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这里的土好肥,庄稼收成肯定不错!”
“要是能安顿下来,就把浑家也接来享福。”
“家里饿死得只剩我一个,我是不打算回去了,不知道这里好不好找婆娘。”
“官差说,愿意安家的,直接发一个婆娘!”
“嘿,你还真信啊?你就一庄稼汉,官老爷们还给你发婆娘?”
“……”
移民叽叽咕咕一直在聊天,张拱辰跟他们没有共同话题。更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因为这些移民都是受灾群众,而张拱辰是贪污常平仓被流放,传出去会被灾民活活打死的。
等不多久,黄煦带着几十个丁壮,前来跟水师军官办理交接手续。
随即,黄煦来到张拱辰跟前:“后学末进黄煦,见过虚斋先生!”
张拱辰连忙起身还礼:“戴罪之身,不敢称先生,朋友哪年进学?”
黄煦说道:“正德十八年举人。”
张拱辰惊讶道:“朋友竟是举人,而且如此年轻,为何不继续科举,反而来到这海外天竺?”
黄煦解释说:“晚辈志不在做官,中举之后便随父经商,没有赴京参加过会试。”
“可惜,可惜啊。”张拱辰是真的惋惜,因为黄煦太年轻了。
黄煦笑着说:“虚斋先生本是要去极东之地,晚辈讨了个情面,想要一个官员帮忙,没想到竟然能招揽到先生这般大才。”
听到此言,张拱辰额头冒汗,心中直呼侥幸。发配天竺就把他折腾得够呛,若是流放到极东之地,那不死都要脱一层皮!
张拱辰连忙说:“多谢朋友照顾。”
“咱们边走边说。”黄煦道。
带着两百多移民,继续往前赶路,黄煦把“天竺棉会”介绍了一番。
张拱辰震惊无比:“一帮商贾,招募灾民为兵,居然灭了一国。此国有多大?”
黄煦说:“比湖广大,地皆沃土。”
张拱辰瞬间无语,湖广是明朝最大的省份之一,这个国家竟然比湖广还大,而且遍地沃土并非不毛之地。
黄煦又介绍这里的种姓制度,说道:“此国贱民如同草芥,若有外敌入侵,他们甚至没有从军报国的资格。我是天竺棉会的股东之一,分配到三万亩肥沃土地,自己只带了一百个青壮过来,种地全靠本地土著。这里的贱民很好抓,我带一百个青壮,半个月时间就抓了好几千贱民。贱民只要给口饭吃,都不知道反抗,本来指望他们种地的。”
张拱辰问道:“如此岂非农奴?”
黄煦苦笑:“他们真比得上农奴,我做梦都会笑醒,也不吝啬给他们好处。可这些贱民,真真能把人气死。除了顺从之外,简直一无是处。就说种地,还要我带来的青壮,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种。今天学了,明天就忘,就算学会了也偷懒。若没人用鞭子抽着,眨眼的工夫就乱来,种着种着还跑去晒太阳睡觉。”
张拱辰连连摇头:“如此莠民,难怪卑贱。”
黄煦说道:“所以啊,跟我一起过来的商贾,都不愿再抓贱民种地了。宁愿掏银子,从大明招募移民过来,一个大明农户,估计能顶一百个贱民!”
走着走着,终于来到黄煦的庄园。
庄园以前的主人,是地方小贵族,男性全部送去见湿婆,女性留下来另有安排。不止这里,方圆三万亩地,地主全都被灭了,土地免费分配给股东——入股一万两,可分一万亩,想要更多就得掏银子买。
几百个白人女性,很快被带到现场。
其中一个美貌少女,被送到张拱辰跟前,黄煦说道:“先生远在海外,无人照料。此女未曾婚配,不如赠与先生为妾。”
还有这种好事?
一个流放海外的犯官,本来等着过苦日子,谁知啥事儿没干,刚到地方就有一个白人美貌少女做妾。
张拱辰今年四十岁,下狱之后已大半年未近女色。此女肤色白皙,身材曼妙诱人,更带一种异域气质,顿时就让张拱辰浑身燥热,他尴尬笑道:“这……这怎么使得。”
“先生切勿推辞,”黄煦说道,“诸位远来海外,安家才能立业。不止先生有美妾,这二百多移民,亦当人人有妻矣。”
什么仁义道德,早就被扔到一边,张拱辰拱手说:“朋友……不,应该说东主,东主真是仁厚啊!”
黄煦笑了笑,让两百多移民抽签,然后训话道:“从今往后,你们便帮我佃耕土地,今天每人可得一女。家中有妻室者,可纳为妾;家中无妻室者,可娶为妻。按照抽签顺序,各自前来挑选。”
刘二贵运气好,抽到了一号签,被叫去挑选老婆。
“东家,真……真让我随便挑啊?”刘二贵感觉自己在做梦,他家几代为佃户,穷得老婆都难以娶到,前段时间遭灾还差点饿死,这次居然几百个女人随他挑。
黄煦笑道:“挑吧。”
刘二贵仿佛是做了皇帝,兴奋穿梭在几百个白人女子当中。左挑右选,这货指着个丰腴富态的女人说:“就她了,胸大屁股大,一看就好生养。”
“哈哈哈哈!”两百多移民大笑。
张拱辰暗自嘀咕:“蠢货!”
这几百个白人女子当中,美貌少女有二十多人,美貌妇人也有好几十。张二贵居然选了个膀大腰圆的已婚妇女!
黄煦却赞许道:“好眼光,此女以前是贵族夫人,生了几个子女都很健康,没有一个幼年夭折的。”
“嘿嘿,嘿嘿嘿。”刘二贵乐得直发笑,他不但有老婆了,而且还是个贵族夫人。
二百多个移民,全部挑选老婆完毕,剩下的女人都被带回去,留给下一批移民挑选。今后若是白人女子不够,那就只能用首陀罗女子充数了,至少首陀罗阶层没有贱民那么黑。
正如黄煦所说,安家才能立业,各自得到老婆之后,这些移民浑身充满干劲,恨不得今天就帮东家种地。
被招来管理三万亩土地的张拱辰,次日骑着马巡视地盘,回来便说:“此国之人,简直暴殄天物。如此肥沃的土地,居然都不兴修水利,他们难道一直靠天吃饭?”
黄煦说:“谁知道呢?”
张拱辰说:“西北十里,有一条河。可修水渠,引河水而灌溉。那些贱民种地不行,就押送去挖渠,谁敢偷懒往死里抽!”
黄煦非常高兴:“修渠之事,就拜托先生了。我还要去王城一趟,可能要两个月才能回来,这三万亩地也拜托先生打理。”
张拱辰作揖道:“自当竭力为东主谋划!”
梦回大明春 555【皇帝憋出的大招】
正德二十五年春,内阁次辅杨一清致仕。
户部尚书彭泽,授东阁大学士,杨党入阁。
工部尚书王瓒,授东阁大学士,王党入阁。
吏部左侍郎汪鋐,转升户部尚书,帝党把持户部。
户部仓场侍郎赵璜,转升工部尚书,王党把持工部。
礼部左侍郎李承勋,转升仓场尚书,王党把持太仓。
这一系列官职调动,居然没有掀起波澜,平平顺顺便安排下来。
现在的内阁大臣,排名依次为:杨廷和、蒋冕、毛纪、王琼、彭泽、王瓒。
元旦,朝廷颁布政令——
所有解部之课税(国税),不再缴纳实物,必须折算为新钱,即正德朝铸造的银元和铜钱,旧钱一律不得用于纳税。
无须解部之课税(地税),仍按旧制征收。
大明宝钞,不得再用于纳税。若有地方强行征收宝钞,该地主官、副官不需审问,全部流放海外之地!
第三条政令,专门用来对付贪官和奸商。有些家伙,专门囤积大明宝钞,勾结官员盘剥百姓。官员指定某项税收,必须缴纳宝钞,老百姓没有宝钞,就只能找囤户高价兑换,给朝廷和百姓都造成巨大损失。
税制改革的消息,让旧钱瞬间贬值,而且各种被拒收,不断流向农村地区。
许多农民因为信息不畅,不知道旧钱无法缴税。结果到纳税的时候,根本拿不出新钱,只能用旧钱高价兑换,需要平白多交两三倍的赋税,不知多少农民因此生活无着。
对此,王渊也只能表示无奈,旧钱的质量层次不齐,而且夹杂着许多私造伪币。就连张居正改革的时候,都只敢收银子,不敢收铜钱,否则整个国家的税收都要乱套。
好在只能坑农民一年,第二年大家都会学精的。
到时候,旧钱依旧在市面流通,但必定再次疯狂贬值,农民也会特意收新钱用于纳税。
正德二十五年的春夏两季,全国风调雨顺,各级官员乐开了花。
也就到了汛期,长江、黄河、淮河局部地方有洪水。而且这些洪水还不大,仅少数州县受灾,随随便便就能赈济。
这是朱厚照继位以来,气候最好的年份,似乎一下子时来运转了。
朱厚照难得回城一趟,而且去了文渊阁,召集内阁大臣们开会,张口就吓人得很:“今年秋天,朕要亲征蒙古!”
“陛下三思!”
六位阁臣,齐刷刷跪了一地。
朱厚照笑道:“别说三思,朕已经思了三年,本来去年就该亲征的,谁知遇到了八省大旱。今年风调雨顺,不愁没粮食开拔,正是进攻蒙古的大好时机!”
杨廷和劝道:“陛下,兵事凶险,胜负不可料之。更何况是主动出击草原,若蒙古人避战而走,陛下追还是不追?陛下若追,寻不见敌人也是虚耗粮草,如果遭遇埋伏那就更难了。”
朱厚照早就准备了说辞:“你们不懂,朕有线膛燧发火铳,射程可及六十丈(接近200米),纸壳弹药每分钟至少打两发,少数豹房精锐每分钟可打三发。而且,朕的火铳还装有刺刀,刺刀皆为精钢所制,火铳兵亦可近战亦。”
除了王琼和彭泽,其他四位阁臣全部懵逼,根本听不懂皇帝在说什么。
王琼瞠目结舌道:“陛下,这种火铳,真的可以每分钟打两三发,而且能打出六十丈远?”
“君无戏言,还能有假不成?”朱厚照信心满满。
王琼又问道:“此种火枪,打造了多少支?”
朱厚照笑道:“去年就有一万支,今年新增了五千支。一万五千支带刺刀的新枪,前后耗费朕五十多万两银子,银子撒出去岂有不打仗的道理!”
败家子啊!
阁臣们心头滴血,造枪就花了五十多万两。若换成以前,都抵得上全国半年盐税了,拿出来增筑黄河堤坝多好。
穷兵黩武,穷兵黩武!
阁臣们心里浮现出这个词汇,不能再让皇帝胡闹下去了,否则大明国库再丰厚也经不起糟蹋。
朱厚照又说:“朕还花了六十万两造炮,战场上铳炮齐鸣,定打得鞑靼贼子狼奔鼠突!”
那就是一百多万两银子没啦?
杨廷和听了几乎要晕倒,他只知道这几年,朱厚照一直在西北郊捣鼓兵器。之前他还暗喜呢,没有太监和武将胡来,内阁办事非常舒服,没成想皇帝居然在悄悄憋大招。
彭泽傻乎乎看着皇帝,六十万两得造多少炮啊。他当年平乱的时候,若有这么多火炮,早打得乱军满地找娘了。
一百多万两用于制造枪炮,可见皇帝想打仗的决心,如何劝谏都不可能有效果。
杨廷和只能退而求其次:“陛下,出击蒙古可也,但不能御驾亲征,万事当以龙体为重。”
这句话戳到了朱厚照的心口,他脸色不悦道:“什么龙体为重?朕好得很,朕一天能吃两斤饭、半斤肉,一夜可御十女!”
你就吹吧,还夜御十女,好山园连宫女都没几个,全是一帮糙汉子在那儿折腾。
王琼突然跪地:“臣愿代陛下出征,请陛下留京运筹千里!”
彭泽也跟着跪下:“臣愿代陛下出征!”
朱厚照笑道:“你们两个虽然知兵,却不知如何运用新式铳炮。让你们带兵北伐,还不如让王二郎去呢。”
杨廷和趁机跪地:“陛下,请让王尚书统兵,陛下在京统筹便可。”
朱厚照怒道:“反正就是不让朕亲征?”
“陛下请三思!”
六位阁臣再次叩头。
朱厚照突然捂着胸口,感觉呼吸有些困难,脑子晕乎乎无法思考,一口气似乎提不上来。
一阵死寂,无人说话。
朱厚照的额头冒出点点细汗,坐在那里煎熬良久,这口气终于缓过来了。
“呼!”
一口浊气吐出,朱厚照的激情与斗志,似乎也被吐出去大半。他不想再跟阁臣们争吵,用近乎哀求的语气说:“诸位爱卿,朕恐怕时日无多,临死之前就遂了朕的心愿吧。”
六位阁臣不知该如何回答,更不敢再当面顶撞,万一把皇帝气死了怎么办?
终于,杨廷和带着哭腔,含泪说道:“陛下,臣问过太医,陛下的病情,最好能在江南休养。退而求其次,豹房与好山园,皆山清水秀,适合陛下江杨病体。可那塞北风沙奇大,陛下真能撑得住吗?若临阵而旧疾复发,置北伐大军于何地?”
朱厚照默然。
是啊,若皇帝亲率十万大军北伐,打仗的时候突然发病了咋办?
朱厚照捏紧了拳头又松开,终究还是没像年轻时那般任性,他叹息道:“便让王二郎代朕出征。把朕的御辇带去大同,把朕的龙旗带去河套,一路当有内外大臣和锦衣卫跟随。此战,如朕亲临!”
“陛下圣明!”
六位阁臣终于松了口气,只要皇帝不亲征便可,御辇、龙旗和内外大臣就随便折腾吧。
王琼问道:“陛下欲伐哪翼蒙古?”
朱厚照说:“朕要收回河套!”
梦回大明春 556【收权】
好山园。
朱厚照指着一副旧地图说:“二郎,你此次北伐,有三个目标!”
王渊说道:“陛下请讲。”
朱厚照说:“第一,收复河套;第二,复置东胜卫,新置定襄卫,与宁夏卫呈三足鼎立之势,牢牢控制河套地区;第三……”
王渊仔细聆听,等着朱厚照说话。
朱厚照冷笑道:“第三,捣毁铁木真祭坛!”
成吉思汗的祭祀地点,一直都在河套地区。无论是瓦剌蒙古,还是鞑靼蒙古,欲称大汗,必侵河套,否则他们就缺乏正统性。
蒙古副汗,称作“济农”,意为“晋王”,拥有祭祀成吉思汗的权利。
因此,瓦剌和鞑靼的副汗,其辖地都在河套地区。
王渊拱手说:“臣领旨!”
朱厚照说道:“记得把朕的龙旗,插在铁木真的祭坛废墟之上!”
“好。”王渊郑重说道。
朱厚照大手一挥:“去吧,朕等着二郎的好消息。”
王渊起身告辞,大步离开好山园。
此战不以歼敌为目的,秋季出兵,把蒙古人赶出河套,冬天够这些家伙受的。
当然,能够歼灭右翼蒙古主力最好,否则来年又是反复争夺之势。
朱棣那会儿,河套都还掌控在大明手中。
到了朱棣晚年,北部边防南移,蒙古人零星越过黄河放牧。之后南下放牧的蒙古人越来越多,大明边军只能不断驱赶,但每次赶走不久又跑回来。
土木堡之变,彻底炸了,河套被蒙古人夺走。
独宠万贵妃的昏君朱见深,不但解决内部百万流民之患,还重新夺回河套地区。直至昏君朱见深死后八年,在一代明君朱佑樘的手里,河套地区又被蒙古人夺走,期间大明占据河套整整二十二年。
夺回河套的,是朱厚照的爷爷;丢失河套的,是朱厚照的父亲。
历史上,不管是朱厚照,还是朱厚照的父亲,一直都没有停止“搜套”活动。
搜套,即出兵搜索、杀死、驱赶河套地区的蒙古人。到了弘治、正德两朝,变成大明边军越过长城,主动袭击落单的蒙古人或小部落。不管战果如何,不管是胜是败,都体现了大明“复套”的愿望。
直至嘉靖继位,边镇糜烂不堪,被迫承认蒙古人对河套的占有。
王渊得到皇命之后,让左侍郎严嵩代掌礼部大印,自己则专心准备着北伐河套。
十月。
锦衣海卫提督朱英,遣使入京报捷,并携带大量黄金。
锦衣海卫都指挥同知裘振,跪地大呼:“臣裘振,叩见陛下!”
朱厚照笑着说:“快起来,赐座。”
“谢陛下。”裘振高兴爬起。
朱厚照问道:“你们把西天阿难功德国给灭了?”
裘振回答说:“回禀陛下,没有灭掉。西天阿难功德国,国土比湖广还大,人口数百上千万,仅其王城就有五六十万人。此国皆为异族,直接覆灭难以统治,因此另立一幼年国王。从今往后,阿难国永世皆为大明藩属,这次阿难国的使团也一起赴京朝拜天子,还愿献上长公主为陛下妃嫔。”
朱厚照不管什么长公主,直接问道:“听说还带回许多金子?”
裘振笑道:“臣带回五万两黄金。”
“好!”朱厚照大喜。
印度教非常喜欢黄金,仅搜刮王室和大臣,不去拆印度教神庙,宁搏涛就弄到四十多万两黄金。这些黄金,都带回去跟朱英、满正等人分了,只运来五万两的零头献给朱厚照。
这些年,南洋送来的金银,虽然不如殷州那么多,但一直都保持着上贡,否则锦衣海卫提督和都指挥使早换人了。
朱厚照富裕得很,满朝文武都不知道他有多少钱。
一次性进献五万两黄金,而且还打下一个藩国,极大满足了朱厚照开疆拓土的雄心。
反正又不能亲征打仗,枪炮改进也告一段落,朱厚照闲得发慌,干脆又找些事儿来打发时间。
五军都督府,改为六军都督府,即左、右、前、后、中、海。
海军都督府就此诞生,擢升朱英为御马监太监,提督锦衣海卫和大明水师。擢升满正为海军左都督,封南海伯;擢升宁搏涛为海军右都督,封西海伯;擢升朱海为海军右都督,封探海侯。
朱英、满正、宁搏涛,三人立即回京就职,今后留在京城办公。
这他娘哪是加官进爵,纯粹是在收权!
朱厚照非常聪明,深知不能再任其发展。这次把一个比湖广还大的国家都灭了,一直纵容下去,今后哪还得了?
当然,这事儿不能明说,也不能让三人知道。等他们回京就职之后,强行扣下来便可,老老实实给爷留在京城做官吧。
同时还不能做得太过分,必然会把三人逼反。
作为补偿,满正的长子满勇,宁搏涛的侄儿宁雄,可擢升为锦衣海卫都指挥同知,继续留在南洋统率部分水师。
再派一个太监去南洋,管锦衣海卫事,代替朱英以前的位置。
再从豹房派几个将领,前往南洋接管部分战舰,尽量分化大明水师的统帅权力。
不要觉得朱厚照是在拖海军后退,脑子正常的皇帝都会这么干。
就说西班牙国王,不断派遣贵族去殖民地,层层分化,互相制约,职权重叠。最后搞得那些殖民地官员,自己都理不顺殖民官僚体系,想造反也不知道该拉拢谁来配合。
只有探海伯朱海,因为远在殷州,那里还在初期发展,朱厚照没有将其召回来圈养,而且还借此机会升为海军右都督兼探海侯。
代掌礼部大印的左侍郎严嵩,终于忙活起来,一下子要刻好几个大印,还要策划阿难国的入藩仪式,并派遣大臣前往阿难国册封国王。
至于那位阿难国长公主,似乎被所有人遗忘了。
豹房。
皇贵妃亲切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雅利安少女不解其意,等待翻译复述之后,紧张的挤出微笑:“我叫卡芙娜·德瓦·拉亚。”
皇贵妃又问:“名字怎这么长?”
翻译解释说:“德瓦和拉亚,都是阿难国的王室姓氏,长公主的名字是卡芙娜。”
皇贵妃想了想说:“今后你便叫孔芙吧。”
雅利安少女只能接受,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皇帝。
见屁的皇帝,朱厚照身子太虚,连皇贵妃都很少碰了,办那事儿的时候经常喘不过气。
至于后宫,朱厚照二十年没再踏入后宫。
皇贵妃怜悯那些宫女,在获得皇帝许可之后,又去请示张太后,已经将宫女大部分遣散。如今,后宫如同冷宫,鬼气森森根本看不到几个人。
只可怜了皇后和两位妃子,一直在后宫守活寡,而且皇贵妃还不敢将她们遣走。
眼前这个改名孔芙的雅利安少女,因为没有正式册封,皇贵妃有权对其进行处置。
皇贵妃微笑道:“确是个美人,便留在我身边吧,等你学会了汉话,再帮你安排一个好人家。”
孔芙起身行礼:“多谢皇后。”
翻译官自动过滤称呼错误。
突然,公主朱璇祯冲进来:“娘,策哥都成亲半年了,为什么都不告诉我?”
皇贵妃叹息一声:“你那策哥,是王尚书的长子,自己还有举人功名。他是不能娶你的,否则就是害了他的前程。”
朱璇祯闷闷不乐,又不知如何反对,只能哭着跑去羊驼房,对着那刚出生不久的小羊驼自说自话。
豹房,书房。
王素对太子说:“你不该告诉她。”
朱载堻道:“长痛不如短痛。”
王素沉默,复又说道:“我要去羊驼房找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