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窃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灰熊猫
长生岛的野战工事确实比不上坚固地城堡,在这些后金士兵的眼中,他们面对的这种防御体系既没有巍峨的城楼,更没有高大厚实的砖墙,以往曾经有多少看起来坚不可摧的堡垒挡在面前。不是一样因为他们地勇猛突击而陷落了么?
根据金求德、邓肯和欧阳欣的共同设计,外层三道矮墙上都分别开了三个缺口,每个缺口都是开在两个棱堡中间,中间两个棱堡夹住的那条通道基本垂直于整条中央防线,而两侧的通道和各个防线成四十五度左右的夹角,斜斜指向两翼明军阵地的后方。
这三条通道是用来方便长生军进行机动的。作用类似于城池的大门,假如没有这些通道的话,长生军如果要转入反攻就需要从自己的工事上翻出去。黄石认为,没有反击手段地防御是脆弱地防御模式,也是不完整的防御。
这些通道地存在可以让守军随时发起迅猛的反攻,迫使进攻方不得不重视这个防御核心并时刻留兵防范。进攻者在这种反攻的威胁面前,既不能随心所欲地在防线前机动,也不能把所有兵力投入对侧翼的重点打击。而三条通道的存在,就使得防线对防御者单方面有利,而不是同时制约两方。至于三条通道采用不同的放射角度。是为了进一步强化防御者的内线机动优势。同时,敌人也会更愿意冲击现成的通道而不是在火力面前穿着厚厚的冬装和铠甲翻阅矮墙。
从出发阵地到外围矮墙。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米路,但几轮精确的冰面炮击已经让后金军队列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终于,外围矮墙的入口就在眼前了,足有几丈宽的通道后就是同样不算很高的城墙,再往后面就是只有半人高的栅栏。
眼看着面前的中央通道入口,位于前排的武讷格感觉自己的眼睛都红了,他下令吹动号角,几乎在同时,满兵的号角也先后响起,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和后金士兵更不犹豫,一齐发出猛烈的呐喊,向明军的防线汹涌冲来。
成群结队的步兵除了推着盾车外,还有些人带着团牌和挖掘工具,多隆阿指挥他控制的那几个包衣把盾车让开一个口子,让大批的骑兵当先涌入,然后就命令他们带好家伙,跟着自己一起朝明军防线直奔而去。
防线最后的木栅栏后,站着一个长生岛的军官,自打今天全军动员后他就一直等在这里,木栅栏后的长枪兵都站在一步开外,只有他紧紧贴着栅栏,以便让两翼的火铳手清清楚楚地看到他这个醒目的目标。
这位军官姓张,十年前就在山东一个叫南山的地方落草为寇,当年绰号南山賊,和另一个年轻有为的强盗马大王相交莫逆。八年前山东官府为张南山和马大王这对草寇各出了五十两红花,他们就一起被决意反正的部下绑去见了官,然后一起被充军辽东。
六年前黄石在广宁征兵时。马大王和南山贼因为都能开强弓、骑烈马,所以就被招进了黄石的千总队。广宁平叛战役后,黄石远征旅顺,马大王和南山贼也都在其中……号称要当黄石“马前卒”地马大王死于和孔有德的那场驿站火并了,而南山贼祖上积德,则在神佛的庇佑下,哦。现在是上帝的保佑下好好活了下来,还成为训练队头一批的学员。
广宁、旅顺、金州、盖州、南关、复州。南山贼参加了黄石指挥的每一场战役,见证了他长官的一步步高升。最嫡系地出身、聪明、勇敢而且忠诚,一个军人还需要什么更多的么?提升和奖赏不断落到曾经地山东响马的身上,他现在已经是救火营丙队的千总队官了,还改了名字叫张承业。
上次宋建军这个新兵得到一枚三极卓越勋章让黄石的这些旧部都很羡慕,张承业也私下向黄石打听过他怎样才能得到卓越勋章,当时黄石思考了良久。亲口告诉他必须要有异乎寻常的英勇表现,这种表现必须能极大地鼓舞士气,还要可以成为长久流传的榜样。
听说是由自己负责统一指挥中央通道的防御后,张承业就下定决心:“今天一定要表现得既镇静又勇敢,一定要把勋章拿到手。”
为了避免意外,他还让丁队地队官提前做好接替指挥的准备,现在那位同僚正站在防线后的预备队中,神色紧张地向张承业看过来。
冲入中央通道的蒙古和后金骑兵的前方。左右各有两座锐角棱角的一条边,这两堵墙后和两座锐角堡的底边护墙上,都满是黑洞洞的火铳枪口,长生岛地士兵一个个踩在木桌或者木凳上,把火铳在护墙上架好。
从随军牧师做好战前动员开始,登上护墙防守的五百名火铳手就一直保持着戒备的姿态。他们和防线上其他的长生岛官兵一样,每个人都精神抖擞地握好武器,一动不动地牢牢守卫在各自的岗位上,整条防线上只能听见粗重不均的喘息,和偶尔发出地被极力压抑的低声咳嗽。
敌军进攻开始后,张千总还一直悠闲地在栅栏前来回踱步,他左手里握着一根膛棍,右手把一支手铳枪膛朝上举在耳边,这种长管手铳也是长生岛的新式兵器,刚刚配备到队官、队副一级。看到敌军进入正中通道以后。张承业就稳稳冲着正前站定。同时大声喝道:“预备。”
百多名火铳手都随着张承业的这声命令而进入了瞄准状态,把火铳冲着入口的方向稳稳瞄准好。这些火铳手们纷纷把腰微微前弓。把火铳更有力地靠在肩上,同时还闭上一只眼,歪头瞄准飞奔而来的骑兵。调整好了姿势以后,这批火铳手中仍然没有一个人开火,他们静静地吐出一团团的白气,就一直这样默默等待着,看着视野中的敌人变得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那些敌军在冲入第三道矮墙前,就大批地侧伏到了战马的腹部,他们举着步弓从还在跑动的马匹上飞身而下。这些身姿矫健地陷阵锐士一纵一跳间,就把身体躲藏到了战马后,向着长生岛官兵射过来一批羽箭,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站在指挥台上地黄石看见他们的柔韧动作时,也忍不住在心里赞叹了一句:“真不愧是马背上地民族,我练习马术六年,自以为不错了,现在才知道还差得远哩。”
“杀!”
耳边一声响雷炸起,不用问这又是姚参将发出的咆哮声,黄石一如既往地面沉如水,而吴公公则又是一声冷哼,脸上也浮起更为不屑的表情,扫视姚参将的那一眼仿佛就是在看一个在北京城里丢人现眼的土包子。站在一边的赵引弓则目光如电,在骄傲的吴穆和尴尬的姚与贤两人身上一闪,就又迅速地转回到前方的战局上去了。
这个时候武讷格和大部分先锋骑兵都躲到了马匹后,他们距离大部分的火铳手都还在五十米开外,根据他们以往的经验,这是一个还算安全的距离。而且火铳的弹丸会陷在马匹的身体里,从而变得对人无害。
他们漫射过去地弓箭大部分都撞在矮墙上了。飞越墙头的弓箭八成也从长生军的头顶飞过,少部分有机会命中的弓箭也被士兵们偏偏头躲开,只露一个头在墙上的火铳手们都带着低眉头盔,而且都已经把面具放下,面对危险时士兵只要微微低头就可以用头盔挡住攻击,所以最后那些侥幸命中的弓箭也全无功而返。
头盔受到弓箭的一击,它地主人也就是像是被人轻轻推了一把而已。弓箭一口气射了三、四波,长生军火铳手偶尔做做低头、抬头的动作。还是一挺火铳也没有打响。
后金军向前推进了一段距离,他们进入最后一道矮墙后又倾泻过来一波箭雨,个别胆大地勇猛之士还从马后面冲出来,一个加速跑后把标枪向十米外的棱堡锐角处投掷过来。可是对面的明军对这次的攻击还是毫无反应,充其量也就是让护墙后的待机火铳手更往墙边靠了靠而已。
张承业很清楚后金军的这种伎俩,早在训练的时候他们就被反复告知,后金军最喜欢吸引明军在远距离开火。然后趁机抵近攻击。现在后金军地目标很明显,他们试图一下子冲到棱堡底部攻击木栅栏处的明军,所以张承业就抱着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想法,绝不进行效率低下的攻击。
明军对面的武讷格心里也非常焦急,以往和明军对阵时,他已经无数次成功地诱使过对手了,那些明军甚至常常把三眼和七眼滥射到枪膛发热也没有打到几个人。这些后金官兵自认为已经很熟悉明军的火器战术了,但眼前的这群却说什么也不开火。
如果不能诱使明军胡乱射击。那能让他们开一次火也行,然后再冲向底线似乎会更安全些,武讷格又看了一眼前方的栅栏,两侧地墙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火铳口,这些黑洞洞的枪口给武讷格的感觉很不好,非常非常不好。
只是他已经没有什么时间了。虽然胡乱的四轮射击并没有花太多时间,但后面的步兵还是已经举着盾牌冲上来了,武讷格飞快地向后看了一眼,步兵已经拥挤在骑兵身后形成大团地人肉疙瘩,这说明他们这些先锋骑兵的行动已经大大落后于进度了。
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和他们的后金兄弟又向前挪了几步,他们身后的步兵也有人着急地把弩箭和火团射向了护墙,但上面的那些铁面人仍然没有反应,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还有他们手中的火铳,也都用黑洞洞的枪口瞪着他们。
武讷格最后看了后方一眼,通道已经拥挤得有点不像话了。连盾车都被推上来了。可骑兵大队这时还聚集在道路口,挡住了大军勇猛前进的道路。
不知道是不是这种拥挤的现象吸引了炮组地注意力。六磅炮地跑组已经开始调节炮口,他们到通道的距离已经不需要测距员报数了。
武讷格虽然不知道跑垒处地动静,但他本能地感觉到了危险,突然间有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冲着他焦急地大喊道
——没有时间了。
勇敢的武讷格左手一牵缰绳,翻身跃上了一直被他当成掩体的坐骑,右手已经拔出了腰刀,随着他的一生大吼,无数的蒙古骑士和后金甲兵都熟练的跃身上马……
看着几十米外敌军又跳上了马,张承业侧过身把身体重量压到了左腿上,右腿则向前跨出了一步,握着膛棍的左拳轻轻搭上腰刀的柄,制止住它的摆动,右臂笔直地把发令手铳竖直指向了天空……
“预备!”张承业又一次叫了起来。
呜咽的号角声和激昂的齐声呐喊同时响起,武讷格一马当先,引领着后金军的冲击先锋纵马向着终线冲去,仿佛完全没有注意到两侧火铳的威胁。站在黄石的角度看,那奔腾而来的马队之前,单薄的木栅栏线上就站着一个孤零零的明军军官,他在汹涌而来的敌军面前,就好像是挡在洪流道上的一个小石子。
这些火铳仍保持着沉默,它们身后的明军缓缓地调整着身体,如同伏击的猎人一样,把枪口缓缓地随着敌军转动。他们紧盯着身前大吼大叫,把腰刀、马槊挥舞成光球的骑兵,明军士兵冷漠的目光就如同在看一群死人,无数双握住火铳的手臂也如同刑场上的行刑队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抖动。
“预备——”
张承业拖着长音第三次大声喊出这口令时,他耳朵中已经听不到其他的声音,眼睛看不到正疾驰而来的马群,也看不见那逼身而来的雪亮马刀和虎虎长槊。
腰部轻贴在木栅栏上,侧身放平了的右臂笔直地指向前方,手铳一丝不抖地指向冲在最前面的敌将,张承业的身姿既轻松又写意,他闭上了左眼,圆睁右眼盯着那张越来越清晰的狰狞面孔,胸膛已经满满地吸足了气……





窃明 第五十五节 铁壁
眼前的人头越来越近了,高高挑起的双眉,露出满嘴白牙的血盆大口,张承业仍然一动不动地瞄准,近了,更近了……
曾经有无数新兵问过张承业——在战场上怎样才能把火铳打得百发百中?
而张承业也总是这样回答他们:“不要开火——直到你能闻到对面人嘴里呼出的臭气时为止。”
紧紧盯住正前方的那个明军军官,武讷格左手扶缰操马,腰向着侧后猛烈地弓了起来,紧握马朔的右臂在脑后竭力绷紧,他用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右胸的肌肉传来了如同要撕裂一般的痛感。
马飞速上来了,几十米的距离一转眼就走完了,武讷格并紧双腿,站在马镫上猛地全力向后一仰,随着畅快淋漓的一声大喊,他在吐气开声的同时就要把马朔全力向前戳去。
前面战马后腿一紧,已经做出了要跃栏的前奏动作,就在敌将连人带马就要撞上据马的一瞬间——
“放!”
张承业嘴边的白雾和枪口的白烟同时喷发而出,命令声被他自己的手铳枪响盖住了,手铳还没有完全散去的余音,一瞬间就被淹没在上百支火铳的齐射声中了。
锐角棱堡的两边,还有和张承业平行的两段护墙上,无数火铳尽情地向中央**出大股的硝烟,中间的区域眨眼间就被激喷而出的白雾覆盖。在这弥漫地硝烟之下,黄石看见大队人马浑身浴血地在地面上翻滚。受惊的战马发了狂一样地胡乱跳跃起来。
没有一个火铳手停下来欣赏他们的战果,每个人都平静地转过身把手里的火铳交给身后的同伴,第二排的士兵一手接过他们火铳的同时,也都同时举起自己怀里地火铳,用力地塞到了射击兵的手中。
接过早已装填好地火铳,负责射击的长生士兵齐刷刷地转身把枪架好,没有一个字的废话。没有一声额外的呐喊,有的只是动人心魄的架枪上肩声。有的只有一片清膛添药音。
虽然头上戴着厚厚地头盔,但齐射的轰鸣声还是让张承业感到耳朵里嗡嗡作响,射击完的手铳已经塞在了腰带上。张承业腰杆挺得笔直,还维持着一脚前、一脚后的侧立姿式,他手里握着备用的手铳,左手的膛棍再次用力捅了一下。
“预备——”
虽然知道这命令不太可能被人听到,但张承业在举起手铳时还是习惯成自然地说了一句。他左右看了一眼,两旁的火铳手都换好了武器,一个个前倾着身,专心致志地瞄准着前方。
又一次缓缓放平手臂,张承业闭上眼,瞄准了一个最靠近他的后金骑兵,后者紧紧抱着他发了狂地坐骑的脖子,正努力不让自己被马甩下鞍去。
“开火!”
排枪的巨响声再次响起。在这个被两个棱堡和水平墙夹住的狭小区域内;在这个不大的梯形范围内;在这个漏斗状的死亡陷阱内,白烟又一次被密集地向心**而出,浓密的硝烟瞬间就覆盖满了战区,像是把其中的人一起吞噬了下去。
几乎在同一时刻,另外两条通道也响起了它们的第一次排枪声,张承业大张着嘴吸了口气。有些发痛的耳膜让他不自觉地甩了甩头,他屈臂收回手铳,把它重新举在了耳边,轻声发出了一句没有必要的命令:“自由射击。”
两侧通道上的明军也打完了他们的第二次排枪,在硝烟和巨响的刺激下,以往温顺的马匹都变得比雄狮更凶暴,有些浑身浴血地马匹一次次跃起到几尺高地空中,还有的疯狂地打着响鼻满地乱滚,而明军不断向场下射出更多白烟,这更加剧了马群地混乱。
陈光的岗位在第三座棱堡内侧的墙上。他闭着一只眼。斜着脑袋瞄准了一个看上去是头目的后金人。手指按下机扣,一团白色的浓雾遮蔽住了视野。虽然支架卸去了大部分的力量,但肩膀上传来的巨大的冲击力还是让他向后重重地一仰。
“不许观察战果。”
多年的训练让陈光牢牢记住了这句话,不过这次不用他自己埋头填充弹药,借着肩膀上的推力,陈光一个转身面向身后的同伴。手握着火铳,陈光默默地等待同伴完成装填,所有射击的士兵没有一个人会发出不耐烦的催促。
装填好了,那个同伴大力地把火铳直接推到了陈光怀里,回手拿走了空枪。陈光又默默地转身架好火铳,枪口指向了一个正狼狈逃窜的敌兵,他手里的火铳转动着角度跟上了那个敌人的步伐……又是一团白雾**而出,火铳手是没功夫检查战果的,牢记这一点的陈光再次转身等待装填。
又装填好了,又拿到手了,又把枪架好了……一个敌人连滚带爬地躲到了一个盾车后面,陈光等了一会儿,那后面的人不但没有出来,反倒又有两个人跟着钻进去了。他小心的最后瞄准了一下盾车,重重地扣下了扳机。
二十四毫米内径的火铳激射出一枚沉重的弹丸,它在硝烟的包裹中直奔那辆盾车而去,面对近距离的怒射,铺在盾车上的棉被轻易的就被一穿两洞,厚达两分米的木板被弹丸触碰的一瞬间就迸裂出一个茶杯大小的缺口,这个缺口在被穿透的背面上已经扩大到了碗口大小,放在木板背面的第二条棉被上,一个盘子方圆的织物被还原成了棉絮,随着纷飞的木刺一起洒向了地面……
就在战线后方不到二百米外,站在东山一道悬崖上观战的人们已经吃惊得说不出话了。呈一条线摊在他们眼前地四个棱堡,就如同四条不停喷吐着毒涎的怪兽,虽然隔着上百米,但那里的连绵的枪声和呼喊声还是顺风飘来,一直送到这些观战者的耳中。
赵家姐妹也在这观战的人群之中,刚才看到后金骑兵汹涌而来的时候,赵家大姑娘忍不住用手把眼睛都遮上了。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她才偷偷把手指叉开一条缝。小心地把一只眼睛藏在后面看。
看到黑压压地洪流冲到明军阵地前时,赵二姑娘当时也惊得掩口欲呼,但接下来的变化让这声惊呼生生被憋在了肚子里。看上去明军地战线似乎薄弱,但实际上却是异常坚固,赵二姑娘忍不住踮脚向前张望,心情紧张地看着那站在最前的长生岛军官。
“摧狂锋于正锐,挽狂澜于既倒。”一只小手虚掩在赵二姑娘的嘴唇上。她扫了一遍长生岛官兵的防线,刚才几个指挥排枪的长生岛军官带来的震撼感直冲得赵二姑娘脚下发虚,这样的勇将她也就是在书中看到过。无论是赵二姑娘在广宁地所见所闻,还是这几年帮哥哥处理公务,她也算见识过不少了,但都没有听说过有类似这几个长生岛军官的勇将……一个都没有啊。
赵二姑娘又转头望向了明军中央的指挥台,黄石的将旗正在风中骄傲地飘扬,她美丽的大眼睛里充满了迷茫。轻声对自己吐出了心中的疑问:“黄宫保手下竟会有如此多的精兵良将,以长生岛的弹丸之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地良才?”
被赵二姑娘誉为勇将之一的张承业此时还站在第一线,站在让每一个士兵都能看见的位置,他正悠闲自得地给自己的手铳上膛。身前又有一个敌人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这个敌人满身的血污。脸上也充满了茫然的神色,他晕头转向地扑向长生军地防线。早在他双手接触到拒马以前,几杆长枪就如毒蛇般探出,同时深深扎入这个人的身体。
惨叫才刚刚响起,那几杆长枪就不约而同地顺时针一搅,然后猛地向后抽出,随着扑通一声,死人就一头扎到了地面上,尸身下汩汩流出的鲜血很快就和其它人流出的血液汇聚在一起。
这温暖的血液融化了地表的冻土,贪婪的大地饥渴地吸吮着这一汪汪的热血。但流淌的血液总是比它能吞下的更多。地面上先是形成了红色地池塘。然后是四处蔓延地河流,直到形成冒着热气的人血海洋。
这海洋不断延展着自己地边界。一直把武讷格整个身体都浸泡在其中,然后又沿着他向前伸出的手臂流去,从臂膀到手掌,再从手指流向马槊,最后一直漫过据马和木栅栏画出来的生死线。
流到靴前的红色并没有让张承业动一动脚步,他又用手铳瞄准了一个敌兵……然后一边填火药一边寻找新一个目标,直到血泊浸透了他垂在地上的大红斗篷边时,张承业才又算是找到了一个新目标。
所有的护墙前都挖好了壕沟,四座棱堡作为防御的核心,它们前面的壕沟也特别的宽和深,最宽的地方足有三米,最深的地方也有两米左右,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敌人利用人梯直接冲上堡墙。刚才骑兵冲过后,后金步兵就一涌冲向堡墙,多隆阿纵身跳下右边的壕沟时认为自己已经安全了,他一边把盾牌顶在头上,一边快速向墙角摸去。
只要能摸到城墙下,那么除非守军探出头来攻击,否则就没有什么能伤到自己了。多隆阿已经参加过很多次攻城战役,他知道只要自己靠壕沟边靠得足够紧,再把盾牌好好顶在头顶,就是落石滚木也不太容易伤到自己了。多隆阿身前还有几个汉军包衣,他们一靠上沟边就要开始挖墙角,谁都知道只要能挖一个洞出来,就可以安全的就地藏身了,也能很快开始破坏头上的工事。
只是这次多隆阿指挥的这一小队人才开始挖墙角,侧面就泼过来猛烈的一顿火力,多隆阿猫着腰向侧面看了一眼,远处的护墙上有一排枪口朝着这里,那里的明军居高临下。向棱堡墙下进行着一排排地攒射。而多隆阿头顶上不但没有任何人探头攻击,也没有任何木石被扔下,他仰头的时候,只看到一股股的硝烟向着水平护墙方向喷去,把沿着壕沟摸到水平护墙下的士兵一个接着一个地打死在他们正开始挖掘的洞里。
左翼射过来的火力越来越猛,多隆阿左手的同伴一片片被打倒在地,多隆阿手脚并用地向壕沟地拐角爬去。弹丸不断呼啸着从他身边或是头顶掠过,多隆阿拼命地向前爬着。身旁和身前的同伴不断尖叫着倒下,在其他地尸体旁边痛苦翻滚着咽气。
拐角就在眼前,多隆阿一个鱼跃扑了过去,就地一个滚翻就窜过了拐角,两颗子弹追着他刚才的行进路线奔过,噗嗤打在多隆阿眼前的土地上。死里逃生的多隆阿看着地上的坑,长吁了一口气。他刚抬手想擦一下额头的汗,就感到一股大力袭来,就像是有人猛地推了他后脑一把。
扑地就是一个嘴啃泥,多隆阿晕乎乎地摇了摇头甩去嘴上的泥,只感觉头顶上凉凉地,他一抬头才发现自己的头盔已经滚落在几米开外,顶部还开了一个个的洞。多隆阿略一思索,顿时就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猛的一个掉头向后看去。
多隆阿的远处有一面同样的水平护墙,上面同样架满了明军的火铳,正向着他前面的壕沟中猛烈射击,就在多隆阿眼前地这道壕沟里,同样层层叠叠布满了被打死的后金官兵,和他刚刚逃出的那条壕沟并无二致。
1...100101102103104...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