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符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拉风的树
阴阳符 第一百二十一章 没有道理
很快李游的思绪就被绢帛上的内容拉了回来。只是让李游失望的是,绢帛里并没有直接记载着什么大秘密,开头零星记载着几个地名,还有一些不同朝代的年号,这些文字都用朱砂圈住,可能存在有好些年份,以至于朱砂的痕迹都已经淡去了大半。朱砂旁边还有一些备注,备注也相当简洁,寥寥数字,李游琢磨不透其中的意思。
琢磨不透这些天书一样的内容,李游直接跳了过去,没往深处想。这些记载或许对不准来说有着极大的意义,但李游很清楚自己并不是不准,他首要目的是弄懂自己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又如何回去原来的时代。
绢帛下方还有着一篇不算长的文字记录,是不准的自述。自述也甚是简单,基本和莫方圆所述的吻合,简单交代了自己是何方人士,因何事而失忆等等。自述里还有许多地名和注释,那些地方是不准藏匿这些年来盗取的宝物的藏宝地,除此之外,不准还把自己所有记得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存放在这些地方。绢帛上的内容,实际上只是一个提示,指引不准找回自己记忆的一个线索指标而已。
看样子,手里的绢帛不准已经用过了几次,因为每用一次,不准都会在上面做上不同的标识。上面有用天干地支表达出来的时间,李游对天文历法并不在行,没有办法将时间转换成公元纪年的时间为几何。
“不准,看完了吧”莫方圆的手在李游的眼前轻轻扫过几次,见李游怔怔地盯着绢帛上的内容发呆,他心里似乎有些担心,喃喃说道“看来这一次感应,对你的心智伤害很大,我们要不先回到郡里好生休养几天再出发,反正这一趟我们不急,东西的位置大抵就在附近了,不就是把那东西拿出来,再把些木头片子塞进那座古墓里面么,这活很简单啊”
李游对莫方圆的建议不置可否,没有赞同也没否定,心里还在纠结困惑着自己的遭遇和不准的身份等问题。不过莫方圆的话终究还是触动了一下他,李游脑海里似乎闪过了一片灵光,有些惊诧地问莫方圆“什么木片,放哪里”
莫方圆对李游的茫然询问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意外,虽然原来李游比他更加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此刻在莫方圆眼里,李游便是完全失忆了的不准,问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
莫方圆往后面拍了拍手,身后一名一脸横肉的壮汉便低眉顺眼地走了过来,他身后背着一个大大的木匣。壮汉的脚步有些吃力,显然木匣很是沉重。
“就是这些木片不多,是书简。”莫方圆示意壮汉把木匣放地上,从里面掏出一卷牛皮穿扎着的书卷,对着李游说道“这是你前年从南海带回来的,你也没说过这些东西是什么,我也看不懂。你只是嘱咐我,一定要带过来,等我们挖开那个墓,就把这些书卷放进去”说到这里,莫方圆脸色也变得有些古怪起来,好一会才接着说道“其实你自己的性子你自己清楚,啥事情也不跟我商量我知道你是干大事的人,这些年来,我帮你藏的盔甲刀剑就不下万具,一旦有朝一日你想起事造反,我也不会觉得奇怪,只是这回,把这些竹简藏好又故意让别人发现,这不像你的风格啊被发现了蛛丝马迹,我们就完咯”
听着莫方圆的唠叨,李游眉头深锁。他的脑海里完全没有一丝关于不准的记忆,所以根本没办法消化莫方圆所讲述的内容。只是李游心中也是凛然,对不准的看法和观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李游对不准的所有了解,也就只局限于历史书上的记载,此人盗发了魏王之墓,从中获得了千古竹书纪年一书。当然,史书上的记载也鲜明指出,不准盗了魏王墓,并不是冲着竹书纪年而去的;实际上,他盗墓是为了里面的金银珠宝,里面的书简,基本是没有碰的。竹书纪年和其他的一些珍贵史书,是因为不准盗墓之后,当地官府发现了遗迹才收集起来,汇报中央朝廷,最终由朝廷史官整理保存。
从这些史料可以推断出来,当时的不准应该是个图财的普通盗墓贼而已,而且从后面所发生的事情看,不准应该还被官府缉拿到了,不然他的名字也不会出现在史书之上,当时的盗墓罪名后果比现在严重多了,不准的命运应该会比较悲惨。
可是从莫方圆的话里,李游听出了不一样的东西。不准竟然藏匿了无数的盔甲武器。从这一点看,就足以判断出此人绝非寻常盗墓贼。这些只有军队才可以配备的东西,不准大量藏匿,动机必然不纯。更让李游觉得匪夷所思的是,不准竟然是想打开一个古墓,把一些书简藏进去。而令李游最目瞪口呆的是,莫方圆手里拿着的竹简,样式看起来非常古老,不像是今时之物,看上去颇有年代,字迹也不是熟悉的字样,比起小篆也更加古老晦涩一些,李游接过来翻阅了一下,整个脸都绿了“他娘的”李游心里暗骂了一声。他手里拿着的竹简,便是竹书纪年。
这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字体,李游认得的字其实不多,但是不少字还是可以望文生义,最重要的是,竹书纪年里不少内容李游倒背如流,只需要对一下字句的字数,加上找出几个核心的象形字,便足以判断出内容是否重叠了。
“原来竹书纪年是不准放进魏王的陵墓里面去的,难道他最终的目标,并不是盗墓,而是故意让世人发现这一本书”李游心里震惊无比,但却无法接受,不准绕这么大的圈子,把竹书纪年砸到世上,究竟是所为何事
“没有道理啊”李游怔怔想着。
阴阳符 第一百二十二章 推导
不准的举动让李游感到无比困惑。
如果说不准心怀大志,想在乱世有一番作为,那么他私藏大量兵器倒是可以说得通,要知道自汉室式微,天下大乱继而三国割据至今稍定。
不管是门阀世家,还是民间一些颇有实力的豪强,有点本钱的在这种环境下都偶会生出逐鹿天下的野心。汉高祖当年出身卑贱,最后却权重九鼎,难免被后世的草莽英雄们当作“王侯将相宁有种”的成功典范,不准倘若具有一定的实力,怀有改朝换代的野望也说不定。
只是根据李游所了解的历史当中,不准也就因为竹书纪年露了一把脸,而后便没了任何记录,从这一两点里便可以看得出来,后来的不准并没有走上造反的道路,反而默默无闻,悄然消失于人世间。
李游摇了摇头,把注意力放回了不准的另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中去。明明竹书纪年在不准手中,为何不准要去盗发古墓,将此书安置其中,装成从中出土的古物呢
虽然无法判断不准举动的深意,但李游所掌握的信息其实不少,只要多加用心,将其联系起来推导一番,哪怕得不到准确的答案,但也能能够猜中一定的范围了。
答案肯定是围绕着阴符展开的,而不准从所谓的山河谱里所得到的能力,也是来自阴符力量的加持,李游甚至怀疑,或许不准手里就有着一枚阴符。当然,这个推断李游发现并不合理,有与阴符融合的经验,李游并没有发现,目前这一具身体里有着别的阴符存在的感觉。
对于不准,李游比历史上记载的内容了解更多。这一切得益于秦弋在青牛观的发现。那可是不准遗落下来的亲笔字刻,价值巨大。但想到这里,李游心里却突兀惊悚了一下。
因为他发现,不准所留下的字刻,隐隐和莫方圆所讲诉的东西并不大一样。
莫方圆说,不准要去盗墓,然后把竹书纪年放进魏王墓里,然而不准在自己的字刻之中,却说道自己去盗墓,从中获得了竹书纪年,并且发现自己被人所害
不准和莫方圆之间,有一个人在说谎
可是,谁在说谎李游心里慢慢平复下来之后,开始琢磨着不准当初刻在神像后面的语句。古人的语言简洁,同时也容易让后人出现解读错误,所以在解读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小心谨慎。
回忆了不准的遗文之后,李游又发现了一些问题。
不准在字刻里记录下来的第一个时间是咸宁五年,他从魏王墓里盗取了竹书纪年,但是,如今的时间却是太康二年,咸宁五年,是两年前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李游又想起了一个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事情,那就是历史学家们一直有个争议,那就是关于竹书纪年出土的魏王墓究竟是那一座,有史学家认为是魏襄王,也有史学家认为是魏安僖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李游蓦然来了灵感,会不会莫方圆和不准都没有说谎,只不过是不准两座墓都盗了,然后从其中一座魏王墓里得到了竹书纪年,然后两年后盗发另外一座王墓,把竹书纪年放进去,并且制造出大量现象,让世人发现,因而让此书出土了
这样解释很符合此刻的现状,然而问题来了,不准这般做作,究竟是图谋什么,就算闲着蛋疼也没必要如此折腾自己啊
李游暗暗让自己沉住气。因为他很清楚,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其实不算困难。听莫方圆说,此刻不准便是要去盗发一座魏王墓,只要打开魏王墓,确认王墓究竟是属于魏襄王还是魏安僖王的,部分答案便水落石出了。至于不准的动机,还是可以从莫方圆口中挖出些许,然后再结合现状和遭遇进行推导。李游就不相信了,不准的秘密他会挖不出来
当然,李游对莫方圆等人也心存警惕。从字面上的了解,李游也发现不准在刻写字符的时候,记忆有所恢复了的。那时候不准发出了沧桑的感慨,刻下了“百年一梦”和为“奸人所祸”这样的沧桑和悲愤的字迹。然后到了青牛观一带,因为阴兵鬼将的出现,最终触发了内心的一些东西,让他恢复了记忆,最后留下了这些字刻。
这些信息非常直白地告诉李游,不准身边的人并不可信。很可能身边的莫方圆,便可不准字刻里所指的人物。尤其在莫方圆的身上,李游还看到了莫连城相似的样子。灵魂穿越近两千年,还能遇到熟人,李游可不相信,真的只是巧合而已。李游很清楚,如果巧合出现地太巧合,实际上这种巧合很可能是被有心人刻意安排的。
那么,如果莫方圆是害不准的人,莫方圆的身份又是什么
想到这里,李游的脊背微微发凉。因为他同样清楚,有一个组织是完全有这个能力的。鬼网,或者说徐偃王手下的古族。
这些人完全有控制得了不准的能力。只是不准为何会落入他们的手中,李游不得而知罢了。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李游心里也暗暗有了打算。自己莫名其妙来到这个世界,肯定与阴符有关,想回到自己的世界,必然得找到更多的阴符才有可能。李游很清楚,这世上在哪里藏匿着阴符,那就是不久之前他去过的九凤朝龙。那里有着两枚阴符。一枚已经被他捷足先登,另外一枚,在眼下的时空中,还在地下溶洞世界里与世隔绝。
“那么,先按照剧情走,把竹书纪年扔到人世间再说吧,然后再到青牛观,寻找司马空的帮助只不过司马空会不会相信我跟他说的话呢”李游暗暗想着,心里有些无奈,同时又有点期待。但是,李游心里更深一层又隐隐有些不安。因为他感觉自己似乎漏掉了些什么。只是回想了几次,却没有得到答案,也就只好作罢。
阴阳符 第一百二十三章 融入
莫方圆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身边的不准,灵魂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对李游根本没有一丝的怀疑,基本是有问必答。完完全全把李游当成了已经失忆的不准。当然,不管李游有意还是无意,问到一些比较关键的问题的时候,莫方圆便含糊其辞,推托自己也不清楚,或者编织一些非常敷衍的答案,傻子都能听出来是假话的东西推搪李游。
反正在莫方圆眼里,李游便是失忆了的不准,对他任何话都没有质疑的能力,只能够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根据以往的经验,不准是不会对他的话产生任何怀疑的,所以久而久之,每次当不准失忆之后,询问起关于自身的记忆时,需要保密的内容,莫方圆便随口应付一些,反正不准从不会产生怀疑,或者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后,他又再次失去记忆,然后慢慢地又开始新一轮对整个世界的认知。
可惜的是,这一回不准不是失忆,而是被李游的意识占据了身躯。李游询问的问题看似杂乱而漫不经心,但是每一个问题都是精心思考之后才询问莫方圆的。李游询问的问题并不直指所想知道的秘密,而是从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题开始问起,比如自己是何方人士,祖籍何方,莫方圆又是哪里的,在何处与自己结交,不准这些年和他都盗了什么墓,最终得手的宝物都交给了谁像这类问题,莫方圆基本没有思考便回答了出来,很快,李游便知道,自己是祖籍南方云梦泽,据说先秦时期,祖上还当过诸侯大官,汉朝之后家族式微下来,隐居不仕,直到黄巾军造反,天下大乱之后,不准的祖上为了家族安全,投奔了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莫方圆的身份倒是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根据他自己交代,从有记忆开始便是跟随战乱时期的流民一起,在流民大营里被一个郎中收养,跟着郎中学医给人看病治伤。
那郎中也不是纯粹的大夫,还通晓阴阳,堪舆地理,精通盗墓。往往见流民活不下去的时候,便去盗发诸侯墓穴搜刮金银,分与流民购买粮食渡过难关。后来天下稍定,流民各自散去返乡种田去了,老郎中便寻了地方定居,机缘巧合之下,莫方圆便认识了不准。两人都跟着长辈学过盗墓,深交之后知道对方精通此道,因而相约一起盗墓。最终一起走到今天,算来已经有十年时光了。
面对莫方圆滴水不漏但又明显是瞎话连篇的对答,李游也一脸认真的模样,仿佛是完全相信了对方的言语,不再就这类问题询问过去,只是略略问了一下,在过去的盗墓的时光了,不准和莫方圆究竟盗了几个大墓。
莫方圆的回答倒是让李游吃惊不小。十年时间里,两人纵横各地,战国秦汉以来的诸侯大墓,两人光顾过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座,尤其是西汉的皇陵,两人基本都逛了一遍,这还不算,两人连秦始皇陵都试图盗发一次,只是因为某个原因,一直没取得成功而已。不过最近两年,两人的重点已经不再是盗取诸侯大墓获得财宝,而是根据之前所得的山河谱,有的放矢地寻找着一些陵墓或者名山大川。当然,依照莫方圆的说法,这是不准的主意。只是这一句话李游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相信,按照莫方圆的说法,不准时不时就给他玩一阵失忆。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可能会听一个偶尔就忘记自己是谁的人,跟着他到处乱跑。而且去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善地,而是荒山野岭,诸侯王墓,危险无比。莫方圆如果脑子稍微正常一些,都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所以正常是理解是,失忆后的不准,被莫方圆带着跑了很多地方,盗了很多墓。至于为什么会带上不准,这应该和山河谱有关,甚至直接就是与阴符扯上关系。如果不准和阴符没有什么内在联系的话,李游相信自己的灵魂会出现在不准的身上,而且是完全取代了不准。
和莫方圆一阵对话,李游也基本摸清楚了需要的信息,开始进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从莫连城的话里李游也了解到,眼下他所在的队伍一共有十五人。当然,这只是不准盗墓团伙里极少部分实力而已。
团伙里除了不准莫方圆之外,其余人成分复杂。有活不下去的流民,有蜀国吴国的逃兵,也有曾经混迹三国江湖的三教九流的人士,但在荒马乱之中,被他们所招募,成为了盗墓队伍里的成员,跟随他们已经有七八年。
这话翻译成李游的话就是说,周围这些家伙个个都绝非善类,而且还是莫方圆的同党,已经在这条黑路上走很多年了。这还不算,如果莫方圆真的是古族或者鬼网的一部分,这些人也肯定是有着同样身份的人。换句话说,李游实际上被这些人牢牢监控着,想离开这队伍可绝不容易。
好在眼前李游也不想离开莫方圆诸人。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时代里,他很清楚离群之后可能面临的凄惨下场。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吧。再者,李游心里也坚信,自己出现在这个时空遇到这些人并不是偶然的,必然是阴符对他做了手脚,把他送回这个年代,必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他去做。具体是什么事情,李游相信,虽然眼前还不清楚,一旦遇到了,阴符必然会给他足够的提示。
随后两天,李游便在莫方圆的带领下,在荒山野岭里穿梭着。这时代的荒山野岭可不像后代那般,无论在哪里都能够找到些许现代的文明或者垃圾的信息。山野之间的林木葱郁到令人难以置信,随处可见的参天巨木,野草连绵,在荒野行走,根本没有道路可言,完全依靠人力开辟道路,进度十分缓慢,一天竟然走不了二十里。而从简陋的地图里发现,所在的地方既然距离郡县城区不远。只是多年战乱,人口已经减少到一个可怕的数据,“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这种描述直白地呈现在李游的面前。
阴阳符 第一百二十四章 魏王墓
几天下来,李游也开始慢慢适应身边的人和环境。只是用惯了带有现代文明气息的工业品,生活在这个时代里,李游感觉到相当的不方便。别的不说,要是队伍里有支手电筒,队伍也就不用天还没黑就得停下来驻扎营地了。李游也想点着火把赶夜路,却发现,队伍里的人,超过一半患有夜盲症,想来是长期营养不良的缘故,根本无法走夜路。
队伍里的武器也是相当的简陋,虽然队员们手里的刀剑弓箭还算锐利,但在李游却完全没看在眼里,见惯了玲珑队伍使用的热武器,这些冷兵器时代的武器,他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而且他很清楚,这点武力,在外面的世界里盗墓应付一下官兵土匪或许是够了,但要是想去碰九凤朝龙这类地方,还是省省吧,不用蛟龙,就算遇到蛇君庙里的巨蛇,大伙都不够人家填牙缝。
再看了看队伍里的盗墓工具,李游心里更是无语,就是几把锄头铁铲,铁杵也只有两根,洛阳铲没有,蜈蚣节没有,其他更加细化的盗墓工具都没有,怎么看都像是业余的玩家,李游很是纳闷,就这么些工具,不准和莫方圆真的能够盗得了那么多的大墓这也太儿戏了吧
秉着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李游把莫连城去盗墓的工具都依着葫芦画瓢弄了出来,比如所谓的蜈蚣节,这东西看起来精巧,实际上没多少技术含量,李游只是琢磨了一下,把自己的构思和莫方圆一说,莫方圆便依照李游所述的法子,砍来山间的毛竹给弄了出来;洛阳铲这种盗墓考古的大杀器自然少不了的,但实际上这玩意直到民国的时候才被发明出来。只是荒野之中,也无法寻找铁匠打造,李游只得用削尖的细竹替代,但削尖的地方用队伍里用来引火的菜籽油炸干了水分,硬且锐,一般的土层估计能够应付得了,当然,这样山寨出来的“洛阳铲”,也不知道得损耗多少,才能够打出一个合格的探洞。
让李游惊奇的是,不管自己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或者要做什么事情,莫方圆和队伍里的其他都无不遵循,从无推诿拒绝,让李游有一种感觉,不准原本便是整支队伍的灵魂人物,自己对莫方圆等人的身份猜疑有些说不过去。
只是走出社会已经有些日子的李游,经历了莫连城的欺骗和一系列的死生变故之后,他已经不会像以前那般轻易相信他人了。更何况莫方圆本身就有着极大的破绽和嫌疑。可以解释的理由便是,莫方圆诸人深信眼前此人便是已经完全失去记忆的不准,对李游没有任何的提防。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一点可能是,以前失忆之后的不准,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让莫方圆诸人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在山头兜转了数天,终于来到了一处地势开阔的地方。简陋到令人无法辨认东南西北的地图上并没有标识出此地为何,但通读秘藏十法的李游,却是发现,这里山势开阔,依山旁水,是一处极好的墓葬地方。尤其是先秦时期,诸侯之墓都喜欢这种地理位置安葬。
不用说,看来魏安僖王的王墓就该在这地方。果然,莫方圆遥指着视线范围内的一处微微耸起的土丘说道“不准兄弟,根据咱们之前的摸索,这一带就只有这个土丘,你之前感应的方位也指向这边。十里之内这里只有一个村庄,名王圉岗。巧得很,那魏安僖王名圉,估计是王陵守陵人的后裔。”
李游点了点头。莫方圆数日来对着他都挺装傻的,一问三不知,此刻见到魏王墓,马上便露了马脚。没有刻苦研究过魏国历史的,还真难一下子说出一个战火中晚期一个平庸诸侯王的名字的。
李游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见到莫方圆指出那土丘说是魏王墓,他的下巴差点都掉了下来。原来在这个时代,古墓并不是那么难找的,难怪不准和莫方圆之前的盗墓竟如此容易。
虽说容易,但李游也清楚,古墓可不是那么容易盗的。虽古墓的机关陷阱,自秦始皇陵后才真正发扬光大起来,但先秦时期古墓里,大抵都是设有阻挡盗墓贼的机关的。机关其实不需要多奇技淫巧,只需能够杀人便可。
“找到了就好。”李游应了莫方圆一句,想了想,看着头顶上上方阳光正灿烂,脸色不由有些古怪,问了一句“我们要等晚上才开始盗墓吧”虽说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没有文物局也没有巡山的公安和基层干部,但李游依旧不惯在大白天里做出盗发古人坟墓的事情。
“自然是白天。”莫方圆可没有李游这种心理障碍。他朗声说道“白天能够省不少功夫哩,还能多一层保障。魏国君王喜欢人殉,想来墓里会养出些阴戾的东西,以前我们没少对付这些麻烦,有太阳照着,多少可以降邪。”
闻言,李游心中一凛,从莫方圆这话里,他听出不少言外之意。以往盗墓的历程应该说不上顺利,因为莫方圆提及魏国君王墓的时候,声音显得颇为谨慎。这便足以说明,眼前这个被杂草灌木所覆盖的土堆儿,颓败的表象下,藏匿着令人无法猜想的危险和恐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