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谍海风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淡淡的平常者
王正道疑惑的说道:“唐无能要搞什么鬼,如今外围阵地基本上全部丢失,他不想办法夺回,这个时候开什么会。”
郝晋源平静的说道:“他在电话中说,要传达领袖的手谕,让所有的高级军官都过去。”
听到唐无能要传达领袖手谕,王正道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跟郝晋源一起去卫戍司令部。
郝晋源和王正道来到卫戍司令部不久,南京的高级军官也陆续前来。
等人都到全了,唐无能从外面走了进来,然后在主位上坐好,严肃的说道:“如今南京的外围阵地全部失守,各位可有什么建议。”
唐无能说完之后,马上有人开口说道:“唐司令,还能有什么建议,只能在南京城打巷战,跟日本人拼了。”
说话的人三十六七岁,不过却一脸严肃,显得有几分威严,最为醒目的是,此人的肩膀之上,有着两颗金星,显然是一位中将军官。
听到这个人的话,唐无能开口说道:“余军长,现在的局势太危险了,真要是跟日本人硬拼,恐怕会全军覆没。”
余军长讽刺的说道:“在大战爆发之前,唐司令可是信誓旦旦的保证,要与南京城共存亡,如今日本人兵临城下,某些人难道要把说出来的话收回去。”
此人之所以敢如此讽刺唐无能,因为他是常校长的嫡系,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叫做余良祯,也是七十四军的军长,在国民政府可谓是位高权重。
听到余良祯如此讽刺自己,唐无能心中愤怒,可知道这些黄埔学生都不是好惹的,他们在党内军内,有着大把的同学好友,并结成了一张厚厚的关系网,又因为是常校长的嫡系,任谁也奈何不得,只好故作叹气的说道:“唐某人也想死守南京,可领袖下达了命令,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让我们在事不可为之时,撤离南京。”
余良祯语气不定的说道:“真的是领袖下达命令么,”说完就用眼睛看向唐无能,目光中充满了怀疑之色。
看到余良祯怀疑的目光,唐无能气的要命,可也奈何不了这些天子门生,于是从怀中拿出一份手令,然后递给余良祯,气恼的说道:“这是领袖的亲笔手令,要是余军长不相信,那就自己看看。”
余良祯连忙接过手令,然后打开仔细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如形式不能持久之时,可相机撤退,以保存实力来日反攻。”
余良祯是常校长的学生,自然认得上面的笔迹,只好不在多言,并将手令递给与会的其他人。
等所有人看过手令之后,都没有什么话,毕竟守卫南京的几支主力部队,大部分都是常校长的嫡系,所部军官皆出自黄埔,这些人对常校长是最忠心的,哪怕心中有意见,也不会反对常校长的命令。
看到与会之人都不之吱声了,唐无能开口说道:“既然各位都没有什么意见,唐某决定,放弃南京,各部于今晚交替撤退,保留实力,以图来日反攻。”
与会之人都知道南京守不住,再加上常校长的手令,所以对于撤离南京也没什么意见,只不过却没想到会如此着急,不由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都打着一些小算盘。
这时唐无能就开始安排如何撤离,等两三个小时之后,才安排完毕。
安排完撤离的事情,唐无能便宣布散会,然后率先离开会议室。
这时参谋长周怕死已经准备妥当,看到唐无能出来,就上来汇报:“司令,属下征收了十一师和五十八师留下的船只,现在已经准备妥当,我们可以随时撤离。”
唐无能眉头一皱,然后疑惑的问道:“这两只部队都是领袖的嫡系,你怎么选着征收他们的船只,再说你征收一艘就可以啊。”
周怕死无奈的说道:“司令,在南京城内留下船只的部队,全都是领袖的嫡系人马,所以属下只能选着距离我们近的,之所以征收两艘船,是因为他们的船只没有我们的大,一次只能够运输千人左右,而司令部内的工作人员以及警卫部队,一共有两千多人,属下只能征收两艘船了。”
唐无能一想,司令部的人,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嫡系,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能丢下他们,反正被抢之人都是常校长的嫡系,得罪一个和得罪两个没有什么区别,现在又是保命之时,也顾不上这些,就把心一横,干脆的说道:“不管那么多了,外围阵地全部失守,日本人很快就要围城了,我们现在就撤离。”
如今的情况越来越危急,周怕死也想早一些离开南京,便立刻吩咐司令部内的人员收拾东西撤离,然后跟唐无能先行赶往码头。
由于日军的威胁越来越大,来到码头之后,唐无能马上登船,等司令部的人来了之后,就马上离开南京。
&nbs
第二百二十七章 初见学长
此时的李云生正坐着小火轮在长江之上,不过却停留在了距离南京十几里外的地方,并没有顺着水路一路西行去武汉,而是做着其他打算。
因为枪毙了王大海,所以李云生便给处座发了个电报,虽然自己做到了有理有据,让人抓不到把柄,可这事还是向上面汇报一下才好。
而处座的回电也很简单,只有三个字:“知道了,”然后就在无下文。
看到这三个字,李云生就知道,处座对此事不以为意,应该不会有任何麻烦。
就在此时,电讯人员又收到了一份电报,然后过来向李云生汇报:“科长,武汉的陈司令发来电报,询问我们的具体位置,并让我们立刻回电。”
李云生听完之后,马上开口说道:“立刻给陈司令回电,汇报我们的位置。”
虽然陈修成的电报有些意外,可李云生略一思索,就知道是什么原因,应该是让自己去接应一些人,毕竟自己公然抢走了唐无能的小火轮,这件事瞒不过南京城内高级军官。
而南京城现在危在旦夕,城内的守军都很危险,他们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逃生,而李云生之所以把船停在这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毕竟唐无能下的几个荒唐命令,已经断了南京守军的后路,而敌强我弱的局面根本无法更改,南京城早晚会失守,而李云生留在这里的目的,就是打算在关键之时,接应一些守军和百姓撤退。
李云生之所以会如此做,倒不是有什么其他心思,实在是日军攻下南京之后,所作所为实在是骇人听闻,作为一个有些良知的这个人,无法对这一切熟视无睹。
但是一个小人物,根本无法改变大局,只能留在这里尽最大努力,等南京城失守之时,能多救出来一个是一个吧。
好在因为之前的流言,南京城内的百姓已经离开了很多,这次应该不会跟历史上一样,被屠杀三十万人。
李云生猜的一点也不错,没过一会,电讯人员就拿来一份电报,轻声的说道:“科长,陈司令让我们返回南京,然后赶到金山码头,去接应留在那里的十一师过江,”说完就把电报递了过来。
李云生接过电报之后,随意的看了几眼,就察觉陈修成在电报中的语气不对,有着几分请求的意思,看样子是真的非常着急,于是吩咐电报人员:“立刻给陈司令发电,不用多说,就发两个字,遵命。”
李云生本来就打算接应南京城的守军,陈修成又是自己的后台,自然不会违逆他的意思,另外李云生的教官也在十一师,自己这个做学生的前去接应,也是义不容辞的事。
电讯人员马上去给陈修成发电报,然后两艘小火轮就向南京的金山码头开去。
由于陈修成发来了十一师的联络方式,所以李云生一边往南京赶,一边让人给十一师发电报联络。
王正道和郝晋源收到李云生的电报,不由得轻出了一口气,两个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庆幸之色。
王正道马上吩咐手下跟李云生保持联络,然后便开口说道:“郝参谋长,看来你和陈司令的面子还真大,那小子如此爽快的就回来了。”
郝晋源看了看电报,就感慨的说道:“不只是陈司令和我的面子大,你看看他们的位置,离着南京城并不远,半个多小时就能赶到金山码头,而距离他们离开南京,已经有四五个小时了,所以他们应该是另有目的,这才留了下来。”
王正道点了点头,赞同的说道:“你说的不错,他们留在南京附近,一定是有其他的目的,否则早就一路向西回武汉了,不过他们留下来要做什么呢。”
郝晋源想了想,然后叫不准的说道:“我猜可能是为了接应南京城内的守军,只有这样才说的通,毕竟现在的局势,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而且在上海大战之时,要不是有了云生的提醒,我们也不会提前做准备。”
王正道感慨的说道:“要真的是这样,我对你这个学生,到是刮目相看啊。”
王正道此言也是有感而发,毕竟现在很多高级军官为了保命,已经丢下部队独自逃跑,李云生要真是为了接应守军才留下,当然会让这个正直的军人刮目想看。
郝晋源马上说道:“师座,现在别说这些了,不管他为了什么留下来,都是一件好事,而且船只距离码头不远,我们的时间更加充裕,现在要想一下,如何撤退了。”
王正道也没有犹豫,干脆的改变一些计划,然后就命令师部向金山码头转移。
在转移的过程中,又出了一个意外,有侦查员过来跟王正道汇报:“师座,现在正有一只人马向和我们向同一个方向撤退。”
王正道马上问道:“是哪一只部队,大概有多少人。”
侦查员连忙说道:“应该是七十四军的,由于情况混乱,很多败兵跟他们夹杂在一起,所以弄不清有多少人,但是至少有数千人,而且他们后面还有人马。”
这个情况让王正道有些意外,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个目标
由于时间紧迫,几个人也没有多说,然后开始安排人员登船。
不过让李云生意外的是,在撤离之时,余良祯和王正道都没有率先登船,而是留在原地安稳人心。
李云生见此,到是心生敬意,看来国民政府的高级军官,也不都是无能之辈,至少这几个人就做的不错。
可李云生却没有留下来的必要,再加上他是回来救人的,所以被安排第一批登船,一同登船的还有郝晋源和七十四军的参谋长,他们需要过江主持大局。
这两艘小伙轮虽然不大,但一次也可以乘坐三千余人,长江的江面虽然宽阔,但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度过,于是在半小时之后,李云生等人就到了对岸。
所有人员下船之后,小火轮便再次开动,并时刻来往于长江两岸,用了整整一晚上的时间,这才把绝大部分的人接过来,只剩下千余人马留在对岸,抵挡日本人进攻。
这种情况是避免不了的,毕竟要留下部分人马殿后,才能让大部分的人平安撤离,在场的都是职业军人,自然不会因小失大,余良祯果断下令,放弃对岸的人,又给他们发了一道军令,让他们自行突围或者向日军投降,然后带领大部队撤离。
这时事情已经用不到李云生管了,毕竟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于是便跟郝晋源告辞。
郝晋源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这些特工人员不是野战部队,不归他们管辖,于是两个人简单交流了一番,就让李云生离开。
与郝晋源分开后,李云生也不在做任何停留,直接带人赶往武汉。
用了三天时间,李云生一行人这才回到武汉,不过由于军委会刚刚迁来武汉,大量的军事部门也都在武汉建立临时分部,导致武汉城中的房源紧张。
所以李云生用了很长时间,这才找到特务处的驻地,不过这里的情况到是让人意外,因为驻地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处院落。
跟处座报道之后,李云生被安摆在一处单独的院落,作为情报三科的临时驻地。
这处院落不大,两百多人被安排在这么一点地方,真是难以容身,于是李云生吩咐王民和周家兄弟,让他们带队出去,
,自己寻找地方安身,所花费用科里会报销。
交代完之后,王民三人带着几十人出去了,而张浩见此,就对李云生抱怨道:“科长,处里怎么就给我们分配一个如此小的地方。”
李云生叹气的说道:“武汉城中的地方有限,所以也只能如此了。”
对于分配这么一个小的院落,李云生到是没有意见,毕竟其余的科室也是如此,处座对自己没有一点区别对待。
张浩也只是简单的抱怨几句,然后便开始安排人员,并处理一些琐事。
就在李云生到达武汉的第三天,又出了一件大事,国民政府的最高领袖常凯申校长,竟然险些遭遇到刺杀,好在常校长有几分运气,行凶之人意外被卫兵发下,这才没出什么严重后果。
一国领袖险些遇刺,绝对是一件大事情,武汉的宪兵司令部,立刻派兵封锁全城,几个情报机关也全都动了起来,积极寻找幕后真凶。
特务处还为此召开一次高级会议,并把所有高级军官全都聚集在了一起,研究如何破获此案。
在会议上,处座面沉似水的说道:“在今天上午,中央大礼堂召开了阵亡将士追悼会,本来领袖也打算出席这次追悼会,可在追悼会即将召开之时,警卫在门口发现了两名可疑人物,在抓捕之时,两名可疑人物拉响了身上的炸药,导致很多人死伤,若非领袖临时有事来得晚一些,恐怕……。”
随着处座娓娓道来事情的经过,特务处的人也都面色难看了起来,等到处座说完,毛人风开口说道:“处座,这个案子可不容易破获,毕竟两个人当场死亡,没有留下活口。”
处座冷冷的说道:“领袖已经下了死命令,要在一个月内破获此案,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想尽办法找到幕后凶手。”
处座的话一说完,与会的人纷纷冒出来了冷汗,毕竟常校长下了死命令,要是不能在期限之内破案,不仅处座要倒大霉,特务处的所有人都得不了好,于是纷纷思考对策。
可此案的两名执行人员全部当场身死,又一点线索都没有留下,所以谁都没有想出办法。
看到手下人都没有办法,处座便发了
了火,大声的说道:“难道你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么,我告诉你们,要是不能及时破案,我是得不了好,但是在我倒霉之前,我会先收拾收拾你们。”
处座之所以如此激动,也是真的有很大压力,因为常校长险些遇刺,所以心情恶劣,把宪兵司令以及几个情报部门的军事主官全都叫过去大骂一顿,并且说了狠话,要是不能在期限之内破案,这些人都要丢官去职。
看着处座发火,底下的人就小心了起来,就连一直与处座掰手腕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三个目标
由于时间紧迫,几个人也没有多说,然后开始安排人员登船。
不过让李云生意外的是,在撤离之时,余良祯和王正道都没有率先登船,而是留在原地安稳人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