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战国赵为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熙檬父
在上计结果公布的当天,赵丹还公布了另外一件事情。
“北方经略使李牧、中央军北军中郎将剧辛公忠体国,为寡人和赵国立下大功,升李牧为北方七郡大都督,升剧辛为中央军副将,二人即日起可入龙台议事。”
这个消息一公布出来,立刻就震动了来参加今年最后一次大朝议的赵国文武百官。
李牧的入选可以说一点都不让人意外,但意外的是赵丹这一次竟然增加了两个名额,而且第二个名额给的不是原先认为能够和李牧一争高下的乐乘,而是被大家觉得已经毫无希望的剧辛!
李牧倒是还好,剧辛简直就有种天下掉馅饼的感觉,在向赵丹大礼参拜致谢之时甚至激动得话都有些说不出来了。
在一番温言抚慰之后,两位新任重臣坐到了专属于他们的新位置之上。
赵丹看着鸦雀无声的龙台正殿,目光从每一位臣子的脸上扫过,犹如刀锋一般锐利,让许多人有种喘不过气来的压力。
“如今天下未定,但却总有某些人喜欢在背后争权夺利,罔顾国家大局,寡人对此很不喜欢。寡人希望从今以后,诸位卿家能够团结一致,为了赵国的霸业而继续奋斗,不要局限在国内,更不要只知道拉帮结派,党同伐异!”
赵丹的这番话一说出来,几名赵国重臣有的脸色煞白,有些阴晴不定,也有的喜笑颜开。
让所有人都感到心安的是,赵丹看上去似乎并没有要继续追究的意思,否则的话,第二甚至第三个赵豹可能就会出现了。
没有任何人愿意成为下一个赵豹,所以这对于所有人来说似乎都是一件好消息。
这件事情给了很多人一个教训,赵国的大臣们在自家大王的逼迫下,终于不得不暂时的将注意力从国内争权夺利之中移开,再一次的投向了国外。





战国赵为王 第七百九十八章 西进祁连山
又是一年冬天过去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万里无云的大草原天空上传来了一声嘹亮的雄鹰啼声,吓得地上的几只野羊仓皇逃窜。
就在这几支野羊身后的数里之外,一支长长的骑兵大军正在不停的沿着广阔的大草原朝着西北的方向前进着,溅起滚滚烟尘。
这支骑兵大军的中军之中,义渠国的现任国君义渠胜以及赵国北方大都督里面策马在众多护卫的簇拥下并肩而行。
这一次他们率领的是是整整三万名来自赵国和义渠国的骑兵联军。
一声嘹亮的鹰啼响起,随后黑鹰从天而降,落在了义渠胜的伸出来的手臂上。
义渠胜哈哈大笑,亲昵的摸了摸黑鹰的脑袋,状极亲昵。
李牧有些好奇的看着这一幕,对着义渠胜说道:“汝是什么时候有这种养鹰的习惯了?”
义渠城闻言哈哈一笑,不无得意的对着李牧说道:“你难道不觉得养鹰是一件很拉风的行为?作为一个国王,我的梦想就是像这只老鹰一样,纵横于九天之上!”
李牧点了点头,然后对着义渠胜说道“这番话汝是从哪一本书上看到的?”
义渠城哈哈一笑,完全没有任何脸红的对着李牧说道:“这是我上一次去邯郸的时候,你家大王赠送给我的那一堆书里面看到的,至于哪一本,忘了。”
李牧神色古怪的看了义渠胜一眼,然后说道:“汝竟然还认得赵国文字?”
义渠胜耸了耸肩膀,对着李牧说道:“你难道不知道吗?其实秦国文字和赵国文字之间的差别并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大。”
李牧突然觉得,自己面前的这个义渠胜可能是一个假义渠胜。
义渠胜嘿嘿一笑,自顾自的逗弄起了黑鹰,状极得意。
李牧默默的移开了目光,决定不让义渠胜在自己面前装逼的意图得逞。
义渠胜眼珠一转,没话找话的对着李牧说道:“说实话,我其实不是很明白你的想法,既然我们都已经知道乌孙部刚刚回到了胭脂山之下,那为什么我们不率领一支精锐的骑兵对他们发动突袭,而是要如此大张旗鼓的取进攻焉支山呢?”
李牧看了义渠胜一眼,过了片刻之后才说道:“汝应该知道,匈奴人最近刚刚西进。和乌孙人汇合在一起。”
义渠胜点了点头。
李牧又继续说道:“汝想必也知道,吾等建立的那一座新城在过去的两年里,可是遭到了匈奴和乌孙人的多次袭扰。”
义渠城再一次的点了点头,道:“你准备报复他们?”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李牧和义渠胜建立的这座新城一直都是乌孙人和匈奴人的心腹大患。
因为这两个部族都非常的清楚,这座建立在黄河西岸的城市将是未来赵国向西挺进的跳板,因此只要可能的话,就必须得趁着它没有完全成型之前将这跳板给彻底的拔除掉。
但在两年的血战过后,无论是乌孙人也好匈奴人也罢,都没有完成这个目标。
究其原因,当然是因为李牧在这里驻扎了一支足够精锐的三千人部队,而这支部队在过去的两年里一直寸步不离的守护着新城,即便是在赵国战事最紧急的时刻李牧也从来没有抽调过这支部队南下参战。
义渠胜曾经问过李牧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为何如此强悍,李牧是这样回答的:“吾和他们说了,只要能够在此坚守五年,那么五年之后不但匈奴人和乌孙人会远遁千里,而且他们家中的每一口人都会获得一百亩地。”
义渠胜当时非常纳闷:“几百亩地就能够让一个士兵如此卖命?”
李牧是这么回答的:“在草原上,几十只牛羊也足够一位牧民卖命了。”
正是因为这座新城的存在,所以现在的义渠胜和李牧才有了一座足够深入草原的后勤基地,能够支撑他们这样率领着三万骑兵部队缓缓的一路大张旗鼓的西进,直指祁连山北侧的焉支山。
李牧笑了一笑,对着面前的义渠胜说道:“如果吾没有猜错的话,此时此刻乌孙王应该已经开始向匈奴单于进行求援了,汝觉得匈奴单于会增援他吗?”
义渠胜想了想,有些不太确定的说道:“在过去的几年里,匈奴人已经在你们赵国的铁蹄之下吃了好几次败仗了。如果他们不傻的话,应该不会轻易的再度前来了吧。”
李牧神秘一笑,道:“不,匈奴人一定会出手的。”
“匈奴人为什么会来?”义渠胜看上去显然有些不太相信:“就算乌孙王和匈奴单于是一母所生,单于也未必会支援他,更何况乌孙王和单于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
李牧笑了一笑,说道:“因为根据吾的情报,有四到五万匈奴骑兵已经在三天之前抵达焉支山,和乌孙王会合了。”
“什么?”义渠胜心中一惊:“三天前我们才刚刚从新城出发,难道那时候他们就知道我们的动向了?”
“不。”李牧摇了摇头,道:“汝说反了,是吾先知道了他们的对象,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出兵的。”
义渠胜瞪大了眼睛,良久之后才道:“匈奴人想要干什么,进攻你们赵国?”
李牧道:“他们想要去西域。”
游牧民族的一大特点就是,除了牲畜之外他们没有任何的生产资料或者工具,尤其是必备的铁具和铜具。
这就注定了一点,就是只要他们还想要为自己争取一些更好的生活的话,那么劫掠其他国家就是必须的。
由于在南边的赵国吃过好几次大败仗,所以匈奴人并没有将劫掠的目光放在南边。
至于东边的东胡此刻也正是强大的时候,虽然说匈奴曾经几次打败了东胡,但是东胡眼下仍旧有着不小的势力,更重要的是东胡也和匈奴一样是一个无法生产任何工具的游牧民族。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去漠北的匈奴人和乌孙人联合起来准备西进,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义渠胜这才明白了过来,说道:“所以你就是想要趁着他们汇合在一起的时候,想要把他们一网打尽?”
李牧十分严肃的点了点头,说道:“一点都没有错。现在的匈奴人和乌孙人已经汇集在焉支山之下,加起来应该有六到七万的骑兵。吾这一次的目标就是将这汇集在焉支山下的数万骑兵联军给彻底的击败,只要这一战能够获胜的话,那么从此之后祁连山就会完全纳入赵国的版图之中,通向西域的道路就再也没有任何阻碍了。”
义渠胜倒吸了一口凉气,用不敢置信的目光看着李牧,说道:“这样的情报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牧眨了眨眼睛,对着义渠胜说道:“汝不要忘了,在吾治下的北方七郡之中,最不缺少的就是能够混入草原之中的骑士了。”
李牧的这番话一点错都没有,毕竟他的手下可是有一大堆林胡人、楼烦人、义渠人甚至是匈奴人。
义渠胜沉默了半晌,随后说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一次其实我们可能会输?”
“不可能。”李牧十分肯定的否定了义渠胜的看法,然后说道:“老规矩,这一次的分成依旧是七三开。”
义渠胜点了点头,对于李牧这样的分配并没有任何意见。
因为义渠也非常清楚,现在的这支联军之中,李牧所率领的两万赵国骑兵才是真正的战斗力,自己所率领的这一万义渠国骑兵只不过是前来打酱油的部队罢了。
两人似乎一下子没有了说话的心思,开始沉默了下来。
过了一会,李牧突然开口说道:“吾上一次跟汝说过的事情,汝考虑的如何了?”
义渠胜楞了一下,然后对着李牧说道:“我想了一下,觉得恐怕不行。”
李牧眉毛一样,道:“为何不行?”
义渠胜正色对着李牧说道:“我现在可是义渠国的大王,但要是投降了你们赵国的话,我充其量也就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封君。到时候你们的大王想要我死就死,想要我活就得活。当年的秦国人就是这么对待我们义渠王族的,我可不想再过那样的日子了。”
李牧十分认真的摇了摇头,对这义渠胜说道:“汝难道没有发现吗?吾王和秦王是不一样的。他能够连魏王这种死敌的子嗣都能放过,汝率领义渠国前来归附乃是有功之臣,他又怎么会对汝有任何的意见呢?别忘了,吾现在也是能在龙台议事的重臣了,只要汝愿意归附赵国,那么吾可以保证到时候汝一定会成为吾的副将,随吾一同征战四方。”
李牧用十分热切的眼神看着义渠胜,说道:“到时候,吾等二人可以一同越过祁连山,去更加广阔的地方征服一切吾等能够见到的国家和土地,这难道不比汝天天在王宫之中醉生梦死要更强吗?”
义渠胜哈哈一笑,并没有接过李牧的话茬,而是十分专心的逗弄起了停留在自己肩膀上的鹰。
李牧看着义渠胜的这般模样,心中忍不住暗暗的叹息了一声,知道自己的劝说失败了。
说实话,对于义渠胜这个家伙,李牧也是把他当成了朋友的,所以才不遗余力的招揽义渠胜。
毕竟义渠胜的武艺李牧也是亲眼见识过的,无论是箭术还是马上的攻击手段,义渠胜都要强过李牧一个档次,属于不可多得的猛将,如果有了这样一员将军在关键时刻作为尖刀插入敌军的话,绝对是任何一支敌人的梦魇。
只可惜义渠胜现在看上去显然对于义渠国君这个身份相当的满意,并没有任何要归附赵国的企图。
“罢了罢了,且等到日后再行劝说吧。”李牧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抬头朝着天边看去。
在那里,一座高大巍峨看上去似乎无穷无尽的巨型山脉,从西向东横亘在天边,正是著名的祁连山。
看着这座大名鼎鼎的山脉,李牧握着马缰的拳头渐渐的紧了起来。
作为赵国重臣,李牧心中非常的清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赵国的核心战略都会是在一统其余五国之上,作为赵国的一份子,李牧和边骑军团也要为这个大的战略进行服务。
所以这一次的西进,恐怕是五到十年内李牧唯一的一次西进机会了。
这一次,一定要彻底的消灭匈奴和乌孙主力,打通河西走廊!




战国赵为王 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首领
别看是三万大军,但是对于辽阔无比的草原来说,这三万大军也只不过就宛如浩瀚的大海之中的一群比较显眼一些的鱼儿罢了。
等扎营下来之后,义渠胜就立刻派出了大量的游骑,朝着西方搜索前进。
对于一直以来自诩是一个草原通的义渠胜来说,这一次他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所引以为傲对草原的理解在李牧和赵国的情报渠道面前根本就是一个笑话,这让他顿时就有了一种想要迫切证明自己的冲动。
事实上义渠胜的心中还有另外一种担忧,那就是如今的赵国人既然可以渗透入匈奴人和乌孙人之中,那么自然也就可以渗透到义渠国之中。
如果说从匈奴乌孙所在的茫茫大草原传递消息还有些难度的话,那么从义渠向近在咫尺的赵国西北数郡传递什么消息那简直就再简单也不过了,谁让义渠和赵国这么近呢。
一旦自己的义渠国被赵国给完全渗透了的话,赵国将来想要吞并义渠国那简直就是再容易不过的一件事情了。
有鉴于此,义渠胜一回到自己的大帐之中,就立刻找来了自己的一名比较精明能干的死忠心腹,要求他立刻去建立起一个类似于监察卫的情报组织,专门负责监视和找到那些义渠国内可能勾结秦国、赵国或者是其他敌人的叛徒。
义渠胜语重心长的叮嘱道:“一定要好好的做好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关系到了本王和义渠国的生死存亡,明白了吗?”
在听完了义渠胜的话之后,心腹有些面露难色。
义渠胜眼睛一瞪,对着心腹喝道:“怎么,有问题?”
心腹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大王,我并不是在质疑你的决定,我只是觉得对于我们草原人来说,根本就没有必要用到中原国家的那一套。”
义渠胜哼了一声,道:“这是什么意思?”
心腹说道:“大王,我们义渠人一直以来都是追逐水草而居住的,除了义渠城之外,国内基本上就没有几座城市。就算我真的如大王所愿在各个部落之中埋下了密探,密探相互之间的联络和情报传递也是非常不方便的。毕竟一个人独自离开部落实在是太容易被别人察觉了。”
义渠胜不满的说道:“中原人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为什么我们做不到?”
心腹继续耐心的解释道:“在中原都是一座座城市,即便有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这座城市,也不会太引起别人的注意。”
义渠胜沉默良久,随后说道:“所以依照你的意思来看,这个密探的情报组织是建立不起来的了?”
心腹本想说不,但是看着义渠胜眼中一闪而逝的凶光,只感觉脖颈住似乎有一阵凉风吹过,忙道:“大王,建立自然是可以建立起来的,只不过想要让达到大王的要求,恐怕还要好几年的时间。”
义渠胜重重地哼了一声,说道:“本王可不管需要多久的时间,只要能够建立起来,让整个义渠国都在本王耳目的监视之下,让那些该死的叛徒不会对其他的国家进行通风报信就足够了,明白了吗?”
就在被刺激到的义渠胜心中发狠对着心腹咆哮的时候,李牧则在操心着另外一件事情。
此刻的李牧坐在帅帐之中,一手摆在桌案的地图上,另外一手则拿着一本薄薄的纸质书籍,目光不停的在两者之间游移着,似乎在参考对照着什么,还时不时在地图上做下一两个记号。
李牧手中的这本纸质书看上去非常的薄,但无论是对于李牧还是对于赵国来说,这本书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这可是大量的胡衣卫探子以及通报者们在这几年以来用许许多多的生命和血汗,在草原之上千辛万苦才得到的情报。
正是因为这些情报,所以李牧才能够做到对于匈奴人和乌孙人的动向了如指掌,也正是因为这些情报,所以李牧的心中也非常的自信,这一次自己一定能够获得这场胜利。
一阵脚步声缓慢接近,片刻之后,两个人被带进了大帐之中。
“贤掸见过大都督。”
“屠斜见过大都督。”
李牧抬起了头,对着面前的两名有些惶恐的匈奴男子笑道:“都坐吧。”
两名来客有些惶恐的坐了下来。
李牧饶有兴致的打量着面前的这两人,从情报来看,这个贤掸便是之前匈奴白羊王的长子,后来在定西城一战之中作为内应配合赵国军队,里应外合的击败了匈奴都隆奇单于所率领的大军。
在这一战之后,贤掸回归了朔方郡之中的定居点,和自己的妻儿一起耕种农田放养牲畜为生。
而屠斜则是当年贤掸父亲白羊王的亲信,在那场大战之后如愿加入了赵国军中成为了边骑军团的一员,凭借着自身的勇猛屡立战功,如今已经是赵军边骑军团的一名二五百主了。
李牧将目光放在了贤掸身上,笑着对贤掸说道:“汝的征集令是吾亲自签发的,这一次命汝随军,其实是有一件事情要让汝去做。”
贤掸闻言就是一愣,心中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
由于赵国北方七郡的特殊性,因此在这里实行的诸多制度都和赵国中原地区不同,征兵也是如此。
根据规定,在赵国北方七郡之中的任何一户人一旦接到征召令的话,每一户人家都至少要派出一口人作为骑兵随军出征。
贤掸已经有好几次没有被征集到了,本以为这一次被征集入伍也算正常,但却没想到征集自己的竟然是这位如今有赵国北方王之称的李牧大将军。
一想到这里,贤掸就忍不住说道:“贤掸只不过是一介平民,无论才能和武艺都不足以汝大都督之眼,不知道大都督有何事吩咐?”
言外之意就是,我,贤掸,辣鸡一个,有事别找我。
李牧笑了一笑,对着贤掸说道:“听说汝白羊部落的王族都属于挛鞮氏,对吧?”
贤掸点头道:“回都督,正是如此。”
李牧笑了一笑,说道:“如果现在的匈奴单于突然死亡的话,任何一名挛鞮氏的男性族人都是有可能成为新单于的,对吧?”
贤掸思索片刻,然后开口说道:“大都督的话的确没错。但是通常来说,匈奴的下一任单于必定是一位非常强大的人,至于到底是不是挛鞮氏,这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李牧笑道:“恰恰相反,血脉这种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吾查过和匈奴有关的所有资料,发现所有有史可考的匈奴单于全部都是出自于挛鞮氏的。”
贤掸沉默了。
一旁的屠斜听得云里雾里的,忍不住开口说道:“还请大都督直言,召唤吾等究竟所为何事?”
李牧笑了一笑,对着面前的贤掸说道:“事情是这样的。很快本都督就会在焉支山下和匈奴以及乌孙人展开一场大战,等到获胜之后,吾会将所有的匈奴人都放归草原之中,同时让一个匈奴的新首领来统率他们。贤掸,汝就是这个新首领的人选。”
“什么?”贤掸在听到了这番话之后十分明显的吃了一惊,忍不住下意识的就想要推辞:“大都督此言差矣,挛鞮氏的族人没有一万也有数千,大都督何必选择贤掸?如今的贤掸只不过仅仅想要当一个普通的赵国民众罢了。”
李牧摇了摇头,对着贤掸说道:“不错,挛鞮氏族人的确众多,但是汝贤掸乃是白羊王之子,论起身份地位和血脉来说在匈奴之中是极为高贵的,所以汝是最好的选择。”
贤掸依旧推辞不受。
李牧正色道:“贤掸,吾希望汝好好想想,这可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别的不说,就算是为了汝的儿子以及汝刚刚出生的女儿,汝也应该好好的努力一番。汝是希望汝的家人们成为风风光光的贵族,还是希望他们一辈子就这么籍籍无名的当一名赵国的普通人呢?”
“只要汝能够为我们赵国办成这件事情,将将漠南纳入吾国的疆域之中,那么吾可以代表大王向汝保证,汝至少会获得一个封君之位。有了这个封君之位,汝的家族就会成为赵国有数的大家族,汝的子女和家人们也都会成为这整个天下的人上人!”
李牧极具诱惑力的话语在大帐之中回荡着,让贤掸的脸色无比的纠结。
诚然贤掸的确是不希望搞事情,的确是想要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但是贤掸的心中也很清楚,李牧说的确实是实话,这确实是一个能够让贤掸自己和后代们走上飞黄腾达之路的超级捷径。
一旁的屠斜见状也立刻劝道:“贤掸,你忘了吗?小的时候我们曾经一同对着天上的雄鹰立下志向,将来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成为出人头地的大人物!现在这个机会就摆在你的面前,你可一定不能够错过啊!”
听了屠斜的话之后,贤掸的脸色微微变幻了一番,最终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苦笑一声,道:“既然如此,那么就请以后还请将军多多照拂了。”
很显然,贤掸最终还是答应了这件事情。
李牧见贤掸答应了这件事情之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说道:“这件事情无论是对汝还是对吾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大家将来合作的时间还长着呢。”
贤掸十分恭敬的说道:“请大都督和大王放心,以后不会再有什么匈奴人,而只有草原之上的赵国人。对了大都督,我在匈奴部落之中还是有一些熟人的,不如让我写几封信给他们,或许能够劝说其中的一些人归降。”
李牧摇了摇头,否定了贤掸的要求:“这就不必了,你们两个回去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就随吾出发吧。”
“出发?”两人闻言同时一愣。
李牧笑了一笑,神秘的说道:“只要这件事情顺利的话,那么不但不需要劝降,而且很快汝贤掸就会有用第一批属于汝自己的部众了。”
1...277278279280281...3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