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熙檬父
带着滋滋的声音,两刻手雷在空中划过了一道美妙至极的抛物线,然后准确无比的落入了义渠胜面前的秦军阵地之中。
义渠胜甚至清楚的看到一名秦军士兵面带疑惑的看着骨碌碌滚到自己脚下的这颗手雷,好像在想着赵国人为什么会抛出这么一个奇怪的东西,甚至可能还在思考着他是不是应该将这颗奇怪的东西踢得远一点。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就在他刚刚抬起脚来的那一瞬间,剧烈的爆炸就发生了。
在义渠胜的注视下,手雷爆炸的威力轻而易举的就将这名秦军的重甲骑兵身体给撕成了无数碎片,然后许多肉眼可见和不可见的碎片四处飞射,瞬间就以爆炸点为圆心制造了一个非常惨烈的现场。
平心而论,一个手雷的威力其实并不大,更何况是在这样秦军并非密集的行军阵型之下,其实也就炸伤了那么十来二十个人。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秦军士兵们根本就没有应对过这种武器的经验,手雷爆炸时所产生的巨响声冲击着他们的耳膜,让他们一下子就呆住了、愣住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义渠胜到了。
义渠胜手中的长枪轻而易举的穿透了最前方那名秦军甲士的脑袋,然后连续将他身后的两名秦军士兵好像糖葫芦一般串起在空中。
大蓬的鲜血犹如雨点一般洒落在义渠胜的面盔之上,有几滴甚至滴进了义渠胜的眼珠之中,让他面前的世界顿时就变得一片血红。
义渠胜深吸一口气,只感觉有一股无比暴虐的意识从心底慢慢的冒了出来,在疯狂的呼喊着,想要带着义渠胜一起去杀戮,去染红所有的一切
义渠胜将长枪用力一抖,枪尖上的三具尸体同时被甩开,然后继续朝着面前的秦军士兵们杀了过去。
短短的片刻时间,义渠胜就已经成功的杀出了重围。
此时此刻,义渠胜的转向已经完成了,他的面前不再是秦军的本阵,而是秦军先锋军的侧翼。
义渠胜心中一片畅快,只要带着自己麾下的这些具装甲骑兵们冲上去并且好像一柄尖刀一般的插入秦军先锋军的侧翼,那么这一次就可以算是大功告成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义渠胜的身后突然传来了连番惨叫。
义渠胜下意识的转头看去,然后看到了让他愤怒无比的一幕。
义渠胜的预感一点都没有错,秦国人的确是有备而来
当面对着具装甲骑兵的时候,这支秦军并没有退后,反而第一时间冲了上来
弩手朝着具装甲骑兵的战马发动了近距离的射击,而那些重甲步兵们更是毫无畏惧的冲了上来,手持着长矛短刀,朝着具装甲骑兵们发动了攻击
人有重甲,那就射马、砍马
在秦军将士们们努力下,一匹又一匹的具装甲骑兵战马在高声痛嘶之中滚落尘埃,将马上的具装甲骑兵给直接甩飞了出去。
短短的片刻时间,竟然就有十几名具装甲骑兵先后落马,而且随着时间的不停过去,落马的赵军士兵们数量还在不停的增加之中
义渠胜瞪大了眼睛,心中的震惊无以言表。
不要小看这区区的十几名骑兵战损,但是这已经是自从具装甲骑兵出现在这个世界以来,短时间内的最高伤亡记录了
这些该死的秦国人显然已经完全意识到了具装甲骑兵的弱点,他们根本就不去看马上的骑士,只管盯着马匹的下三路去攻击。
那里,正是战马最脆弱而缺少防护的四条腿
虽然说这种攻击需要极大的勇气,而且伤亡率也出奇的高,几乎要付出十名以上秦军士兵的性命才能够将一名具装甲骑兵给打落马下。
但问题在于如果用一万名秦军士兵的命去换义渠胜麾下这一千具装甲骑兵的性命,换不换
义渠胜相信,任何一个但凡有点脑子的秦军指挥官都一定会作出同样的决定换
所以现在的秦国人不是在亏本,而是在大赚特赚啊
看着具装甲骑兵源源不断的落马,义渠胜只感觉一阵阵的心疼。
该死的,那可都是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们啊
在愤怒的同时,义渠胜的心中其实还隐隐有着一丝庆幸,如果不是自己刚刚先用手雷看路而一举冲过了秦军防线的话,那么说不定自己也很有可能会被秦军从马上击落,毕竟这些该死的秦国人目标就是马而不是人。
具装甲骑兵就如同一条黑色巨龙般呼啸而过,但是周围的秦军将士们也在拼命的攻击着,从这条巨龙的身上不停的咬下一块块血肉。
义渠胜的马匹没有丝毫停步的继续向前,战场很快就被他远远抛下。
义渠胜深吸了一口气,转过了头来,眼神坚定的注视着面前的秦军中央部队。
到了这个时候,再去纠结后方跟上的具装甲骑兵们究竟有多少伤亡已经毫无意义了,义渠胜所能够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向前、向前、继续向前
此时此刻,在义渠胜的面前已经开始出现在影影绰绰的人影和密集的脚步声。
突然间,一声惊叫传入了义渠胜的脑海之中。
“赵军,是赵军的骑兵”
这个尖叫声为义渠胜指明了方向,因为就在他看向声音来源的时候,正好也发现了一名从烟雾之中高高飘扬的旗帜,而在旗帜之下,有一名骑着马、露出了身形的秦军校尉
义渠胜狞笑一声,双腿用力一夹胯下的骏马,带着坐骑就朝着这名秦军校尉冲去。
既然你们秦国人会射人先射马,那么我义渠胜就来一个擒贼先擒王
说起来义渠胜的运气也是不错,秦军中央突击部队的阵型是战车在前步兵在后,义渠胜绕过来的时候并没有碰到在前面正在和赵括缠斗的战车部队,而是正好撞上了秦军的步兵集团。
蹄声如雷,义渠胜纵马奔驰,信手将长枪抛下,直接拿起了自己的弓箭,弯弓搭弦。
先收点利息好了
“嗖”箭矢犹如划破重重空气,准确无比的命中了校尉身边的那面大旗
“喀喇”一声折断声响起,足有小臂粗细的旗杆竟然被义渠胜一箭当中射断
秦军校尉被义渠胜这一箭唬得不轻,眼见义渠胜又再度弯弓搭箭,他竟然吓得尖叫了一声,直接跳下马混入了身边的亲卫群中。
“混账”义渠胜心中感觉荒谬不已,信手一箭射去,也不知道有没有射中那名秦军校尉。
两箭射完,双方的距离已经拉近到了大约三十步左右。
“射他,给吾把他射下来”在秦军阵中,那名校尉声嘶力竭的呼喊声传进了义渠胜的耳中。
“原来你在这里”义渠胜哈哈大笑,再度拨马修正了方向。
下一刻,密集的箭雨将义渠胜被覆盖住了。
然而这一切对于义渠胜来说,完全都是浮云
在穿透了重重箭雨之后,义渠胜带着滚滚烟尘冲杀而来,胯下骏马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死吧”义渠胜的马刀高高的落下,目标正是那名秦军的校尉。
这名校尉亡魂大冒,正想要后退闪躲,但是却忘了自己的身边全是人,不但没有闪躲成功,反而被身后的人个绊了一下。
就这么一下,义渠胜整个人就从校尉的身边直冲而过,刀光一闪之后,秦军校尉的人头直接冲天而起。
义渠胜一把将这颗头颅抄在手中,整个人放声大笑,那种被算计的憋屈感一扫而空。
王翦啊王翦,你想必也不会料到有这种事情发生吧
带着这样的满足感,义渠胜带着自己身后的具装甲骑兵们,朝着更前方冲了过去。
在那里,可是还有一大堆的秦国人正在等待着他去杀呢
义渠胜的及时赶到改变了战局,在赵括和义渠胜轻重两支骑兵的前后夹击之上,原本占据着优势的秦军先锋集团被杀得大败,纷纷溃逃。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尖锐无比的鸣金之声开始在战场的上空不停的回荡着。
在重重的压力之下,王翦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继续进攻,开始收缩整个防线
,
战国赵为王 第八百六十章 偃旗息鼓
“真的要撤退将军,其实末将觉得或许还可以尝试一下。”尉缭看上去显然有些不甘心,道“将军刚刚派出去的只不过是万余人的先头部队,这支先头部队即便失败了,也并不能够说明什么。”
尉缭的头发已经再一次的被束了起来,能够看得出来,如果有机会的话,这位秦军的副将还希望自己能够再度上阵,从赵国人那里讨回一些面子。
没有任何一个人喜欢失败,对于尉缭这么一个自视甚高的家伙来说更是如此。
王翦摇了摇头,叹道“这场战斗已经结束了,没有再继续打下去的必要了至少今天不需要继续打下去了。”
作为秦国之中的老牌军功贵族家族王氏的一员,王翦可是完整的参加了从长平之战到现在以来的几乎每一次秦赵战争,对于秦国在这些年来的实力衰退有着十分直观的理解。
在长平之战之中,秦军损失了大量的有生部队,这是世人所共知的事情。
但更加重要的是,那些受到损失最为严重的部队往往都是秦军的主力部队,也就是秦军的常备军。
而在之后的每一次失败,都会有大量的秦军常备军、尤其是常备军的精锐部队在战争之中大量的损耗。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精锐部队通常情况下都会投入到最为激烈的战场之中去对抗敌军的精锐,所以死亡率自然也是最高的。
如果是在之前那些能够打胜仗的年份里,虽然秦军会战损一定的常备军精锐,但是胜利一方的战损是肯定比失败一方要少的,加上打胜仗必然会导致一些普通的士兵像精英老兵进化,所以一仗仗打下来之后秦军的精锐部队不但没有越打越少,反而会越打越多。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的秦国明明年年出征年年大战,但是却越来越强直至横扫六国的奥秘所在。
但这种模式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失败。
一次失败其实没有什么,毕竟所有的精锐老兵不可能被一次大战就消耗完毕,只要拥有着足够的精锐老兵作为底子,那么过几年之后就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论起底子来说,秦国当时的底子无疑是非常雄厚的,即便是在输掉了长平之战后,仍旧足以和赵国并列为当时两大超级强国之一。
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失败仍旧不断的接踵而至。
在不停的失败之中,秦军的精锐部队和老兵们逐渐的损失殆尽,而新一代的新兵们由于缺乏胜利的磨砺,又完全无法成长起来。
一个重来没有打过胜仗的士兵,又怎么可能知道如何去争取和获得胜利呢
这就是失败所带来的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秦军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
在接连不断的吃到败仗之后,关中的兵源已经非常告急了。
众所周知,秦军之所以能够在先前的历次战争之中威震天下,靠的就是坚韧不拔的老秦人。
老秦人就是关中人。
在长平之战时,六十万秦军之中足足有四十五万关中男儿。
而现在,王翦麾下所率领的二十万秦军之中,只有十万不到的关中男子了
这绝对是一个让任何有识之士都感到触目惊心的下降比例。
所以看上去秦军的数量这几年来似乎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减少,但是王翦的心中却非常的清楚,自己所率领的这支二十万秦国大军,和七年前的二十万秦军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了,战斗力也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上的了。
缺少足够数量的精锐老兵作为骨架,缺少足够数量的关中老秦人作为底子,现在的这支秦军,已经不再是那支能够打大仗、打硬仗的铁血之师了
所以无论王翦愿意还是不愿意,只要他还想要胜利,那么就得暂时的收兵,先稳住自己的阵脚和士气。
随着前锋军的接连失败,秦军的士气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地步。
如果这个时候王翦还执意继续出击的话,那么一旦再吃到一场败仗,李牧很有可能就会挟胜利之威,对秦军发动全面进攻了。
那个时候,秦军就会遭到一场极为可怕的大败,什么大秦崛起的理想,也就只好到梦里去做做了。
所以王翦现在必须稳住
听着远方传来的尖锐鸣金之声,李牧的脸上露出了遗憾的表情。
“这个王翦,果然是非常稳重的啊好了,传令下去,鸣金收兵吧”
很快的,鸣金的命令也开始从赵军的后阵之中传出。
虽然仅仅是一次前锋军之间的短暂交手,但是李牧依旧感受到了王翦用兵时候的稳重。
这是一个用兵风格和年龄全然不相符的家伙,对于这样的家伙,想要依靠一次奇袭就打垮他是很不现实的行为。
而且刚才义渠胜的遭遇也给李牧敲响了警钟,谁知道王翦这个家伙还有多少没有用出来的手段呢
反正李牧的终极目标就是将王翦牵制在关中,能够在这样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杀伤秦军,其实就已经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了。
于是这么一场大战就有些虎头蛇尾的在双方主将的同时收手下结束了。
在集合完毕之后,李牧带领着自己的骑兵部队开始缓缓北撤,在二十里之外扎下了大营。
而王翦完全没有任何的移动,就地在洛水以东的河畔扎营,在王翦看来,如果这时候继续行军的话说不定会被李牧杀一个回马枪,那就很亏了。
从结果来说,赵军无疑是胜利的一方。
在付出了一千多骑兵的伤亡下,赵军杀死杀伤了将近一万的秦军将士,取得了差不多十比一的战损比。
但是将近两百米具装甲骑兵的伤亡又给这份胜利带来了一份不小的阴影。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双方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寸步不动,就这么隔着二十里的距离遥遥的对峙着。
无论是王翦也好李牧也罢,心中都非常的清楚自己这边其实只是分战场,真正的主战场其实还要在中原地带。
如果等待就能够等来主战场的某些改变的话,到时候说不定就会因此而成为自己这边获胜的契机
两人可都没有什么想要放过对方的意思,他们的目标一直都没有变,那就是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重创甚至消灭自己面前的这支敌军
只不过问题在于,有时候选择等待的话也不一定会等到什么好消息,等来自己并不希望听到的坏消息那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
战国赵为王 关于有读者反映王翦死而复活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我是不看书评区的,所以今天我老婆和我说起来的时候我才注意到的,也是非常抱歉啊。
给大家贴一段第七百八十八章“胜利”一章的原文吧,这里应该也是很多读者觉得王翦死掉的那一章。
原文如下“这名具装甲骑兵高头大马,毫不减速的重重撞在了王翦的身上,王翦一声惨叫,只感觉整个人好像被一头大象给正面冲撞到了,整个人腾空而起,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之后重重的摔落在了地上。一名又一名的具装甲骑兵蜂拥而过,马蹄溅起的滚滚烟尘瞬间将王翦给淹没了。”
这个原文是绝对没有改动过的,这点大家可以在盗版网站上核实毕竟正版能改,可盗版网站总不可能闲的没事去修改几十章之前的一点内容吧。
容我说一句,单单就这些话,并不能说明王翦已经死了。
这真不是我推卸责任,大家应该可以在其他小说里面见过类似的描写。
这么说吧,从这本书开头到现在,每一个有名的人死的时候,我都会特地描写一番场面,比如白起啊、魏无忌什么的,都是特地用一章甚至更多章来写死的。王翦好歹也是四大名将之一,再怎么也不会搞得被马踏而亡这么惨吧
我的写作文档里面是有一个专门的人物角色表格的,谁死谁活都会记在上面的,所以我还特地去翻看了一下那个表格,发现上面明明就没有注明王翦死过。
就是我自己的细纲里面,王翦到后面也一直有戏份的啊
搞得我还挺疑惑的。
仔细想了半小时,才发现确实有地方出了问题。
之所以这里会有这样的一个看上去给人一种王翦死掉的描写,是因为本来大纲设定是王翦重伤晕了,然后醒来发现自己被俘虏了,然后会有一个涉及到王翦的大情节在里面,是和灭亡秦国有关的。
但是在六国伐赵之后,不是有一个敲定最后情节的双休日么。那时候我左思右想,觉得这个大情节似乎有画蛇添足的嫌疑,所以我就直接砍掉了这个王翦的剧情。
所以依照砍掉剧情之后,也就是现在这个脉络,王翦应该是伤重被俘,然后被秦国人赎回去,然后养好了伤,然后再度出任秦军主将,并不是大家误会的死而复活。
但不管怎么说,这里确实缺少了交待,造成了读者的误会,是我个人写作上的问题。
我认错,在这里向大家道歉,也欢迎大家以后对不解的地方继续提出质疑和批评。
关于王翦的交待已经在前面补上了,以后类似的剧情会做好交待,不会让这类事情再发生的,再次抱歉。
,
战国赵为王 第八百六十一章 寡人的命苦啊!
咸阳城。
吕不韦默默的坐在那里,注视着面前一片气氛紧张的大殿。
秦王楚正在拍桌子。
无论是谁坐在秦王楚的位置上,在听到来自前线的糟心消息之后,都会像秦王楚这般大发雷霆的。
说实话,拍桌子的秦王楚已经是脾气比较好的了,要是换个暴躁一点的,现在恐怕已经出了几条人命了。
“这个王翦到底是怎么搞的,寡人给了他二十万大军,结果他竟然连李牧的五万人都打不过还像寡人要求援军”
秦王楚脸色的怒吼声在大殿之中不停的回荡着,脸上阴云密布,如同雷阵雨时的情形。
除了一脸淡定的吕不韦之外,在场所有的秦国大臣们都十分出色的出演了鸵鸟的角色,一个个脑袋埋得低低的,完全不敢直面秦王楚的怒火。
吕不韦的目光移到了蔡泽的身上,看着一脸紧张和无奈的蔡泽,心中不由得涌起了几分快意。
蔡泽啊蔡泽,想当初汝不是很猖狂吗不是言必称要抗击赵国吗好了,现在吾倒要看看汝怎么收拾这个局面,怎么消除大王的不满
说起来吕不韦的心中其实也是有些意外的,毕竟在吕不韦自己想来的话,王翦手里怎么也有二十万人,只要回师的话估计李牧也是只好直接撤退了。
结果让吕不韦和整个秦国朝廷上下统统都惊掉了下巴的一件事情就是,李牧竟然在以五万对二十万的情况下把王翦打退了,然后将王翦所部牢牢的钳制在了洛水西岸,丝毫不得前进一步。
吕不韦其实是能够理解秦王楚不满的。
想想吧,现在王翦手里的这二十万人,几乎就已经是秦国能拿出来的最大兵力了。
要是这二十万人连李牧手中的五万骑兵都只能够五五开的话,那么等到廉颇率领着赵军主力进入关中、和李牧两面夹攻的时候,这还怎么玩
这才是秦王楚大发雷霆,而所有人都只能够装聋作哑的原因。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说话,也没有人能够在这个时候说话。
说什么说秦军的实力太弱这不是直接啪啪的打秦王楚的脸么。
那说王翦是个渣渣可问题在于王翦也是秦王楚任命的人啊,好像还是在打秦王楚的脸。
好吧,就算是把王翦撤了,现在能有谁上王翦王陵这种被虐过的选手还是那些压根就没有证明过自己的菜鸟将军们
总而言之,现在秦国君臣们突然发现,自己好像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困境之中。
吕不韦静静的注视着这一切,突然有一种稳坐钓鱼台的快感。
说起来,其实吕不韦的身份是最适合在这个时候出来和稀泥的,但是吕不韦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开口说话。
所有人都知道,吕不韦一开始就是主张休养生息,不希望马上和赵国开战的。
问题在于,秦王楚最终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如果说这一战秦国打赢了,那没的说,吕不韦必须要乖乖的、第一时间的装孙子,承认自家大王的英明,争取得到大王的谅解,然后想办法在下次面对蔡泽的时候扳回一城。
可现在不一样啊,现在的秦国可是打输了,而且还输的很惨。
于是这个情况就有意思了。
吕不韦现在不急,一点都不急。
按照吕不韦的心思,最好王翦再出点什么小差错,然后被李牧打得大败而逃,这个时候才是自己应该站出来收拾残局的时候。
到了那个时候,无论秦王楚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必须要将议和的权力交到吕不韦的手中。
有了这个权力,吕不韦就能够更加光明正大的以帮助秦国的名义来悄悄的坑几波秦国,好达到让赵国尽早统一秦国乃至整个天下的目的。
说实话,现在吕不韦已经不是很把这个秦国相邦的位置放在眼里了。
纵观如今的天下局势,赵国的一统似乎已经是一种完全不可阻挡的事情了。
说起来吕不韦也有些不敢置信,七年前那位年轻的大王对自己亲口许下的诺言,竟然真的能够有实现的一天。
自己竟然真的有机会当上这整个天下的执掌者
虽然说仍旧要屈居于大王之下,但是以吕不韦自己来说,也没什么不满足的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