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种田之旺家小农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后情
苏老头说完,不安的看了苏玉一眼,接着,像是解释似的说道:“这种事咱们得看着,可不能不留人。”
栓婶附和道:“这事一时恐怕完不了,是得住下。”
苏玉问栓婶:“为啥非要留我爷在这呢,我三叔年轻力壮,他留下来也是一样,比我爷更合适呢。”苏老头听了这话,心里不太舒服,这不是嫌他老吗?
栓婶又看了栓叔一眼,栓叔摇摇头,栓婶这才苦笑道:“就咱们村死得人最多,别的村还有长辈,咱们村年纪大的都没熬过那场瘟疫,比如那李家村,咱们村跟他们村的田本就挨在一处,若是他们村那些老家伙硬把咱们的田说成他们的,我们这些小辈也不好意思说,就算要争,在外人看来,那也是欺老。”
栓婶说完,又叹了一句:“所以,我才将我娘家人也带了来,毕竟,他们也能分得一处。”
她说完这话才觉不妥,怕引起苏老头不喜,急忙解释道:“那田地就算咱们不占,那衙门也是要收回去的。”
苏老头点头道:“我知道。”他说完看向苏玉,本想说让苏玉的舅家人出搬来占占地的,可忽又想到,苏玉的舅家人给衙门的人捉了,早死在了牢里。
想到这,他便闭了嘴。
紧接着,他又想到了老三媳妇的娘家,呵,算了,他算是瞧清了那家子的嘴脸,那姓黄的就算占了地,转手还不知道卖给谁呢,这便宜不给他们占。
还有哪些亲戚呢?
至于老大媳妇的娘家,苏老头没想过,两家同乎不怎么来往,去干啥,再说,现在老大跟老大媳妇都不在,他们去了,若那家问起孩子的下落,他怎么说?
他可不干这受罪的事。
他想了一圈,还真没想到哪个靠谱的亲戚,自家人散的散,现在三个儿子留了后,这算是不错了。
这一趟,苏老头留了下来,庆幸的是苏玉来的时候带了粮食,一部分是给栓婶一家准备的,还有一部分是给自家留下的,她可不想大哥回来,一口热饭都吃不上,所以才准备存些粮在地窖里。
没想到,现在那粮就派上用场了。
苏玉先走了,她没回家,而是去了邻县,她想搞清楚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补办地契的事是查得紧还是查得不紧,若是真如栓婶所说,只要能糊弄过去就能得田地,她不介意塞些银子,这些银子肯定比买地的银子少。
苏玉花了些银子打听这事,后来总算弄清楚了,确实可以这样,不过,那田地也不能过量,不能官府的就会去查,所以,要把握一个度。
而且,苏玉还发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事,跟苏老头有关,苏老头之前把田契跟地契过度给了别人,留了案底,所以,在衙门的笔录中,苏老头的田地是有数的,所以,苏老头的户头下面,是不给再增加田地了。
这真不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苏玉跟苏老头分了家,所以并不算苏老头的名下,苏玉在这写了封信,让驿站的人寄了出去,这自然是要给钱的,信是给苏三叔的,苏玉想让苏三叔过来一趟,安定县都没了,那县志肯定也没了,就算去从地里挖出来,那也给水泡过了,绝对不会好是完好的。
这样就好。
到时候只要苏老头跟苏三叔咬死分了家,或者重新上个户口,那就能得更多的田地了。
问清这事,苏玉便回了苏家村,她将打听到的跟苏老头和栓叔一家说了,苏老头当时没出声,苏玉觉得苏老头不可能没动静,她往苏老头那一瞧,才发现苏老头气得直翻白眼。
果然。
苏玉不知道会这样。
苏老头拍着胸口顺了气,可心里还是憋屈,他忍不住骂了一句:“那些杀千刀的东西,真是害苦我了。”
苏玉问他:“那三叔是另起一户,还是立在……”
苏老头嚷道:“当然是另起一户,要不,那得白白损失多少田地,以后总归是要分家的,现在由朝廷出,还是我占了便宜。”确实是这样,苏老头这样一想,心里的气顺多了。
柳阳县。
苏三叔接了苏玉的信,让小宝念过后,便快马加鞭的赶了过来,若不是苏三婶要照看孩子,怕是也要跟过来的。
苏三叔自个来了不说,还将高平跟小宝一道带来了,这两个都是男娃,家中人口多,肯定能多分些。
因着这事,他们便在苏家村住下了,住的还是苏玉家的屋子,苏三叔跟栓叔帮着将屋子修补了一下,也不漏雨了,倒是能住。
又过了几日,周围几个村的人商量好了,就一道去了邻县,苏老头也去了,虽说他不用补办,但是孩子们要办啊,他去瞧瞧,也让孩子们心里有个底。
几个村的都是活了一把年纪的,自然心里有数,他们凑足了银子,悄悄的将银子塞给了办事的几个差爷,这事一下子就办了下来。
别看每家出的银子不多,可这一凑,就不少了。
苏玉自然是跟小宝一家,他们还新立了户,补立的,高平本来是要上苏玉的户头上的,可苏玉灵机一动,给高平单独立了个户,这样一来,高平名下也能有田了。
高平得了十亩田,六亩地。
他将高乐的名字也报了上去,本来是通不过的,可苏玉又悄悄的塞了五两银子,这事便通过了。
高平固执的认为阿乐没死,以前当乞丐的时候无处安身,现在立了户,有了根,高平啥也不怕了。
苏玉得了跟小宝一道得了二十亩田,十五亩。
苏三叔得了三十亩田,二十亩地。
再说栓叔一家,因为人多,他们得了五十亩田,二十亩地。
原先安定县的村民本来就少,现在离这边的县远,这是受灾的头一年,也没啥人肯过去,所以衙门的人给他们多报田地的事睁一只眼闭一眼只,安定县的东西都没运来,他们可查不出什么,若是去村里问,那些村都一个鼻孔出气,肯定是一个说法,能问出啥?
反正,只要那些村民不报得太离谱,他们马虎过去了,尤其是那些没多少人的村子,他们怕那边没成死村,所以办得格外的痛快。
那几个村的人也得乐得很,瞧,不过花了些钱,就白得了这么些田地,个个脚下生风,连蝗灾的事都忘到了脑后。





穿越种田之旺家小农女 255 月事
因着这事,那几个村又迁进不少百姓,要么是亲戚,要么是以前的村人。
这事很快就办完了。
苏玉的地契自个收着,苏三叔的给了苏老头收着,苏三叔本想自个收着,可苏老头一直巴巴的看着,苏三叔一个没忍住,还是给了亲爹,他想着,反正那地契上面写的是他的名字,就算给他爹收着,也是他的。
苏三叔得了地契,本来是准备与苏玉一道回去的,可栓叔却劝道:“我说,你先将屋子建起来吧,要不,上边的人来看,万一知道你不住这,露了马脚可不好。”
苏三叔可舍不得这到嘴的鸭子飞了。
苏玉听到这话,便知道自己的计划得改一改了,确实,白得了这些田地,现在就要一走了之,怕是不好,于是,苏三叔跟苏老头留了下来,主要是建屋种田。
苏玉一个人回了柳阳县,这一路还算太平。
因为蝗灾,田里出不了东西,那那些饿肚子的人就去抓蝗虫,将它烤了吃了,短短一月,蝗虫就被那些人捉了个干净,还有酒楼收这个,专门炸了卖,味道不错,听说价钱还有些小贵呢。
蝗虫被吃干净后,家里还有余钱买种了的人家,又种了菜,又有朝廷赈灾,这事生生的挺过来了,倒是没死多少人。
虽然有流民,但也没到穷凶极恶的地步。
所以苏主才敢大着胆子一个人上路,要不,就算她学了一点功夫皮毛,也不敢这样的,一两个小毛贼她行,但若是一群,她可就不行子。
回到柳阳县,日子依旧平静,粮价还是先前那样,并没有跌下来,看来只有等下一季粮食出来,这粮食才会降下去。
让苏玉失望的是,依旧没有大哥的消息。
苏老婆子知道田地到手之后,笑得合不拢嘴,苏三婶则是惊喜于自家的户头跟苏老头他们不在一处,这样说来,他们算是分了出来,以后这田地也是他们自个的!
就算老大一家回来,这事也改变不了!
苏三婶因为怀中的娃哪里却走不开,苏老婆子却没这个顾忌,不过,苏老婆子也不敢一个人上路,结果还是留在了柳阳县。
高平跟小宝依旧在上学,石头则是跟徐师傅学艺,他学得认真,现在倒是有模有样了。
因为小吃店关了,刑嫂子跟成婆婆没干活,也不好收工钱,她们觉得,这东家能收留她们已经是大恩大德了,她们勤快得很,将家中的活会包了,空闲时,还做些女红,拿出去卖。
苏老婆子倒是没嫌这两人吃白饭,她倒觉得有这两人在不错,她跟地主婆似的,还有人伺候了,连饭都端到她面前,多好啊,而且,小孙子爱哭闹,苏老婆子不耐烦带,有这两人在,倒是省了麻烦。
而且,苏老婆子还能跟成婆婆磕磕闲话。
十天后,苏玉接到了一封信,她还以为是从苏家村那边传来的,她激动的开了信,之后她一阵失望,这信并不是苏家村传来的,而是吴知写来催稿子的。
没有,吴知《射雕》的稿子看完了,等他看完,才发现后面没有了,吴知真是一阵郁闷,后来,他赶紧写信来催,因为路途遥远,又不止送他一个的,所以才拖到了现在。
苏玉叹口气,将后面的稿子给吴知寄了去。
又一月过去了,苏家村那边依旧没有消息,苏玉数了数日子,这都是下半年了,大哥怎么还不回呢?
这一段时间,苏玉越发的烦躁。
直到有一日,苏老婆子见苏玉的裤子后面有红印子,大呼小叫道:“二妞,你快过来让我瞧瞧。”
苏玉一头雾水,不过还是走了过去。
苏老婆子拉着苏玉,弯腰往她屁股瞧去,果然是血!苏老婆子喜道:“二妞,你长大了!”来了月信,以后就能嫁人生娃了。
苏三婶听到动静,也出来瞧了一回,见状,笑道:“这回可好了,娘你也不用操心了,二妞可算是将身子养好了。”
苏玉这才知道,原来是大姨妈来了,她一脸黑线,这有什么好高兴的。糟糕,古代可没有卫生棉,用的是月事带,用布条包着木灰,用过之后还能反复洗。
苏玉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苏老婆子早就绝经了,自然不会用这东西,她扭头对苏三婶道:“将你的月事带拿来。”
苏玉一听,赶紧拒绝:“不用,奶,你教我,我自个做。”苏玉记得,家中有新布,还有多余的棉花,必须用干净的棉花跟布,嗯,先用热水消消毒。
苏三婶听到苏主的话,便是苏玉是嫌弃她用过的月事带,她脸色微僵,不过脸上还带着笑:“二妞,三婶这有新制的,没用过呢。”
苏玉想了想,说道:“那好吧,三婶先借一个给我用用。”既然是没用过的,那先用一个试试,她自然要做新的,棉花跟布要是消毒的话,晒也是半天,先用三婶的顶顶,若是新的,她会用,若是三婶用过的,她……宁愿用布。
苏三婶才生了娃,这生过孩子的女人容易得那些妇科病,苏玉可不想被传染。
苏三婶倒是没有骗苏玉,她从屋里拿了一个干净的月事带出来,递给了苏玉,苏玉回屋,将下身的衣裳全换了,这月事带,颜色怪怪的,她真有些不敢用。
这布条,大约是用旧衣载的,真不讲究。
苏玉想了想,最终还是没用,她拿了一件自个的单衣,白色的,昨天洗干净的,闻着还有阳光的味道呢,她将这衣服载了,直接用的这个。
现在挣了银子,她可不心疼这钱。
苏玉换了衣裳,本来打算烧些热水衣裳洗了,苏老婆子却是阻止道:“这活哪用你干,让刑嫂子干,她不闲着吗。”
让别人洗自个的贴身衣物,怪不好意思的,苏玉拒绝了,她道:“没事,就这几位衣裳,我洗得来,现在太阳大,一会就晒干了。”
苏玉烧了一锅热水,不仅洗了自己的裤子,用热水泡了棉布跟棉花,最后在院里晒了。
现在这天气,太阳大得很,不到二个时辰,这东西就全晒干了,苏玉便拿了消过毒的剪刀跟针钱,在苏三婶跟刑嫂子的帮助下,开始制作月事带。
苏三婶见苏主用棉花,语气有些微妙:“二妞,这棉花不便宜吧,灶堂里有灰,用那个就成。”
苏三婶边说边看苏老婆子。
苏玉自然看出了苏三婶的想法,三婶故意说这话,就是指苏玉败家呢,她想抬苏老婆子出来教训教训苏玉。
可她哪里知道,现在的苏老婆子已经习惯性的听苏玉的话了,再说了,苏玉可是家里最会挣钱的,苏老婆子又不是傻人,她干啥要得罪这个能干的孙女。
苏老婆子对苏玉用棉花这事,用里是有些想法的,不过,她脸上依旧带着笑,还说了苏三婶一句:“二妞是个有主的人,她想干啥就让她干。”自从小吃店关了后,苏玉便换回了女装,这称呼苏老婆子也变了过来。
刑嫂子成婆婆知道苏玉是女孩的时候,还吓了一跳呢,尤其是见到苏玉的长相后,一个个都赞她生得好呢。
当时,苏老婆子也夸了一句:“这孩子,尽挑父母的好看的地方长了。”
苏玉听到这话后,在洗脸的时候还特意瞧了瞧自己的脸,原来改善伙食之后,她不仅面色变得红润了,皮肤也变白了,整个人气红好了不止一点,看着,就像个漂亮的小姑娘了。
苏玉一直记得,在古代,但凡不是权贵之家,容貌生得太好可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她每次出门的时候,都有意丑化自己的脸。
苏老婆子怕她这样以后会嫁不出去,邻居要是瞧见苏玉化的这丑样,以后一传,咋嫁人?
苏老婆子拼死拼活的拦着,苏玉这才改了下妆容,出门时,她的脸都是中等稍微偏上,算个清秀小佳人,并不惹眼。
话说回来。
苏三婶听到苏老婆了这样话,再不敢有意见了,于是开始认真教起苏玉这月事带的制法,其实,也不难,就将布载好,将棉花塞进去,不过,中间可能缝得太密,不然会不舒服的。
苏阿娘教过苏玉女红,她又专门练过,上手很快,不过一会,她就将月事带做好了。
苏玉是照着现代的卫生棉做的月事带,你是像模像样的,可是古代没有胶,这东西贴不到内裤上,容易歪。
苏玉看着这东西,一下子想起了纸尿裤,对,她可以将月事带跟内裤做在一起,腰间用绳子或者扣子之类的固定,这样就不用担心了。
说做就做。
苏玉将做好的月事带放到一边,又开始做起了‘纸尿裤’,正做着,她脑中忽然灵光一闪,对啊,这东西若是做好,县里的太太小姐们都可以用,这可以拿来卖啊!
苏玉的眼睛越来越亮。
三角裤,胸罩这种东西,也可以搭着一起卖,不是吗?
店铺,她有现成的!
现在她手里有银子,可以将店里修整一番,弄成专门卖女人东西的铺子。苏玉清楚的知道,女人钱是最好赚的。
------题外话------
谢谢138979、ng5qun。




穿越种田之旺家小农女 256 叶三娘
不管是姑娘还是妇人,都是要用这东西的,所以,这东西肯这是有市场的。
苏玉想着,那铺子可不算小,只卖这些东西有些大材小用了,既然要做女人用的东西,不如,也顺便一起卖衣服,比如之前卖给桃雪儿的旗袍,她也可以找绣娘做个一两件,挂在店里,倘若有人感兴趣,那自然会买的。
还有苏玉喜欢的汉服,又漂亮又大气,还有高定的衣服,她不会做,但是见过啊,可以请绣娘来做!
苏玉越想兴奋。
这是新东西,独她一家,若是做起来,口碑做出去,生意肯定是极好的,说不定还会成为柳阳县的招牌,若是有了这名头,一般人是不敢动她了。
可是,她不得不考虑一件事,在这之前,得找个有力的靠山,要不,等开始挣了钱,肯定会有人找麻烦的,地痞流岷肯定也是有的,还有一些恶户,说不得还会抢占她的店。
好吧,她脑洞是有些大,店还没开呢,就想到这些。
可这种事也不是不会发生。
要不,找个靠山?
唉,柳阳县的大人物她都不认得,能靠谁?
对了,白家!
苏玉忽然想到,州府的方家掌柜可是说过白家会折现给她的,她可以开店,然后给白家三成股,让白家做靠山!白家可是皇商,还有得力的姻亲,若是有他们做靠山,苏主甚至敢将这门生意开成连锁店。
三成股换太平,确实很值!至于白家看不看得上眼这三成股,那是白家的事,或者,她跟白家表哥商量,少要点银子,让她借着白家的名号做生意。
嗯,就这办法。
下次去州府的时候,将这事跟掌柜的提一提,若是白家表哥能同意,那就再好不过了。
至于成为商户的事,嗯,苏玉倒是想过了,先做着吧,总不能为这事一点银子都不赚吧,田还是种着,实在不行,到时候就说是陪嫁,这样总成吧。
苏玉又琢磨起来,女人用的东西,胭脂,水粉……这些她可不会,算子,含多嚼不烂,还是一样一样来吧。
土豆的事也不能放,等过段时间太平了,田里还可以继续养鱼。
苏老婆子出了趟门,还买了一只鸡给苏玉熬汤,后来想着苏三婶要奶孩子,也分了一碗给苏三婶。苏玉见碗里的鸡汤挺多的,索性一个盛了一碗,当然,后面汤有些不足,盛的都是小碗,只有苏玉的那碗最多,苏三婶其次,连苏老婆子自个都喝着了。
她喝了鸡汤,心里却是高兴不起来,这东西是给孙女喝的,那些个不相干的外人都喝了,真是白白便宜了他们!苏老婆子想到这里,心里就有些气不顺。
苏玉见苏老婆子是真变了,心里也是感概,之后,她对苏老婆了也好了许多,比如,苏老婆子手中的零花钱变多了。
苏老婆子高兴得嘴巴都咧到耳后根了,她看着苏玉就跟看着钱罐子似的,后来别提多亲热了。
苏玉倒是受不了苏老婆子的这副热情,鸡皮疙瘩都快要出来了。
苏三婶看得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苏玉是第一次来月信,所以时间并不久,只三日,就完了,苏玉可算是松了口气。
之后,苏玉去了一趟州府,找那方家掌柜去了。
方家掌柜见着她,格外的热情,他将苏玉带到客房,给了苏玉三千两银票,说道:“这是上一次的分红,白家大少爷让我转交给您。”
苏玉笑:“白家真讲信用。”她倒没见有马上接过银票,方家掌柜略一愣,还以为苏玉嫌白家给的晚了,正准备说话,就听苏玉说道:“方叔,我有一事想求。”因为做了两次生意,方家掌柜跟苏玉熟了些,语气上也亲热了几分。
方家掌柜将银票塞到苏玉的手上:“你若是不收这银票,那忙我可不好帮。”
苏玉无奈,只好将银票好下了。
方家掌柜这才问道:“到底是何事,你竟用求字?”
苏玉缓缓道:“事情是这样的,我想开个铺子,不过现在这行情,若没个靠山,就算开了铺子,等挣了钱,也是保不住的,我就想着,借用一下白家名头,若是白家少爷愿意,这铺子我给他三成股,他啥也不用干,将铺子挂在白家的名下就成。”
方家掌柜沉思片刻,道:“这事我得去问一问。”
苏玉恭手道:“那就麻烦方叔了。”
方家掌柜温和一笑:“苏侄女的事哪算得上麻烦,不过小事一桩。”他脑中却想着,这苏家姑娘跟他家少爷关系不错,他帮着问问并不值当什么,话说回来,他上次写信过去,他家少爷还特意问了苏家姑娘的事呢,还说,若是能帮,就帮着些。
所以,方家掌柜才会这么热情。
苏玉见方家掌柜愿意相帮,松了口气,回去的时候,她去布行看了看,还选了一些好做衣裳的料子,而且,她还特意去打听了一下绣娘的事,没曾想,这里的有绣坊,厉害一点的绣娘都是绣坊的人,极少数接私活。
苏玉皱了皱眉,这倒是麻烦了,唉,她再去柳阳问问吧,州府的绣坊多,而且,那些大户人家也养着绣娘,绣娘倒是紧缺得很。
苏玉带着买好的布回去了。
她回去之后,开始回忆胸罩跟内裤的模样,摸索着制了起来,没有松紧带,就用绳子代理,没有勾勾,就用钮扣代替,钮扣是用绳子编的,颜色多得很,苏玉编了几次就能做得很好了。
看来,她还是有做女红的天分。
只是,苏阿娘不在,院里的几个长辈手艺都不如苏阿娘,尽管熟能生巧,但是苏玉刺绣的手艺进步得并不大。
还是得跟个师傅带。
所幸,胸罩跟内裤这东西,只要针脚细密一点,将样子做好看一点就能卖出去,若是能在上面绣花,价钱肯定会高些。
绣娘……
制成衣也得找个好绣娘啊,苏玉跑遍了柳阳县,还真让她给找着了一个厉害的绣娘,不过,那绣娘有老母,还有个儿子,工钱一月二两,在管住,她还说了,孩子跟老母得跟她一起过。
苏玉闻言,说道:“这样,你当着我的面绣个东西,若是不错,那这事就这么定了。”
那绣娘夫家姓叶,行三,人称赵三娘。
1...149150151152153...1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