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大郎,你之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这脸……”
朱廷芳若无其事地呵呵一笑:“刀箭无眼,既然是上阵,总难免磕磕碰碰,都过去了,不妨事的,祖母别担心。”
然而,太夫人固然上上下下端详着长孙不放,九娘也忍不住皱眉审视这个年长的继子。她的目光顺着朱廷芳那破相的脸往下移,又仔仔细细端详着他那动作,随即目光突然一凝,当下沉声问道:“大郎,你这胸腹和右胁,是都受过伤?”
朱廷芳早先出去时,没想到一向性格最倔强的继母会回来,此时他也同样没想到,九娘竟然摒弃了当年看破不说破的一贯性格,直言不讳地说出了他身上的不妥。见太夫人面色大变,抓住他的胳膊死不肯放,他只能把张寿的事情先放在了脑后。
“祖母,娘,征战沙场,总不可能一点风险都不冒,就好比爹身上从前还不是伤疤处处,没几块好肉?我还年轻,这些皮肉之苦,调养一阵子就好了……”
见刚刚还对自己横眉冷对的朱廷芳在软榻前单膝跪了下来,放软态度,满脸诚恳地安慰两位长辈,张寿见一旁的朱莹满脸不得劲,便不动声色地挪到了她身边,低声说道:“你不去帮着安慰安慰你祖母和你娘?”
朱莹面色变幻了一阵子,突然一把拉起张寿的手就往外走。而她的这一举动顿时惊醒了朱廷芳,他回头看去时,恰只见那一对少年男女消失在了门外。他心中咯噔一下,可紧跟着,一只手就重重放在了他的肩头。
“大郎,你不用说那些虚词安慰我们娘俩!男子汉大丈夫,流血流汗不流泪,你从小就是这样不说苦的性子,可正因为如此,你说没事,我们才没办法相信!我知道你这么久不在,惦记着家里,惦记着我们,惦记着你妹妹和未来妹夫,还有你二弟……”
太夫人猛然语气一顿,一字一句地说:“可现在,你自己最重要。”
当太夫人正试图撬开长孙那张嘴,问出人之前失踪的那段时日,究竟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庆安堂门外院子里,朱莹不耐烦地撵走了那些丫头和仆妇,这才面色复杂地看着张寿,随即轻声说道:“阿寿,我刚刚和大哥久别重逢,忍不住……忍不住抱了抱他!”
张寿顿时愣住了。却不是因为人家兄妹忘情之下的拥抱,而是……朱莹竟然对他坦白这种事!难不成她觉得他是这么小气的人吗?可再一想,他的脸色就渐渐变得凝重了下来。
“你抱你大哥的时候,他的反应是不是不对?是脸色不对,还是忍不住痛哼一声?”
“都有!”朱莹见张寿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不由得面色稍霁,但还是忍不住拽着张寿的手不放,“阿寿,大哥一向是最坚强的人,小时候他练武受伤,大多一声不吭,而且我刚刚迎接他的时候,还听说他是骑马到了家里后门的。”
“可我刚刚抱他的时候,一时激动,再加上……再加上恼火他这样突然袭击,所以我很用力,大概就是这样挤压到了他的伤口!”
朱莹越说,表情越是烦乱:“你说,我们现在要不要请个太医来?”
张寿微微沉默了片刻,见玉棠玉兰和李妈妈等人竟是突然一声不吭从房里鱼贯而出,李妈妈出门时,还对朱莹使了个眼色,偏偏大小姐压根没瞧见,他就一声不吭地拉着朱莹又进了屋子。跨过门槛的刹那,他就只见朱廷芳已经被九娘直接扒去了身上外袍。
面对这一幕,他忍不住瞅了一眼身边瞪大眼睛的朱莹,再看到听见动静回转头的朱廷芳满脸狼狈和羞怒,他就轻咳一声道:“朱大公子先回家,应该是因为担心家里,可你是征战在外的领兵将领,如今回京,哪怕兵部已经封印了,难道不应该先求见皇上吗?”
“对对,我险些就因私废公了!”朱廷芳简直觉得张寿这借口找得恰到好处,连忙伸手就想要去夺继母手中那件外袍,可伸出手却抓了个空。无奈之下,他干脆急忙后退两步,一本正经地说,“我这外袍确实也不适合再穿出去,我回房换一身衣服,先进宫去见皇上!”
眼见朱廷芳逃也似的离去,张寿见九娘面露嗔怒,而太夫人则似笑非笑看着自己,他就没事人似的冲她们一笑,却是依旧拽着想要去追长兄的朱莹不放。
“太夫人,九姨,莹莹。大公子是大人了,有些事情他有他的主意,我们虽说关心他,但也不要逼迫太甚,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他受伤的事情,赵国公也应该知道,但既然放了他回来,那肯定有所预计。当此之际,与其让外头人都认为他一个奏捷的骁将身负重伤回来,还不如让他先硬挺着,成全他在人前硬要装成若无其事的愿望和决心。”
朱莹本待反驳,可眼珠子一转,她就大声说:“那好,我和阿寿陪大哥一块入宫!”
乘龙佳婿 第二百四十二章 慈不掌兵
朱廷芳很后悔,为什么要一回来就径直回府。要知道,他只是为了先看看那个让眼高于顶的妹妹朱莹一见倾心的乡间少年张寿,到底是何方神圣,不但能得到祖母和继母青眼相加,竟连皇帝也颇为信赖重用,更让那些只会享乐的纨绔子们敬畏有加。
如果不是他回了府,他就不会被妹妹朱莹窥出破绽,就不会被继母一眼看出身上有伤,就不会在祖母那严厉却关切的眼神下,被继母扒了身上外袍,就差没被勒令坦白事实了。
而如果不是他回了府,此时他也不会因为张寿出言替自己解围,而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接受朱莹和张寿一同入宫这个事实。
身为赵国公府的未来继承人,他也是常常入宫的,可此时此刻在东华门一站报上来意,没等宫中回复,他就得以长驱直入,他很清楚那是沾了朱莹的光。虽说皇帝从血缘上来说,算是他的表叔,可实则却是君臣,他从来没办法像朱莹那样在皇帝面前散漫随便。
从东华门往内走了不多久,却要路过内阁所在的区域。尽管如今各家衙门都已经封印,内阁也只有一位阁老两位中书日常值守,再也没有往日里人来人往的熙熙攘攘,但一行三人还是无巧不巧地和内阁中出来的一位大员撞了个正着。
那正是一贯有好好先生之称的吴阁老。
一见三人,吴阁老先是一愣,随即就笑容可掬地叫道:“朱大公子这是回来了?吉人自有天相啊,不枉太后为你在佛堂请了长明灯,亲自为你抄了几卷经书,皇上也是连日念叨。”
朱廷芳还是第一次听说太后和皇帝为了自己的安危如此上心,此时便打算说几句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可他却没想到的是,吴阁老笑眯眯冲他点头过后,竟是又看着张寿道:“张博士,你那些学生真是不得了,昨天还居然还有人结伴探讨功课?用功到让很多人汗颜!”
再次听到有人说张寿的学生用功,而这个人还是堂堂内阁大学士,朱廷芳就是之前再怀疑,此时也有些信了。但他还是忍不住问道:“是九章堂那些研修算经的寒门子吗?”
“呵呵,那些寒门子用功,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我都不用说道。就是因为那些用功的家伙,好几个都是往日京城里出了名一事无成的纨绔子,我才忍不住感慨。当然,也不是人人如此,可半山堂中哪怕只有那么一二十个用功的,那都已经很难得了。”
见吴阁老一边说,一边笑眯眯地端详自己,张寿就瞅了一眼旁边的朱莹,见大小姐满脸都是得意,他不禁暗想,让好学生用功不稀奇,要让差生用功,当然得放个诱饵在前头吊着。
他之前在布置功课的时候就放下话去,鼓励众人抱团取暖,集思广益。功课完成好的那一组人,可以得到实际历练的机会——这个历练,曾经在翠筠间中呆过的人得到了再明白不过的暗示,那就是赵国公府和他共同出资,为整个小组量身打造成才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张武和张陆这种明明只开了家小小织染坊,却直接被天子过问的例子……当然,也包括婚事。也不知道朱莹怎的说动了太夫人,太夫人竟一口答应,替那些浪子回头的家伙出面做媒。
当然,至于赵国公府出资,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朱莹直接预支了两家嫁妆铺子的结果。
然而,朱廷芳却并不知道其中玄虚,去看张寿时,却发现他和朱莹双目相对,眉眼中仿佛含情脉脉,他顿时就心情更加微妙了。于是,他也忘了顺着吴阁老刚刚的话头颂圣,匆匆敷衍了两句就想走,谁知道吴阁老竟是主动走上前来。
“正好,我也有事请示皇上,和你们一块去乾清门吧!”
和饶舌的吴中书性格类似,吴阁老也是一个很健谈的人。至少有这么一个人在身边,那就丝毫不用担心冷场,因为他一个人就能用各种话题把所有人都串起来。
而朱莹本来就是爱说笑的性子,张寿也言谈自若,于是,不善言辞……或者说并不喜欢多说话,而是更喜欢多做事的朱廷芳不知不觉就被动参与到了各种话题当中。等不知不觉到了乾清门时,他就发觉,自己对张寿最初的那种挑剔意识竟是淡化了很多。
仔细想一想,一个从小在乡间长大的少年,哪怕面对的是阁老当中脾气最好的吴阁老,却能谈笑风生,他至少不用再纠结对方那实在和朱莹太不相称的出身了。然而,想要让他承认寒门出贵子,那却还是不够。
往日朱莹过来,往往都是眼尖的宫人又或者内侍看到了跑进去报说,压根没人拦,但今天多了吴阁老朱廷芳和张寿,朱莹也就很讲礼数地陪着一块等在了乾清门,不消一会儿就只见乾清宫管事牌子柳枫一阵风似的迎了出来。
这位宫中数一数二的内侍如今再也不敢投机了,对着张寿那也是笑容可掬,客客气气地把所有人都请进了乾清宫——哪怕按照规矩,这些来意各异的人应该分批觐见。果然,人才刚进乾清宫,他就听到了皇帝的声音。
“来都来了,都不是外人,一块进来吧!”
要是换成性格强硬的首辅江阁老,又或者绵里藏针的次辅孔大学士,闻听此言少不得会鲜明表态痛陈不妥,但吴阁老再次发挥了自己好好先生的个性,却是笑呵呵地说:“我本来就没什么要紧事,倒是朱大公子你是刚回京的大将,一会你先说,我也等着听听之前的战况。”
朱莹也抢着说道:“大哥回京本来应该先公后私的,但他惦记我和家里长辈,先回了家一趟,他一路风尘仆仆,回家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所以祖母和娘不放心,我和阿寿就陪他来了。大哥你一会儿在皇上面前可不许轻描淡写,你说的话我要原原本本禀告祖母!”
朱廷芳根本还来不及说什么,就被众人顶在了前面,当下只能暗自苦笑。按照他的本意,并不想渲染之前的惊险和困苦,可进入东暖阁之后,他才刚行过礼,就只听上首传来了砰的一声,却是皇帝直接重重拍了一记扶手。
“好你个朱廷芳,总算是好端端地回来了!少来虚礼,好好给朕说说,之前你那号称大败,而且连人都失踪不见的那一仗,到底是怎么回事!”
知道皇帝就是这等脾气,朱廷芳只能定了定神道:“皇上,臣头一次出征,全无经验,即便是偏师,原本也是轮不到臣去率领的。但当时因为哨探全灭,甚至那些靠近边墙的牧人,也都翻脸劫杀我军,甚至还有往塞外走私违禁之物的不法商人里通北虏,军中一团乱麻……”
他顿了一顿,见一旁朱莹死死盯着自己,脸上却有些疑惑,而张寿则是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一贯笑眯眯的吴阁老脸上也没了笑意,他就知道,妹妹固然还没反应过来,但张寿和吴阁老却分明已经猜到了什么。至于皇帝……那张带着淡淡笑容的脸,他从来没看透过。
轻轻吸了一口气,他就沉声说道:“父亲召集麾下众将议事,发现山头林立,全无战意,便暗地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假装受不得激将而立下军令状,然后带兵出征,实则……实则作为诱饵。”
朱莹顿时浑身冰冷,脸色煞白。她以为自己会大声怒喝,爹怎能这样狠心无情,可话语却噎在喉咙口说不出来,直到觉察到有人轻轻握住了她的手,她侧头看到那是张寿,这才觉得身上渐渐有了些温度。
而吴阁老也没有说什么赵国公胆大之类的评论,而是完全保持了沉默。而皇帝忍不住用手指轻轻敲着扶手,好半晌才叹了一口气道:“你爹多年不曾掌兵,再加上之前大同总兵虽然被罢官,麾下故将却是盘根错节,也难怪他居然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儿子头上!”
皇帝说着就霍然起身,继而直接走到了朱廷芳面前:“慈不掌兵,这话固然不假,但你爹他也不想想,就你这么一个成器的儿子,等你二弟磨砺出来,却还早得很!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怎么办?赵国公府怎么办?他想过你祖母会如何伤心吗?”
朱廷芳微微低下了头,随即沉声说道:“父亲说,去冒险的并不仅仅是他的儿子,还有其他人的父亲,儿子,兄长,弟弟……他既然拿别人的命去拼,去赌,总不能却让自己的儿子呆在安全的地方。而除却我之外,他带来的其他几位将军都有各自的作用,不能大材小用。”
再次顿了一顿,他的声音又低沉了少许:“他还说,相信有我领兵的话,至少能保证败而不溃,能让更多的人活下来。毕竟,这次不是诱敌深入。”
朱莹本来就已经听得揪心至极,此时更是忍不住死死抓住了张寿的胳膊,生怕听到接下来那些更惨烈的细节。而张寿轻轻拍着朱莹的手,随即就抬起头来看向了朱廷芳。
“朱大公子,赵国公此举,确实称得上大公无私,但是,冒风险的毕竟是你,不是他,这甚至还比不上他自己身先士卒来得感人。而且,他难道就没有想过,即便他让你领兵,被丢出去当诱饵的那些将士,知道之后也未必甘心?”其实他这话,是替朱大小姐问的……
朱廷芳没想到张寿竟敢这样非议自己的父亲,可看到朱莹竟然也露出了极其赞同的表情,他的心情就更加复杂了,当下就淡淡地说:“皇上也说过了,慈不掌兵,军营之中只有上下,没有父子。而且,除了我之外,我的麾下没人知道自己是诱饵。”
“而在我那一支偏师之后,父亲派的是大同两位悍将带两支兵马包抄,结果一如所料,他们按兵不动,坐视我中伏。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父亲坐镇大同只是一个假象,在我中伏之后,趁着敌军后撤,他带着一支精锐兵马赶到,将那一支北虏的后军吃掉了。”
“而事后,父亲挟小胜之威,拿下那两位坐视不救的大将,而我那败兵之中前去求救却险些被灭口的信使,则是成了最好的证人。要知道,我带的是大同中卫的兵马,和那两位麾下的兵马同气连枝,主将坐视友军求援而不救,甚至试图杀人灭口,军中当然一片哗然。”
“为了先肃清军中败类,父亲封锁了大同城中和附近多座军营,坐视败讯传回京城,先斩后奏,杀了那两个将领,又提拔了不少低阶将领……多亏皇上圣明,并未催促父亲速战,也没有如朝中鼓噪那般派人督战,这才有之后的胜果。”
尽管朱廷芳语气平淡,但在场众人全都能从他那轻描淡写的口气中,听出那其中蕴含的杀机和危险。尤其是他更多的视角全都集中在赵国公朱泾身上,却压根不谈自己的中伏和败战,更不提之后如何逃出生天,再次创造了奇迹,自然就引来了别人更大的不满。
而其中最不满的,不是别人,正是朱莹。“大哥,你够了没有!”怒喝打断了朱廷芳,大小姐就硬梆梆地嚷嚷道,“皇上也好,我们也好,要听的不仅仅是爹的故事,还有你自己的事!你打了败仗失踪之后,到底去了哪?后来你又怎么正好抄了北虏造火器的地方?”
见朱廷芳默然无语,吴阁老也不禁问道:“没错,朱大公子避而不谈自己的功绩,这可不是谦虚的时候,皇上要的,是真相。”
朱廷芳看了一眼没有说话的皇帝,又瞅了一眼若有所思的张寿,这才苦笑道:“回禀皇上,吴阁老说错了,臣不是谦虚,而是无颜面对皇上和京城父老。臣那时力战而竭,最终坠马,本来打算自尽谢罪,却因为看到麾下有不少人被北虏当作俘虏押走,一时气急,就……”
他踌躇着没有继续说下去,张寿却突然开口说道:“可是大公子想到了令尊的那句话,你能让更多人活下来,于是脱去盔甲战袍,略加伪装,主动混入了战俘之中?”
此言一出,别说朱莹遽然色变,就连吴阁老也好不到哪去。自古以来,战败被俘对于一军主将都是污点,更何况,朱廷芳还是一度被北虏俘获!
即便他们不会认为,朱廷芳那是力竭被俘,于是失节,可只要传扬出去,外人必定不会这么看!那些曾经攻谮赵国公父子的人,只会如获至宝拼命宣扬这一点!
朱廷芳有些意外地盯着张寿,见其面色坦然,不见半点轻蔑又或者鄙视,眼神中甚至流露出了几许敬意,他不禁心情更加复杂,许久才点点头道:“不错,我听说北虏常常在掳获的军民之中寻觅通晓火器的人,所以,我就划伤脸混了进去。”
“千古艰难惟一死……这话没错,但我不想毫无作用就这么作为诱饵死了!”
乘龙佳婿 第二百四十三章 边镇需强人
大哥的脸居然是自己划伤的!
当得知这个真相时,朱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再转念一想,她又觉得如此才说得通,要知道,小卒的战袍如何她不知道,但中高级军官用的头盔,她从小就见过不知道多少。而为了大哥这次出征,祖母更是将父亲当年刚继承父职时用过的一顶头盔找了出来。
据她所知,那头盔几乎能把大哥整张脸全都遮掩得严严实实,除却露出眼睛之外,其他要害全都牢牢护住了。所以,除非大哥是头盔被人打掉,否则断然不会伤了左颊。
原来,是大哥自己划伤了脸,而他那张一直藏在头盔之下的面孔,大多数将士也确实认不得,再加上那道刀疤,所以大哥后来才能有惊无险地蒙混过去!
她本来就死死抓住了张寿的胳膊,此时心情激荡之下,她却是连抓人的劲头都没了,双腿甚至有些支撑不住身体,整个人都靠在了张寿的身上的。如果不是有这样坚实的倚靠,她甚至怀疑,一向自诩为坚强的她会不会倒下。
接下来,朱廷芳言简意赅讲述了自己被当成奴仆使唤,怎么假作通晓火器而被遴选出来,又是怎么在火器营地之中发现了那些卖硝石给北虏的商人,怎么和早就混进来的内应联系上,最终联络了众多奴隶,和赵国公一支奇兵一块里应外合,拔掉了那个火器制造营。
而皇帝一边听一边摇头,最终等朱廷芳说完,他就叹了一口气道:“朱大郎,你让朕怎么说你们父子是好?大军出征,稳妥为上,为什么要如此行险一搏?你爹就不曾想过,万一有其中环节出现问题,那就不但赔了你这个儿子,连他自己也要搭进去吗?”
这也是张寿想不通的一个问题,因此他也自然而然看向了朱廷芳,等待对方的答案。然而,他看到的却是朱廷芳突然屈膝长跪于地,面上流露出了深深的激愤。
“皇上,当年跟随先帝的那些勋贵,从我爹往下,从永辰初年开始,就不再掌兵了。那时候人人都说,天下太平,也该马放南山,刀兵入库了。这二十几年下来,爹从当初的正当壮年到现在的髀肉复生,如楚国公南阳侯怀庆侯等人,也因长在京城,不复当年之勇。”
“而各大边镇看上去是一片安定,实则却是官商勾结,走私猖獗,别说兵器,就连朝廷严禁的硝石也敢往外送!父亲本来当然是力求稳妥为主,可是不到大同,不知道情形严重,若非父亲还有几个当年旧部在大同三卫领兵,也许这场战事的结果会更加凶险!”
他说到这里,微微一顿,随即又垂头说道:“楚国公在宣府,也临战斩杀了数人,皇上也许听到过这消息,却不知道,这数人都是宣府大将的妻族乃至于母族,却里通外敌。父亲说,他审过那两个见死不救,还走私频频的将领,皇上可知道他们说什么?”
“他们说,凭什么江南那些官员和豪族能够从海贸中获取巨利,他们就只能苦哈哈地镇守边疆?更何况,如若北虏没有火器,不堪一击,那诸边重镇,在朝堂诸公的心目当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他们不是叛国牟利,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已。”
此话一出,别说皇帝面色骤变,就连在内阁一贯被认为是喜怒不形于色代表人物的吴阁老,都不由得露出了怒容。朱莹更是忍不住大骂道:“怎么有这样厚颜无耻,贪得无厌的人!他们比起下头那些冲锋陷阵的小卒,已经享受得够多了!”
张寿心中冷笑,想到了从前公司里永远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薪酬分配方案。作为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你觉得有些部门没有效益更没有成绩,于是想要削减人的福利,可人家却根本不服气,觉得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但不该降福利,反而应该增加奖金!
如果拿如今的军队和后世的公司类比的话,普通员工就好比普通军士,中低层管理人员就好比中低层军官,分区高管就相当于各方大将,而总经理和人力资源部以及其他主要部门负责人却等于尚书大学士们,至于控股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董事长,自然就是皇帝了。
前方军中的矛盾,无疑就是空降的过江龙赵国公朱泾,挥刀砍向已经成气候的地头蛇。而地头蛇哪怕罪证确凿,却依旧不服气,因为他们看齐的目标是日子更滋润,自由度更高的江南地头蛇!和那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出卖公司的家伙相比,那两个骄纵悍将也差不多。
因此,当张寿发现皇帝朝自己看过来的时候,他就坦然直言道:“皇上,莹莹骂得固然有理,但这些已经习惯了利用职权谋私利的人来说,骂是骂不醒的,只能是赵国公这样铁腕的做法,才能剜掉这些已经烂透了的脓疮。只不过,如今想想,之前竟不只是生死之险。”
一贯以圣意为优先的吴阁老也破天荒长叹一口气道:“是啊,没想到是动辄倾覆之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