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事发之后,顺天府尹王杰亲自把人给接进了顺天府衙安置。
这还只是个开始。一直到傍晚为止,大兴县衙,宛平县衙,都察院和刑部门前,甚至就连登闻鼓,也被人敲了一次,总共四位御史被告发。而这四个人,全都是当初上窜下跳,攻谮朱家父子最凶狠的人。
层出不穷的消息接踵而来,张寿在赵国公府那一顿年中饭没能吃好。而等到他带了吴氏回去之后,接下来祭祖之后,又有三桩告状消息传来,朱家那顿年夜饭也没有吃好。朱莹甚至一怒砸了筷子,气势汹汹地说:“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和我家有什么关系?”
她说着就拍案而起:“要是我们朱家指使人做的,哪里会这样发动苦主四处告状,还让人家一大把年纪白发苍苍的老人去拿命告状?这简直是草菅人命!我看是有人纯粹想把水搅混,这是想替那帮嘴炮无双的御史张目呢!用这样的手段,实在太卑鄙!”
朱二本来还没想明白,可朱莹一说,他顿时恍然大悟,也跟着拍桌子道:“只要证明这些罪名都是子虚乌有,那这些乱喷人的御史就都洗干净了了!”
可他刚站起身,就遭到太夫人和九娘以及朱廷芳三个人六只眼睛狠狠一瞪,慌忙吓得坐回原位。正当他以为会挨上一顿训斥的时候,却不想九娘突然看向朱莹,单刀直入地问道:“莹莹,今天你怎么这么聪明了?这些玄虚是你自己想明白的?”
“当然不是啊!”朱莹理直气壮地重新拿回了筷子,这才气定神闲地说,“是阿寿说的。阿寿中午回去之前对我说,有一有二必有三,如果三四桩之后还有更多的,那么毫无疑问,人家就是想彻底搅乱这浑水,让我们朱家变成众矢之的!”
朱廷芳被朱莹这种不动脑筋只听人说还理所当然的口气呛得直叹气,可张寿告诉朱莹的话,正是他和祖母下午商议之后的判断,因此他忍不住挑刺道:“你那阿寿有没有说,朱家应该怎么办?”
“大哥,阿寿还没娶我呢,他还不是我的!”朱莹瞪了朱廷芳一眼,这才耸了耸肩道,“阿寿说,十有八九是咱们朱家的敌人,或者就是那几个御史捣鬼。而且爹这次出征,又打了胜仗,碍了很多人的路,再加上生怕咱们报复他们乱告状,当然是先下手为强,把水搅浑。”
她顿了一顿,这才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但阿寿说,什么事都没做的人不会留下破绽,可上窜下跳事情做得多的人,却会留下很多蛛丝马迹。有些人觉得自己很聪明,可那是自作聪明。所以,如果要说怎么办?嘿,那就是先什么都不做,看清楚别人的路数再说。”
朱二顿时很不服气:“什么都不做,就先看着?这岂不是显得我们赵国公府太好欺负了?”
“以不变应万变,这话大多数时候是没有错的,尤其是皇上正盯着的时候。皇上年纪不大,到今年却已经登基二十七个年头了,那些大臣的套路,看一天两天不明白,十年八年不明白,但看上将近三十年,他还会不明白?”
太夫人笑着示意李妈妈给朱莹挟了一筷子咸菜鸡蛋,见朱莹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有些愁眉苦脸地吃了,她就笑眯眯地说,“就如我爱吃这两口,也不管这大年夜,你们喜不喜欢吃,就让人做了端上来,夹给莹莹,莹莹还不得不吃。君臣相处,和这差不多,但更复杂。”
“朝廷有什么事要推行下去,势必要靠下头的大臣去执行,所以不同的君王做法不一样。若是强势的,不做就滚,甚至不做就杀,就如同秦始皇,鞭笞天下,莫敢不从。若是软弱的,便是大臣说什么就是什么,如同泥雕木塑,甚至傀儡。”
“就连明君,也要分两种。一种是如同唐太宗,一面和魏征默契配合,以虚怀纳谏的一面示人,但实则魏征所谏,大多数都是他其实打算去做的,两人只不过是互相得一个明君贤臣的名声。至于另一种,则是被动被贤臣裹挟,不得不照着大臣希望的那个明君去做,被人唾沫星子喷到脸上,还只能安之若素。”
太夫人一口气说到这儿,顿了一顿,这才又笑了一声。
“皇上不一样,他大多数时候都没什么坚持,对于内阁议定的事情,照此施行也就完了,可一旦谁以为,能够用公议和舆论压住他,那就是痴心妄想了。想想皇上最初亲政那一两年时的举动就知道,他这个人,吃软不吃硬。当年要不是太后,他真能和人拼个鱼死网破。”
九娘想想自己了解的皇帝性格,此时也不禁笑了起来,当下点点头道:“娘说得对,若是以为先下手为强,把水搅混就能玷污我们赵国公府的战功,那就太小看皇上了!”
众人说话间,门帘一掀,却是江妈妈进了屋子。今天赵国公朱泾没有回来,因此家中这个过年并不是特别热闹,祭祖之后,主人们在后头开席,仆役在前头开席,放了一些烟花爆竹图个喜庆,却没有请什么戏班子来取乐。
此时,江妈妈身上还带着几分烟火气息,屈了屈膝行礼之后就笑道:“太夫人,夫人,过年的赏钱已经都派发下去了,大家说,要过来磕头谢赏。”
“都辛苦一年了,不过是大家应得的,所以我就不留到过夜之后了。今年的赏钱奖赏的是他们今年勤勤恳恳,和明年却是无干。所以也不必磕头,他们自己记着,赵国公府素来赏罚分明,不养废物,但也绝不苛待人。朱宇还有朱公权的事情,我不希望再有了。”
太夫人见江妈妈连忙肃然应下,随即就要出去,她就叫住人说:“今天是除夕,这种大过年的日子,我们朱家不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计较。等过了子时,也就是明天新年,你和阿李照我之前吩咐的去安排。想要自污求脱罪?呵呵!”
见江妈妈答应一声就快步出门,她一扫儿媳妇和三个孙儿孙女,这才笑容可掬地说:“过了新年,我们赵国公府也该好好办几桩嫁娶大事了!”
此话一出,朱莹固然喜笑颜开,可朱廷芳却忍不住心头咯噔一下。妹妹和张寿的婚事,他已经瞧出来,那不只是家中祖母和继母赞同,就连皇帝也分明在推波助澜。可是,就算如此那也只有一桩婚事,哪里来的好几桩?
而即便是把朱二算进去,这也只有两桩……难不成是长辈们连他也一块算进去了?
朱廷芳想到,自己此次出征时曾经在路上巧遇了一个相士,人说他命太硬,冲克亲朋,他最初还不信,可想想自己出生未久便生母亡故,而后继母出走,再接着是定亲不久未婚妻早夭,如今回京更是骤然得知师母也撒手人寰……既然他是这样的命,何苦连累别人?
就在朱廷芳眼神闪烁的时候,太夫人却突然感慨道:“话说回来,明年京城还确实有很多婚事要办,一位公主两位郡主,如若不是永平公主不想嫁人,怕是还要再多一桩。”
“永平公主不想嫁?”朱廷芳顿时微微一愣,对于和妹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这位金枝玉叶,他印象很深,因为对方是和朱莹截然相反的性子。朱莹张扬,永平公主内敛;朱莹喜好华服美饰,永平公主偏爱清雅朴素;朱莹喜好骑马射猎,永平公主却喜欢琴棋书画。
当然,永平公主竟然喜欢八股文这一点,他始终觉得匪夷所思……
得到了朱莹添油加醋的回复,又听到张寿竟然被皇帝叫去陪着选驸马和仪宾,最终那脱颖而出的三人也全都来自张寿的半山堂,朱廷芳越发觉得张寿这未来妹夫有些说不出的神奇,这一走神,他就忍不住有口无心地打趣了朱莹。
“莹莹,论容貌永平公主比你稍逊半筹,论骑术射术你胜过她无数,但论才学心计,她却胜过你无数。从小到大,你们什么都要比,什么都要争抢,知道你这么喜欢张寿,她倒竟然没想到和你抢夫婿?”
“大哥,你真是学坏了!”朱莹顿时气得拿脚去踢人,结果脚尖蹬过去,触及的那条腿却犹如铁板一般,纹丝不动,她又怕伤着大哥,立刻缩回了脚。面对朱廷芳那若有若无的笑容,她就悻悻说道,“谁让永平没眼光,当初不但看不上阿寿,还纵容别人为难他……”
朱莹三言两语对朱廷芳说了当初月华楼那点事,又着重强调,张寿和永平公主后来就没怎么见过,连话都没说过几句,因此她底气十足。临到末了,她又来了两句霸气十足的宣言:“她是心高气傲的人,不会不要脸到和我抢夫婿!当然就算抢,她也绝对抢不过我!”
“阿嚏,阿嚏阿嚏!”
站在葛家院子里,看自己和吴氏带来和葛雍一块过年的一帮小家伙放爆竹,张寿被寒风一激,却忍不住突然打出了一连串喷嚏,而在他身边,阿六还在那自顾自地汇报情况。
“那个去顺天府衙撞鼓告状的老婆子,邓小呆说,王大尹已经让人指认了出来。是在外城一个土地庙旁边乞讨多年的乞丐婆,和什么地方望族毫无关系。”
张寿顾不得回答,回房先拿了一沓纸解决了形象问题,这才鼻子微微有些发红地再次出来。他笑呵呵地说:“反正去买通他们的人估摸着也抓不到,在别人看来,这脏水不是赵国公府泼的,那也是赵国公府泼的……没事,朱大公子都回来了,赵国公府有的是能人。”
阿六侧头看了看张寿,确定他这种撂挑子不管的口气不是开玩笑,而是当真,他顿时有些闷闷不乐地说:“可我让人去追查了。”
因为阿六刚刚说了一大堆话,此时却突然再次恢复了寥寥数字的语言习惯,张寿最初还没反应过来,等到他突然醒悟到阿六说的是让人追查,而不是亲自追查,他顿时连忙转身看向了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小子。
“你让人追查?你哪来的人?是花七爷?司礼监外衙?”不怪张寿想到这些兼具特务职能的家伙……实在是因为他亲身领教过阿六那差遣人的本事!
阿六有些不解地看着张寿,加重语气强调:“他们又不是张家的人!”
鉴于阿六上次还着重指出花七的归属问题,自己的归属问题,张寿顿时轻轻舒了一口气。但他随即便再次心中一紧,连忙问道:“那你让谁去追查的?咱家这些小子干不了这种事。”
“他们当然不行。”阿六露出了一个他们都是笨蛋的嘲弄笑容,随即淡然若定地说,“我找到了几个合适的人,他们谁能追查出结果,以后谁就是张家的人。张家不养废物。”
尽管阿六一口一个张家,这样的称谓张寿听着很满意,但是,阿六话里话外传达出来的讯息,那却让他哭笑不得,当下就板着一张脸道:“谁让你这么胆大妄为去乱收人的?”
当发现阿六不答话,只是盯着他的时候,张寿不禁更加为之气结:“怎么,你还想说是我吩咐你的?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
“那天从庐王府别院出来,你和大小姐说过,那座园子太大,也不知道要多少人洒扫。”
张寿简直觉得一个头两个大,不知不觉提高了几分声音:“可我说的是洒扫!”
“我现在招收的就是洒扫打杂的人呀!”阿六仿佛有些迷惑,“看家护院的人我还没开始看,他们也没这本事!”
张寿简直觉得自己犹如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谁家洒扫的人居然要有追查阴谋的本事?那是招仆人,还是招侦缉高手?
乘龙佳婿 第二百四十八章 过年
葛雍这两年过年都是孤孤单单一个人,纵然有学生们愿意过来陪他这个老头子,也被他毫不留情地撵了回去。以他这年纪,学生们也都是成家立业,下头一堆晚辈的人了,还来陪他这个老头子,岂不是不顾家?
可如今他多了一个年少的关门弟子,今年却是主动开口邀约了张寿——恰恰抢在了赵国公府的前头。他往年并不常常熬到子时,大多早早就睡下了,随即又被外间官民百姓的爆竹声惊醒,因此每到过年往往觉得烦,但今天却不同,老头儿竟是兴趣很好地守到了子时。
而等到看着张寿带来的那些小家伙噼里啪啦放响了新年爆竹,他终于忍不住打起了呵欠。早在邀请张寿的时候,他就叫上了吴氏,也预料到跟来的人会来得很多,所以发现张寿把家里的人不分上下都带来了之后,他不但不觉得烦,反而还很高兴,可再高兴,精神却有限。
所以,葛老师压根没发现,张寿在和阿六说过话后,就一直都有些走神。直到张寿亲自送他回房歇息时,他像是没听到这大年夜一大堆乱七八糟消息似的,把张寿指挥得团团转。虽说给其他人都准备了客房,但他坚持把张寿留着和自己同室而眠。
当然,靠墙那张花梨木大床是属于他的,而软榻才是属于张寿的。当坐到床上之后,葛雍就笑眯眯地端详着正弯腰为他透开被子的张寿。
“阿寿,你那大舅哥既然已经回来了,你的婚事也就快了。等朱泾那家伙回来,我就给你做个大媒,和他商量你这婚事。你呢,有空赶紧带人把庐王府别院给收拾收拾……对了,就你身边那点人完全不够,赶紧招人,不够我给你想办法,找两家妥当牙行雇几个人来!”
张寿没想到葛老师竟然如此全方位关心自己的终身大事,微微一愣之后,他就苦笑道:“老师说的招人,也是我本来想做的。可是,我身边有个行动力太强的小家伙,他做了件我压根没料到的事……”
张寿把之前和阿六那番交谈和盘托出,见葛雍无意识地开始揪胡子,他就又低声补充道:“阿六说他找的全都是地头蛇,老师你想想,这些家伙成天混迹于三教九流之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最是滑头不过的。这种人打听消息可以,但让他们安分做事,怎么可能?”
葛雍差点把胡子揪下来,这才呵呵一笑。他舒舒服服往身后大引枕上一靠,伸手指了指张寿说:“你小子,还是没看透阿六!你以为他傻么?会指望那些打探消息的人日后老老实实给你洒扫?呵,只要回头把查出端倪的人招一个进来,接下来没人敢往你家埋钉子。”
张寿顿时明白了葛雍的意思,当下不禁倒吸一口气,有些难以置信地说:“老师的意思是,他是千金买马骨……不,这词不够恰当……他招这么一个人来,是想向人表示,有实力查出所有仆役的根底?阿六居然还会用兵法?敲山震虎,一石二鸟之计?”
“谁知道呢?不哼不哈的家伙,未必就不聪明。”葛雍再次打了个呵欠,随即就懒洋洋地说,“至于赵国公府,对大年夜这些事情的应对,说不定也会出人意料……总之,既然朱泾父子平安,那就没大事,咱们看热闹就好!晚了,赶紧睡吧!”
见葛雍说完这话就直接钻了被窝,紧跟着就舒舒服服地眯了眼睛,竟是须臾就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张寿有些感激地看了一眼这睡相放松的老头儿,也没在意人到底是真睡,还是假睡,低声说道:“老师,我其实一直都很想对你说一声,谢谢。”
“当初在村里,要不是你突然跑来给我撑腰,就算我曾经对翠筠间里不少学生露出过真面目,但欺世盗名四个字只怕也是跑不掉了。而我到了京城,要不是有葛太师关门弟子这个名头撑着,就算有擒获叛贼的功劳,也绝对当不上国子博士。”
“而没有你在我身后,张琛他们不可能那么轻易服我;半山堂那些自视极高的公子哥们就不用说了,没有一个省油的灯;九章堂更是不可能那么顺利地重开招生。所以,你之前说我胸无大志,非要把那么多书都挂在你名下,其实我知道你知道的。”
我知道你知道,或者说你能猜到,那些教材其实背后有问题——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再天才再早慧,总有能力极限,不可能轻易写出那些书。即便最初兴高采烈当众认下我这个关门弟子的时候没察觉到,后来你也必定会有所猜测。
所以,张寿说完最后这句极度拗口的话之后,他就叹了口气说:“我觉得,如今大多数书院,进度有问题,七八岁的孩子学论语,和十几岁的孩子学论语,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师长和亲长都用天才的要求去衡量学生和晚辈,其实这不对。”
“算经也是一样,指望初学者一上来就看九章算术,只会把人都吓跑。所以,目前九章堂那快到极点的教学进度是特例,只适合九章堂那些算学悟性好的监生,不能普及。”
“我希望葛氏算学能够深入普及,让更多人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学起来。也许大多数人只要学会如何计算加减乘除就够了,没必要知道得那么深入,但是,就和我正在写的《物理》一样,其实,我希望更多人学会思考。”
说到这里,张寿轻轻吹灭了床边的灯,随即悄然回到了自己那张已经铺好床的软榻上脱衣躺下。之所以把正在写的自然第一卷改成了物理,是因为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物理两字更契合——并不仅仅是因为格物致理,其实他还是更喜欢自己的理解,物理乃是万物之理。
在他的学生时代过去之后,也觉得理科实在是鸡肋,既不如语文能够训练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如英语能在出国交流时学以致用,简直是出了校门就扔进垃圾桶,可后来他才渐渐品味到,对于普通人来说,理科培养的是思维逻辑,是一种看世界的眼光。
当他合上眼睛,渐渐进入梦乡的时候,呼吸均匀的葛老爷子却是再次睁开了眼睛,分明醒得炯炯的。看着头上的帐子,年纪一大把的老人很满意自己的眼光。
善抚民的循吏他见多了,明断案的清官他也见多了,能打仗的大将他见多了,开书院的山长他更是见多了……然而,和那些拿礼义廉耻教化百姓的大儒相比,张寿想要做的事情,却是截然不同。小家伙竟然想的是并不一样的教化。也许,人想的是开化民智!
如果换成某些人,一定会觉得这简直匪夷所思,甚至居心叵测,百姓全都会思考了,而不是由着皇帝和官员揉捏,让你干什么都干什么,那怎么行!可他却觉得那本来就是该走的路。要知道,葛氏从那位追随太祖的老祖宗那里,传下来了一句太祖皇帝的原话。
民智不开,国未明矣。
正月初一的清晨,张寿是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再次被惊醒的。他有些睡眼惺忪地揉着眼睛,足足好一会儿方才意识到这是借宿葛府。可等到缓过神的他支撑着坐起身时,却发现靠墙那张大床上,早就没了人,就连被子都已经叠得整整齐齐。
他有些懊恼地捶了捶脑门,暗道怎么睡得这么死,可当他刚刚掀开被子,趿拉了鞋子要下床穿衣,就听到了外头传来了葛雍吊嗓子的声音。他最初还以为那是在唱曲,可侧耳听着听着,他发现那是在读什么东西,再听着听着,就发现不对了。
这似乎、大概、可能、也许……不,一定是听雨小筑那十二雨写的桃花扇的台词!
张寿不知道葛雍是一时兴之所至,还是故意念给他听,慌忙飞快地穿衣,穿鞋,然后快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这是他在国子监号舍里住久之后的必备技能,因此不过须臾,他就把自己拾掇得干干净净,随即来到外间打开门。
虽说被扑面而来的冷风吹得打了个哆嗦,但裹紧大氅之后,他还是快步向葛雍走去。
“老师这么早就起了?怎么也不叫我一声。”
“你小子睡得和死猪似的,我就算掐你也未必会醒,怎么叫?”葛雍鄙视地斜睨了张寿一眼,随即就不容质疑地说,“幸好正旦大朝的时辰,太祖皇帝改了改,否则我才不会让你睡这么晚!赶紧吃早饭,然后赶紧去上朝,再接着回来跟我出去拜年。”
张寿顿时大为意外。要知道,京城因为官员太多,拜年这种事往往也就是虚应故事,大年初一各处投张拜年帖子表示心意就完了,即便是很熟的亲戚,过年也只派个晚辈去拜个年,否则亲朋好友根本就走不完。可要是放在葛雍身上,这习俗就不成立了。
就葛老师这年纪,这威望,这身份,这地位,不应该家里安安心心坐着等人来拜年吗?
葛雍被张寿那惊讶的目光看得恼羞成怒,当下没好气地说道:“怎么,当我是那些在家闲得没事等人给我磕头的老封翁?大年初一,我常常会去老齐老褚那儿溜达溜达,回来的时候,我那几个学生也应该来拜年了,你正好也见见你这些师兄们。”
顿了一顿之后,他就轻描淡写地说:“当然,路上要是遇见谁,我也能带你顺便认认人。如果家里人多,就出条子叫听雨小筑十二雨过来,跳个舞,又或者演场戏,岂不是热闹?”
前头的话都非常正经,也非常有道理,可听到最后这半截,张寿哪里还不知道,葛雍这是故意的!他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不解释了,当下就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等到吃完早饭,张寿赶去正旦大朝应付了一回差事,再赶回来草草吃了点东西垫饥,就随着葛雍出门,发觉老头儿大冷天坐车却每每打起窗帘往外瞅,但凡遇到熟人就停车,然后拉着他和人一块闲话家常,张寿不禁大为无奈。
葛雍赫然是个炫徒狂魔,尤其当半个时辰只走了三条街,停了整整七次,每次都是我这学生如何如何,他简直假笑到腮帮子都有点痛了。
拜访齐云山家一帆风顺,齐老太常本来就是个笑口常开,和气讲理的老头,张寿不但得到了劈头盖脸一通夸,而且带去的礼品全都由葛雍一手亲自包办的他,竟然还得到了齐云山的一个红包!葛雍不但不帮他推辞,甚至还一脸不拿白不拿的表情,在旁边推波助澜。
而在齐家吃过正经午饭后的褚家之行,就没那么容易了,张寿再次目睹了两个老小孩针尖对麦芒的好戏,最让人无语的是,两人还差点就要当场斗题——这次算的东西就高大上了,竟然是日食!无奈之下,他只能和褚瑛长子想方设法插科打诨,最终把葛雍给拽了走。
等到这两边跑完,他扶了葛雍上车预备回家的时候,终于忍不住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可刚刚坐定,他就听到外间驾车的车夫沉声说道:“老爷,刚刚听说的消息,昨天那些案子被涉及到的几位御史,他们家人在外头大声喊冤,说告他们状的人都是赵国公府指使的。”
“呵,瞧瞧,这果然是来了?”
葛雍笑容可掬地用手指头敲了敲车板,吩咐了一声回家,这才看着张寿,语重心长地说:“一边是告状,一边是喊冤,谁都可能看出来,那几个御史这一次把事情闹得天大,可是赵国公府呢?人可是安安静静,连个声音都没有。民间也许会因此觉得是有人构陷,可朝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