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娇甜小保姆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金谷飘香
不过,建国二十二了也不小了,该处个对象了。想到这里,就笑眯眯地问道:“建国,快跟妈说说,你是不是心里有人了?”
“妈,瞧您说的?军校里绝大部分都是男的,上哪儿去认识女同志啊”赵建国自然不肯承认。
“唔”苏秋彦有些失望。
建国这是尚未开窍呢?院里喜欢他的姑娘不少,可他一个都没相中?以前陆军长家的红梅常常来找建国,可不知怎的却跟卫东谈到了一起?还有虎子他们都有对象了,就剩下建国还单着呢!
“妈,我还年轻,现在不想谈这个”
赵建国见母亲一个劲地瞅着他,就郑重其事地说道。他想打消母亲的顾虑,不想让母亲在个人问题cào太多的心。
“好吧,那就随你吧”
苏秋彦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她明白如果建国这趟回来还未给杨家一个明确态度,那跟杨家联姻之事恐怕就要黄了。可婚姻大事勉强不得,就随着孩子的心意吧?
晚上临睡前,她跟老赵说了。
老赵说既然杨家那边有了想法,建国又不太上心那就不要再强求了。其实,联姻也需要慎重尤其是在当前的节骨眼上,新旧两股势力正在抗衡,一旦站错了队恐怕就要靠边站了。
这事就这么搁下了。
建华还在营区值勤,一家四口度过了除夕之夜。饺子是小周包的,馅子调得有些淡,吃起来没什么味道。赵建国心说,看来那调馅子的诀窍不是什么人都晓得,那是小纪的独门秘方吧?想想他从小纪那里弄了不少秘方,也能摆上一桌了。
这一晚,他又想起了纪小萱。
在校期间还不觉得,以为早已经把她给忘了。可回到家看到这熟悉的一切,才发现她始终映在心底,伴随着阵阵暖意和欢笑,让他觉得宁静而又安详。
*
初一这天,家里比往年还要热闹一些。
一大早,建华从营区赶了回来。一见到大哥就扑了上去,大呼小叫地跟以前没啥两样。杨卫东、陆红梅还有虎子他们也聚了过来,一群人倚着沙发谈天说地,恨不得把房顶都掀开来。可赵建国却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热闹是其他人的,他只是一个看客而已。
临到吃饭时,杨卫东叹了口气说道:“建国,没有小纪师傅这聚餐也没啥味道了,赶明儿我请大伙儿去城里搓一顿吧?”
“好啊!东子,就等着你这句话呢!”其他几个人也随声附和,还说:“真怀念小纪师傅的手艺啊!没了小纪师傅一切都寡淡了不少”
赵建国明白那种热闹再也不会有了,他和卫东他们都已经长大了。昔日的无忧无虑都已成了记忆,成长所带来的不仅有快乐还有无尽的烦恼。
至于他跟卫萍的事也不了了之了。
一连两天卫萍都未出现,李阿姨那边也没再问起。除了卫东过来说说笑笑,再也没人提那个事了。他松了口气,觉得这是最好的结果。想想也是,时间真得能改变一切。这世间,还有什么是时间不能改变的?
*
到了初三那天,苏阿姨收到了小纪的来信。
看到小纪考上了京城大学,是又惊又喜。这姑娘可真聪明啊,总是干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这上了大学算是跃上了龙门吧?说起来,建华也考上了京城医学院,这么顺利跟她提前复习有关。想着小纪所带来的影响,就觉得很庆幸。
“小纪考上了大学?”
临行前,赵建国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极力掩饰着,可内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从最初的相识到现在,她总是带给他惊喜。他为她感到高兴,知道她走到今天实属不易。他想去看看她,可军令如山马上就要出发了。
小纪要来京城了?建华也瞪大了眼睛。
心说,小纪只是个初中生啊,竟然比她这个高中生考得还要好?再见面时就是大学生了,感觉还真不习惯呢。
“建华,等开学了去把小纪接过来过个周末”苏阿姨吩咐道。
“好咧”建华答应了一声。
心里想着小纪来了就是客人了,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小保姆了,这角色转换得还真够大的。
*
过大年了,农家院里一片欢腾。
这是纪小萱在家过得第一个春节。娘舍不得让她干活,说在外面累了三年了无论如何都要好好歇歇。可她忙习惯了,就变着花样做了几个拿手菜,把娘给惊了一下,还一连声地问着:“萱子,这是在首长家里学的?”
“嗯”纪小萱含含糊糊地应着。
心想,总不能跟娘说是天生的吧?虽然有人窥破了她的来历,可那个秘密却无从验证,即便说出来也没人肯相信。
当然,徐老师除外。
趁着节前送年礼,她找到徐老师想问问缘由。可徐老师却神秘地一笑,跟她说:“命运无常,否极泰来。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看到的幸福不一定是真的幸福,你遇到的烦恼不一定是真的烦恼,时空本是交错的,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过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想要逆转,悲剧可能会重演,结果恐怕难以界定,一切都会变得不可控制,记住救人就等于救自己,若想安然一世就在这边安心呆着吧”
听到这似是而非的话语,她心里一惊。
按照徐老师的提示,这辈子都要呆在这边了?那妈妈咋办?谁来照顾她?可听那话里的意思妈妈好像安然无恙?现在她跟后世隔着四十多年,恐怕再也回不去了。可她呆在这里,真得能心无芥蒂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吗?
“萱子”听到娘在喊她,纪小萱回过神来。
她抿着嘴笑了笑,心说想那么多干嘛?那一切都是空的,唯有帮娘做菜、帮爹搞蔬菜大棚才是实实在在的。到时候小青菜长出来了,自家吃一部分,多余的还能拿到镇子上去卖呢!
爹跟她说,打去年开始政策宽松了不少,对“投机倒把”虽然有管制措施,可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瞧瞧村头,那走街串巷的货郎都开始出现了,还有胆子大的跑到县里去贩卖jī蛋呢。
而她呢,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今往后她就是一名大学生了,可以掌握自身的命运朝着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进。
七零娇甜小保姆 47.第 47 章
*
正月里是农闲时节, 也是说媒的好时候。
那些做媒的噙着旱烟袋走家串户, 给那些适龄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们说和一通。纪家兄妹考上了大学,立马成了十里八乡的香饽饽,再也没人嫌弃他们的家庭出身了,也没人嫌他们家穷了,只盼着能攀上这俩吃皇粮的天之骄子。
小萱还好,毕业了就是国家干部自然不会再嫁给那些灰头土脸的庄稼汉子。即便有胆大的媒人厚着脸皮上门说和, 也被小萱娘一口婉拒了。心说, 真是不知道深浅,就小萱这样的大学生乡里哪有配得上的?自家闺女是去京城读书, 只怕县里也没几个人去过京城呢。
可晓光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今年二十二不算小了,等到大学毕业了就奔着二十六七去了。放在农村孩子都生下俩仨了,单着哪成啊?再说, 男方家里自来讲究娶低不娶高, 女方那边条件稍微差一点正好相当。
柳爱莲的心思活泛起来,就想给儿子寻个合适的早早定下来。那些前来保媒的也是信誓旦旦, 把手里的姑娘都夸成了一朵花儿, 恨不得说成“天上少有,地上无双”, 只要娶进家门就能生儿育女,孝敬公婆, 日后再给二老养老送终。
一时间, 家里的门槛都被踏破了。
瞅着娘乐呵呵的都快挑花眼了, 大哥劝说无效就吓得躲了出去了不敢在家里呆着。纪小萱一看情况不对,就委婉地劝道:“娘,大哥这事不着急”
她把道理讲了一通,说现在时兴的是自由恋爱,男女双方要有共同语言才能过到一块儿。可娘却听不进去,说:“啥共同语言?你看你爹读书识字学问深着哪,娘却没啥文化,可你爹嫌弃过咱吗?这些年下来,不也过得和和美美、恩恩爱爱的?”
“娘,时代变了,您现在给大哥张罗对象弄得他心里不情不愿的,小心日后变成了陈世美,辜负了人家姑娘”
纪小萱一急,就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就大哥这一表人才帅气十足的范儿,进了大学还不被女同学们追着喜欢?大哥若在学校里偷着谈起了恋爱,那老家的对象咋办?到时候是既甩不脱,又背上了负心人的名声,弄不好还会影响到毕业分配呢!
再说,农村有一股子歪风邪气,那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女方闹腾得厉害,大哥心一软没准就会委委屈屈地凑合一下。可一辈子长着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社会风气大变,只怕他在城里工作媳妇在乡下务农,两地分居闹不好就搞起了婚外恋,那样只会更加乱腾。到时候,家里是站在哪一边啊?
“萱子,甭胡说八道,你哥咋会这样”
见娘拧不过这个理儿,纪小萱就去找爹。纪文海也觉得不妥,晓光是到了说亲的年龄,可现在家里做主给他定个媳妇只怕日后会拖了他的后腿。再说,晓光当上了国家干部,还怕娶不到个媳妇?
晚上睡觉时,他就跟小萱娘说道:“萱子她娘,我看这事就先放一放吧?既然孩子不愿意,咱做家长的也不能勉强啊”
见当家的发了话,柳爱莲只好答应了。第二天就把那些上门说媒的都给劝走了,说晓光要以学业为重,暂时不考虑个人问题。
纪晓光也松了口气。
心说,亏得妹妹出面开导,若家里硬是给他定了一门亲事,出于孝心还真不敢拗着头一口回绝。若是那样就给自己套上了一道枷锁,只怕去了省城心里也不痛快。
纪家的热闹景象,也被村里人看在了眼里。
这里面最后悔的要数林秀娥的娘了。当初,秀娥喜欢晓光是她执意反对才没成事,可现在秀娥跟那个姓顾的分了,高不成低不就地挂着,还惹来了闲言碎语,想想真是憋屈啊。
林秀娥那边倒是表现正常。年假一过,就去公社里上班下班,跟没事人似的。
这是小萱开导她的,说没跟那人登记就没啥损失,等过一阵再寻个好的,这事就翻篇了。还说日后有机会了就去县里,等吃上了商品粮咱说话底气就足,也好好气气那些挑眼儿的。
*
一恍到了三月,大学要开学了。
这天清晨,纪文海拉着架子车装着行李卷儿,把小萱和晓光送到了镇子上。他们将搭乘邮车赶到县里,再从那边换乘长途班车去省里。他叮嘱晓光在路上要照顾好妹妹,还跟小萱说:“萱子,到了学校记得给家里写信哦”
“好咧,爹”纪小萱连连点头。
她知道爹和娘舍不得他们,可她和大哥都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爹娘去外面闯荡,呆在农村是没啥出路的。离家时爹不放心执意要送他们去县里,可她不想爹太辛苦就劝住了。
一路奔波,当班车抵达省城时已是黄昏时分。
相比起妹妹,纪晓光还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真是看到啥都觉得稀罕。他扛着行李卷儿上了校车,还跟小萱开玩笑说:“小萱,你哥我是个土包子进城,今儿算是开了眼了!”
“哥,省城算啥啊?等日后您来京城逛逛,那才叫大城市哪!”
纪小萱也扛着行李包,累得直冒汗。心说,自己这形象跟后世那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一样一样的,比起大哥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晚,纪晓光搬进了学生宿舍。纪小萱在学校招待所里住了一晚,八人间挤得满满当当的,夜里净是打呼噜磨牙的。可即便是这样,那两毛钱的住宿费还是让她感到心疼。
如果不是外出挣下了那笔钱,只怕家里穷得连出门的路费都拿不起,还得跟村里借一大圈才能凑足路费。老话说“有钱走遍天下,没钱寸步难行”,日后还得想法子挣钱才是。
第二天一早,纪晓光陪着小萱去车站买火车票。
车票是当天中午的。临到开车前,他千叮咛万嘱咐让妹妹在路上要注意安全。因为经济困难,不可能再花一大笔路费把小萱送到学校了,只好多叮嘱她几句。
火车开动了,纪小萱再次踏上了北上之路。这一回,她不再是那个外出打工的服务员了,而是脱胎换骨成了一名女大学生。
到了次日下午,列车抵达了京城。
出了站台,老远地就看到京城大学的迎新校车。车窗上挂着一溜红色横幅写着“迎接七七级新生”的字样,车前聚集了不少同学,正扛着大包小包排队上车。她背着行李卷儿赶到了那边,上车时一位身穿灰色学生装的高个子男生一把接过行李,搁在了高高的行李架上。
“谢谢!”她道了声谢。
“哦,不用客气!”那人朗声说道。
挨着坐下后,那位男生问她是哪个系的?她说是经济系的。那男生笑了笑,说道:“哦呦,这么巧啊?我也是经济系的”
“哎,同学,你是什么专业的?”
“我是金融专业的”
纪小萱填报的是金融专业。这是她的老本行,她之所以报考这个专业是因为对金融行业很熟悉,虽然后世的金融系统跟计划经济时代有很大区别,可她还是选择这个专业。她想,自己是“回炉再造”就不要再浪费时间了,这样她可以把jīng力省下来琢磨点别的。
“哦,那咱们还是同一个专业哪”
那位男生三言两语地做了自我介绍。他叫周宏宇,也是七七届的新生,家是京城的。这两天提前到校后,就被学生会组织起来到火车站迎接新生。
校车一路向北出了城区,奔向了那所著名的学府。
到了学校,周宏宇又帮纪小萱把行李扛了下来,还把她送到了新生接待站。那里摆着一溜儿课桌,后面坐着后勤人员和辅导员老师。她拿着录取通知书签了到,才知道自己被分到了金融二班。周宏宇说他在金融一班,跟她是隔壁。
分了寝室铺位,又领了饭票和菜票,纪小萱开始了大学生涯。
与后世不同,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之所以被称为“天之骄子”,一是因为社会上的大学生很少很稀罕,大学录取比例很低可谓“千军万马闯独木桥”,能考上大学的都是拔尖的。另一个原因是只要考上了大学就像进了保险箱,在校期间不用交一分钱的学费,国家还管吃管住,每个月还额外发放六块钱的生活补助,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进了单位都是在编的公职人员,属于响当当的国家干部。
这种教育体制,是完完全全的国家培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当时提出的最响亮的口号。而考大学,就像一个梦激励着无数青年学子发奋读书。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是变为城里人的最佳途径,也因此激发着寒门学子刻苦努力,从而一改自身命运。
*
第一次开班会时,纪小萱就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班里一共四十六名同学,女生十六名,男生三十名,年龄从十七八岁的应届毕业生到三十出头的老知青,跨度非常大。其中有些大哥大姐都已经结婚生子了,可对知识的渴求却一点也不亚于学弟学妹们。
在做自我介绍时,她发现同学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光农家子弟就占了一半多。这跟后世那种森严的阶层划分截然不同。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教育机会均等的年代,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免费的,像农家孩子若想念书只要教一点书杂费就成,也从未出现过上不起学的现象。
如果翻一下七八十年代的高考档案,就会发现很多名校大学生都出自寒门。如果说教育公平,那个年代对普通人来说是值得怀念的,至少打破了固有的阶层限制给了底层民众一个上升空间。如果说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这就是其中之一吧。
纪小萱心里一阵感慨。
因为包括她在内都享受到了这份红利。
七零娇甜小保姆 48.第 48 章
*
转眼到了星期六。
下午下课后, 纪小萱挎着书包刚从教学楼里出来就听到有人在喊:“小纪!”她抬眼一看, 见花圃前一位高个子女生正推着自行车冲她招手。
“建华!”她又惊又喜。
一年未见,建华也有了很大变化。她剪着齐耳短发,穿着一件驼色毛呢外套,脖子上还系着一条红纱巾,都是当前最时兴的样式。苏阿姨在信里说建华也考上了医学院,离这边不算太远, 想不到今天就跑来看她了?
纪小萱走上前去, 跟建华说起话来。
“小纪,明天是星期天, 我妈想请你去家里坐坐”赵建华笑着说道。
“唔,好的”
纪小萱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过去三年苏阿姨一家待她很好,现在还想着她本就是一份情意, 她又岂能辜负了?
“小纪, 那明天上午九点我过来接你,你在北门外等着我”
约好了时间, 赵建华说晚上还要上自习就不在这边吃饭了。说着, 就骑上自行车回学校了。
纪小萱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又想起了大院里的生活。
今非昔比, 再次回到那里算是衣锦还乡吗?她瞅了瞅身上的蓝方格褂子和黑裤子,心说, 这一身好像比在大院里还要土气呢!想着苏阿姨给她弄来的那些军服, 忍不住笑了起来。
*
星期天一早, 纪小萱就醒了。
她住的是八人间宿舍,睡的是高低铺,好在分到了上铺倒是免受打扰。见室友们还睡着,就蹑手蹑脚地爬下来。去水房里洗漱了一番,又下楼打了两瓶开水上来。这时候,同宿舍的女生们陆陆续续地起床了,屋里屋外一片欢腾。
这集体生活的热闹,自不必说。
晚上十点一熄灯,恳谈会就开始了。叽叽喳喳地不说上半个钟头,就不算完。不到三天,相互间就熟悉起来了,那些天南海北的趣闻一桩接着一桩,令人倍感新鲜。她很喜欢这种生活,注意到室友们的独立生活能力都很强,没有搞不定的事情。跟她们一比,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只有学习的份儿。
吃罢早饭看看快到点了,纪小萱就背着挎包赶到了北门外。
跟后世的繁华热闹、喧嚣嘈杂不同,七八十年代的京城大学还属于城郊地带。北门外除了一条大马路,就是大片的农田、低矮的村庄和泛着绿意的柳树林带。比邻而居的还有水木大学,和那几所著名的皇家园林。
这里的空气是新鲜的,景色是怡人的,几乎看不到什么闲人,在此读书真有一种世外桃源之感。即便什么都不做,在这湖光山色之间随意走走都能让人静下心来,享受这份安宁和惬意。
纪小萱正在东张西望,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朝这边缓缓驶来。车刚一挺稳,就看到后面的玻璃窗落了下来,建华探出头来冲她招了招手。
咦,这不是杨卫东的车吗?上车一看,坐在司机位上的果然是杨卫东。他戴着一副墨镜,穿着黑色毛呢大衣,见了她就笑嘻嘻地说道:“哎呦,这不是小纪师傅嘛?几个月未见都不敢认了”
纪小萱抿着嘴笑了笑,并未接话。
而杨卫东看到这个昔日的小保姆却是感慨良多。他透过后视镜瞅了瞅二人,呵呵笑道:“今儿可得开稳当喽,这拉得可是两位大学生啊!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吉普车一路向西,进了西郊大院。
当那整齐划一的营房映入眼帘时,纪小萱一阵激动。本以为再也见不到了,可现在却以客人的身份回到了这里。
九号楼依旧是往昔的模样,院子里的菜地已经整理过了。由于天冷,土壤间还未冒出绿意,可一垄一垄的,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给人一种整装待发的气势。看到这幅景象,就好像时间已经停滞了,一点也未变化。可对她来说,这一切都像梦一般地远去了。
“小纪!”
苏阿姨正等在家里,见了她就拉着手问长问短的,说了好些话。她注意到楼下的北屋来了新人,是一个叫小严的服务员。她长得白白净净的,一脸稚气,有些腼腆话也不多,看到她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回到这里,她又想起了赵建国。
苏阿姨说,建国就要毕业了估计要回原来的营区。那里的条件很艰苦,她舍不得就想让首长把建国也弄到机关单位去,却被首长一口回绝了。还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苦练沙场方是男儿本色。”
听到这话,纪小萱也咧了咧嘴。首长是个组织性、原则性很强的革命干部,可惜这种光荣传统在不久之后就随着老一代的离休而逝去了。
吃午饭时,首长回来了。
看到她就把她夸了一通,说她志向远大很有前途,弄得她挺不好意思的。跟苏阿姨一家吃了顿午饭,又和建华、建军去大礼堂看了一场内部电影。见时间不早了,就跟建华一起返城了。
回去时,还是杨卫东当司机,说为了送她们两个在家里pì股都没坐热乎就上路了。他还是个活跃性子,一见到小姑娘就兴奋异常,喜欢咋咋呼呼的。也唯有陆红梅在一旁监督着,才能老实一点。
*
大学里的生活是忙碌的。
七七级跟往届不同,由于耽误了一个学期,为了赶课每天的课程表都排得满满当当的,晚上还有晚自习,整个学习都抓得很紧。上课做笔记、查资料泡图书馆、去食堂打饭、在cào场上跑步锻炼,“三点一线”的生活简单而又充实。
对纪小萱来说,重温这一切很有意义。
在阶梯教室上大课时,她又遇到了周宏宇。他跟她隔着一排斜对着,一回头就见他正朝这边看着,就点头打了个招呼。周宏宇是社团积极分子,一下课就来邀请她参加文学社,被她婉拒了。心想,如果唱歌什么的还行,搞创作就算了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