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猛子
“如果朝廷派个奸阉来主掌盐铁事,那不要说以商补农了,就连安置流民都成了奢望。”
===
g_罩杯女星偶像首拍a_v勇夺冠军在线观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meinvlu123 (长按三秒复制) !!
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七章 山雨欲来 第十节
李弘对李玮的担忧没有放在心上。他对这些事一窍不通,对其中所涉及的制度和错综复杂的执行难度没有任何概念。他认为既然大汉国的先辈们已经做过了,而且做的非常好,那为什么现在的人不能做?现在的人有先辈们成熟的经验和成功的事例,有先辈们历经辛苦开垦的土地和开发的盐池铁矿,后辈们坐享其成,应该比先辈们做得更好才对。
至于李玮所说的种种难题,李弘一概不考虑。他目前只想知道能不能安置流民,有没有办法赚到钱,是不是马上就能赚到钱。只要有办法安置流民,有办法赚到钱,他心里就有底,他就有信心说服张燕。这种心思他当然不能透漏给自己的部下。
现在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将领战意盎然,正雄心勃勃的想通过这次平叛荣立战功。还有一部分将领想早点打完黄巾军,立即赶赴幽州战场,回家乡去。另外一部分从黄巾军投降过来的将领却意志消沉,厌战情绪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并州平叛到底怎么处理,李弘当然不能说,他也要防备大军内部出现意外。
李弘虽然几次在军议上表明了自己同情黄巾军,有招抚黄巾军的想法,但在部分将领看来,将军大人也就是打仗打多了,有点累,情绪不稳定而已,并没有想到曾经剿杀张牛角几十万大军,和黄巾军有深仇大恨的李弘会放弃武力,一门心思地只想着招抚。
李玮、宋文和谢明等人都是士子出身,自小所学都是经史典籍,心中对忠义根深蒂固,认为这是为人之根本,所以他们虽然对朝廷的**深恶痛绝,但心里对叛逆还是不能接受。他们和朝廷的想法一样,首先要坚决剿叛逆杀,其次才是解决产生叛逆的问题。李弘的提议,在他们看来,仅仅是将军大人试图在武力之外寻求解决黄巾蚁贼的一个手段而已,将军大人真正想做的是安置流民,以解决持续叛乱的根源。
李玮心中的造反和黄巾军的造反是有很大区别的。李玮希望李弘借助手上的强大武力,除奸阉,清君侧,重建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国泰民安的大汉国,而不是象张角一样,直接提出推翻刘氏王朝,毁灭大汉社稷,重建天下。所以他和宋文、谢明等人一样,对李弘招抚黄巾军存有很大的反感和抵制情绪。
他私下和宋文、谢明等人就李弘的提议商量过多次,就目前这个**的朝廷,要想实现李弘的提议,根本就是奢望,绝无可能。要不是一心一意想帮助李弘招抚黄巾军的左彦极力让他们放弃政治上的难题,他们甚至不愿意提出什么以商补农。没有商人参予经营盐铁业就无法很快赚到钱,没有钱就无法安置流民屯田,但要陛下和朝廷修改沿用了几百年的祖宗之制,可能吗?李玮认为李弘在做无用功,在做春秋大梦。
李玮等人的沮丧情绪很快影响了兴致勃勃的李弘。李弘反复询问垦地屯田和经营盐铁的细节,但李玮等人一来没有这方面的实践和经验,二来对推行这些政策没有信心,所以流于敷衍,有一句没一句的随口乱扯。
李弘看出他们严重缺乏信心,但他已经知道了这事的大概可行程度,所以他还是很高兴,极力夸奖了他们几句之后,吩咐他们去休息。
李玮临走时说:“自从跟随大人出洛阳以来,我们虽然没做什么,但因为沾了大人和诸位将士击败鲜卑人的光,我们既升了官,又加了俸禄,于心有愧。大人要是有什么指派,尽管说,我和敛之、长风等人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李弘大笑道:“仲渊见外了。要是没有你们,今日我就一筹莫展了。现在就有一件事,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我做到?”
李玮和宋文等人面面相觑,心想这将军大人还真不客气。这里才说两句客气话,他那里就提要求了。
李弘说:“看到你们这些太学的士子一个个才华横溢,遇到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实在令人羡慕,还是有学问好。你们看,我这里现在缺人,尤其缺象你们这样有才华的掾史列曹,过一段时间假如要屯田,人手就更缺了,所以我想请你们帮帮忙,帮我招募一点人手,诸位看怎么样?”
李玮和宋文等人对视一眼,均觉得将军大人信心十足,对屯田一事好象十拿九稳似的。难道他在洛阳的时候,当真对陛下做过什么承诺?如果有陛下的支持,他也许真能解决一系列的难题,但可怕的是,将来的事会怎么发展呢?自己这帮人跟在他后面,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李弘看看他们惊疑不定的眼神,接着说道:“不管是太学的学士还是各地的士子,只要你们能请来,我一定呈报陛下,予以重用。”
李玮略略迟疑了一下,问道:“大人,假如屯田的事由并州刺史部主掌……”
李弘笑着摇摇手,说道:“仲渊,即使是并州刺史部主掌,一样需要人手。并州一下子增加百万人口,没有官吏,如何管理,你们还是尽早招募人手,以备燃眉之急。”
===
左彦看到李玮走出大帐,立即担忧地说道:“大人,这招募掾史列曹的事情大人应该上奏陛下,然后由陛下选派太学学士前来并州入仕。”
李弘看看左彦,问道:“你担心什么?”
左彦没有做声。李弘笑道:“俊义,我们在一起这么长时间了,我难道还信不过你?你是不是当心他们都是李玮的同室子弟,将来形成一股势力?”
左彦叹了一口气,说道:“大人也知道。”
李弘沉默不语。这种事他不是没考虑过,现在军中将士之间因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出身而形成的各种大小势力越来越多,他虽然通过不断的整军来消除这种影响,但效果并不理想。他总是安慰自己,认为出现这种事情是因为组军时间太短,将士之间不太熟悉的缘故,但他心里清楚,这种事情如果不处理,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越来越严重。
现在步兵军以黄巾降兵和西凉边军为主,骑兵军以胡人为主。汉人对胡人天生的仇恨造成了士卒之间的摩擦。打仗的时候彼此之间就有互不支援的情况,不打仗了,斗殴的事就更多,他甚至听说军市里的营妓都不愿意接待胡人。一部分汉族将领虽然统领胡骑,但将士之间有对立情绪,有的上官还借故殴打胡兵。
骑兵军里的胡人现在各族都有,鲜卑人、羌人、乌丸人、匈奴人,他们之间也有仇恨也有摩擦;步兵军里这种情况更严重,西凉边军和冀州黄巾军士兵因为各种小事,已经连续斗殴数次,虽然卫政和各部将领都瞒着李弘私下处理了,但郑信还是把这些事禀报了。李弘不愿意插手这些事。他从士卒一步步做到将军,这种事见得太多,无非都是一些意气之争。他知道要想避免这些事,仅靠军律惩戒是不行的,必须要想办法解决,但要解决士卒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各部将领之间的矛盾。刺奸大人卫政之所以一直隐瞒不报,就是因为这些斗殴的背后其实都是各部将领之间有冲突。
将领之间的冲突最早就源于卢龙塞的马匪军官和幽州军官。拳头、胡子他们和鲜于辅、鲜于银过去都是战场上的对手,后来因为鲜卑人入侵才一起走到了李弘的帐下。其后又加进了冀州军官。而冀州军官又分为官军和黄巾降将,这些人过去也是战场上的对手。等到了西凉,情况更显复杂,西凉有边军、郡国兵和羌兵将领。李弘每次在大帐召集各部将领议事,看到他们按照各自的小派系坐在一起,心里就不痛快。他几次命令他们按照各部曲就座,但到了下一次军议,这些人还是我行我素,把李弘的话当耳边风。李弘说了几次后,自觉无趣,不说了,随他们坐在一起亲热去。
这次到并州,李弘之所以不急于击败黄巾军北上幽州,其中就有这个原因。他要想办法处理一下这个问题,否则,下一仗可能要打败。
至于李玮等人恃才骄纵的问题,李弘也是最近才察觉。离开洛阳的时候,李弘依照李玮的要求,从太学带出了一帮士子。早期在冀州的时候,他还没有感觉到李玮的号召力,只觉的李玮说话做事很有魄力,他的一帮小兄弟喜欢围着他转,对他言听计从,但这次李弘明显感觉到了李玮的影响力。李玮因为对李弘的提议信心不足,一直没有拿出什么意见,直到李弘强制下令,李玮等人才匆匆拿出了一个方案。这事本来应该是以左彦为主,召集众人商议,但李玮等人因为左彦曾经是黄巾军的首领,一直排斥他,李玮阴奉阳违,其他人甚至包括从冀州出来的宋文都跟在李玮后面出工不出力。左彦是个温和敦厚的人,他虽然知道李玮和宋文等人看不起他,不愿意听他的,但他还是豁达的一笑了之,主动邀请他们到帐中议事。然而,从李弘这个角度出发,他还是希望李弘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
现在将领之间已有矛盾,但他们都服李弘,打仗的时候,没有人不听李弘的,他们之间的摩擦目前还没有影响到李弘的权威。左彦当心的是李玮和宋文等人。如果李弘在自己不熟悉的政事方面需要他们出谋划策的时候,这些人因为政见问题故意误导李弘的决策或者对抗李弘的命令,那问题就严重了。李弘在政事上的权威如果受到李玮等人的挑衅,可能会直接危急到他在兵事上的权威。
对左彦来说,黄巾军内部斗争的教训太深刻了。无论是张角还是张牛角,化在这方面的精力都远远大于打仗的时候。许多时候,各方陷于争斗的不是权力而是政见不一。现在李弘好象处于同样的状况。招抚黄巾军,首先不是陛下同意不同意的问题,而是李弘的部下能否遵从的问题。
大军已经逼近晋阳城了,但李弘一反常态,至今没有拿出一个致胜的策略。是李弘没有把握说服自己的部下还是他没有把握说服张燕?左彦认为是前者,李弘肯定担心自己的部下会拿着陛下的圣旨逼迫自己下令进攻。但庆幸的是,今天的大军有五万人是胡人,这些胡人都听李弘的,这是李弘得以掌控大军的绝对实力。部下的战功多了,官做大了,许多事都会改变的。李弘手下现在有三个中郎将,这三个中郎将都可以独自领军作战,虽然目前都受其节制,但只有天子一道圣旨,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人都可以立即代替李弘统帅大军。左彦感到了危机,李弘也同样看到了危机。并州的事一个处理不当,祸患可能连番而来。
当左彦把他的担心慢慢说完的时候,李弘搂着他的肩膀,说了声谢谢。
左彦苦笑道:“这么多年,跟了几个故主,就大人你最愚钝。大人没有心机,坦诚待人,也舍的吃亏,虽然信服你的人多,但这样下去,终究不是事情。我看大人的性格和你失去记忆有很大关系。我打算派人到洛阳请几个名医来给你看看。”
李弘摇摇头,笑道:“俊义,我脑子虽然有点问题,但还不至于影响到打仗,请什么医匠啊?算了算了。其实,有你们这些兄弟在身边就行了。你想想,我一个人能干什么事,还不是要大家一起干。我笨一点没关系,只要你们聪明就行。”
“以李玮,宋文等人的学识,他们征募来的人手一定比朝廷送来的好,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这事还是请他们去办吧。至于说到将来,你可以这么想。如果并州稳定了,幽州叛乱平定了,大汉国就没有战祸,到时候,你也好,仲渊也好,羽行也好,不是到朝中为官,就是在地方州郡为官,和我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我这个将军没有仗打,自然也就不是将军,到时候陛下可能让我戍守边关。所以,再过两年,大家就要各奔东西了,过一天是一天吧。”
左彦坐在那里发了一会呆。他想来想去李弘说的也对。自己可能在黄巾军时间待长了,总是想着将来如何生存,反倒忘记了自己现在的身份。李弘是朝廷重臣,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就象皇甫嵩一样,立了战功就是左车骑将军,得罪了陛下,就是罢官回家,无须理由的。不象自己,官小,不想干了,找个借口就可以辞官回家。李弘就是再有心机,将来无非也就是混个中两千石的九卿干干。但看他那样子,他也不想干,大概还是想到卢龙塞做个边关武将逍遥快活去。李弘既然胸无大志,他当然不会象张角一样,事事都要算计个万无一失了。想想张角,神一般的一个人,怎么就没有算到自己会在黄巾军最危难的时候死去呢?如果人人都象李弘这样随遇而安,张角当然也就不会创建太平道举兵反叛了。说到底,李弘不过就是一个武夫而已。
左彦正在那里胡思乱想,李弘又说话了。
“俊义,你到兵曹营老伯那里去一趟,叫老伯派一个亲信到长安去。”
“到长安干什么?”左彦不禁奇怪地问道。
“把云天的兄长请来。”李弘说道,“仲渊他们虽然想出了办法,但他们没有经验,具体如何操办他们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我们要请一个商人来。这营商的事当然要问问商人了。”
“大人,这并州的事还没开始,我们连晋阳城都没看到,你就……”
“并州的事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的,还是先赚钱吧。”李弘笑道,“仲渊他们胆子小,人也太过正直,总是想着这事朝廷能不能同意,那事是不是违背大汉律。他就不想想,朝廷里的贪官如果都这么想,这大汉国还有贪官吗?我在西凉肃贪的时候算是看透了,这年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敢干的。你到洛阳看看,那里的官僚一个月才拿多少俸禄,但他们哪一个不是锦衣玉食?哪一个没有豪宅田产?哪一个家里没有几十的侍婢奴仆?这钱都是从哪里来的?我就不信这都是他们祖上留下来的。”
左彦心里忐忑不安,他望着一脸愤慨的李弘问道:“大人想私下……”
“对。”李弘轻拍案几,小声说道,“还是文龙说的好啊,如其赚点小钱,还不如私下倒卖,赚个大钱。”
左彦脸上变色。
“你不要怕。”李弘笑道,“反正这钱都用于安置流民,用于国事,只要我们自己不贪就行,没什么可怕的?”
“大人,这要是让陛下知道……”
“你以为我不倒卖,就没人诬告我倒卖吗?”李弘摇头笑道,“洛阳想杀我的人多了,我要是缩着脑袋做人死得更快。没事,我自有应付之法。”
===
g_罩杯女星偶像首拍a_v勇夺冠军在线观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meinvlu123 (长按三秒复制) !!
大汉帝国风云录 第七章 山雨欲来 第十一节
天子下旨,令少府出三十亿钱填补大司农府国库,以做平叛军资。
宗正刘虞去职,诏令其以秩俸中两千石的九卿身份领幽州刺史,督幽州军政,即刻动身前往冀州安平国的信都城集结各州郡兵马,北上平叛。同一天,天子下旨迁河内郡太守刘廷为光禄勋,迁度辽将军刘博为卫尉,迁光禄大夫袁滂为大司农,迁侍中张颢为宗正。一日之间,天子连迁两位宗室成员为九卿,震动朝堂。
众臣本以外刘虞去职后,宗室势力将有所减弱,没想到天子不声不响,连三公和大将军都没知会一下,当廷就宣旨钦定两位宗室重臣回京任职,这顿时让诸位大臣们手足无措,目瞪口呆。
天子的这个任命立即就遭到了以三公为首的外廷大臣们的激烈反对。
如今鲜卑人的大军陈兵于雁门关外尚未退去,度辽将军刘博正在关隘坚守;黄巾贼于毒的叛军更是猖獗,在河内郡攻城拔寨,势不可挡,河内郡太守刘廷正在苦苦支撑。天子在这个紧要关头,却抽调两位正在战场指挥作战的重臣回京,实在有点胡闹了。
天子根本就不睬大臣们的劝谏,反而吹胡子瞪眼,大骂朝堂上的众臣们食君之禄,却不知忠君之事。
“看看如今在边关作战的是谁?是朕宗室刘博。看看主动请缨到幽州平叛的是谁?是朕宗室刘虞。看看在河内平叛的又是谁?是朕宗室刘廷。你们呢?你们有谁在边疆为朕戍守关隘?你们有谁愿意到幽州平叛?”
大臣们毫不示弱,群起而攻之。刘博是度辽将军,他负责看护南匈奴,戍守边关,他不到雁门关打仗谁去?刘廷是河内郡太守,他自己的管辖之地发生叛乱,他当然要义不容辞的领军平叛了。象刘廷这样的大臣本该受责重罚的,现在不但不罚反而回迁京城,陛下明显就是赏罚不公。刘虞和鲜卑人有勾结,这个流言在京中广为传播,他此时主动请缨再返幽州平叛,无非是想洗脱自己的嫌疑而已,说不上什么忠心为主。
大将军何进的反对最为激烈。他说:“陛下,此时抽调刘博和刘廷,会导致两个战场上的将士们士气大减,将士们会认为陛下这是在偏袒自己的宗室子弟。陛下可以让成千上万的士卒牺牲在战场上,却不愿意让自己的宗室子弟坚守在战场后方指挥,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对前线将士所造成的伤害是致命的。将士们闻讯之后,必定会士气低落,满腹怨言,军心涣散,那这仗还打不打了?”
太尉崔烈也进言道:“陛下,自光和二年护匈奴中郎将张修擅自斩杀南匈奴单于呼征之后,朝廷随废护匈奴中郎将,重建度辽将军部,以看护南匈奴。今南匈奴形势复杂,其左右部落不和,屠各族蓄势谋反已久,此时抽调度辽将军回京,可能会激发匈奴内部矛盾,引发叛乱。”
刘博曾经是前度辽将军耿晔的手下悍将,后来又随度辽将军皇甫规和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多次出塞抗击胡人,屡立战功,名震北疆。北宫兵变后,他因为是太傅陈蕃的门生受到牵连,被罢官回京,后迁任北军中候。护匈奴中郎将张修因罪被诛后,天子直接任命他为度辽将军到北疆戍边。此人乃宗室大臣中唯一一位精通兵法的武将,如果他回到京城掌管南军,护卫南北两宫,则天子无忧也,而且以他的军功和资历,对北军将士也是一个威慑。
随即司空丁宫也说了一大堆反对理由,无非就是说匈奴可能会趁机叛乱,假如他们联合朔方的东羌,塞外的鲜卑一同南下寇掠,则北疆危矣。大臣们先后出奏,异口同声反对征调刘博回京。他们担忧刘博一旦回京,洛阳的南北两军可能陷入对抗,那样一来,京师就无安宁之日了。
===
天子冷笑,对站在身后的蹇硕挥挥手。小黄门蹇硕随即再出一旨。
天子料到众臣会强烈反对自己征调两员宗室回京,所以早就备有后招。这道圣旨一出,朝堂上霎时间哑雀无声。
天子下旨,迁李弘为行镇北将军,平亭侯,持节钺,督并州、河东、河内三地之军,主掌征伐。
撤销度辽将军部,重建护匈奴中郎将部,护匈奴中郎将受行镇北将军李弘节制。
迁平虏中郎将鲜于辅为护匈奴中郎将,关内侯。令其领一万铁骑,速往西河治所,看护南匈奴,以防胡人趁机作乱。
令讨虏中郎将徐荣领一万铁骑,速往雁门关御敌。原属度辽将军统领的度辽营归讨虏中郎将节制。
令讨逆中郎将麴义领两万铁骑火速南下,赶往河内郡平叛。原河内郡武猛都尉丁原部受其节制。
===
众臣无不大惊失色。
天子这一招让所有的人都感觉到天子不但已经完全控制了李弘,而且还完全控制了洛阳的局面,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抗衡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威了。
李弘在三个月之内连番升迁,其已位列上卿,权势蓦然膨胀,如今他掌控黄河以北三个州郡的军队,统兵十万。李弘节制下的三个中郎将,全部开始独自领军作战,现在他的军队不但可以北上御边还可以南下拱卫京师。
天子竟然在大汉天廷内忧外困,大汉社稷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甩开外廷的阻挠和北军的挚肘,反手一击,牢牢掌控了皇权。如今天子外有李弘和刘虞统领大军,内有刘焉、刘博、刘廷为九卿,手上还有尚书台的兵事权,其皇权在不知不觉之间骤然猛扩,这让所有的大臣始料不及,人人皆有大祸临头之感。
天子的冷笑现在看起来不但阴森恐怖,而且还略带血腥了。
===
朝堂上的气氛突然变得肃杀而凝重,压抑的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皇甫嵩瞪大眼睛望着卢植,即惊骇又气愤。昨天半夜,天子把卢植叫到了御书房,然后卢植就没有回来,直到早上上朝,皇甫嵩才见到他。天子一宣旨,皇甫嵩就料到这都是卢植的主意。他已经开始玩火*了,只是不知道这把火最后会烧成什么结局。
走掉一个宗室重臣,统兵到北疆平叛去了,却调回来两个宗室重臣,一个职掌皇宫门卫屯兵,一个主管宫内警卫事务,宗室势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大,而且天子在洛阳,算是无忧无虑万无一失了。
天子为皇统之事调兵遣将,力图自保,这本无可厚非,但重用李弘,其后果却难以预料。以李弘的才智,平定黄巾蚁贼只是时间问题,不足忧虑,但平定蚁贼之后呢?其以行镇北将军之职统领大军,在外无鲜卑之患,内无蚁贼之扰的情况下,要么从天子意,坐镇黄河以北,挟重兵以助小皇子继承大统;要么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为祸大汉社稷。
李弘乃北疆行伍出身,不习经文,靠累累军功在三年之内跃升为将军,他的军功和他的血腥暴戾相辅相成,就这种野蛮无知、桀骜不逊之人,谁能了解他的内心?他当真忠于大汉国忠于陛下吗?胡人一贯讲究胜者为王,有实力就有权势,这种危险而粗鄙的想法是不是在李弘的心中根深蒂固?李弘就如同他的鲜卑名字,是一头待人而噬的豹子,不论对大汉国还是对陛下而言,都是一头嗜血猛兽,对待这种人只能小心防备慎重使用,而不能象这样毫无约束的把他放在京畿之北予以重用。
李弘如果是一头温驯忠心的豹子,则大汉兴;如果是一头狡猾贪婪的豹子,则大汉危。他就如同一把双忍剑,用好了可以伤害对手,用得不好却能伤害自己。天子为了皇统之争,已经不顾一切,饮鸠止渴,但卢植怎么也这样糊涂,行此险招?难道为了大汉国,为了铲除奸阉,他也有饮鸠止渴之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