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猛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三司自然就是财政部,这得甘奇亲自掌握住,王安石去再好不过,熟门熟路。

    但是王安石到三司上班的第二天,就到政事堂来找了甘奇,面容憔悴不已。

    王安石直入主题:“甘相公,此番裁撤军队,短短月余,花费已达二百多万贯之多,三司已然捉襟见肘,如此下去,若真把此事彻底办妥,只怕要四五百万贯,这笔钱,三司怕真是拿不出来。这还只是裁撤京畿禁军,若是全国皆开始裁撤禁厢,花费只怕高达两千万贯,三司怕是拿不出这笔钱来。此事能不能缓一缓,慢慢来……”

    王安石说的是现实。

    甘奇摇着头:“不能拖拉,必须快刀斩乱麻。朝廷一年总度支不过七千多万贯,军费开支就要四五千万贯之多。今年把此事办成,明年就可以节约两千多万贯,那军费开支控制在两千多万贯,往后年月,度支便轻松许多了。”

    “可是,这钱,下官实在一时半会变不出来……”王安石为难不已,军费开支,本来是平摊到全年的,如今甘奇裁军,裁多少,就得一次性兑付多少人的遣散费与路费,乃至于口粮。这等于把全年的压力都放在一起了,王安石是真变不出这么多钱来。

    甘奇忽然问了一句:“介甫兄以前是不是与我说过青苗之法?”

    王安石主持的变法之中,青苗法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青苗法简单来说就是朝廷放贷给普通百姓,一来保证百姓每一年都有积蓄来展开新一年的生产活动,避免那些青黄不接的事情,二来让百姓免受民间高利贷的盘剥,三来可以让朝廷赚一些利息钱。

    但是这个办法最后还是失败了,只因为这一切都是由官府来做的,官府做这种事情,里面不免就有**问题,反倒成了官吏盘剥百姓的手段,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官员为了政绩,强制百姓贷款,比如官吏为了自肥,任意加高利息。

    这个青苗法的政策,王安石昔日与甘奇说过一些想法,此时甘奇又提了出来。

    王安石以为甘奇想要施行这个办法,便道:“甘相莫不是准备施行此法?”

    甘奇摇头:“倒也不是,此法出发点极好,却难以施行。低息贷款给百姓,这是生财之道,也是利民之举,却不能以朝廷来做,更不能以官吏来做。”

    王安石想了一想,知道甘奇说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王安石不是不明白其中道理,但他为什么非要做这件事呢?只因为大宋朝到得如今,高利贷实在太过厉害,民间对贷款的需求极大,但是却只有高利贷一途,九出十三归,高得吓人。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多问题,穷人越来越穷,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王安石想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他能想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廷低息贷款给百姓。

    贷款,在这个时代,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让底层百姓保住自己本来就很少的资产。贷款的渠道却只有一条,那就是高利贷。所以王安石的想法,是道理的,想用朝廷的力量让需要贷款的人渡过难关。

    当然,王安石也知道这个办法,也有问题,就是那些官吏。所以王安石问了一语:“甘相莫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

    甘奇点头:“钱庄。”

    说白了,就是银行,倒也不需要发行什么纸币,银行这玩意,低息吸纳百姓储蓄,抬高一点利息贷出去,这就是基本的运作模式。

    汇兑也是其中的业务,大宋朝对于汇兑的需求也极高,主要是因为大宋朝的钱实在太重了,数目多一点就得用车拉。所以汇兑的需求在大宋朝极高,汇兑简单来说,就是在汴梁存一笔钱,拿一个凭证,到杭州就能用这个凭证取出这笔钱,这就是汇兑,其中收一点手续费。

    而这个凭证,可以说他是存折,也可以说他是交子,发展下去,就可以是纸币了。交子这玩意,大宋朝本来就有,只是因为滥发之后,崩溃了,这就是几十年前的事情。

    所以真要做这件事,得换一个名称,比如存折。

    王安石是有见识的,问道:“相公莫不是想要汇兑天下?”

    甘奇点头:“不仅要汇兑天下,还要以钱庄之名,行你那青苗之法。”

    王安石立马沉思起来。甘奇的办法,就是用商业借贷来取代官府放贷,商业借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许多问题,比如强制百姓借钱来做政绩。

    又比如可以更好的监管,并非说钱庄银行就没有**问题,而是说监管钱庄的**,比监管官吏的**容易许多。因为这个时代的官员权力太大,几乎监管不了。而钱庄是私人的产业,那就不一样了,监管**的办法就多得多,手段也多得多,阻力会小得多。

    还有一点,是甘奇真正要做钱庄的原因,那就是甘奇缺钱。

    钱庄就可以解决缺钱的问题,如何解决?

    朝廷没钱,没事,钱庄有钱,钱庄可以低息贷给朝廷,钱庄的钱哪里来?集资,合法集资,用存款利息来吸纳储蓄。再把储蓄贷给朝廷,完美解决了朝廷缺钱的问题。甚至朝廷还可以通过钱庄来发债,或者钱庄自己发债。

    这个事情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就是解决甘奇自己公私难分的问题,甘奇以前就老是拿自己的钱去贴国用,而今当了宰相,这种事情就会更多。

    甘奇要避免这个问题,那就得有一个办法来分出公私,正儿八经的分出来。免得向以前一样,甘奇拿自己的钱办成了事,最后还成了一个坏人。

    以后,钱的问题,都走钱庄。公私就分出来的,朝廷该还多少,就得还多少,还要还利息。

    王安石听懂了甘奇的话,但是他并不懂甘奇在里面更多的想法,问道:“相公是想办个汇兑钱庄,还要行借贷之事,但是相公又哪里来这么多钱呢?”

    “多找合伙之人。”

    “甘相公有那些合伙之人?”王安石显然不懂其中的操作方式。

    “三司衙门得入股,这是肯定的,还要拉陛下入股。我这里有相扑场入股,温泉酒店入股,慈善基金会入股,彩票也要入股,道坚书院入股,巧儿成衣入股,泉州铁场入股,再到汴梁各家商户招股。至少凑个五百万贯的股本,多多益善。”甘奇想得极其周全,五百万贯股本是至少的。

    为什么要拉这么多人入股?三司入股,就代表官方,皇帝入股是给皇家赚钱,与以前给仁宗皇帝赚钱是一回事。其他的是甘奇自己入的股份,那自然就是甘奇自己的利益。最后是拉商户入股,这就是为了汇兑更好的推行了,一旦大商户们都有一些股份在其中,这些大商户们的汇兑不必愁了,都会自动到钱庄里来。

    这是连锁反应,大商户们在此汇兑,就得在此存钱,这会让钱庄的信用大涨,发展储户就会简单许多。有了储户,就更有钱了,更有钱了,钱庄就更赚钱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到时候钱庄一旦做大,还能增发股本,让江南四川等地的大商户入股,一张全国网络就真正铺开了。

    还有一点,账目公示制度,从慈善基金会就这么做了,钱庄还得这么做,这也是信誉来源,确保钱庄能真正发展成庞然大物的基础。

    这一套下来,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相公此法甚好,就是想要做成,怕是极难。”王安石大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却也知道难度。

    甘奇自信非常:“若是旁人来做,自然是难。我来做,不难。与介甫兄说这些,便是想要介甫兄帮我做成此事。”

    这事情,难就难在账目之上,全国各地的账目汇总,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大工程,得专业的人才来主持,除了甘奇自己,也就王安石了。




第五百六十七章 四海
    甘奇去见了皇帝,钱庄是纯商业行为,甘奇找皇帝,其实不是要把钱庄之事说得如何通透,就是来告诉皇帝,甘相公要带陛下您赚钱发财。

    赵顼显然不懂这些,不过他知道如今内库里这般钱粮这般充裕,就是靠的甘奇彩票分红,这是昔日仁宗皇帝与甘奇做的生意,有这个前车之鉴,赵顼只问一件事:“那朕需要出多少钱?每年能分到多少钱?”

    甘奇此时给不出详细的答案,却答道:“陛下内库出二十万贯,每年分红至少在二十万贯。三司衙门里若是投入五十万贯,每年也至少能分五十万贯。”

    这个投资回报比例,高得吓人,但是皇家与三司这两个股东是必须要拉进来的,这很重要,将来朝廷的生意,就靠这点关系了。朝廷的汇兑生意可是大数目,不说以后,就说现在,每年七千万贯的汇兑,其中的手续费哪怕只有百分之一,也是七十万贯之多。

    而且汇兑还是反复进行的,意思是每一笔钱会被反复汇兑很多次,也就是说七千万贯并非只汇兑一次,而是会被分成无数个小数额,每个小数额都会汇兑很多次,这其中的手续费就会高的惊人。

    而且以后借钱给朝廷,也就是钱庄借钱给三司,这也是一门大生意。

    所以甘奇开出了这么高的投资回报比例。

    赵顼对于甘奇的这个投资回报比例丝毫都没有怀疑,只是笑道:“这门生意好,朕支持你,皇家内库出五十万贯,三司出一百万贯。如何?”

    甘奇连连摇头:“陛下,不必这么多。若是有二次募股,陛下可以再投。”

    第一期总股本才五百万贯,甘奇还得分给许多大商户,而且甘奇自己还要保证控股的权力,也是利益的大头,自然不会要皇家与朝廷太多钱。

    赵顼还有些失望之感,这么赚钱的生意,却不能大赚特赚,自然失望,便道:“好,那若是二次募股,朕一定多投。”

    赵顼如今这底气,也是因为他私人能动的钱越来越多了,再也不用像以前仁宗那样扣扣索索的,还得是甘奇的彩票盈利能力太强。

    皇帝这边谈妥了,那一切就都谈妥了。

    甘奇直接到了三司衙门里,商税监已经把汴梁城几十家大商户都召来开会了。

    如今这商税监的威势也越来越大,派税丁到处去通知即可,甘奇甘相公有大事相商,各处的东家掌柜,早早汇聚一堂。

    甘奇从皇宫出来之后,直奔三司正堂,里面黑压压坐了一百多人。

    见得甘奇走进正堂,所有人都起身与甘奇见礼,不少熟悉面孔,比如潘家酒楼的潘国,这人受过甘相公的毒打,而今最是老实,连续几年获得商税监颁发的“汴梁城诚信商户”的大奖,这个奖项还是甘奇从商税监离开时设立的。

    还没有等甘奇开口,潘国第一个站起来开口:“甘相公但请吩咐就是,借钱还是什么的?只管开口!”

    甘奇还真找他借过钱,就是昔日去辽国搞金融战争的时候,甘奇在汴梁城各家商户借了一百多万贯,潘国就借了三万贯。不过早已连本带利还回去了,诚信如此,再借自然不难。

    甘奇眯着眼笑,还左右拱手:“此番不借钱,本相有门生意要邀请大家入伙,一起发财。”

    “甘相公要做生意?哪门生意?”有人问道。

    潘国立马接话:“甘相公要做的生意,那自然是最赚钱的生意,管他哪门生意,肯定赚钱,我潘国第一个支持,我潘国入个本钱。”

    甘奇对潘国投去赞赏的眼神,表示欣慰。看来要想人老实,就得让他接受社会的毒打,潘国就是例子,正儿八经接受过毒打的人。

    “本相欲开一个汇兑天下的钱庄,股本五百万贯,初步准备让汇兑通行所有的州府,以后还要下县以及大的镇子。此时是朝廷支持的事情,官家以皇家的名义入股了二十万贯,朝廷以三司的名义入股了五十万贯。本相这里,准备以几个产业的名义入股三百万贯,还剩下一百三十万贯的空额,便是邀请诸位出股本,以出钱多寡为分账的凭据。不知诸位有没有兴趣?”

    甘奇也不藏着掖着,一次性把事情都说明白,皇帝与朝廷都入股的生意,甘奇自己还出了大头,这事情本身就已经极具说服力了。

    潘国自然是第一个发表意见的:“相公,小人潘国,愿认领八万贯!”

    潘国这么热情,其实也不难理解,受了毒打,自然得乖。其实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得罪过甘奇,而今甘奇掌权了,就要努力把这个关系修复好。昔日借钱,他慷慨解囊,今日募款,他也要做最支持的那个人。

    有时候坏事就是这么变成好事的,这才是真正聪明的生意人。

    “好,潘掌柜放心,本相一定带你赚钱,不会让你这股本打了水漂。本相还在这里与大家说一事,往后每年,这钱庄的账目都会公示出来,事无巨细,皆公示。那慈善基金会想来诸位是了解的,已然公示了好几年,从未出过差子。”

    甘奇是想得远的,想要这钱庄真的发展成为一个巨无霸,真的能汇兑全国,钱庄的存折真的能同行天下发展成货币一样的东西,那就得从根子里确保信誉度。只有所有人都信得过,那才能保证发行出来的东西具备信用。

    不论是存折也好,交子也罢,亦或者银票,甚至是纸币,这些东西原理上都是一回事,保持信誉,才是根本。

    能不能真正吸纳到巨量的储户,信誉也是根本。只要真正有了储户,这个钱庄才能起到作用,甚至可以贷大量的钱款给朝廷。

    潘国此时还真心高兴起来了,起初他还有一点花钱消灾的意思,听得甘奇这么讲,竖起大拇指:“甘相公仁义!这世间的生意人,能做到甘相公这般的,没有了。我潘国出十万贯,回家砸锅卖铁,也要把钱凑出来!”

    “好,潘掌柜仁义无双,来人,立契约,本相私人印鉴,亲自签字画押,大拇指也摁上去,必不食言。”甘奇大声赞赏着潘国,还道:“办完手续,本相请你吃酒,不醉不归,就去潘家酒楼吃酒。”

    投资这种事情,如潘国这般的,他甚至都没有考虑过能不能赚钱。但是总有人会考虑赚钱与否的事情,这不比借钱,甘奇借钱,那是有借有还的,做生意万一亏本了怎么办?

    樊楼今日来的东家名叫吴东,祖上也是开国的重臣,他开口问了一语:“相公,汇兑之事,不知利润几何?”

    甘奇认认真真回答:“汇兑之事,利润在于汇税,若是真能汇兑天下,哪怕汇税百中取一,其利润也难以计数。打个比方,吴掌柜有一笔钱,一万贯,要付给山西的酒商,酒商在山西兑现,这笔钱钱庄就收了一百贯,那这酒商又要拿这笔钱付给河北的粮商,粮商在河北兑现,就又要交一百贯,这粮商若是想在汴梁拿一万贯买个宅子,这钱就又到了汴梁兑现,钱庄又得一百贯。这就是汇兑天下的利润所在。你说总共就一万贯钱在钱庄里转来转去,也兑来兑去,你说钱庄能得多少汇兑之税啊?”

    吴东闻言一愣,他还真没有想到这般关节,汇兑之法,看起来吃力不讨好,赚的是把钱运来运去的辛苦费,其实不然,远远不是这么回事。

    甘奇还接着说道:“若是钱庄里的钱有多,再贷款给商户或者百姓,甚至贷款给朝廷,赚取其中的利息,那比汇兑之税还要赚得多。”

    吴东还在消化甘奇上一个问题,忽然有听得甘奇这么说,答道:“贷款之事,九出十三归,自是暴利。”

    “非也,钱庄放贷,就是为了百姓生计,不去借那九出十三归的高利。钱庄放贷,必然低息,远远低于九出十三归。”

    吴东又想不明白了:“那……那还怎么赚钱?这利润岂能比得上汇兑?”

    甘奇笑着答道:“吴掌柜应该多想一想,汇兑之时,一笔钱可以汇兑无数次,难道贷款就不能如此了吗?一笔钱借贷多次?”

    “这怎么可能,借出去的钱,就是别人拿去花的,他拿去花了,钱庄怎么能又再借给别人?”吴东不解其中之意。

    不仅吴东不懂,满场皆是茫然的脸。

    这自然得甘奇来解答了:“好比如,潘掌柜今年要急着酿酒,从钱庄借去一万贯,他拿着这一万贯钱,又要付给山西的酒商,那他又要汇兑,又把这一万贯存进了钱庄,那这一万贯钱,是不是又可以借给吴掌柜?只要让钱在钱庄内部运转,这钱想借出去多少次,便可借出去多少次。”
1...282283284285286...2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