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盛唐剑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无言不信
这回轮到裴旻傻眼了,瞬间明白自己马屁似乎拍的过头,他当然不能说自己在长安的原因是不愿意当凤尾,只好暂时将心思藏着,等到机会来临再说。
李隆基以前对裴旻是器重,现在直接将他视为自己人了,没什么顾忌的道:“走,我们赴宴去,别让功臣们久等了。”边走还边道:“听说你在审问马清、孟林的时候,用了重刑?”
裴旻也不隐瞒道:“确实用了,臣实在气恼他们祸害忠良,带着些私人的情绪,望陛下恕罪。”
李隆基道:“无妨,他们是罪有应得,只是日后稍微注意一下影响。毕竟你是御史中丞,这事大可以交付手下去做,何必亲力亲为。”言外之意就是让手下去做,犯事了手下抗!他心情愉悦,直接传授裴旻这为官的“套路”。
裴旻一脸受教的表情。
庆功宴少了李隆基,气氛反而更加活跃。都是袍泽战友,把酒言欢,好不热闹。
见李隆基、裴旻一前一后,欢快的交谈而来,都忍不住感慨彼此关系之好,暗自羡慕。
李隆基极擅言谈,虽然因为他的到来,诸将拘谨了许多,但气氛并没有减弱,逐一与诸将把盏相谈。
轮到一员番将,李隆基举杯对着他道:“安郎将,虎父无犬子矣!令尊身体可好?”
安郎将!
裴旻对于安姓特别敏感,目光迅速望去。却见一位高瘦的异族番将,高举着酒杯回道:“谢陛下关心,家父身体还算健朗……”
与想象中的肥胖如猪不同,应该不是想象中的那个人,问向上首的薛讷道:“他是谁?”
薛讷回道:“安思顺,作战很是勇敢。是一位很不错的骁将……”
能得薛讷如此夸奖,能力自然不错,裴旻也记起了历史里确有这么一个人物,兴趣徒生,目的不是因为他,而是他的兄弟……赫赫有名的安禄山!





盛唐剑圣 第三十二章 弊端清除
安思顺在历史上名声一般,裴旻对他知道的不多,自然远不及王忠嗣详细。但因为涉及安禄山,还是有着一定的印象。
在他的记忆里,安禄山原本不叫安禄山,因为他的母亲改嫁给了安思顺的伯父,他又跟安思顺一起长大,一起投奔大唐,期间彼此共患生死,约为兄弟。有这层经历,安禄山这才改姓为安氏,取名禄山。
安思顺、安禄山虽是义兄弟,但两人不是同类人。安禄山自不用多说,盛唐落败的祸之一。安思顺却是一心忠于大唐的番将,为大唐戍边四十余年,乃名副其实的国家干臣。在安禄山谋反之前,安思顺也多次提醒李隆基说安禄山必反,只是李隆基不听而已。
因此对于安思顺,裴旻并没有因为安禄山给他什么有色眼镜,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安禄山这样的人能除就除,能杀就杀,留着只会养虎为患。
宴会结束,裴旻走到安思顺的身侧,亲热的打着招呼:“安郎将!”
安思顺见是裴旻,赶忙作揖问好。他投奔大唐并不久,但他的父亲安波注早已在大唐站稳了脚跟,是朝中的右羽林大将军,在军中有一定地位人脉。安思顺得父亲相助,仕途平坦。可跟裴旻相比起来,相差甚远,受宠若惊的道:“见过裴中丞!”
“不必多礼!”裴旻道:“一起出宫?”
唐朝并不排斥番将,很多番将都为大唐立国赫赫功绩,成为国之柱石。但不排斥并不等于没有隔阂,愿意推心置腹的与之往来。安思顺投唐不久,在朝中并没有认识的好友,颇为孤单,裴旻如此相邀,安思顺哪有拒绝的理由。
安思顺刚满二十,年岁并不比裴旻大多少。两人有着相同的话题,在裴旻有心结识下,关系进展迅。
裴旻不经意的说起了安禄山。
安思顺茫然道:“却不知安禄山是谁?也是我们安氏族人?”突厥安氏源于西域安息国,国中大多人以安为姓,安思顺以为是故国的某人。
裴旻懵逼了,安思顺竟然不知安禄山是谁?难道因为自己的穿越,产生了蝴蝶效应,让安禄山消失了?
裴旻反应迅,忙道:“一个恩人,我有一兄弟,受过安禄山的照拂,托我遇上了叫安禄山的人,一定要代他报恩。旻见安姓人极少,还以为你认识呢!”
安思顺摇头道:“在中原安姓人不多,但在西域,在南诏,安姓人还是很多的。若是出生于安息国,在下可以帮忙打探一下。要是源于南诏九姓里的安姓,那就无能为力了。”
“好!”裴旻应了一声,心底却不报什么希望了。安禄山压根就不是什么安息国人,他是因为跟安思顺关系好才改为安姓的。如今安思顺都不知道安禄山是谁,那里指望找得到。
不过他也没有丧气,有御史台这个人脉。若遇见类似于安禄山一样的胖子,还怕他能跑得掉?
第二天,朝会,李隆基在朝堂上对于此次出征的将军下达了嘉奖令。
功自然是薛讷无疑,薛讷作为三军统帅,虽极少参与战阵厮杀,但他调兵遣将,重用王海宾连克吐蕃,又千里追击,击溃吐蕃大军,还收复失地洮州,功勋无人能比。李隆基拜凉州镇军大总管,统领赤水诸军,驻守凉州,并且复封平阳郡公,又拜其子薛畅为朝散大夫。
第二大功也是毫无疑问的,裴旻以六千之众,拖出了六万吐蕃大军,还歼敌三万,战果不可谓不辉煌。特别加封忠武将军,提升食邑两百。虽然忠武将军是的武散官,没有实权,但是如他这样,身兼文武二职的,纵观整个朝代也少之又少。
随后李隆基又嘉奖了裴旻擒拿杨矩,为王海宾戏耍冤情的功绩,但说到这里的时候。他道出裴旻擅离职守一事,对这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惩罚,虽情有可原,却过不能纵,功过相抵。
李隆基并没有给裴旻套上“僭越”的罪名,毕竟这个罪名可大可小。现在在他眼里,裴旻属于自己人,这方面能照顾还是要照顾的。
余下的出征官员也一一嘉奖,显然他们的功劳远不及薛讷、裴旻、王海宾显眼。
这封赏结束,依照以往的惯例差不多到了下朝时间了。
当今日却出现了意外。
刑部尚书赵彦昭展开了对马崇、杨敬述、鲜于庭诲的弹劾。
赵彦昭有备而来,借着赵成恩、李昌、白道恭、康海源几人的余热尚在,历数武将尸位素餐,抱团取暖,无视大唐利益。
裴旻瞧了最上的姚崇一眼,知道这位“心胸狭隘”的宰相,动手了。
尽管姚崇并未出面,但他的卒子已经开始为他冲锋陷阵,攻城略地。
李隆基确实有心整治军务,可要将昔年助他起兵的功臣一个个除去,他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
朝会结束都没有说个所以然来。
李隆基心事重重的下了朝,腹中虽饿,却食之无味,对一旁伺候的高力士道:“力士,我有心将他们撤去。可他们并未犯错,朕昔年也许诺决不负他们。今日要朕无端将他们贬罚,岂不让朕失信天下?”
高力士道:“陛下问小奴,小奴那里知道那么多。不如将裴中丞请来,问问他的看法?裴中丞足智多谋,又与陛下一心,他的意见最为中肯。”作为内臣,在这种大事上,他始终保持着不问政的底线。
“你呀!”李隆基挥手道:“去吧去吧。”
裴旻身为外臣,却没有那么顾虑,听极李隆基的担忧。
他很婉转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臣一直以为我大唐想要兴盛,只需做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足以。陛下无须贬罚他们,只需给他们加官进爵,调他们去凉州边疆任职即可。若他们真有胆气,有真才实学。是我大唐幸事,若当真是尸位素餐的无能之辈,受不得苦,许他们财富,由他们请辞,让他们荣华一生,也算对得起昔年的功劳,相信他们也不会拒绝。”
裴旻不指望这个时候的中央将军能跟李世民时期那样,随便一个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但至少不会是马清、孟林之流可恨可耻的人物……
李隆基并未说话,只是默默点头下了决心。
也因裴旻的推波助澜,朝中不知兵事,却因从龙之功身居将位这一大弊端,彻底清除。




盛唐剑圣 第三十三章 如兄如父
这天裴旻一早跟薛讷前往仁德药店拜会王氏母子。
这是他们昨夜约好的。李隆基本怜惜薛讷上了年纪,意图直接升任他为兵部尚书。但是薛讷哪里闲得住,对于裴旻给他指出的前景,向往非常,直接要求外放戍边。
李隆基拒绝了裴旻,却没有拒绝薛讷,将薛讷任命为凉州镇军大总管,统领赤水诸军,以抵御突厥、突骑施。
薛讷如愿以偿,打算择日动身,但在动身之前,他想去看一看王氏母子。
王海宾的能力是他发现的,前锋的任命也是他下达的,因此对于王海宾的事,薛讷心底也有一定的自责。不拜会一下,走的不安心。
裴旻也正好有事找王氏母子,约好一起去了。
裴府至仁德药店有一定的距离,爷孙二人并骑闲聊。
“经此事可见,朝中勾心斗角,防不胜防!比起在这长安京师,戍边虽不及这里繁花似锦。却能免除不必要的勾心斗角……这马革裹尸方才是我辈夙愿!”薛讷无愧是将门之后,道德情操比起裴旻是高上不少,“只是太公不在长安,我那老弟现在卧病在床,无法给你适当的帮助。你在长安,可要小心了。”
裴旻笑道:“太公放心,孙儿有皇上照拂,又有御史台为后盾,没有那个不长眼的,敢来找我麻烦。”虽然李隆基拒绝了他外调的要求,但是李隆基对他亲善的态度,让他意识到现在的他在李隆基的心里地位仅逊色高力士,与之一内一外,堪比左膀右臂。有这则关系,只要他不犯什么大错,在长安还是能够如鱼得水的。
至于外调的念头,他并没有放下。只是暂时收着,打算找到机会再提出来。
来到仁德药店,孙溥正在坐堂,见两人到来,迎上来道:“大总管、裴中丞!你们是来看王氏母子的吧!我这里有病人,抽不得身。你们自行进去便是。刘伯去太医署拿药了,详细情况可以等他回来再做询问。”
裴旻让他去忙着,领着薛讷向内堂走去。
这刚来到后院,裴旻便见王忠嗣在练习刺枪,握着一根长棍,做着突刺练习。
只见他“哈”的一声,前迈一步,长棍平直刺出。力量聚于棍尖,棍尖竟然轻微颤抖。随即收棍再刺,如此反复。简单的刺击,枯燥无味,但王忠嗣练的极为认真,汗珠如若雨下,连两人步入院内都未察觉。
裴旻看的出来,王忠嗣的突刺算不上高明,但是身步一体,简单直接,威力甚大,属于战场技艺。这战场杀敌之术,讲究的就是简单有效直接!
薛讷更是目光灼灼的看着王忠嗣,上下打量,不住地的低声道:“好苗子,好苗子!”
裴旻笑道:“太公,这是动心了?”
薛讷毫不掩饰的道:“当然,他才这个年岁。有这出枪的力度,不难看出基础功底扎实。若他愿意,太公不介意将薛家戟法传授于他!”薛仁贵横行天下的薛家戟法,传到他这一代,薛家后人竟然没有一个能够发扬光大的。作为薛家家主,薛讷除了叹息家门不幸,为了避免家传戟法失传,只能另选能人。
裴旻是他看中的不二人选,但是相比裴旻对于兵法的领悟之通透快捷,戟法的领悟只能用愚笨来形容。也看出了裴旻独专剑术,不在强求。王忠嗣的出现,让他心头火热。本来他就对王海宾就怀有一定的歉意,将薛家戟法授予王忠嗣既可以弥补一些遗憾,还能将薛家戟传承下去,一举多得。
“恩公!”王忠嗣终于发现了院中多出了两人,小跑着上前拜见。
“这位是凉州镇军大总管薛讷,特来拜会你母亲。”裴旻给他介绍了薛讷。
王忠嗣听过薛讷,知他对自己父亲格外器重,敢忙问好。
王忠嗣老成之极,领着薛讷、裴旻进屋去见他的母亲。
王氏经过刘神威的精心调养,比起先前气色要好上一些。但依旧极为虚弱,说话有气无力的。
裴旻知道王氏需要的是静养,不便久谈,直接道:“令郎极为乖巧懂事,年纪小小,已有其父风采,是难得的可造之材。这守孝三年,正是他用功之时。若这般荒废,太可惜了。我欲请一西席,教令郎识文断字。我太公也有心传授他家传武艺,兵法韬略,不知夫人意下如何?”
薛讷道:“海宾阵亡,讷深感沉痛。夫人若不嫌弃讷能力浅薄,愿将一身本事,倾囊相授!”
薛讷不善言辞,也只有在最亲近的人的面前,话才会适当的多一点。
裴旻也知薛讷的性格,一直由他出面交谈。但只要他做出的承若,绝对会做到。
王海宾这精神支柱已经垮塌,王氏心中唯一的信念只有幼子,见他有这份机缘,激动道:“自然是好的,妾身无力起身拜谢,快,训儿,替娘,谢过太公、恩公。”
扶着起王忠嗣,裴旻对王氏道:“回头我请一先生来这里传授忠嗣知识,待夫人身体有所好转,无需忠嗣挂心的时候,我在将他接至我府上,用心培养。”
王氏道:“无须麻烦……”
裴旻直接打断道:“就这么定了,夫人身体不见好转,忠嗣又哪里能够安心读书用功。不为别的,为了忠嗣,夫人也要好起来,切勿耽误了他。”他这话说得有点重。目的是要激起王氏自己的求生**,早在最初刘神威已经跟他说了生死在王氏自身。
王氏的病症是气疾,也就是心肺呼吸道之类的病症,可能是哮喘可能是心脏病也可能是肺病。但无论什么病,都属于没得医治的顽疾,即便在二十一世纪都很难根治。别说是古代,就算刘神威在如何厉害,裴旻也不信他能彻底的根除气疾。
不过好在气疾这病虽断不了根,但只要不受刺激,调理的好,并不影响生活,并非不能善终。
王氏若沉痛哀怨,一直陷入失去丈夫的悲痛中,那神仙难救。但若她能走出来,缓解情绪,加上刘神威的调理,应该能够多活几年,能够亲眼见证王忠嗣的成长,见证他成为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物。
王氏听了裴旻的话,原本就没有血色的表情更加苍白。
看着原本活泼好动的爱子,短短的月余间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听话老成的孩子,心中又疼又怜。幼年丧父,以给他打击至此,若再丧母,岂不是无依无靠?念及目光也渐渐坚定起来:为了训儿,怎么样也要活下来。
裴旻、薛讷离开了屋子。
“我不要去凉州,要照顾娘!”王忠嗣出了房间,目光坚定的看着薛讷。
薛讷感到王忠嗣那拳拳孝心,笑道:“放心,我还没有那么不近人情,让你们母子分离。在兵学上,我义孙将我的本事学的差不多了,缺少的是经验。传授你,绰绰有余。至于武艺,我会将训练方法心得写下,也让他督促传授,不需跟我去凉州。”
王忠嗣看了一旁的裴旻一眼,用力的点了点头道:“好,我会用心学的。耶耶说要振兴门楣,光宗耀祖,我要练得跟耶耶一样厉害,完成他的愿望,为他报仇!”
看着王忠嗣认真的说着不是他这个年纪说的话,裴旻上前抓着他的左右脸颊用力一挤,强行挤出一个笑的表情,道:“你才多大,装什么小大人。有目标是好事,当目标成为包袱,可不是什么好事!”
王忠嗣对上裴旻关切的目光,眼中的泪珠瞬间决堤,无声恸哭起来。
裴旻将王忠嗣抱起来安慰着,不多时哭累了竟睡了过去。
薛讷唏嘘道:“还是你有法子!我看此子性子坚毅,将来必成大器,绝不逊于其父!要好好培养……”
裴旻点了点头,心想:“岂止不逊于其父,即便与薛仁贵相比,也只高不低。”
等了许久,刘神威从太医署取药回来,与他们说了情况。
跟裴旻想的差不多,王氏的病情只能抑制无法根除。
王氏要想恢复,靠得不是刘神威的妙手,而是她自己是否能摆正心态。
裴旻道:“母爱如山,为了忠嗣,我相信王氏会好起来的。”
刘神威看着挂在裴旻身上沉睡的王忠嗣,感慨道:“老夫一直担心小家伙会撑不住,现在好了。还是中丞有办法,你若学医,成就定在老夫之上。”
裴旻笑了笑,没有说话。
直到黄昏,王忠嗣方才醒来,见自己挂在裴旻身上,微黑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些不好意思,挣扎了下来,说了一声“我去陪娘亲!”跑了!
薛讷用了一个晚上,将练习薛家戟的要诀写下,交给了裴旻。同时也将薛仁贵传下来的兵书《周易新注本义》给了裴旻,让他认真研读学习,领着家将往凉州赴任。
许是裴旻的重话起到了效果,不过一月,王氏情况有所好转,渡过了危险期。
裴旻将王氏母子接入裴府,开始根据薛讷留下来的训练要法督促王忠嗣训练。
王忠嗣对于学习格外刻苦,那股劲头,令裴旻都为之汗颜,不由自主的跟着每天多用了一个时辰在剑术、兵法上。
两人长期混一起,在王忠嗣幼小的心里,裴旻便如父兄一般可靠……




盛唐剑圣 第三十四章 马市遇故
御史台!
裴旻兴致勃勃的看着亚圣吴起的《吴子》,先贤的兵法深奥难懂。
裴旻早在之前,已经读过好几遍《孙子兵法》、《吴子》、《尉缭子》等兵学巨著,他能够看懂字面意思,但对其中深意却了解的不通。
随着薛讷言传身教,传授他领兵经验,渐渐能够领悟字与字的意思。
前不久的金城之战,裴旻第一次亲临战场。
吐蕃不擅攻城,可为了金城的财富,不得不选择攻城。他们此举,正给了裴旻练手的机会。
一番苦战下来,固然疲累。但裴旻自身获益确是极大,初临阵仗的他,有乞力徐这样的百战之将给他刷经验。战后所领悟到的经验,不是薛讷或者兵书上能够传授学习的。
以此战所学到的知识,配合兵书上说的内容,又会有新的感悟。
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话一点也不错。
裴旻将自己原先收集来的兵书都带来了御史台,打算重新看一遍。
真不怪他渎职,实在是太无聊。
御史台的事情本不多,尤其是经过连番大案,御史台的名号已经完全打出去了。
对面敢一口气能将十一位四品以上的大员拉下马来的御史台。文武百官哪个忌惮三分,再对盛怒之下整治中央将军的李隆基,没人敢在这个时候犯事。
现在就好比严打期间,上下官员老实听话的跟猫咪一样。
官员不犯事,御史台无事可干,裴旻只好假公济私的看书消磨时间:这一看就是大半日。
直到申时一刻,裴旻重重的伸了个懒腰,知会了一声,出了御史台。
现在还未到下班的时候,但今日有事,他要去西市一探,先行早退了。
长安西市一如既往的热闹,满街都是商贩行人,人来人往的拥挤非常,黄发碧眼之辈随处可见。
裴旻直奔马市:这些天王忠嗣跟着他修习兵法武艺,很是刻苦。
为了奖励他,裴旻决定送他一匹小马驹,给他练习马术。一个真正善骑者,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磨练。后天想要练就一身骑术,是极其困难的。除非如裴旻这样,自幼有着很好的武学功底,下盘根底稳。不然即便习得一身骑术,真正上阵冲刺或者长途奔袭的时候,骑手的优劣势会很明显的体现出来。游牧民族骑兵厉害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
百姓没有那个条件,自然不能怪他们,现在裴旻有这个条件,哪有忽视的道理。
沿着长街一路走去,裴旻发现一家家马行外头停放的多是成年骏马,未成年的马驹极少。他只是略通粗浅的相马之术,还是当初他要考武举,薛讷临时临急传授他的。对于长成形的成年马有效,一个个还未成型的马驹,却不在其中了。
正惆怅间,突然一个熟人的身影在余光中出现。
“阿维叶!”
裴旻叫了一声走了上去,对方正是一起在金城患难的商人阿维叶。若非阿维叶与萨伏伊两个商人的护卫,金城就算守下来,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对于他们的相助,裴旻是很感激。
再跟肯德里克道别的时候,裴旻特别拜托肯德里克,让他跟阿维叶道声谢,并且将自己的住址给他,让阿维叶有事可以找他,没事也能找他一起喝茶聊天。
只是时过月余,阿维叶、萨伏伊音信全无,裴旻还以为他们已经做好了生意回各自家国去了,没想到会在这马市相遇。
“中丞大人!”阿维叶见是裴旻,赶忙上来行礼问好。
裴旻笑道:“还没回国呢?”
阿维叶恭敬的道:“回大人,还要逗留几日。今年的长安比我五年前来的时候,更要繁华,好的货物更多。我需要好好的筹划,将大人赏给我们的马匹在这里卖了,多买些骆驼,多带一些货物回去。走完这一趟,也许十年都不会再来了。”五年前的唐朝,正是韦氏、安乐公主祸乱唐朝最严重的时候,买官卖官猖獗,政局极其不稳。长安贪腐成风,那个时候的情况,跟这个时候,自然是没得比。
这时店里走出一个大腹便便的丑陋胖子,他就跟一个圆球一样,全身都是肥肉,个子不高,五尺出头,但那一身的横肉至少在三百斤开外,肥的连脖子也没有,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隙,他挤出一个笑脸道:“鄙人龚盈利,见过裴中丞,中丞光临小店,小店生辉小店生辉……”
1...6061626364...3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