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最爽新人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眼儿
    说实话,周方远对奢侈品并不是很了解。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

    沃尔冈·拉茨勒在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这样定义奢侈:“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今天,奢侈品在国际上的概念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在国人的概念里,奢侈品几乎等同于贪欲、挥霍、浪费。其实,从经济意义上看,奢侈品实质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分。从社会意义上看,是一种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提升。经济学将奢侈品定义为对其需求的增长高于收入增长的物品。它涵盖范围可能很广,从人参、名牌手表到豪华汽车,都可能是奢侈品。不过,通常人们认为奢侈品是那些非常昂贵的物品,即大部分人消费不起的物品。有些奢侈品既不是必需的又没有实际用途的昂贵物品,如名牌箱包、高级成衣和高档汽车。

    然而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最起码,享受更好的生活是没错的,而奢侈品往往就和更好的生活挂钩,很大程度上,能否用得起奢侈品,就代表你的生活水平是否达到了某一个层次,所以消费奢侈品没错,但无节制无度的消费,甚至打肿脸充胖子,那就大错特错了。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国人越来越有钱,也越来越喜欢购买奢侈品,这无疑增加了我国消费者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目前为止国人境外消费奢侈品已经是全球第一。国人强劲的消费能力使众多国际奢侈品牌对我国市场信心倍增,纷纷加快开辟新店,拓展二三线城市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我国最初对奢侈品的认识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的明朝,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和庞迪我来到京城,将两座自鸣钟作为礼物献给了明神宗朱翊钧,自此,国人对奢侈品的情缘就此展开。到清朝时期,因为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启蒙,成立了清宫造办处。主要是为清朝王室制作各类奢侈用品。

    上个世纪中期,我国的高端消费市场发展遭遇停滞,但是改革开放后,西方高级腕表、皮具、珠宝如潮涌进入国内,曾经一度我国顾客对舶来的奢侈品盲目崇拜,几乎来者不拒,被很多西方品牌轻视为只认品牌、很好应对的有钱人。

    当然,事实上并非如此。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行为也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甚至奢侈品本身,也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奢侈品这种东西的概念本就是不断延伸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代表产品。例如在咱们国家,上世纪80年代,对人们来说“奢侈品”就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三大件”,此后便渐渐衍变为了电视机、电冰箱与电话。也就是说,这些物品从初期人们印象里的“奢侈品”,转而成为了如今的必需品。

    其次,奢侈品的受众是少数人群,即社会的财富精英。由于奢侈品的炫耀性特征,如今在我国的普通工薪阶层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普遍现象:攒上几个月乃至半年的工资去专卖店买一件类似于LV一类奢侈品牌的服饰或包,然后穿着或带着去挤公交车。这成为现阶段中国一部分奢侈品消费人群的显著特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鼓励有能力消费奢侈品的人群,努力培养他们的文化理念和贵族气质,以最终让奢侈品消费回归理性,成为市场正常运行的一部分。

    最后,就产业性质而言,奢侈品消费行业实际上是一个精英行业,它更多代表的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我们享受奢侈品的同时也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顶级消费品往往是与成功的品牌、过硬的质量、优秀的设计理念乃至历史积淀、文化传承联系在一起的,而昂贵的价格却是最后的因素。也就是说,奢侈品不一定是最贵的,贵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奢侈品。从更深层次来看,奢侈品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说了这么多废话,要说奢侈品,大抵上,是有这么几个特点的。

    首先是富贵象征,奢侈品牌的品牌魅力是富贵豪华的。奢侈品源于拉丁文的“光”。所以,奢侈品应是闪光的,明亮的,让人享受的。奢侈品通过其品牌视觉识别系统传达了这些内容。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说,奢侈品是贵族阶层的物品。它有地位,有身份,有高人一等的权力。它是贵族形象的代表。如今,虽然社会民主了,但人们的“富贵观”并未改变,奢侈品牌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本能需求。譬如,“劳斯来斯”汽车就有贵族车的象征,所以它就是奢侈品,汽车里的奢侈品。

    然后是视觉感,奢侈品牌所服务的产品必须是“最高级的”。这种“最高级”必须从外观到品质都能逐一体现。奢侈品的高级性应当是看得见的。正因为人们对其奢华“显而易见”,它才能为主人带来荣耀。所以说,奢侈品理当提供出来更多的“可见价值”——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好。那些购买奢侈品的人完全不是在追求实用价值,而是在追求全人类“最好”的感觉。“奔驰”汽车如此;“香奈儿”时装也如此。

    像是我们国家流传的“财不露白”的理念,其实就和奢侈品是背道而驰的。奢侈品,讲究的就是一个表面风光,你先别管里子如何,面子上,一定是要足够光鲜亮丽的。而传统华夏文化里,低调、中庸才是主流思想,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奢侈品在国内虽然不断发展,却终究还是难以成为主流的原因之一。

    再然后是个性化,奢侈品牌往往以己为荣,它们不断树立起个性化大旗,创造着自己的最高境界。“奔驰”追求着顶级质量、“劳斯来斯”追求着手工打造、“俪丝娅RELLECIGA”追求着时尚性感奢华、“法拉利”追求着运动速度、而“凯迪拉克”追求着豪华舒适。他们独巨匠心,各显其能。正是因为商品的个性化,才为人们的购买创造了理由。也正因为奢侈品的个性化很不象大众品,才更显示出其尊贵的价值。

    再然后是专一性,奢侈品牌是十分专一的,它绝不可以随意扩张使用。所谓品牌的专一性,指的是品牌只服务于某一个产品或某一类产品。我们很难看到一个奢侈品牌分跨两个行业使用,而且还取得了成功。品牌多元化经营本身就是品牌管理的大忌,更何况是一个奢侈品牌呢?“皮尔·卡丹”曾经延伸到酒业上,生产了一个“皮尔·卡丹”葡萄酒,结果失败了。如果“耐克”敢这样做,也一定好运不长。

    最后,就是距离感了。

    作为奢侈品牌必须制造望洋兴叹的感觉。让大多数人产生可望不可即的感觉是奢侈品牌营销的使命。在市场定位上,奢侈品牌就是为少数“富贵人”服务的。因此,要维护目标顾客的优越感,就当使大众与他们产生距离感。距离产生美。奢侈品牌要不断地设置消费壁垒,拒大众消费者于千里之外。要使认识品牌的人与实际拥有品牌的人在数量上形成巨大反差,这正是奢侈品牌的魅力所在。所以,可以这么说,奢侈品牌就是“梦寐以求,少数拥有”。

    其实距离感也和神秘感的概念差不多,因为有了距离,所以有了神秘。如果有一件东西,所有人都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儿。它的做工如何,它的商业及如何,它的材质如何,它使用起来的感觉如何,能装多少东西,或者能承受多大重量……如果所有数据都广为人知,那也就没有神秘感了,更加没有距离感,人人都了解的东西,你就是卖到了天价,那也是没资格称之为奢侈品的。

    总而言之,和奢侈品帝王会面,钱,不是主要的,主要还是对奢侈品的了解,或者说,对奢侈品这种东西有什么自己的看法没有。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见解。要说前,路易威登固然是全球顶尖的奢侈品集团,是奢侈品的帝国,一年的年产值,也未见的就能超过远方集团。远方集团还在高速发展呢,路易威登如今已经很久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了。

    别看对方岁数大,但论及活力,肯定是不如远方集团的。可要论及资产,人家是绝对不差钱的,除非周方远一口气拿出几十亿美元来,或许人家还会稍微动容。可问题是,区区一个葡萄酒庄,就算是曾经的超级酒庄,也不值几十亿啊。所以谈钱是最没意义的,还是要挠到人家的G点上才行。

    周方远这一路,一直在恶补奢侈品的只是,小到头饰领带夹,大到着装配饰,更大的汽车什么的,这个人家已经给他准备好了。私人飞机什么的也不算新鲜东西,总之,周方远没有在大而化之的地方去学习,他死盯一些细节的问题,准备以细节取胜。虽然不容易,但他相信自己能成功。

    于是,当他下了飞机,见到贝尔纳·阿尔诺这位“温文尔雅的狼”的时候,对方的第一句话,就让他产生了一种梦幻破灭的感觉。

    “吃了没?没吃?正好,家里宰了头牛,我请你吃牛排啊。”

    说好的奢侈呢……

    说好的范婶呢……

    说好的……温文尔雅的……狼呢?




912.法国汽车
    周方远跟着贝尔纳·阿尔诺上了一辆轿车,一辆老爷车。

    周方远好奇的看着车厢内的布置,有两个地方是他没想到的,首先他没想到的是,这车居然果真很老,不是故意做旧如旧,而是真的就是一辆老爷车。其次,开车的,居然就是艾尔诺本人,连个司机都没带,就自己一个人过来接机?

    难以想象。

    似乎是看换了周方雨多呢疑惑,艾尔诺笑了笑。

    “在不工作的时候,我喜欢这样一个人在外面逛一逛,什么都不想,就是单纯的出来散散心。毕竟我已经这个岁数了,你也不能指望我成天还忙于工作吧。”

    艾尔诺笑着说道。

    周方远恍然,艾尔诺49年出生,到今年已经56岁了,说起来,也是快要退休的年级了。当然,私企的老板,只要身体过得下去,一直当老板也没问题。但艾尔诺显然更加注重对后代的培养,他的儿子女儿都在集团内工作,儿子还查这些,女儿呢,如今已经是迪奥香水的高层,并于前年吧,好像是,成为了整个集团的董事会里,唯一的女性懂事。

    当然了,他的儿子也不差,02年从商学院毕业后就成为LVMH集团的市场形象总监,并与2012年成为LVMH集团男装品牌伯鲁提的首席执行官。

    正是因为有如此优秀的儿女,阿尔诺才可以享受提前退休的生活,开着他的老爷车,满世界兜兜转转的。

    反正他也不是明星,也不是什么个人形象特别强烈的公众人物,平日里走在大街上,基本上没人能认出他来,开着一辆老爷车,也不是什么特别珍惜的款式,不值什么大钱。

    总之,阿尔诺的生活和心境都让人羡慕,两人一路上聊天也聊得很开心。

    虽然LVMH的总部在纽约,但阿尔诺是住在法国的,巴黎郊外的一个小庄园,是他最经常居住的地方。

    阿尔诺周方远预料的还有一点不一样,就是他并不是总把奢侈品挂在嘴边,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一个奢侈品帝王,应该是张嘴闭嘴都离不开奢侈品的,身上也应该满是奢侈品,毕竟只有对奢侈品爱到一定极致,才可能拥有他这样的成就。然而事实上呢,接机的阿尔诺,穿着一身素闲的牛仔裤和白衬衫的组合,身上也清清爽爽的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品。

    周方远有些好奇,随即询问。

    阿尔诺的回答很简单。

    “奢侈品不是商品,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信仰。不是说,你身上挂满了奢侈品,就说明你对它的喜爱。那不是喜爱,那是暴发户。真正喜爱奢侈品,理解奢侈品的人,应该是让奢侈品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所以说,他身上的衣服看上去好似很普通,可实际上呢,他的白衬衫来自Thomas Pink,是LVMH旗下的品牌。牛仔裤来自Roberto Cavalli,豪华意大利时装公司罗伯特·卡沃利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牛仔裤品牌之一,每一条牛仔裤,仅成本就超过1200美元。鞋子是看上去很普通的运动鞋,却来自纪梵希,售价也在一千美元以上。

    看似随意的一身装扮,随随便便超过五千美金,这还是没有其他配饰的情况下。

    当然不至于让周方远咂舌,但正如阿尔诺所说,穿点什么都臭显摆的,那是暴发户。真正的奢侈品,应该是低调中带着奢华的,同时又可以融入生活之中的。

    弄清楚这些东西后,周方远看向汽车的隐身都变了,他突然觉得,这辆汽车会不会也是什么不得了的收藏款汽车?会不会也是那种动辄几千万上亿的超级老爷车?

    似乎是看穿了周方远的想法,阿尔诺突然笑了起来。

    “汽车就是偶同的汽车,标志203,很普通的一款汽车,我开了几十年了,有些舍不得换掉它,所以就一直开着。这个不是你想的那样,他只是我的老伙计而已。”

    阿尔诺小河说道。

    标志汽车,也算是世界驰名品牌了,是法国五大汽车品牌之一。

    这五大品牌分别是:

    布加迪,该品牌创立于1909年,总部位于法国莫尔塞姆。百年来布加迪牌一直将艺术与技术相融合,并曾在赛场上战绩辉煌。1998年大众集团收购并复兴了布加迪品牌,并将其确立为一个独立运营的汽车品牌。

    雷诺,该品牌创立于1898年,总部位于法国布洛涅比扬古,它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公司之一,也是法国第二大汽车公司,其生产的车辆种类涵盖有赛车、小型车、中型车、休旅车、卡车和工程用车及巴士等。

    DS,其最早于1955年问世,起初它是作为雪铁龙旗下一款轰动世界的汽车车型,曾在上世纪50-70年代创下了150万的销量,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停产,直到2009年,DS以雪铁龙全新高端子品牌的形象复出。

    标致,该品牌创立于1890年,是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子公司标致汽车公司旗下汽车品牌,标致汽车公司是欧洲老牌的汽车生产企业,其品牌在全球16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网络,拥有约1万家销售网点。

    雪铁龙,该品牌创立于1919年,创始人为安德烈·雪铁龙,其总部位于法国巴黎,是法国第三大汽车公司。1900年,安德烈·雪铁龙发明了人字形齿轮,到1912年,雪铁龙开始用人字形齿轮作为该公司的商标。“雪铁龙“轿车极大地迎合了法国人生性开朗,爱赶时髦,喜欢新颖和漂亮的特点,每时每刻都在散发着法国的浪漫气息。

    其实这么看的话,法国的汽车工业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事实上,法国的汽车确实是相当的厉害,这个真的不是随随便便胡吹大气的。

    法国是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是全球汽车行业支柱之一。据统计,涉及汽车行业的劳动人口超过250万。2013年,法国汽车产量181万辆,2012年法国共拥有机动车3800万辆,在过去10年内,法国机动车总量年均仅增长1%。

    法国汽车工业的产品构成主要为乘用车。

    2013年法国汽车工业乘用车产量146万辆,轻型载货汽车年产量28万辆,重型载货汽车年产量7万辆。法国汽车工业产值达920亿欧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5%。雇员总数约150,000人。出口额占汽车产值的70%。法国拥有13家汽车制造厂商,其中包括两大本土企业:标致-雪铁龙集团和雷诺集团,以及大众,福特,菲亚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宝马和尼桑等国外厂商。法国本土汽车厂商在汽车市场占主导地位。

    法国造车的历史,算是悠久了。

    早在1769年,法国陆军技术军官居尼奥就在政府的支持下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从而引发了世界性的研究和制造汽车的热潮。但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却让法国的汽车研究中断了几十年,直到1828年,巴黎技工学校校长配夸尔制造了一辆蒸汽牵引汽车,其独创的差速器及独立悬挂技术至今仍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着。

    法国出现第一辆汽油汽车是在1890年,由阿尔芒·标致创立的标致公司生产。一战前,标致的年产量达到1.2万辆,到1939年时年产量达4.8万辆。而1915年创办的雪铁龙汽车公司发展更快,在二十年代初年产量就突破10万辆,1928年日产达汽车400辆,占全法汽车产量三分之一。另一创办于1898年的大型汽车厂雷诺汽车公司发展也很快,1914年便形成了大规模生产。

    法国汽车的总体特点就是车体较小而设计新颖,符合大众化的方向,因此在西欧成为家庭轿车的热门,雷诺的“丽人行”微型车在欧洲曾多次获销量第一。但是在豪华车、跑车领域,法国汽车公司就不如美、德、日等国汽车公司出色,这成为法国汽车业的遗憾。

1...557558559560561...5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