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医士无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红西三

    初听郑家儿子的态度,二人皆是错愕,不敢说社会大环境怎么样,但此类事件的结果一般都不怎么样……天黑的久了,人们也就忘了太阳的模样。

    诊所二楼,爷爷亲自下厨。

    一人养育了一对儿孙,厨艺自然没话说,等老爹接过了接力棒,也被爷爷调教出了一番不错的厨艺,但师徒间总有差距,后来爷爷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是接待重要客人时才会一展身手。

    六道菜,六盅汤。

    小盅与杯子大小相当,放蒸锅内清炖,每盅里有两尾白条,配着周从术特意去回民街买来的羊肚切丝,加以爷爷精心调配的滋补药包,带着草药的清香与‘鱼羊’结合的浓郁,只是上桌就引来一阵叫好。

    六人里除了周家一家三口,赵叔带来里赵阿姨,寇律师倒是孤家寡人,到现在也没结婚。

    前者到来,少不得大包小包……

    感谢人主次对调,两口子的不孕问题解决,可还没来得及感谢周家,赵叔做完疏通术没多久,下体还隐隐作痛,若非因为这次的事情,周从术找上门去,这些天他都窝在家里调养身体,就等着调整妥当后,开始试孕。

    所以赵叔两口子上门,送礼时绝没有手软一说。

    这一幕倒是让寇律师尴尬了。

    赵叔笑道:“你就好好作客,咱们不同,我们两口子不孕这么多年,问题前段时间被一生解决了,我刚做了输精管疏通术,也一直没来得及感谢。”

    一番解释,寇律师才放下心来。

    一顿饭到了尾声,说起下午郑家儿子来时的情景,又引得唏嘘一片。

    赵叔问道:“也是可怜人,那么小的孩子成了植物人,能把家里拖垮啊,他家条件怎么样”

    抛去了纠纷问题,郑家的情况引人心生怜悯。

    周从术叹了一声,微微摇头:“他家就在对面巷子里的棉纺厂老家属楼,棉纺厂都破产倒闭都多少年了房子还不一定属于个人,有可能属于棉纺厂单位的,他家儿子好像在保险公司当销售吧,我看车门上贴着保险公司的标志……”

    秦中的厂矿单位很多,早些年经济变化导致许多厂子倒闭破产,好一点儿就会重组改制,但大多数还是直接倒闭,下岗职工的补助金很少,乃至很多人的房子也是厂内分配租赁性质的福利房。

    “哎,那可糟糕啊,前期治疗费不说,病情稳定后,护理费也是一笔大数目吧”

    老爹点点头道:“看个人病情了,有自主吞咽功能的还好说,可以接回家进行康复治疗,没有自主吞咽功能只能插胃管,最基本的康复医院一个月的护理费也要五六千,加上护工的话,一万能打住吧。”

    “我就想不通,老人是怎么看孩子的果冻多危险啊,能放在让孩子够得着的地方吗”提及这事儿,赵阿姨没有什么好脸色,可怜归可怜,却也可恨。

    对于一个无比渴望孩子的中年女人,真心见不得孩子受到伤害。

    饭局持续到九点才散场。

    寇律师明天还有工作,先一步离开。

    赵叔两口子倒是慢了半步,趁着周一生去洗碗的档口,忍不住问道:“一生今天怎么了看起来闷闷不乐的,一晚上也没说过几句话。”

    两口子的细心,令人心暖,他们是真把周一生当自家孩子看待,方才在饭桌上也不点破,等寇律师走后,才小声询问起来。

    对于周一生的情况,老爹和爷爷都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

    面对疑问,周从术不敢乱开口,将目光放在了父亲身上……

    周寿明还是信得过赵晨两口子的,微微点了点头:“说吧。”

    老爹这才道:“有件事告诉你们,你们别出去声张……那天晚上的紧急气管切开,不是我做的,是一生做的。”

    语不惊人死不休!!

    赵阿姨直接没忍住,惊呼起来:“什么……”

    也幸好是赵叔捂住了她的嘴,才没喊出‘一生做的’的话。

    “哎呀,你小点声,别让一生听到了。”

    赵晨脑子转得很快,周从术一点破这件事儿,立马就明白了周一生的情绪问题出在了哪里!

    周从术将那天晚上的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听完后两口子震惊不已,无法想象一个还未毕业的实习生,竟然能有那么大的胆子,更主要的是……救治是成功的,否则现在连植物人都算不上。

    可也正因此,周一生过不去心里关。

    植物人,令人胆寒的词汇。

    说句难听话,大多时候,死亡要比植物人来得痛快。

    没有人知道植物人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从现有的植物人苏醒者的回忆描述,有人说那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也有人说记忆停留在




第51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求推荐票】
    清晨。

    老爹做了简单的早餐,烧上了一壶水,屁颠颠去叫老父亲起床。雨过天晴,心情着实不错,这次的事情度过的有惊无险,可要说想办法杜绝危急患者上门,也不现实。

    开办诊所就是要承担风险。

    所幸此类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只盼望后续不要再有遭遇了吧。这种想法看似不负责,可事实就是如此,诊所硬性条件差,危急患者上门能得到的有效救治方案很局限,时间拖延久了,反而是对患者的不负责。

    昨夜,周从术想了几种方案,一种是下午四点结业关门,诊所营收的大头都在中医那边,缩短几个小时的营业时间,不会影响周家的收入,更何况现在的周家根本不差钱。

    可细看这种办法,有些臊人。

    只要他敢提出来,爷爷就敢揍他。

    身为医生,哪有惧怕患者上门一说

    最后,周从术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诊所面对的急诊还是周遭区域,可以这样嘛……联合周遭几个社区进行一次医学科普活动,提升预防疾病意识的同时,也可以夹枪带棒,潜移默化灌输危急患者的处置办法。

    敲开老父亲的房门,周从术将自己的想法阐述了一遍,说完后又害怕周寿明多想,连忙补充:“爸,真不是我不负责,把人往外推,急症患者咱们就是处置不了,适当的科普也是对邻居们的帮助,西城医院就四条街的距离,现在家家都有车,开车就送去了,反而抱着人跑咱们这儿,和开车过去的时间差不多……”

    “耽误时间啊!”

    周寿明自然知道儿子的小心思,无非是怕事儿,但他说的也有道理。

    “行,按照你说的去做吧。”白天在家的都是退休的中老年人,科普工作的主要适应人群也是他们,就如郑家老两口一样,面对突发情况两眼一抹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小区对面的周家诊所。

    对这类人群进行了急救知识普及,效果会非常好。

    周寿明稍微顿了顿,又加了一句:“既然要做,就一次到位,也好几年没义诊了,附近有八个小区吧做八次义诊,你再把你想普及的东西,打印成传单,义诊时候发放。”

    一听这话,周从术当时就懵逼了。

    义诊,那可能把人累死,小区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可不是善茬,诊所看病是对症下药,义诊纯粹是唠嗑,一个大妈就能把你侃晕了,更别提八个小区义诊做下来,诊所还做不做生意了

    “爸,义诊归义诊,诊所这边有病人怎么办”

    老爷子能听不出这货的小心思

    “行了,义诊响动那么大,就近的病人能不知道诊断归诊断,抓药、打针还是来诊所,我找中医院的老宋借一个医生过来坐镇,问题不大,少不了你赚钱的。”

    这下,老爹乐了,贼迷贼迷的笑。

    为什么笑

    以术哥猥琐的想法来看待这件事……

    义诊就好像推销入户一样,诊断是免费的,可要说抓药……咱老周家也不是巨富,不可能白送。小区居民一看是免费问诊都会来,那瞧出来病了,肯定要吃药啊,吃药去哪买周家诊所啊!

    周家本来就是中医诊所,中药材还是比较昂贵的,八个小区的大型义诊,嘿嘿嘿,发了!!

    “好好好,还是您老想得周到,我去叫一生,你俩先洗漱吃饭,我去对面小超市买点东西,等会带去西城医院。”

    周一生被叫醒后,听爷爷说了计划,心思悸动。

    早些年,爷爷经常进行义诊,几乎两年一次,不过到自己高考那段时间,为了抓自己学习也就没在支过摊,大学时期爷爷更是中西医两手抓,孙子的前途要比其他事情重要太多了,义诊也就被无限期搁置。

    借此机会,重开义诊倒是个好想法。

    “你给单位请假了一周是不这样,到时候看时间,你再多要几天假期,领导不同意爷爷去给你说,教学实习问题不大,你们在医院应该也都是做杂活吧”

    爷爷自然是想让自己散散心,别那么快进入到医院的环境当中……

    教学实习固然做得都是杂活,不过定科实习的机会也来之不易,在医院一个月能学到的东西,甚至



第52章 联合义诊【求推荐票】
    虽然是联合义诊,但周家提出的核心主旨未变,只是因为中医院的‘忽然兴起’,义诊规模肯定会变大,打印传单的质量、数量有所提升。

    原本只是决定打印a5尺寸的传单,现在成了a3折叠页面内嵌夹层,名头上依旧是周家诊所与中医院的联合义诊,不过内嵌夹层里多了中医院的相关介绍与便民就诊卡,科普资料也更加全面。

    在打印店多坐了一会,就有人联系了周一生,索要邮箱发来了资料。

    场面一不小心就变大了。

    打印店老板的态度,从热情变成了谄媚,不断跟周一生套近乎:“您是中医院宣传部的下次有什么海报、宣传页都可以找我们啊,价格肯定优惠。”

    医院可是财主,最常见的消耗品就是纸质印刷病历本,一天消耗几百上千份,对打印店而言肯定是大单子,周一生原本不想理会,谁知对方最后说起了‘返点提成’,他就不得不把话说清楚了,咱跟中医院没关系。

    而这么一个小小的街边印刷广告打印,也不足以承担那样的业务。

    要说中医院和周寿明的关系,还得扯上祖师王安之。

    祖师当年在疗养院坐诊三个月,现今中医院的大院长则是保健局医生,时常奔走于干部疗养院,一来二去熟悉了,就跟着祖师偷师。

    说起他跟爷爷的关系,其实不怎么好,偷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他一直想‘入门’,可祖师不同意,爷爷这个大师兄就更不喜欢他了。

    一段因缘际会持续到现在,也不容易。

    勉勉强强,爷爷认他个‘表面朋友’,用爷爷的话来说,一个年代走过来的老人不多了,走一个少一个,更何况老宋还与祖师有点关联。

    两位老人一年到头偶然能见一面,早些年倒是经常上门,请周寿明到中医院坐诊,不过都被爷爷拒绝了。

    这次义诊借医生也算巧合。

    义诊要办,诊所要开,诊所里光有柳姐一个护士可不行,得有医生坐镇,原定只是借个医生帮忙看顾,爷爷也没想到老宋会兴致忽起,横插一手。

    在打印店做好了打印模版,周一生开车去了中医院。

    电话联络,出来一个宣传部的干事,将一份证明与义诊计划书交给了周一生。

    他还要去街道办、城管部门报备一下,毕竟规模比较大,不早做提醒万一看病人太多,出现了乱象,好事反而成了坏事。

    有中医院开具的证明,街道办看了后,也乐见其成。

    义诊是好事儿,更别提是中医院这样的大门户牵头,联合活动办好了,也算他们的业绩,于是乎街道办大包大揽,直接将场地布置的事情解决了,就连城管方面也不用周一生操心。

    一天跑下来,周一生刚回到诊所,就见对面小区门口已经拉起横幅——

    “中医院、周氏中医诊所、西城曙光街道办联合义诊点。”

    周一生一看都惊呆了。

    自己做得横幅明天才能取,人家街道办瞬间就把横幅做好了,还把自己的名字也印了上去。

    所幸是城管部门职能不擦边,不然周一生怀疑横幅得变成‘中医院、周氏中医诊所、街道办、城管办公室联合义诊’。

    下午饭点,爷爷、老爹回来了。

    对于义诊布置非常满意,中医院出手,他们的工作量要小许多,只需要看顾两个点就行了,爷爷一个点,老爹一个点。

    周从术对于此遭事情很开心,与中医院齐名进行联合义诊,名头一下子就打出去了。

    “爸,以后这种事儿就多来一点儿,您虽然看不上老宋,但人老宋办事多靠谱啊牌子一亮,出钱出力,省事儿啊。”

    “义诊看个人,我不提也不见他组织义诊,有样学样倒是快……”

    周从术又道:“要我说,您当初要是进中医院,院长怎么也轮不着他啊。”

    “你要那么能耐,那么想当院长,我现在让老宋把你安排进去,熬个几十年就上位了,以后诊所跟你一毛钱关系没有……”

    呵呵呵。

    医院医生哪有诊所自在啊,比起赚钱根本没法比。

    老爹若有所思沉吟一阵,瞬间得出了‘钱’与‘权’间的利弊,最后表忠心:“爸,我就是随口一说,其实咱家诊所挺好的,我其实一直想啊,把咱家七套房一卖,支一个小型中医医院也可以啊,我当院长,您当董事长怎么样”

    爷爷真得被气疯了——

    “滚滚滚,你给我滚!”

    对于西城医院的见闻,爷爷和老爹都闭口不言。

    想必是回来的路上就合计好了,不在周一生面前提及。

    ……

    第二天。

    早上七点,中医院的义诊队伍就到了诊所门口,带队的是医务科主任,在他之下最大的是风湿科的副主任。
1...1819202122...3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