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我呀,和你们相互了解的时间都不够用,还往屋里添人干什么她们就当侍女用。你们看着调叫。等几年关系稳固后,再放她们出去嫁人。”
这是一句实话。他才回京一个多月的时间,陪娇妻美妾的时间都不够。譬如,婉儿的书法、古琴练的怎么样算术,语文,管理他还是要教的。当然,还有其他不可描述的知识。
方晶和他,虽然有感情在心中,但他弘治十四年初在京中忙着练兵,继而出征。婚后的生活其实就这一个月。他还要好好开发。
王小娘子婚后陪他的时间算是最长的。但有这样一个闭月羞花的清艳美人陪着,他不觉得腻啊。还有秋月、瑶琴两个高挑的俏丫鬟,对他百依百顺。可他真的了解她们的想法吗
婉儿握住张昭的手,漂亮的杏眼里恬静如夏夜里湖水,俏脸上带着笑,柔声道:“二哥,我没怪你呀。”她心里很高兴。女人吗,总是口是心非。
方晶掩嘴轻笑,给张昭“赔罪”。她其实只是想取笑一下相公。她喜欢逗他,想看他懵住的样子,听他温和的解释。她承认她有一点点吃醋的心思,也体谅他的难处。同时,如果他想,她大概会纵容吧。
王絮雪微微一笑,倒没添乱。她相信夫君说的是真话。可是啊,他在这个位置上,只怕不会只有她们几个。譬如:陈记的那位陈掌柜怎么办呢
“夫君,照你说的,这位蒋公公可谓是干大事而惜身。最终不足为以为盟友呢。”
张昭禁不住一笑,喝着温茶,道:“话不能那么说。内廷中的残酷,更胜朝争。蒋太监谨慎一点,至少不会横死。我也不要他出多少力气,别站到到我对面就好。”
不同的位置,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譬如,他现在拖家带口的,将来还会有子女。他做一个决定,必定会慎之又慎。要知道,明朝可是讲株连的。一人犯法,全家同罪这是基本要求。
株连三族的事,不是没有。
所以,干大事而惜身,这是光着脚的说法,真正有家有口的,谁敢乱押筹码
再譬如,他现在看弘治皇帝,这时候就不是他穿越是那种感受:明君,仁厚的皇帝。
他现在就不是读历史,而是身在历史中。弘治皇帝于他而言,首先是一个皇帝!再来谈性格,治理朝政的能力等等。
所以,他之前有些想当然。忽悠一个执政十五年的皇帝,其难度是非常大的。弘治皇帝估计心里对他也有一个定位:武将!
所以,他现在的选择不是忽悠弘治皇帝,而是隐忍三年,准备“忽悠”朱厚照这个新手。
同时,他还有一个想法。手握重兵的大将,当孤臣其实是最保险的做法。但是,这同样有很高的风险。譬如,不久前他在广寒殿中如果没过关呢
他现在的日子估计要苦逼死。缩在家里闭门读书一年是标配。
所以,他如果想要推动明朝的变革,就不能给皇帝当“孤臣”,而是要塑造一个新的利益集团,围绕在他周围。但皇帝会允许吗
这其中的平衡如何把握,非常难!
张昭思绪电转,在莺啼燕语中回过神,和婉儿她们说着话,书房里的气氛温馨而随意。夜色渐渐的深下来。
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选择
国子监改革失败,不管幕后牵扯的是谁主使的阴谋,不管张昭是如何沉稳,以及和崔元、蒋太监脆弱的盟约,这件事在五月初时终究算是过去。
弘治十五年的上半年显得颇为平静。没有边疆示警,没有大的叛乱和自然灾害。弘治朝的君臣们似乎苦尽甘来。
而朝堂上兵部尚书刘大夏到任,次辅李东阳时不时的上书请辞被弘治皇帝拒绝。朝堂机器稳定的运转着。
张昭清晨起来,和蚊帐里被惊醒的婉儿、方晶道别,“我去新军营里,你们多睡会儿。”
婉儿漂亮的大眼睛眯着,长发落在枕头上,含糊的应着,“二哥,你晚上回来吃饭吧”
方晶睡的迷迷糊糊,“嗯”了一声就没动静。
“回来啊。”
张昭到新军营里跟着新兵们一起跑步锻炼,再和士兵们吃早饭,顺路了解新军营中的情况。
上午处理军营中的事务,和军中的将校们见面,商议。或者在千户府中独自思考。下午到城东的试行改革卫所司处理事务。
王承裕已经前往数百里外的天津卫主持废除卫所事宜,进展很快。预计五月下旬就可以完成。
京师这里,将必要的侍奉皇家的卫所保留后,其余的卫所全部裁撤。释放出约一万五千名劳动力。若算上妇女,估计还不只。七八十万军户啊!
这些新裁撤、且无法谋生的卫所军户们人生发生改变的第一站就是到试行改革卫所司登记,领取口粮、工作。
大明基础设施建设商行的架构,这段时间张昭已经搭建起来,并抽调一批国泰商行的掌柜、管事、账房过来任职。其负责的总经理是镇远侯顾溥的嫡子顾新。
四月份的时候顾溥和张昭说起过。
这是张昭目前的思路:他要开始构建一批围绕在他身边的利益集团。官场上肯定是要避讳的。他打算从商业上开始。
政治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
大明基础设施建设商行承接的第一单,就是修建距离城东十里的美食街。目前已经组织人手开工。
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给建设商行放贷五万两白银,用于发放工资、采购物资等。贷款利率5。这是一个良心价。
大明朝并非没有借贷业务,钱庄、银号、当铺这都是有的。九出十三归。哪里会这么低这个利率是由陈夕凤、卢员外计算后得出来的结论。
保证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给建设商行在给户部缴税后略有盈余。
处理完试行改革卫所司的事情,张昭还会到真理报中小坐。王絮雪基本天天在这里。张昭在这里处理创办职业技术学院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真理报社下属的职业技术学院,选址就城东。距离美食街不远,隔着半里路。
众所周知,学生向来是消费的主力。虽说目前职业技术学院是需要大量的补贴,但是日后呢
张昭还是希望将学院和美食街放在一起,产生聚合效应。
下午忙完后,张昭晚上回家。享受和妻妾们在一起闲暇的夜晚,给她们讲讲故事,听听慕容大家的古琴演奏,或者,整理、总结今天的得失。
十天的时间悠然而去。
“张昭天天就在搞这些事情”
京师城南,正西坊定国公府中,一身绸缎长衫的孟先生招待前来的世孙徐光祚喝茶,看着手里头汇总的资料,微微沉吟。
小轩中有冰块,在盛夏时凉悠悠的。午后的阳光从朱红的廊柱侧面落在石砖上。
正在窗户边煮茶的青裙美人约二十出头,仰慕的注视着孟先生。她奉命来照顾孟先生的起居。孟先生的外形并不英俊,但思考中的他,有着一种别样的魅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她的心脏砰砰的跳着。
现在,就是孟先生的表演时间。好期待呀!
徐光祚笑容中带着几许郁闷,道:“是的。”
张昭在京中的行踪根本不难盯梢。他的路线太固定。
定国公府想要崛起,一改自宣宗皇帝以来的颓势,那就必须要在朝廷中有话语权。
这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一呼百应。定国公府说话有人听,一堆武勋捧场。这就是势。即影响力。第二,要有官职!这是权!
新秦伯张昭在京中推行废除卫所制度,得罪了一大批勋贵。他听从孟先生的谋划,在英国公府还观望时,抓住时机聚拢起一批武勋,取得影响力。
然而,张昭却就此偃旗息鼓,赎买土地的事也搁置。目前这个状态,定国公府还远没到崛起的程度啊!
“孟先生,张昭这里怕是没法可想。不如换个目标”徐光祚打退堂鼓。弘治皇帝摆明会罩着张昭。
孟先生微微一笑,潇洒的一甩衣袖,喝着茶,“国朝评判一个勋贵的影响力,本身的爵位、食禄、加衔这不必去说。其一,受天子信任。代表天子主持各种礼仪譬如英国公张懋就经常代替弘治皇帝祭天或者去藩王封地出使。
其二,出任五军都督府中的都督,握有实权。或者坐镇一方也可以。世孙自问应当走那条路”
徐光祚讪笑几声,拱手一礼,道:“还请孟先生为我谋划!”
孟先生坦然的受一礼,点点头,有条不紊的分析道:“第二条路世孙不必去想。定国公年迈,而你还未袭爵。天子不会把军队的事当儿戏。北虏的威胁犹在。
那么,就只能走第一条路。而这又分为两种方式。
如何受天子信任假设此时需要有人去凤阳祭祀。如果,英国公和成国公都推荐你,会成功吗再如果,皇后娘娘为你说句话呢”
徐光祚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道:“这都行。”
孟先生微笑着抿一口茶,反问道:“那么,你发现这两个办法的共同点了吗”
徐光祚被问住,想了一会,茫然的道:“并没有。”
孟先生怡然的吹着茶杯中的茶叶,眼皮子抬起来,看着徐光祚,给出答案,“张昭!”
“喔”徐光祚瞬间反应过来。张昭同时得罪成国公府、寿龄侯张鹤龄。而英国公只想置身事外。想明白这一点,他顿时激动的脸色发红。
孟先生笑一笑,带着完胜的表情,“那你现在还要换一个目标吗”
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将开业(求订阅哦)
徐光祚给出肯定的答复,“不换。”
孟先生一脸“孺子可教”的神情,道:“接下来,你要不断的给张昭找点麻烦。不能任由他如此安静。”
徐光祚琢磨一会不得要领,迷惑的道:“孟先生,张昭圣眷未衰,根本不可能搬倒他的。找他小麻烦…”
孟先生笑一笑,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中的自信,慢慢的道:“我并没有要求你打倒张昭。这不现实。他手握重兵,得天子信任。定国公府没有这份实力。
但是,站在他的对立面,你就可以获得成国公、寿龄侯的支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定国公府衰败这么些年,先要捞点好处。银子、土地都可以。
这是第一点。
第二,以我的分析,张昭此人性情坚韧。他不大可能会放弃让京中权贵赎买土地。敌所不欲,我所欲也。他想安静下来,摆脱在天子那里的负面印象。我们就要找他的麻烦,打乱他的节奏。最好的结果是能让他愤怒,失去分寸。
第三,新军营扩军一万五千人。以新军营超强的战力,天子还能信任张昭多久但凡天子心中升起有一丝忌惮,世孙作为得罪张昭最狠的人,便有机会进入五军都督府。
届时,我就可以功成身退。”
这就是他给定国公府制定的路线。
说起来,也是时势啊!他来京中参加会试,因为多年前受过定国公府的恩惠,恰好滞留在其府中时遇到新秦伯张昭推动废除卫所改革。他看到其中定国公府的机会。
徐光祚感觉这简直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起身,恭敬的向孟先生躬身行礼,“孟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还望先生不以光祚愚钝,留在府中,早晚请教。”
孟先生捻须一笑,一副高人做派,推辞道:“世孙客气。此事改日再谈吧。”
…
…
徐光祚一脸兴奋又无奈的告辞离开幽静的小轩。
孟先生负手在小轩窗口看着小院中的银杏树。心里轻轻的叹口气。他其实刚才有些话没有说透。
大明朝的权力之位向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于文官而言是如此,于武将而言还是如此。内廷的太监们之中一样如此。这是太祖定鼎时所决定的。
除非是改变国朝的制度。历年来打破惯例的只有少数人。譬如救国于危难之时的于少保。他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总览全局。
回到武将这一亩三分地来说,张昭看似另辟蹊径,搞出一个新军营,且没有占据五军都督府中的职位。但是,他的踏脚石其实是保国公朱晖。
弘治十四年,平江伯陈锐怯弱,避敌不战。他的权力便丢失,夺禄在家。取而代之的便是保国公。而保国公打仗依旧不行。张昭便成为国朝带兵的第一大将。
柿子要捡软的捏。
定国公府想要崛起,想想看,去碰英国公、成国公、魏国公这可能赢吗镇远侯顾溥都不是衰败的定国公府能搞定的。所以,这才是选择张昭的理由啊!
但是,定国公府不可能取代张昭。只能作为平衡张昭权力的棋子而存在。
这已经是他谋划的最好结果。对的起定国公给他的恩惠。他做人的原则,向来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先生…”
煮茶的青裙美妇再也忍不住她心中的崇拜,婷婷袅袅的从茶炉边过来,娇媚的道:“贱妾愿侍奉先生更衣。求先生垂怜。”
孟先生回过身,看着近在咫尺、屈膝仰视着他的曼妙美人,心中也有感觉涌起来。
…
…
五月初三,张昭带着长随、亲卫们到城东的美食街。
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座热火朝天的工地,和大量半成品的建筑。这两千亩地的边缘,一座座回迁的四合小院已经修建好。计有一百座。分给六十户村民,还余下四十座。
位于城东十里的美食街布局,自然由裴贯中大师设计。不过,掺杂了很多张昭的想法。
因为设计住宅和商业街是两回事啊!商业街,他要求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创造利润。
是以,这约两千亩地被规划为一个小镇,分为居住区,娱乐区,美食区。
大明基础设施建设商行约一万五千人在这巨大的工地上,像繁忙的蚂蚁般,在京中各种工匠的指挥下,开始修建各种的建筑、大道。
因为建设公司在真理报上打了广告,还不断的有劳动力涌入到这个工地中。而且,建设公司不禁妇女前来做工。建筑速度飞快。真正的体现了一把“人多力量大”。
这个时候就比较考验管理者的组织能力。建设公司的总经理顾新,忙的是手忙脚乱,最终还是陈夕凤来给他收拾残局。堪堪将局面稳定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