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医士无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红西三

    街道义诊患者针对老年人,老年病无外乎高血压、高血糖、风湿痛风一类。

    无论中西医,风湿都是大难题,敢触及这个层面的人,基本都是‘大能’级别的人物,肝医书、肝论文,论及病痛逻辑辩证,无人能是敌手,因为风湿难治,主要研究方向是免疫系统,算是全科代表,有




第53章 偶遇【求推荐票】
    周一生和爷爷主持一个义诊点,老爹则带着中医院另一个医生在另一个点。

    因为规模弄的大,中医院还给安排了后勤人员,每个点儿都有两个护士……巧了,一带一,在职护士带一个实习生,算是周一生一届的同龄人。

    至于饮水、午饭方面也不用周家操心。

    中医院全部包圆了,现场放置着矿泉水,午饭会有人送来。

    爷爷本事无需赘述了,因此义诊点也是选择最大的一处,街心花园。两旁行车道夹在中间的小公园,面积不小,平时常有好几队人马跳广场舞,总数少说过百,偏偏这样还能留出一部分清静地给秦腔爱好者唱秦腔,算是辐射周遭几个小区最有人气的地方了。

    白天肯定没那么热闹,不过义诊的牌子昨天下午就打出去了,晚上歌舞队们一看,自然一传十十传百,早早有人等待。

    老爹去紧急制作易拉宝展架时,问诊队伍已经排起了长龙。

    周寿明是周遭名人,老中医,不少人都认识,也信得过。更别提这次还扯上了中医院,并且有两个小护士穿着中医院的护士服在旁照料,分发宣传单,正式的不行。

    以至于对很多人而言,看病是一方面,更多的人当做凑热闹。

    周寿明问诊,周一生也没闲着,与爷爷商量一下,只要病人愿意,他也能上手,不过最后结论要爷爷进行审定补充,而病人大多也希望周寿明能给出建议。

    程序多了一道,不过无论对爷孙俩,还是对病人来说,都不觉得麻烦。

    爷爷是为了提升孙子的能力,周一生也是想增加技术本领,顺带提升系统经验值,至于看病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眼看老中医带着小中医,只觉得颇为有趣。

    更夸张的是,等周一生看完病,就有阿姨问:“小伙子多大了这么年轻就当医生了呀”

    “还不是医生呢,刚大五实习,跟医院请假,陪着我爷爷出来帮忙。”

    “哟,还没毕业呢还没对象吧小伙子长得可真不错,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啊阿姨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师范类,都当老师了呢……”

    周一生:%¥#……

    大爷大妈们都是自来熟,看病之余各种闲扯。

    不单单周一生被安排上了,爷爷也别想逃,周遭两个小区的老熟人都知道爷爷是老光棍,光棍好多年了,自觉姿色尚存,身体健康,家境优越的老阿姨们就打扮的花枝招展找上门来了……

    知道的人当他们看病,不知道的以为是锣鼓队表演呢,怎么演出服都穿上了

    反正是闹啊,一旁的俩小护士都被逗乐了。

    一早上的忙碌,问诊人数98人。

    因为中医院要宣传,到时候可能还会上新闻报道,每个义诊点儿都会进行认输统计。

    上午活动刚开始时,布置桌椅浪费了些时间,等下午义诊完成人数恐怕会逼近三百人,整个义诊活动会持续为期三天。

    半天的问诊结果,没有查出什么大病。

    真有心思看病的,都会带上往年的病历本……

    高血压、糖尿病一类的老年病是常态,爷爷悉数把脉,不厌其烦的讲解生活饮食方面的主意事项,即便每个人的情况都差不多,也逐字逐句的在说。

    有人提及中医调理,爷爷才会动笔写方子……而随着周遭人对爷爷的称赞与展架的背景介绍,拿了方子的人也乐于去诊所抓药,那边有柳姐负责,估计一上午也忙得要吐血。

    周家诊所抓药还是比较平价的,爷爷用药习惯相对平民化,很少提到名贵中药,这在周遭是有口皆碑。

    中午。

    义诊歇息,可等待的人不放行。

    街道办来人专门劝慰了许久,才准许义诊暂停一个小时。

    而午饭,还是就地解决。

    老爹随之打来电话,情况相当,就不过来一起吃饭了。

    吃饭时。

    实习护士凑了上来,询问周一生的情况,两人聊得还不错。

    她是卫校专科,实习已经大半年了,同样是学校安排实习,不过他们还得交实习费,总之实习生待遇差不多,苦活累活都得顶上。

    周一生也不是高冷的人,说了自己在中心院实习,相互交流了一下实习生活……

    最后,话题一转。

    “周一生,你有对象没嘻嘻,放心,我不会告诉周爷爷的。”

    这个……

    周一生哭笑不得,只能说没有。

    正巧另一个护士大姐过来救场,他才得以逃脱:“小陈,赶紧吃饭,别耽误人家小周,有什么事儿义诊结束再说。”

    然后,护士大姐过来了:“我



第54章 鼻咽癌【求推荐票】
    周一生的遭遇,也是每一个医生的必经之路。

    面对失败的治疗结果,久久难以忘怀,但想要从事这个职业就必须学会理性,学会放下。因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患者,后续还有千千万。

    老人的出现,就好像揭开了一道伤疤,火辣辣的疼。

    自己固然是难受的,却也知道疼一疼也就麻木了,可人心总是肉长的,难受的情绪不受控,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不是抛弃感性,而是学会控制感性,偏偏自控力又是一个很难修炼的东西,这是一遭艰难的磨砺之旅。

    周一生唯一能自我安慰的方向,只是‘早点经历早点完事儿’,长痛不如短痛。

    义诊案前。

    周寿明感受了一下孙子的状态没有大碍后,才放下心来,继续诊治。

    而周一生,想要尽量回避视线,却偏偏又忍不住想要看向老人,心理上的矛盾很微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职业病吧。当护士的女友总喜欢揉搓男友的手背寻找血管,而女友纤瘦的锁骨突出,又对骨科医师男友有着极大的诱惑,经不住去想‘这么漂亮的锁骨要是骨折了,我一定要亲自去完成哒’。

    当有表象病理特征的患者出现,无疑对医生是一种极大的诱惑——

    我一定要看看你哪儿有毛病!

    其实,即便老人没有气管插管,对普通人来说,也足够惹眼了。

    他所乘坐的电动轮椅很高端,应该与仙逝的霍老先生同款,右侧扶手有摇杆前进操作装置,左侧则固定一个最新款ipad平板。

    在拥有轮椅的使用者眼中,这架轮椅是妥妥的‘豪车’。

    ipad的功能显然不是玩乐,听到周遭老头老太太与老人的对话后,老人都会手指点动ipad的进行发声回应。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开在脖颈,在鼻腔咽喉不通气的情况下不能发声,即便想说话,也只是‘呼哧呼哧’的出气声。

    如果是长期‘气管插管佩戴者’,其实也能琢磨出一种发声办法,用肢体动作挤压气道插管形成堵塞,让气重新传至咽喉,可行进行短暂的发声,更有此道‘大能’琢磨出连续不断的发生办法,绝对是气管玩家中的高玩群体。

    眼前的老者显然没有学会发声办法,只能使用‘钞能力’以科技产品代替。

    除此外,若不提气管的造型减分,老人的头发被打理的油光锃亮,上身内里穿着白衬衫,衣领雪白崭新扣着金色领章装饰,外搭一件开衫毛线马甲,毛线组合花纹是lv。

    下身条绒长裤应该只有九分,露出的脚踝搭配着纯羊毛长筒袜,故意下拉形成褶皱,配上纤瘦款圆头黑白皮鞋,怎一个‘潮’字了得。

    一旁的实习护士都忍不住感慨:“大叔好奢华啊,他怎么来公园打麻将啊”

    周一生并未被影响,再华丽的外表,也无法阻挡他对病情的好奇探知。使用检测系统是必然结果,但在使用前,他也早已养成了先自行确诊的习惯,以此提升自身的辩证能力。

    需要气管切开术,进行插管呼吸的患者有着病理局限性,所能圈定的范围很小。

    首先一个硬性条件就是病情阻碍道到了正常呼吸,下端气管呼吸阻碍显然是不成立的,如果是胸腹手术后为了放置分泌物潴留,方便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那么也同时可以肯定一点,病情过重,不足以支撑老爷爷打扮如此洋气出来浪。

    那么只能向上寻找原因,喉部炎症、肿瘤、外伤等因素都会引起呼吸功能的困难与阻碍。

    切管切开后已经看不到外伤结症了,炎症、肿瘤的推敲也毫无头绪。

    周一生一直看了上去,总算发现了一些小线索,老人左侧鼻腔明显要比右侧肿大一些,鼻翼因为长期肿大,皮肤组织新陈代谢后出现了干裂的皮脂。

    “单侧鼻腔肿瘤!癌症”

    很有可能了。

    鼻腔肿瘤与癌症是两种病情,但即便是鼻腔内的良性肿瘤,癌变概率也是很大的,所以为了预防癌变,外科认定上绝对是建议切除治疗,以免发生癌变。

    要知道,鼻咽癌是耳鼻喉癌症类型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没有之一,杀伤力极强。

    既然老人没有进行切除,那么势必就是遭遇了癌变,否则切除治疗后肿瘤消失,自然而然不需要长期使用气管辅助呼吸。

    当然,也不排除医生建议性的‘保瘤生存’治疗,因为鼻腔内血管、神经丰富,考虑到肿瘤位置与患者年龄身体状态,也会给予不切除建议。



第55章 论癌【求推荐票】
    鼻咽癌是重症,如今能稳固病情实属不易……

    前些时候一部电影上映带起一个话题,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不去过度理解看待这句话,总体来说,话糙理不糙。

    有钱人与穷人遭遇重大疾病的结果,的确是有差别的,想要得到全套治疗,服用最新科研成果的靶向药是要大量金钱支撑的。

    穷人呢不谈昂贵的药物,单是正常放疗化疗,都会让一些经济稍微困难的家庭吃不消,一个月动辄两三万的费用真不是开玩笑。

    所以。

    面前的老者得以稳固病情,一方面与自身运气挂钩,另一方面也绝对接受过最佳治疗方案,所面对的医生也是最专业、最顶级的。

    眼下的义诊对他而言,稍微带有一些凑热闹的嫌疑。

    既然遇到这事儿了,外加上身边几个麻友老伙计的话赶话,自然也就过来了。

    “老兄弟今年多大了”

    “67。”

    “外地人原来在哪儿看病”

    “大佛,广城。”

    “鼻咽癌多久了”

    “2。”

    “两年”

    “是!”

    与老人沟通起来很麻烦,但周寿明却无比耐心,既然人家愿意过来问诊,就会负责到底,基本的信息问清楚,便站起身来:“我给您号号脉。”

    任何癌症早期发病,经过治疗手段稳固生存期都会延长,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大多患者都会在放疗清除癌细胞后,进行残余清除手术,也就是外科的一招鲜‘哪里不行切哪里’。

    效果是直观的,癌症原发器官的问题被全部解决,但人体是一个循环系统,癌细胞可能还存在于其他部位,微小的存在并不能体现在检查数据上,包括人体在经历癌症后,人体环境具备了癌性体质,新的癌症细胞会重新生长,最终导致复发病变。

    鼻咽癌两年,病情稳固,在这个年纪已然是很罕见的病例了。

    爷爷对此也觉得惊奇,号脉过程明显比其他病人长了许多。

    老人期待着答案,旁边那个展架上的介绍也是他兴起前来问诊的缘由,自己的情况自己清楚,稳固只是暂时的,从不同的医生得到预后建议,能让他取长补短。

    有一句话老话说得好,久病成医。

    长期的重症患者,有时候要比普通医生还要了解这方面的病症情况。

    约莫十几分钟,爷爷诊脉结束,又查探了老人多处淋巴结情况,回到位置沉思片刻,才微微点头:“身体状况不错,调理的很好,如果能继续保持下去,日子能过得比较安稳。”

    爷爷答案很平直,几乎没什么营养,明显有些对不起周遭人的期待。

    包括老人都觉得,周寿明很可能会有一番长篇大论,可最后的结果也太苍白了吧

    老人有些着急,敲击着ipad,不过不等他组织完语言,身后的老伙计就抢先发声了:“周大夫,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对老陈没有点建议吗”

    周寿明坦然笑着:“他已经保持得很好了,相关诊治医生显然给出了最佳的建议方案,最少对陈老弟而言,是有很好的收效的,他不需要别得建议了,过多的建议只会干扰病情。”

    老爷子的意思很明白,建议不一定要好,要多,最主要的是合适。

    一群老人还不满意,有个老太太直接拿着展架上的介绍说事儿了。

    “周大夫,上面可把你写得神乎其神,您好歹说点儿什么吧不然您可是砸招牌了,我们等那么久,也是想你对老陈有些帮助的,周氏中医诊所我也知道,我邻居家就经常去,可是常夸你。”

    “对啊,而且不是常听说中医能治好癌症呢。”

    对于前一人的话,爷爷没当回事儿,不给出建议是理性考虑,乱发言才是砸招牌




第56章 我同你港啊【求推荐票】
    爷孙俩的话,令场间沉默起来。

    不单是几位老人,包括在侧的两位中医院护士也深思起来……

    中医能不能治疗癌症,周寿明不能给出标准答案,或许曾有过抑制病情的个案,但这并不足以说明问题,没有临床数据支撑,以及例如西医放化疗的标准化治疗流程,中医治疗癌症永远是一个空口白话。
1...1920212223...3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