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李陶陶穿越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蓑烟雨任

    她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长处,她善于用人,发掘人才。经她重用的人,都是正直善良的,而且在每一行,都有卓绝的才能。或许是前世阅历丰富,她的眼光真的很毒,很自然地就过滤了那些品行不端的人。是的,她看人相当准,少有走眼的。

    这算不算她独有的特殊技能呢发现人才,为我所用。这不跟那星探差不多嘛不过真能用好这一招,她也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林夭夭要做的事情也有不少,几十套样品要带上,几十个模特儿也要带上。还有几个熟练的绣娘,给她们开了高薪,也愿意一同前往京城。打江山嘛,还是应当有一批配合默契的小伙伴比较好。家里的这一摊事务就只好交给十三岁的宋珮儿了,林夭夭总是不放心,一会担心这个,一会又操心那个。

    李陶陶笑着安慰她,说珮儿聪明伶俐,这段时间也学了不少东西,只是缺乏一点经验。要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嘛,不然怎么成长再说,不是还有她坐镇嘛。最后一句话提醒了林夭夭,是的,凡事有陶陶呢。她终于放下心来。

    好在是他们两人一起上路




第三十六章 战乱
    八月底,越州的商队终于出发了。唐衡早就准备好一切货品,海船也是维护好了的,一直在等“恒昌商队”的时间。这一次,老东家还是挺给唐衡面子的,二话不说就让他加入了商队。主要是那次遭遇海盗,唐衡的英勇给了老东家很深的印象,有责任有担当,这样的年轻人是值得帮助的。李陶陶暗暗祷告,希望一切平安顺利。

    接下来几个月,到处都是战乱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这个拉了队伍造反起义的农民叫魏鸿,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据说也是饱读诗书的秀才,难怪在众多造反的队伍中,竟然脱颖而出。

    最开始,他们也就在北方闹腾,随着战绩的彪炳,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靠。很快地,他们又兼并了其他几支,实力较弱的队伍。短短的几个月,竟被他成了事,聚集了几十万的叛军。声势浩大,锐不可挡。

    北方的好几个藩镇,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沦陷。叛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攻陷了一个又一个州县,其队伍也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大唐就如一片早就霉烂的织锦,看似美丽绚烂,轻轻一用力,就四分五裂,破败不堪了。

    地方上的**也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军队为保存实力,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或者干脆大开城门直接投降。就这样,也免不了叛军入城,四处抢夺杀戮的命运。那些刚烈的,拼死抵抗的州县,结局照样惨烈,城破之后无不血流成河,烧杀抢掠一空。面对这样的乱局,手握兵权的各路藩镇,心里都有各自的盘算,所以佯装不见,只顾自保。

    奇怪的是,叛军居然绕过兖海,武宁军两个必经的北方藩镇,直奔宣武军藩镇而来。兖海,武宁军两藩属于镇北国公的领地,这是个老牌军阀,将门世家,手下精兵强将无数。据说叛军这段时间在他手上吃了不少亏,没占到任何便宜。既然打不过那就跑,这两地又不是非要不可,大唐的地盘可大了去了。于是几个首领一合计,干脆绕道而行了。

    淮南就紧挨着宣武军,两藩接壤,只是一个北一个南。局势已经相当严峻了,叛军既然南移,那么庐州或许也将不能幸免。庐州城的达官贵人们也纷纷逃离本城,有能力的去了京城长安,有门路的前往江南,再不济,也要躲去乡下。一时间,庐州城内兵荒马乱,鸡飞狗跳。

    李陶陶第一时间也是想要逃到越州去的,冷静下来之后,才想起来江南那边也是叛军的必经路线,乱起来只是迟早的问题。如果她所料不错的话,叛军采用的是流动作战的方式,辗转南北,足迹踏遍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扰乱了大半个国家,如蝗虫过境,一片荒芜。所以,哪里还有净土

    当然,西南方向以及四川,云贵等地是相对安全的,只是路途遥遥不说,她要去投奔谁呢她拖家带口,还尽是妇孺孩童,在这乱世,只怕出城不多远就会横尸荒野。她心怀侥幸,庐州是个小地方,钱粮兵马储备都不够多,叛军或许会绕开它,攻打更重要的城市越州肯定不考虑了,它的政治地位更重要一些,相对来说,危险也就更大。

    这天下乱得也太快了,她都来不及准备。都怪她信了傅嘉昱的话,认为还有几年时间可以慢慢计划部署。早知道,她就应该在和平的时候就带所有人去四川。可四川最终也是要打来打去的呀,不然这段乱世怎么叫五代十国呢。李陶陶叹口气,表示深深地无奈。

    她想了想,去求见了县令萧瑾瑜。这才知道,一把手王知州已经借故跑路了,二把手陆通判虽然强自镇定,但夫人孩子却早已送走。就连萧夫人吴氏,也早在一听见风声鹤唳的时候,就迅速收拾细软,回了京城长安的娘家。吴夫人本就是京城人士,所以自觉高人一等,看人都是俯视的。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话说得可真是实在啊!”萧瑾瑜伤感地说。李陶陶只好安慰,“吴夫人回长安也是对的,免得您担心嘛。”萧瑾瑜冷哼一声:“可她甚至连假装一下都不肯我又怎么会真的要她留下可见生性凉薄。”

    李陶陶翻个白眼,这萧县令可真是书生气!现在正值生死存亡之际,哪里还有时间在这里讨论他的家务事咱们关注的应该是应敌之策好吗

    嘴里却说:“这个时候,您留在这



第三十七章 庐州被围(一)
    庐州也并不一味的尽是贪生怕死之辈,也有那血性男儿。

    唐朝军队采用的是府兵制,在州府设折冲府,编制规模大概在一万左右。最高长官折冲都尉,副手左、右果毅都尉,再下来就是校尉了。折冲都尉是个不作为的,一年四季很少在庐州,不知道在哪里养老。平常和平时期倒无所谓,有副手打理日常,一遇战况就是作死的节奏了。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丢了官职,但没准就保住了一条老命呢

    左果毅都尉是个油滑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坐镇府衙,稳如泰山,照例自己的日常。右果毅都尉赵刚倒是有几分血性,一看被围,就立刻开始行使自己的职责。召集兵马,开库房,取战备,分派守城事宜,虽然慌乱,倒也面面俱到,没有一处落下。

    围城的叛军集结完毕,好整以暇,开始埋锅造饭。城楼上的守军偷偷数了一下,好家伙,最少五万人,足足是他们的五倍有余,于是心肝纷纷打颤。说不害怕是假的,自家军队几斤几两,谁心里还没个数吗装备拙劣,好几年没换新了。编制紊乱,说一万,实际能找到八千人就很不错了。还别嫌弃尽是些老弱病残之人

    城楼下的叛军吃饱喝足之后开始喊话:“庐州城的人听好了,我是义军首领陈将军,喊你们的最高长官出来说话。”好半天,陆通判才被人颤巍巍地扶上了城墙,他强自镇定,“我是庐州府的通判,下面的人速速散去,尔等公然聚众攻打州府,这是要造反吗”城楼下的人哄堂大笑:“可不就是造反吗你这个通判胆子倒大,见了我们还不赶快开门献城,是想尝尝血洗庐州城的滋味吗”

    陆通判浑身哆嗦,好半天才想到一句话,“你们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其实我们可以协商解决,倒不用这么明火执仗。”那陈将军说:“嘿嘿,我们就想进这庐州城逛逛!你这不都是废话嘛。”陆通判强忍着羞愤,“我可以为尔等准备粮草和金银,不知这位陈将军可否绕道而行,放过庐州”陈将军哈哈大笑,“粮草和金银,我不会自己来取吗废话少说,赶快大开城门,迎我等进去,还可以保你项上人头。”

    说实话,陆通判已经尽到自己的职责了,虽然舍下老脸想要贿赂叛军,但也是想保护一城百姓。但他这是与虎谋皮,注定徒劳无功。在那个陈将军眼里,庐州城已是他的囊中之物。只不过如果庐州能献城投降,那也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上策吗他一路打杀过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庐州城,兵马不足一万,且老弱病残,城墙也不够高大坚固,就是硬攻,那也不过是手到擒来之事。

    陈将军下了最后通牒,明天一早再不开门投降,就别怪他大开杀戒了。这一晚,庐州府衙灯火通明,大小官员齐聚一堂,所有人都惶惶不可终日。大家分成了两派,进行了激烈地讨论。

    投降派存在侥幸心理,“我们主动打开城门,一定要那个陈将军答应了,不得伤害城内百姓,不得抢夺百姓钱财”

    话还没说完,就被主战派赵刚打断,“迂腐!叛军聚众造反为的是什么不就是金银财帛吗!叫他们不抢夺,这可能吗纵使那个陈将军答应了,你又敢相信吗你敢相信一个强盗会遵守诺言吗”大家一时哑口无言。

    投降派又说:“主动投降总比被他们杀进来强吧,我们可以主动献上财物,多少也能保全一些性命”萧瑾瑜真是恨铁不成钢,他讽刺地说道:“你还心存妄想呢!亳州下面的临水县倒是开门投降了,结果怎样,叛军狂欢三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叫一个人间地狱啊”

    投降派面如土色,绝望地说:“那怎么办降又不能降打又打不过”萧瑾瑜坚定地说:“我们只有死守这一条路!”

    赵刚赶紧接茬,“更何况我们不战而降,朝廷追究下来,各位同仁,这项上人头到底还要不要了!”萧瑾瑜神情激动,“如果我们死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他们不过五万,我庐州城除了折冲府,府衙和县衙也能凑出几千人,这城,为何不能一守”

    “我们守城总比他们攻城容易一些,这庐州城墙年年维护,难道还支撑不到援军的到来吗”“只要



第三十八章 庐州被围(二)
    告示贴出去,还是很有效果的,不少热血的年轻人前来投军,庐州军得以补充了好几千人。医馆人员也全数到了位,他们在庐州城都是有登记的,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谁敢不去庐州城又苟延残喘了两天,只是城墙破败得更厉害了,人员伤亡更严重了。其间,赵刚又派出死士报信求援,但这次,冲破包围圈的只得一人。众人的心都凉了,这要是没有救援,他们拼死做的这一切还有意义吗

    李陶陶也坐不住了,她总要做点什么吧,不能就这么引颈受戮,坐以待毙吧难道她挟领先一千多年的优势穿越而来,就是到这庐州城做炮灰来的她欲哭无泪,老天这是要玩死她呢!

    火药!要是她能发明火药,利用火药,在这冷兵器时代,不就是天下无敌了可是老天,她是文科生,对这些一惯不注意,她怎么知道是个什么鬼配方!其实在前世,火药是在民间都能普遍生产的基础技能,于她,却是千难万难。

    她深深地痛恨自己,曾经有无数个机会,她只要略微用点心,就可能把配方记下来的,哪怕只知道一个大概,也能试验出来呀。可这能怨她吗她就是想破天也不会知道,有朝一日会穿越到古代来呀!

    第五天,她来到府衙了解情况,萧瑾瑜虽然忙得脚不沾地,还是抽空见了她。她开口就问:“萧县令,现在的战况到底如何”萧瑾瑜沉默一下,还是说了实话,“能守的只有五千军士了,箭矢也用得差不多了。”李陶陶大吃一惊,这样说来,庐州城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坚持一天

    她思维敏捷,头脑飞快转动,“我们庐州城有不少大户人家吧每家养的护院、家丁也有不少,这要是全部集中起来,怕也有不少人”萧瑾瑜眼前一亮,“是啊,我怎么没想到!稍微像样点的人家,都养的有人看家护院,更何况那些豪门望族,高门大户”

    李陶陶说:“只怕他们并不愿意把人交出来吧”萧瑾瑜气道:“都什么时候了,这些人还想着能自保!城破了,谁都逃不掉,他们更是叛军的主要目标”

    话没说完,就赶紧叫人去请赵刚来。他兴奋地说:“李娘子,接着说,还有什么办法”“这些大户人家的兵器箭矢也要一并收走,最好派兵强行征收,谨防有人推诿、藏匿。”“是是是,你说的很对。”萧瑾瑜连连点头,“每家每户的护院家丁,也必须强制报到。”

    “咱们庐州城有多少人口”“被围前走了一部分,现在十一二万还是有的。”“对啊,这么多人怎么不利用起来!判军才五万,而且伤亡不少。我们有十几万人呢!”“可这十几万人,大都是平民,而且老弱妇孺占了一多半”

    “就是一小半那也不少了!现在是什么关头生死存亡!你死我活!人家都要你的命了,难道还不去反抗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平民怎么啦,妇孺怎么啦,别看一个两个没用,加起来就是一股不小的力量。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娘子说得太好了!”赵刚大步走来,正好听到这番言论。李陶陶对他颔首示意,继续说:“现在城里所有的人都应该团结起来,不管男女老幼,每个人都应该做出努力。这样,我们才有生的希望。这些道理,萧县令应该派人到处宣传,让每个老百姓都明白自己的真正处境。我们没有退路,退,只能是万丈深渊,尸骨无存!”

    萧瑾瑜赵刚无不动容。李陶陶直接分派起任务来,“萧县令,你先把全城的人动员起来,集中分配。青壮肯定在前线,尽量发给他们武器。没有武器的,木棒柴刀都能用。行动方便的男子,不管岁数大小,都要作为后备队员,随时待命。”

    “箭矢没有了,咱们可以自己造。动员老百姓,把家里的铁制品都捐献出来,让制箭师傅带着我们,自己动手制造。庐州城里有不少石头砌的房子,稍微强壮一点的老人和妇女,可以拆房子,把石块供应前线”

    “我看这位娘子说的完全可行!”李陶陶话未说完,就被赵刚兴奋地打断了。这些计谋具体实在,切实可行,要是能完全执行起来,庐州城又可以多坚持几天了。

    “较弱的妇女儿童可以组织成救护队,照顾伤员,这样死亡率或许就没有这么高了。我知道一些护理知识,能降低伤兵受感染的几率,让他们及时地得到正确的救助,这个事情我愿意领队负责。总而言之,要让全城的人都参与进来,这不是哪一家的事,这是每个人性命攸关的大事。我们坚持得越久,获救的机会就越多。”前世,



第三十九章 庐州被围(三)
    他这个伤势也太严重了,或许只有前世里,专业的外科医生才可以救治。李陶陶就更没有把握了,但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就这么死去吧她咬咬牙,死马当活马医吧,纵使救不活,她也算是尽了力。事后回想起来,也不会良心不安。

    她冷静下来,回忆前世里的指压止血法,几番操作下来,血居然止住了。众人一阵欢呼,都惊喜地望着她。她淡定地说:“李瑛,拿针线。”李瑛赶紧递上消过毒的针线,当时还纳闷娘子要这些做什么原来是缝合伤口呀,好奇怪,伤口也可以像衣服一样地缝起来吗

    李陶陶继续指挥,“淡盐水冲洗。”旁边有人听令开始冲洗,盐水混合着鲜血流淌下来,情景说不出的阴森可怖。李陶陶硬起心肠,拿起针线就缝补起来,这么深的伤口,缝一层可不行,很快就会裂开的。李陶陶颤抖着,缝了一层又一层,终于勉强完成了任务。她又用淡盐水冲洗了一遍,然后厚厚地糊上一层药粉,迅速地包扎起来。她长舒一口气,现在,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她已尽力。

    李陶陶的医疗小组忙碌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才精疲力尽地回去。今天准备的一些医药物品消耗殆尽,还需连夜准备起来。李陶陶强撑着,指挥大家煮淡盐水,给布带消毒,研磨药粉等等。

    第二天,居然来了许多“博文书院”的家长,他们都是听了动员报告,然后又感于李娘子的身先士卒,自愿来参加医疗队的。李陶陶非常高兴,既然有了开头,那么离全城老百姓的觉醒和自救也不会远了吧!

    她把所有的家长都集中起来进行培训,然后和昨天有了治疗经验的其他人混在一起,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有一两个男子,有些伤员的搬动,光靠妇女孩童是不行的,男护士嘛,也是有必要的。如娘和福庆就留在家里,大批量地准备医药物品,以供源源不绝的消耗。

    医疗大厅里,众人议论纷纷。昨天由李娘子的队伍救治的伤兵,居然没有一个死亡的,并且都有好转的迹象。就连腹部重伤的那个,人人都以为已经死了,却被发现仍然奇迹般地活着。

    李陶陶也是喜极而泣,她知道这只能是奇迹。这么简陋的缝合手术,这么普通的止血药粉,不可能做到起死回生。只能是这个兵士的求生意志,太过强烈了,所谓人定胜天,最终战胜了死亡也未可知。这种例子,古今中外都能找到不少。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医师们也在思索,他们非常奇怪,昨天他们也偷偷看了,这李娘子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她给伤兵们敷的,也只是平常的伤药,但怎么会有如此奇效呢当时他们还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就凭你一个娘子,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能治病救人那也想得太简单太天真了。没想到现实情况实力打脸,不服不行啊。众医师都是专业人士,基本的职业素养还是有的。自己做不到的,别人能做到,那就是比你强。

    众医师本着求实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一上前请教。李陶陶先安排医疗队去检查昨天的那些伤兵,该换药的就换药,该治疗的就治疗。又特别指定李瑛,专门负责照顾那个腹部重伤的兵士。好不容易活过来,可别在日常护理上出了差错。

    安排好这一切,她才认认真真地,给众医师们科普了一回。冷兵器时代的伤口,无非就是细菌感染,只要做好消毒杀毒工作,再施以对症的药,自然愈合率就比较高了。

    医师们也听不懂她那些名词,只知道照着做就对了,毕竟现实印证了一切。特别是那个伤口缝合手术,医师们觉得更是神奇,大的伤口还可以像缝衣服一样的处理李陶陶就把原理和步骤仔仔细细地讲了一遍,医师们恍然大悟,都觉得受益匪浅。鉴于他们如此好学,好为人师表的李陶陶又讲起了指压止血法。毕竟多教会一个人,兵士们就多了一分生的希望。
1...8910111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