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骑砍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中更
关姬小饮半杯额外冲淡的茶水,略有双层下巴的鹅蛋脸上满是笑容,劝道:“伯父,茶能清心明神,却不能多饮,还望伯父节制。”
原来的茶是发酵制成的,为了调制出口感特殊的茶水,自然有许多新奇、另类的饮茶方式。
关姬有孕,这涉及田信的生活常识盲区,但也有一些总结,比如限制她喝浓茶,就连蜂蜜水、糖酥也限制,饮食范围也多取温和、不刺激的食材,杜绝猎奇食材。
这年头也有许多孕妇相关的饮食说法,为了生儿子……奇奇怪怪的流言、风俗有太多,比如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容易生儿子,祭拜各种山神、河神更是司空见惯,瘟神信仰如今已有反向传播到荆州的趋势。
关姬规劝,刘备只是笑笑,又饮一口茶汤,神情惬意:“此神仙汤也,再多饮,也裨益身心,远非酒水能比。”
高阳公主也饮一口,细细品味,眉目舒展。
她身姿纤细眉目清秀,气质温婉谦和,略遗憾口吻打趣:“茶汤宜养生,可惜不能多加蜜糖。”
“正是,加了糖水滋味最妙。”
关姬也是遗憾不已,她现在吃糖也不能尽兴。
说话间田信更衣后从厅外走来,手里木盘里摆着小碗,碗里是削切的蜜块儿、草莓酱。
跟以往类似,关姬碗里只有小半片,刘备也坐直身子用餐。
餐点是蒸熟的洁白松软馒头,蘸蜜、野草莓酱食用,十分开胃。
野草莓酱是夏季采集晒干,使用时以红糖水熬煮制成,口感酸酸甜甜,香气浓郁。
刘备用木勺涂抹果酱,问:“孙权使诸葛元逊送十万石米,孝先可知其意?”
田信刚切开馒头片,正拿起木勺,手上不停,回答:“陛下,此孙权示好之意。我军北伐在即,曹丕惧我军兵锋,必会逼迫孙权出兵干扰我军侧翼。孙权恐我军二度东征,自不会听从曹丕指示,曹丕又欺我军粮寡少,恐会先出兵淮南,有吞吴之意。”
涂好果酱,将馒头片递给关姬,田信继续说:“魏并吴,不利于我军北伐中原,此魏人算计所在。孙权为避免被动,会献粮于我,促使我军提前北伐,以分魏人之势。”
拿起一个馒头为自己涂抹果酱、蜂蜜,田信说着露笑:“潘承明的确有才,此防范于未然之策。臣以为静观其变为好,曹丕若有吞吴举动,我唾手可得三五十万石军粮,何乐而不为?”
“嗯,孙权、潘濬倒是看得透彻。”
刘备细细咀嚼,小饮一口清淡茶汤,爽口下咽:“我今收下孙权十万石米,似乎令潘濬计谋得逞?”
“是,若拒绝,下回可得二三十万之巨。”
田信说着闻了闻果酱馅儿的馒头:“现在索要也不晚,彼为鱼肉,焉敢不予?”
说罢田信张嘴就咬下一口,大口嚼着,仿佛在咀嚼孙权、潘濬的肉。
刘备缓缓点头,侧头去看张绍:“传庞士衡等人一同来用餐。”
张绍还兼任羽林中郎将一职,放下手里半片馍片,整理仪容,起身:“遵旨。”
刘备又看关兴:“安国,再制一壶新茶,随意些。”
“是,臣明白。”
关兴手里抓着馒头侧身俯首简单行礼,就边吃馒头去一侧架子上取茶,茶有明前、雨前,以及这两天新炒的两锅新茶,新茶产量高,醇香茶味远不如清明之前的明前茶,和谷雨之前的雨前茶。
待关兴重新冲泡茶水时,庞林引着李丰、诸葛恪来到长屋门前,都换了柔软拖鞋款式的麻鞋。
屋内有两位公主三位女眷,李丰自进来就坐在田信下首,头垂着,诸葛恪倒是胆子大,将长屋内的人都看了一眼,目光在田信侧脸上多停留一秒,隐隐有挑衅之意。
田信也只是斜目瞥一眼诸葛恪,手上不停,继续用锯齿银刀切馒头片。
诸葛恪目光也在田信手上的银刀上停留片刻,用餐流行银刀,也是始于田信。
得益于田信《防疫救护十二策》,防疫方面的知识虽然没有明说,但也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更加高明、阴险的投毒方式。
如果田信不发表防疫救护十二策,完全可以用投放瘟疫的手段,暗杀所有想要谋杀的人。
田信不用瘟疫杀人,可有人会用,也有人会怀疑别人用上面暗示的手段谋杀自己。
所以现在得到礼物,都会在沸水里过一遍,再使用。
而食物……几乎不可能再出现千里送酥、糖之类的事情;就连相互喝酒,也会防备投毒。
那么喝酒时豪爽碰杯,让彼此酒液交融,就成了信用、友好、同生共死的象征。
所以这种时候,向来不积攒金银的田信突然使用银刀切肉、切馒头,用银杯喝水……那自然是有先见之明的,总之跟着效仿、学习就对了。
见关兴端来茶壶,庞林接住为彼此斟酌鲜绿、茶香浓郁的茶汤,诸葛恪才回神,对刘备郑重施礼:“吴国使者奉命拜谒大汉皇帝陛下。”
刘备坐姿随意,见诸葛恪肃容施礼,不由一愣,随即做笑:“何时有了吴国?还以为曹丕会策封孙权做个越王,他做吴王,置孙伯符遗子于何地?”
诸葛恪肃容:“外臣持礼而来,陛下何故轻贱我主?”
刘备只是笑笑,抬头看田信,田信举起手里刚涂抹好果酱的馍片在诸葛恪面前晃了晃:“这是你家短腿吴王。”
说罢,张开口送嘴里,嚼着,眼眉含笑看诸葛恪。
诸葛恪勃然大怒,嚯的站起:“夏侯贵为大汉三恪,何无礼耶!”
“怎么,你也有匹夫之怒?”
田信扬起下巴笑吟吟上下打量诸葛恪:“陛下念你是丞相侄儿,唤到此间吃杯茶。既不想吃,且回江陵去。记得领回那十万石陈米,速速回江东去。”
“下回来记得要拿三十万石新米,但凡有一袋陈米,或少一石米,我便不收。”
田信去看李丰:“绑票盗匪也有个盗亦有道,我不占孙权便宜,尽数还他。”
李丰见刘备不反对,拱手:“是,下官明白。”
!--over--
三国骑砍 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庙
!--go--
不清楚诸葛恪究竟肩负着什么使命,反正现在肯定办砸了。
诸葛恪只是小事,十万石陈米也是小事,若是三十万石新米,则是大事。
以如今荆湘二州税制,征收三十万石米,大约需要八万户人口,其中一岁税粮十六万石,算上独户、女户、弱户的税收减免,八万户实际能收十四万石左右;余下的则由粮食充抵户调、徭役来抵充。
太多的百姓家里是没有织机的,五铢钱荒废,丁口钱肯定没法正常征收,才改为布帛为主的户调。
百姓想获取布帛缴纳租税,要么用布帛材料、粮食去跟豪强、商人兑换;要么用这些跟官府兑换。
总之,没有织机的百姓,在当下户调税制下是很倒霉的,要遭受粮租、户调、徭役三重剥削之外,还要经历豪强、官府的技术剥削。
稻米又不耐储放,三年以上的陈米很容易生虫、发霉,南方又湿润。
孙权给的十万石陈米,也就今年能吃;如果索要三十万石新米,最少能储放到明年冬季。
三十万石新米,大概是一个宜都郡的一岁收益;宜都郡兵、驻军、官吏也是要吃俸禄的,所以宜都郡也就能挤出一半的数额用在北伐。
也只有人口殷实的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能在今年各拿出三十万石粮食支持北伐,如果还想从南三郡征发粮食,就得用直百钱从豪强、大户身上强买。
不止是南三郡,南阳也是一样,南阳郡从编户这里也就撑死征发十万石粮食,更多的粮食、兵员人口握在南阳豪强手里。
唯有继续动员、维持南阳豪强联军,才能拿到南阳豪强手里的粮食,代价就是承认对方的合法编制,编制就是官帽子,是合法地位。
总的来说,江东若能给三十万石军粮,对北伐一事有决定性作用。
这意味着汉军可以再坚持一个月,一个月的对峙期限内,往往决定着胜败存亡。
诸葛恪甩袖离去后,刘备不以为意笑问:“孙权不能如数纳粮,孝先可愿移镇汉口?”
“为三十万石军粮,臣何惧辛劳,愿往江东登门讨要。”
田信有些纳闷,孙权、潘濬这对组合太过机敏,竟然洞悉了曹丕的贪婪。
曹丕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等待汉军准备充分后北伐,汉中有天险,魏军已经打出心理阴影,很难主动进犯汉中。
汉军主力集结于南阳,魏军更不可能来犯,现在的魏军拿汉军没办法。
拿汉军没办法,拿吴军有的是办法。
江北据点、淮南地,都是吴军的弱点,除非孙权丢弃这些据点,否则就时时刻刻受魏军威胁。
要么孙权老老实实听从曹丕的指示,曹丕可以放任孙权经营淮南地;孙权不是老实人,注定要被曹丕掐着淮南地,遭受要挟。
所以魏军、吴军必须围绕淮南地打一场,等到那个时候汉军是否干预,将直接决定孙权的存亡、吴国的存亡。
外交手段弄来的土地,始终是隐患,魏军、吴军为此打一仗,彼此也就服气了。
孙权、吴国存亡是今后的事情,三十万石军粮是眼前可以随时勒索入库的。
送财童子诸葛恪带来一个好消息,其后刘备又参观武当山下的兵主庙,庙两侧是六位大爷、十三头虎,各有围栏。
常有来此祭拜兵主的板楯蛮、荆蛮、汉军吏士带来新鲜竹子、猎物孝敬这些大爷、渐渐长大的虎群。
每天都有新鲜竹子,又有猎人抓来的竹鼠,反正这种小家伙也是大爷们的祖传点心,田信也就分立几个片区,以多余的竹子圈养竹鼠,当做大爷们的固定点心。
兵主庙规模并不大,只有百多名残疾军士住在这里侍奉兵主,自己开辟田园移植果木,种植蔬菜。
前来祭拜者,多少会带来一些饮食,饮食供桌上留一天后,就会落入这些残疾军士的肚子里。
留在兵主庙的军士都是严重残疾,无法继续耕种,属于被乱世直接淘汰的人。
如果腿脚残疾,还能学习铁匠、木匠技艺,虽影响耕种效率,但也能自己养活自己。
可丢一支胳膊,又不识字,真的是判了死刑,被遗弃实属必然。
刘备见状久久无言,脸上笑容敛去:“孝先从戎以来,置养残兵已有多少?”
“麦城有士七百余人皆在工坊效力,亦有断手、断臂不影响行军的军吏依旧留任军中,此辈负气顽强,多充督军之用。”
田信看着凉棚下得到赐宴的残疾军士,露出一缕笑容,算是问心无愧:“臣已尽心尽力。”
留任残疾的军吏一事,也惹来许多诽议。
认为残疾军吏活跃在军中,不利于军士心态,会让军士恐惧厮杀。
可残疾的军吏真的好用,能活下来的军吏,心灵经受过摧残、砥砺,多数具有酷吏心态。
能吏能做的事情,酷吏都能做;能吏做不成的事情,酷吏只要活着,就会努力去做。
刘备只是长叹一声,随田信走向兵主庙。
兵主雕像身高一丈三尺,不留面目,头戴特色鲜明的牛角盔,佩戴面甲。
庙前有供板楯蛮、荆蛮、汉军吏士、百姓参拜的遮雨凉棚,只是这些竹木凉棚下悬挂了太多的铃铛,或用丝绸,或用皮绳,或用麻线。
除了铃铛,还有悬挂的甲叶、玉片、骨片,或好看的小木雕,刘备还看到一些显目的巴掌大虎皮负章在风中轻轻摇摆。
田信目光也盯着那些虎皮负章,其中有一面是王直的。
凉棚内有十几名蛮人或顿首参拜,或静坐低声说着俚语向兵主祈祷。
兵主有战争、健康、生育、胜利、强壮、冶炼、工艺、弓艺、狩猎、驱兽、庇护蛮夷等神职领域,比太一神更受蛮夷部族喜爱。
刘备与田信走入兵主庙内,庙中只供着头戴牛角盔的蚩尤石像,两侧墙壁摆列一排排木板,木板上是田信誊抄的兵书,左侧是孙子兵法,右侧是尉缭子,都经过标点符号断句。
此刻庙内正有北府休假的军吏誊抄,多带一葫芦清水、炒粟米进来,笔墨、竹简由兵主庙的伤残军士提供,都静默抄录。
不管认识不认识,抄录简体字为主的两部兵法,真的不难。
这些军吏穿戴绢甲,肩章有标志性北府军阶,多是来丹阳乡征北幕府公干时顺道来抄录,有的兼带假期一起休,好一次抄录完成。
刘备看在眼里,不开口询问,也不祭拜蚩尤,只是转了转,就与田信走出兵主庙。
来到左侧围栏,这里刘备才说:“如今只有北府军吏来此抄录?”
“是,余下各军驻地遥远,能来武当者多系营督之上。”
田信说着微微摇头:“臣本想在宛城、襄阳立兵主庙,庞士衡说过犹不及,经典贵在专一。”
“孝先不可急躁,鹿门山非一日而成。”
刘备也是见过鹿门山气象的人,说:“朕欲使虎贲、羽林郎中、中郎来此参拜兵主,研习兵家典籍。”
!--over--
三国骑砍 第二百二十八章 选士
!--go--
又稍后几日,夏历五月三日,汉历章武元年三月廿四甲午日,刘备参观北府第二批选士。
这次选士比六十天前的那一轮更为正式,参加考核的军士由北府编制内的队官举荐,每个队举荐两人。
士伍、公士、中士、上士,一共四个军阶,明令排除士伍一级,以保证士人入伍能得到充足的基层锻炼。
各队推荐的军士,要么是有学习天赋的公士,要么是资历深、学习时间长的上士。
一共九百一十名军士抵达丹阳乡,先要经历两轮普选,第一轮普选是体力考核,长跑最能锻炼身体、意志,成本又低,还方便;淘汰二百体能稍弱的军士。
第二轮背诵千字文三分之一,或者看着千字文阅读;识字、书写、理解要一步步来,能教导军士扫盲的文吏终究是少数,没必要在选士途径中额外加大难度。
两轮普选,九百人裁汰到四百人。
随后是四百选二百,二百选一百两轮晋阶考核,除第一轮落选的二百人外,余下一百人军阶升一级,另一百人升两级。
虽有两级,但晋升少尉军阶时只算一级,没有跨越晋升的说法。
军阶跨越上士晋升为少尉,留在征北幕府与田信的亲兵卫队一起学习,并学习军律、骑术、算术、观测、绘图知识。
能看懂地图……那你距离一个中层军吏就差一步之遥。
考核官是田信从麦城调来的一批残疾军吏,制定考核内容、评分权重后,田信本人不参与这个过程。
刘备看着这一切,沉默良久。
郑重其事的从麦城调人来当考官,为的就是避免幕府中选拔的考官营私舞弊。
从当少尉队官开始,军功积攒就看资历、盈获;田信当初晋升那么快,主要原因就三个,一个是汉军连战连捷高歌猛进,全军人人都在升官,田信并不突出。
第二个是田信军功盈获攒满了,按规矩就得升。
襄樊战役之前,荆州军团没经历过这样的大胜,四五年时间里大家都是靠熬资历升迁,中高层军吏又没有战损,所以太多人被限制在底层,没有上升空间。
第三是关羽没有压制,要压制的话有太多办法把田信明升实降。
三天后考核完成,刘备亲自为晋升的二百名军士授阶,授阶后有的还是军士,有的却成了军吏。
这天二百名军士外罩一领细布号衣,因原来的番号隶属不同,他们号衣背后雕版印刷的文字也不同。
近半人是‘北府’二字;骑兵、武当侯国的板蛮、荆蛮步兵号衣是‘无当’,昭阳邑卫队则是‘昭阳’,田信的旧部三营则是‘夏侯’二字。
刘备一一授阶,乐此不疲。
“陛下喜爱孝先所选二百锐士。”
庞林得到授意,跟在田信身侧低声说:“可否编此间二百吏士入虎贲行列?”
田信看看得到刘备授阶后的吏士情绪变化,微微颔首:“此北府之幸也。”
“吏士若不足,夏收后不妨再行征选之事。”
庞林安慰一声,另问:“夏侯廉、夏侯献已至宛城,听说逆臣所立夏相杨仲衡随行。杨仲衡必来昭阳邑,孝先可有应对?”
姑姑一家被曹魏搜出来,实属一种必然。
有档案可查,也有迁移百姓揭发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随着田信名震天下而不断提升。
“此事无碍。”
田信口吻确凿,脸上没有情绪波动:“高阳公主与夏侯献若成婚,我只认夏侯献一人,余下皆敌。”
田氏宗族里,也就亲爱小妹,和朝夕相处的田纪而已,连伯父、祖父都不想去走动,更别说阔别四年的二表兄。
庞林微微颔首,低声告诫:“万不可授人话柄。曹丕立夏公国,意在离间而已。北伐在即,唯有各军精诚团结万众一心,才可横扫贼军,光复中原。”
“是,我也时时警惕,不敢有丝毫懈怠。”
现在可不敢一口一个‘士衡兄’称呼人家,田信说着做笑:“开春以来,就没见过外人。”
庞林这才松一口气,现在通敌嫌疑是个要命的事情,北伐在即,又是倾巢出动……一旦通敌,卖的可能就是天下。
利令智昏,这种关键时刻,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安抚统兵大将,已成为刘备、曹丕当下的棘手问题。
入夏以来,驻屯宛口的张辽已经被曹丕连续增赏到食邑六千户,只要守住中原,挫败汉军北伐攻势,曹丕能轻易给张辽一个万户侯。
刘备这里也一样,吃了糜芳的亏,现在哪里还敢大意?
不只是田信这里,稍后刘备还会走访马超左军,马超通敌的可能性是零,可战前慰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算起来马超也是有一点心结的,马氏家族源于马服君赵奢,赵奢又是铁板钉钉的赢姓赵氏后裔。
大汉有三恪,但三恪又能引申出二王三恪,二王不是王爵,而是指两个前朝王族的后裔。
这段时间马超来信与田信讨论东周西周,让田信哭笑不得。
简直有些不忍直视,看着马超在信里牵引典故,要将姬周八百年硬分成宗周、姬周两朝,要进行学术辩论。
马超心思是很直接的,三恪有些不妥,应该凑个二王三恪。
三恪,自然是夏商周,这个周是西周;西周灭亡王族东迁后建立东周,以及一统天下的秦国,理应算是大汉的前朝二国。
简而言之,马超想给家族捞一个奉祀赢秦宗庙的世袭金饭碗。
这个问题非常难,不是刘备给不给的事情,而是没法给。
如果认同马超的这个说法,那么参照马超的理论,前汉、后汉才是季汉真正需要册立的二王之后,根本没有东周、赢秦的事情。
这是个自相矛盾的提议,除非扩充二王三恪,给马超另找一个金饭碗。
刘备则要亲自去安抚马超,把这个事情说明白,马超真的不管不顾执意要一个金饭碗,那就想办法在开战前兑现。
透支的是马超今后的兵权,马超想要,自然会给;就怕马超想要,却不说出来。
只要马超肯说出他想要什么,那就不算什么大事,属于可以商量的。
这种关键的时刻里,也不能说马超拥兵要挟,这可以用王翦典故来理解这件事情。
可以理解为马超想以此表达志向,没有兴趣裂土割据,只想在季汉内做富贵公侯。
所以真正为难的只有一点,如何才能找一个‘与国休戚与共’的公侯爵位赐给马超,这个爵位要有理论支持,不会被今后朝政动荡倾覆。
就如夏商周三恪,今后事情闹得再大,也要保证关张田三族有子嗣继承。
不能荒废、另立其他家族来顶替。
马超想要的,也无非‘世袭罔替’四字而已。
!--over--
三国骑砍 第二百二十九章 镇远城
!--go--
刘备前往慰问马超左军,田信则验收汉水北岸修筑的新城,新城在樊城原址偏北三里处,城周长十二里。
山南水北谓之阳,这座新城许多人以为会被叫做汉阳,或者叫做夏城,也有可能继续叫做樊城,或邓城,也有可能叫做郾城。
为了修筑这座城,四周百里范围内的城塞据点都已拆除。
“叫汉阳不妥,汉口城改名汉阳倒是比较合适。”
田信与监工的抚军都尉田睿走在城墙上,思考着新城的名字,就跟给儿子想名字一样,让他头疼许久。
不是想不出,而是单纯的选择困难症。
“樊者,有牢笼之意,也不妥。”
“就叫镇远城,助我攻灭张文远之军。”
田信作出决定,当即就有人端来牌匾,让田信书写城名,田信没练过大笔,抓着笔也能规规整整写出镇远两个字。
田睿又问:“镇远城有城门五座,孝先何不一一命名?”
“也好,换一支笔。”
新的牌匾端来,田信一一书写,有扬武北门、虎牙西门,鹰扬东门,安众南门,建信水门。
水门在南门东侧,与汉水相连。
背依河运,才是一座城市能迅速发展的关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