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熙檬父
在周厉王和荣夷公想来,既然人们都不能打猎捕鱼了,那么应该就能乖乖的回归井田,这样井田制就能够再度恢复正常,国家的税收也就可以重回正轨了。
但周厉王和荣夷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大家就是因为种田活不下去了、会饿死人了,所以没办法才去打猎捕鱼的,现在你不给我们打猎捕鱼反而让我们回去种田,这和让我们去死有什么区别?
于是周朝国民对此怨声载道,不少有见识的大臣也纷纷表示不满。
但周厉王不但对此置若罔闻,反而建立了一个叫“卫巫”的秘密机构去监视人们,只要谁对周厉王的专利政策有怨言的,不管是大臣还是平民都直接抓起来杀掉。
这种暴力恐怖政策让周人一个个都噤若寒蝉,甚至到了走在路上都不敢相互说话,只能用目光相互示意的地步。
但是这种政策显然是不可能长久的维持下去的,过了几年之后,忍无可忍的周朝人终于发动了起义推翻了周厉王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国人暴动”了。
繆贤之所以用国人暴动这件事情来劝说赵丹,意思就是想说周厉王当年就是因为建立秘密组织去监视人们的行动和言论,所以才导致民怨沸腾达到了顶峰,最终周厉王也因此而被推翻。
大王(赵丹)你现在想要建立这个监察卫去监视人们,这不是走了周厉王的老路吗?如此一来的话你的统治恐怕也难保啊。
赵丹在搞清楚繆贤的意思之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单从繆贤刚刚的这一番话就能够看得出来,这位老臣是真心在为赵丹和赵国着想,甚至不惜冒着触怒赵丹的风险,直言反对赵丹的决定。
只不过嘛···
赵丹伸出了手,拍了一下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肩膀。
“繆卿多虑也。”
赵丹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喉咙,正色朝着繆贤说道:“昔召公曾谏于周厉王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不听,所以有国人暴动也。既有厉王之教训在前,寡人又岂能重蹈其覆辙焉?此监察卫者,非卫巫等监谤者也,乃是为寡人监督百官,体察民情之用也。至于刑罚诸事,自有司寇所属负责,监察卫并不参与其中。”
“监督百官,体察民情?”繆贤细细的品味着这两句话,原本紧锁的眉头微微有舒展开来的趋势。
如果监察卫负责的是这些事务的话,似乎也并不算过分。
而且赵丹也说了,像决定刑罚这种事情,仍然是由赵国原本的法律系统司寇一系来决定,那么这监察卫确实就和周厉王那个一言不合就抓人砍头的“卫巫”组织完全不同了。
但想了一想,繆贤又有些疑惑:“大王,臣尚有事不明。若论监督百官,亦有中尉虞信为之,又何须置此监察卫?”
作为赵国重臣之一,虞信所出任的中尉这个官职属于“选练使贤,任官使能。”相当于后世的吏部尚书,本身就具有根据百官的表现而升职或者免职的权限,也就是监督权。
因此繆贤的意思是既然都有中尉了,那大王你还弄一个监察卫出来,好像有点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啊。
赵丹微微一笑,道:“繆卿此言谬矣。中尉者,官也。官官相护,乃世之常态也。虞卿为中尉,吾自信之。若他日奸臣窃此中尉之位,欺上瞒下,则赵国危矣!监察卫者,便是寡人为解此危局而立也。日后中尉可为寡人明察,监察卫可为寡人暗访,如此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寡人便无忧矣!”
赵丹的这番话,说的就是他设立监察卫的初衷。
和这个监察卫类似的机构,华夏各朝代有着太多太多了。比如说秦朝的尉缭,汉朝的绣衣使者,唐朝的丽竞门,宋朝的皇城司,明朝的锦衣卫、东厂,清朝的粘杆处(血滴子),等等等等。
为什么如此多的朝代,都不约而同的设立了这么一个名称不同,但性质基本相同的、直属于皇帝的秘密对内特务机构呢,难道是皇帝们都吃饱了没事干?
根本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防止“官官相护”。
要知道负责监察官员的吏部本身也是官员阶层的一员,让吏部去监察官员,实际上就等于是官员阶层自己监督自己,这可能不黑幕吗?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这可能不吹黑哨吗?
这就是所谓的官官相护了。
官官相护的出现,通常必定伴随着大规模的腐败,而大规模的腐败又必定导致民不聊生,然后皇帝们就会面临统治危机了,这国家就有被农民起义搞到灭亡的危险了。
所以皇帝们的手里必须有一支力量来制衡和威慑官员阶层,来清除官员阶层之中的腐败者,来避免官员们肆无忌惮沆瀣一气的欺上瞒下,来让皇帝有一个能够直接体察民情的渠道。
缺少了监察卫这种机构的下场是什么呢?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官员士大夫阶层的忽悠下杀了魏忠贤,废除了锦衣卫和东厂。然后明朝的士大夫官员们失去了威慑,开始肆无忌惮的当起国家的蛀虫,仅仅用了十几年就把偌大一个明朝玩崩了。
崇祯杀魏忠贤本身并没有问题,换一个自己的亲信上位就是了,可废除东厂和锦衣卫,绝对是崇祯干的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既然有了这么多朝代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赵丹来说监察卫的设立就是势在必行。
再加上这种机构本身也是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不是赵丹一张嘴然后监察卫们就可以五湖四海无所不在的,因此监察卫这个机构当然是越早设立越好。
繆贤在听完了赵丹的解释,终于完全明白了过来,心悦诚服的点头称赞道:“大王果然高见,臣不如也。请大王放心,臣必竭尽所能,为大王建此监察卫、胡衣卫!”
繆贤纠结的其实就是这个对内的监察卫,至于对外的胡衣卫,繆贤是能够理解的。毕竟这年头哪个国家没几个间谍?胡衣卫只不过是把赵国对外的间谍们正式的搞一个机构整合起来罢了,这其实也是应该的事情。
前面也说了,繆贤本人是忠于赵丹这个国君的,一开始的反对也是因为觉得这对赵丹的统治不利。但此刻在听到赵丹解释之后,繆贤发现监察卫的设立不但无害而且有利,那么繆贤对于做这件事情自然就是全力支持了。
于是缪贤再无异议,很快告退离去了。
看着缪贤远去的身影,赵丹心中也是比较高兴的。之所以赵丹要这么大费唇舌的说服繆贤,其实是因为缪贤是赵丹心中负责筹建这两个组织的最好人选。有了繆贤的全力配合,监察卫和胡衣卫应该可以很快走上正轨了。
为什么说繆贤是最好的人选呢?首先繆贤的能力足够,威望足够,然后他手下也有足够的人手(门客)来做这些事情。
当然了,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繆贤的职位——宦者令(大内总管)。
能当上大内总管的人,当然就只有一种人——太监。
像这种直属于皇帝的强力情报机构,当然只有让没有传宗接代能力的太监来作为首领,才是最让人放心的。
战国赵为王 第三十四章 信陵君
魏国都城,大梁。
这是一座极为年轻的都城,自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起,至今不过刚刚过去了一百年。
大梁这个城市名字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但是如果说到这座城市后来改过的诸多名字,比如说“陈留”“汴京”或者“开封”的时候,想必很多人就会非常熟悉了。
如果你在大梁城之中找一个魏国老贵族,让他描述一番魏国当年的牛逼光景,那么这个魏国老贵族绝对能够和你说个三天三夜不带停的。
作为战国年代的第一个霸主之国,当年的魏国那是灰常牛皮哄哄的存在,可以说是拳打关中小秦国,脚踢东方大齐国,南拒江淮楚蛮子,北吞中山诸狄戎,站在中原一跺脚:“不服的站出来!”几十上百个诸侯国,没有一个敢说话的。
那时候的魏国,绝对是战国诸雄之中一等一的扛把子,大哥大。甚至连周朝的所谓天子都要在魏王的光辉下瑟瑟发抖,祈求魏国大王的庇护。
但那都已经是过去了。
等到这位老贵族给你缅怀完这段光辉的历史之后,你就可以告诉他,现在你魏国只不过是一个在秦国兵锋面前瑟瑟发抖的国家,全盛时期的国土到如今已经缩水了一半往上,就连曾经的都城安邑都落到了秦国人的手里,你还跟我在这里吹什么牛皮,装什么大气呢?
如果你真的这么说了,恭喜你,请做好被这位盛怒之下的老贵族以及附近路过的魏国人暴打一顿的准备吧。
闲话少叙,却说魏国虽然此刻已经不复之前天下无敌手的那般盛景,但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加上魏国地处中原要津,用张仪的话说就是“地四平,诸侯四通辐凑,无名山大川之限。”大梁城周围水网密布航运发达,无论前往任何一个国家都极为方便,所以这座四通八达的城市,如今仍然是极为繁华的。
正是八月初的正午,夏天的烈日高悬在天空正中央,火辣辣的阳光从万里无云的晴空之中洒落下来,将路上的行人晒得个个都是浑身冒汗。
在大梁的北门,上千名魏国仪仗兵精神抖擞一字排开,数十位魏国官员身着正装位列道路两旁,看上去似乎在等候着些什么。
而在这些仪仗的最前方是一辆华贵之极的马车,马车之上坐着一名年过而立的男子,只见这名男子宽袍大袖,风度翩翩,剑眉星目,头戴冠冕,长得十分英俊潇洒,一看上去就是那种标准的战国时代中年成功人士——而且还特么是颜值特高的那种。
这位贵族男子,便是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君子”之中最帅气、最出色、最贤明同时也是最年轻的那一位——三十六岁的信陵君魏无忌。
俗话说得好,不怕别人比你牛,就怕别人既比你牛,还比你帅。这位信陵君魏无忌,就属于那种智商站在巅峰,颜值也站在巅峰的天选之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信陵君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死忠脑/残粉,这个粉丝叫做刘邦,就是那个消灭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的汉高祖刘邦。
作为魏国前任国君魏昭王之子,现任国君魏王圉(读鱼)的亲弟弟,信陵君魏无忌是当之无愧的魏国重臣,在魏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自己的姐夫平原君赵胜在赵国的地位,都属于那种举足轻重、能够轻而易举的影响到自家国君的大人物。
司马迁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之中曾经这么描写信陵君的作用:“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因为各国国君忌惮魏无忌,觉得这个人太厉害,所以包括秦国在内的战国诸雄十几年都没有发兵攻打魏国。
以一人之威名,在战国这种每年一小仗,三五年一大仗的乱世之中能保魏国十余年之安宁,魏无忌之才能可见一斑。
虽然说魏无忌并不是魏国的相邦,但是他说出来的话,很多时候比相邦的话还要更加的管用。
这样一个跺跺脚魏国都要抖三抖的大人物,当然不会吃饱了没事干大热天中午的摆着仪仗跑来城门这里晒太阳。
魏无忌今天之所以出现在这里,乃是为了迎接一个既是魏无忌的姐夫,又是赵国的使者,还和魏无忌一样同样属于“战国四君子”一员的平原君赵胜。
炎炎夏日,空气之中到处是逼人的热浪,马车上的魏无忌坐了一会之后脸颊上也冒出了颗颗汗珠,转头看了一眼身后早已经是浑身大汗的那些魏国官员,魏无忌唤来了身边的侍从:“且去取解暑汤来,分于诸官共饮。”
解暑汤很快被取来,魏国的官员们在喝完了这一碗汤之后,体内的暑气顿时散去不少,看向魏无忌的目光之中都充满了感激,心中均想:“信陵君,不愧贤君之名!”
又过了一会,北门之外的道路上尘烟突起,一支数百人的车队从北边的大路上缓缓南来,赵国的使者车队到了。
信陵君咳嗽一声,微微挺直了身躯,吩咐道:“诸位,且随吾一同迎接平原君,莫失了礼数!”
又过了一会,赵国使者的车队到了,平原君赵胜也出现在了魏无忌的视线之中。
“信陵君!”赵胜爽朗的笑声几乎是同一时间传进了魏无忌的耳中:“多年不见,信陵君却是风采如昔,胜不如也!”
魏无忌微微一笑,朝着赵胜拱手回礼:“平原君今身为赵国相邦,掌国之权柄,乃国之重臣,无忌不如平原君矣!”
两人相视而笑,一番繁琐而又必要的外交礼节结束之后,小舅子魏无忌带着自己的姐夫赵胜,两人在诸多两国官员和侍卫的簇拥下携手进城。
在赵胜之前早有赵国的官员来打过前站定好章程,明日魏国将会召开一次大朝议,这次大朝议方才是赵胜正式觐见魏王圉之时。所以两人同车而行,并没有前往王宫,而是来到了大梁城中魏无忌的府邸。
在魏无忌的府邸之中,早已经准备好了丰盛无比的宴席,魏无忌便在这里为自己的姐夫接风洗尘。
由于两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所以这一顿酒吃的并不像那些外交宴席那般拘谨而客套,而是颇为随意且尽兴。
酒过三巡,赵胜的脸庞之上也开始出现了明显的红晕,眼睛之中也开始有了几分迷离,说话的时候更带着几分酒气,只见他朝着上首的信陵君笑道:“无忌,吾之来意,想必你已知之。今赵国危急,还望无忌与魏国助赵国一臂之力,共御秦军于上党之外啊!”
在赵胜看来,自己的老婆可是魏无忌唯一同母的亲姐姐,赵国和魏国还是同气连枝的盟友,所以自己的这一趟出使,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然而赵胜没有想到的是,魏无忌在听到赵胜这番话之后不但没有立刻答应下来,反而脸上还露出了一丝苦笑之意。
“平原君,此事···怕是颇有难度啊。”
战国赵为王 第三十五章 魏无忌的苦衷
赵胜一听魏无忌这话,心中就是一沉,忙问道:“无忌何出此言!”
赵胜可是知道这位自己的小舅子魏无忌是魏国政坛之中十分坚定的亲赵派,向来是力主连赵抗秦的,如果连魏无忌都说这事情有些麻烦,那么这件事情就真的是非常的麻烦了。
魏无忌沉默不语,直到赵胜连番追问之后,魏无忌才挥退了左右,长叹一声:“平原君居赵国相位,位高权重,却是不知无忌之难处也!”
这位赫赫有名的信陵君魏无忌到底有何难处,以至于他在面对自家姐夫的时候都显得如此为难呢?
这件事情,还得从魏无忌的老爹,上一代魏国国君魏昭王的继承人选择说起。
魏昭王有很多儿子,但最终被魏昭王列入继承人名单的只有两个人,大儿子公子圉比较稳重,而小儿子公子无忌则更加的聪明。
在一番纠结之后,当时就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魏昭王觉得魏无忌毕竟还是年幼,所以最终立大儿子公子圉为太子。在魏昭王死后公子圉继位,这就是如今的魏国国君魏王圉。
在魏王圉初继位的时候,魏国的相邦是“战国四君子”之中资历和年纪都是最老的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田文这个人,虽然说在后世极为有名,甚至应该属于战国四君子之中在后世最为有名的一个。但是以后世的爱国主义精神来看他的话,应该可以给他一个“齐国汪精卫”的称号。
田文是齐威王之孙,齐国王族,曾经贵为齐国相邦。后因和时任齐国国君齐湣王田地不合,田文辞去齐国相位出走魏国。
由此田文对自己的堂哥齐湣王怀恨在心,在齐国灭宋引发众怒之后,时任魏国相邦的田文积极的联络了其他四国,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五国伐齐”。
五国伐齐,军事上以燕国名将乐毅为首,而之所以五国联盟能够成立,田文在外交上也是居功至伟。
五国伐齐导致了齐国最后一次霸权的衰落,甚至齐国也差点因此而被燕国灭亡,靠着不世奇才安平君田单才复国成功。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田文本人对自家堂哥齐湣王田地的仇恨罢了。
仅凭一己之仇恨,不顾自己齐国王族的身份,不惜让自己的祖国齐国陷入四面楚歌的灭亡绝境,孟尝君田文这个“齐国汪精卫”的称号,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猜忌心很重的魏国新任国君魏王圉显然是非常不放心的。
你田文发起疯来连自己的堂哥都要杀,自己的祖国都要灭,那哪天我魏王圉让你不高兴了,你田文是不是也要这么弄我魏国一次?
于是为了限制当时还是魏国相邦的田文,魏王圉左思右想,决定把自己的弟弟魏无忌扶持起来。
于是魏王圉便把魏无忌封为信陵君,同时对魏无忌大加重用,让魏无忌去和田文争权。
当时不过刚刚成年的魏无忌没有辜负自己哥哥的期望,他凭借着自己的出色才能短短几年就成功的在魏国政坛站稳了脚跟,发展了一大批大臣作为自己的势力,最终成功的扳倒了田文,迫使田文交出了魏国相印,回到了封地。
回到封地之后的田文不久郁郁死去,在田文死后,齐魏两国立刻联手出兵夷平了田文的封地,将田文的家人满门抄斩,这位齐国汪精卫也算是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照理说事情发展到这里,大魔头孟尝君也被扳倒了,那么接下来应该就是兄友弟恭,魏国君臣上下励精图治,让魏国再度崛起的美好结局了吧?
然而并没有。
在田文还把持着魏国大权的时候,由于有着共同的敌人,魏王圉对魏无忌是非常信任的,可等到田文死后,魏王圉的疑心病就又犯了。
如果魏王圉足够信任自己的这个弟弟,那么魏王圉和魏无忌之间很可能就像赵惠文王和平原君赵胜这对兄弟一样,君臣相知相信成为一段佳话,只可惜魏王圉并没有。
由于田文被扳倒,那些原本依附于田文的家伙纷纷改头换面投奔了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无论是声望还是权力瞬间就上了一个大台阶,虽然并没有被封为相邦,但实际上的权力比起相邦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在魏王圉的心中,自己的这个弟弟魏无忌就变成了第二个田文,变成了又一个需要被打压的对象。
接下来的这些年里,魏无忌的日子就过得非常的不痛快了。国君的不信任让这位信陵君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原本属于他的许多权力(比如说兵权)也被收回,整个魏国政坛之中魏无忌一派的大臣也不断被清除,如今至少有一半的魏国大臣是魏无忌的政敌。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魏无忌再如何想要连赵抗秦,但是由于有着魏王的猜忌和诸政敌的反对,这件事情其实都是非常难办的。
其实在长平之战开始的时候,事情还没有这么糟糕。魏无忌凭借着自己的影响力和魏赵两国之间的盟约,一度说动了魏王圉,让魏王圉打算派出大将军晋鄙率军援赵。
但魏无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晋鄙准备发兵的时候秦国方面传来了消息,赵国国君赵王丹派郑朱为议和使者,已经抵达了咸阳!
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魏国君臣上下瞬间感觉自己被摆了一道。
你赵国特么的都要和秦国议和了,你还来找我魏国搬救兵?当我魏国人是傻x是不是,当我魏国人好耍是不是?
于是愤怒的魏国君臣立刻形成了决议,救赵?我魏国出一个兵救你赵国都算我输!
魏无忌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挺无语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猪队友吧。
这就是为何后来赵丹派人来借粮的时候,魏国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的缘故了。
总之在这样一连串的事情发生之后,魏国君臣上下对于救赵国这件事情已经是非常抵触的了。
如果不是魏无忌的死命进谏,可能魏王圉此刻已经撕破和赵国之间的盟约,甚至都要准备趁火打劫进军赵国了。
魏无忌说到这里,有些无奈的摊开了双手,对着赵胜道:“平原君,以你之见,此局该当何解?”
这句话问出来,赵胜也被问住了。
赵胜也算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一个人,知道自己论才能是比不上魏无忌的。
所以这一次来魏国赵胜心中的主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紧紧的抱住自家小舅子信陵君魏无忌的这个大腿,让小舅子去冲锋陷阵,自己在后面摇旗呐喊就是了。
毕竟赵胜的正妻可是魏无忌一母所生的亲姐姐,姐弟之间的感情非常的好,赵胜相信魏无忌这个小舅子在这种关键时刻是不会掉链子更不会坑自己的。
可现在魏无忌都直说这事难办了,那还能怎么办?
赵胜呆了半晌,最后只能发出一声无奈的苦笑。
“既如此,且待吾明日面见魏王,再与他好生分说一番吧。”
战国赵为王 第三十六章 平原君说魏王(1)
翌日清晨,载着平原君的马车在魏国士兵的护卫下,缓缓的驶入了大梁宫城。
作为三家分晋时最强大的诸侯,魏国向来以晋国继承者自居。而晋国乃是姬姓周朝公族,以火德立国崇尚红色,因此魏国自然也尚红,在魏国宫城之中处处可见红砖红瓦,红殿红墙,堪称红色的世界。
但这所谓的晋国继承人其实是非常扯淡的说法,毕竟在整个天下其他诸侯国看来,这晋国根本就是被你韩赵魏三家篡夺的,你魏国有什么资格号称晋国继承人?
魏国的这种行为就和当年欧洲日耳曼诸蛮子入侵西罗马帝国,把西罗马帝国灭掉后自己成立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神圣罗马帝国”,然后自号罗马继承人一样扯淡。
当然了,这个世界毕竟谁拳头强谁是老大,鉴于战国初期魏国在李悝变法之后成为战国第一扛把子的事实,诸侯国们虽然看不惯魏国的行径,但这种看不惯也就仅限于看不惯而已了,魏国的红色也就一直至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