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听到这最后一句话,张寿不禁莞尔,想起了前世里毛遂自荐当班长的往事。他若无其事地说:“可以,只要你能在开课第一天的算科考试当中拿头名,这个斋长我就给你当了!”
陆三郎别的不行,可那算学可却是真的行啊!难不成真的会让他当上斋长?
问题是国子监六堂应该都是满的,张寿以后会管哪一堂?陆三郎又会当哪一堂的斋长?
这一次,四周围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年方十七的谢万权已经是国子监历史上最年轻的斋长了,眼瞅着京城贵介子弟中不学无术的代表陆三郎竟然可能破纪录?
可紧跟着,众多人一下子又意识到。陆三郎算什么,张寿才是刷新了国子博士的最年轻记录呢!记得如今国子监里头最年轻的国子博士,少说都二十四五了!
乘龙佳婿 第八十二章 卤煮和高薪
忽悠一群贵介子弟重新变身好学生回国子监去上课,让他们给即将新官上任的自己摇旗呐喊,充当一下背景板,张寿起初就觉得没什么难度。更何况,他都得到了国子博士这样一个不错的美官,照理说其他人也会有相应的赏赐,众人当然乐意回去露个脸。
等到浓烟散去,陆三郎那座仍旧留着浓浓烟味,而且四壁全都被烟熏黑的竹屋算是没法住人了,他便没好气地说:“陆三郎跟我来,今夜水波不兴馆暂时借给你住。至于之前你住的屋子,明天给我重新整修!你要当斋长,凡事便以身作则,给我把那道鸡兔同笼抄一百遍!”
这题目我闭上眼睛都会做,凭什么要抄!
陆三郎顿时大为委屈,尤其不忿的是,张琛却逃过了惩罚。然而,等到张寿把他提溜到了水波不兴馆,眼见阿六直接把他那些随从给隔在了门外,自诩有智慧的他立时心中一动,等门关上便小声试探道:“小先生有话对我说?”
张寿沉默片刻,直接把当初太夫人教训朱二时,说陆尚书乃是攻击赵国公父子后台的那番话原封不动复述了一遍。下一刻,他就只见一贯嬉皮笑脸,韧性十足的陆三郎突然变成了泥雕木塑。虽然这时候他能想出一千种一万种安慰人的办法,但他最终还是没有开这个口。
陆三郎不是得天独厚的张琛,他相信一直被人戏称为猪头的小胖子有自己的处世哲学。
“呵,呵呵呵呵……”陆三郎突然笑了起来,笑得眼睛里都出现了泪花,“我就说呢,老爹他凭什么相信我能把朱莹追到手,原来是因为他就想要我去扮演那么个猪头!我还以为我骗过了他,闹来闹去,最后被骗的是我自个!”
最后几个字,陆三郎几乎是低声嘶吼出来的。那种不敢放声的痛楚,让小胖子本来就红了眼圈更红了,眼泪夺眶而出。他几乎下意识地蹲了下来,低头不想让张寿看到自己的丑态。直到他感觉到一只手在自己的头顶摩挲了几下,
“知道我那时候怎么对朱二说的吗?我说,陆三郎没了他爹,还是个算学天才,他甚至还秘密经营了书坊等各种产业,可二少爷你呢?”
张寿收回了手,心想这个有智慧的小胖子,圆滚滚脑袋摸起来的手感还挺好的。
见陆三郎使劲擦了擦眼睛,随即不声不响站起来,他就笑呵呵地说:“现在,你还想当这个斋长吗?”
“当然!”陆三郎发狠似的重重哼了一声,随即一字一句地说,“等回了京城,我就搬到国子监号舍去住!”
“国子监号舍?那可是逼仄得像是鸽子笼,你确定能住?”
“我掏钱整修还不行吗?”陆三郎一脸老子就是有钱人的派头。
“这翠筠间我能整修,这国子监号舍我当然也能整修!张琛他们我一个个去说,小先生你放心好了,我一个人住号舍怎么行……当然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苦头不能我一个人吃。他们还敢笑我是猪头?哼,当初要不是我放消息,张琛他们也不会跑到这来求学……呃!”
陆三郎猛然打住,一副说漏嘴的尴尬样子。而张寿早就猜到当初那贵介子弟纷至沓来的情景,除了朱莹推波助澜,陆三郎肯定也没少上窜下跳,此时便只是呵呵一笑,随即轻描淡写地说出了一句话。
“很好,抄两百遍!”
见陆三郎瞬间哭丧了脸,张寿就径直往外走去,等到了门边上,他却头也不回地说:“对了,张琛没事就喜欢叫你陆三胖,其他人也都是乱叫一气,我都一直忘了问,你大名叫什么?”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张寿等了片刻,却是难言的沉寂。他有些费解地转过身,却只见陆三郎竟是比刚刚得知父亲耍了自己时还要更加悲愤。
“小先生你能不问吗?就是因为那名字不好听,我才特意造出声势,由着人叫我陆三,甚至陆三胖。”
见张寿有些迷惑地盯着自己,陆三郎顿时哭丧了脸:“我知道了,反正回头到了国子监,迟早人尽皆知,我爹当年听说我生了,随口起了个名,叫陆筑。什么陆筑,叫得快了就变成了卤煮,拗口难听,这都是什么名!”
陆筑、卤煮、楼主、留住……
其实这名字只不过两个字都是第四声,说不上难听。都怪陆三郎一个劲地说卤煮,他这联想实在是不少……
为了师道尊严,张寿不得不死板着一张脸,微微一点头就转身离去,只是在打起帘子的时候,他那笑容简直是掩都掩不住,尤其是当门帘落下,听到身后传来了陆三郎那低低自言自语的声音时更是如此。
“小先生听了我这名字居然什么都没说?真厚道!”
眼见灯笼在阿六手上,厚道的张寿为了不让陆三郎那些随从看出端倪,只能赶紧继续绷着一张脸,直到从熊猫影壁的那条大路离开时,他才忍不住嘴角翘起笑了起来。
说实话,和道貌岸然的假道学伪君子比起来,还是有追求的熊孩子更有趣!
说服吴氏一块上京,张寿觉得不难,因为他知道,他难得上京两天,吴氏也许能够耐住性子在家等,可在知道他要去国子监当官,长久都不能回来的情况下,她一定会跟着他一块去。果然,他只是一提,她就一口答应了。而答应之后,她又提出了一件事。
“阿寿,若是到了京城,就靠我们娘俩几个,人是有些少了。村里这么多乡亲,你再挑几个年纪差不多的,一块带上吧,也好给他们找条出路。之前杨老倌还在我面前说了好几次,邓小呆考上了令史,齐良也去考了府试,央求你带挈一下他家里两个小子。”
张寿不禁有些头疼:“那两个小子自己不乐意读书,我有什么办法。”
“话不是那么说。你不知道,杨老倌他们去了一趟京城,把之前刚打下来的新米和菜蔬干货都卖了之后,今天回来就求着赵国公府留在这的一个护卫,亲自带他找去了临海大营,这会儿人还不知道回来没有。虽说之前那位雄指挥使留下了军马,但他还是怕给你惹祸。”
“偶尔让这些军马拉一次东西去京城,那还行,用多了就废了。耕地之类的,想来你之前和雄指挥使说的时候也不过借口。所以,只要临海大营能看赵国公府的面子上给个合适的赔补价格,他就预备答应下来。如此皆大欢喜,大家每户也能多点现钱落腰包。”
张寿这才沉默了下来。杨老倌虽说看上去很财迷,但老头儿心里却有一杆秤。可惜两个孙子没有一个是读书的材料,这就算是鞭子抽打,也是抽不出来的。
他只能叹了口气道:“娘,咱们村里都是好人,我也知道。可我估摸着就国子博士那点俸禄,连您和老刘头刘婶阿六都养不活,我拿什么去养活更多的人?”
鉴于裕妃所述那段往事颇有些惨烈,张寿到底还是没提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没提赵国公府对他们母子的奉养多半也有一部分是出自报恩,可吴氏的回答,却让他有些意外。
“你不是说国子博士正七品吗?正七品京官的俸禄不会少的!我当年在京城时就听说过,太祖皇帝曾经留下祖训,好像大意是说,我朝俸禄怎么能比唐宋低!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高薪养廉,不廉就杀!”
张寿有些诧异地啧了一声,却没有问这祖训现在执行得如何,
显而易见,俸禄高那是肯定不会改的,但不廉就杀这一点嘛……呵呵,国子监这种曾经有综合学府苗头的最高教育机构都能开倒车,反腐政策凭什么不会?
当然,即将成为公务员的他,听到俸禄很可能很优厚,还是松了一口气,当下就爽快应道:“那就这样,这次上京的时候,我多带两个人……娘,饭得一口口吃,先别太招摇。”
乘龙佳婿 第八十三章 张博士上京
一大清早,洗漱更衣过后的张寿还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因为阿六带来的讯息而赶到了大门口。眼看整个村里所有从八岁到二十岁左右的童子少年全都被父母长辈送了过来,足有九个,大的脸上尽是憧憬,小的脸上尽是懵懂,他不禁分外头疼,只能上前好言软语地解释。
最终,他只选了老奸巨猾杨老倌的次孙杨好,翻地好手乔虎的儿子乔当,都是十三岁,正是有力气,对世事似懂非懂,听话好用的少年郎。
等这件事情办完,张寿才发觉,来应选的都是男孩子,连个不懂事的毛丫头都没有。
当他给家里书籍装箱的时候,随口对吴氏提起,她却给出了一个让他哭笑不得的答案。
“翠筠间里那些贵介公子来求学也没带丫头,一色都是男仆随从,我想京城肯定一贯如此。我觉得这才对,男子汉大丈夫就该有阳刚之气,整日里厮混在脂粉堆里算怎么回事。”
我的娘诶,那些家伙当初都是冲着朱莹来的,带丫头来此,被那位大小姐看到会怎么想?京城要是真有少年人成婚之前不得纳婢的潮流,我估计那群贵介子弟全都要哭了……
张寿虽说又好气又好笑,但他前世里在家中历经大变之后,性情也随之变了,眼界养得极高。这一世鲜活恣意的朱莹突然闯入他的生活时,他尚且都敬而远之,更不要说别人了。
如今,朱莹爽朗明快的风格渐渐侵染了他,以至于昨天连永平公主那样我见犹怜的美人,他看着也就像是木头,更别提寻常女子了。
吴氏不想要丫头就随便她了,反正日后人都是伺候她,他估计是要长留国子监那个和尚庙的……
想着这些,张寿打了个哈哈,把这话题蒙混过去了。然而,眼看快到午饭时分,他终于把自己那些行李打包完毕,盘算着到底是明天还是后天启程的时候,就只听门外大呼小叫,紧跟着,阿六就倏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大小姐来了。”
张寿顿时大为意外,下一刻,他就只见门帘被人一把掀开,紧跟着,朱莹就大步闯了进来,朱红的衣裳,衬得她越发犹如一团火一般明亮灼人。
一看到她那明显被风拂乱的额发,他便明白,人不是坐车,而是骑马来的,当下便迎上前笑道:“我正想着明天还是后天进京呢,你怎么就来了?还赶在这时分,家里正好还没开饭,难道你是特地来蹭饭的?”
“我……”朱莹顿时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忍了又忍,她到底忍不住,气急败坏地说:“还不都是因为祖母骗我!她说我和裕妃娘娘走了之后,你还是对楚公公说,你不想当那个国子博士,也许送上坚辞的奏表就不回来了!”
张寿一下子哈哈大笑了起来,即将离开的那点乡愁瞬间冲得一干二净。见朱莹气得瞪了他一眼,随即旋风似的又冲了出去,他连忙对那边满脸无辜的阿六说道:“快去看看,对莹莹说一声,是我不该笑她,我下厨给她赔礼!”
虽说最初大为羞怒,但朱莹到底我行我素惯了,虽说是阿六代张寿出来赔礼,可张寿肯为了自己的洗手下庖厨,她还是立刻转怒为喜。一路紧赶慢赶,饥肠辘辘,接下来这一餐午饭,胃口大开的她风卷残云吃了很不少,等吃完放下筷子,她就说出了一句话。
“阿寿,吴姨,既然都收拾好了,咱们下午就动身吧,晚上就在京城过夜了!”
吴氏原本没这么心急,可见朱莹脸上红扑扑的,那眼眸中神采飞扬,想到她今天必定是一大早就打马出门,她最终爽快地点点头道:“也好,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走。”
张寿简直哭笑不得,可还没等他说出个反驳的理由,朱莹和吴氏就同时扭头看向他。
“阿寿,人先走,东西可以随后再起运!陆三郎张琛他们那边,我去说,他们肯定也归心似箭了!”
“阿寿,就听莹莹的,把衣服带上,其他的慢点儿也不打紧。”
张寿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好吧,我干脆就不发表意见了……
雷厉风行的大小姐驾到,犹如龙卷风似的在整个村里刮过,赫然没有遇到半点阻碍。陆三郎虽说本打算晚几天回去,直接住国子监号舍,可其他人纷纷一口答应一块护送张寿去京城,他也只好怏怏答应了。至于村里杨乔两家,那更是没一点舍不得,立时打点衣物送儿孙。
而齐良也在斟酌再三后,表示要和张寿一块上京读书,以备将来的院试。
因此,午后未时不到,浩浩荡荡一行人便已经打点停当。老刘头和刘婶留下,待明日和几个朱家随从押了行李一块来,其他纨绔子弟也是丢下随从收拾首尾,雄赳赳气昂昂地带上护卫预备出发。领头前来送行的几个村人眼看那百多人的队伍,对视一眼就运足中气大吼。
“恭送张博士上京,青云直上,前途无量!”
张寿正在马上和朱莹说话,听到这嚷嚷,他已经是懵了,等到其他村民也纷纷醒悟过来,竟是跟着附和,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小孩子不明就里的大叫大嚷,他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听到张博士这个称呼,他第一反应竟是自己昔日大学毕业之后不想读书工作四处厮混,被父母逼着上米国留学混来的,那个比克莱登大学好不到哪去的野鸡大学洋博士文凭……
直到正式上路启程,张寿还觉得耳边嗡嗡直响,尽是在那嚷嚷张博士的声音。因为后来不止纨绔子弟们跟着叫嚷,就连朱莹也在高兴的时候附和了一两声。
此时此刻,骑在马上的他再次叹了一口气,可冷不丁背后却传来了张琛的嘟囔。
“小先生都当国子博士了,我们这些人的赏赐呢?”
张寿正要说话,朱莹就已经抢在了前头:“我昨天去见过娘之后,特意跟裕妃娘娘进宫去见皇上讨赏了!他说,就是官兵剿抚,也会有死伤,我们竟然几乎毫发无伤,简直是奇功!所以,为了嘉赏大家此番有勇有谋,回京之后,皇上要在宫中赐宴犒劳大家,届时再颁赏!”
有勇有谋四个字说出来,公子哥们却是片刻的安静。
这个……他们被朱莹药翻,也算有勇有谋吧?
嗯,肯定算的,他们也是为了大局做出了贡献……不拖后腿的贡献。
然而,等到最后朱莹说皇帝要赐宴,人群顿时轰动了。虽说他们是勋臣官宦子弟,家中父兄不少都是天天见皇帝的,可搁他们这些人身上,除了张琛那是秦国公唯一的儿子,凡事都有份,其他人那却是顶多只远远见过皇帝一回。
因此,也不知道在谁挑的头,一时间四面八方都是皇上万岁的颂圣声,听得张寿头皮发麻。所幸这儿不是官道,这聒噪声并没有引来人人侧目,只是惊起田间地头无数飞鸟鸣虫。
重量大的杂物全都扔在融水村,一行人又都有车有马,带的不过细软,因此这三十里路紧赶慢赶,一行人最终在日落之前,进了崇文门。
就算二三十个人当中,长辈是公侯伯的占了一多半,长辈是三品以上官的占了另外一小半,城门也是不会为了他们通融的,错过时间要想进城,那就提心吊胆坐吊篮吧!
而听到钟楼上关城门的悠长钟响,朱莹忍不住舒了一口气,随即又抱怨道:“当年太祖皇帝说,太平盛世,京城城门就应该从早到晚,时时开启,这才是泱泱大国的自信,盛赞宋时不禁夜的气象,大骂元朝宵禁是开倒车,。后来宵禁是废了,这城门不关却没法执行。”
张寿不禁呵呵一笑。习惯了现代灯火通明夜生活的人,对于什么宵禁那自然深恶痛绝,可不关城门,哪怕是京城城门,在这个时代仍然太超前了,官民百姓也很容易没有安全感。
然而,刚刚才暗赞过宵禁废除制度,当张寿发现道路两侧的路人全都不忙着回家,而是指指点点围观起了他们这浩浩荡荡上百人的进城队伍时,他就觉得头疼了起来。
可是,这还不算完,眼见好奇的路人渐有夹道欢迎之势,他就只听得陆三郎突然大叫了一声:“我们今天既然护送了小先生进京就任国子博士,那自当好事做到底,直接送了他去国子监上任!大家说,对不对?”
张琛立时率先附和:“好!”
听到四周围那些贵介子弟轰然应诺,又眼见朱莹都有些措手不及,张寿顿时恍然大悟。
他坑了这些送上门的学生那么多回,果然是有报应的。
看,这帮浑小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联合了起来,眼下终于轮到他被坑了!
乘龙佳婿 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学生”
张寿前世里很喜欢老地图,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地图,他全都收藏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官衙府邸,他到现在还能清清楚楚记得位置。所以,上一次进京时,发现北京城内外大门全都和记忆一致,顺天府衙也位于内城北面,他对于国子监的位置就已经有所预料了。
果然,顺着崇文门大街一路北行,穿过大半个内城,再穿过东直门大街,顺着集贤街再过去两三条胡同,眼看连北边的城墙都映入眼帘,国子监才算是到了。而在往西拐进这条国子监街时,一行人照例要通过一个对于读书人来说分外神圣的地方——文庙。
骑在马上一路招摇过市的贵介子弟们一一下马,就连车中的吴氏也下了车。对于大晚上就先来国子监上任,并没有太多见识的她显得懵懂而又茫然。当朱莹上来殷勤搀扶她的时候,她忍不住握着朱莹的手,声音有些惶惑。
“莹莹,上任的话,不是应该要拜见上官的吗?这大晚上,哪个上官还会在这国子监?是不是要明日白天再过来更合适?”
朱莹轻轻咳嗽了一声,随即压低声音说:“我也没想到陆三胖那家伙这么鬼,也没想到其他人居然也赞成大晚上的先把阿寿送这儿来……不过没关系,吴姨不用担心,国子监祭酒那可是葛爷爷,葛爷爷是阿寿的老师,有他在,怕什么!”
张寿不禁哭笑不得。大小姐,葛老师确实是国子监祭酒没错,但你少说了终身两个字!
国子监终身祭酒,这一听就和后世那些终身会员,荣誉会长一个道理,只是好听,没有实权……当然,这要是葛老师人出现在此地,从上到下必定会恭恭敬敬,可现在人不在!
当然,他也知道,就算葛雍的名头不管用,国子监此刻黑洞洞一片敌人,朱莹也一定会勇往直前地冲过去把人碾个粉碎。大小姐这性格,真适合当战场猛将……
当一行人离开文庙前头那下马的区域,上马又行了一箭之地,便到了国子监的大门口。此时夜幕已经降临,和东城西城其余各处的繁华相比,这里就显得冷清了许多,也不见有人进出,如果不是门前那高高的牌坊,张寿几乎觉得自己来错了地方。
可他一看到那牌坊上的字,瞳孔不禁微微一缩。因为那是两个很简单的字——大学。
而朱莹一面抬头看着牌坊上那犹如铁钩银划似的字,一面对张寿解说道:“这是葛爷爷那位老祖宗的字,想当初国子监第一任祭酒,就是他老人家!要不是去得早,身上兼任的官职一定不会比葛爷爷少,听说太祖皇帝对他几乎言听计从,人过世的时候还痛哭了一场。”
然而张寿却第一次没怎么听朱莹说的话,而是端详着那两个字笑了起来。
就在他笑时,门内就传来了一个刻板的声音:“《礼记·王制》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不知道张博士看见这大学两个字,为何发笑?”
张寿循声望去,就只见夜色之中出来了一个黑乎乎的人。等到人越来越近,他这才发现,此人玄衣皂裳黑履,偏偏还是一张四四方方的黑脸,乍一看就仿佛是黑夜里窜出来的黑无常。当然,最刺人的,还是这厮的挑剔刺人眼神。
他正要说话,齐良已经是抢过话头道:“老师早就教过我们,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故而周有大学,汉唐有太学,宋有太学国子监,我朝设国子监,却又在国子监前竖了这座大学牌坊,自然是遵循古训,教化莘莘学子。”
张寿没想到齐良也学会了自己招牌式的老师说如何如何,顿时哑然失笑。
没等来人接话,他就淡淡地说:“小齐说得没错。我只是见这大学两个字,感同身受当年国子监雄威,想到如今此地再不见当日百花齐放盛况,诸多科目凋零,故而哂然一笑而已。就连皇上都惋惜昔日太祖皇帝所立算科名存实亡,难道尊驾不以为然?”
那玄衣黑脸汉似乎没想到张寿反砸回来两番话,一时面色更黑了。他沉默了片刻,随即果断岔开话题道:“这么晚了,张博士带着这么多人到国子监来,是不是不合适?要知道,监生们每日课程排得满满的,如今已经在号舍里睡了。”
也许是谢万权前车之鉴犹在,张寿发觉对方只是用这么多人来指代他背后这些贵介子弟,没有用什么不学无术之类的指斥性词语。即便如此,这溢于言表的排斥已经足够了。
“我倒第一次知道,夜深了,我这个国子监博士带着监生回国子监,却还要被人说是惊扰其他监生。莫非那些已经睡下的是监生,眼下我身后这些就不是监生?今天他们一路鞍马劳顿送我回京城,第一件事便是送我来国子监,足可见他们是有向学之心的好学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