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功高权重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井古柳
当然,这也与红-军这边的级别混乱有关,红-军因为人少,军队少,并没有设置什么集团军,最大的单位就是军团或者军了,而且现在的军还没有完全成形,还在组建当中。要知道中央红-军主力到达四-川时一共才三万多人,怎么可能组建什么集团军呢?条件不够。
如果让起义过来的傅-作义保留原职,那就出现笑话:他的职位一下子就超越了林总、彭总等人。
即使将傅-作义这个集团军看成是军级单位,他也将与林总、彭总平齐。将来全国解放了岂不是元帅一级的人物?虽然傅-作义在这个位置上将来肯定能立下战功,将来评元帅的时候也许众望所归,但现在他一下子占据军级职位对林总、彭总等人是绝对不公平的。
现在林总也好,彭总也好,或者是郭拙诚也好,他们手下的一个师就能跟傅-作义这个集团军打成平手,时间越长,傅-作义的集团军实力就越弱,红-军的一个师就能最后将其击败。
可以说,让傅-作义担任军级将领的话,除了有政治上的意义,不但对红-军的军级将领不公平,就是对红-军的师级将领也不公平。
这些将领如毛润覃、粟-裕、刘-志丹等著名将领,虽然他们只是副军级或师级,但他们可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为革-命奋斗了多年,他们对红-军的贡献可是无法估量,没有他们这些人舍身忘死地进行战斗,没有他们不计报酬地努力,中国革-命能不能坚持到今天都难说。
傅-作义的贡献再大也只能说是锦上添花,并不能决定中国革-命的走向,决定不了红-军的生死。
可将傅-作义的职位安排太低的也不好。因为傅-作义的安排可是一根标杆,是对今后其他起义将领的一种对照标准,将来有比傅-作义更高职位的,带更多军队起义的,怎么处理?要知道在中国比傅-作义职位更高的可不少,不但是军队还是政府。比如李-宗仁、白-崇禧、宋-子文、林-森、张-群……
郭拙诚没有将矛盾上交,而是亲自找傅-作义谈了很久,推心置腹地谈。谈红-军对他个人的安排,谈红-军对整个起义部队的安排。
让郭拙诚高兴而欣慰的是傅-作义很高兴地接受郭拙诚的建议,没有私心的他很同意郭拙诚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为他作想。
傅-作义也是一个聪明人,知道自己起义过来是不可能担任军级职位了,人家辛苦了那么多年,又不是没有能力,凭什么一下子把最高职位交给你?自己将来要在这边呆一辈子,如果真的坐了一个人人眼红的位置,还不成了众矢之的?暂时的高兴只会换来一辈子的不安稳,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嫉妒的人给戕害了,到时候找一个诉苦的人都找不到。
再说,他也知道自己部队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跟红-军的战斗力不是一个档次,红军真要让他率领他的部队去完成红-军军一级的战斗任务,绝对会被别人看笑话,到时候肯定是损兵折将,变得灰溜溜的,还不如自己率领一支小一点的、精干一点的部队,慢慢壮大慢慢成长,到时候与其他兄弟一较高低,凭自己的真本事在这边立足。
征得了傅-作义的同意,郭拙诚马上召集团以上起义将领开会,宣布各人的职位安排:所有在原来的部队属于军或军以上级别的将领一律视为军级将领,军以下职位均按照实际职位来确定。在确定职位后,各级将领在红-军这边安排职位时均降低三级安排,即军级将领越过军级、副军级、师级,降低到副师级任用;副军级降低到团级任用;师级降低到副团级;以此类推。
对于排级军官降低到副班级干部,而副排级及以下干部不再保留军官级别,他们可以自行选择加入普通士兵或退役。如果是普通士兵,将来享受优先提干的权力,如果选择退役,则保留干部身份,建议地方政府优先安排工作。
这个决定一宣布,将领们都五味杂陈,有人高兴,有人平静,有人不满,有人气愤,但无论是高兴的还是气愤的都没有做出什么动作,最多是在脸上表现一下情绪,说实在的他们还不知道红-军的秉性,不知道自己表现太过的话会不会被他们当刺头给灭掉。
而且郭拙诚并没有给他们太多的面子,他们带来的三万多部队经过甄别,主要是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甄别,留下的不到一半,其余的都遣散了。部队也被打散重新建立,除了在军校进攻了正规培训的将领可以在部队担任主官外,其他将领只能担任副主官或者参谋,只是保留了他们的级别而已。
这样一来很多起义的军官更是不忿,怏怏地去新单位报到,也有一些胆子大的军官提出退役,不在部队干了,愿意回地方,有的甚至提出要回目前还是国民-党军队占领的地方。
对于他们的要求,红-军一律满足。





功高权重 第1541章 最后一战(1)
红-军不但听任他们退役,听任他们回老家,还根据级别的不同发给不同数量的路费,其数量还超过他们的想象。
这些官兵原以为红-军是穷鬼没有钱,想不到他们拿出光洋时都是一封一封的,这让不少准备离开的军官感到一点不对头:“他们这么大方地发钱,是不是早就希望我们离开?是不是希望我们不在他们的部队里干?”
这种人显然有点自卑的心态,以为红-军看不起他们,以为红-军像打发瘟神似的赶他们走。
有一些人则在心里嘀咕:“会不会呆在红-军里更好,好过拿这些钱?现在拿了这么多钱走了,将来会不会后悔?”因为这么想,有的人就开始打退堂鼓了,准备先看一看情况再说。
等到他们到了部队,等到他们看了红-军的装备,等待他们看到了红-军官兵的待遇,才知道自己到部队来真是来对了:这么好的武器装备,这么好的待遇,怎么能离开呢?呆在这种部队要不打胜仗就没有天理了,在这里干上几年,就可以为家里赚一大笔钱,还能为子孙后代争取到一条出路,多好。
同时他们也发现自己的级别降三级是应该的,因为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根本比自己原来的部队强大得多,那些他们没有见过的武器装备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战法、新战术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如果贸然让他们带兵,还不知道会闹出多少笑话。自己必须学,用功地学,这样才能在这样的部队立足。
军官如此。那些士兵更如此。
开始的时候,那些士兵都以政府军自居,以为战斗力虽然不如红军,但身份却是高高的。可是,等见了红军的武器装备。见了他们平时所吃的,身上所穿的,不由不感到惭愧,敢情自己才是叫花子部队,自己才是土老冒啊。
没有几天,这些起义的将领和他们的士兵就平静下来。他们感觉自己真的来对了,幸亏起义了,要不还真会给红-军打得满地找牙,只能在他们手下当败兵,要不是被击毙就是被俘虏。
……
郭拙诚将起义官兵处理好之后才向重-庆报告。
对于他自作主张的行为,重-庆的伟人并没有责备他。反而认为他这么处理好,把恶人一个人当了,否则的话他们还真不好如何处理这些起义官兵。
特别是郭拙诚提出的所有军级以及军级以上将领都视同为军级将领,这就为今后接纳其他势力的高官扫清了障碍,为将来接收其他高官铺平了道路。
到时候如果觉得某一起义过来的人功劳真的很大,意义非常重大,将他平级安排或者少降一级安排。那都是恩泽,都是他们上级额外开恩,做出来的都是人情。
在处理傅-作义起义部队的时候,郭拙诚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可没有休息,他们顺着起义官兵让出的地盘和道路朝东南方向猛插,于1936年10月25日兵临合-肥城下,而南-京政府方面依然没有平静下来,他们的慌乱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波及到更宽更广的地域。
就在郭拙诚的第三军兵临合-肥城下的时候,林总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也迟后两天兵临武-汉。林总如本来历史上一样,其扩兵的能力无人能敌。在消灭了湖-南的湘军后,他的部队早就超过了三万,到达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十万大军的地步。
加上陈-毅、粟-裕的数万大军,一共十三万精锐部队将武-汉三镇围得风雨不透,无数黑洞洞的炮口瞄准了敌人的阵地。
林总用明码通电武-汉的守军。这篇电文很短,算是世界上最短劝降电文之一了:“降?趁早!”
连标点到文字,一共五个字。本来陈-毅说写两字就行“趁早”,但林总认为如果只写这两个字很容易让守军感到迷惑,会花时间去思考什么趁早,是逃跑趁早?是开战趁早?还是自杀趁早?
让对方如此纠结废脑子实在不是君子之道,于是电文上的文字就长了三分之一。
实际上武-汉三镇的守军并不多,虽然这个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其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阎-锡山也好,张-学良也罢,他们都被红-军凌厉的攻势吓怕了,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南-京这个首都城市,如果将兵力分散在外围,等到外围失败后,南-京也就成了一个空壳壳,红-军随时可以攻进来将他们抓走。
南-京是他们权力的象征,只要守住南-京,他们的权力就具有正当性,就能拥有大义上的名分,如果南-京丢失,就是再有实力也不过是地方政府,不过是地方军阀,根本没有权力指挥全国,没有能力向全国各地收税收钱。
无论是朝代,大义都是很重要的,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如此,阎-锡山、张-学良自然要死守南-京,确保南-京的稳固了。
因此等到林总下令炮兵万炮齐轰的时候,武-汉三镇的守军就开始土崩瓦解了,开始有部队争先恐后地投降,不少东北军、西北军干脆当起了带路党,主动要求充当先锋部队进攻武-汉内层阵地。
林总、陈-毅、粟-裕领导的部队不得不提前原计划向前移动阵地,不断将炮兵阵地向前、向前移动。
虽然林总不喜欢喜形于色,但他的动作还是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他的内心,以前很多行动都是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现在却随意多了,对部下的意见也实时采纳,现在常常听到的就是:“好!好!再上去一点!再靠近一点!俘虏?投降的官兵?你们处理就是,有用的你们就编入你们的部队,没有用的就遣散吧,他们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不管他们。”
对于有人担心那些遣散的俘虏再次加入东北军、西北军或者晋军,林总大度的挥挥手,说道:“好,更好,他们已经没有胆气跟我们斗了,加入他们的老部队也就是让我们多了几个民夫,多了几个帮我们运送武器弹药的人而已。或许他们还是我们的宣传队呢,在他们那里多说几次我们厉害,他们的军心就更加不稳了,这难道不是好事?”
在林总的眼里,阎-锡山也好,张-学良也好,都已经是案板上的鱼肉,随时可以切片刮鳞,或者清蒸或者红烧,随意都可以做出来吃。
林总是这么轻松,郭拙诚却没有这么随意。他比林总先一步兵临合-肥城下,可他的第三军受到的阻力却比林总的第一军大得多。
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合-肥已经是南-京的西边、北边大门,一旦合-肥失守,南-京就已经失去了两个方面的屏障,南-京也就成了一座孤城。
阎-锡山、张-学良、冯-玉祥等人自然不甘心自己就此失败,为了保住这座城市,他们做出了死守合-肥的决定,并由冯-玉祥亲自坐镇指挥,为此他们还专门组建了拥有射杀一切胆敢拒绝执行命令、延误战机、宣传畏敌情绪、怠慢执行任务的所有官兵的权力。
为了守住合-肥,南-京政府方面将其他地方的部队源源不断地调往这里,其总兵力高达二十万,还有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飞机三十五架,以及有十八辆坦克,上百门火炮。
除了合-肥是南-京西面、北面的门户这个原因导致南-京政府向这里结集重兵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种部队是郭拙诚率领的,他们只能用最大的力量来阻挡。
郭拙诚自出道以来就一直是用摧枯拉朽的动作横扫一切敌人。在湘江战役的时候,仅仅一个营的兵力就占领了桂军的炮兵阵地,然后就地扩军,竟然率领一群乌合之众干掉了桂军的一个主力师,之后突袭江华县城,干掉蒋芥石中央-军的两个师,再长途奔袭轻易夺取赣州,几个小时就灭掉了宋希濂的主力师占领蒋芥经营多年的赣州城。
更不必说郭拙诚率领的部队占衡-阳、灭薛岳,然后偷夺重-庆、面对面歼灭税警总团,将蒋芥石最后一支强大的机动部队给吞入腹中,导致蒋芥石轻易就被阎-锡山、张-学良、冯-玉祥赶下台,交出总统宝座。
阎-锡山、张-学良、冯-玉祥都不想重滔覆辙,都不想被郭拙诚给灭了,因此将他当作最大最危险的敌人,他们的主力部队主要用来对付他。在他们看来,对付郭拙诚就应该尽可能调集最多的军队,尽可能集中最多最好的武器,尽可能将郭拙诚消灭或者至少将郭拙诚阻挡在合-肥城之外。
可以说,面对郭拙诚杀气腾腾而来,阎张冯三人难得的一次达成了统一意见:增兵!
对于合-肥敌人大量增加的情况,郭拙诚是知道的,他认为这次攻占合-肥基本就是攻占南-京的预演,或许打下了合-肥后,南-京的争夺就手到擒来,轻松了许多。
(感谢各位)




功高权重 第1542章 最后一战(2)
而且在还不是发达城市的合-肥战斗远远好过在南-京战斗,这样的话即使把合-肥打烂也好过把南-京打废。不管怎么样,南-京毕竟是国家的首都,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城里的学校什么都要比合-肥重要得多,而南-京城里的大人物也多,稍微抓几个都能影响一大片。
所以对于阎-锡山他们把部队大量派往合-肥,郭拙诚是乐见其成的,希望他们来的越多越好,大不了他的第三军就在这里多呆一段时间,把这些派来的队伍给全吞了。
重-庆的中央-领导人显然也看到了这个情况,也立即拍发电报给郭拙诚,要他暂且忍耐,不要急于出战,最好等林总的第一军占领了武-汉后,再进行进攻,这样的话,林总的第一军可以直接杀奔相对兵力空虚的南-京,让战争早一日结束。
可以说英雄所见略同,最得便宜的当然是我们的林总了,按照这个计划林总将肯定是第一进入南-京的指挥官,郭拙诚和彭总很可能连南-京都进不了,而是直接收复其他地方,接受其他地方武装力量的投降。如果在山-东那里跟日本鬼子干起来的话,他们就更加没有几乎到南-京出现开国大典了,直接就此投入抗日战场。
当然,郭拙诚是巴不得这样,穿越而来的他对于是不是第一个进入南-京并没有多少期盼,也不想争这份荣耀,他穿越后最大的希望就是抗日,就是把日本鬼子给打得趴下,好好地出一下心头的怨气。
在他内心里,其实最希望第一个进攻南-京的彭总。因为彭总这个人很纯粹,只喜欢打仗,不喜欢政治,而且彭总目的的地位其实也高于林总,只是因为整编后都是指挥一个军。而且是第二军,想到来说地位反而有点不如林总了。这对彭总多少有点不公平,但他一点意见也没有,反而乐呵呵地上任了,当上了这个军长。
郭拙诚很想弥补一下这个缺陷,也想彭总将来能更加顺风顺水。可是。现在他已经率部进攻郑-州、太-原、绥-远,以至北-平和天-津,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不但要尽快占领它们,还要提防日本鬼子从北方杀过来。
虽然重-庆的高层领导计划了在济-南那里给日本鬼子狠狠地来一下,让抗日战场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但日本鬼子是日本鬼子。未必就会听红-军的指挥,他们真要在北-平、天-津方向杀过来,红-军可不能放任他们肆虐,必须在北-平、天津方向阻挡他们。
可以说,彭总肩上的担子比谁都重,那里绝对少不了他。
林总和他所率领的第一军反而有可能成为整个红-军的战略预备队,哪里吃紧。他和他的部队才会出现在哪里。
这样一来,林总夺取南-京的意义也就大大减低,毕竟在中国来说内战的功绩远远没有抵御外敌侵略伟大。
1936年10月29日下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和中央苏区守备军团在林总和陈-毅的指挥下占领江南重镇——武-汉!
战斗刚刚结束,在林总的指挥下,第一军开始乘船或者卡车开始快速朝南-京挺进,而陈-毅率领一部分部队继续在武-汉打扫战场、收拾残敌,而另一部分部队在粟-裕的带领下跟随在第一军后面也杀向南-京。
林总、粟-裕的部队一下将南-京政府吓得屁滚尿流,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林总的军队也是这么犀利,一样是他们所不能阻挡的。湘军的覆没并不是何健不用力,也不是湘军的战斗力不强,根本就是林总的部队太厉害了。
直到此时,才有人提醒阎-锡山、张-学良:林总率领的可是第一军,而郭拙诚率领的只是第三军。第一军排最前面,其战斗力怎么可能比排第三的第三军弱呢?
虽然这个消息以前也知道,但以前没有人重视,甚至对于有人用部队序号来对比战斗力感到可笑,很幼稚,郭拙诚之所以率领的是第三军,是因为他年龄小、资历浅,无论是哪个部队、哪个势力都要讲一下论资排辈,虽然郭拙诚有巨大的战功,但林总和彭总还是应该排他前头。可是,现在有人这么一提醒,阎-锡山等人才觉得第一军肯定比第三军强,红-军太狡猾了,竟然把郭拙诚宣传得这么厉害,实际上林总的部队才是最牛的。
想到这一点,阎锡山他们立即慌神了,他们的电台几乎没有停息地向南-京周围的部队下达电令,命令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前往南-京布防,同时命令在南-京西面的部队尽最大力量沿途阻击杀向南-京的红-军。
甚至于正在合-肥修建阵地,准备与郭拙诚的第三军决一死战的冯-玉祥手下也接到了阎-锡山亲自发来的电报:共匪的第一军实力太强大,南-京危急,望兄弟立即前来保驾。
冯-玉祥扬着手里的电报,气呼呼地骂道:“保驾?保你阎老西?你老东西吓昏了头吧,郭拙诚的部队怎么可能比共-匪的第一军,人家根本就是神出鬼没,如果不是郭拙诚的部队战斗力太强,傅-作义他会主动起义吗?他会向郭拙诚投诚吗?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完全打不过啊。
再说,自古以来哪有两军对阵的时候阵前撤退的?你以为只是一个营一个团啊,几十万人怎么跑?我这么一跑,郭拙诚他的部队还不撒开脚丫死劲追?我的部队不跑也许还能抵挡一阵子,一跑就会放羊,到时候就是不用郭拙诚的部队打,仅仅为了夺路而逃就会发生自相残杀。”
不过,冯-玉祥就是再埋怨也没有用,因为南-京实在太危急了。
林总的第一军可不仅仅从陆地杀向南-京,他手里还有军舰、炮艇,有大型运输船,最让阎-锡山、张-学良等人无语的是,那些军舰上、炮艇上、运输船上都安装了高射机枪,有的甚至都安装了高射炮,根本不怕天上的飞机。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中国飞机性能可不怎么样,虽然它们能在高射机枪的射高以上飞行,但再高也高不过来自1993年那个时空的高射炮射高。更何况飞机飞行高度一旦超过了高射机枪的射高,它的轰炸和对地射击就是鬼扯了。这个时代的飞机可没有什么精密的瞄准镜,没有高级的投弹瞄准设备,几乎都靠飞行员的视力来目测,靠飞行员的经验来进行,低飞的时候他们还能发挥不少作用,一旦飞得太高了,下面的房屋在太阳普照的时候都成了蚂蚁,地上的士兵根本就看不到,那些河流只是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细带子,河流里的军舰凭运气也许能发现,但要瞄准它们,那就只能请神仙来。
因此这些军舰什么的根本就没有受到来自空中的威胁,军舰上的红-军甚至还为陆地上的军队提供空中掩护,毕竟陆军要携带高射机枪、高射炮的话,速度就慢多了,除非是大卡车拖着走大路。
但南-京政府的军队打仗也许不行,挖路的本事还是不错的,他们不但自己挖,还用枪逼着老百姓挖,把南-京西面所有通往南-京的道路都挖得的千疮百孔,卡车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只能等工兵们修一段、排除一段地雷,再前进一段,以至于卡车比步兵要慢得多。特别是遇到桥梁被炸的地方,虽然工兵部队带了不少架桥器材,但还是需要大量的时间。
实际上,前往南-京的军舰也并非一番风顺,它们虽然没有空中威胁,地面威胁也很少,遇到一般的岸防工事,军舰上的火炮一轰,那些工事里的守军就撒开脚丫猛逃,因为红-军的火力太猛了,根本不是他们所能阻挡的。
军舰最大的阻力是长江里的沉船和不知南京方面哪里搞来的水雷。虽然水雷的数量不多,威力也不少很大,但还是让军舰上的官兵出了几身冷汗,只能一边排雷一边清除水底沉船再前进。
即使如此,林总的第一军还是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前进着,从水陆两路一步步逼近南-京。南-京更是一日三惊,虽然守军严令城里的百姓不许逃走,但还是有很多富户、官绅家庭开始打点细软往城外跑。
看到林总的部队即将接近南-京,而冯-玉祥坚守合-肥的决心开始动摇,准备随时撤往南-京,郭拙诚当机立断下令进攻。
几乎千篇一律,郭拙诚的部队进攻也是以密集的火炮开始,各种口径的炮弹如冰雹一般落入守军的阵地中,那些临时修筑的工事在炮弹的轰炸下土崩瓦解,很多官兵来不及逃跑就被埋在里面,有的被弹片撕成碎片,有的被爆炸的气浪掀到半空,有的则被活埋在泥土下生死不明。
1...5975985996006016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