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王富贵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王岳声音很好听,可他说的每个字,都带着刀子,戳死人不偿命的那种!
郭勋都哭了,这是多大的罪过啊!
结党营私,刺杀天子……我们老郭家该灭九族了!
“陛下,臣,臣什么都说……是,是有人找到臣,说丈量田亩,他们损失太大了,想,想略微阻挠。”郭勋的声音越来越低,只剩下不停磕头。
“陛下,看在臣祖上为大明立功的份上,饶了臣吧!饶了臣吧!”
他的大脑门碰触地面,发出嘭嘭的声音,没一会儿,就一片血红。
王岳却半点不想放过他,“你说阻挠清丈,是你的主意,还是他们让你做的?这五万两的来源又是如何?还有,你们武定侯府,有多少田产,是不是超过了500亩的限额?”
如果说前面的问话,把郭勋吓个半死,那么后面的直接给他送葬了!
“陛下,钱,钱是那些人出的,臣,臣的府上的确有些田产,可,可臣家大业大,人口也多,臣,臣没有超过太多啊!请陛下明察!”
朱厚熜心里已经清楚了,他要推行清丈,像郭勋这样的地头蛇,就是最大的阻碍!
送上门的鸡,不杀他,岂不是对不起那些作壁上观的大马猴!
“王岳,你跟张卿一起去郭英的府上,彻彻底底清查一下,朕想知道,这一个侯府,能藏匿多少人口,又有多少田亩,逃了多少税赋,你们能办到吗?”
王岳大笑,“陛下,这事臣太熟悉了,请陛下放心,我保证替郭侯爷好好算算,他到底有多富裕!”
王岳一扭头,“走吧,你可别让我失望哦!”
我是王富贵 第193章 郭家完了
武定侯郭英,在开国功臣当中,算不得多突出,郭勋把射杀陈友谅的功劳算在老祖宗头上,事实上却没有几个人承认,属于他的自说自话。
但是郭英能苟啊!
众所周知,熬过洪武朝的开国功臣就俩,一个是长兴侯耿炳文,一个是武定侯郭英。而耿老头虽然躲过了朱元璋的刀,但是却在靖难之役中,折戟沉沙。
所以严格说,最后的胜利者,是人家老郭家!
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郭家不断发展壮大,到了郭勋这一代,真的几乎可以和三大国公并列了。
尤其是他们平时不惹人注意,能干一些三大国公干不了的事情,正因为如此,老郭家的家产,还是很让王岳垂涎的。
“郭侯爷,你家的田产恐怕不在少数吧,有没有兴趣,给我透露一下?也省得我费工夫。”
郭勋眼珠转动,半晌,他闷声道:“王大人,我认栽了,你想要什么,只管说话就是,郭某绝不含糊,我只求王大人网开一面,能给我一条活路。这田产什么的,你万万动不得!”
“是吗?我王某人偏偏不信邪!”
张璁也凑过来,笑呵呵道:“没错,我跟师父一样其实我早就想知道,你们这些勋贵,到底能霸占多少田产,都说硕鼠硕鼠,你们这些老鼠能有多肥,怕是还没人知道,不才张某就想瞧瞧!”
“张璁!“郭勋咬着牙齿,“我说了,我犯了错,认栽了。可你也别忘了,我们家的田产,有不少都是历代天子赐下来的,你也拿走?还有,你们查了我们家的田,那其他几位国公怎么办?还有,那些皇亲怎么办?宗室藩王呢?”
郭勋扯着嗓子,理直气壮……谁给你的勇气,你敢查这些,就等着死吧!
自从太宗皇帝之后,谁也不行!
我就不信了,你张璁还能逆天?
“师父!”张璁呵呵道:“他问咱们怎么办呢?”
王岳目光扭到一边,下巴轻轻扬起,冷漠道:“我管怎么办?反正他们郭家是必抄无疑!”
张璁抚掌赞同,“没错,先查你郭家,能查下去就一直查下去,直到查不动为止……”张璁探身,凑到了郭勋的耳边,说了一句让郭勋不寒而栗的话!
“告诉你,走到这一步,我就没打算活着!你们玩不过我的,因为我是拿命跟你们玩!”
张璁真的疯了,他也想过,何必过得那么累,其实只要有举人功名,就可以在家过安稳的日子,舒舒服服,什么都不用在乎。
可张璁不甘心,八次科举,七次落榜,他这个人,骨子里就有一股子倔强,不达目的,永不服输。
既然老天保佑,让自己中了状元,还得到了天子赏识,掌握大权,若是不能干出一点动静,那也太失败了。
五十岁!
知天命之年。
张璁对自己的命,无比清醒!
“彻查!”
一声令下,所有人行动起来,开始针对郭家的田产,开始了调查。
有人要问了,郭家有多少田产,外人怎么知道?万一他们藏匿怎么办?
其实这事情并没有这么复杂。
不管是怎么来的土地,只要仰仗武定侯府,就要给郭家孝敬。
只要查到他们一年有多少田赋收入,然后再按照每一笔去衡量,就不愁找不出来了。这么大的侯府,又岂能两个准确的账目都没有。
更何况这次是突然抄家,郭家想藏都来不及。
王岳和张璁都是个中好手,对付郭勋,还真不难。
可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两个人渐渐被吓到了,惊呆了,坐不住了!
属于武定侯府的田产,大约有十七万亩左右,这还仅仅是在顺天府的产业,要知道最初武定侯是在应天的,在江南,他们的田产丝毫不会比顺天少。
一个侯府,就有三十几万亩田产,比起朱厚熜定的五百亩,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可若是这样,只能说郭家敛财有术,还吓不到王岳和张璁。
真正恐怖的是在侯府的下面。
这个庞大的侯府,至少存在五层。
第一层,自然是侯府嫡系,也就是郭勋这一脉,他们掌握着侯府的最高权柄,理论上侯府的财产都是他们的。
在嫡系之外,还有其他旁系,这些人也姓郭,他们有的分到了家产,有的又另外置了产业,总而言之,都在武定侯的大旗之下。
再往下,就是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家将管事,有点体面的人物,靠着侯府的庇护,他们大小也是个爷了,拥有属于自己产业,家底儿也不是很少。甚至家丁的家丁,奴才的奴才,都已经身价不菲,还真是靠着大树好乘凉!
继续往下,就是侯府的佃农,仆人,他们就像是工蚁,供养着上面的人。
最后则是依附在侯府下面,这些人把他们的田产记在侯府名上,这样就能免除赋税徭役,然后他们每年给侯府一笔钱,或者土地产出,也就够了。
身为通读过红楼的人,王岳对这种豪门世家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把郭家和贾家一一对照,并不难理解。
可真正算过之后,王岳是真的傻了。
从郭英到郭勋,一共传了六代人,郭家的子孙就已经超过了百人之多!而郭家的家丁,尤其是那些当初就跟着郭英的人,他们的后人算起来,就超过了一千人。
依附在郭家下面的富户地主,也有一两百人。
别以为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就够了。
一个郭家子弟,哪怕是偏房,伺候的佣人也有十个以上。属于郭家的佣人,家丁,佃农,算起来就有一万五千人。
至于依附在郭家下面的,全都算起来,也有三万多人。
把这些加起来,就有五万人!
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侯门深似海!
“一个武定侯府,就让五万人免去了税赋徭役,几乎相当于半个县!这还没算应天的产业!郭家又不是最顶级的勋贵,在这些勋贵上面,还有那么多的宗室藩王,皇亲国戚!”
张璁愤怒地敲着桌子,“师父,你知道吗?弟子走南闯北,明明感觉到人口稠密,越来越多……可根据朝廷的记载,大明的户口百姓,竟然比洪武年间少了一千二百多万!缴纳田赋的土地更是少了一半还多!”
“消失的这些人,都变成了他们的佃农,从黄册上消失了,土地都成了他们的家产,自然也就不用纳赋了!难怪国库空虚,大明越来越困窘!试问什么人被绑住了一条胳膊一条腿,还能健步如飞?”张璁气哼哼抱怨。
王岳深以为然,“你说的都对,可你有跟半个大明朝对抗的勇气吗?”
张璁呵呵道:“当然有!弟子不但有,还能战而胜之!”张璁热情洋溢,在他面前,似乎没有任何事情是困难的,这货也压根不知道什么叫害怕。
“师父,您会支持弟子的,对吧?”
王岳鼻子扇了扇,“上了贼船,我还能下得去吗?好了,你现在就把田亩数和人丁数整理好,郭家……完了!”
我是王富贵 第194章 瓜分郭家产业
“阁老,阁老,刚刚王岳和张璁将武定侯府给抄了,所有家产田亩都送来上来了。”新任通政使,压抑不住的笑,向蒋冕汇报此事,并且将送到通政司的抄家卷宗递到了阁老的面前。
他的前任通政使,就被朱厚熜杖毙在左顺门,兔死狐悲,他没有半点法子,既不敢冲出去,仗节死义,也不愿意彻底服软,端得是纠结痛苦啊。
可武定侯郭勋的事情,让他笑出声了。
“阁老,他们如此操切,势必激起大乱,您老要有个态度啊!”
蒋冕目光呆滞,好像没听见,过了一会儿,他突然一拍桌子,怒赞道:“好一个不避艰险,好一个冰心铁胆!我大明有如此忠贞直臣,果然中兴有望!你不要胡言乱语,赶快退下!”
堂堂通政使,九卿之一,被骂得滚出了内阁,好不狼狈。
这是怎么回事?
阁老疯了吗?
这位讪讪败逃,值房里重新剩下蒋冕一个人,他首先屏息凝神,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许久,他才重新恢复正常。
此刻的蒋冕,最钦佩的就是杨廷和!
没错!
阁老虽然死了,但是他看得真清楚啊!
这帮靠着大礼议崛起的新贵,包括初掌大权的天子,迫切想要做出业绩,证明他们能胜任统治国家的职责。可事实上,要治理这么庞大的国家,哪是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涉及到田亩土地,更是所有人的命根子,是宁可生死相搏,也不会让寸步的。
从现在来看,杨廷和的党羽尚且没有清理干净,少年天子和新贵根本没有执掌全部的权力。他们只是赢了,却还没有彻底胜利。
在这么个时候,就迫不及待另外开辟战场,得罪勋贵,虽说勋贵不怎么样,但是破船也有三千大钉,他们岂会甘心认输。
更何况就算新君能除掉勋贵,还有那么多地方势力,还有天下的豪强士绅……一柄刀再锋利,也有砍不动的时候。
更何况随着做得越多,错的也就越多。早晚有一天,得罪的人会超过支持的人,等到皇帝也推不动的时候,一切又会回到从前。
士绅官吏,终究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千秋史册,到底不是帝王书写啊!
果然,谁坐上了首辅的位置,都会变成杨廷和!
跟陆炳联姻,这事必须要做,甚至连清丈田亩,也要支持,斗勋贵,下手要更狠!
唯有如此,才能获得天子的支持和信任,就像当年杨廷和欺骗朱厚照一样。放手让天子折腾,让那些新贵去冲击,去拼杀。
自己只要推波助澜,积攒实力就好。
早晚有一天,他们会露出致命的破绽,然后才是发出致命一击的好时机!
杨廷和掌控皇帝,把持社稷,士大夫和天子共治天下,那才是文官追求的理想境界啊……虽然短暂,但是却无比美妙,让人欲罢不能!
这一点希望,让蒋冕激动到无法睡眠,他彻夜都在思索着接下来的行动方案,如果在天子和各种势力之间,从容游走,当一个高超的权谋大师。
相比文官这边的深沉算计,勋贵那边则是炸开了锅!
人们齐聚几大国公的府里,义愤填膺,简直一副吃人的凶煞模样。不得不说,这一次抄郭家,实在是太吓人了。
这几位国公从开国的时候,就在军中掌权,树大根深,每一个府邸,几乎就是一个小朝廷。
做一个简单的计算,例如头一代国公,手下有三百个家丁,依靠着国公府的支持,这些家丁有的当了千户,百户这种小官,有的置办了田产,有的给府里做事……总而言之,有了体面。
到了下一代,或许就有人熬成了指挥使,甚至更高级别的将领,初步有点田产的人,依靠国公府权势,依靠自己的经营积累,一百亩的田,估计就会变成三百亩,五百亩……到第三代,第四代,又会怎么样?
老话说,富不过三代,这些勋贵有的已经传承了六七代,连奴才的孙子都长大成人,呼啸一方了。
依附郭府的人数超过了五万,三大国公府,谁家下面没有十万人?
这要是全都丈量土地,逼着大家伙交税纳赋,还让不让人活了?
“国公爷,您可要站出来说话啊!不然小的们就完了!”
“我们过得也不容易啊!每年的产出,第一份就要送给府里,孝敬您老人家,孝敬公子姑娘们!现在朝廷这么干,这是要逼着小的们和西北风啊!”
徐光祚脑袋都要炸开了,坦白讲,他也不喜欢杨廷和那帮文官,讨厌这帮人蔑视武夫,讨厌他们行事霸道,高高在上。
可毕竟杨廷和等人,不敢碰田产,他们也知道这是大家伙的命根子……新君怎么就这么大胆?就这么肆无忌惮?
还有那个王岳,大家伙在谈外城的事情,一起发财,不是合作挺好的吗?怎么翻脸无情?
到底该怎么办?
是硬顶,还是想办法说点软乎话,求他们网开一面?
徐光祚没有主意,可是一些下面的人已经按捺不住了。有人跑去烧张璁的府邸,把后面的柴房给点了。
还有人去追打崔士林,弄得这小子只能跑到王岳的府里避难。
还没有安静下来的京城,再一次沸腾起来……相比起这些人的怒气高涨,却还有一群人,拍手称快,那就是以唐伯虎为首的帝党!
“什么叫霹雳手段!什么叫雷厉风行!王大人和张大人算是给咱们做了表率!”一贯沉默寡言的文征明都兴奋起来,赞不绝口。
“这些勋贵大户,他们侵占土地,把百姓变为奴仆,不纳税,不服役,俨然天下之大蠹虫!国之大害,就算悉数杀了,也不为过!”
文征明还把抄家的清单拿过来,仔细计算,除了武定侯府的田产之外,下面的人,他们家的奴仆,挂名侯府之下的土地,全都算起来,差不多有三四十万亩,简直骇人听闻!
“洪武朝的时候,天下户口多达六千万,到了孝宗朝,竟然只剩下五千万,而正德朝,又少了四百万!这就是杨廷和等人的治国功劳,还真是弘治中兴!让人叹为观止!再说田亩,河南布政使司,国初有一百四十多万顷土地,现在只剩下不到四十万顷,连零头都不到,这还不是最惨的,广东布政使司,只剩下区区九万顷!”
很显然,文征明是在户部观政,面对当前的局面,他也是疯了。
广东啊,虽说是岭南之地,有些偏远,但是只有这点田亩数量,鬼都不信!
土地就那么多,毫无疑问,是被豪族大户给吞了。
这一次终于铲除了一个豪门,世袭罔替的开国侯爷,当真是开了个好头儿!
“把郭家的田产分给百姓,差不多就能安置三五万人,京城的流民,总算能活下来大半了。”文征明自然道:“我看咱们应该上书,要求严厉清查富户,不只是顺天府,还有其他的地方,把田夺过来!明年要至少安顿百万流民!”
唐寅瞧着热血沸腾的老朋友,也不免血脉膨胀,热血激昂。
“陛下果然没有让天下人失望,有此雄主,当真是天下百姓之福!我真恨自己已经老迈,若是再年轻二十岁,替陛下冲锋陷阵,哪怕战死沙场,我也心甘情愿!”唐寅激动道,这位少年天子,给他的从来都是超出预期的惊喜!
各种势力,都在注视着天子,等候着郭勋一案的最后处理结果,也在等着下一步的行动……谁都知道,这一个案子,将和左顺门廷杖,杨廷和之死,一起构成改变大明命运的关键转折!
朱厚熜没有让大家等太久,大约经过了五天的讨论,期间吏部尚书杨一清,礼部尚书王阳明,先后进宫,参与问策。当然,王岳是一直在宫里待着,跟天子商讨此事。
最终的结果,朱厚熜决定,要犒赏平定宁王之乱,以及去岁北上抵御鞑子入寇的有功之臣。虽然从朱厚熜登基以来,就不断给大家伙升官,破格提拔,可天子觉得,还是土地实惠,将士用命,不是金钱能衡量的,唯有土地,才是最好的东西!这次一共拿出十万亩土地,奖励大约一千名功臣,平均每人只有区区十亩,着实不算多,一点心意而已……
我是王富贵 第195章 疯狂老农张三
“小富贵,你瞧见没有,咱们抛出这个方案,杨一清的脸都变色了!”朱厚熜不无得意,能让老狐狸一脸懵,这个成就太值得自豪了。
敢对武定侯府下手,这叫魄力,能处理好郭家的产业,则是智慧的体现,这俩样合在一起,就叫做成功!
而且这也是王岳和朱厚熜酝酿很久的事情,大约从去年冬天开始,他们就在一起商讨。身为天子,必须要领先常人,早在杨廷和倒台之前,他们已经酝酿好了下一步的行动,只等时机合适,就立刻推行。
可以说武定侯郭勋只是撞到了枪口上,活该他倒霉。
拿下了郭家的田产,直接分给流民,这是根本行不通的事情……首先要明白一件事,这些土地可不是荒地放在那里,而是有人在耕种。
他们或是郭家的奴仆,或是佃农,或是单纯投献郭家……如果单纯交给流民,可能解决五万流民的生计,但同时又制造了五万流民,岂不是成了背着抱着一样沉了。
如果这么改革下去,估计出不来顺天府,朱厚熜和王岳就会垮台。搞不好还会有邮递员领着人,杀进皇宫大内,把他们给砍了脑袋。
所以处理这些田产,必须足够智慧。
王岳和朱厚熜,仔细分析过,老百姓为什么要向大户投献土地呢?很简答,就是苛捐杂税沉重,不得不避税。
那有人要问了,明代田赋很高吗?如果查阅史料,你就会发现,真的不算高。
朱元璋在国初规定,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
以明代的土地产量推算,即便用很保守的数字,一亩地产粮一石,计算下来,大明的田赋税率也不过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
当然了,在田赋之外,还有丁税,还有徭役……不过再怎么计算,国初大明百姓的负担也不是很重,甚至可以说是轻徭薄赋,十分轻松了。
既然这样,怎么还有税赋沉重的问题呢?
这就要说到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征税!
某历史写手就说过,如果不考虑落实问题,任何法律都是完美无缺的。
那考虑落实,又是什么一番光景呢?
当年朱元璋为了征税,曾经花费大力气,清查人丁田亩,得到了黄册和鱼鳞册、黄册是征收丁税的标准,鱼鳞册是征收田赋的标准。
而且有据此给各个布政使,府、州、县制定了收税标准。
其中以县为例,三万石以下,是下等县,三万石到六万石,是中等县,六万石到十万石,则是上等县。
每个县都有固定的征税额度。
想必很多朋友已经看明白了,假如黄册和鱼鳞册不变,征税额度不变,二者完美配合,什么问题都不会有。
可是偏偏有一群士绅集团,他们可以减免赋税徭役,这帮人利用手中特权,大肆吞并田亩……结果就是应该缴纳田赋的土地少了,而且还是大大减少。
但是朝廷又无力重新清点人口,编写新的黄册和鱼鳞册,那么税额就不会变。
税额总数不变,纳税的田亩减少,结果就是每一亩田的田赋暴增!
而且是翻倍增加!
就拿河南布政使司来说,国初140万顷耕地,现在只剩下不到四十万顷,税额不变,老百姓头上的田赋就增加了三四倍,还不要计算同等增加的徭役。
原来殷实的人家,就要饿肚子,原本饿肚子的,直接就成了流民。
为了能活下去,他们就只有把田亩记到那些能免税的贵人名下。
以顺天等地为例,田租大约在三成到五成左右,也就是说,老百姓要把一半左右交给贵人士绅。
换句话说,田赋,加上苛捐杂税,是要超过田地产出一半以上……毕竟谁也不会干亏本的生意。
王岳和朱厚熜,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动用锦衣卫,东厂的人,查阅各种资料,卷宗,还询问了阳明公,问了杨一清,为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才把这个账算清楚。
而弄懂了这些,如何处置郭家的田产,也就变得轻松无比了。
第一步,就是拿出十万亩,作为对有功将士的奖励。
要想改革变法,没有强有力的武装支持,是半点胜算都没有的。
尤其是朱厚照的死,王恭厂的爆炸,刺激着朱厚熜,文官可是会翻脸掀桌子的,皇帝又怎么能没有掀桌子的本钱!
这次奖励的人员,以平定宁王之乱和北上抗击鞑子为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