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开元情诗与剑榜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长庆二年

    但经过张九龄亲自出来说明“自己诗”的绝妙,小陈很清楚,看来这首诗也能解构出许多东西来。

    那为什么小陈仍然只拿出了一首,没拿出另一首来给自己撑牌面呢

    很简单,另外一首诗他只记得“江南有丹橘”这一句。

    剩下的那些不好意思,真的不记得。

    有个笑话说,很多人发愤说要背完整本英文词典——但现实往往是,背到第二个单词abandon(放弃)时,百分之九十的人就已经放弃了。

    有的人说《全唐诗》四万多首太难了,《唐诗三百首》才三百首,一天一首,一年就背完了——何况里面还有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

    可就像abandon一样,现实中很多信心满满的人,背完第一首张九龄的《感遇》之后就“感”觉“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随后就abandon了。

    又有人说要背上彊村民编撰的《宋词三百首》,这个更“简单”,因为所谓“三百首”其实只有二百八十三首,但大多数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背完了第一首词,宋徽宗的《燕山亭》,再像小陈那样背会了第二首钱惟演的《木兰花》,第三首范仲淹的《渔家傲》教科书上学过——

    然后呢

    好像也都不会了……

    所以夸口熟读唐诗宋词的小陈,在他“展露头角”的第一天就把他的全部存货用完了。

    以后的日子,难呀……

    然后就是他弄清楚了另一件事,那天李隆基令自己“和诗”,并不是自己想象的“次韵”,因为“和诗”只需要内容唱和就行了,没说用被和诗原韵。

    这一点当他看到“专业和皇上诗二十年”的贺知章的“奉和圣制千秋镜诗”后就明白的。

    真正的“次韵”此时还没有,或者说就算有也不流行呢。

    后世传说“次韵”这种玩法流行起来是中唐元稹、白居易这对好基友才开始玩的,元稹死了之后,白居易又跟另一位好基友刘禹锡开始玩——他们几个人诗力相当,文采出众,自然可以搞点新花样出来。

    再早一点,除非是李隆基的孙子唐代宗大历朝的的卢纶、李益,总之无论怎么追溯,别人要对小陈提“次韵”的玩法,起码要到三十年之后。

    这便是他“不懂装懂自作聪明”的结果,放走了一个拍皇帝马屁的好机会,自己弄的那个什么“木兰花”,没有小郡主出来打岔,险些令皇帝很不高兴。

    这都是经验教训啊!

    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光靠吃老本是不行的,得真的从头开始好好学学吟诗作赋之道!

    老师的人选都是现成的呀!

    &n




第32章 从此不再吟诗的陈十一郎!(第二更)
    大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

    按小陈的计划,这应该是他当上“宰相”后的第二年。

    襄阳城外,汉水东岸涧南园。

    抬眼只见简陋的房舍,四周林木茂盛,田野广阔,完全听不到城市中的车马声喧,与大唐繁华的两京长安洛阳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

    “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一阵慵懒的吟诵声传来,只见清澈的北涧溪流边,一根钓竿垂在水面上——钓竿的那一头却没有握在人的手上,“钓鱼者”躺在岸边翘着腿,草帽盖在脸上,一副悠闲的样子。

    身边坐着的高大魁梧的黑少年,听他吟诗的声音,脸上露出喜色:“四年了!四年了!二公子你终于重新作诗了!——记下来,我来找纸和笔记下来!”

    “记个毛线啊!”13岁的陈成郁闷道:“这又不是我写的!是李白大大写给孟老师的!”

    四年前李白路过襄阳,当然要来会晤一下他的老朋友孟浩然,便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李白觉得孟老哥摒弃官职,悠然归隐,月中醉酒,流连山水——非常潇洒高雅,所以很崇拜他。

    嗯,李白也有崇拜的人。

    “啊又是别人的诗吗”江森满脸的失望,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以“神童”“文曲星下凡”出名的二公子,甚至还得到皇帝陛下的欣赏与喜爱,忽然一夜间就不再写诗了。

    不仅如此,还要来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既没有洛阳千秋节时的狂欢之夜,也没有长安上元节时的满城花灯——啥好玩的东西都没有!

    皮肤有点黑的江森还时不时被乡下人当成是“妖怪”,等清楚这是个“人”之后,又会感叹“这娃儿怎么像是从炭坑刨出来的!真可怜!”

    “二公子啊,咱们什么时候能回长安洛阳啊!”江森叹气道,乡下的日子他实在是住够了。

    自小与唐人不同的江森面对别人异常的目光,难免有些自卑,乡下甚至有农民组团来看他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么黑的,在洛阳、长安就这点好,什么品种的外国人都有,大家见怪不怪。

    “只要能回洛阳,什么都好!可像二公子这样整日无所事事,不事生产,有时候生活都很窘迫——回洛阳又能干什么呢”

    “所以,一定要督促他读书!作诗!考科举!回到圣人的身边去!这样才能一直留在大城市!”江森对于前程、命运认识得非常清楚,可二公子压根不听他的啊!

    “读书读个屁!”

    “写诗写个毛!”

    “闹!太!套!”

    江森:“……”

    “咳咳,二公子——郡主娘娘的鸽子,今天收到了。”说“鸽子”的时候,江森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二公子别的事情越来越颓废也就算了,如今竟然也开始吃素,江森我可还在长身体呢!

    嘴里别淡出鸟来了!

    “哦”陈成懒洋洋地推开盖在脸上的草帽,却没有接过江森递来的字条的意思:“那个,你可不要打鸽子的主意啊!你要把它吃了,咱一辈子都别想回洛阳了!”

    江森:“……”

    叹口气,看二公子兴趣缺缺的样子,只能自己打开纸条,帮他念——

    不出意外,这是“歧王诗榜”的最新一期排名。

    遥想这诗榜当初创立的时候,仿佛还在昨日呢!

    别人当小郡主只是胡闹着玩,可谁能想到,短短几年,竟然已经有了如此规模,恢复了歧王诗榜当年全盛时的七分元气!

    诗榜上的人物越来越多,所囊括的地域也越来越广,排名变化也越来越频繁,更新越来越频繁!

    从这一方面来讲,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以前的诗榜——毕竟那时候的诗榜,大多局限于两京,如果你在长安洛阳没有影响力,那么榜上肯定没有你。

    可是现在



第33章 大唐诗榜的四大天王!(第一更)
    江森略过了“果然又是排在第一的陇右李白”,念排名第二的人到:

    “第二位,蓟门王之涣!”

    “唔,这位老哥又上来了”陈成略有些意外道,总感觉在盛唐诗人中此君容易被忽略——

    倒不是说他没有知名度,可以肯定,比起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等盛唐大家,大家估计都是先知道王之涣!

    他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后世每一位小朋友都能轻松背诵的。

    可是他存世的诗只有区区六首,未免也太少了啊!

    后世流传少有可能是诗文散佚,但就目前来说,他的确属于产量比较少的诗人。

    一段时间没有诗作流出,诗榜上名次就会噌噌下降,让大家忘记他的存在。

    可只要他一出手,立马就如摧枯拉朽一般在诗榜上大杀四方,各大诗人纷纷避其锋芒、偃旗息鼓。

    就像之前他又创作出一篇千古绝唱《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等作品,谁敢不对他推崇备至!

    传世就六首诗,便有两首千古绝唱,都可以在全部唐诗中稳排前十甚至前五——

    这种优秀程度简直太吓人了。

    甚至可以大胆猜想一下,这哥们要是稍微勤快一点,不拖更,不断更,写个几百首——

    估计就没有李白、杜甫什么事了。

    “《凉州词》一出!‘千古谁堪伯仲间’!”陈成幽幽一叹,毕竟《凉州词》稍微解构一下,甚至还能得到一首很好的词!

    同一首诗,两种玩法,风格迥异,真是叫绝——简直比既可以干吃又能泡着吃的“奥利奥”还要妙趣横生。

    “千古谁堪伯仲间这也是二公子所作吗听起来很不错啊!”江森心想,可二公子就是太懒了,现在总是残章断句,再没有一首完品。

    江森继续读到:“第三名,河东王维!”

    陈成把翘着的腿放下来了,表达自己的尊敬:“王老师还是厉害呀!”

    王维这四年功力的提升也是相当可怕的,甚至比他过去二十年的提升都要大——

    开元二十五年随皇帝回到长安后,接到了一个比较辛苦的差事,作为御史,监察塞上!

    此番一到凉州(武威)西域,眼界一下子变得开阔,诗作也如井喷一般爆发,并诞生了这首看起来不像王维风格的粗犷边塞诗《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当时一出,简直是屠榜的存在,令他坐稳了第二的位置,凉州诞生的诸多边塞诗也填补了王老师创作生涯的空白,让大家相信他也是一个通才。

    只是相比较诗榜上的得意,在仕途上王老师有一点小小的隐忧。

    提拔他的张丞相贬谪到荆州去了。

    官场就是这么现实,张九龄手握国家权柄时,多少人在他门下奔走号呼,跪求宰相大人施以青眼。

    可一旦跌落云端,被贬失势,那些势利小人很快便一哄而散,转而跑去拍李林甫的马屁去了。

    对于始兴公的失意,王老师也十分难过,他对自己的前程也有些许迷惘。感念旧恩,王维还是写了诗寄往荆州的:

    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到此时,人情世故,冷暖自知——张丞相恐怕也会对自己当初的眼光老怀安慰吧

    这么说来,王老师像九龄公看重他那样,看重小陈我——

    却是看走了眼。

    小陈也检讨了一下自己,怏怏不乐,却听江森继续念道:

    “第四名,襄阳——孟浩然!”

    “果然到孟老师了!”陈成手撑着地,起身坐了起来,看着周围秀丽清静的风景,正是诞生孟浩然绝大多数诗作的地方。

    襄阳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真正厉害的人,即便他不出家门,他也能让大名从极远的交趾(越南)传到塞外的碎叶!(唐代西域重镇,今天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

    有点意思的是,王老师在长安送走了张丞相,孟老师便在荆州接来了张丞相。

    &nb



第34章 李白与王维为何互相看不起?(第二更)
    看到如今诗榜上竞争的激烈,陈十一郎实际有时会有点羡慕。

    不过天下没有人知道他此刻的心情。

    在天下人看来,“神童”陈苌……

    是个谜。

    他年少成名,曾在东都侍宴天子,很得圣人尤其是圣人的婆娘武惠妃的喜爱,甚至有让他“尚公主”的戏言(武惠妃幼女,李隆基第二十一女“太华公主”)

    圣人也曾在酒后笑言,“十年之后”要让他接替李林甫成为宰相。

    圣眷之厚,罕有匹敌!

    那时节,陈十一郎银鞍白马,英姿勃发地驰骋在洛阳定鼎门到皇城南门端门之间的“天街”,直抵紫微宫!

    气势何其盛也!

    可以说,很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荣耀,一辈子在诗榜上抵达不了的诗榜名次——陈十一郎在十岁之前就经历遍了。

    那时节,陈苌奉天子之命,助会昌郡主重排“故惠文太子诗榜”,每月诗榜公布时,并随诗榜有陈苌三首新诗流出——

    陈苌出手,必属精品!

    每次诗榜发布,必然“洛阳纸贵”——真正意义上的洛阳纸贵,发售当天洛阳无论是纸价还是抄书人的笔资,都要向上浮动两成。

    不出新榜,陈苌新诗断更的时候,家宅外也总有人排队询问“十一郎偶得新作否”

    即便陈宅扔出一堆“垃圾”时,大家也要去仔细翻翻有木有十一郎的废稿。

    因为大家都想看一看,学一学,陈十一郎的诗,究竟和别人的诗有什么不同,每次都能令皇帝龙颜大悦。

    同样是极其擅长写诗,诗榜上每次前三的存在——监察御史王维便没有这种级别的“圣眷”。
1...1011121314...1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