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朱尧说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们也希望从戎入伍,为危难的唐国,做一些事。”
谭明俊跟着接话道:“是啊,没有功名,可以先从小吏做起,为保卫润州,切切实实做一些事儿,我等心满意足,等敌军退了,若有机会,我等再去参加科举也不晚。”
苏宸听完之后,已经知道几人的来意。
这是想依靠监军身份和权势,给他们在军中安排差事,成为小吏!
在古代虽然官吏经常一起称呼,但官与吏,是有很大区别的,官的身份等级要比吏的更高,他们通常由朝廷任命。吏则等级更低,并且大多都是由官招聘,他们是服务于官员的。比如乡正保正、差役税丁,那都是吏,权力不小,却不是官。
官拥有一定权力,可以治理一方百姓。吏是各衙署之房吏书办,无俸禄而供事于官的人,说的直白一些,官就相当于有编制的公务员和领导,吏是没有编制的底层合同工。
比如水浒里的宋江宋公明,就是一个小县城的押司,照样混的风生水起的。而官很少直接与民直接打交道,这吏就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有可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地方上是很有势力的。
军中也是如此,一些文书、谋士等,也可使刺史、将军自己任命使用。
苏宸仔细考虑,如今军中的确缺人手,盘查军务,抒写名单,清点仓禀,记录军功等,
虽然目前军中也有人,但是多是粗人,而且也不是苏宸的人,用着不方便,若是把这几人引入军中跟着自己,也算安插了自己的嫡系。
“若把你们带入军中,我倒是能帮上忙,不过,如今战事吃紧,随时攻城,你们若是从军,便有一定的危险。”苏宸说道。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这些都是古代文人的心声,出塞豪迈,他们早已将心意抒写好了,我等读书人,危难关头,报效国家,守护一方,可忽视自身安危;哪怕不幸阵亡,也算为国捐躯了,死得其所。”
叶琛这样侃侃而谈,把心声吐露出来,其余二人点头附和。
苏宸微微点头,觉得这是几人的气节和志向,也算是年轻人里有识之士了。
若是能用,也算自己人,带在身边培养一下,日后自己混在官场和军中,提携这几人,说不定也会有大用。
“既然三位执意要从军,为国做一些事儿,那么本官是欢迎的,先进入我负责在营盘,从基础干起,比如做一些笔录和谋士的差事,等慢慢上手,再提拔更好的位置,诸位觉得如何?”
“太好了,感谢苏监军!”三人闻言大喜,一起起身朝着苏宸拱手弯身行礼。
苏宸看着三人,微微一笑,他的小团体势力,也在慢慢搭建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九十三章 针对粮道
城外吴越的人马,因为昨夜偷袭失败,大军鏖战到深夜,前前后后损失接近了四五千兵马,使得吴越兵力从最初的五万,已经只剩下三万五千人左右,尚能作战的人数。
出师不利,给整个吴越军营,蒙上了一层阴影和压抑。
主将沈承礼与监军丁德裕,着急一些主要裨将等,讨论接下来的攻城计划。
“想不到啊,这次都指挥使鲍志将军,就这样阵亡了。”沈承礼欷吁了一声,没想到鲍志会在昨晚的偷袭中,亲自带人杀入城内,最后被苏宸带兵围剿击杀了。
自从遇到了苏宸,鲍志似乎倒大霉了,仿佛遇到了克星,不断的失利。
丁德裕也愤慨说道:“又是苏宸,破坏了我们的计策,此人真是个大麻烦!”
沈承礼点头,心中早就对苏宸这个人方案了,恨不得派人入城去行刺他,但是,现在润州城四座城门,许出不许进,除了唐军的斥候,外面的人无法混进去。
这时候,谋士焦作说道:“沈将军,此行我们只带了半个月的粮草,本以为可迅速拿下润州城,结果现在已经过去了七日,我军在这里攻城受挫,损兵折将。倘若继续进攻润州城,光凭着三万多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而且军中粮草只剩下八日用量,需要从常州及时补给过来,否则容易出现大问题。”
沈承礼点头说道:“这件事,我也考虑了,亲自写了调粮信函,今日就派人快马赶往常州,由常州调配第二批粮草和物资过来。”
诸将一听,都暗暗点头,觉得沈将军既然想到这一点,便没问题了。
.........
一日后,秘谍司的游枭间谍得到了常州即将运送粮草的消息,送回了润州城内。
主将卢绛和苏宸,找来几位裨将,商议伏击之事。
马雄闻言后起身说道:“将军,这是一个好机会,既然我们掌握运粮时间和路线,只要派一支骑兵,将吴越粮草进行烧毁,那么对城外的吴越大军会是一个很大打击,粮草不足,很必然会动摇军心。”
卢绛捋着胡须,点头道:“根据苏监军的秘谍打探到的消息,吴越兵马军营粮草,目前还剩七八日用量,若是从常州及时发粮,也需要两日抵达前线,我们烧了粮草,等常州再调运粮草,就几日过去了,那么城外的大军粮草短缺,必然会影响军心士气,攻城也就心不在焉了。”
苏宸说道:“不错,虽然几日后,常州粮草还会继续发粮,但肯定匆忙又紊乱,给他们造成诸多麻烦,边给我们缓冲了守城时间和压力。所以,这次吴越粮草,一定要争取阻击烧毁。”
他以前看过名著小说《三国演义》,据统计,里面截抢、烧毁粮草的计谋,使用的最多,占了近四成,动不动截走敌军的粮草,火烧了敌军粮仓等等,这个看似最普通的计策,却也是最实用的策略,任何一方粮草不足,都会影响军心,甚至兵乱退军。
吴越兵围困了润州城,不会想到唐军会出城,去烧毁他们的粮草,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心理,进行打击。
谋士穆青山说道:“吴越人断然不会到我军能够掌握他们粮草运输的时间和经过的地点,虽然辎重有一千人马护送,也被秘谍打探清楚,若消息准确,我们只要派两千人马,轻骑出动伏击,进行烧毁粮草,并不难完成这个任务。
卢绛点头说道:“军师说的不错,若要全歼吴越护行队伍,可能有点难度,但火烧粮草,便容易很多。”
这时候,副都指挥使马雄站起身来,抱拳说道:“将军,前两日北面城墙闸门遭到破坏,导致吴越兵进入城内捣乱,幸亏苏监军带人及时赶到,剿灭了吴越贼子,使得我润州幸免于难,末将有失察之责,愿意戴罪立功,带人去偷袭吴越粮道,烧掉这批粮草,为我军争取守城的主动。”
卢绛点头,看向了苏宸询问:“苏监军,你以为如何?”
苏宸目光瞅了马雄业,点头说道:“本官也同意马将军的提议,既然马将军对此事颇为重视,而且愿意以功抵过,可以给他这个机会,让荆泓做副手,一同前往,有个照应,相信马将军与荆都虞侯,一起合力,会顺利完成此任务。”
这是一件重任,马雄听到苏宸信任他,心中略有感激,再次抱拳:“多谢苏监军认可,末将会不遗余力,竭尽全力完成此任务,如果不能完成,甘愿受罚。
卢绛拍案说道:“好,就这么办了,马将军,这次是你的机会,拨给你两人马,骑兵、步兵、弓箭手的比例,你自行选择,今晚先出城,我等就在润州城等待你的捷报。”
马雄回道:“遵命。”
就这样,众人商议了偷袭粮道之事。
若是成功,将会对城外吴越兵马,进行一番打击。
苏宸同意让马雄过去,但也塞进了自己的人荆泓,随行监督此行动,这样的话,具体实施情况,自己也能知晓。
午后,马雄和荆泓清点人马,夜间里从西城门之一的奉天门鱼贯而出,夜行赶路,绕走西南的彭公山、南山等地,避开吴越大军驻扎范围,直奔丹阳之地而去。
他们得到准确情报,知晓吴越军运输粮草的线路,打算在必经之路设伏;这一次同样是打吴越兵的一个预料之外。
负责押送粮草的吴越军都虞侯,名为王波,手持一杆红缨枪,坐在马背上,指挥着一千万名辎重兵,推送着马车等,上面有接近十万的粮草,够前方大军一个月使用。
除了粮草外,还有一些药草和箭矢等,补给给前方军需所用。
天时进入四月末,江南郊外早已绿绿葱葱,鲜花烂漫,到中午时还有一些炎热。
“快点快点,我们接到的军令,两日必须押送粮草到润州城外的大营,耽搁不得,否则我们所有人都会按军法进行处罚。”王波带着一丝严厉大喝着。
这些辎重兵大多孱弱一些,不说老弱病残也差不多,都是在主力部队中剔除出来,专门用于护送粮草,不用去前线作战打仗的,随行还有一些车夫,则是常州一带征募的一些当地百姓,负责赶车或者推着木车,一路向前。
王波带兵前行,还没有意识到,前方有危险在等待他们。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九十四章 菩萨蛮
吴越军马护送粮草,经过丹阳地带的双塘岭时,忽然间,无数箭矢从山林中射出来,乱箭齐发,集中护粮队伍中。
“噗噗噗!”
许多护粮官兵被射中,惨叫起来,中箭倒地。
王波脸色大变,想不到这里竟然遇到了箭矢伏击,不像是山贼所为,因为山贼很少有长弓,箭矢都不是制式的,像这种军方箭矢,山寨马贼根本都不具备。
王波看出了这是军用箭矢,猜到了一定是敌军,心中大骇,立即喊道:“有埋伏,备战、注意防护!”
但是,来路不明的箭矢不断飞射过来,这些辎重兵又非作战部队,面对这件突发事件,偷袭攻击,顿时感到惊慌失措,难以抵抗。
没有迅速的结阵,也没有组织有效防御,很快,这批辎重队就乱成了一锅粥。
王波只能指挥三百长刀队,用盾牌围成一圈,阻挡弓箭射击。
其余的辎重兵四处乱跑,不少人中箭倒地,还有人躲在了马车下面躲藏。
这时候从山林内冲出来一千铁旗,呼啸而来,冲击这批吴越的护粮官兵。
“啥啊!”
马雄亲自带领骑兵,向前冲锋,轰隆隆,一千铁旗踏在地面上,发出震动,声势威壮。
这种冲锋,对于几百辎重兵而言,已经是庞然大物。
骑兵冲锋过来,直接扬起长刀劈砍,把盾牌方阵给冲散。
马雄手持马槊,盯上了吴越都虞侯王波,与其斗在一起。
这时候,荆泓带着五百甲士也杀了出来,冲向粮草车辆进行破坏。
许多士卒手中拿着桐油煤油等可燃物,把一些手推车、牛车等车辆上的粮草袋子泼洒后,全部点燃。
还剩下几粮马车的粮食和箭矢,士兵举着火把刚要去点,却被荆泓制止了。
“这几车有马匹拉车,能够随我军回返润州,不必烧了,拉出来带走吧,我们缴纳一些战利品回润州,比全烧掉的功劳更大,对润州也更有帮助。”
士兵听都虞侯荆泓说的有道理,服从命令,所以没有烧那几粮马车上放的物资。
他们跳上马车,驾车赶往丛林停歇地。
而其余的车辆是牛车驴车手推车等,车上的物资粮草全部被点燃了,近十万石的粮草,全部付之一炬。
而周围的吴越士兵,被唐军骑兵反复冲击,杀倒一片,连王波自己眼看不敌,策马飞逃时候,被马雄追上,捅出一马槊,从后心击中了王波,将其打下马背,一命呜呼了。
这次偷袭,可谓异常顺利。
马雄很满意地看着遍地的敌人尸体,和熊熊燃烧的辎重车辆,微微点头,他此次不负使命,终于完成这件重任差事。
当下,马雄不再恋战,也不耽搁,下达了撤退命令后,骑兵们呼啸而走,去往山林内与弓箭手会合,然后考虑如何安全返回润州。
若是被吴越兵察觉到,派大军在回返途中堵截的话,那么这两千人马也很有可能无法安全回润州了。
所以,虽然任务完成,接下来就是如何保命,绕过敌军封锁线,按原路返回,活着回到润州城。因此,此时他们不能耽搁,兵贵神速,带着几辆马车的粮草和箭矢立即撤走了。
这里粮草被烧的消息,很快由几名逃兵,策马奔向了前方大营去传递了消息。
沈承礼听到此事后大怒,立即派麾下心腹都虞侯杜雨带兵三千人马前来救援,但是,当杜雨抵达这里后,发现了战斗已经结束,现场一片狼藉,粮草全部熊熊燃烧,只剩灰烬,而战死和受伤的吴越兵达数百人,几乎全军覆没。
杜雨心中一叹,知道自己还是来晚了一步,前线大军,缺了这些粮草,很可能会动摇军心,消息必须要封锁。
此时,当尽快禀报给统帅沈承礼和监军丁德裕,由两位大人早下决策,尽快再调粮草过来补给,否则只能生变。
………
一天一夜后,马雄、荆泓带着兵马,有惊无险的避开了润州的城外吴越兵的斥侯巡逻,绕走彭公山,从西城门的朝京门回到城里。
二人迅速来到将军府邸,把火烧粮草的大捷消息,第一时间,报给了主将卢绛和监军苏宸。
卢绛和苏宸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皆是十分高兴。
“哈哈哈,两位将军辛苦了,这次立功重大,会如实记录在案,等待日后封赏!”卢绛欣慰大笑。
马雄抱拳客气道:“末将等幸不辱命,这就够了,关于军功等全凭将军做主!”
卢绛点头道:“军中赏罚分明,会按功劳大小,记录上报。你们这次出色完成任务。都值得奖励,先下去休息吧,接下来,吴越军缺粮,不敢妄动,就看他们是先退军,还是加快运粮草过来,这样会给我们一些缓冲时间。”
二人下去之后,回去休息了。
卢绛看向苏宸,说道:“多亏了苏监军的密谍情报,准确无误记载了这次护送队伍的路线、时间、人数等,才能这么顺利伏击,接下来几日,吴越兵当消停一下了。”
苏宸微笑道:“这是应该的,情报密谍组织,在这种对战之中,也会有很大用处,这次就体现出来了。”
周围几名裨将,也都点头,对苏监军这次提供准确情报的手法,都有些敬佩了。
若仔细一想,无论是上次剿灭城内叛乱,还是这次得到粮草的准确消息,都跟苏宸有关,都佩服起江作苏郎,觉得名不虚传,值得他们尊敬,也值得对手害怕。
卢绛让诸将退下后,起身看着苏宸微微一笑,说道:“苏监军,你的才学已闻名天下,诗词歌赋传播甚广,老夫最近因带兵之事,时常失眠难睡,为打发时间,便写下一首新词,是菩萨蛮的词牌,请你过目,品论一番。”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书桌上,拿起了一张宣纸,上面写着一首卢绛原创的新词: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
“攲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
“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
“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
苏宸阅过之后,认出来这是卢绛晚年,写的一首流传甚广的词,在后世都有传播。
这首词在结构上,一句景,一句情,间或情景双写。在情与景的相映、相生、相融之中,描写一位女子倾诉闺情的篇章,它以笔致工巧,深婉动人,赢得了世人的喜爱。
“不错,意境和细节都是上品!”苏宸客套说道,言语中很是推崇。
这倒不为虚,因为苏宸自己原创,肯定写不出来这种水准,他的名气都是“抄袭”古人诗词而来,并非自己真正的诗词水平。
卢绛听苏宸这样赞美,微微一笑,觉得有点班门弄斧了,哂笑道:“能得江左苏郎赞誉诗词,可是一件值得荣幸之事。”
“卢将军过誉了,我也只是一个爱好诗文者,不必捧得太高。”苏宸实话实说。
但卢绛可不这么想,他说道:“很久没有看到江左苏郎的新词,比如,趁着火烧粮草大捷,心情畅快,你当场写下一首词,赠送给老夫如何?”
苏宸一听,这还当场索词了。
看着卢绛一头斑白头发,老当益壮,脸色红通,此时颇有一点老顽童的性格,年过古稀,却还如此对诗词追捧,保家卫国,熬夜失眠,寄托于写词抒情,这种心胸和情操,值得人尊敬。
苏宸不忍拒绝,点头答应下来,他走到桌前,接过卢绛递给他的毛笔,头脑思索了一下脑海中的宋词,想到了辛弃疾晚年的一首菩萨蛮词,意境符合他。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笔落之后,苏宸微笑道:“看到卢将军为国事操劳,整日忧心忡忡守城之事,便用这首词,赠予卢将军了。”
卢绛接过之后,反复读了三遍,词句就仿佛在写他此时的心境一般,娓娓道来,却直戳心窝,感慨横生,颇为激动道:“好,好词!多谢苏监军了。”
苏宸看着满头华发,鬓角霜白的老将军,心中涌起敬佩,这般有气节、有风骨、有情怀的老将军,值得共事!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九十五章 计策歹毒
润州城外,吴越大营。
当沈承礼听到麾下杜雨汇报之后,勃然大怒,摔掉手中的杯子,大喝道:“都是蠢才,连粮草都护送不周,被唐军偷袭得手,付之一炬。眼下我军前线粮草只有数日可用,必须让常州再发粮草过来,否则大军无粮,就只能撤军了,沦为笑柄!”
丁德裕接着说道:“沈将军说的有理,当务之急,一是让常州尽快筹粮,派人从运河用船送来前线,稳住军心。二是前线兵力减少,无法对润州形成兵力压制,早点向朝廷申请,争取再次调动三四万人马过来,对润州发起更大的猛攻,甚至四面合围,困也要困死城中的守军。”
沈承礼听了丁德裕提出的亮点后,微微点头,说道:“这点沈某也考虑过了,据斥候查探,润州城内的粮食只够军民维持十个月,如果是我们守住外城,团团围住,禁止出入,那么一年之后,城内的居民都会被饿死。这次我军进攻唐国,配合宋军灭唐,能打到什么时候不好说,若是我们强攻不下,便做好用一年时间,把润州军民都困死,润州城也就不攻自破!”
“就是时间略久,不是赵官家想要看到的,还是要尽快拿下润州,然后进兵金陵城”丁德裕觉得靠大军围困城池的办法,有点过于怠慢了,不够主动。
焦杰在旁边说道:“沈将军,丁监军,我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沈承礼问道:“焦先生,你何计策?不妨直言。”
焦杰拱手之后,说道:“利用常规攻城之战,消耗太大,这守城将军卢绛,已经年过花甲,老持稳重,并不受我等激将法的影响,不肯出城一战,若是强攻,我军的死伤,数倍于守城兵马,所以强攻仍是下策。兵书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所以若能使用奇谋,不强攻城池方为上策。
沈承礼和丁德裕听了谋士焦杰的言语,对视一眼,都点头认可。
毕竟他们也知道,若能不动用兵马,不通过强攻的方式就拿下敌人和城池,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所以丁德裕也来了兴致。
“这是《孙子兵法》谋攻篇的记载,后面还写到,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非攻也,毁人之国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这些本官也阅读过,但具体面对润州,当如何用谋攻,你可有什么计策?”丁德裕认真询问道。
沈承礼也十分好奇,追问道:“焦先生,不妨说出来,让我等听听,若是可行?”
焦杰点头,说道:“计策可能会稍微狠辣一些,周围乡里镇子都是唐国人,我们可以将附近镇子的百姓抓来一些,放在我军方阵之前,攻城时候,在后面驱赶,可以遮挡许多箭矢,迫使唐军开城营救,我军则可以趁乱冲击城门。”
谋士焦杰说出了他的计策,果然十分歹毒,想要用百姓作为掩护,后面则是吴越兵马跟随。
把一些唐国百姓当成牛羊一样驱赶在前面,这样城头上的南唐士兵就投鼠忌器,不会大范围放箭,给吴越兵许多缓冲时间,减少伤亡。而且,唐军只要打开城门迎纳外面的百姓,那么吴越兵便可以趁机攻占城门。
沈承礼听完这个计谋后,沉默了一下,眼神闪烁,虽然此计是有些歹毒,但确实管用,反正城内的百姓和唐军都是敌人,等他们攻破城池之后,也不会轻易放过,那么这一次,也不必讲究妇人之仁了。
毕竟在常州时候,吴越兵对城内百姓也进行了一番烧杀抢掠,他们对南唐人并没有多少的怜悯之心,甚至因为世代仇恨缘故,吴越兵对南唐人滥杀无辜,也没有多大的心里障碍
因此,沈承礼想通后,说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只要能减少我军伤亡,有攻破城池的机会,便可以一试。”
丁德裕目光盯着沈承礼和焦杰,一丝鄙夷,这种事,他在北方打仗,从未有人用过,只有草原胡人不把汉人当人的时候,像牛羊一般赶在前面,用于攻城掩护,是有过类似记载的。
但汉人跟汉人之间打仗,却还没有这么做过,若是用了这种计策,在中原肯定会被儒家人口诛笔伐,痛骂歹毒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