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1981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步枪
“不认识,不知道您在哪个单位工作?”副科长谄媚笑着问。
李路摇了摇头笑道,“光明厂一职工。”
副科长依然笑脸不改,亲自带着他到了小会议室,亲自让人把电报送过来。这个时候李路就知道这个副科长为什么态度好成这个样子了——杰克拍的这封电报也太长得过分了!
从美国拍来的私人电报,一般只有一种解释——在美国有亲戚。而会拍译码过来有一千多字的电报的人,毫无疑问是非常有经济实力的。要知道,这个时候从太平洋彼岸往国内拍一封这么长的电报,那得多少钱!
有亲戚是华侨,也就不难理解这个副科长态度会这么好!
副科长把电文呈上,客客气气的说,“李路同志,有任何需要随时找我。”
出去的时候,他轻轻的带上门,让李路享受了一把领导待遇。
李路赶紧的看电文,的确是很长。
相隔整个太平洋的另一端的一个古老的国度,突然出现一位对自己了如指掌的人,这样的感觉足以击溃杰克的所有心理防线。
李路知道杰克随父母移民到美国后的大致经历,这还不足以让杰克心惊,哪怕李路说出了杰克近几年事业上的一些细节,杰克都能脑洞大开认为李路有什么情报渠道。
但是,知道他在老家基辅的一些细节甚至知道他父母是因为什么事情移民美国又是怎样移民美国的,这些就很难用“有情报渠道”来解释了。那些细节有一些甚至他本人都不太清楚,为此他回到纽约之后根本就无心逗留,直接返回密歇根父母家,就一些细节询问了父母,结果和李路说的完全一致。
杰克感觉他在李路那里就是一个透明人,就好像他成长的这个过程里,李路一直以旁观者的姿态在持续的观察着。
这种结论几乎要让才三十岁的他犯心脏病!
在心惊胆战的情况下,他想起了老合作伙伴张彪说过的一些话,大意是华夏这个古老的帝国有一些非常神秘的法术,能够未卜先知或者看到任何人的过去。
大巫师!
杰克感觉自己要疯了。
有那么一刻,他真的想抛掉亚洲那边的业务彻底不干。他那个所谓的大众贸易公司就是个皮包公司,除了他兄弟俩就没别人,也没有任何实质的资产,做就是倒买倒卖的中介生意,赚取价差。
但是,当他收到三井野原的电报称,总计三十台三菱越野车已经在路上,这个时候,他又动心了,放弃那个东方的庞大市场,绝不是什么明智之举。而且,他和三井野原搭伙干了两三年,好不容易局面打开了,怎么可以便宜三井那小子。
抱着豁出去的心态,杰克也开始动手搜罗李路给的清单上面的东西。全新的车辆是很难搞到手的,他就收盗窃车辆、二手车辆,甚至一些拆车件全部都一股脑儿收过来。
难题在于,李路要他想办法弄到一些精密机床,这可不是他能轻易办到的事情。
在几个工业集中的州转了一圈后,杰克无奈返回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打算利用父母在这边的一些人脉资源再收罗一些福特汽车以及零部件什么的。结果,他无意中打听到一个消息——福特公司有两条准备要淘汰的生产线出售,但是没有卖主,准备寻找回收商。
在电报里,杰克首先解释了精密机床很难弄到手,然后用了很多篇幅来说服李路接受福特公司的两条淘汰下来的生产线,极力的表示,要展开汽车一类的生产,生产线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并且他还告诉李路,经过改造,那两条生产线同样可以生产机构更加简单的拖拉机。
李路自然是喜出望外,手握生产线,那简直不要太好。同时他对杰克言里言外表示出的畏惧感到满意。
不过,他对杰克是否能把生产线弄到手,是表示怀疑的。
只是,杰克在电文里同样给出了他的办法——与有资质的回收商联系,用稍高于废铁的价格接手,运过来之后再进行安装。
这显然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且花费最少。
李路能够感受到杰克是真心替他着想。杰克在电文的最后询问,是否采纳他的方案。
思考片刻,李路全盘同意了杰克的方案,马上去回电报。那位副科长亲自带着李路去拍电报,言里言外的拐弯抹角打听着他华侨亲戚的事情,李路笑呵呵的应付着,拍完电报拍拍屁股走人。
电报辗转了几天到了杰克手里,他重重的松出一口气,马上就开始工作起来。他也想尽快的完成李路交代的事情,然后尽快的前往华夏,当面仔细的问问李路,到底是知道他那么多详细情况的。一天不问清楚,他的心就一天放不下来。
李路正常上下班,每天去一次红星拖拉机厂工地看一看,奋远公司那边的情况越来越好,他倒是极少去。
上半夜班的这天,一大早他就爬起来,径直去找裴磊,结果路上就碰见了裴磊。一身深蓝中山装左胸口袋插着钢笔的裴磊大步走过来。
看见李路,裴磊就扬着手里的电文,道,“小李,我正要去找你呢。”
李路连忙迎上去,“裴工,什么事情?”
“我刚刚收到电文,马金涛快到陆港了,你一会儿到火车站接一下他。”裴磊把电文递给李路。
电报是昨拍的,上面提到的预计到达时间是今天中午十二点左右。李路高兴坏了,笑道,“千呼万唤始出来,马工终于过来了。”
“嗨,他啊,不容易。”裴磊摇头叹息着说,拍了拍李路的肩膀,说,“行了,你先把人接到,回头再详细谈。”
李路突然的想到车皮的事情,便问道,“裴工,有个事情……我一朋友想弄点车皮,不知道以厂里的名义操作合适不合适。”
“运输车皮?”裴磊皱眉,左右看了看,把李路拉到一边去,低声问道,“小李,我可听到不少风言风语,你是不是在外面干倒买倒卖的事情?”
“裴工,没这回事。”李路说,“红星拖拉机厂这个事情你知道,那是市府批准的私营工厂,厂里领导也知道那是我搞的小工厂,这事情你知道的。”
“我没说红星拖拉机厂,我说的是奋远商场。”裴磊低声说道,“这段时间奋远商场可热闹得很,不要电视机票就能买到电视机。市立商店的意见可不小。”
李路顿时笑了,说,“裴工,你就放心吧,奋远商场是奋远公司旗下的商场,奋远公司是港资企业,市府重点关注,和倒买倒卖根本扯不上关系。”
“港资企业?当真?”裴磊半信半疑。
“当然。”李路道,“听说嫂子在市立商店上班,我看不如让嫂子去奋远公司帮忙,那边待遇可不错。”
裴磊摆手摇头,道,“算了吧。车皮的事情,奋远公司既然是市里重点关注的企业,你让他们自己去找铁路局联系,估计问题不大的。行了,我上班去了。”
李路也不多说,在广播播放着的运动员进行曲的歌声下去饭堂吃了早饭,叫上张卫伟开了212吉普先去了市府,找到周秘书说了情况,周秘书给奋远公司开了介绍信,他这才往火车站去。
奋斗1981 第074章 红砖供应商
陆港有两个火车站,分别为陆港南站、陆港北站,两个火车站的走向基本与南城大道平行,当然,此时的南城大道仅是一条土质泥路,两侧都是农田之中点缀着村庄,福叔的砖窑也是在沿线一侧。
经过福叔的砖窑,再看到那一侧一排十几家砖窑,李路又动了心思——搞个砖窑应该来钱挺快。他现在最缺的就是钱,短时间内聚集更多的资本,才能给红星拖拉机厂这个注定好几年无法盈利的吞金兽输血。
“老张,搞个砖窑,你认为怎么样?”李路把目光从道路一侧冒着浓烟的砖窑收回来,挂上了高速挡,问道。
坐在驾驶座的张卫伟犹豫了一下,说,“头儿,这个……你这几天就没听到什么风声?”
“什么风声?”李路皱眉问。
张卫伟担忧的说,“郑东云正在四处搜集你违反规定经商的证据,准备向厂领导反应。头儿,厂里要是知道,你是会被开除的。”
刚刚裴磊才警告过,李路没放在心上。红星拖拉机厂就是他名下的工厂,市府批准了的,而且是市府重点扶持企业。这个事情厂里也是知道的。既然如此,厂里前面没有说什么,现在总不会秋后算账的。
张卫伟几乎等于是李路的机要秘书了,他最清楚情况,他提醒说道,“头儿,市府的态度和厂里的态度没有什么关系,你别忘了,咱们厂现在还是军工厂。地方上的政策影响不到咱们厂。”
顿了顿,张卫伟道,“头儿,一旦郑东云搜集到完整的证据,厂领导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厂里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和地方政府的态度根本是两回事。”
李路陷入了沉思。
因为思维惯性的影响,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他只是职工,而不是在编干部。再加上他心里早就知道待在光明厂的时间不会很长,一些细节上的东西,他没有过多的在意。
现在张卫伟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分析,让他不得不慎重的证实当前的情况。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他不能离开光明厂,至少在数年之内都必须待在光明厂。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光明厂都是他唯一能够依赖的重要资源。
“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李路微微点头沉声说,“不过,计划不能因此受到影响。话说回来,你觉得砖窑这玩意儿,能不能赚到钱?”
“太可以了。”张卫伟不再劝说,他知道既然李路开始重视,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正如解决奋远公司的危机那样,所有人都在想着如果收拾残局,包括余嘉豪,只有李路从来没有放弃,最终迎来了转机,并且巧妙的几乎完美的解决掉大家都认为无法解决的大难题。
张卫伟说,“现在到处都在搞建设,头儿,你看看市区里,哪里都是工地,建筑原料供不应求,肯定很赚钱。”
拍了拍方向盘,李路笑道,“你叔叔在市一建公司工作,你来搭个线?”
“市一建公司?搭什么线?”张卫伟不明白。
李路道,“港南区的海富大酒店项目听说过吗?市一建公司承建的,计划建成高四十三米共十二层的大楼,以及六层高裙楼两座,建筑总面积达到了一万三千平方米。”
张卫伟吓了一跳,道,“头儿,你不会是要拿下海富大酒店的用砖供应吧?”
“为什么不能。”李路笑了笑,说,“行不行总得试一试,这年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摸了摸鼻子,张卫伟苦笑着说,“我找我叔了解一下情况,但不能保证有什么效果,他就是个小处长。”
“哈哈哈,处长可不小了。”
说着话,火车南站到了,那人来人往的站前广场,以及客车上落点那里密密麻麻等着挤上车的人群,还有那车顶堆满了行李冒着黑烟的捷克产客车,挤满了人就哼唧哼唧的开走。不少没有携带行李穿梭在旅客之间的贼眉鼠眼的男子,以及背着旅行袋躲躲闪闪等在出站后推销电子手表、收音机等小物件的商贩,那时刻注意着周遭动静神态特别的明显,少有制服人员出现在视线内,他们都会浑身绷紧随时准备跑……
到站出站列车不时拉响的汽笛之下,站前广场喧闹非常。
北站是货运专用站,有军运用途,客运压力全部集中在南站。而作为周边五百公里内的唯一大型火车站,陆港南站承担着最主要的交通压力。
212吉普车开过来,立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年头,四个轮子绝对是新鲜物件,那军绿的车身颜色,更是特权的展示,尤其是看到车上的是两名穿绿军装的年轻人,民众们的目光就多了一丝畏惧。
入了春的陆港,天气渐热,在那边三五成群敞开着衣裳拎着警棍百无聊赖巡逻的铁路公安警员瞧见这个敞篷212吉普车,都赶紧的把衣服给扣上,严肃起来了姿态。
下了车还没走几步,就有个半大孩子背着硕大的麻布旅行袋缩着脖子过来,裂开嘴冲李路神神秘秘的说,“干部,要收音机吗?电子手表?香港货!”
李路停下脚步,打量了一下子那小孩,瘦弱得很,问,“收音机怎么卖?”
“三十块怎么样?”半大孩子闪着眼睛道,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台递给李路,“干部,你看看,这可是香港货!百货公司卖四十多块呢!”
李路仔细一看,这不是奋远公司的货吗,顿时笑了,道,“小同志,你这个一天能卖多少?”
“你问这个干什么?”半大孩子一把夺回收音机,后退了两步,警惕地盯着李路。
“我就是问问,你别紧张。”李路笑道。
半大孩子打量了李路一下,说,“你要不要吧,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你去百货公司买还得收音机票呢。”
张卫伟挥了挥手,说,“我们不买,小同志,你走吧。”
半大孩子不死心,咬牙说,“二十九块怎么样!”
李路哈哈笑了笑,说,“电子表呢,多少钱,我来一块。”
“嘿嘿,干部,我就知道你是识货的。”半大孩子一下子眉开眼笑,取了一只电子表递过来,道,“我给你说,这个手表你什么都不用管的,上了电池自动走字,随便用个一年半载都没问题的……二十块钱卖你了。”
在李路眼里,这是一个做工粗糙功能单一的电子手表,但是在这个年代的人眼里,这就是高科技最好的体现,逼格完爆传统机械手表。
掏钱付了账,半大孩子心满意足的咧着嘴挥手道别走了。
张卫伟忍不住说,“头儿,这电子手表也是奋远公司出的货,成本不到十块钱……你给那孩子坑了。”
二十块钱可不算便宜了,这会儿许多单位工资也就才二三十块钱,买个手表花掉一个月工资,可不了得。
李路顿时就傻了,什么时候电子手表市场也被奋远公司掌握了?
奋斗1981 第075章 你这个事办不了
“小威之前有提到过,他们也做电子手表批发,量还不少。”
张卫伟跟着李路一边往铁路货运站那边走,一边解释道。
“这事我怎么不知道。”李路问,“他是从哪进的货?”
“不是什么大事,况且听说电子手表更好卖,利润不错,所以小威就没说。好像是从琼海那边进的货。”张卫伟道。
李路微微点头,表示知道了。
货运站柜台里面坐着个中年妇女,烫了卷发,圆圆的镜子放在台面上,手里抓了一把瓜子,一边嗑瓜子一边不时的照镜子,偶尔的小心翼翼的扶了扶打了摩丝的发型,不时的轻轻掸掉的确良西裤上洒落的瓜子皮,眉开眼笑开心得很。
李路和张卫伟今天穿的军装都贴上了红领章,绿色军装衣领处的红领章是身份的象征。平常在厂里,保卫科的人是很少戴红领章,出来办事的话,会挂上。
时髦阿姨瞅见两人走过来,李路满以为她会客气的接待,结果大相径庭——时髦阿姨只是眼角扫了扫他们,就又继续嗑瓜子照镜子。
“同志,我找一下你们负责货运的领导。”李路轻轻敲了敲柜台。
时髦阿姨拿手一指右边,“那边进去,自己找去吧。”
不是看他们是部队干部,这阿姨压根就不会搭理。李路也算是见识了铁路部门的牛气。
寻着了门口,两人举步走进去。
长长的走廊,两侧是门框上方一侧钉着的门牌,有些歪歪斜斜的看样子有了一些年月。两侧墙壁颜色斑驳,有些墙灰脱落露出里面的石砖来。草绿色的门或大开着或半掩着,偶尔有着深色短袖衬衣或者白色短袖衬衣的工作人员脚步匆匆往来。
对走廊里突然出现的俩部队干部,往来的工作人员只是看了眼,却没更多的理会。一些人还以为是军运代表,过来协调军事运输呢。
手里拿着牛皮纸袋迈着从一间没门牌的办公室里出来个中年男子,回头扣上门锁,他小心的整理了一下七三分的刘海,迈着八字步就迎面走过来。
李路看了看他脚下,穿的是一双皮鞋,于是紧走几步,打招呼道,“同志,劳驾。我这里有市府开具的介绍信,想要联系几个省城到咱们陆港的车皮。”
张卫伟从挎包里取出介绍信就递了过去。
那七三分中年男停下脚步,打量了李路一眼,表情不是很耐烦,接过介绍信扫了一眼,还回来说,“你拿着这个过去办吧。”
说着指了指前面进出人比较多的办公室,人就走了。
李路微微愣了愣,和张卫伟走过去,里面办事的人起码有七八名,都是过来联系车皮的。有国营工厂的,商店的,事业单位的,也开始出现了脑子活络个体户,从农户那里收来水果蔬菜什么的,然后联系车皮往省城那边运,赚取可观的价差。
这会儿,两个男子正在吵架。
穿着整齐提着公文包的中年男子是北运菜公司的干部,另外一名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剃着寸头,穿一身脏兮兮的麻布短袖,裤管卷到了膝盖的位置,脚下的解放胶鞋还有干枯的黄泥巴。
“梁广波,你要往省城运腌菜?我提醒你!所有的腌菜都必须由我们北运菜公司统一收购!”那干部指着寸头青年训斥道。
寸头青年梗着脖子说,“凭什么!你们才给一毛五一斤,我自己拉到省城**这多得多!”
民众在觉醒了,李路和张卫伟对视一眼。
“别吵吵别吵吵。”在那登记审核手续的工作人员站起来不耐烦的挥手道,“你你你,你这个个人不能办大宗托运,走吧走吧,别在这捣乱!”
那干部推搡着寸头青年出去,“去去去,回头我再找你们村支书算账!”
叫梁广波寸头青年愤愤的甩开那干部的手,悲愤得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了,狠狠的抹了一把脸,恨恨瞪了所有人一眼,走了。
李路向张卫伟使了个眼色,张卫伟心领神会,扭头就出去了。
那工作人员看见了一身军装的李路,态度有些缓和,问,“同志,你有什么事?”
“哦,我联系几个车皮。”李路说着把介绍信递了过去。
那北运菜公司的干部闻言,不屑的笑了笑,说,“同志,你还联系几个车皮,你知道一个车皮能装多少东西。”
李路笑道,“我大抵是知道的。你哪个北运菜公司的?西河县的吧?”
“你认识我?”那干部笑着微微昂了昂下巴。
北运菜公司的效益好得不得了,在那里工作的都过得滋润得很。以至于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他们的悲惨日子很快就会到来。方才出现在这里办托运的寸头青年仅仅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当人们发现有更多的渠道可以将田地里收获的农作物卖出去更多的钱,会摒弃当前的统一收购方式,继而选择其他渠道。
李路摇了摇头。
那干部道,整理了一下衣领,道,“没错,我是西河县北运菜公司的。”
这会儿,那工作人员放下介绍信,问道,“这位同志,你这个奋远公司是什么公司?”
李路道,“是港资合资企业,市里挂了重点的。这边一个月大概需要五个从省城到陆港的车皮,没问题吧?”
“呵呵,问题大了。”工作人员冷笑着把介绍信塞在李路手里,“现在运力多紧张,你开口就要五个车皮。你这个什么奋远公司,我听都没听说过。对不起,你这个事情办不了。”
李路意外得很,有市府的介绍信的情况下,这点事情都办不成?
那工作人员挥着手叫下一位了,西河县北运菜公司那干部笑呵呵的上去办手续。他们西河县北运菜公司每次出去不是专列就是占据整列的大部分车皮,他也就是例行公事过来办个手续罢了。
李路皱着眉头站在那里思索了一会儿,颇为无奈的举步离开了。
他算是明白为什么余嘉豪根本就没考虑铁路运输了,这些人连市府的面子都不给。
外面,张卫伟和那位叫梁广波的寸头青年在门口附近抽烟,张卫伟连忙问,“头儿,办好了?”
李路叹了口气,说,“脸难看事儿难办,看样子要请市府的人出面了。”
梁广波呸了一口道,“政府的人怕是也不行,他们铁路的牛气得很,谁都不给面子。我上次运气好,偷偷挂了北运菜公司的名义发了一批货。他-妈-滴没想到今天让那狗脸给发现了。”
李路打量着梁广波,问,“小兄弟,听你这么说,你的生意做得很大。”
梁广波感到怪异得很,这人看着比自己还年轻,居然叫自己小伙子,也太能装了,看在张卫伟的烟的份上,他说,“也没多大,走家串户收万把斤,刨去了运费,其实也赚不了多少钱,比种田要好多就是了。”
有头脑并且敢勇敢踏出这一步的人都不简单,在很多人的思想里,做这样的事情是要被打击的,尤其在许多政策都还没明朗的1981年。值得欣慰的是,陆港地区有一届开明的紧跟改革开放步伐的领导班子。
李路笑道,“小兄弟,我请你下馆子。”
说着往212吉普那边去了。
张卫伟拍了拍发愣中的梁广波,道,“同志,别愣着了,走吧,有你好处。”
开212吉普车的干部。
梁广波连忙扔了烟头跟着跑过去。
奋斗1981 第076章 北运菜
车皮的事情还没联系好,李路却是对青年农民梁广波产生了兴趣,这让张卫伟很是不解。
站前广场那里陆续有不少个体户饭馆,那招牌都是遮遮掩掩的不太敢光明正大,但东南西北的旅客是很多。够便宜,且不用介绍信,吃个加了猪肉的汤粉五角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