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太平客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莫问江湖





太平客栈 第十一章 改制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太平客栈最新章节!
历朝历代都会修建大规模的驿道、驿站体系,以供传递消息。所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西京,暮及陇山头。”一般每隔二十里有一个驿站,一般是日行三百里,根据情况紧急不同,又可分为四百里、六百里、八百里不等,这也就是八百里加急的由来。
中原王朝最为鼎盛时,有一千七百个驿站,驿卒近两万人,遍布天下。如今大魏衰弱,仍旧保留了驿站体系,传递消息比不得飞剑传书,也不容小觑。就算是从岭南出发,前往帝京,也用不了半月的时间。
帝京与朝阳府之间,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既是一州之隔,又是一关之隔,若是要传递信件,只需要用两天的时间。
虽然李玄都不会使用朝廷的驿站,但是太平宗也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太平宗在各地开设客栈和钱庄,如一张大网,如此一来,也可以传递信件往来于各地之间,只要是有太平客栈的地方,书信便可送达。不过花费也是相当不菲,等闲江湖中人都承受不起,除非是特别重要紧急之事,否则都不会采用。
这次李玄都便动用了太平宗的渠道,用了两天的时间,将秦素的信连同太平钱庄的样钱一同送到了辽东。
秦清已经从太白山的大荒北宫返回朝阳府的秦家大宅,所以信件直接送到了秦清手中。秦清派人将赵政从总督府请来,又将李玄都送来的样钱交给赵政。
赵政一一仔细看了,太平钱和无忧钱已经流通多年,不必多说,他对三枚银圆也没什么意见,因为银圆的关键是针对“火耗”,而太平钱庄已经将防伪做到了极致,很难有人冒充。
赵政真正在意的是与银圆配套的铜圆,因为百姓们在日常使用最多的还是铜钱。
秦清问道:“不知正己如何看待此事?”
赵政沉吟道:“推行新币改制,废两改圆,其目的在于解决‘火耗’之害,我没有意见。只是这铜钱一事,还有待商榷。”
秦清和赵政两人主政辽东,职责各有不同,秦清总揽大局,赵政主掌民生经济,接下来才是主掌兵事的秦襄和负责钱粮的秦道远。在这方面,秦清不如赵政,所以都要征询赵政的意见。
赵政略微沉吟后,说道:“自从李氏皇族时代河朔藩镇叛乱,中原一片混乱,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延续了近三百年之久的均田制终告瓦解,使得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租庸调制亦无法继续施行。德宗皇帝由此推行了两税法。其得名来源于其纳税时间分为夏秋两季,以户税和地税代替了租庸调,舍弃了以丁身为本的原则,实行‘唯以资乡为宗’的‘户税’,即按资产的多寡定出户等,再按户等高低征税。这是一种钱税,但在真正实行的过程中,仍以实物税为主。后朝廷又明文规定,两税既可以纳钱,也可交纳布帛。”
“大晋仍旧沿用两税法,本朝穆宗之前,也推行两税法
,但有所改动,除征收夏税丝、绵及秋丝外,还增加了所谓的按栽桑株数征收的‘农桑丝绢’和染料等税科。直到武德六年,张肃卿推行新政,新的税法将朝廷征收实物一律改为征收银两。”
“这条新政自然是有道理的,因为此时的民间丝织业已经很是繁荣,市面上流通的丝绸很多,朝廷已可用钱买到所需的各类丝绸。所以将一切实物税都改征为银钱,也是必然结果。”
“张肃卿的新政把各府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国库收入。接下来便是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缴税,只可惜张肃卿在后者上面栽了大跟头,不仅身死族灭,就连以前的新政也人亡政息。”
秦清问道:“从两税法到一条鞭法,又与铜钱有什么关系?”
赵政道:“本来没有太大关系,可因为张肃卿人亡政息的缘故,就有关系了。”
秦清道:“倒要请教。”
赵政解释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所谓巧取豪夺,‘豪夺’还在其次,关键是‘巧取’二字。太平客栈的铜钱质量太好,含铜太高,奸商就会大量收购铜钱,然后将铜钱铸成铜器转卖。这样一来,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就少了,铜钱一少,那么必然就升值。打个比方,本来朝廷定的官价是一两银子换一千铜钱,现在铜钱数量大大减少,铜钱的购买力就大大增加,那么一两银子可能就只换得到五百铜钱了。
“可百姓还要交税,因为一条鞭法不再收取实物税,统一收取银两。一般百姓是没有银子的,都是用铜钱流通。如果说百姓要缴纳二两银子的税款,按照市面上五百铜钱就可以换一两银子,明明按市价只用交一千铜钱就可抵税,可朝廷不管,必须按官价来,没银子,你就交两千铜钱。”
“而那些贪官呢,他们有银子,他们收了百姓的铜钱后,自己拿二两银子出来,换走百姓的两千铜钱的税钱,再把铜钱放到市面上,就可以兑换四两银子,就这样盘剥了百姓。”
“如果用劣币取代良币,虽然奸商们不会再收购铜钱,但这壹圆、中圆、小圆便要被奸商用劣币兑走。紫府他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规定只能用铜圆兑换,可铜圆又难免被奸商收购,导致流通不足,届时便会民怨四起,大量商人开始自行铸钱,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导致银圆名存实亡。”
秦清听明白了,叹息道:“官商勾结,关键还是在于吏治,不然善法也会变成恶法,张相实行一条鞭法是为了充盈国库,却被他们变成了敛财的工具。”
赵政道:“正是如此,所以想要推行新币,要先刷新吏治,打击贪腐,整肃奸商,改革税法,发现有借机敛财之人,严惩不贷,不然这新币也要无疾而终。”
秦清笑道
:“紫府嘴上说得好听,请秦赵二公指正,这是给我们出难题了。钱,他铸完了,防伪没有任何问题,接下来能否推行,就要看我们两个老家伙的了。”
赵政亦是笑道:“我们可要迎难而上了,不能让年轻人小瞧了。如果这新币真能推行开来,让一条鞭法起死回生,再丈量天下土地,继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税,真就能海晏河清了。”
秦清道:“如今天底下最大的地主就是儒门,士绅们也多是儒门弟子,若真要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前者也就罢了,后者却是在挖儒门的根基,一个不慎,便要万劫不复。”
赵政轻声道:“所以非要一场大变不可,从下到上,从里到外,好好清理一遍。若仅仅夺取一座帝京城,还是皇权不下乡,还是地方宗族士绅自治,那么士绅还是不必缴税,什么也不会改变。”
秦清冷冷一笑道:“这是一件难事,就算以皇帝之尊推行,也难免要暴毙身亡。”
赵政笑道:“以月白的境界修为,这条路恐怕是行不通。”
秦清摆了摆手:“第一,我不是皇帝。第二,若不是紫府,我可能已经被澹台云所伤。至于第三……以后再说罢。”
赵政道:“我知道紫府为什么要整合道门了,儒门是必须解决的,地主是必须解决的。儒门曾经是推动世道发展的助力,现在它是世道发展的阻碍。此一时彼一时也。”
秦清感慨道:“儒门最大的弊端就是,他们的道理大部分都是对的,同时也是大部分儒门中人做不到的。道理只能悬挂在天上,落不到地上,就像星星月亮,对于国计民生何益?那道理再对又有什么用呢?从来都是架起大锅煮稻米,没有架起大锅煮道理的。”
赵政也算是个半个儒门中人,却不反驳,说道:“儒门嘛,愿景是美好的,天下大同;志向是远大的,为万世开太平;能力是欠缺的,最起码我这辈子是看不到儒门的大同和万世了,不知后人们能否看到。”
两人相视而笑。
秦清和赵政是老友,也是搭档,平时相处闲谈常常会拿儒门打趣。这也是必然,主政一方,与书斋里做学问,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书生接触了实务,就必然会改变想法,也就不是书生了,这才有了那句“圣人的书,都是给人看的,拿来办事,百无一用。”
秦清感慨道:“地师有句话很对,治理天下,只要百姓人人富足,再大的问题也不是问题,若是百姓人人贫穷,再小的问题也是问题。关键是如何富足,这可是头等问题,现在看来,从改制着手,是最可靠、最直观的手段。”
赵政轻声道:“改制就要触及儒门的利益。”
秦清平静道:“儒门交给我和紫府,我们会给儒门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赵政先是一怔,随即便听明白了秦清的话外之音。




太平客栈 第十二章 动员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太平客栈最新章节!
不仅是秦清收到了来自帝京的信件,还有许多人同样收到了秦素或是李玄都的亲笔信,并见到了送信的客栈使者。这些使者都是上官莞精挑细选出来的可靠之人,也都是小心谨慎之辈,他们除了送信以外,还有引路的职责。
这些信件的内容大同小异,就是请收信之人跟随送信之人通过邀月洞天秘密前往帝京。
李玄都这次的手笔不可谓不大,要胜过当初的讨伐北邙山,只是稍逊于玉虚斗剑而已。
当然,在某些人眼中,也有李玄都借机彰显大掌教威严的意思。
名单是秦素定下的,以宗门作为区分。蜀山剑派和唐家堡还要负责幽冥谷的后续事宜,这次被排除在外。
道门二十二宗,首先除去无道宗、道种宗、真传宗、浑天宗、真言宗,也就是还剩下十七个宗门。其中无道宗和道种宗在澹台云的掌握之中,仍旧处于敌对状态,真传宗和浑天宗则在谢雉的掌握之中,同样的道理。唯独真言宗,经历了大真人府之变,元气大伤,又要在西域应对无道宗的进攻,无暇分身,李玄都也不去为难他们。
在这十七个宗门之中,还要再行区分,比如静禅宗和天乐宗,俱是人才凋零,甚至没有天人境大宗师坐镇,李玄都同样没有强求。
剩余十五个宗门是主力。
首先是李玄都麾下的太平宗、皂阁宗、阴阳宗、牝女宗,其中皂阁宗的兰玄霜和阴阳宗的上官莞已经来到帝京,牝女宗的冷夫人也距离不远,都不必多说,太平宗这边则是请大长老沈元舟亲自出面。
再就是过去的正道六宗之五:正一宗、慈航宗、玄女宗、法相宗、金刚宗。
都是老熟人了,比如正一宗的张鸾山、慈航宗的白绣裳、玄女宗的萧时雨、金刚宗的悟真、法相宗的左雨寒,与之对应,颜飞卿、苏云媗、玉清宁这三位当年帝京之变的亲历之人却要担当起留守的职责,与当年相比,三人的经历虽然有所波折,但大体方向还是相差不大,除了苏云媗之外,颜飞卿和玉清宁都已经是一宗之主,苏云媗也是迟早之事,大概在白绣裳嫁给秦清之后,便会正式接任慈航宗的宗主。只是任谁也不会想到,天宝二年时摔得最惨的李玄都竟然会成就最高,远超三位故人了。
除此之外,石无月作为例外,也会来到帝京。
然后是正道四宗:清微宗、东华宗、神霄宗、妙真宗。
清微宗实力最为雄厚,另外三宗也不容小觑,只是这四宗牵涉到李道虚,关系特殊,李玄都态度犹豫,没有直接通知三位道门真人,只是通知李非烟和张海石两人,然后再请两人根据具体情况商议之后决定通知三位真人与否。无论两人最后作何决定,李玄都皆是支持。
最后是补天宗和忘情宗,这也是重中之重。
在各大宗门中,这两大宗门与李玄都麾下各宗一般,都会倾尽全力,不过具体人选,就不是李玄都做主,而是秦清做主。
可以说,李玄都精心准备的第二次帝京之变,无论是规模大小,还是激烈程度,都会远超天宝二年的那次帝京之变,那么结果也必然
不同,注定要天翻地覆。
这次被召集众人的身份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一宗之中的重要人物,自然不能说走就走,要提前安排好手头上的诸多事务才能动身,所以一时半刻之间不可能悉数到齐。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冷夫人。
冷夫人一直都藏身于邀月洞天之中,邀月洞天内部路线错综复杂,没有人领路,很难找到冷夫人的居处,而冷夫人也不主动出来,尤其是她将大权交给柳玉霜之后,好似一个丧夫守寡的老太太,平日里清心寡欲,诚心礼佛,不见外客。
可要说冷夫人心灰意冷,就此不问世事了,那是谁也不会相信的事情。
果不其然,冷夫人接到李玄都的书信之后,终于是离开了邀月洞天,第一个来到帝京城,主动登门拜访李玄都。
冷夫人有两重身份,一重身份是牝女宗的宗主,另一重身份则是地师留在人间的“遗孀”,虽然用“遗孀”二字并不那么恰切,毕竟地师并未死去,而是飞升,不过飞升和身死对于人间之人都相差不多,所以也可以勉强用来形容冷夫人。
李玄都继承了地师的衣钵,他能有今日,地师遗泽功不可没,无论李玄都如何不认可地师的部分想法,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所以看在地师的面子上,李玄都也会对冷夫人礼敬几分。
李玄都亲自接待了冷夫人,会客地点则在李玄都的书房。
虽然名为书房,但在许多时候,也承担了议事场所的功能,所以极为宽阔,也不止一把椅子,用来待客并不逼仄。
李玄都没有坐在书案后面,而是与冷夫人一左一右相对而坐。
冷夫人先是寒暄几句,然后切入正题:“紫府有意化解牝女宗和玄女宗的多年仇怨,自然是善莫大焉,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恐怕一时半刻之间难见成效,这次紫府召集众人,萧时雨也在其中,若是我与她见面……”
冷夫人的担心倒不是毫无道理,毕竟牝女宗炮轰玄女宗才过去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若说淡忘,肯定是不可能之事。不过是为了顾全大局,尽早促成道门一统,强压下去罢了。
李玄都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说道:“这一点,夫人不必太过担心。说到仇怨,各宗之间并非只有牝女宗和玄女宗有旧怨,其他各宗之间也多有争斗,如阴阳宗曾经攻打正一宗,甚至当年的四六之争等等,所以我决定将各宗分为两队人马,一队包括正一宗、慈航宗、玄女宗等宗门,一队包括阴阳宗、牝女宗等宗门,两队并不同时行动,免得尴尬。”
冷夫人立刻明白了李玄都的用意,点头道:“还是紫府思虑周全。”
李玄都谦逊一句,又道:“说起来,夫人与上官宗主是旧相识了,而且关系不俗。我听说,夫人几乎将上官宗主视作半个女儿。”
冷夫人微笑道:“姑且算是吧,毕竟我和畏已没有子女,只有婉儿这个义女。”
李玄都道:“夫人若是还有什么疑虑,不方便对我直言,也可以请教上官宗主,许多筹划,都是出自上官宗主之手。”
冷夫人一怔,随即感
叹道:“转眼间,当年那个小姑娘已经长大成人,可以独当一面了。”
两人又闲话几句,冷夫人告辞离去。
李玄都倒是不担心冷夫人在帝京城中的安危。
陆夫人很少亲身参与江湖争斗,又多年不曾踏足帝京,所以李玄都要关心陆夫人的安危。冷夫人则不然,一条老狐狸,在江湖中厮杀争斗多年,又是地师的枕边人,自保必定是首要本事。而且牝女宗也不是在帝京毫无根基,就连唐王徐载诩身旁都有牝女宗之人,许多风吹草动必然瞒不过冷夫人的耳目,她自然不会立于危墙之下。
冷夫人离开后,李玄都起身来到书房内间,比起外间要小一些,除了桌椅之外,还放置有寝具屏风,可供李玄都小憩,此时秦素就坐在这里,刚才李玄都和冷夫人在外间的对话,都听得一清二楚。
秦素道:“这位冷夫人,心思多得很呢。”
李玄都道:“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她要不专门跑这一趟探问虚实,我倒要怀疑她与儒门或者太后有什么勾结。”
秦素道:“自从幽冥谷一战之后,儒门就彻底没了动静,有些反常。”
李玄都坐在秦素对面,说道:“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们这边召集人手,儒门和太后也不会傻傻地坐以待毙,都在各方筹谋。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我真正担心的还是东海那边。”
秦素低声道:“你是说老爷子。”
李玄都叹息道:“还能有谁,若是老爷子也像岳父一般支持我,我何必费这些精力心神,直接一路打进皇宫,活捉谢雉,不好吗?”
秦素忍不住笑道:“好,怎么不好,就连‘玄都紫府’都去得,更何况是一座小小的帝京城。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老爷子支持你,你现在就应该是清微宗的宗主,可能与地师无缘,便没有今日的成就了。”
李玄都没有反驳,毕竟都只是“如果”,又问道:“对了,阴阳宗的其他几位明官,有没有消息?”
当年的十殿明官,大明官王天笑、二明官钟梧、三明官王仲甫、四明官李世兴、五明官诸葛錾、六明官金释炎、七明官张铮、八明官魏臻、九明官上官莞、十明官赵纯孝,如今已经是风流云散。
大明官王天笑、六明官金释炎,七明官张铮、十明官赵纯孝已经身死,九明官上官莞归顺李玄都,还剩下二明官钟梧、三明官王仲甫、四明官李世兴、五明官诸葛錾、八明官魏臻不知所踪。
李玄都很早就下令让齐王门客和客栈中人留意五人行踪,只是迟迟没有线索。而此事又以上官莞最为上心,毕竟这五人都是阴阳宗之人,麾下还有部分阴阳宗弟子,若能找到五人,说服其迷途知返,受益最大的便是上官莞,谁也不想做一个光杆宗主,就拿道门各宗来说,无道宗的宗主和天乐宗的宗主,其中差别可是太大了。
秦素道:“我正要与你说此事,有李世兴的消息了,你绝对猜不到是怎么找到的。”
李玄都道:“不要卖关子。”
“其实不算是我们找到的。”秦素道,“是李世兴主动联络了姑姑。”




太平客栈 第十三章 落雪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太平客栈最新章节!
李玄都一怔,不得不说,这个结果在他的意料之外,可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说起李世兴的来历,与李玄都也是大有渊源。早年时候,甚至要追溯到近二十年前,他曾经是清微宗弟子,名叫李道兴,与李道虚、李道师、李非烟、李卿云、司徒文台都是同辈中人,只是李道兴的年龄最小,在李道虚已经名满天下时,他还声名不显,境界也多有不如。
后来李道虚夺取清微宗的大权,李卿云身死,李非烟与李道虚反目,被排挤出权力中枢,李道兴因为爱慕李卿云的缘故,站在了李氏姐妹这一边,自然也被波及,他愤而离开清微宗,开始在江湖上游历,遇到了地师徐无鬼。
李道兴被徐无鬼传授“太阴十三剑”,徐无鬼本意是想为阴阳宗多出一尊战力强横的剑奴,同时间接削弱清微宗,却不曾想李道兴在机缘巧合之下,竟是熬过了最后一剑“心魔由我生”,练成了“太阴十三剑”,不过代价是性情大变,愈发偏激,干脆脱离清微宗,加入阴阳宗,并改名为李世兴,成为阴阳宗的十殿明官之一。
当年李世兴因为李家姐妹而离开清微宗,可见双方之间是有交情的,而且交情不浅,如今李世兴走投无路,主动联系李非烟也说得过去。
这段往事,李玄都是从二师兄张海石那里听说的,谈不上亲身经历,毕竟李世兴叛出清微宗的时候,李玄都还是个孩子。
现在李玄都回想此事,却觉得有些不对,把他所知道的经过原委对秦素说了,然后道:“我怎么觉得李世兴爱慕之人并非师母,而是姑姑?”
秦素一怔,随即道:“你的猜测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师母身故之后,李世兴并未如何,仍旧留在清微宗中。他反出清微宗的时候,正是姑姑刚刚离开清微宗不久,未免太过巧合。”
李玄都轻笑道:“说起来,二师兄一向对这些男女之事不怎么上心,就算偶有误判也在情理之中。”
秦素如今算是半个李家之人,对于李家的过往也多有了解,说道:“师母与姑姑年龄相差不少,虽然李世兴是‘道’字辈,但以李世兴的年纪来说,不大可能与师母有太多交集,反倒是与姑姑的交集更多一些。只是‘情’之一字,谁也说不准的,不是还有一见钟情吗。不过话又说回来,师母也好,姑姑也罢,我们背后议论长辈是非,还有已经亡故的长辈,是不是不太像话?”
“姑姑多半不会在意,不过要请师母恕罪。”李玄都也觉得不妥,把话题转开,“李世兴联系姑姑都说了什么?”
秦素道:“姑姑在回信中没有详说,大概是以叙旧为主,同时也有探一探口风的意思。毕竟江湖中人都知道清平先生与姑姑关系不错,他走一走姑姑的门路,也在情理之中。”
李玄都无奈道:“不要把我说得像皇帝一样,这个门路,那个门路,尽是些裙带关系。按照这个说法,有没有人走你的门路?”
秦素轻咳一声:“没有。”
李玄都也不深问,
问道:“你觉得他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想重回清微宗?还是想重回阴阳宗?亦或是乞求我饶他一命,他打算就此归隐,从此不问江湖纷争?”
秦素道:“清微宗,他是不敢回去的,谁不知道如今的清微宗暗流涌动?他在这个时候回来,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吗?阴阳宗,倒是有这个可能。至于退隐江湖,他若真有此意,何必联络姑姑,天下之大,总有藏身之所。”
1...658659660661662...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