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熙檬父
繆贤很快领命退下。
但是让赵丹意外的是,仅仅过了不到半个时辰,繆贤就再一次的出现在了赵丹的面前。
这一次的繆贤,脸上的表情显然就比上一次要凝重了不少。
“大王,楚国刚刚发来急报,秦将王陵率五万秦军沿江南下,已于三日前攻克夷陵,如今正在围困郢都!”
赵丹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竟有此事?”
虽然说一开战的时候赵国君臣上下就全部都认为楚国绝对不是秦齐两国联起手来的对手,但是赵丹的确没有想到秦国竟然能够在开战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取得了突破。
赵丹站了起来,走到了墙壁上挂着的地图旁边。
看着看着,赵丹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从地图上可以看得出来,一旦夷陵和郢都被攻破,那么原本已经被楚国收复的南郡又会再度落入秦国人的手中。
不仅如此,等到南郡完全陷落之后,王陵所率领的这一支奇兵就可以继续北上,直接包抄如今正在宛城组织防线和王龁对峙的那二十万楚军,从背面威胁这支由楚国上柱国景阳所率领的楚国主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腹背受敌的楚国主力部队很有可能会被秦国人击败!
“该死!”赵丹狠狠的骂了一句脏话,面沉似水的转过头来,对着繆贤说道:“繆卿,速速召集诸大臣来商议对策!”
战国赵为王 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发兵攻秦?(第一更)
似乎已经习惯了赵丹的这种突然召见,这一次赵国诸多大臣们到来得相当的迅速。
当繆贤向这些大臣们介绍了如今的情况之后,大臣们的脸色也变得有些不太好看。
对于赵国的“围秦救楚”战略来说,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秦国和楚国在这一战之中要两败俱伤,输的损失惨重,赢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但由于秦国突然派出了这一支王陵所率领的、事先谁也没有意想到的奇兵,如今战场的情况很有可能就会被改变了。
要是整个战役演变成秦国对楚国的一场大胜,那么这绝对是赵国无法接受的。
赵丹脸色凝重的看着面前的一众赵国大臣,沉声问道:“诸卿可有何计策?”
几名赵国大臣对视了一眼,随后相邦赵胜首先站了出来,开口道:“大王,以臣之见,不如即刻发兵攻秦!”
必须要说的是,任何人处在现在赵国领导层的立场上,都非常有可能第一时间作出攻秦的决定。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说楚国很快就要脆败的话,那么赵国就必须要立刻发兵以牵制秦国的兵力,好让秦国不至于在击败楚国之后占领楚国太多的领土。
赵丹听了赵胜的话,心中也有些意动,但是并没有马上开口。
毕竟在赵丹看来,如果这么仓促的出击,总感觉有些被动。
说实话,赵丹不太喜欢这种被秦国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所以赵丹决定等待一下,看看其他的大臣们能不能有更好的主意。
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第二个开口的赵豹却对赵胜的说法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如今秦军势强,但是楚国军队也并非全无还手之力。以臣之见,如今虽然秦国优势,但楚国也并非全无胜机,所以大王也不需要马上出兵。”
赵胜一听到赵豹的反驳之语,心中就有些不舒服,立刻就开口反驳道:“眼下秦军马上就要将楚军的后路包抄,战局已然十分危急,若是再不出兵,则待到楚国失败之后,那便是良机失矣。”
两人一时之间争执不下。
赵丹摇了摇头,看向了一旁的廉颇,对着廉颇说道:“大将军,以汝之见,是否应该立刻出兵攻击秦国河东地?”
相比起赵胜或者赵豹来说,在这件事情上赵丹更愿意听取的是廉颇的意见。
廉颇想了一下,随后开口说道:“以臣之见,此刻正是出兵之时。”
赵丹有些好奇的看着廉颇说道:“这又是为何?”
廉颇大刀:“如今秦王稷派王龁率领二十万大军伐楚,又命王陵率领五万奇兵沿江奇袭夷陵,以此推论,此刻秦国之中必定是兵力空虚,若此刻发兵攻秦,则大事可成也。”
廉颇的意思其实非常简单,反正秦国趁现在已经被楚国战场牢牢的捆住了,就是赵国现在立刻发动攻势,秦国的大部队也不可能在一时半刻回援,这其实确实是一个好机会。
赵丹明白廉颇的想法,不过还是没有作出决定,而是继续将目光转向了其他两个还没有开过口的赵国重臣虞信和李伯,然后开口道:“不知两位卿家对此有何见解?”
赵丹话音刚落,虞信就立刻开口了:“大王,以臣之见,这攻秦一事或不必急于一时。”
赵丹一听虞信这话,顿时觉得今天这个会开的可真的是够古怪的。
同为公族派的头脑,赵胜力主立刻进攻,而赵豹则表示反对。
另外一边布衣派的两名大将,虞信和廉颇也同样是产生了内讧,在这件事上持相反的立场。
难道是今天都拿错了剧本不成?
这场会议开到这里,赵丹有些意外的发现,这次主张立刻进攻以及反对立刻进攻的人数完全相等,都是两个。
于是众人便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看向了眼下大殿之中唯一一个仍旧没有开口说话的赵国重臣,中尉李伯。
虽然说赵国政坛并没有什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要是那一边的人数更多的话,说不定赵丹采用了那一边计划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
下一刻,李伯的回答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只见李伯正了正衣冠,然后咳嗽一声:“大王,臣并非是那领兵之人,因此楚国到底是否会迅速败于秦国之手,却不是臣所能妄言也。”
听完李伯的这番话,大厅之中的其他人忍不住有一种想要翻白眼的冲动。
这个李伯居然直接就甩锅了,不打算出主意了。
不过想想是否也情有可原,毕竟李伯这个人一直以来都是在做地方官,从来就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想让他去判断秦国是否在短时间内拥有击败楚国的能力,的确也是有些强人所难。
于是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所有人又将目光统统都转回到赵丹的身上。
既然眼下已经陷入了僵局,那么显然就需要赵丹这个国君来拍板做出最终决定了。
赵丹走起了眉头,心中也是有些纠结。
老实说,如果现在秦国的领兵的大将是白起的话,那么赵丹肯定毫不犹豫的起兵去攻击秦国。
因为在赵丹看来,只要是白起领兵,那么秦国无论应用多么短的时间,多么迅速的击败楚国,都是一点都不让人意外的。
可现在秦国的领兵大将并不是白起,而是王龁。
王龁这个人,虽然的确是颇为英勇,但是从历史上来看他的其实能力并不算特别的出色,并不属于那种出色的名将级别,只能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大将。
这样的人真的能够迅速的击败楚国吗?赵丹的心中其实是有些怀疑的。
而且如果太早出兵的话,赵丹也担心秦国人和楚国讲和,然后秦国大军从前线回返和赵军在河东郡来一场类似于长平之战那样的大战。
说真的,现在的赵丹心中其实一点都不想和秦国人再来一次长平之战,因为像这种举倾国之力而出的大战风险实在是太高太高了。
就是赵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突然脑海中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在他的脑海之中出现的其实就是非常简单的四个大字——以史为镜。
现在的情况,似乎好像和当年围魏救赵的时候有些相似啊。
当年的齐国,同样也是不想和锐气正盛的魏国中央军硬拼死扛的啊。
既然如此,那么孙膑和田忌当年是怎么做的,现在赵丹原样照搬一次,似乎就可以解决了嘛!
于是赵丹不再犹豫,立刻开口说道:“寡人意下已决,即日起发兵二十万,以武信君廉颇为将,出兵伐秦!”
战国赵为王 第二百五十二章 赵丹拍板作出了决定(第二更)
赵丹这么一拍板之后,在场的赵国大臣们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齐声表达了服从之意:“喏。”
其中又以武信君廉颇的表现最为激动,只见廉颇朝着赵丹郑重的行了一礼,高声说道:“多谢大王信任于臣,臣必尽心竭力,不负大王之托。”
赵丹想了想,又开口道:“对了,记得派使者去新郑和大梁城拜访韩王和魏王,告诉他们三晋同盟本来就是为了针对秦国而建立,所以此次出征秦国,便请他们两国一同随寡人出师伐秦!”
当然啦,说是说一个请字,实际上在场的所有赵国君臣都知道,赵丹的话根本就是命令,对韩魏两国的命令。
如今韩国和魏国都是赵国的小弟,哪有大哥“请”小弟办事的道理?
赵丹继续说道:“此事就由大行人郑朱和小行人苏代负责吧,诸卿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一旁的虞信开口道:“大王,若如此,则此次该当以何地许诺给韩魏两国?”
虽然说大哥命令小弟办事,但是人家给你办事的话怎么也得有点好处不是?不然谁和你这个大哥混啊。
赵丹看着虞信一脸想要表功的模样,心中似乎明白了什么,反问一句道:“以虞卿之见,该当如何?”
虞信嘿嘿一笑,一脸“还是大王懂我”的表情,随后说道:“以臣之见,不如将平阳城许于韩国,将安邑许给魏国。”
虞信话音一落,赵豹立刻出言反对:“不可!平阳与安邑乃是魏韩两国故都,又是河东地大城,如何能够将其归还?”
其他大臣也纷纷开口,廉颇和李伯赞同虞信的看法,赵胜则同意赵豹的意见。
赵丹思考了一会,开口作出决定:“若是寡人能得河东,那么平阳、安邑不过两处飞地,寡人随时都能攻下,便许给韩魏两国又有何妨?此事便依虞卿所言吧。”
在赵丹想来,就好像楚国对收复郢都具备很高的热情一样,如果韩魏两国知道有希望收复平阳和安邑,估计作战热情也是少不了的。
这件事情商议完毕就散会了。
在会议结束之后,赵丹单独留下了领兵大将廉颇。
“武信君,汝欲要以何人为副将?”
廉颇道:“请以乐乘为副将。”
这个答案并没有出乎赵丹的意料之外,毕竟多年来乐乘一直都是廉颇的副手。
所以赵丹很快就答应了下来:“行,那便以乐乘为副将。对了,寡人还要一个要求。”
廉颇道:“大王但请言之。”
赵丹道:“武信君,待到军队集结完成,汝暂时不要发兵秦国,只需屯兵于上党郡之中,听候寡人号令即可。”
廉颇对于赵丹的这个说法显然有些疑惑,忍不住问道:“大王这是为何?”
赵丹笑了一下,对着廉颇说道:“寡人只不过是想要效仿当年围魏救赵之事罢了。”
无论是对于秦国还是对于赵国来说,双方的领导层都非常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赵国在解决掉匈奴这个麻烦之后,是肯定要参与到秦国攻楚这场战争之中的,除非赵国真的愚蠢到能够坐视秦国通过吸楚国的血变得强大起来。
但是赵丹没有想到的是,原来在这个时代匈奴的战斗力竟然弱成了这个样子。
按照赵丹原本的设想,这一场打匈奴的战争可能要打到冬天甚至是明年的春天,那样的话赵国就能利用这场战争来迷惑秦国人,让秦国人以为赵国不会马上出兵,从而能够在出兵的时候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但是随着匈奴的失败,这种出其不意的效果显然已经是没有了。
既然如此,那赵丹就要根据形势的不同而调整自己的战略。
奇袭不成,那么就改成骚扰。
当年在围魏救赵的初期,庞涓率领魏国大军狂攻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孙膑和田忌的齐军其实早就已经集结完毕,但是却偏偏一直在齐国和魏国的边境交界处缓缓移动,一天只走上几里路,堪称蜗牛一般的速度。
但即便如此,齐国已经发兵的事实还是对魏国君臣的心理造成了影响,迫使庞涓不得不放弃了用长时间的围困来困死邯郸的战术,开始采用强攻战术以便更快的攻下邯郸,从而导致了魏军在邯郸一战中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这就是孙膑这位鬼才军师鸡贼的地方了,不死一兵一卒每天散散步就能够耗费魏军的大量元气,说实话庞涓输得一点不冤。
战争永远都不仅仅是才战场上所呈现出来的那些东西,可以这么说,一场战争从筹备开始,双方不同的两个国家之间所展开的各种各样的博弈,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这场战争的胜负。
现在赵丹就是打算要和孙膑当年所做的那样,用赵国已经发兵的这个事实,去逼迫秦军对楚国人发动强攻。
比起围困来说,强攻绝对是让进攻方损失最为惨重的一种方式。
看着面前的廉颇一脸若有所思的神情,赵丹觉得自己应该是说服这位大将军了。
老实说,随着长平之战的获胜之后,廉颇在赵国之中的声望也是日渐高涨,已经有点武安君白起在秦国之中的那种功高震主的感觉了。
如果说赵丹并不是一名穿越者的话,那么赵丹现在很有可能也要像秦王稷限制白起那样开始限制廉颇的出战次数了。
正是因为穿越的经历让赵丹知道自己能够信任廉颇,所以才会放心的让这位武信君挂帅。
历史上廉颇的封号是信平君,里面并没有武字,这让廉颇非常不满,埋下了后来廉颇离开赵国的种子。
因此如今的赵丹特地封了廉颇一个武信君,也算是防微杜渐了。
赵丹心中非常的清楚,廉颇应该还能活个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对于赵国来说,这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就算不能够一统天下,也应该能够奠定胜局了。
这可是战国四大名将中的廉颇啊!打白起可能不行,但是打打其他将领,那还不跟玩似的?
不得不说,这是赵丹的幸运也是廉颇的幸运。
最终廉颇很痛快答应了下来:“唯。”
看着廉颇离去的身影,赵丹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
到了这个时候,战争前期的安排基本上就已经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又一次和强大的秦国、和秦王稷这位不世雄主交锋的时刻了!
赵丹的心中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激动。
寡人,一定能赢!
战国赵为王 第二百五十三章 魏无忌的妙计(第三更)
魏国首都大梁城。
这几天,信陵君魏无忌的马车又一次缓缓的驶入攻城之中。
而之前半年多以来的阴霾想必,这一次魏无忌入宫时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几分。
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随着高基被处死之后,在魏王圉的身边已经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为亲秦派摇旗呐喊吹枕头风了。
不仅如此,在魏王圉的要求之下,魏无忌又再一次的将如姬送回了魏王圉的身边。
似乎是因为在那一次高基事件之中魏无忌救了魏王圉一命的缘故,魏王圉对于魏无忌的态度这阵子是大为改观,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忌惮魏无忌,两人的关系开始有了回暖的迹象。
此消彼长之下,魏无忌这段日子以来完全可以说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不但把持了整个魏国朝堂上的大权,完全压倒了以段干子为首的亲秦派,让亲赵派的声音成为了魏国朝堂之中的主流声音。
甚至这一次在进宫之前,魏无忌就已经被魏王圉所派来的使者所告知,这一次要商讨是有关赵国和秦国即将爆发战争的事情。
这种待遇,魏无忌可是有好多年没有享受过了。
片刻之后,魏无忌就见到了魏王圉。
魏王圉脸上的神情并不是太好,看上去似乎颇有几分不爽的感觉。
魏无忌朝着魏王圉行了一礼:“见过大王。”
魏王圉闷闷的说了一声:“坐罢。”
魏无忌坐了下来,对着魏王圉问道:“大王,可是那赵国已然准备发兵,欲要请大王出兵协助?”
“请?”魏王圉忍不住了,冷笑一声,说道:“赵国使者虽不如秦人那般傲慢。但同样亦是没有将寡人放在眼里!”
魏无忌这么一听就知道了,很显然就是那个来自赵国的使者在魏王圉的面前多多少少摆了点谱,才让魏王圉如此的不爽。
魏无忌出言安慰道:“大王不必动怒,待到他日魏国成为天下霸主之时,便是大王一雪前耻之日。”
魏王圉听了魏无忌的安慰之后,脸上的表情多少好看了一些,这才对着魏无忌开口说道:“今日那赵国使者告诉寡人,要寡人在半个月之内调集至少八万大军,随同赵国大军一起攻击河东之地。”
魏无忌听到这句话之后,严重就闪过了一道奇异的光芒,对着魏王圉说道:“那赵王丹想要攻击秦国的河东之地?”
魏王圉没好气的点了点头。
不仅是魏王圉,魏无忌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脸色也不太好看。
因为如今赵国想要从秦国手中夺取的河东郡之地,正是魏无忌和魏王圉两人父亲魏昭王在位的时代被秦国人夺去的。
无论是魏无忌也好,还是魏王圉也罢,两人都十分清楚的记得当河东郡失守的时候,魏国王宫之中的那一片愁云惨雾的气氛。
换句话说,无论是魏无忌还是魏王圉的心中,其实都把河东郡当成了之前失去的,但是迟早都要收回来的地盘。
但是如今两人所组成的魏国,却要以赵国小弟的身份,帮助赵国去攻占这片土地···
大殿之中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足足过了片刻之后,还是由魏无忌来打破了沉默。
“大王,既然那赵王丹欲令大王出兵攻秦,那么想必赵王丹定然也是有所许诺。不知那赵王丹究竟以何地许诺与大王?”
这句话一说出来,魏王圉这脸色看上去似乎好转了不少。
就在魏无忌心中暗自感到疑惑的时候,魏王圉已经开口了。
“那赵王丹命使者告诉寡人,若是寡人能够助他夺得河东之地,那么等到事成之后,赵王丹将会把安邑归还魏国。”
“安邑?”在听到了这个名字之后,魏无忌终于再也无法保持淡定,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安邑,那可是魏国以前的首都,更是魏国开国之地。
即便是在魏惠王迁都之后,安邑也仍旧是魏国河东地的首府,属于河东的核心城市。
如果这样的一座城市能够重回魏国的掌控之中,虽然不敢说能够多么加强魏国的实力,但是这里面的象征意义其实要比得到的这点地盘要大上大多了。
就好像楚国一夺回郢都,其他诸国就觉得楚国即将再度强大起来一样,如果魏国能够拿回安邑,那么很有可能也会起到同样的效果。
魏王圉看着魏无忌,神情之中透露出了探询之色,说道:“信陵君,以汝之见,那赵王丹会将安邑还给寡人吗?”
老实说,赵国给魏国开出来的这个条件,在魏王圉看来其实已经算得上是可以接受的了。
魏王圉所担心的只不过是怕赵丹不守信用,在攻下了河东郡之后不愿意把安邑归还给魏国。
这倒不是说魏王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主要是之前的那位战国霸主秦国,那可是一直以来就以说话不算话而著称的。
魏无忌想了一下,随后开口说道:“大王,以臣之见,那赵王丹既然如此重视三晋之盟,当不可能会在此事上出尔反尔。”
虽然说和赵丹只见面了一次,但是凭借着魏无忌的聪明才智,他当然可以感觉出来赵丹对于这个三晋之盟其实是非常重视的。
既然是如此的重视,那么赵丹就没有必要应为一座对赵国来说并不算多么重要,但对魏国来说是十分具备象征意义的安邑城而让赵国和魏国之间的同盟分崩离析。
魏无忌继续说道:“如果臣所料不错的话,那么赵王丹一定也已经许诺了韩王然,会将平阳城归还给韩国。因此若赵王丹出尔反尔的话,那么赵国失去的就不仅仅是魏国一个盟友,而是魏韩两国也。”
魏王圉一听这话之后,才算是安心了下来,又对着魏无忌说道:“既然如此,那么这次出战,便由信陵君领军吧。”
让魏王圉出乎意料的是,魏无忌居然毫不犹豫、干净利落的拒绝了魏王圉这个要求。
“大王,恕臣不能在此战领兵,随同赵军一起出征。”
魏王圉看上去十分的惊讶:“这是为何?”
魏无忌微微一笑,左右看了看,突然压低了声音,对着面前的魏王圉说道:“臣有一计,若大王愿意采纳,则必能令魏国复强并称霸于诸侯!”
魏无忌的语气斩钉截铁,透出无比的自信。
战国赵为王 第二百五十四章 郁闷的司马靳(第四更)
公元前259年12月5日。
郢都。
无论是对于整个华夏文化,还是对于楚国来说,郢都都是一个非常地位特殊的城市。
从春秋时期开始,这座城市就已经是楚国的都城,一直见证了楚国这几百年以来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楚国是如何在晋国的压迫下不屈不挠的继续奋斗,直至成为赵国时代南天霸的故事。
可以这么说,郢都就代表着楚国的崛起和辉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