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不辛苦,有皇恩浩荡,幸不辱命!”程德玄说着客套话。
“苏公子,我们又相见了。”
丁德裕微笑着跟苏宸打招呼。
苏宸拱手,客气道:“见过丁将军!”
丁德裕说道:“我等在此略备薄酒,恭送使节大人,苏公子,出了金陵渡,过了长江,便是大宋的疆土了。”
程德玄微笑道:“有劳诸位将军了。”
“来来,诸位大人请坐。”
苏宸没有拒绝,入乡随俗,没有表现过分傲骨来,毕竟他有了后路,已经不在乎这些了,可以陪着诸人演戏一般。
丁德裕、沈承礼等人也落座,就在金陵渡古街最有名的酒肆内,敬酒饯行。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经意落在苏宸的身上。
丁德裕叹道:“苏公子的《六国论》,我已经看到,写的非常好,不愧是江左苏郎,光这文章便能流传千古了。”
苏宸说道:“丁将军过赞了。”
丁德裕摇头,感慨说道:“没有,你写的是真好,不亚于那些赤壁赋和岳阳楼记了,等你去了汴京,估计整个京城的青楼花魁们,都会扫门出迎啊,说不定以后你再去青楼都不用花钱了。”
其余将军闻言,都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丁将军快言快语,是说的有道理!”
男人在一起的话题,聊着聊着,就容易出荤段子。
在丁德裕等武将眼中,文人除了能写文章厉害,就是才子去青楼不花钱,也是值得炫耀的事。
梁迥盯着苏宸,点头道:“那是当然,在京城的时候,我等也常去那些风月场所,据说一些大才子,若是写出好词,便可免费享用一顿酒席,甚至有大才者,还可以减免的睡金,以苏宸的才华,恐怕夜夜流连烟花场地,都不用付费的。”
“谁能与苏公子睡一晚,竟然身价暴涨了,哈哈哈。”
众人又是一番大笑,苏宸听了心中热汗,这些将军,戎马沙场,性格耿直,说的粗鄙一些,也直爽一些。
很难想象在一个月前,彼此还是对手,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现在却能坐在一起,把酒言欢,放下过去的恩怨了。
苏宸谦虚了几句,又开始敬酒,趁机缓和关系,让所有人都觉得,苏宸放下了,甘愿去大宋汴京。
“诸将军,以前各为其主,多有得罪,承蒙诸位不弃,还愿意与苏某交流畅饮,在下敬各位一杯酒。”
丁德裕等人见苏宸并非那种顽固不化的桀骜才子,倒是也觉得相处舒服,所以气氛放松,聊的也比较和谐。
“都过去了,从此苏公子就是大宋人了,日后定会成为朝廷栋梁之材。”
面对丁德裕的夸赞,苏宸拱手表示谢意。
梁迥插言道:“你们只知六国论,还不知昨日清晨,苏公子离开金陵城时,送行的徐铉等人,邀请苏宸留诗一首,以作纪念,于是,苏公子当场做了组首诗,那才叫惊艳!”
“哦,什么诗?”连丁德裕这个武将都来了兴致。
虽然他是将门之后,但是几代都不是寒门,自幼除了练武练枪,骑马射箭之外,也会读一些兵法和史书,懂一些文章道理,并非完全大字不识的粗人。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当梁迥背出了这些诗句,丁德裕、沈承礼等人,都露出惊讶之色,被这些诗句中给震慑住了,暗呼大才。
哪怕他们读了,都觉得相当惊艳,而且似乎就得,苏宸就是在写自己经历。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分生动形象!
还有那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无奈,令人同情。
“的确是好诗啊,苏公子大才!”
“过奖过奖!”苏宸仍然很谦虚,并不傲慢,给丁德裕等人留下不错印象。
随后,丁德裕对着程德玄道:“程大人此次完成议和,回到北方,可是大功一件啊!比我们这些粗人强多了,在这里昼夜征战三个月,恐怕也捞不到什么奖励和提拔。”
程德玄微笑道:“丁将军请勿妄自菲薄,你们东西两线的进攻,同样战果累累,官家都能看得见,若没有你们的骁勇善战,与唐国的议和也不会如此顺利,说不定战事结束,诸位将军都会有奖赏。”
“但愿如此!”丁德裕叹了一声。
但沈承礼等吴越将领却脸色不自然,心中不爽,因为唐宋议和之后,吴越大军损失这么大,却得不偿失了。
在润州之战,至少葬送了五万精兵,属于吴越国一半的兵力葬送于此,现在也只拿下了常州一座打城池而已,无法弥补他们的牺牲。
而润州是唐国第二大城池,物资丰富,美人众多,若是能攻破这里抢夺一番,吴越兵才能弥补损失,发泄心中怨气,所以,他们是不希望唐宋议和的。
践行宴持续了一个时辰后,程德玄酒足饭饱,说道:“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登船过江了。”
梁迥点头道:“侍卫随从们已经将货物等,搬上了船,安置妥当,随时可以发船了。”
“好,那我们就此告别吧。”
程德玄、苏宸、梁迥等人起身,与这几位将军告别,转身出了酒肆,沿着金陵渡的古巷斜坡向下,走出巷子后,便是一艘大船停泊在渡口。
彭菁菁、白素素、柳墨浓三女戴着面纱已经先一步上船了。
这时,程德玄、苏宸等人,也一起上了大船,很快,船舶缓缓离开渡口,开始渡江北上。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六十三章 恨其不争
蜀国,镇北王府。
孟玄钰坐在石亭内,一身白衣,风神隽永,手指拂琴,动作优美,琴弦声音袅袅,婉转悠扬。
他洁白如羽的身形,与身后的石亭荷塘,构成一副完美的画卷,仿佛人在画中动,充满了一种脱俗的气质。
这时候卫英快步走来,手里拿着一封密函,靠近了石亭,犹豫着要不要上前打断主子的抚琴雅兴。
因为按照往常殿下的心性和规矩,在他抚琴的时候,最讨厌被人打断。而且他经常调教手下,遇事不要慌,镇定自若,不可自乱风度和阵脚。
所以,卫英没有敢直接上前打断,但此密函可能关乎到苏宸公子的消息和安危,他也明白苏宸对主子的重要性,时刻在派人关注着苏公子的动向。
因此,他到底是要稍等片刻,不打扰主子弹琴,而立即打断主子交上重要消息,这让卫英一时有些犹豫了。
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命题啊!
孟玄钰抚琴的时候余光瞥了一下,看出了卫英整个人的矛盾状态,又看到他手中的密函封漆颜色,顿时止住了琴弦,一双明眸望过去,盯着卫英问道:“可是从江南唐国金陵送来的密函,是有苏宸的消息吗?”
卫英听到主人询问,立即拱手,恭敬道:“回殿下,的确从江南唐国发来的飞鹰传书,应该是有关苏公子消息的密函。”
孟玄钰顿时无心弹琴了,直接说道:“拿过来。”
“是。”卫英现场打开封漆,上前递过去了。
孟玄钰略有焦急地接过信函,抽出小巧的纸张,然后聚精会神仔细阅览。
这些日子,他已经得知唐宋在谈议和之事,似乎大宋对苏宸的才华也十分在意,打算讨要苏宸,北上汴京,作为议和条件之一。
这个消息是半个月前他接到的,对此高度关注,很担心苏宸会被唐国皇室牺牲掉,作为人质交给宋国,作为交易筹码,从此成为蜀国的敌人。
因此,他一直派人紧密关注这件事,此时孟玄钰拿到信函,浏览过后脸色一变,眸子里透发着一股怒气。
“岂有此理!这江南唐国皇室,也太无情和软弱,竟然过河拆桥,毫无尊严,为了议和,自毁长城,把苏宸这等人才,竟然当初交易筹码,送给了敌国。此消彼长,一旦再有战事,那么江南唐国,便指挥加速灭亡。”孟玄钰冷哼怒斥。
卫英曾听过殿下分析过这其中的要害和得失,这时见主人义愤填膺,似乎江南唐国已作出了决策,也跟着说道:“若是江南唐国真的这么做,那真是鼠目寸光,毫无血性,无能透顶了。”
孟玄钰点头道:“我巴蜀之地,兵力不过十万,利用天险,数次击败大宋精兵。未被灭国,就是因为有苏宸的帮忙,调动了一些将士的积极性和血性,保卫成功。倘若江南唐国能像我蜀国一样,上下一心,团结抗敌,重用合适的人指挥大局,绝不会被大宋所灭,因为宋国已经调动了目前能用的兵力,但是东西两路展现,都已经被卡住。北汉又在联合契丹,蠢蠢欲动,不久就要威胁宋国的边境。
只要唐国能再坚守一年,宋军必然退去,而且还会元气大伤,争取到数载的和平时期。只可惜,唐国皇室的皇帝李煜,软弱无能,没有骨气,才会做出这等鼠目寸光的选择。”
卫英在旁边点头,也觉得殿下说的很有道理。只是相隔千里,他们暂时也帮不上忙。
这时候,孟玄钰在信函内看到了一篇文章和一首诗。这是苏宸在离别金陵前的那几日,所写的《六国论》和《琵琶记》。
孟玄钰看完之后,接连拍掌,面露惊叹之色,大赞道:“写的太好了,尤其这句:以地事秦,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则火不灭,正是当年六国与秦的关系,也影射了目前各方诸侯国与宋的关系。我们现在便是如此局势,如果不能同心协力,进行对大宋的抵抗,那么将会被宋国逐一消灭,谁也逃脱不了。
“而且,越是畏惧、贿赂,则会让大宋愈发的强大,到时候,谁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因此,我们要达成共识,各方诸侯当自强,不能对宋国,进行屈服,否则谁也没有好下场。”
“殿下说的很对!”卫英在旁称赞。
孟玄钰说道:“不是我说的对,而是在苏宸的文章里,已经写的明白,立即找府上幕僚,让他们亲自抄写这篇六国论,然后在蜀国内发散,就说是江左苏郎最新文章,也让我蜀国的文人才子,和士大夫们都学一学。”
“好主意,免得他们不懂事理,畏惧大宋,主张投降!”卫英在旁附和。
孟玄钰站起身,露出担忧之色,甚至有一些焦急,说道:“苏宸已经被唐国交出去了,按着密函送出的时间,苏宸应该在两日前离开金陵北上。以苏宸的才能,或许别人不知,但你我则心知肚明,有他在,可挡十万大军。如果蜀国能得到此人,再利用天险,便可以固若金汤,他犹如三国卧龙一般,那是我巴蜀振兴、挡住大宋以后的进攻,至少能给我巴蜀带来几十年的关键大才,所以,咱们必须带人,途中去劫人。”
卫英露出惊讶道:“殿下的意思是要带人去宋地,伏击大宋使节团,夺取苏宸?”
孟玄钰说道:“不错,我们带一些高手,前去截杀大宋使节团,然后将苏公子带回巴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以前碍于苏宸跟唐国的关系,我们无法强迫他留在蜀国,但现在唐国已经将他出卖,苏宸定然也十分失望,对唐国没有了归属之心。那么,我便可以将他接来蜀国,是一件大利于蜀的事。”
“有道理!”卫英听完也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值得冒险。
孟玄钰提出了这个想法之后,连他自己都内心激动,一旦把苏宸接来巴蜀,从此每日相见,可以跟他讨论治国大事,讨论兵法知识,可以和琴赋诗,文武皆可,想到这里,孟玄钰嘴角溢出一丝笑容,瞳孔内充满兴奋和期待。
。顶点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六十四章 才子入扬州
江水滔滔,滚滚东流,苏宸等人乘船度过了长江,抵达了扬州境界。
扬州,在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改广陵为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唐武德八年(625年),广陵开始叫“扬州”这个专名。
唐末时江淮大乱。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受封吴王。天祐十六年(919年),杨渭,就是杨行密次子正式建吴国,以江都为国都,改扬州为江都府,改元武义。
南唐灭吴,以金陵为国都,以扬州为东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后周改江都府仍为扬州。
地名兜兜转转,最后又改为了扬州,这是一座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关于扬州的诗句也多,比如唐代李白写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写过“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
苏宸带着家眷,坐在马车内,跟随大宋使节团的队伍,进入了扬州城内。
程德玄做事谨慎,没有对外宣扬,入城低调。
他认为这次北上,渡过长江之后,哪怕进入大宋的疆域,也马虎不得,因为苏宸这个人很重要,他担心其它诸侯国得知消息,会派人前来刺杀苏宸,毕竟这样的才子,或许有人不希望苏宸顺利北上,活着到汴京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北汉、西北党羌、府州藩镇、南汉等国,都不希望大宋与唐国议和止战,希望两败俱伤,如此可以拖大宋进入战争泥潭,不断消耗兵力和元气,这样其它诸侯国才能安全。
所以,程德玄觉得要派人保护好苏宸,不能让他出事了,否则此次议和任务,自己无法完美做到了。
如果苏宸对站开封府尹赵光义那边没兴趣,或是抗拒,那么程德玄就想办法除掉他,但现在,明显苏宸表现出可以一试,程德玄便不好下手了,保护他到汴京城,才是任务所在。
“这就是扬州城吗?小时候我还随父亲来过,可惜后面江北之地被后周占领了,再也没有来过。”彭箐箐看着扬州街道,忍不住说道。
“我是第一次来。”苏宸淡淡一笑,他还没有来过长江以北,古代的扬州城,果然跟一年前之后,大相径庭,完全不同。
“素素姐呢?”彭菁菁询问。
“我也没有北上过。”白素素莞尔回答。
苏宸说道:“我们争取在扬州多待几日,这样,便可争取动手的时间。”
彭菁菁问道:“我们需要做什么?”
苏宸答道:“荆泓带人已经提前来到了扬州,咱们入城,应该会被他们发现,只等接头了。等到了驿馆,明日上午,你们以上街买些扬州胭脂水粉为由,去一家陈记胭脂店,跟他们对上暗号,交换一下消息。”
“好!”彭菁菁点头,她有武艺在身,倒是不在乎这些事。
柳墨浓的脸上挂着一丝担忧,这件事关乎重大,能否顺利实施,影响几人的自由和安全。
大宋使节团的车队,来到一处安排好的五进五出宅院,供给程德玄等人使用,三百护卫内外站岗、巡逻,防护严密。
苏宸、白素素等人,被安排在一处别院,许多侍卫‘看护’起来。
院子房间有三间,一间苏宸和白素素住,一间彭箐箐和柳墨浓住,一间留给书童荆云和护卫白浪。
程德玄派人准备了一桌酒席,邀请苏宸共饮示好,来拉拢彼此的关系。
如果去了汴京城,以苏宸的才华,只要心思玲珑,懂得站队,很有可能会受到皇帝赵匡胤、赵光义器重,若是自己与苏宸关系很好,说不定能够沾上光。
苏宸过去应酬,趁着酒过三巡,趁着二人半醉状态,防范意识不重,提出了多逗留两日。
“实不相瞒,扬州秀丽,天下闻名,当年隋炀帝三下扬州,因为它的秀美景致,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到此一游。自大后周平定江北,江南人再也没有机会来到此地,既然路过,苏宸想在扬州游览一番,多逗留两日,或许能写下几篇诗文,不知何使节大人可否应允?”
程德玄和梁迥听到他多逗留两日,停顿一下,略显犹豫,不过,一听到有新诗要做,顿时来了兴致。
“这都是小事,不如我陪着苏公子如何,这样还能第一时间,听到苏公子的新诗!”
梁迥决定要亲自跟在身边,既有监视之意,也有现场见证苏才子写诗文。
“当然可以!”苏宸微笑答道。
程德玄点头,喝的颇为尽兴,不好拒绝坏掉兴致,便豪爽答应下来。
“明日,不如我和梁大人,一起陪着你出游。”
“那就有劳二位大人了。”苏宸继续说道:“刚好, 几位家眷内人,也是第一次到扬州,明日上午出去逛街,打算购置一些胭脂水粉,也请两位大人派人多加保护。”
“那是一定!”程德玄应了下来。
“来,继续饮酒!”
三人又喝了起来,到了深夜,这才结束。
苏宸回到了房间,今晚轮到了白素素跟他同房,但彭菁菁和柳墨浓就在房间在跟素素聊天。
柳墨浓有些心疼道:“相公,你喝了不少酒。”
苏宸点头:“应酬嘛,酒喝的不够,许多话也聊不开,多争取两天在扬州,便于行事。”
彭菁菁关心问道:“哦,使节大人都同意了?”
苏宸道:“嗯,答应了,明日他们会把目光和关注都放在我的身上,会寸步不离跟着我出行,所以,你们外出的时候,是一个机会,虽然也被人监视,但总会有机会的。箐箐,院内的位置和防御都摸清了吧。”
彭菁菁回复道:“嗯,已经摸清,绘制成了草图,明日可以交出去。”
苏宸点头道:“好,那我们就等明日交换信息,准备金蝉脱壳的行动了。”
“希望一切顺利!”白素素带着几分担忧。
“会的!”苏宸内心坚定,这个时候,他一定要稳重、冷静,才能给三女信心。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六百六十五章 准备妥当
次日,苏宸、程德玄、梁迥出游,跟随了一百多侍卫,游玩扬州城的一些名胜古迹。
程德玄避开人群多的街道,选择了风景优美的保障湖,租来了画舫,几人做上了船,游荡这片湖泊。
荷花处处,微风拂拂,湖水漫漫,一些小岛在湖中,岛上有亭台楼阁,云树烟芦,白墙黛瓦,处处都是好风景。
江南园林,方寸之地也别有洞天,处处可见精致,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一石一水无不精心雕饰,令人心临神怡,这就是扬州的优美。
苏宸看着湖水,心中平静,他在后世的时候曾到扬州旅游过,这片保障湖也叫瘦西湖,在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的钱塘诗人汪沆来到扬州,他看了扬州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写下诗句:“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从此以后,扬州保障湖才被人叫做瘦西湖,这个名字很形象,瘦西湖确实比杭州西湖瘦很多。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程、梁二人是使节团的正副使者,亲自陪同苏宸出游,一有监督之责,二来,跟这等大才子同游,拉近关系,若是能亲眼看到他灵感迸发,写诗填词,就是一大幸运事,回到汴京城,跟一些亲朋好友说起来,也觉得话题满满。
特别是再去青楼之地,也能吹嘘几句,我和苏宸同船共游过扬州,某某诗词文章名篇,就是他们在一起时候,写出来的,能够让许多才女花旦、歌姬怜人都好奇起来。
程德玄微笑道:“苏公子,这片湖如何?”
苏宸点头道:“嗯,很美,不次于金陵城外的玄武湖!”
梁迥很感兴趣问道:“公子见此美景,是否有灵感,写下诗文佳作,以此留念?”
苏宸见二人有些期待,也不好忤逆,毕竟对方同意陪同出游,也算很给面子,所以,苏宸便‘礼尚往来’,客气点头道:“刚好浏览此景,心有所感,可作诗一首!”
“哦,什么诗?”
“洗耳恭听!”
两位使节大人都很感兴趣。
苏宸看着碧绿湖水和远处的蜀岗山,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湖带景色秀丽,不亚于杭州府的西湖了,所以,我觉得可以称之为瘦西湖,以此留念吧。”
“好诗文啊,而且瘦西湖三个字,倒是颇为贴切,以此南北呼应,妙啊!”
“既然苏公子都写文来赞美赐名了,从此扬州的保障湖,很可能就要更名瘦西湖了。”程德玄微笑着说,因为他相信苏宸的影响力,只要这首诗传开,必然会因此更名。
苏宸谦虚了几句,满足了二人的好奇心后,又转移了话题。
“前方的山峦上的古刹,可是大明寺?”
程德玄点头道:“正是,听说香火挺灵验的,在扬州颇为有名,风景也很妙!”
“好,等我们游湖结束,可以去大明寺游览。”
“可以!”
大明寺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依山面水,俯瞰风景秀丽、仪态万方的瘦西湖。大明寺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历来享有“淮东第一观”之盛名因为它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称“大明寺”
下午时候,苏宸、程德玄、梁迥便去往了大明寺一游。
.........
夜晚,苏宸结束了扬州一日游,回到了临时居住的小院。
白素素、彭菁菁、柳墨浓三女也在上午出游逛街,去了指定的胭脂店,买了胭脂水粉,并且暗中完成了苏宸的交代。
此时,四人聚集在房间内交换了信息。
1...201202203204205...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