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我们胜了,打退了宋军!”
小漫天关内的蜀军,热眶盈泪,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韩保正也流泪了,带着笑容,他终于守住了这一关。
没有再失败,没有再被赶着逃。
这是一口气,他要争这口气!
否则,他不会原谅自己,成为一个刻满耻辱的将军!
前期丢掉了太多城池,太多疆土,那都不是他所能左右的,有王昭远的错误指挥凋令等,但是前线的主将却是他,最后背锅也是他。
一直以来,韩保正都在憋着一口气,今日,打退了宋军主力大军的猛攻,他终于发泄了这口郁闷之气。
“我们击退了宋军,两次的失败,会严重打击宋军的士气,削弱他们的力量,会让宋军全线撤退。”
二皇子孟玄钰露出笑容,亲自带人来到了小漫天关外,接见了这里的守将等。
“韩将军与诸位将军,都辛苦了。”
“这都是殿下指挥有方!”
“哈哈,都是宸先生的功劳!”孟玄钰此时太高兴,他似乎看到了曙光,宋军已经出现颓败之事,不具备吞掉蜀国的那种势。
江湖讲“义”,商场讲“利”,官场讲“势”!
同样,国战之间,更讲气运和国势。
蜀国经过这两次浴血奋战,让北路前线蜀军振奋起来,觉得宋军不是无法战胜,士气大涨,重拾信心,凝聚大势!
孟玄钰也看得出来,蜀军在葭萌关一带坚守,会给宋军带来重大阻碍,除非宋军继续调兵增援,达到五万数,才会对蜀军造成大威胁。
这次失败过后,大宋朝廷肯定会重新考虑战略,是否对蜀开战,是优选了。
毕竟蜀国有山川险阻,不利于通兵,粮草运输,兵马运送,都不方便。
一旦大宋朝廷动摇,蜀国就能夹缝中求生了。
众将军,险阻看向苏宸的目光都变了,更加钦佩。
觉得这个“陈先生”大不简单!
“宸兄,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布兵。”
孟玄钰客气询问,眼神看着苏宸,慢慢的信任和尊敬。
“小漫天关只留下三千人即可,深渡那里留下三千人,做好封锁,其余人马,退回葭萌关吧,然后看宋军如何出招了。”
苏宸接下来,也无法判断了。
因为历史走向出现了改变,宋军撤退之后,就看汴京城的赵匡胤,如何布局了,是否会继续推进灭蜀计划,都是未知数。
这个蝴蝶效应,势必会影响五代末、北宋初新的格局。
不知道赵匡胤继续选择曾兵,跟蜀军死磕在巴蜀,还是,会北上,去收拾北汉和西北折阀等,还是会对南唐用兵。
总之,赵匡胤统一天下的想法,不会改变。
只是会调整先后的顺序和策略吧!
孟玄钰点点头:“好,先回去,然后等南边战线,看水战那边,是否也有捷报。”
他们在白帝城留有后手,有锦囊会告诉主将如何做。
一旦主将控制不了局面,被都监带兵迎战宋军,孟玄钰安排了杀手,会对都监进行斩首行动,确保不会执行错误的计划。
如果南北两路防线都没有崩掉,那蜀国便安全了。
彭箐箐看到蜀国上下,从皇子到大将军、都虞侯、都头、士卒,都对苏宸这样一个文武全才的年轻人,如此尊敬,心中那种满足感,别提多骄傲了。
这是她的男人,也是她的骄傲!
有时候,她很想三年之约快点结束,她能够早点加入苏家,成为真正的苏夫人。
一向都热情泼辣,活泼炽烈的彭箐箐,本来对润州的年轻男子都不屑一顾,但她却越来越迷恋苏宸了。偶尔她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回想这半年的认识、相处、订婚的过程,都会忍不住偷偷乐。
没有一个男人,能像苏宸这般,让彭箐箐看得上眼,并且逐渐心悦诚服一般,愈发爱的入骨。
“走吧!”
苏宸对着彭箐箐说了一句,要归入大部队中,开始连夜撤军了。
为了提防宋军兵行险招,所以,这批主力军,还是要尽快赶回葭萌关驻守,确保稳妥。
夜色中,蜀军前行,气氛倒是比来时候的压抑和紧张好太多了。
苏宸跟彭箐箐坐在车厢内,二人都是一身戎装,男的英俊飒爽,女的英气俏美。
彭箐箐主动投怀送抱,枕在了苏宸的怀内,横躺着,脸庞向上,跟苏宸说着悄悄话。
“宸哥,宋军退了,我们是不是,快回润州了,即将进入寒冬,还有两个月就过除夕了。”
现在的彭箐箐也称呼苏宸为宸哥了。
苏宸明显感觉自己的“家庭地位”,在大幅度提升,连不好管教、如同烈马性格的箐箐,都变得温柔了。
果然,男人的能力,觉得了家庭的地位!
从身心征服她,火爆脾气的女子,也会变得温柔起来。
苏宸微微一笑,放下这些想法,回答道:“应该快了,只要宋军短期内不增兵了,那么宋军就不能继续伐蜀了,眼下年关到来,宋国京城的朝廷也会有新的考虑,我们再待一个月,看看局势,如果南北两道防线都能守住,我们就可以回唐国了。”
彭箐箐点头,露出笑容道:“太好了,可以回家过除夕,在蜀国这里,终究不是自己的家乡,也没有亲朋好友,我都有点想我爹和素素姐了。”
苏宸轻笑一声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你第一次出门这么远吧,沿途所见所为,各种经历,也让你也成熟许多,不像以前毛毛躁躁了。”
“你才毛毛躁躁呢。”彭箐箐不依,伸手去拧苏宸的肋肉。
苏宸则俯身下去,狠狠亲住了她的唇。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四百八十一章 战后复盘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唐时明月宋时关最新章节!
两日后,孟玄钰带领蜀军主力回到了葭萌关,城关外已经没有了宋军的方阵和营盘,看样子,宋军是全线撤退了。
不知道宋军接下来,什么时候再来进攻,但是眼下,倒是安全了。
孟玄钰派出了斥候,打探到宋军退回了三泉山,在那里安营扎寨,大致估算,这支从北面伐蜀的宋军主力,只剩下一万多兵马,伤员四五千,几乎折损过半。
除非有援军过来,否则,光靠这一万多人马,无法再南下用兵了。
毕竟葭萌关易守难攻,背后还有更险峻的剑门关。
如果宋军不推行绕走计划,依靠强攻,那实在太难了。
尤其是剑门关,号称天险,靠兵马硬攻冲杀,几乎不大可能。
历史上每一次灭蜀行动,都是出其不意,用奇兵绕过雄关,直接插入蜀都,从没有正面攻破剑门关的。
比如《益州记》有记载:姜维抗钟会故垒,其山峭壁千丈,下临绝涧。”姜维率领蜀军五万兵马,让钟会的十五万兵马寸步难行。
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剑门关确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完全可以和函谷关、虎牢关等相提并论。
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军事要隘。
剑门关在北面山势峥嵘,高不可攀,让人进攻一方感到绝望。而南面则是山势平缓,易于攀登,对于守卫的一方来说,居高临下可以泰然应对,难怪乎剑门关在冷兵器时代,是从来没有被从正面攻破过的。
不过,在钟会和姜维相持在剑阁一带的时候,邓艾却创造了古代战争历史上的奇迹。对于邓艾来说,提出了偷渡阴平的建议。后来邓艾偷渡阴平成功了,成功地绕到了剑门关的背后,直扑成都。
在这种情况下,姜维不得不放弃剑门关,全军回撤,钟会在这个时候,才终于通过已经被弃守的剑门关。
其实,此次的王全斌,何尝不是在效仿三国时期邓艾的策略?
如果不是苏宸早在历史书上看到过这一段历史,深刻知晓王全斌的战略企图,提前带兵在古渡口对岸伏击,恐怕王全斌要创造出第二次的灭蜀奇迹了。
这次出其不意的用兵破产之后,王全斌也只能下令撤退,不止是兵力不足,而是他的战略失败,不可能真的会用兵强攻葭萌关和剑门关了,需要从长计议,再找突破口。
当年钟会十五万魏军兵马,都无法突破剑门关半步,更何况两三万人?
蜀军将领和谋士,聚集在了葭萌关的节帅堂,此时听苏宸仔细讲出了这次宋军和蜀军的交锋和战略的对抗,算是一次作战后的总结和复盘,让他们知晓,当初自己和二皇子,为何执意出兵古渡口的事。
一直以来,这些将领都是似懂非懂,甚至中途还有些疑惑和反对,直到彻底打退宋军,这才怀疑之心降去,推崇起这位白面书生谋士来。
“原来是这样啊!”
“这下算是明白了。”
蓝思绾、刘廷祚、王审超、赵崇渥、罗七君、吕翰、宋德威、王可僚等蜀军将领、都虞侯们,都恍然大悟,彻底明白过来。
现在回想起来,这次能够保住葭萌关,击退了宋军,全靠这次谋计和战略用的好。
否则,错了一个环节,很可能就会十分被动,甚至满盘皆输了。
韩保正感叹道:“太惊险了,这要求步步都料敌先机,洞悉宋军主帅的布局,而且有针对性做出调配,多少兵力的分配,伏击的时机等等,错了一步,都可能会崩溃。”
“幸亏有二殿下在这里坐镇,否则,换了其它人统帅,绝对无法坐到如此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李进、蓝思绾、刘廷祚等将领,直接夸赞起二皇子的英明神武,算是一种拍马屁。
孟玄钰心知肚明,如果没有苏宸在身边,不断分析,给出计策,估计现在宋军已经通过剑门关了。
这一个人作用,几乎可顶得上十万雄师了。
想到这,孟玄钰对苏宸更加钦佩了,心忖若是能够长久留下此人,便如定海神针一般,让蜀国无忧。
“都是宸先生妙计无双,我们蜀国能保住,都要多谢他才是。”孟玄钰充满感慨,这次没有藏着掖着,而是由衷称赞,一时情绪激荡,忘记了打掩护。
苏宸备受瞩目,有点不自在,摆手道:“我只是胡思乱想了一些可能,都是二殿子英明神武,善选明断,指挥有方,这才能够做到这一步,换做其它将领,怕是连下属的话都进不进去,只会一意孤行,那谋士再有谋算,也没有丝毫用处。”
他的这番话,也很有道理,因为王昭远就是如此,一意孤行,自诩诸葛孔明复生一般,指挥失误,屡战屡败,贻笑大方。
“不错,二殿下英明神武,善选明断,才是胜利的关键。”
“我也认同陈(宸)先生的话,没有二殿下做统帅,一切都是空谈。”
不少将领都受到二皇子的知遇之恩,提携重用,更愿意吹捧二皇子。
至于苏宸,虽然他们也心中佩服,但身为武将,不会过度推崇谋士,表现那么明显,甚至也说不出口。
孟玄钰伸手制住了众人的吹嘘和虚赞,问向苏宸道:“接下来,我们当如何做?”
苏宸沉思一下,说道:“静观其变吧,根据宋军的战略变化,我们及时调整,在这期间,把捷报传回蜀都,增强朝廷抗宋的信心。同时,再调拨后方禁军,前来葭萌关和剑门关镇守,甚至古渡口一带,也要多设几个关隘,阻止宋军再偷偷渡江,防患于未然。”
“没问题!”孟玄钰点头,觉得很好做到。
苏宸微微笑道:“只要能挡住两个月,就进入寒冬腊月,不利于用兵,同时把蜀军抗宋成功的消息,传达给西北门阀藩王,以及唐国、南汉,增加各方对抗宋军的自信,重新达成一个联盟,让宋军被迫撤军回去。”
“好,就这么办!”孟玄钰大笑起来,听苏宸的话,准没错!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四百八十二章 方针要调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唐时明月宋时关最新章节!
汴京皇城,御书房。
大宋九五之尊的赵匡胤,把手中那份来自巴蜀之地的的情报折子,用力砸在桌上,脸色难看。
三万精锐禁军,可是南征北战的虎狼之师,被从诸多行伍中挑选出来的勇士,组建在一起,这三万人可破十万普通军士。
但这次伐蜀,开始势如破竹,但是半个多月后,忽然停滞不前,还屡遭败绩,更折损了一大半的兵力,让赵匡胤恼火。
“你们也都瞧瞧吧!”
他面对的除了赵普、王继恩、赵光义三个心腹之外,还有黄门侍中张永德,同平章事兼天平军节度使石守信,兵部侍郎、兼参知政事的薛居正三人,也都是赵匡胤很信任的肱骨之臣,私交甚笃。
六人轮番看过之后,已经明白了官家在生什么气了。
伐蜀失利,损失惨重,接下来寒冬到来,要面临增派援军与粮草供给的问题了,十分头疼。
“依尔等之见,这蜀国,是继续攻克,还是,从长计议?”赵匡胤询问。
赵普有些尴尬,毕竟先南后北的方针,是他提出来,并制定详细计划的,打破了北周“先北后南”的国策。
坦白说,是有些冒险的,因为要说服很多北周过度到宋的武将,他们以前对周世宗柴荣的国策可是坚信不疑的,因为柴荣也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
不过赵普这个人,还是有些治国相才的,除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都是他直接参与、提计策外,还提出了十二字方针“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帮着赵匡胤收回各大将军手里的兵权,深得赵匡胤的信任。
赵匡胤坚定地把赵普的十二字方针策略,渗透到朝廷与地方的职官建置中去,改变权力结构中的独立性,使之必须依附君权而运转。
在赵普的参赞下,这套相互制约的职权体制完善制订出来。那就是中央设副相、枢密使副与三司计相以分宰相之权,收相互牵掣之效。枢密使直属皇帝掌指挥权,而禁军之侍卫马、步军都指挥和殿前都指挥负责训练与护卫。
在乾德元年(963年),赵匡胤采用了赵普之计,罢了王彦超等地方节度使,削了数十异姓王之权,安排其它虚职,另以文臣取代武职,于是武臣藩镇失去拥兵弄权的基础。
另一方面,朝廷收厢兵之骁勇和荒年募精壮之丁为禁军,于是天下精兵皆归枢密院指挥。地方虽无精兵,但地方厢兵合则仍可制约禁军。这就形成了强干弱枝而内外上下相互制约之制。
在地方,朝廷以文人任知州及副职通判为行政官员,重要文献或大事,需要联合会签有效,通判为皇帝督察知州的耳目,这样皇帝能及时监控地方官员。
这些策略,都颇得赵匡胤的认可,所以,今年初,赵匡胤便罢了后周过度在宋的的范质,王溥、魏仁浦的三位宰相,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独揽朝廷的相权。
赵普回道:“臣以为,先南后北的策略没有问题,只不过,蜀国中途发生了变故,很可能跟蜀国出兵的策略,以及带兵的人有关系。这个蜀国二皇子孟玄钰,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之外,没有想过蜀国还有懂用兵之人,导致伐蜀受阻了。”
赵光义对蜀国的事情也多有上心,此时疑惑说道:“这个二皇子孟玄钰,以前从未听闻,他有如此强的带兵能力。”
赵匡胤瞥了王继恩一眼,问道:“武德司秘谍方面,可有探查到蛛丝马迹?”
王继恩细声细语地说道:“在蜀国的秘谍,探查到二皇子在蜀国声望不错,但也没有查到此人精通带兵,不过,有一个细节,就是二皇子身边的幕僚中,有一位陈公子,据说孟玄钰每次制定策略,发号施令之前,都要问过此人。”
赵匡胤有些惊讶:“陈公子?可知具体叫什么名字,有没有此人详细的信息?”
王继恩摇头道:“这个......暂时还没有,由于秘谍无法接近二皇子身前,而那个陈公子几乎跟孟玄钰寸步不离,对他计策言听计从,捧为上上宾。所以,老奴怀疑,这个陈公子,或许就是伐蜀关键,每次料敌先机,破坏了王全斌将军的行动,进行针对伏击、阻拦,这才导致王将军的失败。”
“多派武德司的秘谍,进行渗透,一定要弄清楚这个陈公子是何许人也,是否有卧龙凤雏之才?若能掠走为我大宋所用,固然是好。若不能掠走,那便行刺掉,不能让蜀国有此精通谋略和兵法之人,坏了我统一大业。”赵匡胤冷冷说道,不怒自威。
“老奴明白!”王继恩点头。
赵匡胤又扫了其它人一眼,问道:“若是蜀国无法快速攻克,那么调动大军进入蜀道,就很难行军,粮草运送也困难,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兵部侍郎薛居正拱手道:“官家,臣以为,若蜀国无法迅速灭掉,可以集中兵力进攻唐国。因为蜀国有天险,但江东的李唐,只有一个长江天险,可登陆的地点不少,并不牢固。”
“若是再联合吴越国背后出兵,这样南北夹击,唐国或许更容易覆灭。等唐国灭,吴越降,只剩下个南汉也好讨伐,掉过头再用唐军水师进攻蜀国,从南面水路攻克进去,或许就容易了许多。”
“先伐江南唐国?”
赵匡胤想到李煜和江南,一时间,陷入思考,难下决定。
因为按照赵普的出兵策略,先蜀国,再南汉,然后包围唐国,一举覆灭,此乃第一方案。
如果先舍掉蜀国,直接进攻唐国,也不是没有可能性,只是唐国的国力要强于蜀国和吴越、南汉,攻打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巴蜀地形复杂,目前有能人异士在那里出谋划策,不容易快速灭掉,换个进攻目标,选择与唐国开战,在蜀国南北两路设兵卡住关隘,蜀军定然龟缩不敢出,不会影响我大宋的作战布局。”
薛居正作为参知政事、兵部侍郎,也是有些实权的宰相,提出这个想法也受到了赵匡胤的重视。
“赵宰相,你觉得呢?”赵匡胤问向了赵普。
赵普蹙眉,虽然他想继续坚持己见,仍然先攻蜀国,但是,巴蜀的地形的确复杂,不宜大军进入,使得宋军无法发挥出来,只能走奇兵、精兵路线。可是一旦被蜀军有效挡住,就会感到束手无策了。
“先攻唐国,也不是不可以......”赵普的坚持,有些松动了。但具体如何调整策略,和战前准备,还需要全新筹划才行。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四百八十三章 静观其变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唐时明月宋时关最新章节!
赵普把唐国的国力和如今政局情况解释了一番,让官家和诸位大臣心知肚明,南方李唐政权的实力。
“目前,唐国的国力,仍然是长江以南,实力最强的,常规军达到二十万,水师居多,我们要攻打唐国,势必要造船,大力扩建水师,打过长江区。”
赵匡胤点头道:“这只是最基本的看法,发动国战,光这些情报和分析,远远不够。”
“朕要知晓,唐国朝廷的党争流派,是否激烈,是否会有倾轧腐败,被我们有机可乘?”
“朕要更要知晓,唐国的兵马分布,驻军都在哪里?目前还有多少可独当一面的将领。以及粮草军饷兵甲的储备如何?”
“这些,都需要详细的掌握和筹划,精心的布局,我们要发兵多少,粮草怎么运,派谁为统帅,这些更是要商讨!”
“眼下正好临近寒冬,暂时不给蜀地增兵了,让他们原地驻扎,等过了年,开春再说,同时,一边派人打探蜀国情报,一边准备议和之事,割地、赔款这些,样样不能少,用蜀国的地盘和钱粮,来养我们的兵马,一点点蚕食掉蜀地,最后若能让蜀国自己投降,归顺我大宋,兵不血刃,自然是上谋了。”
在场的几位肱股之臣,纷纷点头,在用兵战略上,官家赵匡胤无疑是很有谋略眼光的,他们也都心悦诚服。
赵普点头道:“官家所言极是,的确还需要详细的情报支撑,这个冬天可以做好情报搜集与研究,等我们开春后便可以决策了。”
赵匡胤目光瞥了王继恩一眼,说道:“武德司派秘谍,好好打探蜀国与唐国的情报,要掌握更多准确的消息,我们才好安排出兵事宜。”
“臣明白。”王继恩躬身听命。
赵匡胤暂时没有了谈论心情,挥了挥手,意兴阑珊道:“都且回去吧,过些日子再议此事了。”
“臣告退!”开封府尹赵光义和几位大臣一起退出了御书房。
谁也没有想到,蜀国这次挡住了宋军袭击,使得史书记载的历史方向,开始悄然发生了改变。
苏宸这双小翅膀,引发了蝴蝶效应。即将改变这个天下大时局。
.........
一晃半个月过去,宋军也没有再发起进攻。
苏宸、孟玄钰、彭箐箐等人,守在葭萌关,倒是松一口气。
时间拖得越久,对蜀国越有利。因为进入了寒冬季节,开始下起了雨雪。
虽然蜀地属于南方,又是盆地气候,但是冬天,还是会下雪的。
尤其是这些山峦起伏的蜀道,气候有些冷,先是下雨,然后转为雨夹雪。
莽莽蜀道,白茫茫的一片。
“下雪了,气温寒冷,道路难行,宋军更难进攻了。”
1...146147148149150...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