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胜利前进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火树
但整个红军部队却给人一种要趁夜甩开后面敌人的感觉最少,火光闪动中,红军骑兵的马匹都能在一里外隐约可见。
敌人一收到这份情报,情形可想而知嘿你们这是想摸黑前进,加上知道雨夜下骑兵的速度大打折扣的时候甩开我们,那怎么行今儿我得告诉你们骑兵就是骑兵,无论是雨夜还是烈日,四条腿始终胜过你们两条腿的。更何况,我们得远远地拖住你们,不然,等骑兵师到了,你们却消失在茫茫大草原上,你让我怎么担得起这个责任事实上,红军早就破译了敌人的电台密码,从敌人频繁的电报来往中早就得知,敌骑兵师会在今日早上七点,最迟于上午十点左右,会跟那个敌骑兵团会合。关键就在这里他们要咬住突然急速前行的红军,就注定没有多少时间去侦察,更何况老天爷帮忙,雨夜啊
可是,敌人既然敢大胆的夜袭红军总部,就说明他们的指挥官不仅是个胆大包天之辈,这脑袋瓜也定是十分好用,而且眼光毒辣,指挥经验也必然丰富。
所以,他们虽然立即启程追来,却还是相当谨慎的,尤其是到了燕子口的时候,更是用了点小计谋
向胜利前进 第两百零九章 燕子口伏击战(上)
夜越来越深,雨越下越大,视线越来越模糊,众人的心却越来越紧促谁都知道,伏击战随时都会爆发他们虽然打过很多打仗、恶仗,却从没有在如此地势平旦之地,伏击过上千骑兵。
光靠步兵,在平原上跟骑兵对抗,同等情况下,几乎没有胜算,除非你准备了充足的大炮和机枪中央红军在这片平原上,就没少吃敌骑兵的亏好在现在他们处于高处的伏击点,虽然地势不是特别高,就这,也让大家安心不少。
雨幕中,视线极地,听力也不好,敌我互不所知。说的难听点,此时,只要敌骑兵放慢速度,不出声,哪怕他们从燕子口的山谷里经过,红十七师的人也无法发现。
然而,就如同后世所形容老蒋的国防部和下面执行人一样,一群天才制定了完美的作战部署,却由一群蠢材去执行。不得不说,敌人犯了一个最基本的致命错误。
刘永江师长见这等雨幕,眉头深深皱起,可就在他考虑是否派几个人悄悄摸到谷里,以便敌骑兵从谷里通过时,能得到暗号通知时,突然,在燕子口正前方不到五十米的地方,猛地亮起十多支火把。让刘永江是又惊又喜喜的是敌人主动暴露,惊的是敌人意欲何为
很快,敌人就为刘永江揭开了答案。
“砰砰砰”
只见这十多个举着火把的敌骑兵,慢悠悠地进入燕子口内,然后,也不急着穿过,而是边慢慢前进边四下查看,还时不时的对周围射击。偶尔还发出“哟”的怪叫。
刘永江的战斗指挥经验何等丰富,一看这种情况,居然露齿而笑敌人也正是蠢笨不堪,还以为老子看不出这是他们的探路石,为的就是查探燕子口是否有埋伏。娘的,这点小把戏早就过时了,居然还有人用。不过,这也说明了一种情况,敌人的主力离此不远了,而且,主力必定会从这里经过想到这儿,刘永江咧嘴而笑。
虽说有几千人埋伏在此,可刘永江一点都不担心士兵们会暴露或者主动开枪一来,雨幕下,除非像下面那群蠢货那样,如明灯一样在黑暗中打火把,否则,就算是你站在上面,他们也看不见你;二来,早就下令了,一切都以信号弹为准,相信纪律严明的红军将士是不会有差枪走火一事发生的;三嘛,能走到这一步的红军指挥员们,基本上都是老兵提上来的,也就是说各个都是战斗经验丰富之辈,那么,有谁会看不出敌人的这些探路石
然而,敌人的探路石真的会很愚蠢么
“不好有埋伏,快丢掉火把撤退”
突然,敌骑兵中有人惊恐的大喊一声。随即,火把纷纷被丢弃,很快熄灭,而马蹄声却急速响起,渐渐消失在燕子口的入口处。
说实话,在敌人大喊之时,刘永江的心猛地提升到嗓子眼他既担心敌人真的发现埋伏,又担忧敌人是在诈探。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只要有一个战士上当,心急之下开火,那么,整个伏击计划将前功尽弃。
然而,事实证明了红军的军纪严明,无人开枪。
随即,刘永江立马派出两个战士,带着绳索从燕子口的入口处下到谷内埋伏观察只要一发现大股敌骑兵,立即拉动绳子,拿着绳子另一端的人就会知道情况。同时,他在此加派了侦察骑兵,到燕子口两端去扩大警戒范围,怕的就是敌人绕行,而自己还不知情,那样的话,被敌人打个反偷袭可就闹大笑话了。
在大家的想象中,敌人的主力怎么也得离此一两里地,才能防备我方步兵从燕子口冲出袭击。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敌人的主力就停留在燕子口外一百多米的地方。并且,当探路石顺利而回时,他们就立即行动起来。
那两个战士从谷口处下到谷底,等了不到一分钟,就见到一队骑兵从眼前经过。他俩吓了一跳,其中一个就要拉绑在身上的绳子,还好另一个经验丰富,想到了师长特意交代就算你俩无法确定是不是敌骑兵的主力,那就交你俩一个硬办法计数。当计到一百个敌骑兵后,要还是见不到敌骑兵的尾,再拉绳子。
于是,他俩心头默数着敌人基本上是三人为一排,任马前行,一手拉着缰绳,一手举着步枪,警惕着,悄无声息的前进。
“一百”经验稍微丰富的那个战士数到一百时,碰了下身旁的人,在他耳边小声道“我数到一百个敌骑兵了,你了”那人扭头看来,郑重的点头。然后,两人同时向敌骑兵的后面看去,果然是见不到尾。顿时,两人大为欢喜的猛拉身上的绳子。
拉了几下绳子,停顿了一下,果然,上面也在向后拉绳子。知道上面收到了信号后,两人赶紧解开身上的绳子,然后,轻缓地向后爬,一直爬到谷边,这才抱头趴地,等待着信号弹的出现。
可等了一分多钟,还不见信号弹,两人心头都急了,却又无可奈何想大声提醒上面的战友,又怕惊动了敌人;不喊吧,又怕刚才上面没收到。
上面的战士早就收到了信号,可他俩急,刘永江比他们所有人都还要急。只是刘永江作为此战的总指挥,不把这种焦急表露出来而已,但他却在心头默数着他让那俩战士数一百个敌骑兵,其实不是为了立即开打,而是作为一种提醒,因为他知道,想要把敌人打疼,打的敌骑兵不敢再给红军当尾巴来监视,最少,这一仗要消灭敌人一半的力量才行。要达不到这效果,就等于打草惊蛇了,敌人不仅会继续尾随,而且会更加小心谨慎,到那时才是最大的麻烦,更何况,敌骑兵师就要到了。
燕子口内东、西两端长约三百二十米,左、右两边最宽处约六十米,而在燕子口的东面正面入口处,宽度约三十多米之所以要把五十一团整整一个团的人马都放在这里,不仅因为这儿一堵就能关门打狗,更重要的是防止外面的敌人冲进来接应谷内的敌人谷内的就那么大,根本容不下上千骑兵。前后又无接应,所以,不能断其中间,只能击其前部。
而在燕子口的西面出口处,宽度却只有十多米。之所以在这儿只放了包括机炮连、突击连在内的两百多人,那是不仅因为机炮连的火力强悍,而且,在两边还堆积了大量的干草。到时候,只需把点燃的干草往下一丢,利用火线就能阻止骑兵突围,还能居高临下的用炮弹和重机枪给谷内的敌骑兵重击。而且,就算雨大,浇灭火线,大家还可以坐在两端的高处,只要把手榴弹往下一丢,保证来多少敌骑兵就能轻松炸死多少。
而之所以在两边各部署一个团,是因为十七师的火力虽然在二方面军中算是强大的,但跟敌人的火力对比,却又算不得什么,尤其是缺少机枪和火炮这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加上这两端的地势只是斜坡,跟陡峭完全不沾边,只能以枪支数量来弥补重武器火力的不足要是部署的火力弱,敌人完全可以仗着马匹的速度斜坡上冲来,到那时,别说敌人可以开溜,没被敌人来个反冲杀就算不错了。
刘永江从接到敌骑兵进入谷内的报告开始,就沉着脸在心里默数。当数到一百下时,估摸着最少有一半的敌骑兵进入谷内。亲自拿起信号枪,对着天空扣动扳机。
“啪”
枪声响起,一发信号弹冲天而去,在天空画出一道闪亮的弧线后,消失在黑暗中。可伴随着它的出现,燕子口伏击战正式打响了。
“啪啪啪”
“砰砰砰”
“哒哒哒”
“噌噌噌”
盒子炮、步枪、轻重机枪纷纷响起。
“不好中埋伏了”
“有埋伏,快撤”
“啊”
“救命”
几乎就在枪声响起的同一时刻,敌人也惊恐的大叫起来。
然而,伴随着枪声响起,子弹在雨夜中如同穿梭,划破空间,银白色的光泽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弹痕,编制出一张张凌乱的网,打的敌人抱头鼠穿,惊的马儿嘶鸣不已,各种凄厉的惨叫和声嘶力竭的吼声交杂在一起,让原本就惊慌失措的场面越发凌乱了。
子弹在吃肉,如魔鬼的镰刀一般横乱飞舞,所过之处,无不留下一片片献血,带走了一条条原本鲜活的生命;凄厉的惨叫声中,表明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倒下,或受伤,或死亡,或惊惧;无论是敌人的尖叫、惨叫还是指挥官的咆哮,引来的不是同情和怜悯,只能是更多的子弹击中向他扑来这样的雨夜中谁也看不见谁,大家完全是跟着声音打你叫的声音越大,得到的自然是更多的“照顾”。
说实话,在这夜雨中,如果光是敌骑兵的正规骑兵,或许还有可能组织反击,毕竟,他们训练有素,又长期磨合,加上雨夜中谁也看不见谁,就算有所伤亡,但地方不小,还能招呼自己的手下集中过来。可千不该万不该,他们不该把那些马匪流寇都集中起来,临时编入到自己的队伍中,如此,看似队伍壮大了,实则如同乌合之众,打顺风仗还可以,但一遇到阻击,只能是给他们乱上加乱。
所以,从枪声响起的瞬间,到最后的歼灭,别说临时组织起来反击,就是手下想保护长官,也被这些乌合之众给冲的七零八落。
而当机炮连的炮声响起时,一切就已成定局
向胜利前进 第两百一十章 燕子口伏击战(中)
“排长谷口里正有敌人的骑兵通过。”
齐子轩赶紧跑到土坎边,还没等他仔细观察,就确定下面确实有大量的敌骑兵虽然整个谷内到处是人仰马翻,各类惨叫不绝于耳,但他所在的谷口出口处,却是马儿不断的嘶鸣声,偶尔还能听见有人刻意压低声音的怒斥,甚至,撑在地上的手掌,都能感觉到地面的微微颤抖,这绝对是大批敌骑兵轰鸣而过所造成的结果。
事实证明,刘永江师长确实估算错了敌人的前进速度他以为下面侦察的那两位战士数了一百个后,自己再数一百下,那么,以敌人这散漫的速度,其前锋应该离燕子口的出口还有几十米,处于最好的打击阶段这大雨天的,敌人想要悄悄偷过,应该不会放马奔行。可实际上,敌骑兵是骑马小跑着前进,速度比他预估的要快一倍。所以,当信号弹出现的那一刻,敌人的前锋最少有二三十人马出了燕子口的出口。
有意思的是如果敌骑兵全是清一色的战士,那么,最少他们的战马不会被战场的各种声音刺激的乱叫乱窜。可敌骑兵团的团长大概是想把一路收集起来的那些马匪之流当成炮灰来用,因而,在燕子口内的敌前锋部队,有三分之二的人马都是马匪。这些马匪打顺风仗可以,遇到阻击就完蛋了。而他们所骑的马儿,有的还是不久前从牧民那儿抢来的,根本就没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就更别说跟战马相提并论了。所以,当战场上各类枪声、惨叫声、怒吼声同时响起后,这些马儿本能的惊慌乱窜。它们这一乱,直接将原本镇定的战马也给带的惊慌失措,加重了混乱,甚至,原本能一口气悄悄从谷出口开溜的前锋部队,也因为身下马儿的惊慌而给乱作一团,有的马儿慌乱之下,甚至直接往战场上跑如此一来,红军战士就算先前没发现他们,现在也就不用多说了。
在围堵方面团直属机炮连负责正面火力封锁,而原本就担任机炮连警戒的那个加强连负责后方防备,突击连的一排负责从机炮连的侧面机炮连的左边阻击,三排负责火线和火球阻拦,顺便协防没办法,突击连都是盒子炮,有效射杀距离无法同步枪相比,只能近距离来协防机炮连。至于二排,则作为第二道封锁线,埋伏在出口外面的右侧。而对面,则是由五十团负责。
谁也没想到敌人的前锋部队居然如此悄无声息的就摸到了身边,这个时候,用火球显然无法阻止他们逃跑。好在齐子轩也是个老战士了,眼珠子一转,边掏出手榴弹边大叫“先用手榴弹”
战士们纷纷掏出手榴弹,扭开盖子,拉掉引线,不管不顾的向出口处扔去。
“轰轰轰”
大地震动,光团闪烁,人叫马嘶在一片人仰马翻中,别说人了,就是有的马儿被直接炸成块状,有的落在了土坎上
这个时候,出口处的敌骑兵反倒是不慌乱了已经冲出包围圈的敌骑兵自然是没命的逃跑,根本就没想过调转头来攻击红军;没冲出去的则立刻调转马头往回跑,这不仅仅是因为趋吉避凶的生存本能迫使他们认为谷内安全点,更重要的是,手榴弹的第二波攻击已经来了。
“轰轰轰”
第二波攻击一过,下面反倒是安静了第一波攻击中没死的,这第二波下去,也差不多了。只剩下个别命大的,没被炸死也被炸晕了,倒是偶尔还能隐约听见几声马儿的嘶鸣。
事实上,在雨幕阻碍视线的情况下,谁都看不见对方,在自己占据有利地形和人数优势下,自然不可能傻不拉几的发起冲锋去跟敌人肉搏乌漆墨黑的,你真要跟敌人搅合在一起,人数多的一方反而占不到便宜,误杀自己人的可能性反而更高。所以,只能远距离射击,反正天就要亮了,不怕。如此一来,大家就只能根据声音判断,或者是偶尔的手榴弹爆炸所闪现出来的那稍纵即逝的火光中确认一眼。所以,谁也无法亲眼目睹战场的具体伤亡状况,只能听见各类声音。说白了,大家正要比谁杀敌更多,就只能根据指挥员的战场指挥经验来判断。
齐子轩快速跑到土坎边一听,立马下令“都别扔手榴弹了,快换火球”
于是,战士们纷纷抓起土坎上早就准备好的野草堆直接往下扔,而事先得到命令的三排三班战士,纷纷跳下土坎,抱起扔下来的干草堆就往中间跑。
好在敌人畏惧于红军居高临下的仍收留但的威势,根本就不敢直接冲,让三班战士顺利的就把干草堆集中在中间,堆起了大约一米高的时候,立刻退到后面。
而上面的战士继续扔,直到扔了一半左右时,齐子轩划燃火柴,点燃一捆干草,旁边的几名战士纷纷用手中的干草去接火,然后向下面的干草堆扔去。
很快,一条火焰高达三四米的火线,就出现在夜雨中,将整个出口拦断。
而为了防止火线熄灭,还时不时有人往下扔干草堆,被三班的战士捡起,放到火线上,以保持火线的火焰高度,算是彻底封死了敌人的逃跑之路。
敌人也不傻,既然从这里无法直接冲出去,那么,他们只能佯攻出口两端的土坡。
雨夜路滑,坡度佯攻,很遗憾,他们第一个主要攻击目标居然放在了出口处右边的土坡,只因这边枪神奚落,而左边的土坡上却是枪声一片,仅从火舌闪烁中就能看出孰强孰弱,而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失败,只因这儿是机炮连的阵地。
先前是眼前一片黑,谁也看不见谁,可拜那一条冲天而起的火焰,这下,大家能看见一些情况。虽然对于远处依然没什么帮助,可对于出口处的红军战士来说,那真是帮了大忙。因为出口处的红军处于高处,而火焰的光芒无法照射到他们,反倒是对谷内的照射的很多,让他们对敌骑兵的冲锋几乎能一清二楚,甚至能让红军连几十米外正冲锋的敌骑兵的身影都隐约能看见。对这儿的敌骑兵来说,绝对郁闷,因为他们身处光明照耀之下,不仅自身暴露,更多的是,因为从光明处看黑暗中,自然无法看见处于黑暗中的红军情况,只能根据火舌来判断。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宁愿没看见此处红军战士枪口的火舌,因为,没看见,他们还对从此处冲出包围圈抱有一定的希望,看见了,反而是绝望了。
他们骑马佯攻,根本就无法发挥马匹的冲击速度。一开始,山上只有稀少的火舌闪烁。然而,当他们进入火光照射的之下,最前面离山坡顶端不到二十米时。
“打”
“啪啪啪”
“哒哒哒”
“噌噌噌”
伴随着张青山的一声怒吼,盒子炮和轻、重机枪几乎同时怒响。
刚刚满眼喜意的敌骑兵们,立即就被这如雨而来的子弹头给打懵了。
盒子炮的子弹打过来还好点,最少,有些骑术精湛之辈,抓住缰绳,利用高度,迫使马儿在嘶鸣中前肢离地,他们则贴在马背上,多少还能躲过去。就算身下的马儿被盒子炮的子弹击中,可盒子炮的子弹无法穿透马儿身躯,所以,哪怕身下的马儿死了,自己还可以利用马儿的尸体躲避盒子炮的子弹。
但要是被机枪,尤其是重机枪的子弹头击中,那就完蛋了重机枪的子弹头穿透力本就强悍,加上这么近的距离,别说一匹马儿的身躯,就是两匹马儿的身躯也能给你打穿,让你躲无可躲。只能求神保佑,对方的机枪手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这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攻击机炮连所在的那个土坡的敌人,在张青山等人一开火之时,就被这轻重武器吓到了,连回击都不敢。除个别落在后面的人还能调转马头外,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时间跳下马,没命的大叫着往山下跑。
在丢下一连串的鲜血与尸体后,他们总算是连滚带爬的跑回山下。因为距离远了,红军战士的火力射击面就广了,火力封锁的力度自然就小了,加上他们陷入漆黑的雨夜中,只要不大喊,还是很难被“照顾”到的,因而,还是有不少敌人躲了过去。
在这人人提心吊胆、担惊受怕之时,不知从哪儿跳出十来个宪兵,居然呵斥他们,要他们赶紧继续冲。
第一次,有个家伙大概是在马匪中当老大,平日里欺负人欺负惯了,眼高于顶,自然不服气比单打独斗,老子一跳挑你们一群,有什么可得意的。于是,跳出来说了句“长官,还是等等”可话都还没说完,迎接他的就是一声枪响。
然后,那十几个宪兵又拿枪威胁人。
第二次,跳出来的是三四个人,带头的一看就知道是个老兵油子,平时在队伍里大概也是作威作福惯了,就想拉关系“几位兄弟,大家都是一个锅里嚼食的,给兄弟一个面子,等他们火力小点,大家再冲上去杀光他们,如何”
还别说,对方看到了他的军装,还真给面子,没有第一时间执行家法军规,只是摇头冷着脸,边摇头边回答“这是上面的命令,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草狗屁”
这次,是他身边的人开口,可惜,话还没说完,得到的就是一梭子子弹伺候。
有意思的就在这里
向胜利前进 第两百一十一章 燕子口伏击战(下)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就更不可能有从内到外都毫无漏洞的军队。从基础来说,一切问题都是由情面延伸出来的。
在这些宪兵看来,只杀了那个粗口的家伙,已经是给这几个战友脸面了。可在那个带头的军人看来,却是打脸了当着老子的面杀老子的兄弟,这脸面要不找回来,今后还怎么混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于是,这家伙一时热血上头,双目赤红中,想都不想,抬起枪就回击。
而旁边那些被红军赶回来的人一看,无论是想发泄刚才的丢脸,还是不想再被人驱赶着送死,纷纷大叫着“要送死你们去,凭什么让老子去送死”、“妈的,欺人太甚,老子跟你们拼了”之类的话,立刻对这些宪兵射击。离得近的甚至都抽出马刀,准备扑上去肉搏了。
宪兵第一时间被打懵了,好在他们也没聚集在一起,因而,前面几个在猝不及防之下死了,可后面的人一看,一边回击一边派人去报告攻击宪兵,就是造反,不立即上报,这黑锅就能要了自己的脑袋。
但问题是,大家都处于雨夜中,十几米外就谁也看不见谁,而这,加重了混乱程度。偏偏山上的红军不知道情况,见山下火舌突现,琢磨着老子正愁找不到你们的具体位置,你们居然敢主动暴露,娘的,这也太看不起老子了,要不给你们来个狠的,你当老子手里的家伙是吃素的于是,死劲朝那火舌多的地方招呼如此一来,真是乱上加乱。敌骑兵的前锋别说突围的心思早就不见了,就是自保都得防止身边不知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黑枪马匪也分地盘的,有江湖自然就有各种恩怨。虽然先前被骑兵团压着不敢有异心,但现在这漆黑一片又混乱一片的环境下,可是报仇雪耻的大好时机,放过了可是要天打雷劈的,大不了说是混乱中被山上的红军打死的,谁还能找自己麻烦于是,场面就越发乱了。
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还有更隐晦的一个原因中央红军过草地经过这儿时,有的马匪被捉住,被思想教育了一番后,居然被红军给放了当时,红军对待土匪马匪的政策是只诛首恶和有命案在身者于是,他们自觉明白了一个道理就算被红军捉住,只要骗红军说自己是迫不得已当了马匪,又没杀人,只是当个小喽啰而已,红军多半会放他们离开。也就是说,就算被眼前的红军捉住,十有八九没有性命之忧,那么,自己何必傻不拉几的赶着去送死了还不如趁机干掉对头,回头好吃掉他的地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