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娇甜小保姆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金谷飘香
赵建国站在窗前,朝外看着。
雪还在下着,白茫茫的一片。院里那高高隆起的一块应该是蔬菜大棚吧?雪这么厚不会压塌了吧?想到此,就跟建军说:“建军,穿上大衣和毡靴,跟哥出去铲雪”
建军答应了一声,就跑到门厅里裹上棉大衣套上毡靴,举着一把桐油黄伞冲到了院子里。赵建国也穿上了军大衣戴上手套,从廊下抡起一把铁锨去院里铲起雪来。
一个奋力铲着,一个打着黄伞罩着。建华趴在窗户上围观着,嘴里还大声喊着号子,见大哥拿眼瞪她才安静下来。
院里的小路很快被清理出来了,可没过几分钟又被雪盖住了。可赵建国却不管那么多,只是一门心思地清理着那个小山包。他知道这是小纪的心血,也是冬天里的菜篮子,千万不能压塌了。
积雪高高地堆在了院里就像一座小山丘,被风吹得沙沙作响。
“哥,咱们堆个雪人吧?”建军忍不住问道。
“呃,还是算了吧”赵建国也想堆个雪人像往年那样乐呵一下。可随即便冷静下来,现在哪里是堆雪人的时候?行事做派得低调一点才是。
听到院里的动静,纪小萱也趴在窗前瞅了瞅。
见赵建国抡着铁锨在清理路面,那矫健的身姿令她眼前一亮,只想再多看一眼。随后,见他开始清理大棚上的积雪,忽然明白了什么?一股暖流顿时涌上了心头。
她想,即便他有了很大变化,可心里还记得那个蔬菜大棚。这是他们共有的美食记忆,恐怕一辈子都难以忘却吧?
被这股暖流激荡着,她穿上棉衣和棉鞋准备出门买豆腐。赵建国见她裹得严严实实的,忍不住问道:“小纪,你要出去啊?”
“嗯,去买块豆腐”纪小萱提着篮子应道。
“呃,外面冷,还是我去吧”说着,就从建军手里接过了黄伞。
纪小萱想跟他一起去踩踩雪,可到底没那个胆量。她把小篮子和豆腐票递给了他,看着他打着黄伞出了院子。在茫茫的风雪中,只留下了一个影影绰绰的背影。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
心说,甭管他外表怎么冷漠内心还是热乎的。
*
苏阿姨下班时,天已经黑了。
这时雪停了,各家各户都在门前扫雪。后勤处也组织了人手清理路面上的积雪。一路上人来人往的,可大都安安静静的,没人说笑只是闷头干着。
这种气氛持续一段时间了,不知何时才能消散?苏阿姨戴着口罩蒙得严严实实的,闷头走着。进了家门,才觉得周身暖烘烘的。
当然,更大的惊喜是建国回来了。她看到儿子一把抱住使劲拍了拍,嘴里还说着:“建国,回来了也不知道提前打声招呼?妈还以为你要在学校里过年呢”
“妈,这不是想给您一点惊喜嘛”赵建国不由得松弛下来。也只有在妈妈面前,才觉得自己像个孩子,可以说几句软话。
“建国,今儿是卫东送你过来的?”苏阿姨问道。
“嗯”
“你爸呢?还没回来?”
“呃,小张说爸还在开会要到八点之后才能回来,让咱们先吃不用等他了”
“哦,那好吧”
苏阿姨皱了皱眉头。最近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开会也不知在讨论些啥?和平年代哪有那么多会要开?这么下去只怕又要过一个革命化春节了。
她看了看时间,吩咐道:“小纪,开饭吧,等首长回来了给他下碗面条就成”
“好咧!”纪小萱答应了一声,就返身进了厨房戴上手套准备搬砂锅。
“我来吧”赵建国抢先一步,说道。
纪小萱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手套递给了他。看他戴上手套,把砂锅坐在了瓷盘子上。这熟悉的一幕让她想起了去年冬天,那时家里多热闹啊。
下雪天吃砂锅,热热乎乎的格外暖人。
几筷子下去,头上就冒出了一层热汗。透过蒙蒙的热气,纪小萱看了一眼对面。只见赵建国正埋头吃着,身上的冷意淡了许多,好像又变成了那个熟悉的他。
她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只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
第二天,家里很安静。
没有电话也没人来拜访,就像根本不知道赵建国回来了似的。一开始纪小萱还有些奇怪,可看到杨卫东也没冒头才意识到不对。
这家伙特别爱热闹,即便在市里忙着可只要建国回来了,总能寻出空档跑过来逗趣玩笑。可这一回却安安静静的,既没来蹭饭也没来说笑更别提聚餐了。想着他送建国回来时,甚至未下车来家里坐坐,就说明外面的气氛很凝重了。
多事之秋,像首长他们早就察觉到了什么吧?所以才会这般小心谨慎。
对这段历史,她不是很清楚。以前听妈妈讲过一些,只记得今年会发生很多大事,而京城处于政治文化中心,形势就更加严峻一些。而过了这一年就好了,国内和国外形势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将吹起。
当然,那都是以后的事了。在目前这种氛围下,家家户户都准备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无论是哪家都很低调,即便想吃点好的也不敢对外张扬,可过年总得吃顿饺子吧?
除夕那天,纪小萱还是包起了饺子。
这一回赵建国没过来帮忙,只有建华陪着她练了练手艺,建军也跑进来捣鼓了一把。她想,这样也好以免惹来不必要的关注。她虚岁十八了,是个大姑娘了得避嫌才是。
而赵建国也刻意避开了。
大多时候,他呆在楼上看书。偶尔也会凝望着窗外,思索着什么?时局变化,风云迭起。父亲一回来就跟他关起门来谈了好久,说年内不要回京城也不要写信联系,等到时局明了了再说也不迟。
他点头答应了。相比起京城学校里还算安宁,甚至让他萌生出了教书育人的想法。可他只是一名初级学员,拿啥传授给下一辈?看看那些教官哪一个不是经历过铁血磨练?也唯有这样,教出来的东西才更有说服力吧?
*
在家里呆了五天,建国就要返校了。
苏阿姨自然舍不得,可即便舍不得又能怎样?在这边呆久了恐怕不成,还是早早离开才好。到了初三这天,她特地调了班好送送儿子。
上午九点多,杨卫东开车过来接人。他坐在车里并未下来,只是按了按喇叭。这一年他回大院不多,大多在市里忙着。说起来除了开会就是接待任务,一睁眼就忙得四脚朝天的,也顾不上去想别的了。
“妈,我走了”
赵建国穿着军大衣提着旅行包,冲着妈妈和建华他们挥了挥手就上了车。他没有回头,也没有说再见,就那么走了。
纪小萱站在廊下,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这一去又是一年吗?等到来年再见时,还能恢复以往的热闹吗?她在这里只能过最后一个春节了,到明年九月劳务期满就要离开了。日后,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吉普车远去了。
她还站在那里看着高远的天空。心想,早晚有一天她也会像鸟儿那样在蓝天下自由翱翔吧?
七零娇甜小保姆 43.第 43 章
*
二月过后, 风声日紧。
报纸上的社论一篇接着一篇, 广播里也天天播报着最高指示,城里的气氛越发紧张起来。作为军报记者,陆红梅的政治嗅觉十分敏锐,对外界动向也很关注,吓得杨卫东给她打了一连串的预防针,恨不得把她关在大院里哪里也不能去。
后来, 看她实在闲不住就找到陆叔叔商量了一个法子, 让政治部给她安排了一项任务,由她负责整理五年摘要一刻也不能离开办公室, 甚至连星期天都要加班讨论。这么一来,陆红梅被牢牢地拴在了单位里,整天忙得昏天黑地的,也顾不上去关注外界动向了 。
因为这事, 陆军长对杨卫东颇为赏识。觉得这孩子还挺有眼光的, 至少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浮夸,对红梅也算尽心。对二人交往之事也不再持反对态度了。
到了清明前后, 市里发生了一些大事。
那几天杨卫东窝在家里哪里也没去, 直到事情平息下来了才去单位里晃了晃。反正,他有大院执勤处给出的证明也没人去查他。倒是大院里加强了戒备, 所有机关单位人员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外出,也就避免了一些麻烦。
接下来就是审查和政治学习。各机关单位就像过筛子一般, 每个人都要写一份汇报材料, 把近期的思想动态自我反省一下。像纪小萱这样的服务员也被集中起来读报纸听广播, 一直忙到夏季才算告一段落。
这段时间,纪小萱跟家里很少通信,这是苏阿姨特意叮嘱她的,说言多必失还是啥都不写比较好省得被人家核查。她自然照办,心说老家那边离得远不会被波及到,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先熬过这一段再说。
转眼到了七月,建华高中毕业了。
苏阿姨提前拿到了内招指标,建华体检合格后就顺利地参军入伍当上了话务兵。她所在的营区离大院很近,属于军区辖下的后勤部门。平日里住在集体宿舍,满一年后就有假期了,那时一个月能回家一趟。
建华一走,家里又冷清了不少。首长很忙常常连轴开会或下基层视察,中午吃饭只剩下苏阿姨和建军俩人了。苏阿姨让小纪一起吃说这样热闹一些,她就点头答应了。
放暑假时,赵建国果然没有回来。
虽然早在意料之中,可看到苏阿姨拿着全家幅看过来看过去的样子,就知道她想念孩子们了。建华那边还好,找个借口就能过去看看。可建国呢?离得那么远又不能一下子飞过去,只能对着照片想想了。
看到苏阿姨这样,就想着娘在家是不是也这样?她寄回去的那张照片只怕被娘看了无数遍了。儿行千里母担忧,也唯有做了母亲之后才体会得到吧?
*
正如所预料的那样,从九月到十月果然很不平静。
尤其是城里可谓一触即发。当尘埃落定之后举国欢庆,局势也稳定下来了。纪小萱心知从今往后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各种机会也会随之而来,就看能否抓住了?
自那以后,她每天都收听广播,还特别关注教育和文化类信息。到了十二月中旬,听到新华书店恢复正常营业的消息,顿时兴奋起来。她想给大哥买一本数理化方面的辅导书,只要能摸透各类题型明年参加高考的把握会更大一些吧?
可进城一趟绝非易事,她不想找杨卫东帮忙就去了后勤处。她找到廖同志,想看看什么时候有车进城?
廖同志很热情,立马查了计划表跟她说:“小纪同志,明天上午有车队去被服厂拉军需物品,可以捎你一段。回来时你在青云路口等着,下午两点左右有拉油车经过那里,可以把你捎回来”
纪小萱谢过了廖同志,就兴冲冲地回了家。
吃罢午饭,她跟苏阿姨请假说要进城买书。苏阿姨有些奇怪,不禁问道:“小纪,怎么不去搭卫东的车啊?那样多方便啊”
“唔,后勤处那边正好有车队过去,就不麻烦卫东哥了”
纪小萱心说,搭那人的车太危险,即便他“改邪归正”了可对他的戒心却无法消除。
第二天上午,纪小萱搭车进了城。
她顾不上去买别的,就直奔新华书店。买了书又赶紧搭乘公交车赶到了指定路口,在那里老老实实地等着。她可不敢错过了,否则就得住招待所了。那笔花销她舍不得,再说没有单位介绍信即便想住也住不了。
回到大院后,她顾不上回家就跑到邮电所把书寄了出去,还给大哥留了个便条夹在了书里。
十二月三十日,是纪小萱十八岁的生日。
从今往后她就是个成年人了。来到这里两年多了,把后世的一切都埋在了心底,她不知道是否还能回去?也不想去考虑那么多,唯有把握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
元旦过后,就进入了一九七七年。
这一年的春节来得格外晚。苏阿姨盼着建国回来,可军校那边却有了另行安排,大三学员下基层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战演练。听到这个消息,纪小萱不禁叹了口气,这一次错过了恐怕就等不到他回来了。想不到去年一别,竟是最后一眼?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
闲暇之余,纪小萱把建华的高中课本找了出来,认真地看了看。即便她是昔日学霸也忘得差不多了,该复习的还是要复习一下,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都得背下来。
苏阿姨见她看书没说什么,还敦促建华也拿起书本说将来学医用得着。建华是跨行业报考,难度相对要大一些。受她的影响,建军也安下心来摸起了课本。暑期一过他就要读高一了,再也不是那个玩心十足的小毛孩了。
一恍三年期满。
到了九月后勤处发了通知,要她们这批服务员做到这个月底并做好交接准备。苏阿姨舍不得,一连声地问着:“小纪,要不要阿姨去找找管理处给你再续上两年?”
纪小萱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苏阿姨,谢谢您,这个就不用了听广播里说教育上有了变化,我想努努力多看点书”
“小纪,你留在这里也能复习啊,家里人少事情也不多,空闲时间你就看书好了,阿姨绝不干涉”
苏阿姨一再挽留,可纪小萱明白她的未来并不属于这里。对苏阿姨的好意她心领了,她要再次启程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小纪要走了,赵参谋长也舍不得。
他让苏阿姨给捎了话,说小纪若愿意留下来,将来给她在后勤上安排个工作,再让苏阿姨给她介绍个对象。还开玩笑说:“看看部队上的好同志多着哪,可以随便挑随便捡,保准满意”
听了这话,纪小萱抿着嘴直笑。这三年真是遇到了好人家,也过得舒心安宁。可她的目标更加高远,哪是一个后勤大院所能满足的?
这天中午,小张突然跑过来找她。
他红着脸,坑坑哧哧地说道:“小纪,你留下来吧?我把你的情况跟家里说了,我爹我娘都同意,说按我的意思来办”
“”纪小萱愣了一下,这才明白了小张的意思。
原来,小张一直对她有好感,所以得空就跑来帮忙。一到大扫除,就抢着干活生怕她累着了。他跟她接触得并不多,可对她的关心照顾却是显而易见的。那个蔬菜大棚,就是他帮着搭建的。去年他被提拔去了营区当上了值星官,她才明白给首长当通信员也是晋升道路之一,有首长保举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可她对小张却毫无感觉。她一直把他当弟弟来着,虽然他比她大一岁,可在她眼里却是个弟弟。她不想伤害他,就哄着他说:“小张,老家那边给我说了一门亲,你也让家里给你说个更好的”
小张满心失望,他想叫一声“小萱”可到底没喊出口。这三年来,一直都是“小纪小纪”的叫着,那个亲昵的称呼怎么也喊不出口。
有人喜欢自然是件好事。
如果不是要走了,纪小萱还不知道自己这么受欢迎呢?
*
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这天下午,廖同志找到了她,带着她参观了瓜菜班的蔬菜大棚,说到了冬天塑料布就蒙上了,今年打算在棚里栽一些西红柿、辣椒,还有嫩黄瓜。
正转悠着,廖同志突然问道:“小纪同志,将来你有什么打算?”
“唔,我想去学校里读书”
“读书?”
“嗯,我喜欢读书”
廖同志有些惊讶,他怎么也没想到小纪同志竟然抱着这个念头?本来想好的那番话都被打乱了,可最后还是鼓起勇气问道:“小纪同志,你有没有想过留下来?”
“留下来?廖同志,到月底三年期限就满了,管理处那边会把我们送回老家去的”
“我知道,我是说你自己想不想留下来?”
“”纪小萱不知该如何回答。
对部队她是喜爱的。尤其是大院里宁静平和,这三年就像呆在世外桃源里一般,虽然做着家务劳动,可她把这当成了一项工作丝毫不觉得什么,甚至已经习惯了。可她的志向不在于此,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关乎到她的未来也关乎到她一生的幸福。
廖同志见小纪有些困惑,就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了出来。
“小纪同志,这三年来我是看着你工作的,关于个人问题你有没有考虑过?”
“个人问题?”纪小萱的脸“腾地一下”红了,不知怎的她想到了赵建国。
“小纪同志,我提个想法请你慎重考虑一下我在后勤处工作,按照军龄和级别结婚后家属可以随军,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情愿等着你”
纪小萱这才明白了廖同志的意思。
她怎么也没想到廖同志竟然喜欢她?而她呢?对廖同志却毫无了解。一直以来,她把廖同志视为上级领导,从未想过别的。可廖同志却考虑得很周到,说随军后可以把她安排在后勤上工作,组织上对随军家属有照顾政策,还能安排住房日后还可以把户口迁过来。
迁户口?变城里人?纪小萱瞪大了眼睛。如果不是准备考大学,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说起来廖同志很纯朴,人也很可靠。他说,他今年二十九岁年纪稍微大了点,以前谈过一个对象因为种种原因分了,就再也没遇到合适的。他并未提及他的出身和家庭情况,可纪小萱猜测,他年纪轻轻的就能在军区大院里管后勤,也不是个普通人吧?
她不便开口询问,因为她从未考虑过廖同志。其实,按照人品和物质条件他恐怕是最好的结婚对象吧?可感情呢,又从何谈起?
“廖同志,谢谢您的好意,这个事很突然,我”纪小萱摇了摇头。
她明白这是留在大院里的最好机会,如果前世不是学霸恐怕就答应下来了。可现在她有自己的打算,这不是自命清高一味凭着自己的能力去打拼,而是有更好的阶梯去攀上另一个阶层,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
她想,做随军家属固然很好,甚至能一下子变成城市户口,放在农村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可她有机会去考大学,只要考上了就是天之骄子,毕业后就是国家干部端得可就是铁饭碗了。
“小纪同志,你再考虑一下好吗?”廖同志一脸期待地问道。
“好的”
纪小萱本想说我现在就能给您一个明确答复,可又不想伤了廖同志的脸面,就采取了一种委婉的方式。
七零娇甜小保姆 44.第 44 章
*
对廖宏铭来说, 鼓起勇气向小纪同志表白实属不易。
这三年来, 他看着小纪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大姑娘,那种好感也与日俱增。他很清楚劳务派遣纪律,不想给小纪惹麻烦就从未表现出来。可现在小纪就要走了,他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就把心思说了出来。他想告诉她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他觉得他俩挺合适的,有共同语言志趣也相投, 如果生活在一起一定会幸福的。
可小纪并未答应, 他虽然有些惊讶可心里更佩服她了。
她是个有主见的好姑娘,并没有被物质条件冲昏了头脑, 对感情也很慎重是值得信赖的。虽然他希望她能马上接受,可他更尊重她的想法也愿意等着她。
听到她想去读书?这个恐怕有些难办,可也不是办不了。上面已经开会讨论打算恢复高考,虽然还未正式公布可内部消息已经出来了。他想, 只要是她想要的他一定会努力办到的。
这些话想说给她听, 可又开不了口。一直以来她把他当同志来着,现在突然提到了“个人问题”感到紧张也是在所难免的。
“廖同志, 那我先走了”纪小萱招呼了一声, 便离开了瓜菜班。
回到家里,她认真地考虑了一下。
廖同志是个好人, 沉稳而质朴,无论放在何时都是不错的结婚对象。可她现在并不想订下终身, 对她来说生活才刚刚开始, 还有很多未知在等着她。再说她有她的人生, 她不想把自己轻易交付出去,打算明天就跟廖同志说清楚省得他误会了。
她想,像廖同志这样的找个合适的对象应该不难吧?
*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管理处的李大姐过来给她们办了手续。
纪小萱把家里好好地收拾了一通。该洗得洗该刷得刷,屋里屋外都干净整洁。她想,即便走了也要善始善终。
三年来,她把这里当成了家,不但付出了劳动还倾注了感情。看看楼前的蔬菜大棚,那支架和柱子一直没舍得拆除,天一冷就把塑料布蒙上了,冬天就能吃上绿叶菜了。而这一切都包含着记忆,包含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当然,也不是没有遗憾。
临行前她想再见赵建国一面,可他参加暑期演练根本就没时间回来。虽然她明白多见一面也不会改变什么?可心底的那种渴望却怎么也抹不掉。
同样抱有遗憾的还有苏阿姨。
她想让小纪留下来,可小纪还是想走。三年相处下来就没把她当过外人,这感情的种子一旦播下了就会长出苗苗来。她心里舍不得就想留点念想,可除了送点东西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她打电话给陆红梅,请她过来给她和小纪拍了一张合影。又把小纪家的地址抄下来,说照片冲洗出来了就给她寄过去。她把家里搜罗了一通,找了一堆衣裳打了个大包让小纪带回去。又从柜子里取出了一套崭新的军装给了小纪,这是她特意申请的小号,可着小纪的身材不用再改来改去了。
“小纪啊,家里除了军服和毛毯之外也没啥好东西”苏阿姨指着那只大包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