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1981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步枪
说来也正常,歌星厂是国内少数几个能够造航空发动机的工厂,基本上算是唯二的存在。在保密方面的工作做得扎实,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一行人并不在黔贵省城中多逗留,顺着道路驱车直接进了山里。城区里有几个门面,那是歌星厂的招待所以及三产门市。那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部门,李路直接忽略了,直奔山里的厂机关。
前番江豪过来,去三二五厂是联系为亚洲虎坦克生产履带事宜,而到歌星厂这边则仅仅是为了了解情况。当时江豪也不太清楚为什么李路会给他按照这个差事,现在就都清楚了。
他可以想象,一年前尚且是只有一栋破旧楼房的红星厂,现如今已经壮大成了能够卖下有数十年历史的歌星厂的手握大量资金的巨牛。不相信红星厂实力的人,去一趟红星码头,就会有一个非常具体的观感。
李路此次前来已经很不同了,他甚至不太需要与歌星厂的领导进行谈判,因为上面已经批准了这一项交易。但是最关键的还是歌星厂职工的思想工作。李路已经答应下来,歌星厂的所有设备,全部由部队相关部门挑选留下,其余的他才拉走。
说白了,李路只要人不要设备。
这也是他为什么对招待所啊三产公司啊这些部门全然不顾的原因。
当然,李路也答应了负担歌星厂在册退休职工家属的安排。这是很有力的一个条件,要知道歌星厂的退休职工家属可不少,每年都是一大笔支出。
这些代价,李路是十分愿意付出的,且不说别的,单单是冲着老军工们为国为民做出的贡献,他就认为自己应该尽一份力,在国家经济艰难的此时此刻。
沿着新修的战备公里逶迤向前,逐渐的进入了深山之中。
李路笑道,“你们看,这些战备公路的拐弯都是故意设置的,为了隐蔽,许多三线的工厂的通勤道路都是一律不得取直,从空中俯瞰,很像山中的崎岖小道。看两侧的高大树木,有没有发现有些树木的颜色不太一样?”
三人仔细看出去,却是看出了端倪来,还真的不太一样。
奋斗1981 第412章 山里的工厂
“那是……电线杆?”
江豪看出了什么来,惊讶道。
李路点头,“山里建有备份的火力发电厂,常备供电系统如果被敌人摧毁了,备用电力系统能够维持工厂一定程度的生产。”
他放慢了车速,说道,“战争打的是后勤,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更是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从抗日战争到现在还在断续进行的南疆保卫战,后勤从来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的基础,是完善的工业体系。坦克大炮这些自不必说,枪支弹药这些简单的武器,你如果没有持续的制造能力,打光了怎么办?”
“因此,咱们正在做的这项事业,目的正在于此。”
江豪陷入了沉思,他是有学识的人,眼界非同一般,稍加点拨,他会感悟许多。而张卫伟和万山则不然,他们都是粗人,泥腿子出身,更像是警卫员,不过他们自然是懂得这个浅显的道理的。
张卫伟还好一些,他本就是军工人员,只不过做的是保卫工作。万山则不同,他是大头兵出身,且比李路还要晚些时候离开前线。可以想象过惯了刀尖上社干活的战士,猛然的回来从事这般平淡的工作,心理的落差是很悬殊的。
之前万山就提到过希望留在香港,在那边有机会打地盘,那样的生活才是刺激的。不在乎砍翻多少人也不在乎有没有杀人的机会,要的是那种拼杀的生活。但是李路不同意,而是让向平留了下来。
因为向平更是老持稳重。
正是看出了万山心里的想法,李路才这般安排。他深知万山心里的想法,也很清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受党教育多年,万山是个有信仰的人,要给他最大的支持,就必须要让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对国家和民族是非常的有益处的。
与其说李路这番话是在普及知识,不如说他是借此机会说给万山听。心里要完成转变,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在身边,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来进行感染。
假以时日,以万山的觉悟,他一定会认为现在的这份事业,一点也不比当兵打仗来得轻巧。
“那,就是那。”
江豪指着前面说道。
李路抬眼看过去,但见一处山谷,两侧是一高一矮的山峰,中间的入口越宽三十仗,周遭都是树木植被,绿树葱葱丝毫的没有什么厂大门的样子。但他知道,那里显然就是歌星厂的要害之处的入口了。
“这不就是个山口呢吗?”张卫伟却是看不出来,疑惑道。
“走近了你就知道是个什么乾坤。”万山笑道,指了指前面山谷伸出的一座高峰,“看见那座山没有,那是主车间的所在,整个山体挖空了一半,有铁轨直接进去。”
“铁轨?这里还通火车?”张卫伟很吃惊。
大型工厂通常建有专用的火车站,甚至一些重要的机场港口,都有专用的铁路线路,这些不稀奇。张卫伟感到吃惊的是,这山沟里居然也通了火车。
“是的,有铁路线直接到山里。”江豪回答道,“歌星厂建了一个专用火车站,不过很少使用。”
张卫伟啧啧道,“大工程啊,从省城火车站哪里修一条专用铁路过来。”
他父母就是三线建设的时期从东南沿海迁往内陆的,后来又调到陆港去建设光明厂,他是在陆港长大,倒是不太清楚三线工程的情况。一些三线工厂因为车间库房什么的分得很散,通常使用公路或者铁轨来进行连接。重型机械厂的话,通常就是铁轨。距离动辄十公里,而且又是在山里,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果然,lc80走到山谷入口处了,这才发现一些端倪。那两侧长着绿色藤蔓的树木原是大门的两根柱子,而抬头是没有门梁的,只是使用了一些可以阻碍车辆人员通过的物件格挡住了入口。
车还没停稳,两侧长满绿色植被的山坡里居然钻出人来!
张卫伟仔细一看,哦,原来是涂抹成绿色的碉堡。碉堡!那居然是军事碉堡,能够看得见标准的射击孔和观察孔,差不多有一百八十度的视角。再细看两侧的碉堡,一高一矮,都是混凝土钢筋结构。张卫伟敢百分百肯定,那里一定常备轻重武器以及弹药。从两处碉堡射出的交叉火力势必能够将门前这段三百多米的直道变成修罗地狱。
他是干保卫出身的,这方面的目光毒辣非常。李路取了证件和相关文件去与走出来的几名穿绿色军装的进行接触。张卫伟下车后,却是继续观察这周遭,很快又发现了端倪。
左侧高峰之上,隐隐约约能够看见隐蔽很好的瞭望台,或者说那里就是个能够使用轻重武器的永固式制高点阵地,在右侧相对较矮一些的山头上,却是有朝向里面的制高点阵地。
完全能够看得出来,布设这里防御系统的是个高手,深谙山区的防御作战,尤其考虑到了防空。几乎所有的永固式工事都有自然地形的遮挡,再辅以坚固的混凝土钢筋结构,如果不是别大药量炸弹直接命中,那是不能伤其分毫的。
单单是厂门口这里的防御情况,就让张卫伟暗暗咋舌。老光明厂的顶峰时期,与这根本无法比拟,移交地方之后,那些军事色彩浓厚的防御工事也都逐渐的改做他用了去。
那边,江豪介绍了之后,李路把证件和相关的手续文件递给了值班的保卫干事。保卫干事不敢怠慢,马上通过有线电话与厂机关进行联系,随即驱了一台212吉普车引着李路一行人往里面去。
进了厂区,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里是一座工厂,常人是很难想象这里是一座工厂的。放眼望去皆为险峻山峰树木绿意盎然,又有田园之间阡陌交通一般的弯曲道路。建筑物全都是根据地形而进行布置建造,彼此相距甚远。
瞧那远处有一座被削掉一半的有平直截面的山体,江豪指着那里说,“那里就是厂机关楼。”
张卫伟看过去,倒抽一口凉气,说,“这家伙,直接把楼房建在山里了。”
笑了笑,江豪说,“不,张队长,你看那平直的横截面,那是自然形成的,而且带有一些倾斜的幅度。他们介绍的时候,着重的介绍了厂机关楼具有非常好的防空措施。”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张卫伟感慨着。
转眼间到了厂机关楼前面,居中贴着主山体斜面的是主楼,有五层,几乎就是半掩埋式的,最有一面对外,另一面则是距离山体不足数米。一侧的副楼也是一般模样。
张卫伟就如同第一次到这里来的江豪和万山一样,大开了眼界。
那保卫干事下了车,很客气的引着李路等人到一楼的会客室那里等候,随即快步去向厂长书记报告情况。
不多时,厂长和书记联袂前来,厂长的脸色不太好看,书记是张圆脸,倒是和蔼可亲得很。
“宋书记,林厂长,我是李路。”李路站起来介绍道,“这三位是我们红星厂的管理人员,江豪同志,万山同志以及张卫伟同志。”
“李厂长,你好。”宋书记笑呵呵的抬手相握。
林厂长勉强笑了笑,和李路握手,随即说,“劳烦几位先去休息,我和李厂长说几句话。”
“老林啊,我一会儿过来。”宋书记笑呵呵的时候,随即客气地引着江豪等人出去了。
李路微微笑着,心里有些无可奈何。
奋斗1981 第413章 用项目砸晕
歌星厂早已经接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换言之,红星厂接手歌星厂这件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人员全部去陆港并入红星厂,机械设备什么的留下。
谁人不想离开这山沟沟?
都想。
但是,当大家得知红星厂是私营企业,于是都炸锅了。如果是地方的工厂,早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事情来。部队的工厂的纪律性在这种时候起了关键的重要——组织命令要服从,理解要服从不理解也要服从,一如当年前辈们抛家弃子从沿海平原往内陆山里搬一样。
服从归服从,心里那一关是很难过得去的。
之余林怀志就更加的艰难了。
作为四六零厂的厂长,四十多岁的他是从别的地方调过来的技术型干部,刚刚接下了斯贝发动机的国产化项目,刚刚拉开架势准备大干一场。结果一道命令下来,歌星厂移交给红星厂。
林怀志知道是卖给红星厂,当他得知红星厂是私营企业之后,多次向上级进行申诉,认为这样做会毁了歌星厂,其心剧痛。只是,随即他的申诉一次次被驳回,包括他的老上级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这个工作才能如此顺利的落实下来。
李路仔细了解过林怀志其人,这人在军工科研系统算是很年轻的干部。歌星厂是副师级企业,许多时候开会,地方的领导要过来厂里的。这个人是典型的技术管理人员,技术扎实,管理思路清晰,因此尽管只在歌星厂工作了两年,但却有很高的威望,连宋书记都是有些赶不上的。
要想让歌星厂的职工们踏踏实实的安安心心的去陆港安家,就必须要做通林怀志的思想工作。李路不是不担心歌星厂出现职工辞职这种情况。
抢在林怀志前面,李路说,“林厂长,百闻不如一见,我常常听说你,今天总算是有机会见面了。”
“李厂长,客套话就不必再说了。”林怀志打心里瞧不起李路这样的年轻人,俗话说得好,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他认为李路八成是哪个人家的子弟,靠的其他手段夺得了这歌星厂。
李路也不装模作样了,微微点头,说道,“林厂长,此次过来,是落实我厂与歌星厂的交易。就是开始着手安排人员迁往陆港,另外再看看职工弟兄们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
林怀志冷笑着说,“有什么要求,合同里不是说的一清二楚了吗?既然上级已经答应,我们干部职工没有什么好说的。”
浓浓的一股怨气。
李路说,“合同里面的不在我此行的讨论范围之内,那是已经确定下来的条款。林厂长,我很明白您和大家的心情。我着急过来,也是为了这件事。合同里没有规定不允许大家辞职,我非常担心乎出现辞职的情况。您知道,歌星厂的任何机械设备我都不要,我缺的是技术人员。在我看来,歌星厂的干部职工们是最宝贵的财富,同样包括家属们。”
“话说得是很好听。”林怀志冷哼着说,“李厂长,你可知道什么是航空发动机?造汽车造拖拉机你就是造得再好,你也搞不懂航空发动机。我实话告诉你,眼看着我厂如此遭遇,我非常痛心。我也可以向你表态,上级的指示我会坚决不折不扣的执行,但是我个人的前途,我会自己做主。”
这就是说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之后,他首先会拒绝前往陆港,哪怕为此离开军工系统。对他来说,随时能够申请调到其他单位去。如果其他资深技术人员如此这般,李路就什么都不用指望了。
最重要的就是中层的这一帮子技术人员,而林怀志对他们有着非凡的影响力。林怀志真的铁了心把队伍拉走,李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能留住多少人,全看他的本事。
李路却是不着急,微微笑了笑,说,“林厂长,你先别着急。一些情况,我向您介绍一下。红星厂的确是造拖拉机的,现在一直在造拖拉机,我们的第一款量产汽车也下线了。说起来,怎么也和航发搭不上关系。只是您没有完全了解红星厂的情况。”
林怀志把脑袋别向一边,颇有些不耐烦。
李路不见怪,继续说道,“歌星厂的主管部门为什么愿意把这边的队伍移交给红星厂?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上级领导机关很清楚红星厂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与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有关。相信您对这种能进行复曲面进行高精度加工的机床不会陌生。”
听到这个名字,林怀志微微愣了一下,把眼看向李路。
李路说道,“我国一直想获得这种设备,但是因为禁运,始终不能如愿。我弄了一批,没错,是一批,前不久移交了一半给部队相关部门。因此,上级领导机关才答应把歌星厂的人员队伍给我。”
“你还有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林怀志终究是抵不过技术方面的诱惑的,忍不住问道。
“不仅如此。”李路微微点头,“就在现在,y10飞机项目的大部分技术人员就在红星厂,ws-7项目的总工姚太航教授此时此刻就在红星厂继续做该项目的研发。林厂长,您还怀疑红星厂没有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能力吗?”
林怀志被震惊到了。
如果不是李路神情严肃,而上级的命令上的笔墨未干,他恐怕会认为李路是在痴人说梦。五轴联动数控机床,y10,ws-7,这些名称几乎成了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代名词,更是国内最顶级的研发项目。此时,居然全数被收归了红星厂囊中。
林怀志是知道y10的情况的,研发团队被迫解散,地方政府不支持,令人唏嘘不已。甚至他们厂里也有几个人被抽掉到了y10项目里,更早一些时候,他们已经全部撤回厂里。
没想到,其余人员却是被红星厂给收了去。
然而,李路继续把猛药祭出,不把林怀志打个心服口服是决不罢休的,他说道,“红星厂与西德b公司签署了百座级客机的合作协议,同时,红星厂已经和美国格鲁曼公司达成了建设合资工厂的意向,在陆港生产雄猫战机。嗯,就是美国海军现役的f-14舰载战斗机。”
林怀志像是在听天书一般。
李路盯着林怀志的眼睛,问道,“敢问林厂长,放眼国内,有哪个军工企业手头上的项目比红星厂的多比红星厂的更具意义?”
……
奋斗1981 第414章 红星职工保障制度
“我们还有充足的经费,尤其是外汇,外汇知道吗林厂长,我几乎能够买到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你要什么设备,哪个国家的,什么级别的,我都有办法。我知道你大概是想去其他军工企业工作,但是你想想,哪家军工企业能够提供一年一个亿的研究经费?对不起,我说的是美元。一个亿美元起步,一年!”
李路一口气说完,自顾的端起茶来喝了口润嗓子。
林怀志怔在那里好一阵子没能回过神来,似得了妄症一般。就如同一个人在平地好端端走着,突然的就被托举到万米高空,看到了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辽阔天空以及那广阔大地。
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日子早已经成为常态,为了多争取几万元的经费,通常会在会议上脸红脖子粗地争吵,更多时候受限于生产设备的不足,不但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差距,生产效率更是难以提升。
有时候为了得到一个实验数据,在没有相应实验设备的情况下,则需要用本办法付出数以十倍计的时间和人工才能完成。
林怀志根本没有想过那样一个场景——拥有世界先进水平实验室、先进生产车间、先进相关技术。
他从来没有想过。
而如今,李路给他描绘了那样一个场面,并且很近——区区一千多公里。
不知道过了多久,林怀志的语气变化相当的大,面对李路,他已经没有怨气了。他也不会对李路产生怀疑了,但凡头脑冷静下来,他都能够意识到一个问题——上级主管部门已经批准了把歌星厂的队伍转移到红星厂,那么已经足以说明红星厂的实力。不管是李路还是张路还是别的什么路,关键是红星厂的这个实际情况是非常清楚的。
换言之,事实就是这般清楚。
林怀志唏嘘不已,他道,“李厂长,如果正如你所说的,我个人是不在意体制这个身份了。”
“林厂长,请你放心,别的我不敢保证,但是您一定能够有一个很大的发挥才能的舞台。”李路道。
让林怀志略微缓和了一下,李路说道,“林厂长,我现在比较看重的是职工们的情绪。我这番过来,并不打算办理交割手续,而是先了解一下职工们的需求,我可以提前在陆港那边进行安排。比如家属工作子女入学包括住房医疗保障,等等诸如此类。首先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了后顾之忧,大家伙才能全心全意地工作嘛。”
林怀志有些意外,“哦”了一声,问道,“李厂长,你打算拿出一个什么样的章程来?”
李路道,“红星厂有一套完整的薪资体系,对于新进人员,也有一个很完整的专用方案。歌星厂的干部职工们,应该是有很大一部分能够被认定为引进人才,还会有额外的奖励。”
“嗯,这方面的工作越细越好。”林怀志颇为满意地点头,道,“住房和医疗保障,具体是个什么章程?”
李路调整了一下坐姿,喝口茶,然后点根烟,这才摆出长谈的架势,详细地说来,道,“红星厂的薪资体系是以新光明厂为基础的,嗯,也就是和歌星厂差不多,但是经过了大幅的提高。比如住房保障,单身职工无论工作年限,入职就能住上二十平米的单身宿舍,带独立卫生间的。这是最低的保障,技术级别、行政级别、工作贡献等等,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具体的考量,提高住房保障标准。”
顿了顿,他磕了磕烟灰,看着林怀志微微点头,然后继续说道,“已婚职工,无论级别与工龄,入职就能分得一套八十平的套房,两室两厅带独立卫生间。这个同样是最低的住房保障。根据具体条件往上递增,就拿工人来说,六级钳工的话,一套一百二十平的大套房是不在话下的。”
这年月的企业职工不会想着去买房,唯一的矛盾集中地就是争取分房名额。反正在大家的观念里,房子是肯定会有的,单位会分配,差别就是早晚这个时间问题。
包括林怀志在内,对住房保障这个也没有更长远的目光。从李路的介绍里,他了解到的是红星厂的住房分配囊括了所有的职工,并且标准更高。比如单身职工,在许多工厂里只能住集体宿舍,再好点的也就是个十来平米的单间。红星厂这样的带独立卫生间的二十来平米小套间,那是决然没有的,是没有,而不是级别的问题。
很多工厂的家属大院用的都还是公用厕所,上个厕所都要呼朋唤友。
住房条件比林怀志想象中的要更好,他很满意,很显然,这一点很难打动大多数职工的心,尤其是那些拖家带口的职工。
林怀志问道,“医疗呢?职工医疗保障如何实施?”
李路道,“目前红星厂施行的是囊括了全体职工的免费医疗制度,嗯,全部免费,由疾病引出的所有费用,厂里负担。我们已经有计划,将会在今年动工建设厂医院,力求能够基本满足本厂职工的医疗服务。”
“这很好,这很好。”林怀志说,尽管国企军企现如今实行的也是全免费医疗制度,但是红星厂是私营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非常的不容易,他又问,“退休职工的安排,你是怎样打算的,歌星厂有不少退休职工。”
李路道,“退休干部有国家负责,歌星厂的全部退休职工,红星厂来负责,在原有的保障标准上,增加百分之二十的退休金,全额发放。”
林怀志动容了,不敢置信,“此话当真?”
“是的,我们已经形成决议和正式文件。”李路严肃地说道,“并且会逐步的进行提升,目标是符合红星厂的薪资体系。说句不好听的,林厂长,退休保障制度是做给还在工作岗位上的职工看的,让他们知道老有所依,从而能够放心大胆的踏踏实实的在红星厂里干下去。”
林怀志深深点头,说,“李厂长,你很有魄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