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骁骑校
社员们对这些**干部的积怨很深,今天只是寻到了一个合适的发泄机会,有人撑腰他们还怕啥,很快群众就不满于口头批判了,演化成拳脚相加,挨揍的不但有李花子,还有他的几个亲信,会计、民兵队长、大食堂厨子等。
眼看要打出人命,陈嫣赶紧劝阻:“别打了,大伙儿冷静。”
别人说话兴许不管用,陈嫣的威信还是很高的,群众们悻悻停了手,李花子和他的狗腿子们被打得鼻青脸肿,躺在地上直哼哼。
批斗大会胜利闭幕,苦水井公社的修正主义分子被彻底打倒,虽然名义上还当着公社书记,但李花子的威信已经荡然无存,连镇上的狗见了他都要呲牙。
李花子伤得不重,但心理很受伤,他连夜托人给市里的杨树根送信,报告发生的事情,但杨树根只是负责文教卫生这一块的副专员,鞭长莫及,只能回信劝李花子隐忍。
数日后,深夜,李花子仍在床上辗转反侧,他忍不下这口气,当了十几年的基层干部,好不容易树立权威,一朝尽失,这种失落感是难以忍受的,发生群众批斗公社书记的严重政治事件,县里恐怕也保不住自己,这回再下台,就沒有翻身的机会了。
他恨透了陈嫣,一个臭娘们而已,也敢骑在自己头上耀武扬威,她不就是仗着有个好爹么,反正乡下天高皇帝远,不如弄死她算了,这事儿只要不找别人,自己亲自动手,公安也破不了案的。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李花子动了杀人的念头就再也压不下去,他爬起來找了一把镰刀,在井口旁磨了起來,磨得风快,披衣出门,直奔卫生院。
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李花子深一脚浅一脚來到卫生院墙边,噗噗吐了唾沫在手上,一跃抓住围墙爬了上去,翻墙进去,刚落在地上就听到一阵狗叫。
卫生院里只住着陈嫣一人,夜里大门是反锁的,还养了一条小狗做护院之用,陈嫣睡的不沉,因为有时候会有急病患者來就医,但來看病的绝不会爬墙进來。
“谁。”她喊了一声,匆匆披衣起來,摸到火柴和煤油灯,想了一下还是沒点。
李花子不搭腔,拔出了镰刀摸了过去,忽然他想到陈嫣水灵的脸蛋和苗条的身段,暗道计划不如稍作改变,弄死她之前先玩玩也不赖。
廊下趴着的小狗勇敢的扑了过去,李花子手起刀落,将这只三个月大的草狗当场砍死。
小狗的惨叫声让陈嫣明白,自己面对的是穷凶极恶的坏人,她沒有犹豫,立刻从床底下拖出箱子,取出一支双筒猎枪,撅开枪托,摸黑向弹膛里填了两枚霰弹,这把枪还是妈咪姚依蕾送给她的礼物,很有些年头了,据说二十年代的时候在南泰县里,妈咪用这把枪打死过军阀的乱兵哩。
有枪在手,陈嫣心中打定,端起猎枪朝着窗外道:“再不站住我就开枪了。”
李花子心道臭娘们你还挺会唬人,爷爷是吓大的么,不吃你这一套,他终于摸到了门把手,用力推了推,沒推动,便用镰刀柄打碎门上的玻璃,将一只手伸了进來,去摸插销。
忽然眼前一道橘红色的火光亮起,一股巨大的力量劈面而來,火辣辣的感觉,如同沐浴着烈火,陈嫣开枪了。
李花子在近距离内被一颗霰弹命中,十几枚铅弹深深打入身体,整个人被子弹的力量推出去十几米远,一动不动了。
陈嫣不敢确定只有一个坏人,她继续持枪戒备,此时镇上的狗狂吠起來,灯陆续点亮,脚步声响起,被枪声惊醒的人们担心陈医生的安危,纷纷拿着家伙奔着卫生院而來。
大门被砸的山响,龚大鹏的大嗓门道:“陈医生,是我,快开门。”
陈嫣这才点亮煤油灯,一手提灯,一手持枪,过去开门,社员们拿着抓钩子镰刀斧头蜂拥进來,十几盏马灯高高举起,照着地上血肉模糊的犯罪分子。
伤者的胸膛面门都被霰弹打烂了,嘴里吐出血泡來,只有出气沒有进气。
“这不是李花子么。”龚大鹏道。
“狗日的想來暗算陈医生。”社员们立刻明白过來,恨恨朝李花子吐着口水。
陈嫣道:“大家帮忙,把他架到手术台上去。”
龚大鹏瞪大眼睛道:“陈医生,让他自生自灭就是,救他干啥。”
陈嫣道:“坏人也不能私刑处死,我先救活他,再让人民法庭來判处他的罪行,这才是正道理。”
陈医生的话就是命令,大家将血淋淋的李花子抬到台子上,陈嫣给他实施手术,无奈近距离中弹,失血过多,无力回天,李花子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陈嫣摘下口罩,叹息道:“可惜。”
龚大鹏道:“可惜啥,这种人死有余辜。”
陈嫣道:“早知道救不活,就直接拉出去了,可惜弄脏了台子还得清理。”
群众们爽朗大笑起來。
李花子无神的死羊眼望着天花板,死不瞑目。
……天亮了,公社派人报告县里,县刑警大队的三轮摩托载着几个公安人员突突突开到公社,现场勘察,询问群众,案情清晰明了,李花子被社员批斗后记恨在心,携带凶器跳入卫生院企图报复杀人,被陈嫣当场击毙,属于正当防卫。
群众的证言,地上的脚印,带血的镰刀以及刀柄上的指纹,还有小狗的尸体,铁证如山,任谁來也翻不了案。
消息传到地区,正在江北蹲点的郑泽如亲自做出批示,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切实保护好蹲点干部的人身安全,为四清运动的顺利展开保驾护航。
“陈家人个个不是省油的灯,陈子锟这个大女儿更是巾帼不让须眉,赶紧把她调回省城去吧,免得搞出大乱子來。”郑书记这样对下面人说,
国士无双 第六十八章 风向
省委第一书记郑泽如心里很乱,最近政治上的风向很不明朗,少奇同志在调研了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上海等省份后,成立紧急委员会,提出“农业十六条”,“三自一包”等政策,推行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仔细思量,这是和**的三面红旗政策背道而驰,是路线斗争。
对于四清运动,两位主席的看法也不同,少奇同志认为四清重点在基层的地富反坏右,而**则认为矛盾重点在党的上层出新了官僚主义阶级,运动重点在打击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党的主席和国家主席之间对于政治路线有了分歧,这让身为省部级干部的郑泽如很难抉择,郑泽如早年在白区工作,虽然不受少奇同志直接领导,但有过一些交集,印象也比较好,高饶事件中,郑书记差点被殃及,幸亏少奇同志伸出援手挽救了他……所以,在陈嫣打死李花子事件中,郑泽如的态度很鲜明,这并非出于个人关系,而在于路线问題,他让宣传部门适度的宣传此事,表明江东省执行的是打击基层恶霸干部,地富反坏右的路线。
从某些方面说,李花子死的很是时候。
……陈嫣离开苦水井的那天,全公社的乡亲们都來送别,大婶大娘们挎着篮子,装着熟鸡蛋和白面饼子,说啥都让陈医生带着路上吃,大伙儿都被三年自然灾害饿怕了,眼泪啪塔的拉着陈嫣说闺女拿着,路上别饿着。
“乡亲们,我会回來看你们的。”陈嫣眼泪婆娑的站在汽车旁向大家挥手道别,这辆车是省委书记亲自批示,由地区行署派來接陈嫣的,随车还有一名配枪的公安人员,负责陈嫣的人身安全,这个细节很能表明省里的态度,也打消了李花子家里人告状的企图。
汽车绝尘而去,苦水井恢复了平静。
陈嫣先來到北泰探亲,住到高土坡哥嫂家里,最近全国范围内正流行“工业大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活动,晨光机械厂连天加夜的加班生产,陈北和马春花都沒时间照顾孩子,当姑姑的肩负起照顾侄子的任务,给小陈光买了许多铁皮玩具,还带他去军分区看大炮。
江北军分区司令员罗小楼的爱人戚秀是陈子锟的干女儿,这门战争时期认下的干亲最近得到了加强,两家经常來往,当然主要是戚秀热衷于此,罗小楼反倒刻意保持着距离。
戚秀是风尘出身,性格泼辣豪爽,陈嫣是富贵人家大小姐,内敛孤傲,可两人偏偏能聊到一起去,谈三线建设,谈学大庆,谈美国轰炸越南,后來又说到苦水井一枪打死李花子的事情,戚秀一拍大腿道:“痛快,想不到妹妹看起來柔弱,杀起人來毫不手软。”
陈嫣道:“学医的人什么沒见过,我解剖过的尸体不下百具,不过还是有些后怕,毕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扳机一扣,人就沒了。”
戚秀道:“这种人死不足惜,换了我,就先阉了他。”
正说着,外面忽然噼里啪啦炸起了鞭炮,紧接着锣鼓齐鸣,部队家属大院热闹起來,戚秀推开窗子问道:“小李,谁结婚。”
小李兴奋的展开手里的报纸道:“咱国家也有原子弹了。”
他手中报纸套红号外上印着“我国原子弹试爆成功。”配着大幅蘑菇云照片,极其震撼人心。
陈嫣看了一下日期,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
……李花子的老婆受不了群众们在背后指指戳戳,带着儿子赶往县里,以往书记夫人进城总要兴师动众,找几个老娘们陪着,叫上公社的拖拉机,耀武扬威就走了,如今人走茶凉,拖拉机也不听招呼了,那些老娘们也搭理了,只能背着行囊步行而去。
先到县里找个旅社住下,等第二天一早來到县长途汽车站,六点钟出头,北泰來的客车风尘仆仆赶到,一群旅客蜂拥而上,李花子的老婆拖着行李带着孩子挤不上去,最后才勉强上车,早已沒有位子,只能坐在行李上,颠簸了一路终于來到北泰。
中午时分,行署家属院门口來了一对母子,披麻戴孝背着包袱,一身臭汗两脚稀泥,不由分说就往里面闯,立刻被警惕性很高的门卫拦住,问他们找谁,娘们说找副专员杨树根同志,门卫说中午领导不回家,娘们说俺进去等他,门卫说你就在外面等,行署家属院是有纪律的,不是什么人说进就进的。
无奈,李花子的老婆只好带着小治安坐在门口,烈日当头,连口水都沒得喝,想起横死的丈夫,如今人走茶凉到处碰壁,不由得悲从心头,拍着大腿就开始哭唱起來:“我苦命的男人哎,你被人活活打死就这么走了,丢下俺们娘俩可怎么活啊。”一把鼻涕一把泪,立刻吸引了不少围观群众。
正好李翠在家午睡,听到外面吵吵闹闹,打开窗子一看,哟,楼下坐着的不是大嫂子么,赶紧下楼把人接上來,倒茶削水果好生招待。
李花子的老婆又是一顿大哭,末了她说:“妹子啊,你可得让你们家老杨为俺们做主啊。”
李翠说:“中,大嫂你先坐,等老杨再说。”
傍晚时分,开了一天会的杨树根才回到家里,看到屋里多了两个披麻戴孝的人,不禁皱起了眉头,道:“大嫂,你怎么來了。”
“大兄弟,你要给俺们孤儿寡母做主啊。”李花子的老婆又抹起了眼泪,杨树根立刻制止:“别哭了,注意影响,地委主要领导都住这个院子里。”
李花子的老婆在乡下算是泼妇级别的,但到了城里气焰就降低了不少,到了行署家属院,气焰就降低到可以忽略的地步了,赶紧止住悲声道:“大兄弟,老李死得冤啊。”
杨树根道:“李花子同志的死,我也很难过,但这是公安机关的事务我不好过问,这样吧,你们还沒吃饭吧,李翠你拿些钱和粮票,带嫂子和治安到机关食堂去吃饭,晚上就在招待所开个房间,记我的账上。”
李翠早已从当年不谙世事的农村小丫头成长为察言观色的干部家属,丈夫一个眼神,她就明白了,带着嫂子和大侄子去机关食堂饱吃一顿,招待所开了个单间安排住下,这才回家。
杨树根很生气,责备李翠道:“把她弄家里來干什么,披麻戴孝的影响很不好,再说李花子是怎么死的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案子是铁案,翻不了的。”
李翠道:“來也來了,总不能看着他们娘俩在外面哭丧,再说李花子这些年鞍前马后为你出了不少力,不能寒了人家的心啊。”
杨树根道:“李花子出力那是他应该的,我把他从一个乡下二流子提拔成公社书记,他难道不该为我出力,李翠你要搞清楚一点,他是我的人,但我不是他的人,下属为领导背黑锅是理所当然,但领导给下属擦屁股就要看具体情况了,李花子这件事决不能插手,明天你买张票,把他们娘俩送回去,对了,给孩子买些玩具,给嫂子买些料子什么的。”
李翠道:“我知道了,就是……李花子就这样白死了。”
杨树根道:“娘们家家的,别管这些。”
次日,李翠拿了布票去百货大楼买了五尺布料,又给孩子买了个铁皮喇叭,二斤点心,來到招待所和李花子的老婆唠了半天,道:“老杨说了,等他这段时间忙完就处理这个事儿,嫂子你也不要急于一时,照顾好自己吧,看你都瘦了。”
又拿出汽车票來说:“回去的票买好了,我就不留你了。”
李花子的老婆见好就收,带着礼物回乡下去了,到家之后不免又炫耀一番,说自己在城里住的是招待所,吃的是行署机关食堂,还是副专员派了吉普车给送回來的哩。
牛逼吹完之后,半年过去也沒啥动静,申诉信也被县法院驳回,李花子不但死翘翘了,还死的身败名裂。
李花子的老婆后來又去了一次北泰,这回连杨树根的面也沒见到,灰溜溜回來之后,沒过多久就改嫁了。
李花子的儿子李治安成了沒爹沒娘的孩子,被好心的姥姥收养,从此养成桀骜不驯的性格,和他爹当年一样成了祸害乡里的二流子,这些就是后话了。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爆成功后,又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从遥远的苏联莫斯科传來,苏共中央全会解除了赫鲁晓夫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破坏中苏关系的罪魁祸首赫鲁晓夫终于倒台了。
中苏关系恢复在即,中央随即派出周总理为首代表团赴苏参加十月革命纪念活动,但苏共新的领导层“三驾马车”坚持认为中苏关系破裂的责任在中方,对华政策不会有任何改变,会谈不欢而散,两党两国从此形同仇敌,持戈相向。
中苏交恶的副产品之一是解放军取消军衔制,以前学习苏联的那一套东西全部都要废除,军衔制和肩章武装带这些象征资产阶级军队威权的东西怎么能保留,六五年六月,全军实行新的六五式军服,陆军上下全绿,空军上绿下蓝,海军也废除了白色军服,换穿蓝灰色军装,三军都取消军种符号,只在帽子上缀一颗红星,领子上缝两面平绒红领章。
这就叫“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省城枫林路的警卫们都换穿了新军服,人人手里都拿着新印刷出版的**语录,随时随地学习,气象为之一新。
住在十号的陈子锟站在窗前,看着一队年轻的战士高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从远处经过,心中忽然生出一种山雨欲來风满楼的感觉。
这一天,郑泽如卸任省委第一书记,上调中央另有重用,
国士无双 第六十九章 史无前例
搬离枫林路,意味着与江东省权力中枢彻底沒了任何关系,陈家七口人搬到户部街十七号四合院,房屋面积小了很多,也不再有花园草坪游泳池,不再有警卫厨师驾驶员保健护士,不再享受任何特权。
小女儿陈娇北京大学毕业出后,经陈子锟安排进了江东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她也从青葱少女变成了二十八岁的老姑娘,和姐姐陈嫣一样,高不成低不就,个人问題很难解决,不过姐俩都有一个优点,不显老,四十岁的陈嫣粗看就像二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而陈姣走在街上有时候会被人误认为是高中生。
……时间长河慢慢东流去,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前民国代总统桂系领袖李宗仁归国,中苏关系形同水火,美国轰炸越南北部,第七舰队陈兵台湾海峡,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试爆了原子弹,与戴高乐的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新闻,老百姓们都从收音机和报纸上获知。
1966年2月,春寒料峭,户部街十七号院子里,屋檐下挂着冰溜溜,大街上响着震耳欲聋的革命歌曲,堂屋东厢房里,陈子锟正盘腿坐在炕上戴着老花镜看报纸,一旁收音机里传出播音员激昂有力的声音。
“xx同志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xx同志说,文艺界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xx同志号召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声音太吵吵,陈子锟把收音机关了,继续看报,今天的淮江日报上刊登了一则不起眼的消息,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xxx被免职,国务院副总理xxx、解放军总参谋长xxx阴谋篡军反党被逮捕。
陈子锟叹口气,合上了报纸,他在政坛上也混了不少年,但越來越看不懂当下发生的事情了,他知道从去年底就开始批判《海瑞罢官》,醉翁之意在于北京市委,党内斗争越來越激烈了,难不成要重演洪武年间的火烧庆功楼。
天放晴了,冰溜子向下啪啪滴着水,形成一排小坑,窗台下摞着几十棵大白菜,那是陈家过冬的蔬菜,西屋的檐下是一堆煤,冬天取暖全靠这个。
陈子锟下了炕,拿起铁锹铲煤做煤饼,过了一会觉得热了,脱了棉袄甩开膀子干得热火朝天,小女儿陈姣下班回來,急忙放下东西一起干,把黄泥和煤炭搀到一块儿做成煤饼,放在太阳下晒干,不大工夫院子里就摆满了煤饼。
一阵自行车铃响,陈姣放下小铲子,往手上呵着热气道:“大姐回來了。”
陈嫣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手里拿着一封信:“妈妈來信了。”
是姚依蕾从香港寄來的家信,陈子锟赶忙接过仔细阅读,前年岳父姚启桢病逝,岳母也已经将近九十高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甚是思念外孙女,姚依蕾让陈子锟想想办法,把陈嫣尽快送到香港,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把陈姣也送來。
“妈妈信上说什么。”陈嫣探头过來看。
“让你去香港呢。”陈子锟将信纸递过去,自己拿着信封欣赏邮票图案,忽然发现信封末端有些不对劲,仔细一看,似乎有被拆开又粘上的迹象。
不用问,这是有关部门在例行检查,这年头有海外关系可不是什么好事。
第二天,陈嫣让医院开了介绍信,來到公安局要求办理因私出国护照,却根本找不到办理机关,办公室的同志听说陈嫣要出国,如同听到天大的笑话一般,当陈嫣出示了香港來信之后,民警同志才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再看陈嫣的目光就冷峻严肃起來。
“这种情况不是沒有,但比较特殊,一般來说很难办下來,需要领导特别批准,这样吧,你把资料留下,我们查阅有关文件后会考虑的。”
陈嫣只好留下资料回去了,哪知申请如泥牛入海再无消息。
……五月,中央成立了xxx为组长,xx为顾问,xx,xxx副组长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在中央文革小组领导下,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学生被发动起來,造修正主义的反,无数红卫兵组织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枫林路二十八号,这里原來是财政厅长龚梓君的家,后來被分配给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厅长徐庭戈,徐厅长日理万机,平时不大回家,今天偶然回來,却发现家中客厅里乱糟糟一片,报纸墨汁毛笔满天飞,十几个半大孩子在自己儿子徐新和的带领下正写大字报呢。
“爸爸,你回來了,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学校东风吹战斗队的战友们。”徐新和自豪的说道,同学们一个个都穿着黄绿色的军装,扎着人造革武装带,胳膊上红袖章,上写“红卫兵”三个毛体黄字。
“胡闹。”徐庭戈沉下脸來,他不是生气儿子搞政治,而是觉得不该把同学带到家里來。
“我们这是响应中央号召,造修正主义的反。”徐新和气的脸通红,大声辩解道。
“对,徐叔叔你落后了。”一个少年附和道,徐庭戈认识这是马省长家的儿子马京生,儿子这帮同学基本上都是**,红五类。
“走走走,别在家里乱搞,把地毯都弄脏了。”徐庭戈下了逐客令,他才不把这些娃娃放在眼里,一个个吊毛都沒长齐,就学大人搞运动,批斗老师,真是好笑。
东风吹战斗队的红卫兵们很有志气,在徐新和的带领下卷起大字报就走,徐庭戈在后面喊:“新和,晚上别忘了回家,别在外面瞎混。”
徐新和道:“爸爸,我现在是一名红卫兵战士,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我晚上和战友们住在司令部,你就别惦记了,还有,我改名了,现在不叫徐新和,叫徐红兵。”
说完一帮学生扬长而去,直奔学校,他们是省城第一中学的学生,最大的徐红兵十八岁,是东风吹战斗队的司令,其他队员年龄不等,有高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也有初中的娃娃们,但全部都是省委省政府省军区高级干部的子弟,因为出身好,所以很容易弄到军帽和军装以及武装带,所以东风吹战斗队的军容是全市红卫兵组织里最严整的。
他们赶到学校,立刻冲进老师办公室,将几个五十來岁的老教师拖出來,强行给戴上白纸糊的高帽子,脸上涂上墨汁,挥舞着红宝书将这些瑟瑟发抖的老人驱赶到大街上,游街示众。
省城中央大街上,充斥着游行队伍,几乎全是大中学生,一张张年轻面孔上写满激情,满世界都是绿色和红色的海洋,绿的是军装,红的是旗帜和宝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