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而恰恰,天子对外给出信号,他依旧信任张昭。宫中已经多久没有这么大手笔的赏赐盐引了价值约四万两银子啊!

    张昭有这个认识,稳稳当当,蒋太监自然是跟着松口气。提出他进一步的计划,笑道“张伯爷心里有数,咱家就不多嘴。听说前些时日贵府放出风声,要买几个侍女。可曾买到合适的

    咱家有个干女儿,自小养在跟前,如今十六岁,琴棋书画,针线女红样样精通。”

    说道这里,蒋太监就没再说,而是看着张昭。

    张昭自然懂蒋太监的意思和心路历程。

    蒋太监今天来“通风报信”,这算是示好。他刚才要是有惊慌失措的神情,“侍女”的话题蒋太监自然是不会提的。而恰恰是他表现的很淡然。蒋太监觉得和他结盟“合算”。

    且先不管这“干女儿”是真是假,当然多半是假的,但要的是这么一个态度。

    结不结盟,张昭可以自己选。

    弘治皇帝没有“抛弃”他,他在京师权力场中的地位就是稳的。三天前,驸马都尉崔元的妻子永康公主到访,就送了一个十五岁的绝色侍女给婉儿。

    刚才蒋太监说张府放风要买丫鬟,这其实不算放风。主要是京中干这一行的牙人(中介),有信誉的、手中丫鬟品相好的,就那么一些人。而急切之间,肯定是寻不到合适的丫鬟人选,婉儿吩咐这些牙人留意。消息自然就会在京中传开。有心人不难打听到。

    现在选择题摆在张昭面前!

    蒋太监的话其实是说的比较到位的。先问了一句“可曾买到合适的”他即便拒绝,双方也不会很尴尬。他今天承蒋太监一个人情就是。

    张昭沉吟片刻,用尴尬的演技露出一个“欣喜”的神情,道“哪里买到合适的我正愁这事。蒋公公这里有合适的人再好不过。我厚颜再欠蒋公公一个人情。”

    演技什么的,可以慢慢磨练,关键是要把这个态度展示出来。

    萧敬,在涉及皇帝时是靠不住的。而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貌似也在对立面。张昭又不傻,在这个时候拒绝蒋太监的“合作”。主席教导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蒋太监顿时笑起来,拱手道“张伯爷客气。咱家晚上把人送过去。”说着,告辞离开。

    …

    …

    张昭目送着蒋太监熟门熟路的消失在西苑茂密的绿荫树林之中,继续往北而去,准备回家。

    脑子里回想着蒋太监的事,心中有些感慨。

    倒不是和蒋公公结盟的事让他感慨。这是一个正常的操作。他既然没有被皇帝厌弃,有敌人,当然也有人愿意投资他。譬如,崔驸马这个墙头草。

    把人心想的黑暗点,假设蒋公公今天是来玩无间道的,送给他的侍女是一个间谍。但那又如何

    且不说他发现后,和蒋公公翻脸,蒋太监能不能承受的起。就说处理这名侍女的问题。

    明朝是万恶的封建主义社会啊!你别说侍女,就是小妾在法理上都算男人的私有财产。这侍女,他随意处理都不违背大明律,并且不会受到指责。

    张昭感慨的是蒋太监这个人。

    蒋太监其实一直帮他很多。这个人情他是要认的。只是前年十月他进东宫和刘瑾发生冲突后,他和蒋太监的联系转为秘密的。

    而这次他处在风波之中,蒋太监也是“事后”来通风报信。所以,此人的性格还是很鲜明的!

    第一,蒋太监非常注重其自身的安危。第二,在确保他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他处处与人为善,到处“投资”。

    这位刘瑾的同乡,将来未必能上高位,成为内廷大佬。但其结局肯定会很不错。

    这是一个墙头草,同样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弘治十三年的夏末秋初,他初见蒋太监时,何曾想到当日坐在蒋家庄那富贵之气扑面而来的大厅中主位上的太监是这样的一个人呢

    他当时的想法,是想着小心的应付过去,太监们脾气不好。往事已矣!

    。




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设想
    张昭从宫中拿着裴贯中的设计图回到小安镇。府里正在兵兵乓乓的改造。

    因王承裕王老大人吐槽张昭在小安镇的住所,规划凌乱,不符合审美,接着裴大师设计新府邸的便利,张昭让他帮忙把小安镇这里的住宅略作调整。

    张昭这里的住处,两进小院的格局不动。但将隔壁三进的院落改为一个前厅和餐厅。张昭日后要会客就往前厅去。虎子的住处移到餐厅后。毗邻后花园。

    王小娘子去了城东的真理报社,张昭把新府邸设计图给婉儿和方晶两人看。他则是前往新军营处理军中事务。晚饭时,一家子才聚在餐厅中一起商议府邸。

    造型优美的烛台上蜡烛燃烧着,将改建而成的餐厅照的通明。

    八仙桌边,美酒佳肴陈列。李婉(小字婉儿),方晶,王絮雪三人传阅着裴大师的手稿,叽叽喳喳的讨论。如同那句著名的比喻句,餐桌边仿佛有三百只鸭子在说话。

    事实证明,不管女人漂亮不漂亮,这和她们聚在一起聊天的天赋无关。娇妻、美妾们都嫁给张昭不短的时间,但本质上她们都还是小姑娘。年龄最大的方晶也才十七岁多。

    张昭问着虎子的学业。

    虎子现在在新军营初级学堂读书,嘴里吃着红焖排骨,口齿不清晰的道“二哥,我听说国泰商行的管事们说,京里要办一座职业技术学院。这是用来干什么为什么不让他们到初级学堂里来读书。”

    张昭喝着羊肉汤,禁不住笑起来,道“初级学堂里培养的是学生。将来可以搞科研或者从军。职业技术学院,顾名思义,这是培养产业工人的学校。

    目的不同,安排的课业也不同。再说初级学堂的花销是走新军营的账目。职业技术学院是走的你王姐姐真理报社的帐。由我个人和国泰商行补贴。”

    职业技术学院,明面上是培养印刷工人。但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识字的产业工人。特别是纺织产业工人。国泰商行和他,相当于是搞委培计划。

    学生进职业学院后,不需要交钱,管饭。但是毕业后,必须进真理报社下属的印刷厂或者去国泰商行做满三年。当然,工资会照常支付。

    张昭现在在养职业学院,培养师资团队。将来肯定会招手需要缴费就读的学生,维持学校运转。到时候就像后世的制度一样。当然,委培生制度还是会保留。

    虎子略显茫然的点点头。他今年才十岁。

    王絮雪单手托着香腮,暂时没参与讨论,偏头道“夫君,你怎么突然要搞职业技术学院其实,开销不大的话,可以从我这里扣,不用你补贴。”

    张昭来自于后世,平等的思想更重一些。他不会约束自己的妻妾。把她们禁锢在家里,搞什么三从四德。

    所以,王小娘子有她的私产、事业。真理报社就是。而张昭赚来的钱要归“公中”所有。家里的开支都从这里面出。男人嘛,要养家糊口。

    只是,他这个家略有点大而已。

    王絮雪提议由她来支付职业学院的费用,想帮张昭减轻点负担。她的嫁妆约有一万两白银,创办真理报社花去一些,还有很多。

    张昭笑着摆手,道“这是几个产业的开端。我需要培养出大批的产业工人。数以万计。耗费非常大。我和国泰商行先补贴着。搞职业学院,是因为国子监改革失败了啊!”

    这话说的李婉,方晶,虎子,还有在另外一张八仙桌上吃饭的瑶琴、秋月并几个小丫鬟都看过来。

    张昭笑一笑,也不解释,道“这事已经过去了。吃饭吧!今天韩娘子的鱼羹做的不错。和周大娘有的比。”

    他心中略几许苦涩感。

    不久前,他从广寒殿中出来,总结那一次突然的惊涛骇浪,他认为得失是一半一半。确实如此!

    但是,这和他回京之前的设想有点大啊!他早就计划好,回京之后劝说弘治皇帝接受和鞑靼人互市,继而试点废除卫所,释放大批的劳动力。

    同时创办报纸,掌握舆论权。再教育改革。不需要去碰儒学那一块。而是去搞基础的义务教育。只要识字,后面把工厂开起来,机器运作起来,产业工人还不好培养吗

    而且,推行全民义务教育,好处很多。第一,可以增强国民的认同感,促进各民族融合。这不需要多说吧

    第二,加速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建设。工业革命,不是说把蒸汽机搞出来就完事。蒸汽机要运用到社会生产中啊!它需要一个过程。譬如我朝的工业化,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想想看,那些老牌的帝国花了多少年。

    张昭现在就是要缩短这一过程。义务教育,能在几年之后,收获大批的产业工人。甚至是,如果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还会大批的工程师。

    德国在一战前就是以此超越了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

    归根结底一句话,义务教育好啊!

    然而,计划终究只是计划。国子监改革计划受挫。他还没开始推动义务教育,就被迫腰斩。

    想想看,要是大量的监生毕业,进入待业状态。吏部大堂人满为患。到时候,再推动在全国各地设立大量的“小学”,把这些监生们仍过去当老师(给一个吏员或者从九品的杂职官身份),把教材一发,何其之爽!

    这就是自上而下的速度、好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哪用的着,他现在苦逼的去自己办学培养产业工人

    见张昭“强作笑颜”,婉儿正要安慰张昭,忽而听的前院里有马车声。通传后,韩娘子带着一个穿着黑裙的高挑少女走进来。身姿高挑,姿容美丽。

    “少爷,蒋太监府上用马车送来一名侍女。说是你知道。”

    张昭顶着妻妾、俏丫鬟们刷刷看过来,且毫不掩饰暧昧的目光,平静的点头道“嗯。你带她安置下来。在婉儿这里当侍女。”

    方晶“噗嗤”一笑,娇滴滴的大美人,身穿白裙显得身段婀娜,凶挺腰细,接过这件事,道“韩娘子你先去吧。我来安排。”说着,漂亮的美眸嗔张昭一眼。

    相公这是官场失意,情场得意吗算是永康公主送来的美人儿,这是第二个侍女。

    张昭略感窘迫,汗颜道“我晚上给你们解释。”

    。



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
    餐厅里还有弟弟和侍女,他和妻妾们之间的私密话不好说。

    晚饭后,张昭返回到住处的小院。王絮雪带着秋月、瑶琴两个身姿高挑的俏丫鬟跟着过来。这段时间她会过来和婉儿、方晶一起讨论新府邸的事。

    当然,如何建设新府邸,张昭的想法是最多的。

    按理说,张昭现在的生活水平没到明朝弘治年间最高的水平,但差不多也超越到中等水平以上。

    张昭看起来挺缺银子用的。

    他牵头投资修建美食街时还以个人信誉在大明新军发展银行借贷52万两白银。且他的新府邸迟迟没有动工。还是弘治皇帝赏赐了他一万盐引才推动。

    但实际上,他的收入挺高的。白酒生意一个月就有约两千两进账。这就足够他府中日常开销的。这年头的物价是真心低啊!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很强悍。

    数口之家,在这京师城外过普通的过日子,一年下来也不过二三十两银子。

    这从张昭书房和卧室的用度变化可以看出来。他刚来明朝时,用的是油灯。且不敢多点。现在一到晚上就是各种形状的青铜烛台,灯火通明。

    另外,他拥有着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的股份。国泰商行和其商业伙伴的资金流动,新军营的军饷都从这里走。总资本高达一百万两白银。净资产为八万两。张昭占股九成。

    这笔银子他根本没打算动,而是要让大明新军发展银行高速发展。对此,他有一个详细的计划。要知道,现代财团都是以金融控制制造业。

    那么,即便以张昭此时的生活水准,他在明代住舒适程度也远比不上现代社会。

    所以,新的府邸,他是打算不仅仅要有楼阁园林之美,最最重要的宗旨是要住的舒服。

    譬如,粪桶什么的,他是不打算用的。必须要埋设下水道排污。那生态循环系统是要不要而日常生活废水是不是要埋管道,排入江河之中

    分布在住处小院书房中的烛光、宫灯将夜色驱散,张昭和婉儿、王絮雪挤在书桌边,热烈的讨论着新府邸的设计稿。张昭一左一右的搂着妻妾。

    “二哥,你建个塔干什么呀你不是说你最近要低调吗,这么高,不怕御史弹劾你窥视宫中”

    “还没内城的城墙高啊!登高望远嘛。好吧,我再想想。”

    “夫君,以后再建呢。”

    三人正一处处的建筑讨论着,站在一旁的秋月和瑶琴两个时不时插一句,这时,方晶将新来的美貌侍女带进来,明秀的俏脸上带着一抹微笑,道:“相公,婉儿,絮雪妹妹,你们看看。”

    方晶穿着白裙,一米七的身高,修长婀娜。凶挺腰细,行走间如同弱柳扶风,在加上娴静的官家小姐气质,娇滴滴的大美人。笑吟吟的走到书桌边,扶着张昭的肩膀。

    婉儿今年十六岁,容颜精致,瓜子脸,杏眼清澈如水,十分的颜值。身段比例极佳。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份潜藏着的颠倒众生的妩媚正在慢慢的绽放出来。

    婉儿看着高挑的侍女,道:“打扮的挺好的呀。”说着,去看张昭。目光同样带着某种“猜测”。

    这是方晶吃饭时带出来的话题。最近两天,接连被塞了两个绝美的侍女进来,二哥是什么心思

    秋月和瑶琴两个看着张昭背后方晶嘴角逸出的俏皮的笑容,对视一眼。少爷对方姨娘是真的宠啊!甚至都有点纵容。当然,对小姐、她们也很宠的。

    王絮雪笑孜孜的看着张昭。

    张昭拍拍方晶的手背,失笑道:“嗨,你们想哪里去了永康公主把冯夕夕送来,当时是不便拒绝。其实本质上是政z结盟。蒋太监这是一样的。

    回头啊,婉儿你赶紧放出风声说:家里不缺侍女了。不然还会有人送侍女来。照我看,长宁伯周彧肯定会送。他是个老狐狸。”

    说着,打量着眼前穿着粉色对襟长褂的美少女。十六岁的年纪,白皙细腻的脸蛋,五官娇艳,靓丽动人。她约有一米七二,身姿高挑、曼妙。亭亭玉立的站着,很明显有受过仪态的训练。非常出众。

    夏季衣衫单薄。身材毕露。但张昭没有细看。细看没有用,不让写啊。对她温和的笑一笑,让她先出去,再对妻妾们道:“
1...112113114115116...254
猜你喜欢