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乘龙佳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皇帝亦是眯了眯眼睛,脸上有些烦躁:“之前朕因败战而拿掉大同总兵和宣府总兵,其实已经有所预计,没想到竟然已经烂到了根子上!没有一个强项刚直的厉害人物坐镇,看来是难以根除那顽疾了!”
“如果皇上想要厉害人物,臣其实有个人选推荐。”张寿若有所思地开了口,可看到朱廷芳突然侧头瞥了自己一眼,目光中尽是不赞同,他哪里不明白朱廷芳是觉得自己不在其位瞎谋其政,他却只当没看见,若无其事地说,“臣觉得若要论强项,无人能及顺天府王大尹。”
此话一出,朱廷芳还没来得及反应,朱莹就已经跳了起来,忘乎所以地蹦上前去,大声叫道:“皇上,阿寿这个人选实在是太适合了!”
皇帝似笑非笑地斜睨了朱莹一眼:“王杰要是不在京城,你们日后碰到点事再扔去顺天府时,可就不像现在这么轻易了。”
知道皇帝说的是自己和赵国公府频频给王杰扔锅,张寿只能装成没听懂,煞有介事地说:“王大尹这样的强项之人,如果一味呆在京城,顶了天也就是敲山震虎,让皇族子弟,权贵之家收敛一点而已,再让京城百姓日子过得更舒心一点,但到了边镇……”
朱莹立刻心有灵犀地接上了张寿的话:“王大头到了边镇,那些骄兵悍将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我就不相信军中能从上头大将一直烂到每一个小卒,提拔几个还算好的,把那些贪腐无能的杀他一个人头滚滚不就得了?”
“女孩子,不要口口声声杀杀杀。”
皇帝没好气地瞪了瞪朱莹,见她丝毫没有悔改的样子,反而侧头去看自家长兄,满脸的痛惜和关切,他就沉声说道:“好了,小朱你就起来吧,你的陈情和劝谏,朕都听到了。朕居于深宫,不少事情都只能听下头禀报,而一旦耳目闭塞,那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眼看朱廷芳站起身来,吴阁老有点后悔今天凑热闹凑出了一场天大的是非。然而,当皇帝开始自叹耳目闭塞,作为内阁阁老,哪怕排位中不溜,领导责任从前都是其他人承担,可此时既然只有他一个人在,他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皇上,这是臣等身为辅弼的失察。”
“你不用说了。”皇帝摆摆手打断了吴阁老,随即笑容可掬地问道,“吴卿,你说如果朕任用王杰为宣大总督,这个任命如何?”
哪怕已经隐隐约约猜到了,可皇帝这么快提出来,吴阁老不禁有些踌躇。王杰的能力,已经在一任任地方官的过程中有目共睹,而王杰的品行和节操,只要看人在顺天府尹任上那不怕得罪人的强势,也能够确认无疑。然而,他眼下却着实担心,这会不会太矫枉过正。
按照朱廷芳的说法,赵国公朱泾已经杀了一批,这要是王杰跑过去再杀个人头滚滚……
想到这里,吴阁老不禁有些幽怨地扫了一眼张寿——你怎么就提出这么一个麻烦人选呢?
但吴阁老的犹豫并没有维持太久,只是片刻,他就已经做出了决断。他肃然举手一揖,随即沉声说道:“皇上,臣觉得王大尹这个人选非常合适。然而,宣大总督乃是要职,却也是最烦乱棘手的要职,臣认为王大尹应该要多带几个帮手。”
他说着斜睨张寿,意味深长地说:“臣听说,张博士在融水村教过的一个学生,很得王大尹赏识,没几个月就已经从白衣令史直擢户房典吏?这样一个精通算学的好苗子,何妨让他跟着王大尹去上任?”
见张寿微微一怔,他不等对方反应就连珠炮似的说出了接下来的话。
“而九章堂的那些监生们大多出自寒门,又没有功名,何妨也挑选两三个人跟随王大尹去历练一下?当然,时间不用太长,两三个月轮换一次,这样的历练,总能胜过闭门造车!”
吴阁老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就连不愿意动脑子如朱莹,都已经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更何况皇帝和朱廷杰?
然而,皇帝是感慨吴阁老卯足了劲把推荐王杰的张寿拖下水。至于朱廷杰,他直到现在方才意识到,祖母和继母都已经认定的他这未来妹婿,竟然已经隐隐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小势力,竟然已经渐成气候。
“皇上,吴阁老这个建议……臣也很赞成!”
张寿笑吟吟地说了一句,对着吴阁老微微一点头,眼见人表情瞬间有些僵硬,他就若无其事地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更何况如果只是做那些和实际脱节的题目,不能学以致用,那纵使皇帝支持九章堂,别人也会在背后觉得那是虚耗钱粮。”
因为如今的数学又不像经史,只做理论研究,根本就不可能。
“那好,就依吴卿和张卿所言。”
眼见皇帝一锤定音,吴阁老忍不住有一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错觉,心里非常不确定自己的推荐到底是遂了张寿的心愿呢,还是给人造成了麻烦。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大同人,哪怕出身小地主,可他哪里会不知道某些大将和本地商人是什么德行。
当下,他只能无可奈何地说道:“既如此,臣先行告退。”
见吴阁老心事重重地这就要告退离去,朱莹忍不住轻轻拉了拉张寿的袖子,得到的却是张寿一个让她姑且别出声的眼神的。果然,下一刻,皇帝就突然问道:“对了,吴卿跟着这些小字辈一块进来,是有事对朕说?”
吴阁老先是微微一愣,随即就忍不住暗骂自己简直是昏了头,听别人说事,结果把自己的正事给忘了!他连忙转过身来,有些尴尬地再次一揖行礼道:“臣兼管礼部,这是来替礼部转奏大皇子和二皇子选妃之事的。终选的十二位姑娘目前正在教习礼仪,这大过年的……”
没等吴阁老把话说完,皇帝就笑眯眯地说:“这终选毕竟还不是最后给朕过目后的终选,而且又撞上了过年,把她们先送回去吧,让她们好好和家人团圆过个年。唔,把宫中太后派给她们的宫人内侍也派过去跟着,让他们多分心看着一点。”
关于这个话题,吴阁老本来有挺多话要说,可此时他却一个字都不愿意多讲了,当下就匆匆告退离开,去消化王杰那个煞星即将光临他家乡的消息。而他这一走,朱莹就完全放松了下来,当下就连忙凑到皇帝身边。
“皇上,我大哥这样甘冒奇险,建功立业,你可得好好赏他!”
朱廷芳一张脸顿时红成了虾子,下意识地阻止道:“莹莹,别瞎说!”
张寿只觉得,逗这个看似冷峻的准大舅哥很有意思,看到朱莹使劲对他打眼色,他就横插一杠子道:“皇上,之前在赵国公府庆安堂,九姨一眼就看破了朱大公子身上……”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朱廷芳就恼羞成怒地叫道:“张寿,你不要多管闲事,不许胡说八道!我自己的事情我比谁都清楚……”
“你清楚,但是朕不清楚。”皇帝嘴角微微一勾,随即不容置疑地吩咐道,“柳枫,给朕把太医院陈院使叫来!就说……嗯,就说莹莹头疼病犯了!”





乘龙佳婿 第二百四十四章 历法和伤痕
尽管朱廷芳恼怒地瞪朱莹,但朱大小姐又不是吓大的,他的怒视一点作用都没有。不但没理会朱廷芳的怒视,朱莹甚至又跑到皇帝身边,有些懊恼地埋怨皇帝不应该用头疼病犯了这借口来叫太医院陈院使过来,结果却挨了皇帝龙目一瞪。
“得了便宜还卖乖,不说你头疼,难道说朕头疼,说张寿头疼?也就是为了你,朕才能急急忙忙把陈院使叫过来!”
张寿见朱莹顿时讪讪的,而柳枫则是快步应命而去,他知道自己用不着再操心什么,当下就在那默默思量吴阁老提出,自己又认同的那个建议。
对于邓小呆要跟着王杰去趟那样的浑水,他自然免不了担心,可他更知道,王杰不在,邓小呆在顺天府衙中,哪怕有其舅舅的照料,可绝对不会受到新任府尹的待见,说不定那些同僚也会暗中排挤,还不如跟王杰走,看看能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至于九章堂的其他人,可以说其中多数都是做过帐房之类的营生,如果每次分拨三五个人去辅佐王杰,那么也算是术业有专攻。然而,这些人的课业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脱节,既然如此,他不但需要让他们带上课本,而且恐怕还需要把相应习题也布置下去。
除此之外,他要不要把齐良也先派过去跟着王杰?当然,如此一来,他就算把自己的头两个学生都送去给王杰当左膀右臂了,换作是王杰之外的官员,绝对会认为他是安插私人。
张寿这一走神,正在和皇帝胡搅蛮缠的朱莹没注意到,朱廷芳却注意到了。可正因为发现了这一点,他心里着实有些纳罕。他毕竟是世家子,从小见皇帝的次数挺多,在皇帝面前能够冷静自若一点,那也不奇怪,但张寿刚刚谈吐自如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还敢……走神?
当朱廷芳一而再再而三往张寿看去时,皇帝也因此发现了张寿的发呆。他心念一转,这就笑眯眯地说:“张寿,前些天葛老师和朕说过重修历法的事,你怎么看的?”
一面想自己的心事,一面少许分点神注意一下另一边的动静,以防别人问自己的时候,他却只能呆愣以对,这是张寿从前在学校的时候就练出的绝学,那会儿他常常能够做到这样的壮举,明明在打盹,可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后,突然点他回答的时候,他却能对答如流、
此时,张寿便在皇帝直接叫出他的名字时清醒了过来。然而,这一次的问题他却没法回答,不但没法回答,他甚至不得不苦笑道:“皇上,臣对历法没什么研究,这种事情,不是理应交给钦天监吗?臣这个外行人不好置喙。再说,老师不是已经请求四海测验了?”
皇帝却不紧不慢,不依不饶地问道:“你的意思是,朕最好让你在钦天监也挂个职,你才好去和钦天监的人一道重修历法?要是朕不发你这份俸禄,你就不给朕干活?”
“臣不是这个意思。”见皇帝分明是蛮不讲理了,张寿顿时一个头两个大,当下他干脆把心一横,直截了当地说,“历法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且,任何一个历法都需要一个归元点,就比如上元积年里的上元,这个点很难计算。”
说到这里,他就用更诚恳的态度说:“臣虽说在算学上小有天赋,但很遗憾,不包括历法,因为臣对天文没什么研究。”
“哦?”皇帝眼神闪烁,突然似笑非笑地问道,“不是因为之前朝廷对钦天监为官者不许任他职的禁令,以及对民间天文星象学的禁令,你才不愿意去碰历法?”
“当然不是。”张寿满脸的正色,“臣的老师葛太师不是曾经执掌过钦天监一阵子吗?齐太常不是也曾经执掌过钦天监一段时间吗?英宗皇帝和先帝睿宗皇帝都已经破了这个禁令,而且钦天监如今也有不少精通算学和天文的人,不用外人来指手画脚。”
见皇帝似乎不那么相信地端详自己,他就索性轻描淡写地说道:“如果让臣这种外行人来编历法,臣就只能用一个省事的法子,比如说,统一每年天数,一年十二个月,一三五七八十腊,这七个月每月三十一天,二月每月二十八天,其余月份三十天,正好三百六十五天。”
他只当没瞧见眉头都快拧成一个结的朱廷芳,自顾自地说:“然后,每逢四年为闰年,闰年的话,二月加一天,为二十九天,一年三百六十六天。而每隔百年,不能被四百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二月仍为二十八天,能被四百年整除的就是闰年。”
反正说都说了,他自然是说得头头是道:“至于起始点年份怎么算,唔,可以把新历和现在历法对照一下,根据二十四节气的日子而定。这个简易历法,每月四五号一个节气,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左右,又是另一个节气,十二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正好二十四节气齐全。”
说到这里,张寿就一摊手道:“这样一个简易的历法,就是臣一个历法门外汉的能力极限。皇上如果让我去和钦天监那些官员一道重修目前通用的那种复杂历法,臣大概只能做一件事……装病,或者说,装伤。”
“张寿!”朱廷芳终于彻底听不下去了,怒喝打断了张寿的话,“历法乃是何等重要的东西,耕种渔猎往往全都要靠历法而行,你怎能如此儿戏!”
谁让皇帝竟然要问我历法的?这次去算了历法,下次是不是还要我算日食月食?再下一次是不是还要算某些彗星出现的日期?我哪有这种经验!再说,这种玩意预测太准也许会引起朝臣惊骇甚至提防,预测得不准,却会成为别人攻谮我的借口。我干嘛自己给自己挖坑?
张寿腹诽的同时,脸上却淡定地说:“皇上,臣刚刚说过,臣只有这样省事的法子,朱大公子都说臣儿戏了,请皇上务必另寻高明。”
皇帝又好气又好笑地盯着张寿审视了好一会儿,见人依旧淡然若定,他便突然侧头问朱莹道:“莹莹,你觉得你家张郎这历法瞎掰得如何?”
“皇上都说是瞎掰了,那还问我干什么?”朱莹不满地哼了一声,随即就嗤之以鼻道,“我又不知道历法是根据什么东西编的,我只知道,反正那大明历挂在那,每天撕一页,我也就知道今天是哪天就够了,其余的我才懒得管,平常人也就是婚丧嫁娶看看吉日而已。”
可说到这里,她突然话锋陡转道:“但是,阿寿这也就是随便说说,别说钦天监,朝中那些老顽固也是绝对不会接受这种新的简易历法的,所以皇上你就别难为阿寿了。他又不是无所不能,哪里就真的擅长所有要求计算的东西?”
她可是看到张寿悄悄对她打手势了,要不,她铁定帮着张寿说话,死也要把现在的历法改成张寿说的那种。可既然张寿自己都不希望趟浑水,她当然要帮人推掉这个麻烦差事。
要是去钦天监和那些整天看星星的白发老头儿打交道,张寿的空闲时间岂不是更少了?
皇帝本来也只是在等太医院陈院使来临之前,突然想到了历法这件事,于是随口一问,谁知道张寿竟然真的煞有介事提出一个想法,尽管他听着只觉得匪夷所思,但却也感觉到,张寿并不是随口那么一说,而是仔细考虑过的。
虽然他不会真的采纳,可对照张寿从前那些有趣的主意,他还是决定回头和葛雍说说,嘴里却调侃道:“既然你一再推辞,那就当钦天监没这缘分,朕也正好可以少发你一份俸禄。”
一听这话,朱莹顿时不干了:“皇上,你说得像真的似的,除却冬至的特赐,阿寿是拿了三份不假,可他的俸禄,户部那却是只发一份六品的,哪里有三俸?”
努力想要保持沉默的朱廷芳终于听不下去妹妹的胡说八道了,当下咳嗽一声道:“本朝官员兼任他职的不少,但一般除非特旨,也就是发官阶最高那个官职的俸禄。张寿年纪轻轻就已经官居六品,正是皇上殊恩,莹莹你怎可非议?”
皇帝原本就只是一句玩笑话,朱莹使小性子反驳,对他来说也就是聊为取乐的小插曲,可朱廷芳这么义正词严地责备,他反而就觉得没意思了。
朱泾这位长子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太直……难不成都是和前兵部侍郎刘志沅学坏了?
然而,当太医院陈院使匆匆赶过来之后,皇帝方才发现,他还是低估了朱廷芳身上的伤。
尽管之前逃过了祖母和继母的检查,可在陈院使已经赶到,皇帝又是沉下脸坚持的情况下,哪怕朱廷芳再不情愿,也只能磨磨蹭蹭地解开了身上外袍,继而又脱去了内层夹袄和贴身丝衣,随即又除去了几乎包裹整个胸腹和右胁的大量白绢。
当那纵横交错,有的愈合,有些却依旧还能看出鲜红色的伤痕显露出来时,每一个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朱莹更是下意识地就想冲上前,却被张寿死死拉住。
“大哥,你难不成是在千军万马当中独自冲阵吗?怎么会受这么重的伤!”
见朱莹嚷嚷的时候已经是气得带出了哭腔,张寿看了一眼面色同样难看的皇帝,他不禁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而太医院陈院使满面惊愕地盯着那些伤痕看了好一会儿,随即才赶紧上前仔细查看,不一会儿就做出了判断:“一处最深的伤口是右胁穿刺伤,尚未痊愈,多处劈砍伤,胸腹这边伤口最长,另外几处倒是不太打紧。但剩下的这些纵横交错的伤痕……”
陈院使踌躇了一下,这才接着说道:“剩下的伤更像是挨了鞭笞。而且这鞭笞乃是含恨而为,下手很重。”
怕不得挨了几十下!可谁会对这位赵国公长子,未来的赵国公府继承人下这样的狠手?
难不成是赵国公朱泾本人?不至于啊,朱廷芳品行操守在京城贵介子弟当中可以说是顶尖的,文才武略也相当出众,朱泾吃饱了撑着要这么折腾自己的儿子?就算是在军中犯了军法,也不至于动皮鞭啊!要知道,因为鞭笞比军棍更容易出现死伤,太祖的时候就严禁了!
听到鞭笞两个字,朱莹一张脸顿时变得杀气腾腾,哪里还想不到大哥这伤是怎么来的?毫无疑问,那绝对是被北虏俘获过去之后经受的苦!因此,她根本没心思听陈院使在那小心翼翼对皇帝说的医者废话——无非是不妨事,小心敷药调养,直接怒气冲冲转身就走。
可一出乾清宫,她踉跄往前走了几步,就毫无淑女仪态地一屁股在那高高的台阶上坐了下来,随即把头埋在双膝之间,眼泪禁不住掉了下来,却是死挺着没有放声。
这一刻,她忘了皇帝是以她犯了头疼病为由,把太医院陈院使给请了过来,她这匆匆出来,这么一哭,无疑让皇帝的苦心化作了乌有。
她只知道,自己这一刻恨极了狠心的爹,恨极了那些见死不救的将领,更恨那些下手毒辣的北虏,一想到大哥如果这次不跟着爹出征,也许就不会陷入绝境,她就更难受了。
可就在她自怨自艾的时候,她突然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轻抚自己的发角,眼神迷离地微微侧头一看,她才发觉是张寿,而他的手指间,赫然缠绕着自己那燕尾髾。可是,她却一点都没体会到从前那种旖旎,使劲咬了咬嘴唇,竟是再次低头伏在双膝之间。
“莹莹,别使小性子,皇上都为你特意请了太医院陈院使来,你这一走,他岂不是尴尬?”
张寿干脆伸手按在朱莹肩头,见她微微颤抖,却仍然没有回答,他就低声说道:“你气恼那些之前诋毁你爹和你大哥的人,这份心思,皇上当然能理解。这世上是有些人不上战场,不干实事,成天只是以喷人为生,可你生气也不能和自己过不去。”
他一面说,一面用眼角余光扫视了其他人一眼,见不远处把守乾清门的侍卫依旧身姿笔挺,背对他们的身子动也不动,而院子里寥寥几个宫人也都在认真洒扫,似乎并没有人在看他们,仿佛对他这个借口置若罔闻,他就顺势伸手去拉朱莹。
这一次,朱莹没有反抗,很轻易地就被张寿拽起身,随即被拉进了乾清宫。等到重新回到东暖阁,她的眼圈还有些发红,尤其是看到陈院使正忙着重新为大哥包裹伤口时更是如此。
而皇帝也听见了刚刚张寿在外头那明显是说给别人听的话,此时就淡淡地说道:“因言降罪,到底容易引人不服,但朕会给赵国公父子一个公道的。”




乘龙佳婿 第二百四十五章 让轿
即便身上的伤势到底是没有瞒住,但当离开乾清门之后,朱廷芳还是郑重其事告诫了朱莹和张寿,吩咐他们不要把事情告诉太夫人。然而,朱莹轻哼一声,直接把大哥这个自认为很合理的要求给打了回去。
“娘都已经看出来了,你还想怎么瞒?你以为祖母是能够随便糊弄的吗?”
朱莹阴着脸看都不看大哥一眼,也同样不去看刚刚在人前拿她给大哥当幌子的张寿,低声嘀咕道,“你敢做就别怕挨骂!再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能管住你身边每一个人的嘴,可你还能管住那些北虏的嘴?说不定他们巴不得把你受辱的事宣扬得人尽皆知!”
出宫这一程路是什么都知道的乾清宫管事牌子柳枫亲自送——即便是对于赵国公府这样皇帝一向亲近的人家,这种殊遇也并不常见,再加上柳枫一脸生人勿近,别人自然躲开远远的。所以,他保证了后头三位说的话没外人能听见,可却也使得自己一字不漏都听见了。
此时此刻,他就只听得那位身上伤痕多得连他都头皮发麻的赵国公长子开了口。朱廷芳的话很简单,但声音一入耳,听明白那意思,他就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那个火器营里的虏寇,我们都杀了,一个不留。”
朱廷芳说着顿了一顿,随即叹了口气说:“在那边的时候,我们个个蓬头垢面,动辄挨打,谁还记得挨打的是谁?后来我被挑了上去做火器,也就没受那样的苦了,至于那些刀伤,有的是最初那一仗留下的,有些是最后剿灭那火器营的一仗里留下的。”
“而且,是我在北虏的手中挨过鞭子屈辱,还是我带人混进去,而后又直接里应外合完全端掉了火器营,他们更屈辱?当然,他们也许还留着如何做火器的图纸,也许还有那么一些工匠,但要重新开始,却又要花费时间。最重要的是,那走私硝石线路,再也保不住了!”
看了张寿一眼后,朱廷芳就哂然一笑道:“我不想让人知道我受了伤,那是因为我不想让祖母和母亲担心,也不想让你担心。更不愿意让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觉得我受了伤,朱家就能让他们有机可趁。但是,我绝对不是忌讳我之前那段败战又被俘的经历,莹莹,你懂吗?”
张寿见朱莹再次咬着殷红的嘴唇不做声,他只觉得自己进一步摸准了一点朱莹这位大哥的脉络。毫无疑问,这是个骄傲自负,却又刚强坚韧的人,所以不容许自己在人前露出丁点软弱,这样做人很累,但作为长子和长兄,这样的担当却很可贵。
“哼!”朱莹最终轻哼了一声,只当是就此回击了朱廷芳那番教导。当出了东华门,她却只见柳枫一招手,随即竟是一乘驮轿慢悠悠地过来了。
1...9899100101102...4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