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胜利前进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火树
作为四十九团二营三连三班的副班长,早在长征前就已经听闻过张青山这个老乡的大名,只是一直无缘认识。后来,团里为专门剿匪而成立突击队时,他很想参加,只是放不下面子,所以,没有去走什么私人关系。
后来,为长征而准备的突击连成立,到各团挑选好手,他却因为任务,被借调到“龙山独立团”,因而错过说实话,他和战友们一样,都认定“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因而,他并不怕死。只是,他向往突击连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这个连的独立性和神秘性。
再后来,突击连在长征种大放异彩,就注定了他和张青山这位老乡的差距越来越大,哪怕他在此前已经是副班长,也无法追赶上张青山的补发。
在燕子口伏击战中,他的右肩膀被子弹击穿而受伤。后来,队伍被冲散,他趁乱活了下来,并于几个战友一起继续长征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当时看起来精神头十足的他,第二天早上,就开始发起了高烧。而后,这一路下来,他的伤口有些发炎,高烧也是时好时坏,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死并不可怕,怕的是毫无意义的死去。只是,他的内心知道,他坚持不了多久了,而且再这么坚持下去,还会拖累战友,但他不甘心就这么死了,所以,一直坚持着。但看到战友们现在要吃的没吃的,要多疲劳有多疲劳的样子,他真的不想再坚持了,但战友们平日里给他加油打气,给与他极大的精神鼓舞,又让他觉得不甘心,因而,一直有些犹豫不决。
然而,小平头的死亡,给了他极大的打击,可以说是压垮他精神力量的最后一根稻草。
仿佛觉得自己生命的最后辉煌来临了,他不想浪费任何东西,想把任何东西都留给战友,好让战友们多一丝力气走出草地。所以,他以头痛为由,不仅拒绝了食物,连水都不喝,反倒是请同志帮忙,找来一壶水,打湿帕子后放在额头,以便于用冰凉来使他一直保持清醒状态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拖累战友了,否则,大家都得完蛋,所以,他今夜必须要一直保持清醒,否则,天知道他陷入昏迷后,下一次醒来会是什么时候。
看上去他好像睡着了,还时不时和大家一样打起轻微的鼾声,但他头脑时清醒的,因为他一直在等,一直借着皎洁的月光观察着周围的战友,作为参军一年多的老兵,他知道,今夜,战友们必定会美美地睡一觉,只因为这几天大家饿的厉害,而今天的晚饭让大家饱饱地吃了一顿,会让大家睡的更香。
躺在担架上的他没有表,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觉得大家都应该睡着了,他缓缓睁开眼,扫了眼周围,果然都睡着了。
看了眼左边挨着自己,抱着枪,靠墙而睡的小陶,他忍不住仔细看了下小陶左上衣口袋安葬完小平头后,他把小陶叫道一边,用半哀求半命令的方式,把自己帽子上的五角红星交给小陶,并嘱咐他“自己要是没有胜利走出草地,请他把这颗五角红星交给党”
左手慢慢地从腰间抽出刺刀,用手指刮了刮刀刃,发出沉闷的刮痧声,这是他平日最喜爱听的声音,因为这声音表示刀刃很锋利,可现在,他心里平静如水。微微转动了一下刺刀,直到月光通过刺刀面折射到自己眼睛里,他原本古井不波的表情,突然间有了丝紧促,紧接着又松懈下来
把刺刀放在胸口,直勾勾地看着天上的满月,脑子里不由的想起了很多很多小时候父母的宠爱,什么都留给自己吃过年的时候,弟弟打破了碗,父亲将掉在地上的米饭一颗一颗地捡起来吃掉,并诉说着粮食的珍贵给地主家放牛,从没有吃过一次饱饭不说,还经常挨饿受冻,动不动就被地主家的少爷欺负、羞辱红军来了,不仅给家里送吃的,还分给家里好大一块田地。他深深地记得,父亲接到一大袋粮食时,躲在门后的母亲的眼泪是如何的多参加革命后,不仅能上夜校读书识字,还从没有被战友欺负,反倒是经常帮助他、鼓舞他。这种团结友爱的气氛,让他心里很是温暖打仗时,战友们经常以自己是新兵为理由,把最危险的点留给自己,他们却冒着生命危险去杀敌,甚至,亲眼看到一个不知名的战友,为了别的战友的安全而给战友挡子弹
够了,真的够了,能参加革命,能认识这么多兄弟姐妹,这辈子,够了唯一可惜的是,没有看到革命的胜利。但他相信,有这样一群信念坚定、团结友爱的兄弟姐妹,革命的胜利,不会很远
不能再怀念了,更不能再想了作为老兵,他知道,人一旦想多了,就怕死
他睁大眼睛,一个一个地看过去,如同样生生世世地记住这群战友的样子一般,是那样的不舍,又是那样的坚决。
亲爱的战友们,我向邦国决不能拖累你们,永别了祝你们胜利
虽然大家都以张青山是伤员,不用去站岗放哨,只要指挥大家就好了。可张青山却坚持要去,因为他知道,正是因为自己有伤,所以一定要去自己是党员,又是队长,就必须以身作则去鼓舞同志们的信心。更何况,那些没受伤的战友白天要照顾大家,还要挖野菜,捡拾牛粪等,还要紧绷着神经,面对随时会发生的战斗,已经很疲倦了,如果晚上还要他们站岗放哨,那会让他们更加疲惫不堪,如此下去可怎么得了一旦他们倒下,伤员们也绝对完蛋了。反之,伤员们如果能尽最大力量来分担任务,就很有可能大家一起胜利走出草地。比如说这站岗放哨,伤员们完全可以做到,而白天劳累一天的同志们在夜里能放心休息的话,第二天就会有精神得多,有利于帮助伤员
趴在高处,用望远镜观察一下前方,虽然远处看起来灰蒙蒙一片,可因为有月光的照射,俯视之下,一两百米还是能分得清人影。
确定没有人后,张青山翻身躺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抽出一根,也不敢点烟开什么玩下,这是平原地区,又是夜色下,一个红光点一闪一闪的,不是自我暴露还能是什么放在鼻尖使劲的闻了下,放在嘴上叼着,头枕着双手,看着月亮,全身心的放松脑海里极为空明。
这种寂静下看星空所产生的空明状态,让张青山极为喜欢,甚至就想如此到天荒地老。
突然
他感觉到了一丝不对,立马翻身,拿起望远镜就四下观察,结果,别说敌人的身影,连只老鼠都见不到。可是,那种压抑中带着几分悲愤的气氛却依然在,而这种气氛,并不是直接感官,而是长期战场上生死考验之下,所产生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但他很确定自己的这种感觉,因为这种感觉在战场上已经让他躲避了几次敌人的威胁。
正在他皱着眉头想尽量摸清楚这种感觉的来源地时,却见身后有个黑影正快速跑来,跑步的姿势有些奇怪,好像边跑边用手摸脸一样。
很快,张青山就知道这种气氛来自哪里了。
“队长,你快去看看,老向老向自杀了。”
“啊”张青山一惊,随即嘿了一声,爬起来,把手里的望远镜边递给那个战士边沉声道“你来替我站一下岗,我去看看。”
一瘸一拐的下山说实话,此时的张青山心里虽然有点沉重,但并不是特别悲伤,不为见惯生死,也不为大家不熟悉,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只为这种对于他来说,事太常见了长征以来,多少优秀儿女在受伤后,就是因为缺医少药、缺吃少穿,不忍心连累别的同志而自杀的太多太多了,多的张青山甚至都有些麻木了。
来到那个小山沟里,因为不敢照明,也不敢生火,能见度不高,但他一看到大家围在一起,尤其是看到有的人捂着嘴,想放声大哭却又不敢哭,忍着,痛着,流泪着,那种悲痛和愤怒的气氛,几乎是迎面扑来。
他楞了一下,长叹一声,心里又沉痛了几分。不知怎么地,他突然想起了已经牺牲的老班长,也想起了为炸开敌人城门而抱着手榴弹冲锋的
上前几步,看到了那个自杀的人,他眉头微微皱起,哪怕他见惯生死,也不由的为眼前这一幕感到震惊为了不连累战友而自杀的人活着说方式他见过不少,有趁人不注意而跳崖的、开枪自杀的、拿脑袋撞墙的可他真的是第一次见到,有人用刺刀捅心脏自杀的。这让他感到震惊,因为他觉得,拿刀抹脖子和对着心脏一刀的方式,是最让人难以接受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或者说这得多么绝望,才会有如此狠劲和毅力结束自己。
默默地站着,感受着,痛苦着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最少也要阻止类似的事在发生
向胜利前进 第两百一十七章 办法总是有的
“好了,志平同志,麻烦你带几个同志把向邦国同志的遗体埋在小平头的身边,让他俩做个伴,不至于孤单。”亲自帮向邦国整理了一下易容,问清楚他的名字后,张青山吩咐大家“剩下的同志赶紧抓紧时间再睡一下,马上就要天亮了。”
当着战友的遗体说这话,听着够冷酷无情,够铁血吧可这就是现实,极为残酷的现实他得为整个队伍负责,再说现状如此,他也没别的办法。
有些同志想不通,心里有火,不愿意离开,又不敢直接反对,毕竟张青山的名气和职位摆在那儿,就气鼓鼓地看着张青山。
张青山心情也不好,但作为队长,他不仅要用理智克制自己的怒火,同时还得安抚好同志们的情绪。稍稍想了下,沉声道“同志们啊忍着吧,迟早有一天,我们会把这种悲痛还给敌人,让他们也尝尝失去战友的滋味,尝尝战友迫不得已的滋味但在这之前,大家必须要好好地活下去,这是我作为队长的命令。”
说完,也不等大家有所反应,杵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向外走去他这下半夜的岗哨还没站完了。
这腿受伤了就是麻烦,一瘸一拐的很不方便不说,走路都吃力不少。
好不容易来到岗位,让先前那个战士回去后,他长长地松了口气,用望远镜四下观察了一下,然后仰天躺着,看着群星璀璨,脑海里不由的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对自己说的故事人死后就会化为星星不知道小平头和向邦国所化的星星是那一颗牺牲的那些战友们所化的星星是否聚集在一起
也许是想的有些入神,直到感觉不远处有人走过来,他才猛地惊醒过来。不过,看到是从这一面的山坡走来,他又放松下来。翻身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见没任何异常,这才又躺在地上,等待来人。
“队长,同志们的情绪很低落,你经验丰富,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张青山知道他深层次的意思先前大家没吃的喝的,都坚持下来,现在,最少有上百斤粮食和别的一些物资,却接连死了两个,其中一个还是自杀的,这真的太打击人了,想不通很正常。
“暂时没有,不过,不能再死人了,尤其不能再有自杀的事发生了那个老田,你派人暗中看好,吃的喝的都要重点照顾,他身上也不能留有武器,千万千万不能让他走向邦国同志的老路。”
老田就是腹部中枪,只能躺担架的唯一一位重伤员小平头不是自杀的,还好点,最少对他的影响不大,可向邦国的自杀,对他的打击肯定很大,尤其是在这个时候,就算别人对他再好,他心里肯定也不会平静。
“恩我已经派两个同志轮流照顾他。”
张青山点点头,没说话。
孙志平也没什么谈性,躺在张青山身边,默默地看着璀璨星空。
但两人都知道,没谈性并不代表两人就会安心,相反,两人都在思考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尤其是如何安抚大家现在的情绪,鼓舞大家的士气。
张青山就一直在琢磨如果老搭档胡英泽在这里的话,这个政工干部会怎么做
过了两三分钟,张青山猛地一拍大腿,坐起来问孙志平“志平,队里有多少党员”
“这个我不太清楚,不过可以问问”孙志平也正在想问题,随口回了一句后,猛地醒悟过来,同样做了起来,问道“你是想组织一个党支部,好起到带头作用”
就连一些游击队都有党支部或者是党小组,更何况,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能想到这个,很正常凝聚力和领导力,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
接下来,两人就热情的仔细商量起来。
可想法是好的,实际情况更加重要。
早上,大家都起来的时候,孙志平找大家一问,报上来的情况让人大吃一惊,得二十六人中,党员五人,预备党员七人,这都过半了,再成立这个党支部,就没有必要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天,出于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党员可是有资格旁听党员会议的。
顺便说一下在这个年代,在这个时候,大家普遍没有任何实质证据来证明自己就是党员或者预备党员,但是,只要说出来,同志们就信。说白了,他家都不屑于撒谎,不仅仅是因为纪律,更重要的是因为自身的思想素质过硬。
两人一商量,便决定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军人嘛,有时候过于民主化未必是好事,就以张青山为主,孙志平为辅。吃过早饭后,召集大家开会。
既然两各级别最高的人做了确定,这个会就相当于公告,只开了半个小时左右就结束首先确定,这支临时队伍的名字就叫“长征一队”;第二个公告就是要求大家互相照顾,互相鼓舞,不能落下任何同志,尤其是党员,必须要起到带头作用;第三,成立三人小组,并确定了各司其职张青山负责指挥全盘,孙志平负责开路,后勤方面全部交给年级最大又是老党员的周平同志他本身就是炊事班班长,情况跟突击连的老王差不多
会议开完,三人小组首次碰头开了个小会,其实就是由周平提出了一个情况张青山带来的以及先前各自带着的那些物资,到底是由马匹驮着,还是将必要的东西,比如说粮食、子弹等,分发给大家
周平觉得,还是分发下去的好要是统一保管,统一分配,看上去确实公平,可问题是,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马儿受惊跑了,或者遇到敌人突袭,被敌人一个冲锋给冲散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很高,尤其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么,那些冲散了的同志吃什么再说,周平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队伍里伤员多,速度不快,他就想着,给唯一的那个重伤员用担架做一个简易筏子,用马拖着筏子,然后,别的伤员,比如说像张青山这样腿受伤的人,可以轮流骑马。这样的话,一匹马显然不够,两匹马就差不多了,速度也就自然而然的提了上去。好处很多,比如说这样一来总比扶着伤员前进,速度快的多,而且,体力上也好的多,有利于随时突发的情况。
张青山和周平一听,觉得有道理,便同意这么办。
正要商量分发的具体细节时,有人来报告老田死活不愿意走了。
一听这话,大家心里就清楚了肯定是昨晚那两位重伤员的情况,刺激到了老田。
“你俩商量着办,我去看看。不过,要快,时间不等人。”
老田比较出老,看起来有三十来岁,实际上才二十五岁。此时,正躺在担架上,眼睛直直地看着天,无论旁边的三人说什么,他都无动于衷,如果不是他偶尔眨一下眼睛,完全可以误认为这是一具尸体。
“都围在这里做什么”
“队长,老田不想走了。”
“不想走”张青山微笑的看了眼老田,见老田还是没反应,便点点头“不想走那就用马拖着走。”
这句话总算引得老田看了过来,不过,张青山反而不去看他,只是吩咐别人“你去牵匹马过来你们两个去找两根绳子,要粗一点。”
等这三人离开,张青山掏出包烟,递给老田一根,老田摇头拒绝后,他自己点上。
“真不想走了”
“恩”
“怕不怕死”
老田看了他一眼,没回答,可意思很明显要是怕死,我岂会单独留下等死
“你少瞪老子,告诉你,老子就很怕死,可有的时候,却又不得不死。老田,我跟你说个故事。以前,我受伤的时候,躺在担架上,见到抬我的同志们累的气喘吁吁,还特别耽误行程,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想一死了之,这样,不仅痛快了,而且还不会连累别的同志”简单的说完后,他看着老田“你现在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
老田看着他,张青山也毫不退让的盯着他。
一小会儿后,老田微微点头。
“这才是人之常情嘛。也是每一个红军战士的高贵品质。不过,老田,我要是有办法让你既不耽误大家的行程,也不耗费大家的体力,你还想不想死在这儿”
老田眼睛一亮,随即有些怀疑的看着张青山。
“看我做什么,我只问你,愿不愿意”
“队长,要真是这样,谁他妈想死。”
“那就行了。”说完,张青山对不远处站着的三人招了下手,心里还是有些得意的看来,老子也是当政工干部的料。恩要是哪天见到老胡,得好好跟他吹吹。
马儿是牵来了,可没有绳子。张青山想了想,把自己和老田绑腿带给解下来,两根合成一根,搓成一根绳子,绑在担架上,再连接到马鞍子上,如此,就可以让马儿拖着担架
“老田,你哭什么”
“没什么,眼睛里进沙子了。”
又经过一番收拾,给小平头和向邦国的坟茔敬军礼后,队伍出发
向胜利前进 第两百一十八章 第一次
平原上行军,最不方便的就是怕敌人发现,尤其是队伍不行,敌人是骑兵的时候,这要让敌人发现,队伍随时都可能全军覆没,因而,不用张青山提醒,别说侦察,就是队伍中间的众人都时刻提高警惕,随时躲避或者跟敌人拼命。
探路的侦察兵是两人一组,每次三组,呈扇形在队伍前面两到三里的距离探路。后面的则是由两名士兵负责收尾。其余的走在中间,却要随时观察两边的情况,同时,还要负责收集干牛粪用于当柴使用和顺路挖野菜
说实话,幸亏有那两匹马,否则,队伍的行进艰难程度绝对要提高几倍。因为把物资分发到个人,而侦察兵不用负重,他们的物资放在那两匹马上,如此,虽然不能骑马了,可队伍减轻了负担,大家的士气和行进速度都大幅度提高,甚至,大家还时不时的说笑几句,跟先前沉默行军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就连一直躺在担架上,由马儿拖着走的老田,不仅脸上有了笑意,偶尔还插嘴说个笑话。
但大环境如此,就算众人心情放松了很多,却依然难以剪灭大环境所带来的打击。
从早上一直到黄昏,众人的运气真是好到天了,虽然没有碰到自己人,可也没见到敌人。然而,到了黄昏时,一个算不上打击,但绝对会对士气产生影响的事发生了。
大家都是军人,没有普通人对军人那种强烈到什么都想听的yuang,可突击连是在太出名了,而作为突击连的连长,张青山的名气和各种版本的故事也十分出名。而军人对于那些智谋取胜的故事,却异乎寻常的向往,于是,应大家的要求,张青山说了两个故事一个是飞渡大江,另一个是智取吴家堡。
可他刚把智取吴家堡的故事说了个开头,却见正前方山顶上的侦察兵正在向他们这边挥手。
赶紧用望远镜一看,果然,一个侦察兵用右手向他们挥手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如何都不能直接大声喊叫来传达命令,就只能用简单的手势来代替手语。根据先前制定的手势,挥舞右手就是前面有情况,叫大家赶紧过去;挥舞左手,就是叫大家躲避,等待他们进一步确定;挥舞两只手,则是让大家立即找有利地形,准备战斗突击连原本就是特种兵性质,制定这样简单的手势代表手语,实在是太简单了。当然,复杂的,一时半会别人也学不全,还不如越简单越好。
“同志们,前面有情况,大家加快速度。”说完,他杵着拐杖,一瘸一拐的向前面冲。好在他是队长,两个战士一看他这情况,主动上来连扶带拉的,帮他加快速度,到最后,他的两只手干脆搭在两人的肩膀上,单腿跳动,由他俩半抬着飞奔。
来到山顶,第一眼就见到三具尸体背靠背的坐在山顶上,虽然三人身上都有大片的血迹,但穿戴整齐,显然,三人临死前整理过自己的军容。
张青山杵着拐杖走过去,看了眼孙志平“怎么样”
孙志平叹了口气,摇摇头,没说话。
张青山想蹲下,仔细观察,可因为左小腿受伤,他不得不半跪着观察三人闭着眼,其中一具是吞枪自杀,另外两句面色平静,表情安详,显然,他俩不是自杀。那么,最主要的问题来了他们三人为何会牺牲在这里发生了什么
而作为全队的最高指挥官,张青山的脑海里虽然有着各种疑问,可仅仅是一闪而过,随即,他就无比正确的旅行着一切都为全体战士考虑的准则。
“好了,都别围在这里,这里是山顶,太容易暴露,大家赶快转移。”说着,指着右边的山脊“老孙,你带连个战士和我留在这里看看。老周,你带着大家顺着这道山梁往那边走,找个地方落脚。”
等众人离开,张青山和孙志平带着两个战士,蹲下,仔细的观察,却始终没什么收获,只是猜测这三人牺牲的时间大概是一天两夜到两天前。
“队长,怎么办”
张青山知道孙志平问这话的意思需不需要掩埋掉这三位战士的遗体
“算了,就让他们这样吧。”要放在平时,谁敢问这种蠢话,张青山绝对不介意抽他。可现在,他只能再次长叹一声,缓缓摇头虽然三人看起来是平静的死亡,但别忘了大家目前所处的环境,谁敢保证敌人不会随时出现谁敢保证在掩埋掉这三位同志遗体的时候不会被敌人发现而一旦被发现,那么,大家十有八九都得陪葬。还是以保证活着的战友为最主要的目的这些虽然听起来刺耳,有些不近人情的冷酷,但现实就是现实,必须要认清楚。或者说,要分清楚主次轻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