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胜利前进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火树
略微沉吟了一下,笑道“老王,你想什么了,我可还么吃够你做的菜了,怎么可能把你寄留。”
见老王神情稍稍一松,张青山赶紧说“不过,老王,你这高原反应确实有点严重,你也知道,现在光靠你自己的力气,恐怕还真的难以翻过雪山,所以,我决定,给你派几个同志,扶着你一起走过去我相信,以你老王的本事,只要走出雪山,又是一条好汉。对吧”
老王其实也明白自己的情况,只是他舍不得离开,同时也是他要强的性格决定了死也不离开红军队伍否则,他已经算残疾了,可就是这样,他宁愿做炊事员也不愿意离开,可见他的意愿有都强烈。
一听这种既照顾到他的面子,又能让他不离开队伍的方法,他立马点头“对对对这样最好。老子只是一时不适应这高原反应,等适应了,老子还是一条好汉。”
说的所有人都笑了。
也许是这样的笑容让老王觉得有点尴尬,恰好表侄就在脚边,顿时一脚踹过去,还没好气的骂道“亏你还是指导员,这思想工作做的还不如连长一半强,你也有脸笑”
你也好意思说,我做你的思想工作,你跟我谈长幼有序;我跟你谈私人感情,你跟我说军龄资历;我跟你谈老资格要有老资格的样子,你跟我谈政治思想你让我怎么做你的思想工作胡英泽郁闷的撇着嘴,很是纠结的想着。
笑声更大了。
随后,张青山专门安排了两个战士照顾老王。
做完这个工作,放眼望去,突击连的同志们都还不错,让张青山长长地吐了口气。一旁的胡英泽递了根烟过来,张青山在接过烟的同时,眼睛都看直了这不是我的烟吗
“看什么,这是我从团长那里抢过来的,跟你没有半根烟的关系”借着这难得的空闲工夫,两人抽着烟,开始闲聊“对了,张地主,我十分好奇,到底是什么事,让你这么心甘情愿的被团长敲诈”
“再叫我张地主,我翻脸了哈”
“好好不叫,张财主。”
“滚”
“好了,不说这个了,来,说说。”
张青山一说完,却发现胡英泽用十分怪异的眼神盯着自己,盯的他都有点不好意思的问道“怎么了”
胡英泽没有答话,而是一只手放在自己的额头上,一只手放在张青山的额头,嘴里嘀咕着“没发烧啊不可能啊”
张青山一把挥开胡英泽的手,追问道“到底怎么了”
“没什么。我只是很好奇,以你小子这无耻劲,怎么会上这么低级的当”
“这个问题怎么低级了”
“当然低级了。”说着,胡英泽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道“你要知道他的方法,跑到四十九团去看看不就一切都清除了,哪用得着傻不拉几的给他烟。”
“有道理”张青山听的一楞,随即恍然大悟的猛拍了下大腿,恼怒的叫了声后,快步向山上走去。
田景山说张青山带着突击连先前那么开路铲雪是蛮干,确实是有道理的,因为他带着首先现在干的虽然依旧不轻松,但相对于张青山他们的方法,确实要轻松得多张青山等人是把雪铲到路边,留下坚硬的地表,如此,不仅滑,也确实够累人的。可田景山他们刚好相反,他们只是把表面上的雪踩下去,变成一个个台阶状,如此一来,地面变硬了,而台阶状又变得相对不打滑容易行走,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比先前突击连要大为节约力气和时间他们最多就是用铁铲在台阶上敲打出几行凌乱的凹凸线条,如此,就更不容易打滑了。
看看,再踩踩,让胡英泽叹为观止,感叹于领导的睿智,让张青山不得不对身边一脸得意的田景山竖起了大拇指。
“我说老田,你得意个什么劲这么好的法子又不是你想出来的。”向副团长正好在一旁直起身,想抽根烟,却发现口袋空空如也,恰好田景山就站在身边,顿时就想起某个铁公鸡在上山前蒙骗了自己,而把自己最后一包烟也给骗走的可恶结果,顿时没好气的给某人拆台“小张,来,给我根烟,我告诉你这法子是谁出的。”
见张青山二话没说的从胡英泽口袋里抢出半包烟递过来,向副团长满意的笑了,抽出烟散了一圈后,点燃,美滋滋地深吸了口后,对张青山笑道“这是师部,不准确的说是总部想到的法子。因为先前你们提出的那个法子被总部得知后,有的人认为还可以更进一步,因而找人商量,最后才得出了这么个好法子。所以,我们团才会这么急匆匆地追上来。”
面对张青山那鄙夷的目光,田景山立马就转移了怒火“我说老向,好歹是一个团的,你怎么这么拆我台了”
“哼谁叫你上山前用这法子把我最后一包烟也给骗走了”
一旁的张青山立马大叫“团长,你不是说你身上没烟了吗”
“这个这个”天地良心,铁公鸡首次有些尴尬的讪讪一笑,一时无言。不过,铁公鸡就是铁公鸡,只见他猛地一指前面,边快步冲过去边大叫着“哎呀你们怎么能这么浪费体力,踩这么宽做什么”
剩下的几人面面相视,都无奈的苦笑起来谁让咱们摊上这个铁公鸡团长了
因为对中甸大雪山的高度重视,加上铲雪的功效,翻过这座雪山时,无论是突击连和四十九团,没有牺牲一个人,可谓是巨大的胜利。尤其是有的同志发现无论这冰阶梯再怎么滑溜,但只要在上面洒下一层薄雪后,十分钟内,是不会再打滑的,这就不仅保证了行军的速度,也保证了安全性。
所以,突击连和四十九团没有牺牲一人,也算是合理。
但请别忘记了,突击连是由整个红二、六军团精挑细选的精锐,身体素质可谓各个都是最棒的除了老王。而四十九团也是红二、六军团中最主要的三大主力团之一,其成员多是精壮的小伙子,就算是老人,也都是三十来岁左右。哪怕是受伤的战士,也会被放到师部或总部医院去,为的就是不影响其战斗力。
这样的团,就算个别人有高原反应,但有别的同志的帮助和鼓舞,也不会掉队。可红二、六又有几个四十九团
就拿第四师的十二团来说。虽然一路上的主要战役基本上都是由十七师打先锋,别的师基本上没有大规模参战,该团也一样,虽然一路没什么大的损失,可在湘西的时候,该团可是打了几个硬仗,尤其是在中堡战役中,该团为了完成消灭敌人主力的任务,硬是拼死围堵缺口,虽然最后光荣的完成了任务,可该团也伤亡三分之二。所以,该团的战士,大部分都是新兵。
说的难听点,他们可没有突击连那么好的待遇,最少,他们的轻伤员都是跟着部队行军打仗。更纠结的是,该团的老兵中,有一小部分的年纪都是三十岁以上,基本上都带着这样那样的旧伤。不说别的,就凭他们的战斗经验,这在打仗的时候,各个都是宝,可现在面对的是大自然的恶劣环境,他们的身体和旧伤就成了最大的麻烦,尤其是边行军边要面对最大的两个困难严寒和高原反应。
于是,牺牲就在所难免,而且来的极为突然,也极为悲壮,更是极为感动
一位曾参加过长征,刚好是十二团的老红军亲口对我说过“娃子,别相信电影上看到的,什么单独牺牲,那是扯淡,我告诉你,爬雪山时,就我所经历和见到的,就没有一起是单独牺牲的,都是成片成片的倒下”看着老人那浑浊的眼睛里流露出的伤感,我沉默良久
下面的这两个故事就是根据他的回忆所得但因故事需要,名字和团名都做了修改,请大家见谅。
何兵是贵州人,今年三十三岁,别看他身体瘦弱,可战斗英勇,作风硬朗,如今是五十一团二营三连三排一班班长。
在上次战斗中,冲锋的时候大腿被子弹打穿,流血过多,虽然在理化休息了二十多天,可是因为在受伤之初没有得到休息,错过了最佳休息和回复时期,因而,到现在,他的右大腿还时不时的隐隐作痛。这在平时没什么大碍,最多就是好好调养一下,但现在是爬雪山。他身体本就因流血过多,又没有得到好好地修养,反而一个劲地急行军,使得他本就有点瘦弱的身体就更虚弱了,偏偏这样的身体素质最怕的就是高原反应。
爬雪山前,大家考虑到实际情况就劝他寄留,但他和所有战士一样,宁死也不离开部队。无奈,领导只好让排长一路上排队多关照一下他。
他咬着牙硬挺着爬到了中甸大雪山的顶部部队的路线不可能真的翻雪山,而是在离雪山顶大约两百五十米时,绕着雪山顶而从另一边下去。
有中央红军翻雪山的经验,部队早就做了规定,一路上不许坐下,尤其是在到达山顶时。
可他的高原反应太大了,快要到达雪山顶时,接近虚脱,几乎是完全靠着柴火棍和身边两位战士才爬到这儿。
可是,当看到自己已经到达山顶时,他一路紧绷的神经,或者说他那股必胜的信念,终于能稍稍松懈了。这一松懈,精神头顿时如滔滔江水而去,疲惫立马滚滚而来
向胜利前进 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现了
“总算是爬到山顶了。”何兵长吐一口气,对一路搀扶着自己的两个战士笑道“太累了,休息一下再走。”
他身边的两个战士虽然身体强壮,可一口气爬上这么高的雪山,再加上还要搀扶何兵,早就累的要虚脱了。听到这话,他们虽然知道此前早就得到过命令中途不得休息,尤其不能坐地。但别忘记了,此时的他们不仅累,更重要的是高原反应,含氧量少,导致了他们的脑袋一直嗡嗡作响,说白了,此时他们的脑袋里完全是空的,根本就没忘别处想,唯一的念头就是太累了,得好好休息一下这大概是为什么红二、六军团虽然早就下过死命令,却依然有一部分同志牺牲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而最主要的是他们有些掉队了,而下一个团离他们还有两百米左右的距离十七师可是整个二、六军团的先锋。这就导致了没有人来提醒他们,就更别说能及时的帮助他们了。
见何兵边说边坐下,他俩也长松一口气,顺势坐在何兵身边。然后,何兵边气喘吁吁地掏出烟
“你们不知道规矩啊怎么能坐在这里抽烟,快给我起来”一位同志发现他们三人坐在地上,赶紧带着几个人边大叫边跑回来。
见自己的喊声没得到丝毫回应,大家的心里立即就产生了不好的预感,赶紧风一般的冲过来,却还是迟了。
等他们来到三人身边,发现三人手上的烟都已经烧到了手指,可三人却低着头,就这么静静地坐着。那两位同志的脸色很平静,而何兵的面色却带着几分笑容,只是,这样的面色却永远无法改变了寒风吹过,带走了三位勇敢,且坚定不移跟着党走的好同志,好战士,最终,长眠于此他们是红二、六军团在爬雪山中,牺牲的第一批同志。
“唉”那位带头回来的排长一把抓住帽子,愤恨的一拍大腿,不甘的长叹一声,满眼悲愤。
随即,大家将这三位同志的遗体挪到了不远处,用雪覆盖在他们身上。集体敬礼,转身离开,他们带着这些永远长眠于此的同志的意愿,带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仰,继续长征。
事后,这位排长被降职,原因只有一个没有看护好下面的同志。
而这三人的牺牲,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再次严令大家,中途不得休息。虽如此,但因各种原因,牺牲依然在所难免但不管怎么说,中甸雪山虽然高,虽然大,但红军好歹在理化休息了二十多天,无论是体力的回复还是士气,都比较不错,因而,面对这第一座大雪山时,多少有些体力支撑着,因而,相对后面来说,牺牲反而是最少的。但所有人都知道,因为御寒和自身身体素质的下降而不得不急于翻过三大三小共六座大雪山的红军指战员们来说,越往后,牺牲会越大。
突击连是幸运的,虽然在战斗中他们的牺牲率比别的连队要高得多,但因其各个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身体素质远远高于别的连队,所以,面对这恶劣的大自然环境,他们的抵抗力反而是最高的。所以,这也就造成了突击连的在翻雪山时,牺牲最小。
翻过中甸大雪山,来到山下,虽是凌晨,但得益于周围都是雪,能见度依然高,更何况,这个时候可以打火把。
而和他们一起到达雪山脚下的四十九团,虽然累的够呛,可好在没有牺牲,都很高兴。随即,突击连和四十九团分开去完成各自的任务四十九团赶紧在临时建立的营地上架上大锅,生火做饭,还得做好迎接后面主力部队的到来,同时,他们还要派人四处收集柴火。而突击连也已排位单位,张青山和胡英泽、彭鹏各带一个排去四下打野味因为中央红军说过,他们曾在这周围打到过野牦牛。
就在十七师基本上抵达山下临时营地,正热闹喧嚣之时,突击连回来了,战果还不错,除了张青山的一排一无所获外,二排和三排各打到一只野牦牛。看到他们拖着战果而回,临时营地里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也给后面的主力部队一种鼓舞和希望。
然而,让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
先前,在理化狩猎时,张青山带的狩猎队因为肉少,虽然大家看的直流口水,可大家没动一口肉,只喝汤,连汤比肉有营养的借口都说出来了可现在,整个十七师从下到上,虽然各个闻着香味扑鼻的肉味直流口水,嘴上说着一定要大吃一顿,可真到了大锅前,所有人都只吃自带的干野菜和一把青稞或炒米,然后端着一碗汤就到一旁,聚集在一起,吃的很是香甜。有的人干脆不过去,偷偷躲在一旁,吃着炒米,嚼着干野菜,喝着冰冷的凉水
看到这一幕,张青山不由得想起了理化狩猎时的情景,心头感慨良多,却又无法说出这种感动到底是什么。
刘永江师长见到这一幕,跟张青山当初的做法一样,亲自示范,命令大家必须人人都得吃上肉。结果,先前那些已经来过的人纷纷端着碗就跑,边跑还边说自己吃饱了,或者说自己已经吃过肉了,把剩下的肉留给后面的同志。
而那些排队的同志们,虽然竹筒或者碗里被舀了一块肉,却转身就递给伤员,要么就是倒进别的大锅里,转身就跑,让你怎么喊都死不回来,下命令都没用刘永江大吼大叫,心里却在流泪。
这一刻,张青山却好像明白了无私奉献、互相帮助的团结精神,不就是红军战士之间的战友情吗红军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装备如此落后的情况下,却依然能打这么多大胜仗,这种团结的精神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璀璨星空下,中甸大雪山的脚下,无数堆篝火,如同漫天星光连成一片,大有燎原之势。
正因为有篝火的存在,这一夜,大家可以不用站着背靠背的睡觉,但也不能躺下,而是背靠背的坐着睡觉。
战士们睡下了,可张青山等突击连的领导们却还在忙碌的商量着明天的路到底怎么走张青山还特意去看望了一下老王,劝说他跟大部队一起走,但让他惊讶的是,老王的精神头居然不错,最少,笑声大了很多,见如此,张青山也不好在老王坚决反对的情况下再劝,只能吩咐那两个同志好生照看老王。
早上六点,部队起床只睡了三个多小时的张青山,和大家一样,用雪当水擦了把脸的时候,还打趣着雪地里洗脸的方便。
六点半,吃过早饭后,突击连第一个出发了。而这个时候,有些部队还在山顶,甚至,在山的另一端,有的部队才刚刚开始爬山我仔细询问过一些老红军,他们说,红二、六军团和中央红军爬雪山时有点不同中央红军爬雪山是连着没有间断,而根据中央红军的经验,以师或团为单位为最佳最少一开始,在体力充沛的情况下要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速度,而不会因中途发生意外而有所耽误,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而,红二、六军团是以团为单位行进,中间相距一点距离。
今日凌晨的商量还是很有用的,他们进一步完善了四十九团的开路办法以排位单位,一排带头,不用铁铲,直接用脚踩;二排居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一排踩过,但相对还不是那么冰硬的地面上,用铁铲铲出一条条防滑线条,三排则进一步完善这些防滑线条。然后,三个排轮回交替
别看经过几个小时的休息,一开始,突击连的前进速度还保持的不错,但因攀爬中甸大雪山时消耗过多的体力,虽然他们现在有些适应高原反应了,但这速度还是渐渐慢了下来。加上第二座雪山虽然比中甸大雪山要小得多,但因其高度有中甸大雪山的三分之二,因而,在坡度方面反而要陡峭一些,很不好攀爬。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难度,让大家格外小心,因而,爬到山顶时,突击连除了各个满头大汗,累的气喘吁吁外,没有别的不适应,这让张青山等几个领导放心了不少,一致认为这是大家已经适应了高原反应的结果。
然而,谁都没想到,在下山的时候,意外来的如此猝不及防,来的如此让人心痛。
开始下山,轮到三排走在最前面,这个时候,防滑是最重要的,因而,大家根据中央红军的资料和在中甸大雪山所得出的经验,没有成队列的走,而是以班为单位稍稍向外散乱的走,因为这样一来,可以为后面的同志做大尽量不打滑。
可谁都没想到,刚刚还晴空万里的天色,突然之间就灰蒙一片,然后,还没等大家猜测到底是要下雨了还是要下冰雹,就见指头大的冰雹纷纷砸了下来。
虽然有点猝不及防,但好歹是军人,在张青山和胡英泽等领导声嘶力竭的大喊下,众人很快就集中在一起他们在中甸大雪山上,就是靠集中在一起,用各自身上兽皮、破烂的伞等等凡是一切能抵挡冰雹的东西举在头顶,连成一片来对抗冰雹的。
这招虽然有用,但谁都没想到,在中甸大雪山那么高大的雪山上都没出过事,可在这地方却发生了意外
向胜利前进 第一百八十九章 对不起!
向永谷,外号向大命,湘西人龙山县人,今年二十二岁,原是龙山独立团的,后来因其猎户出生,枪法精准,被张青山看中,调到了突击连三排三班,也是小驼子的徒弟之一。
他性格虽然不怎么爱说话,却外冷心热,战斗十分英勇,光是长征以来就两次负伤,其中一次,大家都认为他不行了,没想到整整在手术台上躺了五个小时后,他居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因而得了个向大命的外号。
向大命所在的三排三班走在最外面,突然下起了冰雹,他和大家一样,赶紧向中间靠拢。可就在这时,他身边的一名同志“哎呀”地叫了声。
扭头一看,却见这个战友左脚踩在一个大裂口上,一脚踩空,只因其右脚还踩在雪地上,在双手胡乱挥动中,身体正慢慢向左边的大裂口子里掉进去根据中央红军的经验和当地老百姓的介绍,大家把这种突然出现的大裂口叫冰缝。简单点说,原本地上就有这么一道口子或者是小洞,只是因上面被一层薄薄的雪覆盖住,因而,表面上看不出丁点痕迹,可一旦踩在上面,因为人踩地时的重心的原因,十有八九就得掉下去。
这一刻,向大命脑海中根本就没任何想法,而是一见战友要掉进冰缝里,本能的伸手一把向他抓去。
可这个战友已经差不多要掉进去了,他这一抓,不仅没救出战友,反而因为力道的拉力,把他也拉进去了。
就算如此,向大命也没有想过放手,只是他潜意识的挥动着右手胡乱一抓,没想到,居然抓到了一个东西。然后,就感觉到是一只有力的手。
但很遗憾,这只手的力量还不足以将他俩拉住,反而在瞬间就被他俩的重量给带着拉进了冰缝
“不好向大命他们三个掉进冰缝里了”
张青山正举着一件斗篷,声嘶力竭的让大家注意防冰雹,不要被砸伤。猛地听见这喊声,立马扭头顺着声音看去,却见那儿正有一群人冲过去。
翻中甸大雪山,无论是以前的中央红军还是现在的红二、六军团,都有不少人牺牲。可让张青山骄傲的是,突击连没有伤亡。所以,一听到这话,他心头立马就浮现出一句话不好出大事了。顾不得躲避冰雹,把斗篷随便向身边的一个战士手里一拍就冲了过去。
“都别急着冲过,免得踩到冰缝再出意外”胡英泽的喊声提醒了张青山,他立马跟着喊起来。
这话喊的真及时,甚至救了好几个战士的生命当众人用木棍开路,把冰缝上那层薄薄的雪打掉,却见其长约十多米,最宽的地方有两米左右。而正有几个战士就停在这条冰缝不到三米外,可以想象,要没有胡英泽的提醒,让这几个战士及时停下,否则,他们下一秒就得掉进去。
张青山趴到冰缝边,向下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这条冰缝越向下越窄,三个战士几乎重叠在一起,离地面大约七八米。从他们这一路滑下去的痕迹中的血迹看,不怎么妙。
“向大命,你们几个有没有事”
齐子轩喊了句,稍稍等了下,没见回应,顿时急着对旁边的同志叫道“你们站着干什么快跟老子一起喊。”
“向大命,你们几个有没有事”
结果,下面没有丝毫动静。让所有人的心都渐渐沉了下去。
“别喊了,快去找炊事班要绳子。”张青山皱着眉头大叫一声,又对身边的一个同志吩咐一句,眼角正好见到很多同志跑过来,立马对冲在最前面的彭鹏大喊“老彭,让他们都回去,别都挤过来,免得再发生意外。”
而一旁的胡英泽则对身边的人吩咐“多找些木棍和能遮挡冰雹的东西过来,搭在这上面,不要让下面的同志被冰雹打到,造成第二次伤害。快去”
要不说关键时刻还得看经验,在众人着急的心乱如麻时,张青山和胡英泽的有序指挥,让大家找到了主心骨,立即按吩咐办事。
很快,绳子找了过来,张青山见齐子轩抓过绳子就要往身上绑,一把就抢了过来,顺手把齐子轩推开,怒道“滚一边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