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情诗与剑榜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长庆二年
有与妓女恋爱,失败后发狂而死的;
有官员集会,各携妓妾互相狎昵的……(各自对号入座哈!)
这也难怪后世嘲笑说是“脏唐烂汉”。
伎女们都趁着“服务业的好政策”,施展浑身解数进行各种方式的公关,接近大人物。
为何“献身”都不够,而且要献唱、献诗
因为这些大人物往往都是通过科举之道进身的,即便是恩荫之途入仕,那也是相当有家乡渊源的——
总之一句话,就是都是“诗人”呗!
努力通过自己的文化素养来提升自己的档次,才能获得那些优质“凯子”的青睐。
难怪杜牧在担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推官”时,于扬州时常出入娼家,生活上“很不检点”,最终“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从宋代开始禁止官员嫖娼,虽然他们还是偷偷去,可是明显收敛了不少,于此相对应的,“色艺双绝”的名妓数量陡然减少。(李师师:宋徽宗:别闹!)
王昌龄见陈成“人小鬼大”,什么都懂的样子,显然是越想越歪,咳嗽了一声,吟诗道:“
县职如长缨,终日检我身。
平明趋郡府,不得展故人。
故人念江湖,富贵如埃尘。”
念完之后,指着王维道:“这次好在你王师是一个‘京官’,还是一个专门在朝堂上‘说话’的‘京官’,本县明府这才专门让我全程‘接待’。”
王维哭笑不得道:“我来金陵,全为私爱,未有公务,少伯乱语矣!”
陈成心想:
好哇,王老师是个京官,本县县令就赶忙派出本县二把手来接待,!
王大叔小小县丞,王老师小小殿中侍御史,都是末流小官,人家上二楼要收两千四百钱,你俩免费!
王老师好好一个佛教居士,王大叔你却带到来此……
嗯,报恩寺也是庄严之地,并无不妥。
可在这里办艳俗活动却很不适宜,不但,人品上还堕落呢!
但陈成不会在嘴上说出来,只是评价王大叔的自述诗道:“我父也曾任封丘县丞,也是一大早就到衙里坐班,的确辛苦!”
王大叔感慨:“不但苦,俸禄也实在少得可怜呀!——你王师别看是京官,可长安米价多贵呀!比我还不如呢!
第152章 明月松间照的版权纠纷!(第二更)
陈成主动叉开孟老师“万能模板”的事,毕竟每个诗人都有自己习惯的创作套路,词人也有喜欢的词牌、韵脚。
“二位师长早就看到学生了”陈成问。
“对啊。”
“什么时候。”
“就是你在那个小姑娘头上插了一把金步摇的时候。”
陈成:“……”
靠,有这么早的吗……
两位长辈都是一脸“这小子很会泡妞也很舍得花钱”的神情。
王维咳了一声道:“十一郎你现在还年轻,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读书学习上。”
陈成大汗,怎么王老师说的就好像是生怕孩子早恋的家长似的,很有些惭愧道:“王师所言极是,学生谨记。”
“既然两位老师早就发现了我,为何不早点言明”陈成还是对于自己费了老大劲才上了三楼的事耿耿于怀。
“我俩的身份……”王昌龄指指王维,指指自己,尽管大唐律法没有禁绝官员狎妓,可也没有鼓励你去啊!
终究不算啥好的影响。
“何况,我和摩诘都想看看十一郎这些日子,才学有无长进呢!”王昌龄笑道:“‘小荷才露尖尖角’一诗,有你孟、王二师的几分情致了,却是比他俩活泼多了,让他俩写这种诗,他俩是写不出的!”
“未来拿你师徒三人作一个并称,也不一定呢!”
说完,哈哈一乐,仿佛是说王孟二人的江湖地位,小陈迟早会对他俩有所威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可他的王少伯的边塞诗和闺怨诗,小陈一时半会还学不来,煞是得意。
“难为你还记得我们几个老家伙,”王昌龄笑指陈成:“‘明知’我们都不在场,却把我们每个人的诗都细数了一遍,有心,有心,哈哈!”问王维道:“是每个人都提到了,没错吧”王维也点头。
陈成又汗了一次,李季兰和慕莲儿比拼的时候,他的确是把王维、王昌龄、孟浩然等等大神全提了一遍,秀了一下他们的诗,又掰扯掰扯了他们与小陈“亲密”的关系。
可那都是小陈借他们的名声给自己脸上贴金呢,哪是王昌龄以为的“饮水思源,尊师重道”呢!
这时王老师却问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诗是谁作的”
陈成听了大感好笑,正要回答“作者不是王老师你还能是谁”,可刚要出口想起来了!
这首诗叫《山居秋暝》啊!
问题是,王老师刚刚也说了,刚想要到终南山营建别业——
是构想了,可还没有付诸行动呢!
既然连第一次隐居都还没有发生,这诗自然也不会是这时候写的!
可是他当时为了借王维之名给自己当“巨人的肩膀”,想都没想就把王老师还没有写的诗拿出来了!
更难得王老师还是一个“有心之人”,自己随口一提,他竟然记下来了!
嗯,也难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代表性的名句,端的清妙无匹,让这时候的王老师一听,自然啧啧称奇,直接留下深刻映像了。
这要是直接“掠美”说是自己所作,就有点夸张了,自己以后还怎么进步
心虚不已地解释道:“那个,那个,学生也不知是从何处看到了这两句诗,我也不知其来历出处,但观笔法精致细腻,诗中景清新动人,极类王师之笔,便大胆猜测是王老师的诗。”
王维摇摇头道:“非也,非也!”
王昌龄有些惊讶:“这不是摩诘所作可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看就是摩诘的手笔啊!我反正是想不出来第二人能作出这等诗句!”
的确,一个诗人有一个诗人的标签,作此诗的人,很难籍籍无名。
陈成见王大叔在客观上助攻了自己,连称所言极是,果然高见。
“不过嘛,”王昌龄笑道:“要说有人能模仿……也不排除是十一郎这小子自己仿作的,被戳穿了不承认。”
毕竟以“颍川神童
第153章 刘禹锡不是苦逼男啊!(第一更)
“我和摩诘在你身上打了一个赌,结果是我输了。”王昌龄道。
“哦什么赌”
“一开始我们发现你进来了,正准备派人下去叫你上来呢!”王昌龄努努嘴,示意了下自己的助手小李——刚刚这人往楼下送纸条时莫名其妙地冲小陈笑,表达的是善意,可小陈还以为人家是绍生阵营的狗腿子。
“结果你不知道为什么跟人家在楼下闹起来了,不知道为什么大喊大叫,不知道为什么又开始作诗——我们还以为你楼中还有你的对头!就没叫你。”王昌龄细数着小陈一系列博人眼球的行为,听得小陈一阵惭愧,自己那不是怒火攻心,失去理智了吗,现在火气下去了,一想到自己出格的举动,都没脸见人了!
“不过听了你的两首诗——尤其是第二首,我们在三楼上都听得分明!”王昌龄说起小陈的“王濬楼船下益州”,赞赏有加:“摩诘和我为你打心底里叫好!一别期年,十一郎真是‘谢家宝树材成已’了!”
王维也微笑,表示认同。
“二位师长过奖了!”小陈愈发惭愧,早知有这两位大神在,他在楼下是不敢那么狂傲的。
“不用过分谦虚嘛!你在作诗上的长进,我们都看在眼泪。可是就是不知道,这几年里,吃了不少苦头,去年你孟夫子又仙逝——”王昌龄说着,感概了一下:“责任都怪我——这么多打击,饱受挫折,想来性情也会有所改变吧”
“我就和你王老师赌,咱们的十一郎现在是什么样子会成为一个怎样的‘诗人’”
“哦”小陈这下有点兴趣,因为尽管别人称他为“神童”,也“写”出过很多名篇,可直接称他为“诗人”,还不像是开玩笑的,王大叔还是头一个呢!
我应该是怎样的“诗人”
(嗯,我可能是一个“假诗人”……)
王昌龄答:“我说你一折再折,沉重苦闷!”
“摩诘呢,他说你愈挫愈勇,飒爽开阔!”
“最后果然你王师傅更了解你!他说对了!我败了!哈哈哈哈!”王昌龄虽然“输”了,可并没有不高兴,反而对小陈能“愈挫愈勇”而感到高兴!
小陈汗了一下:“这些二位师长何以得见呢”
“简单啊!让你作一首自述诗不就成了”王昌龄道:“我们一听就了然!”
陈成这才知道为何上三楼又被拦着作了一首诗,还以为是对手嘲弄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往,却不知是这俩无聊中年人玩“知心大叔信箱”呢!
王昌龄猜测小陈承受不了生活的打击,沉重苦闷,颓废落寞并非没有来由。
去年见小陈时,小陈已经封笔好几年不写诗了,而且除非是王大叔主动提问,小陈基本上不会聊作诗的话题,王大叔以为这小子对诗文之道已经丧失兴趣了。(他哪知道小陈是忌惮他“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的身份,怕在他面前信口开河、妄谈诗道会暴露自己胸无点墨……)
后面孟浩然猝然离世,不要说小陈,“罪魁祸首”王昌龄都自责不已,颓唐了很长时间。
分别时听十三岁的小陈那意思,分明就是打算“退役”,隐居深山,了此残生的样子了。
刚刚听小陈的《牛首山怀古》(《西塞山怀古》),什么“金陵王气黯然收”,什么“一片降幡出石头”,什么“故阙萧萧芦荻秋”,一句比一句丧气,满满的负能量。
这更加验证了王昌龄的推测。
倒不是说王昌龄看不起小陈,低估了小陈的抗压能力。
事实上,对一个诗人来说,沉重苦闷,颓废落寞并非坏事。
杜甫在开元时期、天宝前期,的确不是最顶级的那批诗人,拍马屁拍了很多年都没有心得,直到天宝九载冬天,才算稍微学会了一点,献上三篇《大礼赋》,得到玄宗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这年他都三十九了。
可是相比仕途微不足道的成就,恰恰是遍观了天宝末年尖锐的社会矛盾、幼子饿死、安史之乱爆发后深陷贼窟、逃奔肃宗后又迅速被谪,只能困居成都草堂——
种种苦难,世态炎凉都尝遍了,才锻造出了万世景
第154章 第二回合分出胜负!(第二更)
小陈的肚,是杂货铺!
什么玩意儿都搁里面住!
王维是不会见怪小陈有那么多“风格迥异”的作品的。
在他看来,他这个学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
而且模仿能力与生俱来,强到变态!
他可以模仿张丞相的风格,写《感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也可以模仿李丞相的风格,写《黄瓜》:菜盘佳品最东京,八月尝新岂定评。(李林甫:喵喵喵老子再差也不至于跟乾隆一个水平吧)
可以说,好的,坏的,小陈都可以模仿得很像!(小陈:王老师!事情真的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不过嘛……要是按王老师的说法,可以洗脱自己“饥不择食”、连乾隆那个渣渣都抄的耻辱。)
甚至也能可以模仿王昌龄《从军行》的风格!
当初小陈曾给王忠嗣写过《北军行》: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这首诗当时在一大票吹捧王忠嗣的诗中脱颖而出,被满朝公认为最佳,只是貌似意思不是很好,作为李隆基干儿子的王大将军可能不很高兴。
(这首实际是中唐诗人李益的《从军北征》,但是历代都公认极像王昌龄的风格,“高高秋月照长城”那种。《唐诗归》说“全是王龙标气调。”也有说这诗“音节响亮,情思悱恻,刻尽征人意态,风神不减王龙标,亦边塞名作”的)
甚至模仿他王维的风格!
尽管小陈否认了,可王老师仍然觉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小陈模仿自己的笔意写的!
甚至“仿”的比“原创”的还要好,陈苌是怕自己“伤心”,才推脱说是古人写的。
骗谁呢!
即便“明月松间照”不是你写的,起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是你小子写的!
因为这一句看起来似乎不咋滴!(开个玩笑,这句只是稍稍没有“空山”“清泉”那两句那么神而已)
总之,因为与小陈相处过的事时间长一点,甭管小陈的诗是什么样子,王老师都把他当做是邯郸学步亦步亦趋,不一定是内心真实想法。
本质上还是一个顽劣、开朗、没说两句话必然“歪楼”的新新人类!
可是,尽管王老师赌对了小陈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性格,可当小陈第三首诗“人生自古谁无死”出来的时候,还是被感动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好啊!
真是好!
直入心扉,激荡不已!
十一郎小小年纪,竟然能有如此抱负与胸怀,连王老师都要自叹不如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