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胜利前进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火树
亏得山上的红军没有发现这种异常,否则,这种混乱的情况绝对能持续到战斗结束。而红军的炮声一响,反倒提醒了他们此时还是保命要紧,就不要用火舌来吸引红军的“关照”了。
“轰轰轰”
“哒哒哒”
“噌噌噌”
十七师知道这次任务艰巨,弄不好自己被人全吃掉不说,甚至还得连累主力,所以,这次也是下了狠劲,把全部家当都带来了,别的不说,光是那九门小钢炮就没有任何保留的全开机炮连缘本就集中了十七师大半火炮,小钢炮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十八门长征以来,别的大炮都不好带,尤其是爬雪山时,人都吃力,就更是无法带大炮翻山。相对来说,小钢炮便于携带的优势就特别突出。可是,长征路上,因为打坏了没地方修补等各种原因,小钢炮不断的消耗下,如今,也就只剩下这九门了,就这,其中两门的小不分零件还是刚刚从另外两门准备扔掉的小钢炮中卸下来的,倒是小钢炮的炮弹不少,主要是因为战场上,敌人几乎是习惯性的选择扛起小钢炮就跑,去忽略了炮弹,让红军缴获了不少。
还别说,敌骑兵还是很有纪律性的,或者说,红军只围住了进入谷内的一部,可在燕子口的入口外,还有一半敌骑兵,所以,敌人想着外面还有同伴接应,因而,其精神意志并没有崩溃,连带着整个场面不仅没有直接崩盘,甚至,在山谷内的中间地段,有个营长还利用马匹的尸体,在几块大石头中建立了环形工事,算是个临时指挥部,不停的指挥手下西冲宪兵就是他派出来的。
然而,九门小钢炮火力齐开,虽然轰炸点离这个临时指挥所还有百米远,可是,在这枪声大作之中,炮弹的爆炸声是如此刺耳。爆炸所扬起的尘土和闪烁出的那一片火光,如同一记重锤,重重地打在了每个敌人的心头上,立马就让他们着急起来敌人如果光围住还不算什么,最少外面有接应,大不了损失大半来突围。可红军有炮,这就要命了,这乌漆墨黑的地方,一炮下去,天知道会炸死多少。
然而,如果说炮弹还不足以摧垮敌人的意志的话,紧随这炮弹而来的轻重机枪的火力扫射,就彻底让他们崩溃了无论是跑安还是轻重机枪,全都是以地毯式轰炸扫射前进。先是九发炮弹一字排开般,一点一点地前进,然后就是轻机枪在其后面催命似的跟着扫射,而重机枪则重点照顾山谷的两边。从高空俯视,如同九个光团在前面跳跃,身后拖着成片的光电来回穿梭,让人遐想连连如此一来,可以说基本上就没有死角了。
黑夜中,传来的只有爆炸声和各种惨叫,倒是炮弹闪耀出的那一团团亮光,让人捕捉到瞬间的明亮,看到的无不是血肉横飞的场景。
可是,如此一来,负责封锁燕子口出口处的五十一团压力就太大了。
原本,谷内的敌人还试探出红军四面中哪处相对薄弱,以便于趁着雨夜集中突围,可面对这拉网式的炮弹加轻、重机枪的横扫,迫使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向燕子口出口处突围。
而在燕子口外的敌骑兵的反映就真是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在信号弹发出后,听到谷内的枪声和爆炸声,他们就知道中埋伏了,吓的赶紧撤退到安全地带;然后,没见到追兵,也没见周围有攻击,顿时就明白,这伏击只针对谷内,于是,自然要发起攻击,想营救谷内的骑兵。要不说他们还真是下了狠心来营救,虽然五十一团不要命的把子弹打出去,可他们也是不要命的冲锋,有两次甚至都要冲进谷内了,还是几个红军战士抱着集数手榴弹冲上去,用命把他们炸了出去。接着,他们就听到了炮声,接着闪耀的爆炸光芒见到了同伴的惨状,顿时,士气低落,指挥官也觉得谷内的同伴是没法救了,自然下令撤退。
但是谁也没想到,红军这一逼迫,反倒是把谷内那几百敌骑兵破釜沉舟的拼死精神给逼出来了。他们不要命一般的冲锋,马蹄声响震动山谷,冲锋口号响彻大地。
五十一团立马就调转枪头,还得防止谷外的敌骑兵救援,压力顿时就大了。
而谷外的敌骑兵一见这情况,也不知是不是被谷内同伴的拼死精神感染,居然又调转马头,拼死攻来。
五十一团被前后夹击,情况岌岌可危,一个不好,整个伏击战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会影响整体的部署。
双方淤血厮杀,口号声和冲杀声甚至一度压过了枪炮声。虽然无法看见战场情况,但成片成片的手榴弹爆炸声和炮弹爆炸声还有枪声交织在一起,听的人格外胆寒。
就连张青山这样的人都看的睚眦欲裂,却偏偏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各有各的任务,就只能用手里的枪对浴血奋战中的战友进行支援。
就在这时,机炮连的胡连长一声令下,直接放弃了先前一点一点前进这种逼迫似的炮击,立马大声下令,直接对准燕子口出口处内一百到五十米内,进行炮击。炮弹和轻、重机枪立即依令而行
但是,发生在燕子口出口处这样惨烈的厮杀来的快,可去的更快,仅仅进行了三分钟左右,情况就陡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戏剧性,或者说体现敌人狡诈一面的大转变。
一是红军早就预料到了在这种拉网式炮击下,谷内敌人只有两种选择东、西两个谷口突围。但红军没想到,谷外的敌骑兵居然这么硬气,居然大起大落般的来回攻击营救同伴,要知道,根据以往和反动派打仗的经验,往往只需要一鼓作气,敌人就溃败了,又怎么会在气势上如此跌宕起伏之事;二,红军除了加大火力支援外,五十团和四十五团还各抽调离五十一团最近的一个营紧急支援,不仅对谷内敌人进行扫射,还利用高度,对出口处进行手榴弹拦截似的轰炸,不仅对谷外敌人在士气上进行打击,更让谷外的敌人无法安心攻击五十一团。
然而,最重要的还是谷内敌人指挥官丰富的战场指挥经验也不知他是不是见从入口处突围的希望越来越小,还是他有意如此,想借机迫使别处围堵的红军分兵来支援,从而减少围堵的力量,便于他随时从另一面突围,又或者是他原本就没打算从入口处突围,反正,仅仅冲了三分钟左右,他突然下令让少部分骑兵继续攻击这里,却暗中集中精锐力量,调转马头,偷偷向出口处而来。
要知道,此时,红军的火力网几乎全集中在入口处,他这偷偷地向出口处奔来,不仅能减少被炮击风险,更重要的是能打红军一个触不及防。
更重要的是,他从被伏击以来,还没有动用过的武器小钢炮
谁都知道,天要亮了,这很可能是最后一次突围的机会
向胜利前进 第一百一十二章 局部战术
天要亮了,面对最后一次突围的机会,生死存亡之际,不管什么底牌都得拿出来了。
尤其重要的是,他们这一招回马枪,杀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谁能想到,前面打的惨烈之际,却暗中集结精锐,突然一记回马枪了
而在夜雨中,这一记回马枪,更是难以防范。最起码,一开始是这样的燕子口出口处的红军战士,除了机炮连的重武器在咆哮外,突击连的人万万全全当了观众他们使用的是盒子炮,离有效射击距离太远的话,打还不如不打,完全是浪费子弹嘛。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敌人的指挥官实在是狡诈,或者说过于小心了。在一片枪炮声中,敌骑兵集中了精锐一直摸到了出口处六七十米远的地方,然后,他不是趁着雨夜和战场枪炮声的掩护悍然发起冲锋六七十米远,对于骑兵来说,也就是几个呼吸之间的事,哪怕机炮连和突击连准备的再充足,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敌人形成大规模杀伤。可敌骑兵的指挥官聪明反被聪明误,居然不是第一时间冲锋,而是选择了炮击的同时,他们发起冲锋。
“咻咻咻”
机炮连炮击敌骑兵,打的正爽的时候,突然,身边就有三发炮弹爆炸夜雨的掩护,加上他们不停的往敌人脑袋上落炮弹,天空中的“咻咻”声不绝于耳,根本就让人分不清敌人的炮弹飞来时划破天空的声响。
“轰轰轰”
好在他们还算谨慎,炮兵临时阵地的位置并没有靠前,因而没有暴露直接的火射点。加上敌人的第一发炮弹完全是试炮性质,所以,这三发炮弹没有直接命中红军炮兵临时阵地。可就这,也付出了两死三伤的损伤。
胡连长一看,跳起来大喊“向左边转移阵地。”
同时,还有一人在大喊“小王,快带人去观察敌人炮兵的位置。”
而胡连长则补了一句“快把炮弹转移开。”
还有人在大叫“医护兵,快过来担架,担架在哪”
场面立马就显得有些慌乱。
军人就是军人,不管有多慌乱,但只要有命令,就能完全很好的执行,这不,炮兵们立即行动起来。可敌人的使用的也是小钢炮,炮射速也不慢,这不,第一波炮弹后,如同确定了红军炮兵临时阵地一般,不到十五秒,第二波炮弹就落下了。
“轰轰轰”
好在胡连长经验丰富,转移的快,可还是又付出了一死三伤的代价。尤其是让人心痛的是,那个牺牲的年轻战士,原本是可以只伤不死的,但他为了保护炮弹箱,眼见敌人的炮弹就在身边落下,却硬生生地扑在自己抱着的炮弹箱上,被敌人的炮弹弹片打中脑袋,当场牺牲。
张青山怒眼圆睁的看着身后的机炮连战士被破击死亡、受伤、惨叫不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还得不断提醒大家别过去帮倒忙一来,虽然被炸,可炮兵临时阵地上人手绝对够,大家再一窝蜂的上去帮忙,绝对会帮倒忙,给敌人的炮弹当靶子。二来,专业的东西还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做人手既然够了,那么,他们绝对清楚第一时间要抢救什么,你这么懵头懵脑的冲上去,反而添乱不是
更能体现敌炮兵厉害之处,或者说,体现他们经验丰富的是他们对红军临时炮兵阵地炮击了一小会儿后,大概是因为见红军炮兵没有还击,觉得差不多了,又或者是为了彻底掩护主力突围,居然放弃了对红军炮兵阵地的穷追猛打,转而开始对付红军的重机枪阵地
要不说,战地指挥官的经验决定这局部战役的走向。这不,一听没有炮弹声响起,胡连长只稍稍等了三秒,立马脸色一变,对着机枪手就大吼“不好敌人的炮兵要对轻、重机枪下手,快向左边转移”
从转移速度上来说,重机枪绝对要比小钢炮难转移。但这就是经验的价值,他这一嗓子,挽救了那三挺重机枪。
几个机枪手加上副手一听命令,立马抱起各自的重机枪和子弹箱就跑。不到五秒,炮弹就落在了他们原先所在地重机枪阵地上。虽然最后一个抱着子弹箱的副手被弹片击中而牺牲,但相对于三挺重机枪全军覆没来说,这已经算是好的了。
这个时候,已经管不了什么齐射,或者是机炮配合了。胡连长根本就不等所有小钢炮重新架好,愤怒的对那个观察员大叫“小王,报告敌炮兵的位置。”
等小王报告精确位置坐标后,他转身下令发射。
“咻咻”
两发炮弹几乎是齐头并进的打出去,但结果却有些诡异根据观察员小王的报告,炮弹爆炸显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结果借着在爆炸中闪出一片亮光的瞬间,看到了结果,也看到了尘土飞扬,可就是没见到尸体,更别说接连的爆炸。
胡连长不信邪,直接把这儿的指挥权交给副连长,亲自跑到重新架好的重机枪阵地,指着刚才小王报告的地方,让重机枪只管往那儿招呼,结果,无论重机枪对哪儿怎么扫射,都得不到丝毫回应。
一个机枪手认为他在瞎指挥,是在浪费子弹,实在有点受不了他了,忍不住叫道“连长,他们不会偷偷转移了吧”
按说,小钢炮的对战中,完全可以打一炮换一个地方,而他这话也是正常思维。可胡连长一听,正要扬起的手稍稍停顿了一下后,猛地一指右边出口的方向,大叫“给我往那打几枪试试。”
“噌噌噌”
还真别说,经验老道就是法宝,他这一指,绝对是经验丰富的体现,立马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挺重机枪对着他所指的方向一开火,那边立即传来了惨叫声。同时有敌人在大喊“弟兄们,给我冲”这下,根本就不用胡连长再说什么,众人都知道怎么做了。
胡连长倒是右手握拳,打在左手上,大为愤恨的叫了声“太他妈气人了。”然后也不管这边的情况,赶紧跑回去继续指挥炮兵,对正向出口冲发起冲锋的敌人给与炮击。
后来从俘虏口中证实,敌人的炮兵没有趁胜追击,原因是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这一点,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掩护突围,否则,他们绝对没有放弃红军炮兵,转而去攻击红军重机枪的道理,哪怕在这种距离重机枪也能给与他们巨大的威胁,但炮兵的第一顺位对手只会是炮兵。
至于说他们给红军重机枪打了几发炮弹就没了下文,这不仅仅是那几个炮兵不想成为俘虏,自然要跟随主力突围,更重要的是,他们没炮弹了说来也是一种巧合,敌骑兵团见前锋已经顺利穿过燕子口峡谷,就以为没有埋伏,便有些大意了,然后,位于中间的敌炮兵就有一个班顺着该营带着炮跟进。可这种大规模骑兵前进,炮弹自然是要集中在一起,方便运输。但问题是,这个炮兵班刚进入峡谷口,伏击战恰好就打响了,他们来不及回撤,只能跟着营部躲在中央,这一阻隔,就完蛋咯。所以,这个炮兵班自身也就带了半个基数的炮弹,打了一阵,没了炮弹也很正常。
而营部只是想用它们拖住红军的机炮连,因而,炮战一开始,他们还只是偷偷前进,想着等炮兵们彻底吸引了红军的注意力,而那时他们离出口最多也就三十来米的距离,到那时,红军就是想阻击他们也绝对无力回天了。
他们设想是好的,但万万没想到胡连长的经验是如此丰富,稍稍一琢磨,就识破了他们的轨迹,再稍稍以试探,就让他们彻底暴露了。
这只是整个局部战争的战术对决,对于张青山而言,这些他都掺和不上了。
他虽然是连长,可因为受伤,战士们自然是要照顾他一些的。敌人炮击开始前,他的位置还算靠后,离红军临时炮兵阵地有二三十米的距离。但敌人的炮兵一向这儿开火,身边的战士们就不管不顾的把他往前移了十多米,算是比较靠近前沿阵地。这里,周围又没有值得敌人炮击的东西,算是比较安全。
可张青山不干了,怒想着你们不就嫌我腿脚不便么老子还偏不信这个邪,非得让你们见识见识老子的本事。正好,以前跟副班长学过如何打机枪,便要向重机枪阵地爬去。
但是,敌人不知道这一片空地是没有值得重点照顾的军事价值,还琢磨着红军的炮兵转移肯定会通过这儿,便顺手往这儿落了三颗炮弹。
这个时候,负责照顾张青山的两个战士正在劝阻张青山移动。
听到炮弹落下的声音,张青山顺手抱住了左边那个战士的头,将其压在身下,同时,他也被右边那个战士给压在了身下。
等爆炸过后,张青山摇了摇头上的泥土,用力向上一撑,却感觉到身上一轻。扭头一看,那名战士就躺在身边,脑袋上插着一小块弹片,牺牲了。
张青山大怒,正要继续爬,却猛地感觉身下的人也有点不对劲,摇了摇对方,没见反映,手放到对方鼻息处,对方还有呼吸。疑惑的抱起对方的头,正要说话,却见对方微微睁开眼,张嘴想说什么,却见大口大口的献血流出在对方身上一找,张青山气的眼珠子都要鼓出来了对方的左腰处有好大一块弹片,场子都冒头了。
战友牺牲在眼前,是每一位中国军人都无法忍受的耻辱气的张青山脑袋一片空白,就想着一定要给这两位战友报仇,飞速爬向重机枪阵地。
结果,他离重机枪阵地还有三四米远时,敌炮兵正好对重机枪阵地发射炮弹。
“轰”
爆炸声一响,张青山觉得额头被什么东西重击了一下,眼前一黑,没了反映。
“轰”
又一发炮弹恰好在张青山身边爆炸,炸起的泥土连带着雨水,直接将张青山盖住天,麻麻亮了
向胜利前进 第两百一十三章 艰难的选择题
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平原中,燕子口却是处处见红。
仿佛老天爷见战火停息,也不忍目睹战场留下的惨景,下了大半夜的雨终于停了。就连风儿都不见丝毫,寂静无声的天地间,如同定格一般,让人不由的产生几分惊异。
在燕子口西北方的山坡顶上,一片被如同被整体倒翻过来的植被,连皮带土的占了好大一块。
突然
一只手从中猛然伸出,稍稍停顿了一下后,又有一只手掌抓住了旁边的空档,奋力撕裂,很快,就见一张脸从撕开的空档中露出来
“呼”
张青山露出脑袋后,深深地吸了口雨后的新鲜空气,长长地吐了口气。此时,他满脸脏兮兮地,倒是额头左边处有好大一个包,显然是被重物击中所致。
休息了一小会儿后,张青山好像猛然间回过神来,原本有些空洞的眼神陡然闪出惊骇之意,飞速的左右看了看,见无敌人后,又竖耳倾听了一小会儿,确定周围鸦雀无声,又长长地松了口气。
奋力的将压在身前的泥土和植被组成的土块撕开一个大口子,一把坐起来,大口大口的喘息。可还没喘两口,又想到了什么,猛地爬起来,却感觉到左脚一阵剧痛,疼的他龇牙咧嘴的坐下,却忍不住放眼四下查看。
只见整个战场上到处是人类和马匹的尸体,到处是淤血,有的地方甚至由鲜血聚集成了一小谭,特别是在远方的燕子口入口处,很多尸体几乎是堆积在一起,从完整的到缺胳膊少腿,或者脑袋没了,又或者是脑袋被打掉半边看的人心惊肉跳,却能根据尸体的聚集密度,判断出当时的惨烈程度。可就是这样一处战场,此时偏偏鸦雀无声,倒是不知什么时候又有微风吹起,带着一股腥味扑鼻而来,让人闻之欲呕。
张青山是军人,别说早就见过尸山血海,就是他本身也是几进几出鬼门关,所以,面对眼前的这一切,他并没有觉得不适应。甚至,说的难听点,就是他看到身边牺牲的战友,他也没有任何悲哀,可以说,他的心态很平静。因为,他认为马革裹尸是军人最好的归宿,而战友们为革命牺牲,光荣
没见到活人,甚至连活的马匹都没有,张青山稍稍松懈了一口气最少也没有敌人。
从那植被下面摸出了自己的两把盒子炮,查看了一下弹夹,顺带检查了一下枪,恩没有进沙土,还算不错,能继续用。
也许是脸上的泥土有点多,张青山感觉到有些痒,顺手用衣袖擦了一下额头,顿时疼的他又龇牙咧嘴,忍不住哼了一声。把枪放在身边,右手仔细摸了下额头左边。
“嘶”
就这么轻碰了一下额头左边的那个包,疼的张青山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稍稍停顿了一小会,再次用右手轻轻地,一点一点地触碰着那个包。虽然疼,可好歹还是摸清楚了,这个包有半个鸡蛋那么大。仔细想想,恩肯定是那发炮弹炸起的某个石头或者木棍,刚好打在自己额头上,让自己昏迷过去。
习惯性的一模左腰,还好,水壶还在。
又小心翼翼地用水壶里的大半壶水清洗了一下这个包,顺带洗了把脸,再喝两口,水壶就空了。
这水壶作用可大了,不能扔。
然后,张青山就这么坐着休息,看着眼前的战场惨景,他的军人性格立即就抛开了过去式,结合眼前的情况,推算着自己昏迷后发生的情况按照红军处理战后的习惯,无论敌我,只要有活的,都会救治。对于尸体,同样是无论敌我,如果有老百姓,会请老百姓帮着掩埋,如果没有,就会自己动手。当然,敌我战士的遗体会分开掩埋。可眼前的情况却是敌我的尸体都没有掩埋,再拿望远镜看看周围,燕子口周围的远处没有尸体,而谷内有些士兵的武器都没有收走,可有些的却不见了,结合这样的实情,那就只能是一种情况我军虽然成功的消灭了谷内的敌人,但却是匆忙撤退,否则,断断不会连打扫战场都没有完全完成。在根据周围没有留下尸体的情况,可得出,虽然匆忙撤退,但在短距离内没有受到敌人的追击,否则,就应该是一路留下敌我双方的尸体
至于自己为什么没被发现也就好解释了时间紧迫,谁能一具尸体一具尸体的检查只能对还有气的人进行抢救和转移,更何况,自己还被埋在土里,不仔细检查的话,谁能注意到
那么,现在自己将面临两个问题自己该怎么办了第二个问题却是当务之急必须立即离开这儿,而且得离的远远地,否则,天知道敌人会在什么时候回来,自己要不离得缘,恐怕会被敌骑兵的侦察兵发现。
虽说张青山不怕死,可不怕死和毫无意义的送死根本就是两回事。而军人的冷静又让他不能慌乱,必须想好后才能行动。这时,张青山就又得面对一个选择是回去还是继续追上大部队或者说继续长征
这儿离甘孜城虽然有十多天的路程,他的左小腿受伤,如果回甘孜城修养,相对来说,比继续长征要好得多他腿受伤,行动不便,那么,想追上大部队,几乎不可能。而要是想继续长征,那么,十有八九就是他一个人的长征了,别的不说,就说是大部队的行踪,他无法确定。
从理智上来说,两权相害取其轻,回甘孜养好伤后再去陕北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说沿途必定有敌人和马匪之类的反动派的封锁和盘问,这根本就不用比较无论是前进还是回去,都少不得要碰到这种事,到时候,就只能看自己的机智和运气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返回甘孜城,存活下去的几率还要大一些。要知道,现在他仅仅是处在干草地,下面还有水草地,那才是要命的了。而且,他的腿受伤了,一无医二无药三无吃的,这样要能走出草地,那才叫奇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