓将领李典……他做出过很多的设想,可却唯独忽略了眼前之人。
刘备,刘玄德。
以及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两位好兄(基)弟(友)——老二潘宫和老三张飞。
其实也难怪颜良会忘了这三兄弟。
自从曹操收编了徐州一众实力后,徐州北方和青州南方的事物被曹操委任给了臧霸,可以说这位原本一直屈居于刘备之后,原本在徐州军内部存在感并不强烈的将领,竟然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或者说当一位将领面对的对手是如袁谭一样的猪对手,大概只要不是太过坑,基本上都能够有较为不错的发挥,而稍微优秀一点的将领更是能玩到超神。
事实上当初刘备主持徐州北方军务的时候,表现的比如今的臧霸还要夸张,若非陶谦意外身亡,或许刘备夺取整个青州后不论是配合袁术威逼兖州。还是独自领军与公孙瓒一起配合攻打立足不稳的袁绍,都可以令整个袁绍系的根基产生巨大的动摇。
可是就算被坑到了这个程度,袁绍似乎依然没有改变将袁谭安置在青州的主意。那么臧霸在这边表现得愈发闪耀差不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至于那些徐州本土的世家豪强,熬过了曹操对同出谯县曹氏。以曹宏、曹豹两兄弟两兄弟为首的徐州曹氏及其相关势力的大清洗之后,逐渐开始补充道曹操军那始终充满饥渴感的官僚体系之中,可以说除了陶商和陶应两兄弟被投闲置散之外,其余诸人基本都可以称得上是量才适用,毕竟曹操身边的位置还有很多,甚至多到了快要让曹操感到发疯的程度。
只不过在这所有人之中,刘备的情况似乎稍稍有些特殊。
刘备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的战绩也同样亮瞎人眼。事实上就算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若非碰到了自己的宿敌曹孟德,刘备的胜率依旧堪称惊艳,甚至在遇到曹操之前的战斗基本上都可以称得上是得胜而归。再加上他出色的亲和力和安抚民心的本事,就算将之成为“陶谦军中最亮眼的明珠”大概也不为过。
嗯,陈元龙事实上同样有这个资格,只不过还是年轻人的他显然还无法取得那么多亮眼的成绩,所以就算曹操明知道李书实将之拐到并州,却也并未真的太过遗憾。
当然,先有田豫。再有陈登,刘备大概才是最有可能哭晕在厕所里的那个。
这还不算某只萝莉绑回来的小甘甘和小糜糜……咳咳,李书实表示自己其实什么都没说。
正因为有着这样多的光环环绕。刘备被曹操任命为豫州牧这样地位崇高,实权也很大的职位并没有引发太多的不满,毕竟就算抛开收买人心的问题,曹操或许也意识到了对于豫州这样一个从黄巾之乱开始便饱受天灾*困扰的地区,适当的宽松有利于民生的恢复。
可问题也恰在于此。
刘备事实上是以武功起家,到现在为止也算得上是戎马半生,就算曾经做过两千石太守的职位,他给予世人的印象大多依旧停留在帮助公孙瓒硬抗袁绍侵攻好多年,或者说这是一个能打的家伙。
所以说当刘备接受豫州牧的任命。将全身心投入到治理豫州凋敝的民生之后,他与曾经极为倚重的军旅生涯几乎完全隔绝。只是靠着自己兄弟的帮助,勉强维持住一些铁杆部属而已。
曾经强横一时的刘备军团。到如今竟然连袁绍都没有再将其视作是自己吞并天下大业的一个巨大阻碍,最多也只能是某个阶段可能出现的一个“小麻烦”而已。
颜良所掌握的情报大多来自于袁绍,就算曾经与刘备和他的部下不止一次交手,但既然袁绍已经认定刘备无法构成什么威胁,至少在出兵前,颜良不自觉的便将之忽略过去。
所以你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颜良此时的表情是如此凝重。
毕竟,他着实没有想到,曹操军中对他的突袭反应最快的,竟是这位已经神隐许久的老对手。
可惜,颜良虽然熟悉刘备和他的两位兄弟,却根本不认识隐藏在刘备身后的那个家伙——
陈宫,陈公台。
“刘皇叔,这一次您代天子征伐,意义将会十分重大。”
“备很清楚这一战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陛下的意义。”
“那么,陈宫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下面就完全看皇叔的本事了。”
“放心,绝对不会让陛下失望!”
是的,刘备能够出现在这里完全可以看做是陈宫的谋略。
当然,也有可能是曹操军幕后掌舵人荀彧的放水所导致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因为这些人或明或暗的谋划,刘备带着他的兄弟们站到了这里,而且作为被刘协下达正式公文承认的“皇叔”,就现在的政治立场而言,他同样需要偏向刘协这边。
所以当刘协和陈宫知晓了颜良孤军前来的消息,对于这场战争早有想法的陈宫可以说并没有做多少考虑便向刘协建议派兵迎击,也就是刘备现在所指挥的部队——一支由赵楠和陈宫费尽心血训练出的汉家“羽林军”。
所以哪怕刘备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久疏战阵,但至少当他需要披挂出征的时候,他手里的队伍并不比颜良此时所统帅的差多少。
至少在数量上的确如此。
“刘玄德,我敬你是个英雄,若你能够投奔袁公,高官厚禄不在话下。”
“痴心妄想!我刘玄德乃是中山靖王刘胜后裔,根据宗正寻觅族谱,乃是当今天子之叔,又怎么可能投奔叛国逆贼。反而那袁本初,汉家待其不薄,才有了‘四世三公’的偌大名声,可是在此危急存亡的时候,不思报国,反而怀着叛逆之心,行叛逆之事。你颜公骥若还认为自己乃是圣人门徒后裔的,就不要继续跟随逆贼袁绍,为身后留下一世骂名,甚至让你的先祖为你如今的行为而蒙羞。”
话不投机半句多,颜良本就不是什么有耐心的家伙,刘备年轻的时候同样不是什么耐心十足的存在,就算经历这么多年宦海沉浮,却也同样因为久在军旅而养成了颇为直率的性格。
所以,既然谁也无法说服谁……
那就战吧。(未完待续)
小人物的英杰传 21.三爷:卡林是什么我可不懂啊!
袁绍此次大规模南征,号称汇聚了精兵十万,战马三万匹,兵甲钱粮无数。
最后关于后勤方面的记叙暂且不提,前面两个数字所有人一听便知道有点夸张。
首先是精兵十万,按道理说对于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冀州而言想要得到这个数字并不算困难,哪怕这里曾经经历过黄巾之乱的骚扰,事实上还是重灾区,可是在已经过去十年的当下,在没有了黑山军和大大小小已经沦落为黄巾贼的贼寇骚扰,这里的恢复情况相当喜人。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袁绍的征兵计划就能从容开展。
因为冀州北方的渤海郡和河间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都并非袁绍掌控,哪怕渤海曾经是袁绍起兵的基地,但当袁绍将这里作为退让的筹码让给公孙瓒后,这里不但成为了袁绍和公孙瓒拉锯的主战场,而且原本的动员潜力也被公孙瓒破坏了大半。
河间同样好不到哪里。
南方的魏郡甚至直到开战前依然还被划归在并州军的治下,甚至按照皇帝的诏书已经不再属于冀州的版图之内,也只有那些生于冀州长于冀州的老人们才不会忘记这一点。纵然这里的民众对于袁绍的认同感还算可以,但袁绍想要从这里拉队伍也并不容易。
至少他必须无时无刻担心着并州军会在里面埋下多少“种子”,然后在关键时刻爆发。
就连一直都属于袁绍的常山和中山两郡,同样无法为袁绍提供太多的兵员——这倒不是因为袁绍在这两地的统治基础不够牢固,而是这里的世家豪强经常会受到来自于并州军的袭扰,纵然损失不大,但若是没有足够的士兵守卫,谁也难保惨剧不会发生。
事实上不论是公孙瓒。还是以赵家村村民为核心的袭扰部队都曾经数次差一点便能够攻破那些豪强的坞堡,只不过在袁绍军留守的机动部队的救援下,这才无奈退却。
在几个重要的隘口都由并州军掌控的不利情况下。袁绍军只能以加大留守军数量作为应对。
更不要说青州方向袁绍同样要给予袁谭一定的支持。
所以袁军的总兵力或许远远超过十万这样一个数量级,可是仔细清算一下。真正能够任由袁绍趋势,投入到战争之中的数目,恐怕距离十万这个级别还有一定的距离。
那号称三万数目的战马同样如此。
从一开始便远离凉、并朔和幽州这些产马之地,袁绍军一开始所拥有的骑兵数量并不会太多,事实上直到其与乌丸人和鲜卑人有了较为深入的接触,才让袁绍麾下的战马数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可是就算以袁绍的财力,想要在短时间内得到万以上规模的战马。依旧需要承受极为巨大的压力,更别说他还需要大洒金钱来收买那些敌占区的世家豪强。
田丰曾经希望袁绍能够略作休整,过个三五年再与天下英雄一争雌雄,便是因为袁绍之前攻打公孙瓒已经消耗了太多的财力物力,需要一个时间段来恢复才能重新回到全盛的状态。
田丰的想法固然老成持重,但袁绍如此急切也并非真的是无谋之举,只不过是考虑的角度不同罢了,说不上谁对谁错,最多成王败寇任由后人马后炮而已。
之所以说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要说明。此时此刻麾下超过半数都是有马的骑兵的颜良所部的的确确不愧是袁绍麾下极为重要的精锐,袁绍不愿意让颜良去冒险的原因除了担心自己的爱将出什么差池之外,也是担心自己手上如此宝贵的部队出现折损。
可惜袁绍终究是没有能够预料到颜良和文丑之间的感情会如此深厚。甚至到了令颜良哪怕抗命也要为其报仇雪恨的程度。
或许被颜良瞒在鼓里的袁绍,现在才刚刚接到有一支“神秘部队”在曹操军的腹地大杀特杀的情报吧,又或者正在为并州军突如其来的骚扰而感到疑惑,没空考虑这件事也说不定。
不过那些事情对于现在的颜良而言已经无所谓了,他所要做的只是消灭眼前的敌人。
刘备,还有刘备身边那位自从讨董之战后便声名鹊起的猛将兄。
叫什么名字来着?
突然之间脑子有点断电的颜良稍稍有点心虚的将自己的视线迅速从三爷脸上掠过,然后在潘宫的脸上停了下来,并露出了战意满满的情绪。
嗯,颜良表示自己绝对不是故意的。仅仅只是那个战场上的小白脸怎么看都不像是传说中的“猛将兄”,毕竟小白脸猛将什么的那是并州军的特产和传统。小强和子龙酱什么的有那么一两个已经让人很感觉自尊心受损啊有木有,所以那个小白脸绝对不是传说中的那个家伙。
嗯。绝对是这样,堂堂猛将兄那怎么说要么面如重枣,唇若涂丹,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要么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张黑炭头一般的脸,夜戏的时候不仔细看根本不知道敌人在哪里。
就以这个标准要求,那个小白脸显然肯定是不符合标准的,就算是穿戴着整齐的甲胄,大概也不过是一个比起战场厮杀更擅长出谋划策的骑马策士。相比起来也就现在正在自己的气势下勉力支撑的家伙还有那么一点点猛将兄的感觉。
虽然实力上怎么看都比自己弱太多,难不成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不对不对,夏侯惇的本事他还是有所了解的,能够与之齐名,那燕人张飞怎么也不至于连自己的气势都抵挡的如此艰难——还是说刘备托大,以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所以没有带上什么大将便来堵截自己?
至于说自己有脸盲症的人那绝对是企图从他这里骗取诊金,心肠都是黑色的。
嗯哼~就酱紫,不解释。
当然,这并不是说颜良多么的狂妄自大。实在是对面的刘备军让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首先从军队的精气神来看,刘备军的士兵看起来似乎都还不错,战意很是高昂。可是在颜良这样久经沙场的宿将看来。其中大部分士兵的眼神并不够锐利,他们仅仅只是一群刚刚踏上战场这个最为残酷之地的菜鸟新丁。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战场的可怕。
这样的士兵,若是战事顺利,或许可以更快地适应战场的氛围。可如果战局落入到下风,又或者是战事进行的过于惨烈,他们就会有相当的可能性自己精神崩溃。
所以说,别看阻击部队从人数上或许还略胜颜良所部一筹,可是在颜良看来,除了围绕在刘备身边的大约一千五百人左右的部队令他有些忌惮之外。剩余的真心不过土鸡瓦狗而已。
甚至因为那数千新兵的存在,让老兵能够发挥出的战力同样存疑,甚至可能出现新兵拖老兵后退的问题,毕竟对于颜良这样的宿将而言,敌军的漏洞若是不加以利用,简直妄称将军,战场上只奉行“趁你病,要你命”,那些表现出绅士风度的家伙要么是如宋襄公这样传唱千古的……白痴,要么便是别有用心。打算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来压块敌军的军心。
当然,那种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以颜良的大脑着实是弄不明白,所以比起那些神神叨叨的谋士所喜欢的东西。颜良倒是更愿意用沙场上的铁与血来解决问题。
说白了就是谁拳头大谁就有理。
“刘玄德,你也算是打老仗的人,竟然将如此巨大的漏洞摆在我面前,身边又没有大将护卫,当真是取死之道。也罢,你也是本初公欲得之而后快的人物,拿你的人头来祭典伯鸣也不错!”
眼看着对方并没有主动进攻的*,颜良也不等待,立刻开始调兵遣将。
针对刘备军半数部队都是由新兵组成的特点。颜良将自己手上的骑兵部队一分为二,其中一半交给他所信任的副将掌控。游弋于战场边缘,偶尔靠近。向刘备军的那些新兵们射上一两轮羽箭,随后便再一次调转方向,持续保持对刘备军新兵部队的心理压力。
至于颜良本人,则率领剩余的部队,硬碰硬直接冲刘备军中军冲了过来。
针对颜良的部署,刘备也不敢怠慢,摆出一个雁形阵,不过由于担心颜良所部那支游弋在周围的部队,所以这个雁形阵倒是有几分楔形阵的味道。
最重要的是,刘备军的中军,完全是由一直跟随他的那些老兵所构成,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很强,除非战损超过六成,否则基本上不太可能会出现士气崩溃的情况。
不过虽然如此,但在颜良看来,刘备的这种安排从某种程度来说更加让其盛名难副。
为什么?
关键还是在于刘备留在中军的那些本部士兵所构成的军阵厚度实在是太薄了!
作为久历沙场的刘备竟然会犯这样的错误?
并不是刘备没有意识到,而是他真的是有些无可奈何。
事实上作为指挥官,他同样很清楚那群新兵到底是一群怎样的货色,别说是和那些精兵相比,就算是和战乱地区的郡兵相比也是犹有不如的,毕竟那些需要经常面对山贼海盗的郡兵怎么也是见过血的人,而不像这些新兵只经历过训练而缺乏实战考验。
所以说刘备根本不敢将他们布置到自己的正前方,唯恐颜良利用这些人作为突破口,裹挟着冲击自己的中军,那样一来刘备可是真的无法预测结果会变成什么样子。
可是作为来自北方又经营多年的将军,刘备麾下唯一没有遭遇裁撤,或者说被刘备一路带着从幽州到豫州的部队,便是现如今归张飞指挥的大约七百人的骑兵部队。可以说这支主体又幽州良家子所组成的部队是刘备手中的王牌,就算自己再如何穷困也不忍放弃的部队。
就连曹操对于这支部队也是分外眼馋就可以想见这支部队的实力到底出色到何种程度。
但也恰恰是这样一支部队的存在,反而令刘备犯了难。
若是将之当做是预备队,那么就好像现在这样,中军看起来拥有千五百人,但实际上只有不到千人的规模。让整个阵型看起来好似一个不太对称的哑铃。
可如果将这支部队放在中军呢?
骑兵的生命不在于其他任何东西,只存乎于两个字——机动——之间。
都没有了机动力的骑兵,战斗力或许尚且不如步兵。毕竟高踞于马上的骑兵老爷们若是直直站在那里攻击死角不是一般的多,再加上战马纤细的神经很容易出现各种状况。或许只需要一个步兵滚到马腹下随便来上一下子,就能让战马受惊并将马背上的骑士摔个七荤八素。
所以说比起人员上的劣势,刘备倒是宁愿让张飞带着这支宝贵的部队游走在战场后方,自行寻找战机,虽说三爷有的时候莽撞了些,但这样的工作还是能够胜任的。
不过当刘备摆出这样的阵势时,胜负的关键就已经不在其他人的身上,只在于到底是刘备能够挺过颜良的攻击。为其他部队制造足够的机会,还是颜良能够首先冲垮刘备的中军。
至少刘备是这样认为的,至于颜良会不会按照他的想法来行动,或者说已经做出攻击中军姿态的颜良是否还会有其他变招,限于手中可用牌实在是太过有限,刘备也可以说是用心无力。
事实上原本颜良还真没打算直直冲向刘备的中军。
就像之前所说的那样,战场之上除非你对自己的实力有着超乎一般的自信,否则那就是一个捕捉敌人的漏洞和错误并加以利用,最后看谁犯下或者利用最后一个错误的地方。
所以与其去攻击刘备军那看起来很强,实际上也很强的老兵所组成的中军。倒还不如去攻击那些很容易崩溃的侧翼,然后让崩溃变成滚雪球一样的结果——当然了,这样的想法自然不可能在最开始的时候便暴露出来。适当的掩饰也是很重要滴。
不要以为颜良性子急不太爱动脑筋就认为他智商低,人家可比小强聪明多了。
只不过设想终究是设想。
之前两军远远相望,纵然颜良注意到了刘备军新老士兵两极分化严重,但具体数量却很难得知,所以他既没有想到刘备手上的老兵数量如此之少,更没有想到刘备会将新老士兵拆分的如此彻底,以致于中军旗下的士兵数量竟然还不足千人。
这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天赐良机。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
就如同刘备的威名令颜良在战前有所忌惮一样,刘备同样忌惮着声名赫赫的颜良。
了解过文丑在白马之战中那如同天神下凡一般的表现,刘备根本无法放心将自己的中军交给那些在老兵眼中只能算是架子货的新兵蛋子。他们的意志根本无法承受惨烈的战斗。
所以最终刘备决定还是冒一点风险,希望那些身上的压力减小很多的新兵能够迅速成长起来。从而能够在中军崩溃前形成对颜良所部的包围之势,从而让胜利的可能变大。
至于三爷所统帅的骑兵?
当刘备注意到颜良所部那高达三千数量的骑兵部队。其实心底已经有了保存实力的想法。
那些骑兵,或者说那些战马可是刘备最后的家底,不到关键时刻他可不希望出现什么战损。
虽然说的时间很长,但在战场上不过转瞬而已,尤其对于正在突进的颜良所部更是如此。
完全无视了两侧原本是最好目标的新兵,颜良甚至能够看到擦身而过的新兵脸上那恐惧的表情,就算没有直接发生冲撞,可大部分的新兵已经出现士气下降、各属性下降的问题,就好像第一次见识到真正战场是个什么样子的李书实,没有吓尿过去已经算是表现良好。
好吧,这些黑历史就不要继续宣传,小心某人恼羞程度下被xx。
轰……
两军就这样结结实实的撞在了一起,而颜良更是一马当先。
随后,刘备的眼角忍不住跳了三跳。
或许那些新兵在潘宫的指挥下一边扛着来自于游走在他们不远处的颜良军骑兵偏师的骚扰攻击,一边不断对中路的颜良军主力进行包围,表现的还算不错。
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几乎在转瞬之间,刘备的老班底就出现了超过百人的战损,其中单单颜良一个人便砍下了四个人的脑袋另外令六个人永远地倒在这片土地上。
看起来没有人能够阻挡这尊袁绍军的杀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