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熙檬父
不得不说,李牧的运气的确很好。
六天之后,李牧终于如愿和义渠胜所率领的联军主力会合,而第七天的时候,八万匈奴和乌孙的联军骑兵就已经气势汹汹的追了上来。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李牧的心中就不再慌张了,提前一天扎下大营的他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加固了自己的大营,摆出了一副死守到底的态度。
对此义渠胜显得十分的不解:“我们正面冲锋是可以打赢他们的,为什么要白白的耗在这里?”
李牧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匈奴人已经没有粮食了,而我们的手中却有几十上百万的牲畜作为军粮。既然如此,那么吾就没有必要白白消耗吾麾下将士们的性命。”
义渠胜表示抗议:“那么多牲畜,草根本就不够吃!”
李牧无视了义渠胜的抗议:“那就让它们饿死好了,死掉的牲畜正好当做军粮。对了,我记得好像还有不少的匈奴老人吧?你去排查一下,只要超过四十五岁的,统统都放回去给匈奴人!还有,那个大阏氏的老父亲也一起放回去,我们一定要让所有的匈奴人都知道,大阏氏和单于的儿子们,还有匈奴人的老婆孩子们统统都落到了我们的手里!”
在义渠胜愤然而去之后,李牧又找来了贤掸:“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贤掸揉了揉太阳穴,说道:“还算顺利,大部分的匈奴老贵族都愿意和我们合作,会劝说他们那些拥有兵权的儿子们在将来的大决战之中暗中倒向我们这一边。”
李牧嗤笑一声,道:“你和我应该都知道,这样的保证其实屁用不顶。”
“没错。”贤掸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但是只要我们一天没有战败,那么他们就必须要顾虑到这一点。士兵虽然是草原上最强大的力量,但是一个部族是不可能只有士兵的,失去了老人、妇女和儿童的部族除了消亡之外别无他路。”
“很好。”李牧点了点头,道:“既然大部分人都愿意合作了,那么你的匈奴单于继位仪式应该也可以举行了吧?”
贤掸沉默了一会,随后道:“当然可以。”
于是在第二天,一场盛大的匈奴单于登位仪式就在赵国的大营之中举行了。
人牲、祭祀、巫祝,所有的一切都严格的按照匈奴单于的礼节进行着,当全副武装的贤掸带着一千名赵国的具装甲骑兵绕着举行仪式的广场一周之后,那些原本还带着几分怒火和不屑的匈奴贵族们的眼中就开始出现了畏惧的神情。
对于匈奴人来说,具装甲骑兵实在是一种噩梦般的回忆,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这种兵种的出现是因为匈奴人得罪了上天,所以上天通过降罪来惩罚匈奴人。
不过这一次的登位仪式,还是有一点还是和其他所有的匈奴单于不同的。
在其他的单于登位的时候,通常所有的匈奴部族族长都会向单于下跪,以示对于单于地位的尊敬。
而这一次,单于自己也下跪了。
在接受了诸多被俘的匈奴贵族们的朝贺之后,年轻的贤掸单于跪在了赵国北方大都督李牧的面前,用五体投地的姿势表示了对赵国的忠心和臣服。
而李牧也当众宣读了来自邯郸城中赵丹的旨意,贤掸单于被封为赵国安平君,负责为赵国管理整个漠南之中包括匈奴、东胡、月氏等诸多胡人部族。
如果从地图上这么一看的话,会发现贤掸这个安平君所管理的区域其实是非常非常辽阔的,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个匈奴大帝国的核心区域。
好在无论是贤掸自己还是李牧、甚至是那些被赵军拿着刀剑架在脖子上来到现在观礼并且向贤掸跪拜的匈奴人都没有当一回事。
所有人都知道,只有拳头最大的人才能够成为草原的主人。
但无论如何,曾经的草原之上只有都隆奇单于最强的时代终于过去了。
匈奴双单于并立的事实让所有的匈奴贵族们都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草原狼群之中已经出现了两位狼王,所以恶狼们又多了一个可以效忠的对象。
也就是在典礼结束的当天,李牧将所有的匈奴老贵族们统统都释放了,让他们回到了匈奴人的大营之中。
都隆奇单于对于李牧的这该死的离间计显然感到无比的愤怒,这从他第二天就亲自率军前来攻击赵军大营便能够看得出来。
不过这一次李牧可是携带着足够多的军备物资,匈奴人甚至都还没有冲到赵军的阵前,就已经被李牧所带来的强弓劲弩给教育了一番,丢下了几百具尸体之后不得不选择撤退。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匈奴大军不但面临着粮食短缺的窘境,更要面临着一家妻小们都在赵国人手中的沉重心理压力,同时匈奴之中的诸多贵族们也因为新单于的出现而开始显得有些摇摆不定,甚至有些人已经悄悄的派人前来和李牧接触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都隆奇单于做了一个十分果断的决定,将被发现的五名和赵国人暗中接触的族长给直接抓起来杀了。
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恰恰相反的是,从那以后,从匈奴大营悄悄来到赵国大营之中的信使更加的多了。
而在这其中,贤掸的才能也被完全发挥了出来,这位新任的单于虽然被所有人认为只是赵国的傀儡,但是他却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办法成功的说服了诸多匈奴贵族们,得到了大约三分之一匈奴贵族们的暗中支持。
终于在半个月之后的一天,李牧点齐了兵马,出营和早就盼望决战已久的都隆奇单于展开了一番大决战。
在这场大决战之中,李牧先是利用具装甲骑兵展开了冲阵,随后一部分早就已经联络好的匈奴贵族临阵倒戈站在了赵军这一边,乌孙人见势不妙率先撤出了战场,匈奴主力由此大败亏输,最终都隆奇单于率领着不到两万人的残兵败将逃离了战场,赵军获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在这场胜利之后,李牧继续率领着麾下的大军朝着焉支山的方向行进,自知不敌的乌孙人继续向西撤退回了自己原先的老巢之中,将焉支山拱手相让,并且遣使送来大批礼物,向李牧和赵国求和。
于是李牧又在焉支山下建立了一座新城,名为——山丹城,并且派三千君卒在此镇守。
经此一战之后,整个河西走廊的东半部分,从焉支山到贺兰山之间的广大地域尽数纳入了赵国的版图之中。
贤掸单于在赵国俘获的匈奴俘虏之中挑选了两万人以及五万妇孺组成了一个全新的王庭部落,并且将自己的王庭设在了赵国五原郡北方大约五百里的地方,将此地命名为——安平城。
有了李牧的震慑和贤掸的配合,整个草原上大大小小的匈奴部落纷纷向赵国臣服,约定每年都会向赵国送上贡品,整个漠南由此同样尽数纳入了赵国的版图之中。
赵丹在听到了这件事情之后心中大喜过望,对李牧又进行了一番重重的嘉奖。
虽然赵丹的心里也很清楚,这些草原上被征服的地盘之中赵国的统治其实一点都不稳定,如果赵国一旦失败甚至还有可能会遭受反叛的危险。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只要赵国不失败的话,赵国北方的边境就再也没有那种像之前的匈奴、乌孙这般能够袭扰边境的大敌了。
也就是说,那支横扫了整个华夏北方大草原、拥有着无数赫赫威名的赵国边骑军团,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南下中原,参与到赵国的一统大业之中了!
战国赵为王 第八百零三章 下一个目标
在得到了李牧的回报之后,赵丹足足开心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
但人生这件事情总是由无数的烦恼所组成的,解决了一个之后又会再出现另外一个烦恼,所以当赵丹将北方游牧民族为患这个烦恼暂时给抛开之后,就要面对另外一个烦恼了。
好在这对于赵丹来说,其实应该算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这个烦恼就是:魏国已经完蛋了,那么下一个动手的应该是哪一个国家呢?
什么,你说刚刚才和诸国签订了和约?
和约这种东西,本来就是需要武力来作为保证的,现在其他五国加起来都不够一个赵国打的,那么赵国怎么可能需要去遵守什么狗屁和约?
可以这么说,越是到了战国后期,霸主国的势力越是强大,那么和约这种东西就越发的和废纸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点从魏楚齐秦四大霸主国的历史上就能够看得出来。
刚刚灭掉了魏国的赵国臣子们胃口很大,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割几个城这种“小打小闹”了,一个个都被灭魏国之战所获得的收益给刺激得眼眶发红,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整个天下其他所有的国家统统都给灭了。
必须要打灭国之战!这是所有赵国上下的共识。
但是要先灭谁呢?
赵国的重臣们、包括整个军方以及两个参谋部在内,为了这件事情发生了几乎可以说是赵丹见过的最激烈的一番争吵。
赵胜十分不耐烦的用手指将面前的桌子敲得砰砰响,直截了当的说道:“如今秦国失去了西河郡和上郡,又在睢阳城之战中损失了大量主力,大将王龁王陵受此牵连被免官追责,正是最适合攻伐秦国人的时候!只要能够拿下关中,那么便可一鼓作气再破巴蜀,如此西北之地尽在吾国之手,天下无忧矣!”
赵胜当了二十年的赵国相邦,在这二十年里的绝大部分时间之中,这位平原君所思考的问题一直就是如何将秦国这个该死的霸主给拉下马来。
现在他终于做到了这一点,于是为了不让秦国继续得到翻身的机会,赵胜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继续要把秦国给按死才是最妥当的选择。
对于这一点,赵胜的老对头廉颇大将军显然并不赞同:“平原君,汝也不想想,若是大军开拔前往关中灭秦的话,那么中原邯郸方向必定是兵力空虚,到时候若是齐、燕、楚、韩等国来攻,又该如何是好?况且汝还想要打进蜀中,从蜀中回师邯郸的话至少也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里汝如何保证邯郸一定不出任何变故?”
“以吾看来,还是应当进攻齐国方是正道!首先齐王建和后胜这一对君臣极为无能,齐国之中早就有多人对此感到不满,而且如今齐国兵力薄弱,只需要给吾十万兵马,必定能够一举灭齐!”
和赵胜类似,廉颇对于齐国显然也是有着某种执念在里面的。不过赵胜那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阴影,而廉颇这边则在心理上占据着优势。
很有意思的是,或许是因为赵丹上一次的强力弹压,又或许是因为这件事情的确是一件非常值得去讨论的事情,其他的公族或者布衣派大臣们也并没有就单纯的站在自己的大哥背后摇旗呐喊,反而一个个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虞信当仁不让的说道:“大王,以臣之见,应当先灭楚国!这几年来楚军连续失败,又在睢阳城之战中将仅剩的精锐损失殆尽,我军只需要渡过淮水南下攻克寿春,便可轻而易举的将楚国分为两半,随后各个击破!楚国一旦灭亡,那么其余四国各处天南地北,就算再如何想要连横,也不可能造成任何威胁了。”
赵丹听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些头疼了,这才三个人开口就已经是三种选择了,这怎么搞嘛。
但是让赵丹头疼的还在后面呢,因为郑朱这个时候也开口了:“大王,臣以为韩国如今位处中原腹地,既能够联通秦楚,又可以虎视上党,实在是心头大患,必须要先将其灭掉才是啊。韩国一灭,则三晋再度一统,秦楚直接的联系也被切断,如此,则大王征伐其他国家亦是易如反掌矣!”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因为刚刚进入龙台议事的剧辛竟然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大王,老臣以为,先灭燕国才是上策!燕国在过去的战争之中多次出兵自侧翼攻击我北方诸郡,实在是可忍孰不可忍!只要能够灭掉燕国,那么整个华夏北部尽为大王所有,大王届时便可全力南下征服南方诸国,如此方是正道啊!”
于是赵丹的脑袋就更痛了。
截止目前为止,所有的国家都进入了这些赵国大臣们的视野之中,而且一个两个说起来都是有模有样有理有据的。
问题在于赵丹也很清楚自家赵国的能力,要知道进攻和防守毕竟不是一回事,如果想要一次性灭掉其他五国,除非赵丹的手中能够有一支百万精锐之师才行,所以一个一个的灭国才是真正实际的方法,谁也不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不是?
结果这下好了,这群家伙现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你争我吵的闹成一团,让赵丹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一直以来的话,如果说是两派僵持,那么赵丹这时候自然是能够出来一锤定音的,毕竟在两派僵持的情况下赵丹无论偏向哪一边都会自动成为多数派,在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下赵丹的命令才能够被坚决的贯彻。
可是现在好了,两派象征变成了五派乱战,赵丹无论站在哪一边都不会是大多数,反而还会遭到其他四派的联合反对。
其实还有第六派,就是李牧这个草原派。不过李牧也是个精明的家伙,一战直接把草原拿下了,也让赵丹少了一个难题和选择。
到了后来,赵丹也是被这些大臣们给吵得心烦了,干脆大手一挥,道:“汝等自管自己吵去,什么时候拿出了一个确定的主意再来上报寡人,寡人直接批准就是了!”
赵丹喜滋滋的当起了甩手掌柜,将这件事情抛给其他人伤神去了。
对于赵丹的这种行为,就连王宫之中的王后韩婉都知道了,忍不住在某次见面的时候委婉的劝谏了赵丹一番。
赵丹哈哈大笑,对着王后说道:“王后有所不知啊,这些个臣子们是在给寡人上眼药呢!”
“上眼药?”王后显然有些惊讶,但马上就明白了过来:“难道说是因为前阵子的那件事情?”
“当然是因为前阵子的那件事情。”赵丹点了点头,哼了一声道:“这些家伙们啊,觉得寡人在这件事情上冒犯了他们,但是呢又不敢和寡人公然叫板,所以就搞出了这么一个幺蛾子,想要隐晦的警告寡人一番。”
韩婉沉默了一会,但还是劝谏道:“大王,臣妾觉得上一次的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那么就不要理会了,龙台重臣都是大王的肱骨之臣,若非实在犯有大错,小童觉得还是不应当轻易去职治罪才是啊。”
赵丹点了点头,笑道:“王后不必担心,就让他们慢慢吵去吧。寡人其实一点都不着急,魏国那边现在都还没有足够的官吏,草原那边也要派去许多的人手,寡人已经要求华夏学宫那边招收更多的记名弟子了,但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反正其他的几个国家都给寡人打残了,至少两三年内是蹦跶不起来的,寡人可不急,一点都不急啊!”
但赵丹不急,却偏偏有其他人比赵丹还急。
也正是这其他人的急躁,给了赵丹一个开战的绝佳借口,也为赵丹提供了一个接下来的开战目标。
战国赵为王 第八百零四章 乐间的计划
燕国蓟都。
自从武阳城被割让给赵国之后,蓟都之中的气氛似乎就沉闷了不少。
随着下都武阳被割让之后,燕国就失去了所有北易水以南的土地。
虽然从地图上来看,燕国失去的只不过是十分之一左右的国土,似乎完全无伤大雅。
但问题在于燕国这一次失去的可都是精华啊。
燕国的人口密集区域,主要是集中在了武阳和蓟都这两座都城之间,而武阳由于更南边一些,所以人口更多,也更加的富庶。
如今燕国失去了境内最大的城市武阳,导致的后果是整个燕国的人口直接减少了差不多五分之一左右,这对于原本人口就不多的燕国来说,绝对是一次伤筋动骨的打击。
“但是这还不是结束,太后。”乐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满脸都是凝重的神情,对着面前的燕太后说道:“自从魏国灭亡之后,赵王的野心已经是昭然若揭了。他不再满足于称霸这件事情,他所想要做的乃是消灭包括燕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将所有的华夏土地都纳入赵国的治下!”
年轻的燕太后显然被乐间的这番话给说得吃了一惊:“昌国君此言,是不是有些过于夸张了?”
说实话,虽然一直以来这位燕太后都支持乐间和自己娘家赵国作对,但是女人毕竟心中多少还是对于自己的娘家存有幻想的,更何况赵丹作为如今燕太后的娘家之主,可是一手主导了燕太后以及小燕王的得势,也让燕太后有些难以相信赵国真的会存在什么灭掉燕国的想法。
乐间将燕太后的表情清清楚楚的看在了眼里,当即摇了摇头,说道:“太后,如今可不是对赵国心存幻想的时候啊。自从平王东迁以来,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和覆灭便已经成为了常态,周武王当年分封千国,如今不过仅存其六。若是太后还犹豫不决的话,那么燕国覆灭之日便可期矣!”
“什么?”燕太后被乐间描述的这番话有些吓到了:“燕国真的会灭亡?”
乐间斩钉截铁的说道:“若是太后对此不管不顾的话,那么燕国必定会灭亡,而且灭亡的时间绝对不会太晚到来!”
这个答案让燕太后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苍白了起来,足足过了片刻之后,燕太后才缓缓说道:“昌国君,若是老妇向赵国称臣的话,那么能否阻止赵国对燕国的吞并?”
乐间嘿了一声,道:“太后难道忘了,这一次六国齐聚邯郸,不就是为了朝见赵王么?但即便如此,魏国说灭也就灭了,难道王后也希望吾王今后像魏增那样,成为赵国的燕君不成?”
燕太后沉默了。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燕太后才缓缓开口说道:“既然昌国君这么说了,那么想必应该是有办法解决此事的吧?”
乐间十分肯定的说道:“不错,臣自然是有办法的。但是臣的这个办法必须要得到太后的首肯,否则的话是无法成行的。”
燕太后点了点头,说道:“也好,既然如此,那么老妇就将此事授权与汝,汝大可以派出使者联络其他国家,然后……”
乐间打断了燕太后的话:“太后误会了,臣的办法并不是联络其他国家。”
“啊?”燕太后显然有些惊讶。
不联络其他国家的话,难道乐间想要凭借着燕国的一己之力和赵国对抗?
即便是燕太后再如何的不懂军事,她也知道这样做的下场绝对是死路一条。
乐间正色道:“太后,以臣之见,如今的赵国之所以如此的兴盛,完全便是因为赵王英明神武治国有方。”
燕太后点了点头,对于乐间的这个看法表示了赞同。
她的心中甚至还有着那么几分骄傲之意,毕竟这位睥睨天下的赵王,可是她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啊!
然而乐间接下来的话语,全完全出乎了燕太后的意料之外。
“所以臣觉得,只要能够派遣一名刺客去刺杀赵王,一旦得手的话赵国就会立刻陷入混乱之中。到时候太后再联合其他诸国一同攻击赵国,便可以完全扳回不利的形势,不但能够将武阳城给收回,甚至有望夺得更多的赵国土地!”
燕太后这一下是真的被乐间的主意给惊住了,她无比诧异的看着乐间,足足过了好一会才道:“昌国君……汝疯了吗?汝可知道刺杀他国国君是什么样的行为?”
自春秋战国已降,虽然说各国之间争斗不休,甚至许多国家还形成了一种死敌一般的存在,但是这种派出刺客去刺杀他国国君的事情,还真是很少很少发生。
首先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诸侯身边的保护都十分的严密,外国人想要得手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其次则是诸侯们对于采用这种手段也有一定的忌惮,毕竟你派人刺杀我的话我肯定也会派人刺杀你,这么来来去去的话日子还怎么过?
谁也不愿意天天生活在被人刺杀的阴影之中,所以还是大家高高兴兴的在战场上分出胜负就好啦。
虽然燕太后只不过是一名女流之辈,但是她毕竟出身于赵国王族,同时又是如今燕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这样的道理她当然还是明白的。
更重要的是,赵丹可是她的亲人啊!
乐间声音微微的抬高了一些,道:“太后莫要忘了,若是不这么做的话,那么燕国就要灭亡了!”
言外之意非常简单,这燕国都要亡了,还管那些大道理干嘛啊?先想办法活下来再说!
燕太后又是一阵沉默,看得出来,这位燕太后的心中十分的纠结。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燕太后才开口道:“……就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了吗?”
乐间叹了一口气,道:“太后,若是真的能够有其他办法的话,臣又何必行如此下作之事呢?”
顿了一顿之后,乐间又继续说道:“或许太后有所不知,臣这一次去邯郸的时候,赵国南军中郎将乐乘曾经秘密的求见过臣,并且要求臣作为内应,配合赵国覆灭燕国!”
“什么?”燕太后这一次真的是脸色大变,整个人的身体剧烈的颤抖着,显然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这一切。
燕太后幽幽的叹了一口气,道:“就算老妇答应了汝刺杀赵王的行动,汝又如何能够获得成功?”
乐间正色道:“回太后,臣打算派出一名使者,以向赵国割地称臣的名义来换取赵国对燕国不动刀兵。如此一来的话,赵王必定会十分高兴的接见使者,届时使者只需见机行事,便有机会杀死赵王!”
燕太后想了想,道:“昌国君,汝这个计策未免也太过不保险了一些。”
在燕太后看来,这个计划的不确定性简直太多了。
乐间点了点头,道:“太后所虑的确属实,但是臣已经招募到了一名勇士,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一旦让其有了一个面见赵王的机会并且逼近赵王五步之内,则赵王必死无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