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时明月宋时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左辰
“臣附议,韩大人当早日召回朝来,进澄心堂,担任同平章事,主持国之大事!”
“臣提议,润州知府彭泽良,亲身冒险救治百姓,当从润州城调任金陵城,担任江宁府尹!”
“老臣觉得,这苏宸乃当世罕有之奇才,当破格启用,赐进士及第出身,入翰林院深造,日后必定成为国之栋梁。”
孙党的这番提议,其实早有准备,只等润州的奏折一上,他们就趁热打铁,大肆宣扬,把功劳坐实,打得其它两党的官员措手不及。
冯延鲁急着站出来,出言打断道:“防治天花功劳岁大,但进士出身,必须出自科举,此礼不可废,朝廷赠给他万金赏赐即可!”
“就是,科举乃国本,不可逾越违反!”
李煜听着朝臣们再次争吵起来,心中有些烦闷,伸手制止道:“朕心中有数了,诸位卿家稍安勿躁!如此捷报,当与民同庆,由中书省负责拟定一篇檄文,昭告天下,天花瘟疫得到控制,朝廷有了克制之法,各地百姓不必再担忧此疫灾了。”
中书舍人、清辉殿学士陈乔、张洎等人,拱手行礼。
李煜继续道:“韩熙载识人善用,防控瘟疫有功,恢复官职,任名为吏部侍郎,兼右补射、同平章事。润州知府彭泽良亲力亲为,以身涉险,组织救灾有力,功劳甚大,擢升江宁府尹……”
本来李煜就要重新启用韩熙载,但是也有点找不到合适借口,此时趁机摆到明面上,召回韩熙载担任朝廷宰相要职,就名正言顺了。至于润州知府彭泽良,这次表现的确不错,是该擢升一下,一般知府再往上,就是调任其它地方做刺史,或是调回京师做六部郎中,或是在九卿任职。
但京城的府尹之位,自去年病逝后,就一直空悬着,没有找到合适人选。
江宁府,就是金陵的府名,南唐烈祖立国之后,改金陵为江宁府。不过京城依旧称为金陵城,只是这个府,改为江宁了,称呼类似开封府汴京城的意思。
府是一片地区,城是一座城池,意思并不相同。
把彭泽良提升到了江宁府尹,等于金陵城的知府了,这个级别可不低,在南唐算是从三品,知府则是从五品,一下子连升两大级了,要知道,六部侍郎才是正三品而已。
可见李煜对这次瘟疫控制的重视和高兴,虽然孙党、新党的官员眼热、嫉妒,出言劝阻,但是李煜拿着功劳盖世,造福万民的话反驳,让反对的官员都哑口无言了。
毕竟防治天花、克制瘟疫的功劳,千年不遇,古之未有,足以写入青史留名,给多大封赏,都有理可依。
李煜难得果断一回,拍板决定,把韩熙载和彭泽良调回金陵启用了。
接下来,李煜又提到了苏宸的赏赐,说道:“苏宸乃国之栋梁,才冠京华,虽不能怀了科举规矩,直接赐进士及第的出身,那朕便赏赐金万钱,绢百匹,恩赦苏家,恢复良籍,免去其父苏明远的一切罪名,其余册封,就等他亲自通过秋闱科举,进士及第的时候,朕到那时再作更大封赏。”
“陛下英明!”孙党派系的官员,均面带笑容,高呼陛下英明,成功翻盘了一局,而且赢得漂亮。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二百五十五章 暗中关注
大宋,汴京城。
赵匡胤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整个人气势沉稳,登基数载间,浑身已养成九五之尊特别气息,社稷之重,国运之气,仿佛加持了己身。
如年赵匡胤只有三十七岁,正值壮年,精力充沛,每日都要熬夜批阅奏章到很晚,毕竟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太多的军国大事皆需要他亲自处理。
自从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收拢了禁军兵权,牢牢把控在手里,除了外出打仗的将领拥有调兵权外,境内无战事的将领,都已经收回将权,被闲置在家,或是在军营负责练兵,没有朝廷兵部和枢密院的指令,是不准擅自调兵的。
五代乱世,朝廷更迭不断,赵匡胤自己就是通过黄袍加身,逼迫了前朝柴氏母子下台的,因此来路不正,他对于自己手里的皇权和宝座,也时刻提防着,不放心那些武将和勋贵。
除此之外,统一天下的宏图霸业,也是赵匡胤的一个理想,如今正在一步步实施,拿下了荆楚后,宋军蠢蠢欲动,已经开始对巴蜀边境自扰,试探性地用兵了,一旦尝到甜头,发现蜀军没有抵抗能力,就会一鼓作气,灭掉蜀国。
待巴蜀之地拿下后,南方政权就只剩下越国、南汉、唐国,不足为虑。
让赵匡胤头疼的是西边的北汉,有草原契丹做庇护,很难把那块硬骨头啃下来,但是若不拿下北汉,等若雁门关和北入草原的要塞,交在了契丹人手里,随时都会威胁宋国和汴京的安全,谁也不知什么时候,契丹骑兵通过北汉领地,忽然就杀到宋国皇城了。
这是赵匡胤所不能容忍的,迟早要跟北汉和契丹人做一场对决。
另外,党项人在西北州府蠢蠢欲动,根本就不听从汴京朝廷的调度,有了称王之心,不得不提防。藩镇方面,府州折家、麟州杨家、丰州王家、青涧城种家、盘踞西北数十年,关系盘根错杂,听调不听宣,仍想着维持藩镇割据的状态,这也是让赵匡胤所不能忍受的。
历朝历代,只有开国二十年内,军力武力值比较高,队伍强悍,一旦安定下来,进入太平盛世,军队就很难有战斗力了,赵匡胤也明白这一点,他若不能横扫天下,解决内忧外患,留给赵家后人,就更没有希望了。
赵匡胤疲倦放下奏折,揉了揉太阳穴,除了这些军机大事外,还有一些国政救急之事。
比如黄河决堤,水淹百里,数十万难民需要安抚、救难。
西北干旱,蝗虫闹灾,两州的百姓等着朝廷救济。
齐鲁之地,爆发天花瘟疫更加头疼……
就在此时,太监总管张德钧,走进了御书房,对着赵匡胤道:“官家,武德司加急送来一封,来自江南唐国的秘奏。”
“唐国又有什么新动向了?”
赵匡胤疑惑地喃喃说了一句,随手从张德钧手里接过了密函,拆开之后,扫了一边,眉头蹙起,随后渐渐惊讶起来。
最终,他难以置信地开口道:“江南润州爆发瘟疫,初始很严重,却在半个月后,被神奇地控制住了,有了特殊压制天花的办法,可治愈患者,甚至让百姓终生不再传染天花……”
张德钧闻言,也是吃了一惊,他年若五十,生活经历久一些,经过了两三次天花瘟疫发生,虽然他都没有被传染,有幸躲过,但是乡里百姓死了不少,着实恐怖。
据他所知,那疾病自古以来,就没有人可以靠药物完全治疗它,只能靠自己硬挺过去,听天由命。
“这是唐国出现了哪位神医啊?”张德钧惊讶询问。
“苏宸,苏神医!”赵匡胤说了五个字,就陷入了沉思。
“苏宸?没听过哪个神医叫这个名字啊!咦,这名字好像有些耳熟啊……呀,莫不是……”张德钧忽然想起一个年轻才子来。
赵匡胤叹道:“就是他,苏宸、苏以轩,前几次的秘奏,不是关于他的诗词北传,名动南北;就是青白瓷和香皂新物研制出来销售,都是这个人搞出来事情,如今他又懂治疗天花了。”
张德钧目瞪口呆,也有些难以置信了。
一个人可以如此全面的本事吗?
“会不会搞错人了?”
赵匡胤抬头扫了他一眼,质问道:“你身为武德司的代指挥使,觉得武德司的情报出现纰漏了吗?”
张德钧这才明白自己失言了,他不能怀疑自己掌管的情报机构啊,这不是打自己脸吗?
可苏宸不过是一个年轻读书人,这诗词造诣已经惊动天下,懂得格物造新也是匪夷所思,现下又研制出克制天花瘟疫的办法,实在是令人很难信服啊!
赵匡胤摇了摇头,目光看向桌案后的山河图,焦聚在了江南润州的那个地方,轻叹道:“弄得朕也想早一点见到这位江左苏郎啊!若是此人能够归我大宋,文采能独领风骚,又有经商手段,医术高明,可以造福多少大宋子民,朕宁愿用几座城池去换这个苏宸啊!”
张德钧闻言,有些咋舌,官家对此年轻人的评价一次比一次高,如今竟然有了用几座城池去换苏宸的想法,这等重视,不可谓不厚重了。
赵匡胤忽然微微一笑道:“不必惊讶,因为城池是死的,人是活的,城池送出去,日后咱们还能夺回来,一个如此青年奇才若被用的得当,或许能够为大宋国库每年不知赚多少银子;可以减少都少疾病灾祸;诗词才华万丈,不知可以让各番邦多少读书人臣服,愿意投效我宋国。在他身上可挖掘的东西越多,对朝廷的作用也就越大。”
张德钧已经明悟过来,这个人身上擅长的本事多,可以不断榨取他的价值,对治国安邦都有大益处。
“官家不会真的考虑用江北城池去换人吧?这恐怕会引起宰相、将军们的反对……”张德钧提出自己的担忧。
赵匡胤摇头失笑道:“当然不会,方才只是打比喻而已,即便朕同意了,那些为此付出无数鲜血和人命,打下城池的将领们该如何看朕?又该如何针对苏宸呢?所以,此事当徐徐图之,先派使节团去江南,见一见这苏宸是什么人,顺道稳住江南,防范金陵的李煜和一些朝臣,会跟蜀国暗中结盟,阻挡我宋军的伐蜀大计。”
张德钧躬身赞道:“官家英明!”
赵匡胤又道:“得找个合适人选,出使江南一行。”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二百五十六章 古人诚不我欺
夏日炎炎,太阳像火炉般烘烤着江南大地,梅雨季节之后,就是酷暑阶段,每日天气都像是蒸笼一般,又热又闷。
街上行人寥寥,哪怕是浓荫如盖的大树,在这般炎热的天气里,同样蔫蔫的,无精打采。
好在润州天花危机解除了,百姓们不必担心瘟疫的影响,都安心在家里避暑了。
“三筒!”
“杠!”一个女子声音响起,然后接着一句:“九条!”
“不要,都是边角牌,太抠门了。”有女子抱怨了一句。
“五万!”一道娇美的声音响起。
“再杠——”
几位少女的声音在苏府的厅堂内响起,彭箐箐、柳墨浓、周嘉敏、灵儿四女,打起了由青白瓷制造的麻将,玩得不亦乐乎。
这是苏宸想出来的,让白家陶瓷作坊烧灼出来,观感和手感都不错,如同玉质,十分精致,可以让诸女在家打发时间。
麻将的本质是四人骨牌博戏,最早起源于中国,是古人所发明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游戏,由一种叫“马吊牌”的纸牌游戏演变而来,该纸牌游戏产生于明代,据传当时一副纸牌共有六十张。在斗牌时,四家每人各取十张牌,接着依次取牌、出牌,直至最后出现胜利者。
苏宸提出设计的麻将,就是后世比较成熟的模式了,有一百二十张,去除了十六张风牌和八张花牌,只有箭牌、万子牌、索子牌、筒子牌等,上手容易,他拿出来后,简单介绍一番,诸女就已经明白过来。
这种游戏可是女人打发时间的好东西,苏宸为了留住周嘉敏,动用了这个杀手锏,让箐箐、灵儿等人陪着打牌,很快就吸引住了她,沉迷其中,乐不思“京”了。
苏宸没有玩物丧志,而是在书房内,认真温习书卷,经史子集,他对于科举,自己写文章没有多大信心,但是,能够多学习一些文选知识等,也是有益处的,特别是有徐才女经常过来陪读、注释讲解,相互讨论,对他啃书有很大帮助。
“白居易,字乐天,以讽喻诗而著称,在为科举考试而作的《策林》中提出了“君不行臣事”的观点,如‘臣行君道则政专,君行臣道则事乱,专与乱,其弊一也’;他提倡君主‘王者但操其要,择其人而已’,特别强调了宰相的重要性……”
徐清婉为苏宸讲解着唐文选中,诸多大家的文章,在科举中的应用。
“操其要…..”苏宸喃喃自语,觉得这个词很厉害。
徐清婉继续道:“中唐时期的韩、柳、白等文坛大家,提出两汉的文章华而不实,两汉儒学专重礼法和神学,两汉的经学恪守家法师法,都不足效仿,甚至该被抛弃。于是,他们超越汉代,选择先秦儒家思想作为复归的方向,于是有了韩愈的道统说……”
苏宸微微点头,这些他在读书的时候就大致翻过了,中唐的古文运动就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针对六朝骈俪文风而展开,基本内容包含了“文”与“道”两个方面。
“嗯,这些我自然知晓。韩、柳等人提倡的古文运动,在语言上反对过分雕琢和四六句对偶的形式,要求用朴素活泼的先秦散文来代替华丽死板的骈文;内容上排斥南北朝奢侈腐朽的文学风尚,要求在文章中贯彻儒家道德教化,重建伦理秩序,文以载道!”
苏宸将课本里学到理论知识,此时有条理的讲解出来,顿时让徐才女眼眸一亮,露出赞许之色。
徐清婉道:“韩先生的《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进学解》等,以轩,你都看过了吧?”
苏宸点点头,他以前只背过了《师说》,这两天翻看了其余文章,好在记忆力超强了,翻看两三遍就能记下来,这是他穿越后唯一觉得增强的地方了。
徐清婉又道:“不过,咱们官家,酷爱诗词之道,对中唐的古文运动,其实并不感兴趣,他更钟爱辞藻华丽的锦绣文章,所以,还是要多发挥你写诗词的才情,把文章也写得漂漂亮亮,华丽流畅。”
苏宸点头:“嗯嗯,我尽力吧。”
“择日不如撞日,现在就写下一段如何?”徐才女笑嘻嘻地说。
“这又来了!”苏宸心中暗叹,这徐才女没事就挑唆他写文章,试探他的写文能力,或许对他写文一方面,还是有些不放心。
苏宸无奈,把心一横道:“好吧,最近每日翻阅古书,对史有感,那我就写一篇《留侯论》。”
徐清婉本来是试探一下,没想到这次苏宸真的愿意动笔了,顿时喜上眉梢,说道:“好啊,你且写来,我在旁观看,见你如何下笔写骈文散赋,是否能够写顺。”
苏宸微微点头,提笔蘸墨,在一张空白纸上,开始默写苏轼的一篇文章《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此文是在宋仁宗嘉祐六年,苏轼进京赶考,为答御试策而写的一批论策中的一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
文笔内容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充分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
此时苏宸洋洋洒洒写出来,也颇有苏大才子的风范。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徐清婉光看开头的笔法,就被惊艳到了。
真是不动笔则已,一动笔就可以文采惊世啊!
徐清婉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苏宸写完了接近千字,已经被这股文笔和气势所打动,还有文中的志向、抱负等,超脱了五代文章旖旎婉约,有了豪放之风。
她的眸光,一会凝聚在文稿纸上,一会又注视着苏宸的脸庞。
这一幕,给她的内心来了一记重击,再次将才女芳心厚茧,给砸开不少。
当苏宸停笔之后,徐清婉有些目瞪口呆,发怔出神了。
“轰隆!”
这时候,外面的雷声阵阵,天气终于迎来一场午后大雨,狂风大作,骤雨来袭。
徐清婉被这股雷声给惊醒过来,脑海中,不禁想到了一句诗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古人诚不我欺!”




唐时明月宋时关 推荐一本历史大作《东晋北府一丘八》
这本书想必不用我多作介绍,很多朋友都读过,也是一本长期在历史类月票和畅销榜上名列前茅的优秀作品了。
主要写的主角是号称气吞万里如虎,收复两京,还于旧都,打出汉人千年志气的一代南朝开国皇帝刘裕,光是这一点就让人心驰神往,而作者指云笑天道1更是历史类成名已久的资深作者,作品总字数近二千万字,笔力雄厚,成绩突出。
这本书不走一般的后世穿越黑科技路线,而是尽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原貌,更有独特的视角对东晋以来汉人南方政权九伐中原却屡屡功亏一篑的遗憾作了大胆的解读和分析,别有新意,战场场面恢宏,权谋争斗高明,而涉及到家国两难的爱情又婉转缠绵,催人泪下,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大作,书已有近五百万字,而刘裕也如历史上一样掌握大权,横扫天下。
我本人上本写了争霸文,也在一直关注这本书,受益匪浅,喜欢两晋隋唐的历史,对于汉人不甘被异族统治,奋起反击的精神欣赏的朋友,请千万不要错过。
————
附简介:
历史的车轮滚过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中原大地迎来了百年未遇的和平,人们都以为盛世即将来临,可谁都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场汉人永远也不愿面对的千年恶梦。
永嘉丧乱,中原大地,虎狼横行!华夏的儿女,在血泊中哀号。
不甘为奴的汉人举族南下,在江东之地重建东晋,自祖逖起,百年来汉家军队六出江南,九伐中原,可惜功亏一篑,多少志士,徒望两京兴叹,巍巍青山,何处不埋忠骨?
所幸天不亡汉族,还有刘寄奴,他会用一腔的热血,吼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汉胡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欢迎随本书走进那段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年代。




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二百五十七章 再次切磋
午后的一场瓢泼大雨,洗涤了润州城内的大小街道,让炎热流火的鬼天气,得到了一丝降温和轻爽。
徐清婉玉手里拿着《留侯论》爱不释手,在书房里反复研读,连苏宸暂时都不理会了,全身心投入对文章的研究解析中。
“真是一个女学霸啊!”
苏宸摇了摇头,跟这样的女子相处,实在太费脑细胞了。
他头有点发胀地走出了书房,打着油纸伞,来到主房迎客厅内,发现四女还打得起劲儿,接近黄昏仍然不知疲倦。
忽然间,苏宸有点“唐伯虎点秋香”的既视感,电影中他家中娇妻美妾全部沉迷于打牌,让他不得不外散心躲避,寻找真爱去。
自己该不会沦落到那个地步吧?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彭箐箐开口喊他道:“苏宸,家里有客,晚上要留下吃火锅,你吩咐厨子准备一下,另外,锅底和调料,需要你亲自下厨制作哦!”
苏宸目光瞅着她,心想你也是客吧,怎么说的自己好像家里女主人一样了。
真是小屁股欠打了!
“吃火锅呀,太好了,苏大哥,我最喜欢你做的火锅了。”周嘉敏忽然笑靥如花地说了一句,让苏宸把牢骚忘记,热情去下厨了。
没办法,周嘉敏是目前苏宸要留住的对象,只要熬到秋闱时候,就能够松懈一下了。
在秋闱之前,韩熙载就会想办法让他去一趟金陵,为大周后治病,一旦娥皇被治好了,她与李煜锦瑟和谐,那么周嘉敏自然就不会跟他姐夫苟合了。
如此一来,南唐的气数没准还能多延长一些年。
不过,这种靠稳住一个少女来救国的想法还是有些消极,苏宸打算一旦自己真的能够科举高中,步入南唐的朝堂,那么他一定会做出一系列规划,从教育办学、海外贸易、军队建设、治民国政、秘谍监察等多方面提出建议和举措,不觉能把南唐的命运单单放在李煜这个优柔寡断的人身上。
靠人不如靠己,李煜不靠谱的情况下,他觉得还是要催动韩熙载等人,多做一些事,排除异己也好,还是垄断朝权,最后目的,都是要把持朝政,让南唐朝着更强大的方向发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胡乱下去了。
当天晚上,诸女在苏府用晚膳,围在一起吃火锅,十分热闹。
临行前,苏宸交给了柳墨浓一个新的话本,说道:“拿去吧,第三部演这个,等演完这部,你随时可以赎身了。”
柳墨浓接过来一看,上面有四个字:《白蛇传说》
“这是类似《搜神记》的志怪题材的话本吗?”柳墨浓好奇问道。
苏宸答道:“不错,有一点相识,主要讲述一条白蛇,修行千年,化为人形,来到尘世间,以身相许,报恩男子的故事!”
柳墨浓闻言,觉得十分新颖,顿时来了兴致,随手翻看了第一场的开头: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勤修苦练来得道,脱胎换骨变成人……
“你们在看什么呢?”周嘉敏走上来询问。
柳墨浓转身,莞尔一笑道:“这是苏宸赠予我的新的话本,过几日演出,到时候嘉敏要过来看哦。”
周嘉敏点头道:“恩恩,那是一定,我现下可是柳姐姐的戏迷了。”
又闲叙了片刻,诸女相继告辞,各自坐上车,在夜色苍茫下,返回自家的府邸了。
苏宅院内变得清净下来,雨后的夜晚,空气清新,月光如洗。
苏宸站在院子内,开始练刀了。他心知肚明,大宋即将对巴蜀用兵,明年灭了蜀国,就是要消灭南汉,三年后会陆续对南唐试压,五六年后南唐与北宋之间,会持续进行战争的拉锯战,最后把南唐磨平拖垮,没有任何抵御能力。
1...7980818283...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