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七零娇甜小保姆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金谷飘香
“嘻嘻,苏阿姨,老家那边就稀罕这个”
纪小萱谢过了苏阿姨,就欢欢喜喜地收下了。
苏阿姨考虑得很周到,衣服、毛毯、大衣给弄了好些说都是旧的不要嫌弃。她当然不会嫌弃,这是苏阿姨的一片心意,在七八十年代军装可是最时兴的。想着爹和大哥都穿上绿军装的样子,心里就直乐呵。
她的行李也整理好了,杂七杂八的,拢了好几个包袱。苏阿姨说:“小纪,到了车站办个托运吧?路上也能轻简一些”
她点了头,心说真要扛着就她这副小身板还不给压趴下了?
其实,去邮电所寄包裹是最简单不过了,可她舍不得那笔邮费。几大包东西沉甸甸的,按照重量来算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呢。她这jīng打细算的性子跟家庭环境有关,自小在农村长大一分钱都恨不能掰成两半来花的,无论何时都改不了了。
收拾停当后,离别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这天一大早,后勤处安排了一辆军用大卡车把她们这批服务员送到市里。廖同志跟几个战士一起帮着往车上搬运行李。
他看到纪小萱,就走过来跟她握了握手。还郑重地说道:“小纪同志,到家后记得写信哦!有啥困难一定要开口,组织上能帮的一定会帮着解决的”
“嗯,谢谢”纪小萱很感激。虽然是一番客套话,可听着却格外暖心。
她上了车,频频回头张望着。
真要离开了,这心里咋觉得空落落的?来到这里时,她还是个穿着土布褂子的小姑娘,走时却穿着一身绿军装,整个人都变了个样子。
*
一路奔波劳累。
三天后,纪小萱回到了县里。当晚劳动局把她们安排在了招待所,还通知各个公社过来接人。
第二天一早,纪文海就搭乘邮车赶了过来。
在招待所门口,贸然见到萱子简直不敢认了。三年来萱子的变化很大,再也不是那个跟着他进城报名参军的小姑娘了。他搓着手,呵呵笑着不知说啥才好?
“爹”纪小萱也觉得眼里湿润润的。
她给爹倒了茶水,让他润润喉咙。爹说等到下午还搭邮车回去,就是到家会晚一点。她答应了一声,就领着爹去食堂里要了一大碗捞面条。
吃罢午饭,又跟爹一起去县中找到了晓晖。
晓晖今年暑假刚考上高中,个子猛一蹿都快撵上大哥了。他抿着嘴话依旧不多,可眼睛亮闪闪的。他说:“县里的学习气氛很好,跟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在这边也挺适应的,请爹和姐姐放心”
从县中出来后,纪小萱跟爹在街上逛了逛。
还去新华书店里看了看。再过几天,恢复高考的消息就要公布了,届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激励着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奋进!而她呢,愿望也快要实现了。
下午父女二人搭上邮车,一路颠簸着回到了公社。
这时天已经摸黑了,临街的房子里透出了一抹抹昏黄的灯光。大哥带着晓波正等在邮电所门口,还拉着两辆架子车。
见到小萱,大哥高兴得不知说啥才好?晓波还是个好动性子,手脚麻利地搬着东西,说一会儿让姐姐也坐上去。还说小秋妹妹也想跟过来,被大哥给劝住了说车上坐不下。
回到村里时,天已经黑透了。街巷间静悄悄的,那些聊天磨牙的都已经回家歇息去了。
“萱子回来了”
远远地就看到娘提着马灯站在院门口,见他们回来了就迎了上来。
“三年未见,萱子长高了也长胖了,都成了一个大闺女了”见娘高兴得直落泪,纪小萱也是又哭又笑。
倒是小秋还是个顽皮劲儿,揪着她的衣襟不肯松手。她已经十岁了,还是那么古灵jīng怪。进了屋子,就张着小嘴跟她说满嘴的牙都扎起来了,她每天早晚都刷牙没有长小虫子。
*
在家里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纪小萱就跟爹和大哥说了即将恢复高考的消息。纪晓光听了一阵兴奋,连声问道:“小萱,这内部消息可靠不?”
“可靠,哥你就好好复习吧,估计今年冬天就要开考了,那考试时间可能放在十二月中旬,距离现在也没几天了”
“冬天高考?”纪晓光有些惊讶。
“嗯”
纪小萱心说,冬天高考春天入学也算是开了先河了。想想十年累积下来近六百万人挤在一起参加高考,而录取人数还不到三十万,这竞争有多激烈?可想而知。
“萱子,爹支持你!这两个月你和你哥啥也别干,就在家里好好复习吧?”
纪文海知道,这是一改家族命运的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了。对萱子想考大学的想法是一百个支持,反正闺女很聪明又自学了高中课程,别说是两个月就是用两年时间也愿意啊。
“爹,还是等到正式公布了再歇工吧?”
纪晓光想继续下地参加劳动,不想这么张扬。纪文海一想也对,这内部消息可是机密提前泄露出去了反而不好。
“行,那萱子在家里复习,等到正式公布了爹去大队部给你们请假”
说定了之后,纪小萱跟大哥就进了学习状态。
她回来的消息虽然在村里引起了轰动,可除了羡慕嫉妒之外还能说啥?当然也有说风凉的,就有村民反驳道:“有本事你家闺女也去城里当服务员挣大钱啊?可惜啊,即便是想去也去不了”那个崔二婶子忙着跑县里给崔柱子弄转正指标,也顾不上说闲话了。
听到消息秀娥也跑来看她,拿着她送的红纱巾爱不释手。这可是从京城里买来的,就连县里都见不到呢。她跟小萱说,她和顾健伟刚确定了关系,也见了家长,打算明年“五一”就登记结婚。
听到这个,纪小萱稍稍宽了心。
心说,只要没登记就好。到了年底这政策一变“返城cháo”就要开始了,考验顾建伟的时刻也就到了。
*
一番热闹之后,转眼到了十月下旬。
恢复高考的通知正式下发了。报纸上和广播里也做了广泛宣传。一时间全县都轰动了,公社里前来报名的青年男女排起了长队。
纪小萱也跟大哥一起去公社里报了名。
这一回开介绍信还算顺利,老支书很是支持,还呵呵笑着说道:“小萱,你和你大哥要好好复习,如果考上了咱队里也有光彩。”
崔队长板着脸没有言语。
目前的形势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这工农兵推荐上大学都不管用了,那以后谁还好好表现啊?瞧瞧那些小知青都齐刷刷地报了名,以后还不一定咋样哪?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纪小萱和大哥一起开始冲刺。
她捧着高中课本认认真真地复习,还帮着大哥答疑解惑。对妹妹的学习能力,纪晓光除了惊叹之外也有些疑问。心想,妹妹这是啥时候学的?怎么比徐老师讲得还要清楚明白?
见大哥提到了徐老师,纪小萱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她没念过高中可懂得比一个正儿八经的高中生还要多,这的确会引起外界的猜疑。
大哥说:“这三年多亏了徐老师帮着辅导,才把这高中课本坑坑巴巴地念了下来,要不星期天一起过去看看?”
她想,去见见也好至少能打着辅导的旗号稍微掩饰一下。
*
到了星期天,纪小萱跟大哥去公社找到了徐老师。
可没想到的是,徐老师一见到她就愣了一下,还悄悄跟她说:“就在这边好好呆着吧,你来了可是救了两个人啊”
她听了心里一惊。
徐老师说她救了两个人,她还真是救了两个人呢。





七零娇甜小保姆 45.第 45 章
*
说起来, 纪小萱的确救了两个人。
一个是小萱, 另一个是娘。因为她的莫名出现而改变了小萱的命运,也间接地救了自己的亲娘。可这种玄妙之事,徐老师又是怎么猜到的?
她透过书本看着他,掩饰着内心的惊讶。而徐老师只是淡淡地扫了她一眼,就拿起了教材再也没了言语。可她心里却难以平静,这是遇到了神人?刚才的那句话是在指点她, 让她了却心结好好地生活下去吗?
她忍不住打量着他, 四十来岁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灰布褂子, 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着很斯文,也毫无特别之处。可他却知道她的来历,甚至猜到了她的想法。救人就等于救自己,不知怎的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这句话, 难道她真得担负着什么救赎使命?
在回家的路上, 纪小萱跟大哥打听起了徐老师的情况。
大哥说:“听爹讲过徐老师是从省城下放过来的,他学问很大, 是个大知识分子。五几年那会儿刚来村里参加劳动时很不习惯, 有一回生病了就晕倒在了地里,是爹发现了就背着他去了大队部, 找到赤脚医生紧急救治了一下。因为病情十分严重,爹又拉着架子车把他送到了公社卫生院, 这才捡回了一条命因为这个跟爹熟识了, 爹很佩服他, 说他学问大不顺当只是暂时的,将来可就说不准了”
对徐老师,她也有点印象。
记得他在校办工厂里打杂,那些复习题和卷子都是他刻得蜡板,字体端端正正的就像印刷体一般。他人很低调,常年穿着一件灰布褂子、戴着灰袖套,脖子上还系着一条灰布围裙,整个人看着灰扑扑的毫不起眼。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很不一般,甚至对玄学也略通一二?
她想,有机会了再去请教一番,当务之急还是复习考试。对她来说成败在此一举,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绝不能错过了。
*
时间一恍,就进入了冬天。
相比起京城家乡的气温不算太低,但也不像南方那么暖和。这一片没有取暖的习惯,一到冬天屋子里就特别yīn冷。
纪小萱跟小秋妹妹住在西间里,虽然朝阳可屋里比外面还要冷一些,摸哪都是凉凉的。唯有中午太阳最大时,贴着墙根晒暖儿才觉得舒服一些。这时候她很怀念京城,一到冬天屋里就暖暖的,感觉特别舒坦。她想,如果能考到京城就好了,对她来说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只要去了那里运气就好转了很多。
她回来后不久,就收到了苏阿姨寄来的照片。爹给夹在了相框里挂在了墙上,一有人来就指着照片给人家看,还说:“这是京城里的首长,待小萱可好了,还寄了照片过来哪!”这么一来,村里人都听说了也夸小萱有福气,也没人再拿她爷爷说事了。就连小秋妹妹都偷偷地跟她说,好些同学都想跟着她一起去京城里看首长,还想坐着吉普车在城里逛逛呢!
纪小萱心说,一张合影还有这种功效?以后若遇到了什么难题是不是也能拿着这个防护一下?
到了十二月,全省考试时间定下来了,就在十五号和十六号连考两天。
纪小萱报考的是理科,大哥报了文科,考场就设在县里。临考前两天,爹不放心就去镇子上联系了邮车,亲自把她和大哥送到了县里,住进了招待所。这一回报名参加高考的可不少,她拿着准考证去查看考点时,还遇到了崔柱子。他去年就参加工作了也踊跃报了名,看到她就走过来跟她说话。她脸上淡淡的,客气地应了两句就转身离开了。
考试那天天气很冷,冻得手都快握不住笔了。纪小萱一边哈着热气,一边哆哆嗦嗦地写着。如果不是考场上有纪律,她真想跺跺脚暖和一下。
一连考了两天,多少有些疲惫。下了考场,只觉得浑身上下一阵轻松。她感觉把握很大,因为考题实在是太简单了。大哥也很有信心,说卷子答得满满的考取的希望很大。
高考结束了,大哥带着小萱回到村里。
第二天一早,大哥就下地劳动了。他在家里捂了一个多月脸白了不少,显得更帅气了。社员们见了他就笑着打招呼,还开玩笑说:“晓光,你这是坐月子去了?咋恁白啊?”
可纪小萱却不想动弹,一个是农闲时节没啥活可干,另一个她觉得为了那半个工分累死累活的很不值得。可这段日子能做点啥?总不能在家里吃闲饭吧?她在院子外面转了转,瞅着西边的那片自留地起了心思。
现在政策还未完全放开,可也松动了不少。如果把大棚蔬菜的技术传授给爹娘,岂不是多了一门生财之道?她合计了一下,就跟爹一说。
爹自然表示赞同。他也隐隐觉察到了,自家闺女好像有一种未卜先知的能力?
昨天晚上,他带着晓光去拜访徐老师。临走前徐老师悄悄跟他说:“文海兄弟,你家闺女很不简单,也很有眼力,非等闲之人” 对这话,他是半信半疑。回到家后细细回想了一下,小萱的变化始于三年前,无论是性情还是行事风格都像变了个人似的,他心底不是没有疑问却不敢往深里想。他想无论如何小萱都是他的宝贝闺女,这突然开窍了也是家族的一大幸事。
娘听说小萱要弄蔬菜大棚,吃了一惊。
她舍不得闺女下地干活,可也不想让她瞎折腾。就把闺女叫进屋里说道:“萱子,还是跟娘学做针线活吧?这个不论啥时候都用得着”
“娘,我学着呢,以后我再给您买台缝纫机,那个比手工可快多了”纪小萱笑嘻嘻地说道。
她想,等挣了钱就给娘买台缝纫机和收音机,这样缝缝补补就轻简多了,还能听听广播节目开心一下呢。
*
元旦过后,就进入了一九七八年。
纪小萱过了十九岁生日。爹娘让她在家里歇着,说甭管考上考不上等过了年再说。可人一旦闲下来,脑子却闲不住。这时候她又想起了大院里的生活,就想给苏阿姨写封信。可又一想,不如等高考结果出来了再说吧?
上面的政策又有了变化,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返城cháo”开始了。
这段日子,知青们大多做了两手准备,一边忙着复习参加高考,一边忙着回城顶替父母或找接收单位。一时间人心惶惶,回城的热cháo就像传染病一般蔓延开来。在知青点里没人肯踏踏实实地干活了,请假的矿工的数不胜数。那些被抽调到公社的都是积极分子也是扎根农村的典范,可现在也开始动摇了。
就在这股纷乱中,高考成绩出来了。
纪小萱考了四百八十八分,在全省都数得着。要知道理科一共考五门(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总分才五百分,这个成绩去京城应该绰绰有余吧?文科一共考四门总分四百分,大哥考了三百二十七分也过本科线了。
相对来说,七八十年代的高考相对公平。全国统一试卷,录取是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的,只要挂上分数线就能投档。她跟爹商量了一下,第一志愿填报的就是京城大学。这是她向往已久的学校,想不到这一世就要实现了?大哥选了省城大学,说离家近日后还能照顾家里。
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同一伐的崔柱子就考砸了,距离分数线还差一大截子,他垂头丧气地回厂里上班去了。崔二婶子气哼哼的,心说柱子是个正儿八经的高中生竟然没过线?那个纪家的小丫头不过是个初中生凭啥就过了线?还想报考京城大学?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林秀娥也来找小萱。
她沉着一张脸,心情很郁闷。原来,顾建伟也报名参加了高考,可成绩未过线就闹起了脾气,还萌生了回城的想法。可他俩的婚期就定在五月,这人一走婚事不就泡汤了?虽然他并未明说,可事实就在眼前摆着呢。
纪小萱不知该如何宽慰她?好在尚未登记,一切还不算晚。可感情呢?三年的感情就这么白白地浪费了?见秀娥姐姐伤心落泪,她心里也很不好受。
婚姻跟恋爱不同,就像俩人在压跷跷板要得就是一个平衡。一旦对方的地位变了,这跷跷板就压不起来了,只能靠双方共同努力不断调整位置再次取得平衡,否则就只能拆伙了。像秀娥现在就处在不对等的地位,可在大形势下却又无可奈何。
大哥听说后,也黯然许久。
可他也不再是过去的他了,去了省城他就是一名正儿八经地大学生了。昔日的心动也罢、好感也罢都已成了记忆,跟未来的前途希望比起来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
春节前,大学录取通知书发到了县里。
纪文海带着小萱和晓光亲自跑到县教委,领取了录取通知书。纪家兄妹都考上了大学,在全村甚至全公社都引起了轰动。
纪家一下出了两个大学生,这还了得?消息一传开,村里的一些人又坐不住了。
眼红的又拿她爷爷来说事,忿忿地说道:“地主家的小崽子也能上大学?”甚至还有人跳着脚跑到大队部去说理,却被老支书的一席话给顶了回去。
“唉,你们都看看报纸听听广播?瞧瞧上面都讲了些啥指示?现在提倡的是搞经济建设,要把失去的时间都夺回来如今形势变了,再也不能拿着老眼光看待新鲜事物了,要跟得上形势才成啊”
“再说了,小萱和晓光的家庭成分是农民,这个不是强调过很多回嘛?咋又把老皇历给翻出来了?”
纪小萱听说后,一阵感慨。
政治挂帅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经济建设提上了日程。今非昔比,再也不能靠写匿名信把他们拉下马了。
这天晚上,她给苏阿姨写了信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其实,在填报志愿时她也犹豫过,是选京城还是沪上?最后还是选择了京城。对这座城市她有着无限的眷恋,不知是不是因为他在那边?其实,即便去了那里也不一定能见到他,可想着能跟他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还是选择了京城。




七零娇甜小保姆 46.第 46 章
*
腊月二十九的下午, 赵建国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京城。
他下了吉普车, 提着旅行包进了院子。
第一眼就发现蔬菜大棚没了,只剩下几根光秃秃的架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知道小纪已经走了,家里又来了一个新服务员。可人一走地也荒了?那饱含着记忆的菜棚子就这么消失了?他心里空落落的,那个早已忘却的人又浮现在了眼前。
他呆愣了片刻,就撩起门帘进了门厅。
刚放下提包,就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从北屋里蹦了出来。她跑到他跟前, 笑嘻嘻地问道:“哎, 您就是赵同志吧?我叫周玉梅,是才来的服务员”说着, 就伸手来接他的大衣。
“呃,不用了”他摆了摆手,微微皱了皱眉头,就自顾自地进了客厅。
屋里陈设依旧, 好像还残留着她的气息?这莫名的感觉, 更加重了他的抗拒心理。两年未见,她对他的影响还未消散吗?
他在沙发上坐下来。见那个小周忙着端茶倒水, 很是热情。这种刻意讨好令他很不舒服, 没来由地就起了戒心。心说,同样是小姑娘, 这中间的差别可真大啊!
*
回家不过半天,赵建国就发现小纪影响到的不仅仅是他, 还有妈妈和建军他们。
吃了晚饭, 妈妈就在他房间里唠起了家常。还跟他说:“小纪走了, 妈到现在还不太适应,晚上做梦常常梦见她那些美味佳肴,怕是再也吃不到了”
说着还指着楼下的饭厅,叹了口气说道:“唉,瞧瞧小周这饭做的”
妈妈说一家人的胃口都被小纪养叼了。按说现在的条件比以前要好,食材也丰富,可味道上却差了一大截。要说那个姑娘偷懒吧?好像也挺用心的,可手艺不行也没办法。
“妈,过一阵就好了”赵建国宽慰道。
“唔,妈只是说说而已”
其实,在其他方面也很不满意。她发现这个小周爱扎堆聊天,来了没几天就跟前后几家的服务员恋在了一起,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这么下去可不行,她一连敲打了好几回,可小周好了没两天老毛病又犯了。
看来这姑娘天生的爱热闹,怕是个碎嘴子?她有些担心。
他们这种家庭不要求服务员有多高的厨艺,可嘴巴严实是必须的。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这人怕是不能要了。她想再给小周一个机会,如果还是改不了那就只能退回去了。不到万不得已她不想这么做,这些年来别家有退服务员的就她家没有。可埋着这么个隐患,只怕早晚会捅出篓子来。
“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实在不行就跟管理处调换一下吧?”
赵建国知道妈妈面慈心软,可这事含糊不得。大院里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弄得满院皆知,到时候对父亲的影响很不好。
“唔,等过了年吧,看看能不能把她调到市里去?”
苏秋彦下了决心。到时候就以保密原则为由,这样小周还可以去其他干部家庭里做活不至于没了工作,对她的影响也较小。
说完了家事,赵建国跟母亲说起了学校里的事儿。苏秋彦瞅着儿子忍不住问道:“建国,跟妈说说,你跟卫萍处得咋样了?”
“妈,我跟卫萍是同志关系”
“建国,前几天你李阿姨过来还问起这事呢,说你快毕业了,和卫萍的事是不是能确定下来?”
“妈”
赵建国想跟母亲说他和卫萍真没什么。上次回来他跟卫萍说过,他们都很年轻都有各自的事业,先把主要jīng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感情方面就顺其自然吧?在校期间,他没给卫萍写过信也没打过电话,只怕卫萍早就把他给忘了吧?
苏秋彦见儿子这样,就知道希望不大。
那天,李大姐过来怕是来探探口气的吧?听说,总参那边有一位青年俊才在追卫萍,一表人才不说家世也很惊人,只怕建国被人家比下去了。一开始,她还有些担心怕儿子受了委屈,可现在见儿子神态自若地样子就知道俩人真得没啥。
1...1617181920...2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